时间:2023-09-18 17:08: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会治理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和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深化平安__建设为主线,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为重点,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问题导向原则。针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从改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进一步强化治安基层基础工作。
综合治理原则。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条块结合原则,整合资源、综合施策,合力解决社会治安存在的普遍问题、难点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科技支撑原则。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拓展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整合现有综治信息资源,加强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
重心下移原则。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搭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落实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职责任务,基层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20__年,科学规划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加强,严密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满意度和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20__年底前,平安__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形成,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和关怀帮扶体系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大调解”体系完善。
2016年底前,平安__建设深入开展,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基层服务管理水平提升,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一)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集中部署开展反恐防暴工作。按照市统一部署要求,调整领导小组及成员,组建专门工作力量,配备制式武器和防暴装备,在全区车站、码头、景区、饭店、集贸市场、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武装巡逻,力争做到暴力恐怖案件“零发案”。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区维稳办、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2.严厉打击刑事违法犯罪。针对入室盗窃、扒窃拎包、“两抢”、盗窃车内财物、电信诈骗等多发性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压发案、打现行”等专项行动,毫不动摇地推进严打斗争,有力震慑违法犯罪分子,进一步降低刑事犯罪发案率,提高群众安全感。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0月底
3.净化社会治安环境。组织开展治安重点区域、复杂场所、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整治“黄赌毒”和打击犯罪工作,对排查出的突出治安问题整治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1月底
4.做好大型活动安保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积极做好全市系列重大活动、全区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重要敏感时期全区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区维稳办、公安__分局、区局、交警__大队、交警四方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5.推进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建设。全面整合、维护原__、四方两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实现对全区主要干道、重点要害部位的全覆盖。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公安__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中旬
6.加快社区警务室建设。筑牢“守土有责”意识,扎实推进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按照市要求打造5个社区警务示范派出所和__个示范社区,进一步推动基层警力下沉。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7.加强社区安全防范。推动社区安全防范分级分类治理,深入组织开展“无命案街道和无刑事案件社区”综治主题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会治安满意度和人民群众安全感。
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公安__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8.创新社会治安防范社会动员机制。发展壮大专业化的治安联防队伍,大力发展保安队伍、社区辅警队伍和治安志愿者、治安信息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加大社会面巡逻防控力量,提高见巡率,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规范见义勇为协会、治安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
作,增强基层治安防范能力。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公安__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二)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9.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0.推进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工作。进一步整合社区民警、综治、计生、劳动等多平台资源和力量,提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水平,互联网采集流动人口信息达到采集总量60%以上。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三)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
