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经济学理论的应用

经济学理论的应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8: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经济学理论的应用

篇(1)

[关键词]区域;区位;经济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8. 023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8- 0041- 02

区域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衡量标准把具有同质性的地域相聚集的地区,并且根据相同的标准与其他区域相区别。经济活动的空间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后衍生的学科,主要建立现在中观和宏观区位理论的基础之上。从西方的某些国家开始产生,然后波及欧洲东部及前苏联。而我国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区域经济学理论的演化过程如下。

1 农业圈层理论

19世纪初,德国面临着农业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庄园式和自由式的转变改革。据此,经济学家杜能从市场区位地租出发,提出了农业尤其是耕种业和畜牧业的土地利用以及同市场的关系问题,得出了农产品种类围绕市场呈环带状分布理论化模式。

其核心观点是农业区位取决于运输费用,而运输费用取决于距城市的距离。此理论阐述了农业的用地情况和集约化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不仅仅是自然特性,更重要的是人为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特别是与农产品消费市场的空间距离。

公式表示为:利润=产品价格-(生产成本+运费) ,即 P=p-(c + t)

2 工业区位论

20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韦伯(1909),指出工业企业的区位取决于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因素。在他看来,若一个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则能给此工厂带来更多的效益或者是更少的成本,而在单个工厂没有如此经济实力的情况下,很多同产业的工厂聚集同样能带来高利润回报,因此工厂有集聚的愿望。而影响集聚的因素则是临界等费用线相交的地区。根据韦伯的理论,产业集聚过程是单个企业为了追求集聚的利益而自发形成的,它是源自于一种自下而上的市场化力量。

3 恶性循环理论

提出此理论的纳克斯认为,经济本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跟周围的若干因素紧密相连。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并不是因为家国内的各类资源不充足,而是因为一开始的资本稀缺导致后来的国内市场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恶性循环系统”。

在供给方面,低收入的公民导致低储蓄能力,因此资本形成率低,在低资本形成的情况下没有更多的资金来扩大再生产,不可避免地导致低产出,低产出又再一次影响收入水平,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需求方面同理。

4 发展极理论

发展极理论由佩鲁提出,他认为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不能平均形成的,而是应该“异军突起”,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或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集聚区率先形成。这样的地区能够产生吸引和扩散作用,促进自身发展并推动其他部门的地区发展。其思想基础是支配学说和不平等动力学。此理论有助于技术创新和扩散、资本的集聚和输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和形成“团块经济效果”等。

恶性循环理论和发展极理论归属于不平衡发展理论,在我国主要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1)阐明了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警示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方面应该从全局出发,慎重考虑,立足国情,真正地合理配置有限资源。

(2)既强调了计划经济的必要性,又特别强调了市场机制的重要性。

(3)为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通过破除死循环、率先发展条件便利地区等方式为经济崛起提出可行方案。

5 规模报酬递增

保罗·克鲁格曼将空间因素引入分析了产业集聚的规模报酬递增。他认为,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具有趋利性、趋同性。同类型的企业或产业更倾向于聚集于同一区域进行生产生活,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产业又倾向于聚集在不同的地区。这种自然形成的空间产业集聚与区域专业化的现象为规模报酬递增理论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当这些聚集的企业要求更高的利益回报时,就会自然而然地用扩大规模、企业联合等方式促使地方产业群的形成。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应用中具有突出的表现,主要应用于扶植一大批强大的集团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如江苏省大力扶植的光伏企业——尚德电力集团等。这些政府出资组建的超大规模企业都是考虑采用各种国际贸易“软实力”来把产业政策与出口贸易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利用规模报酬递增的经济效应来开掘和利用各种外部和内部的静态和动态规模经济形式。

6 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区位理论

此理论由马丁提出(1999),在有经济因素集聚的条件下,往往获得第一次区位竞争胜利的赢家对下面的企业更有吸引力,因此,首家企业可能获得更高的财政激励。而第二家虽然获得的补贴相较于第一家来说略少,但是却能从产业集聚中获利。因此早期投资的真正赢利点并不是直接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一种因产业吸引而形成的区域环境。

总体来说,新经济地理学和新型古典区域理论是解释经济活动的集聚现象的两种不同的视角。二者本质遵循的经济力量都是收益递增这一基本理论,因此在没有出现决定性力量来强力分割市场的情况下,就有很大可能产生产业集聚现象,但是这两种理论又有本质上的差别。

相对来说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更加深入地指出了企业规模报酬的本质来源,深入到经济聚集现象的内部来探讨影响经济发展进程的微观要素,而新经济地理学在这方面却做得差强人意。

篇(2)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1-0156-02

[作者简介]李艳华(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基金项目] 黑龙江东方学院教改课题“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国化’的探索”的成果。一、引言

西方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体系庞杂,知识点多,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模型复杂。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会遇到许多问题,如西方经济学理论离中国实际较远,大多数教科书上的相关案例取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践,而我国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现阶段我国的许多经济现象与西方有差异,所以导致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实际脱节,致使许多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缺乏兴趣,甚至怀疑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正确性。另外,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中国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翻译版教材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怎样将西方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实际有机结合,将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国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国化”的含义