11.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完善调处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排查调处活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员,组织开展不间断的排查活动,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调度会议,全区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95%以上。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局、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2.加强联动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规范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民事审判衔接联动工作制度,推动设立驻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室,提高调解水平,增强工作效能。完善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指导推动在各公安派出所、交警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建立联合调解室,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__分局、交警__大队、交警四方大队、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3.健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网络、人员队伍、工作制度、基础保障建设,再培育推广1-2个以资深人民调解员命名的“品牌化”调解室。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1月底
14.加强司法工作室建设。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向社区延伸,在全区各社区深化社区司法工作室建设,推进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1月底
(四)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帮扶
15.推动社区矫正机构建设。积极开展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搭建平台,强化工作措施,完善管理服务功能。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6.强化重点人员管理措施。利用社区服刑人员电子定位系统,对重点人员实行电子定位管理,防止脱管、漏管,再犯罪率控制在0.06%以内。
责任单位: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7.规范社区矫正工作。落实社区矫正执法工作、监督管理、教育帮扶、档案管理“四个规范”,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基层司法所长业务技能、心理知识培训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基层社区矫正工作水平。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8.深化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刑释解教人员社区就业援助(安置)活动,
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融入社会,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内。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9.开展帮扶救助活动。联合团区委、妇联、区关工委等部门,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帮扶救助活动,解除服刑人员后顾之忧。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团区委、区妇联、区关工委,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中旬
20.开展“阳光起航”青少年爱心帮教工作。以教育矫正和帮教服务为重点,积极推进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关爱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
责任单位:团区委、区司法局、公安__分局、区人民检察院、区人民法院,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一)统筹社会力量资源。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化工作机制,完善社区自治功能,发挥社区培育社会协同主体作用,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计划,安排专人负责,加大资金以及后勤保障力度,从人、财、物等多方面对工作给予支持和保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加强综治队伍建设。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加强综治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建立完善综治干部学习培训制度,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辅导、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综治干部工作能力。
【关键词】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 安全感 信任感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定义
所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一项系统工程。最终实现打击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实质就是一项教育人、挽救人,改造人的系统工程。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
通过社会治安综合的治理,可以达到社会稳定,重大案件、恶性案件、多发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降低,社会不良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单位面貌彻底改变,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争取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从最初的“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治,重在治本”到后来的“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一直到现在的“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的演变和发展,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逐步走向科学的发展过程。同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的确立和贯彻执行,也是在不断克服和纠正各种片面认识、错误观点的过程中曲折前进、逐步深化的。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
主要包括“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六个方面。
五、综合治理的内容
综合治理总体目标: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
4、各级党政领导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对综合治理的领导,认真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解决落实中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定期研究部署工作。
2、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做到“属地管理”的原则;形成“谁主管谁负责”的局面。
3、公安司法部门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加强专业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及时查处取缔娟;拐卖妇女儿童;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命;聚众赌赙;制作、贩卖、传播物品;吸食、制作、贩卖等和社会主义制度绝不相容的社会丑恶现象的“六害”活动,积极提出司法建议,扩大办案效果,加强劳改劳教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妥善安置两劳人员,努力消除各种违法犯罪的行为。同时要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措施,抓好各个环节,造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
4、把各项措施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群防群治形成网络,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普遍增强,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强化四个环节
1、打击
所谓打击,是指国家的执法机关依法对一切违法犯罪分子给予应有的惩罚,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减少犯罪活动,保障国家政局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只有有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违法犯罪分子才会陷于孤立的境地,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局面。
2、防范
防范指的是治安防范。治安防范,就是指对危害和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因素的防范活动。是指国家、集体、单位、群众财体和人民群众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对危害和影响社会治安的因素和行为进行主动防范的活动。通过这种防范活动,达到减少犯罪,消除丑恶现象,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的目的。防范可以减少各类违法犯罪的措施之一,防范还是一项治本的措施。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不仅要治标,而且更重要的是治本,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教育环节应是最根本的治本措施,防范对于教育来说仍是一项治标的措施而不是治本的措施。
3、管理
(1)加强户口和身份证的管理。
户口和身份证管理是派出所户籍管理部门依照国家的户口管理规定对住户和人口进行的管理活动。加强户口和身份证的管理能够有效地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好公民的合法权益,为国家建设服务。
(2)加强公共场所管理。
加强对车站、码头、渡口、民用航空站等公共交通场所的治安管理;加强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管理;加强影剧院、文化宫、俱乐部、体育场馆、公园、餐厅、茶座、酒吧、夜总会等公共娱乐、体育、游览场所的管理;加强对商场、集贸市场的治安管理;加强对集会、游行示威场所的管理。
(3)加强特业管理。
加强对旅馆业、刻字印刷业等特殊行业的管理,有利于预防、发现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有利于推进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落实。
(4)加强对危险物品管理。
对烟花、爆竹、燃气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对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等易伤人的凶器的管理,以及对硫酸、氰胺酸等易毒易腐蚀物品的管理都要认真对待,如果管理不好,就会对社会治安造成巨大危害。
关键词:人口性别比治理策略反思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40-01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越来越高。出生性别比的持续升高问题,不仅严重干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秩序,而且必然造成婚姻年龄段男女两性人口的比例失调,导致拐卖妇女、家庭不稳定等一系列现象的发生,影响到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1我国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主要策略
因为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高度危害性,各地区纷纷提出了一系列治理对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宣教措施。树立新型生育文化观念,宣传出生性别比的危害性等。②制度措施。完善优惠政策,加强利益导向机制,建立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尽快建立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体系。③提高妇女地位措施。强化优质服务,消除对妇女的歧视性规定,积极实施关爱女孩工程和救助贫困母亲行动等。④立法措施。主要是加大处罚力度,对《人口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如《刑法》相关法律条文进行修改,保持法律之间的协调性。⑤管理措施。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开展孕情跟踪,加强B超管理等。⑥其他措施。主要是建议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
2我国出生性别比治理收效甚微的反思
我国现阶段虽进入“三低”阶段,但是低生育水平的稳定还没有有力的保障。现有一些地方的情况表明,如果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稍有松动,人口增长就会出现反弹,我国治理出生性别比措施及思路还存在明显不足之处。
2.1治理措施“软”的不软。
2.1.1宣教力度尚未深入。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为主”方针,始终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整体上讲,我国的计划生育宣传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由于出生性别比治理并不像控制人口数量那样有严格的政策强制,加上宣教缺少理念、方法创新,这一问题的危害性并未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同,群众对此导致的性犯罪和养老等社会问题更是认识不足。
2.1.2利益导向诱度不够。随着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的转变,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纷纷建立。从各省人口计生条例可以看出,条例都设立专章规定奖励和优惠政策,对符合要求的计划生育对象户给予奖励,如独生子女保健费、职工退休时提高退休金、对主动放弃二孩生育指标,自愿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还可享受一次性奖励等。然而这些规定在城镇执行得相当好,但在农村,这项政策却因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日渐增多和基层财政压力并没有完全兑现,甚至有名无实。
2.1.3男女同等地位的社会环境远没形成。近年来,为扭转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势头,各地都出台了保护女童的政策措施,积极实施关爱女孩工程,如“春蕾计划”、贫困女孩零失学等,积极改善女孩成长环境。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传统文化影响,男女享受同等待遇的诉求还未得到广泛响应。即使社会上针对女性的制度性歧视有所减少,但在操作层面却存在着大量不利女性的规定。
2.2治理措施“硬”的不硬。
2.2.1立法不全。现行《人口法》和各省人口计生条例对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或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实施假节育手术的、进行假医学鉴定的、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的情形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但这些规定过于宽泛,相互缺少衔接,威慑力不强。
2.2.2管理不到位。目前,流动人口以现居住地管理的体制未能得到真正落实,出现了现居住地管不好而户籍地又无法管且要承担管理不到位的责任,使得对流动人口孕情的跟踪、检测和信息通报都极不规范,甚至不到位,导致流出妇女孕环检作假现象较为严重。
2.2.3监督管理乏力。由于精简机构的影响,基层计生部门的工作范围加大,计划生育工作仅限于常规的孕环情检测、孕育统计,而对于现孕妇女尤其是中晚期孕妇,缺乏周到的跟踪服务,随访不及时,为孕产妇选择终止妊娠提供了条件。
2.3重一时突击,轻日常管理。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多手抓,重视一两项措施是很难奏效的,单靠个别地区单打也是有问题的,最起码这些地区也很难保持出生性别比下降的势头。因为胎儿性别鉴定行为隐蔽性极强,难于发现。如果及时发现个别案例,也会导致较高的打击成本。
3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策略的调整
基于上述分析,我国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并不是没有找到应对策略,而是没有对策略本身进行轻重缓急的分类,使得在治理措施上顾此失彼,畸轻畸重,最终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对相应策略进行调整。总的方针是,出生性别比治理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思路上要采取“软”“硬”结合,“软”措施更软,“硬”措施更硬。在时间序列上,从长远来看,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完善利益导向特别是建立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关爱女孩”工程和提高女性地位等治本措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最终实现性别和谐。但考虑到治本措施在短期内无法发挥明显作用,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现阶段有必要在完善的计生法律法规下,严格治标措施,文明执法,依法行政,以求在短期内遏制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势头。
参考文献
[1]刘慧君,李树茁.出生性别比下降的路径选择与有效机制[J]人口与经济.2011.4(187)
[2]贾志科.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社会风险、影响与后果[J]社会科学家.2012.12.12(188)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水利工程;措施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对水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其对我国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的基础民生工程,在水环境治理中发挥着显著作用。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会造成一定的水环境污染,因此必须加强水利工程中的水环境治理,提升水环境治理效果。
1水环境治理的特点
1.1自然性
在进行水环境治理时,首先要具备的特征就是自然性。也就是说,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重视,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确保生态平衡最大限度地实现水环境治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要强化水利工程的和谐发展,进一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化、环保化,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2可持续发展性
近年来,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进行水环境治理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水环境治理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要符合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对周边环境和资源造成破坏。因此,要加大对环境工程的重视,积极应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
1.3社会性
水利工程建设具备社会性质,目的是为群众服务。因此,要加强对水环境治理措施的严格分析。利用水环境治理措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水利工程建设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1.4经济性
加强水环境治理能够充分实现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环境保护,有效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水环境治理体现着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进行水环境治理时要合理分析治理措施,确保制定的措施满足工程的建设需求,而且具备良好的经济性,从而提升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2水环境治理的水利措施与实践
2.1信息资源采集
信息资源采集是水环境治理的基础工作,只有不断加强信息和资料收集的科学性,才能保障水环境治理效果的有效提升。在进行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时,登记信息、安全信息、材料信息等都要记录齐全。根据施工地周围的气候、地质条件,加强对勘察等资料的收集,掌握主河道的河流特性以及集水面积等。例如,在水库进行加固之后,水库面积、库容、原水位系数变化相对较小,但是水利工程运行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库容、水位等出现变化,降低工程的防洪抗旱能力。因此,要加强对信息和资源收集的重视程度,强化水环境治理基础工作的科学性。
2.2河道改造
河道改造是有效实现水环境治理的措施,必须要加强对河道改造工作的重视,积极强化河道改造工作的质量。在实际改造过程中,要加强与生态文明理念的融合,充分考虑到河道改造工作对周围环境以及水环境的污染,积极制定与河道改造工作相符合的施工方案,并按照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确保河道改造工作不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能实现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提升。也就是说,在进行河道改造时,首先要加强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应用,结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对河道改造中岸边保护、水量疏浚、周围绿化等众多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强化河道改造工作的质量。其次要保障施工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推进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最后要积极强化河道安全运行,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促进当地经济效益的提升。
2.3堤岸建设
在水环境治理中,堤岸建设是非常重要也是比较关键的组成部分。因此,要积极应用现代化的创新理念,加强对堤岸建设技术的完善与更新,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评价指标,全面落实堤岸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评价,加强对水环境治理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关注。也就是说,在堤岸建设时不仅要有效强化工程施工地的勘察与分析,还要充分结合当前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升堤岸建设的质量,满足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2.4大力培养和引进优秀的工作人员
要想有效实现水利工程中的水环境污染治理,就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通过培训和考核工作人员,强化其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相关工作人员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此外,要加大工作人员在生态理念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培训,强化其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有效实现对我国水资源的保护,进一步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良好发展。
2.5加强管理监督,发挥综合治理水平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水环境治理的监督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法规对水环境治理进行约束。其次,建立相应的水环境管理部门,针对水环境破坏现状进行合理分析,有效确保水环境治理效果的提升。水环境管理工作人员要组织群众进行水环境保护的学习,设置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水环境治理的巡查与监督。水环境治理工作不仅仅是生态保护部门的工作,也需要政府与群众的配合。最后,政府部门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中对招标的合理控制,按照相应的程序严格审查投标单位的资质,在施工前签订细致的施工协议,有效防止投标单位利用合同漏洞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
一是严厉打击不稳定因素。国家的执法机关依法对一切违法犯罪分子给予应有的惩罚,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减少犯罪活动,保障国家政局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是强化法制管理、规范执法力度。首先,加强户口管理。户口管理是管理的中心,人口的管理是户口管理的核心,对人的管理是治安管理的重点。加强户口管理能有效地维护社区治安秩序,保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其次,加强公共场所管理。加强公共场所的管理主要包括:加强对公共交通场所的治安管理,加强对公共交通工具的管理,加强公共娱乐、体育、游览场所的管理,加强对商场、集贸市场的治安管理,加强对集会、游行示威场所的管理。再次,加强特业管理。特业管理主要指的是旅馆业、刻字印刷业等的管理。加强对特业的管理,有利于预防、发现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有利于保护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有利于特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正当经营,有利于推进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落实。最后,加强对危险物品管理。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管理是社区治安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这些物品往往是犯罪分子作案的凶器、工具和手段;另一方面,这些危险物品本身也有社会的能量,管理不好,就会对社区治安造成巨大危害。
三是加强法制宣传,防范于未然。防范,指治安防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一个范畴,具有特定意义。通过防范,达到减少犯罪、消除丑恶现象、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的目的。防范是减少各种违法犯罪的积极措施,是一项治本的措施。对社区治安实行综合治理,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
四是规范法制建设。加强综合治理的组织、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有利于实现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律化。使综合治理经常化,首要一条就是要有正规化的各级综合治理组织机构,没有组织保证,就不可能达到经常化;要使综合治理制度化,必须建立健全各项既科学又合乎实际的规章制度;使综合治理科学化,必须加强综合治理的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使综合治理法律化,必须立法,把综合治理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便于人们遵守实施。
今天,我们召开县综治委年第二次全委会,主要是对前段时间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对下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是实行“一票否决”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各乡镇、各部门(单位)特别是县综治委成员单位要切实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全县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下面,结合实际,就如何抓好我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
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支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参与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我们的工作才能成效明显,全县长治久安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二、严格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过程考核督办,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确保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
今天,县综治委各成员单位向县综治委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坚决杜绝履职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县综治委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对照目标管理责任状的要求,要将目标管理责任状的要求与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安排部署,与上级党委、政府的系列安排部署相结合,切实抓好本部门、本系统和本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发生。
[关键词]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模式专项建设系统建设
一、公司治理模式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从思想渊源上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触及的问题。我国公司治理的讨论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特别是1994年我国颁布《公司法》后,掀起了对公司治理研究的。在我国,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另一种观点认为仅仅把公司治理作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治理结构来实践可能会出现空洞化结局。在我国公司治理改革中,特别需要我们冷静地观察,系统地分析,明晰方向与定位。目前世界上主要公司治理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美英为代表的市场控制模式;另一种是德日为代表的关系控制模式。
美国实行单层制董事会。即在公司内部权力结构中不设专门起监督作用的监事会,而在董事会内部设立各专门委员会,实现对董事会业务执行权的监督。除此之外还设置有一些针对性的配套措施。一是在董事会中引进外部董事,以完善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二是通过公共注册会计师的外部社会监督,实现对财务活动的再监督;三是通过外部的证券市场等对公司经营进行监督,以获得市场控制方面的制约。整个监督体系强调针对经理层,突出效率的成份更为突出。由于大多数美国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都是同一个人,美国公司董事长的权力更为集中。这样的公司治理在企业内部制衡上对董事长的监督较弱。其配套措施容易流为形式。如引进外部董事,由于本身就是由董事会聘请,也只能成为一种摆设;又如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其作用距离、作用持续性上不能与企业内部制衡相提并论,尤其在内部制衡失效的情况下更是谈不上监督效果;再如证券市场对公司的监督,也容易流为形式,毕竟需要依赖社会审计的证券市场监管有更远的距离。在这样的治理结构中,一旦董事长与下边通同作弊,那么前述各种分散的、间接的制约力量的作用将不能满足需要。本世纪初美国大公司重大舞弊连续出现就是最好的说明。
德国实行双层制董事会。即把负责业务执行权的董事会与负责监督权的监事会正式划分为两个机构,以实现权力之间的制衡。形成具有另一种特色的关系控制模式。比较而言,关系控制模式有前述市场控制模式所没有的突出优势。主要是监督权力相对集中,监督职能更便于发挥作用。另外监事会的组成也具有更多的技术含量。德国公司监事会由股东(包括主银行)、职工代表等组成。这一模式中银行、职工代表在监事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特点突出。其银行在监事会发挥作用的架构值得借鉴。由于银行希望与目标企业维持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而获利,其决策着眼点具有长期性的优势,与市场监督的短期性有巨大区别。而且银行还有相应的能力,如掌握着目标企业的一定数量股权或委托投票权,还掌握着目标企业的信贷资源等等。其职工代表在监事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值得我国公司治理改革中好好反思。
二、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障碍
我国公司治理的体系混乱。美国的市场控制模式产生于海洋法系的大背景。海洋法系使用判例法,强调法律进步的效率和充分发挥律师的作用。美国资本市场特别发达,会计规范使用会计准则并且不注重强制性、统一性,注册会计师业务主要以职业判断为据。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关系控制模式产生于大陆法系的大背景。大陆法系以法律、规范等的法典化为主要标志,大陆法系背景下的公司治理模式规范条文详细具体,会计规范以法律为准绳强调统一性、强制性,会计师强调守法前提下的职业判断等等。我国公司治理体系建设中没有认识到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系统性。在我国当代的法律渊源基本上属于大陆法系,当前的法律主要采用成文法的情况下,并未使用大陆法系中公司治理的最重要的主银行参与、监事会集中监督的方式,反而采用基于判例法渊源的市场控制的思路和做法,实行单层董事会体制,使用独立董事,监督事权相对分散,社会审计也过多地在职业判断中徘徊。
我国公司治理措施缺乏针对性。首先,我国公司治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我国公司一股独大问题长期存在,股权分置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股东会、董事会形同虚设,独立董事实际上为大股东的代表指派而徒有虚名,许多公司真正的大股东本身又缺位,公司治理缺乏最基本架构,不但存在决策权力集中,监督力量分散的固有缺陷,还存在股东缺位等特殊情况,内部人控制问题在我国更为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避免股东权力弱化,培养股东会的力量,促进股东会正常运转,完善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就十分重要,然而我们却仍然大量使用董事长与总经理一人担的措施。其次,我国公司治理的外部治理环境亟待改善。尽管要求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批准,由于股东会的先天不足,董事长与总经理的美国式统一安排普遍存在,决策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委托人(股东)、人(公司高管)、受托人(会计师事务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被扭曲为公司高管与会计师事务所二者之间的委托关系,从而使社会审计的经济监督徒有虚名。不但存在市场控制模式中社会审计的监督已经被不以守法为前提的职业判断冲淡的常见缺陷,还存在我国实施市场经济的改革刚刚开始职业道德混乱的特殊情况。在这样的复杂情况下,制约社会审计中纯粹职业判断的缺陷,加强守法前提下的职业判断的引导就十分重要,然而我们却鲜见有力措施。
三、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思考
1.我国公司治理体系应加大监督力度
这是我国公司治理体系的建设中首先应注意的方向问题。根据我国近现展的基础,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避免独立董事不独立弊端,选择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化监督的监事会方式。在监事会的构成上大力改革。构建由股东代表(包括代表普通股利益的机构投资者、代表国有资产利益的职能监管机构);银行等重要债权人代表;企业各级员工代表等构成的监事会,加大公司治理体系中的监督力量。这一架构中银行的利益和目标,决定了始终存在监督目标明确、监督能力胜任、监督距离适当、监督持续性好的主要监督者,从根本上改变公司治理中向公司高管一边倒的权力失衡,通过加大监督力量确立监督力量的地位。通过主银行监督者能够随时从技术角度动议,及时产生监督提议,引导社会审计不再是形式,实现加大公司治理体系中的监督力度。
2.集中监督手段加强公司内部监督职能
我们主张将公司内部审计设置到监事会之下开展工作,以充分发挥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时还将独立董事的职责改为在监事会中作为独立监事发挥监督职责,人员由监事会聘任,工作纳入监事会的组成部分,强化监督机构。通过监督人员的集中,监督事权的统一,监督机构的权威设置,从而充分发挥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职能作用。这样针对性加强监督手段的公司治理结构,以避免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委派的高级管理强势专断的长期存在。
3.加强内部控制强化经营管理职能
公司治理改革中各单元都得到加强才是最有效的改革。因此公司治理改革还必须加强公司管理层的职能建设。这中间重要的环节就是加强公司高管为主要责任人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主要以风险防范为核心,加强业务程序的标准化,建立起与业务发展同步延伸的反馈机制,实现整合创新常态化,实施管理层负责人定期检查机制,做好内部控制措施制度化的工作,系统地加强经营管理职能。
4.强化激励措施促进公司治理机制系统配套
公司治理有效运行还必须对高级人才实施有效激励。公司高管是最能够影响企业前途的人力资源。笔者主张通过确认人力资本的方式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人力资源的价值确认、计量应当在市场机制下,通过供给和需求之间以契约的形式决定。如聘用拥有重大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科研成果、高级管理素质等人力资源,通过股东会或董事会与之签定特殊资源入股协议,即可确认为资产并确认为人力资本。还可对绩效突出的经营管理者使用适当的股票期权。又如对拥有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科研成果、特殊的管理技能等人力资源,让股东或经理们认定值得与之签订一项实行优惠年薪制的为期多年的工作合同,即可确认为资产并确认为企业的长期负债。至于后者与前者的差异,正是人们积极超越的动因。由于人力资本参与利润分配的引导机制将调动公司高管等的积极性,有助于建立既有约束又有激励的公司治理运行机制。
强化激励措施还需要加强财务指标的引导力度。加强财务指标的引导力度是通过加强会计监督,从而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科目设置上,我国企业缺乏反映高管长期业绩的会计科目。表现为“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盈余公积”等科目分别地、分段地提供信息,缺乏反映长期业绩的责任指标。这对公司避免高管短期行为不利。如果专门使用“收益汇总”报告项目,集中利润形成、分配、分配后的存量等内容,形成累计责任指标,通过企业自愿披露累计责任指标形成财务引导长效机制。
5.进行公司治理环境方面的配套建设
公司治理环境方面的配套改革应当抓住机会同时进行。这些配套措施包括完善注册会计师、政府审计等社会监督的运行机制建设;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经济运行中主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运行机制建设;深化民主与法治改革,完善社会经济运行中的规范化建设,完善全社会的企业法人的形成、奖励、惩罚、退出的制度化建设,完善国有企业所有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制度化建设,完善企业职工代表参与公司治理的制度化建设等。以便实现系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谭忠游:基于企业能力视角的公司治理研究[J].《经济纵横》,2009.02
[2]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3]王德升:公司治理的几个问题[J].《中国审计》,2001.11
[4]李维安:改革实践的呼唤:中国公司治理原则[J].《中国改革》,2000.10
[5]蔡秉坤李清宇: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与借鉴意义[J].《兰洲学刊》,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