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国化”,是指在教学中针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予以正确的解释。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国化”要求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要根植于中国经济实际,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的经济实践中。虽然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实行市场经济,但中国的市场经济相对来说还不成熟,另外,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国情不同,这导致西方经济学理论不能直接解释我国的一些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只有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现阶段中国的发展特点,针对中国具体的应用情境,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体现。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国化”指的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具体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在教学中应强调这些原理与中国经济运行并不矛盾,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国化”的必要性

西方经济学理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运行实践的理论总结,通过许多经济学家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市场经济学理论体系,因此,西方经济学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正确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然而,西方经济学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的,是西方学者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和总结,并最终形成的经济学理论。目前我国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种类不少,但大多尚停留在对原版教材的翻译和复制阶段,书中案例大多是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现象,再加上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成熟,教科书上的许多案例与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严重脱节。基于这样的现实,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忽略西方经济学理论与我国经济实际的结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非所用的错觉,影响学生对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把握。要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就要既能解释市场经济一般性问题,又能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问题,真正有效地将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国化”。

四、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国化”的措施

1将因材施教的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是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国化”的前提。西方经济学是一个文理兼容的学科,既可以用严密的数学模型加以推理,抽象地加以论证,也可以用精炼的语言文字进行系统的阐述。对于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重视模型的抽象推导,将西方经济学理论向较深的层次推进。对于文科生,尽量避免经济学理论的模型推导,应该强调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多用案例去解说经济理论。总之,不管用何种方式,使学生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经济学教学的目的,只有理解了经济理论的内涵,才可能去解释现实经济问题。

2注重结合西方经济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以及适用条件对经济理论作全面解释,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理论的根源和发展,而不是机械地去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经济学家结合当时的经济现象得出的,所以每一个经济理论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以及适用条件,这些内容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作相应介绍。另外,西方经济学理论是在西方社会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理论总结,在介绍有关经济理论时,要注重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培养学生辨证地看待西方经济学理论。首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教师应该将中西方思维的差异讲清楚,这也是一个思维融合的过程;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一些经济理论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或疑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这些问题,如该理论的合理性在哪里?该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怎样?该理论哪些地方不符合中国实际?怎样修正该理论才接近中国实际?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可能会有较大的难度,但学生可以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进一步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并且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

3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中国的经济案例是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国化”的基本路径。案例教学是经济学教学手段的首选,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可以降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抽象性,增强直观性。首先,要注意选择中国的实际经济现象作为案例,同时尽可能选择日常能够接触的经济问题做分析,这样学生容易接受。经济学案例的筛选要来自中国市场经济的实践,这些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使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无论各国的市场经济实践有什么差别,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这就是经济学原理的普遍性。如在讲到经济增长理论时,可以结合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巨变来分析,可以用经济增长理论来解析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在平时大量阅读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资料,第一时间了解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然后运用相关的经济学原理对案例进行研究。学生通过中国经济现象来理解经济学原理,比用国外的案例更易于接受,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其次,案例的选择应该有一定的专业性。有了来自中国市场经济环境的案例素材,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整理这些案例。应根据教学内容对案例不断进行筛选、提炼,对案例涉及的经济运行过程进行专业性的解析,对每一个案例做出科学的设计,使案例教学能真正反映时代的脉搏和经济发展现状,这样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更为重要的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案例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是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国化的重要环节。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毕竟枯燥,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入系统地理解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应该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西方经济学本身是理论经济学,其研究目的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实践。通常情况下,实践教学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薄弱环节,但实践教学却是更容易结合中国实际的教学环节。例如可以把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课堂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和综合型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包括结合中国经济现象的实际进行案例课堂讨论、辩论演讲、模拟实验、专题讲座等。课外实践教学可以包括社会调查、实习等形式,还可以深入生产管理一线。综合型实践教学是把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结合在一起,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要求较高,适合大学高年级学生,可以包括课题研究、商业策划和毕业论文等形式。

[参考文献]

[1]温晓慧经济学教学本土化问题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8(3)

[2]曲振涛经济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N]中国教育报,2006-12-26

[3]卢明名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

篇(3)

关键词:城镇化;房地产经济学;应用;参考价值

房地产经济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关于房地产经济运行过程的理论,它的宗旨是显示房地产的经济运行秩序和法则[1]。房地产经济能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学理论的功劳不可估量,所以,作为一部优秀的经济学理论,其不仅对于经济发展有指导作用,对于其他非经济项目也是有应用参考价值的。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出现,会遇到很多需要建设的项目,会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所以,要借鉴各种理论来让城镇化建设地更好,房地产经济学就是值得借鉴的理论之一。如借鉴房地产经济学应用参考价值建设城镇化进程中的房地产产业,运用房地产经济学理论规划城市建设,根据房地产经济学理论构建经济体系等,城镇化进程中会碰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房地产经济学中找到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

1借鉴房地产经济学应用参考价值建设城镇化进程中的房地产产业

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会带动了本地区各种产业的发展,其中,房地产产业的发展最为明显和迅速。因为城镇化建设首先就得对城镇进行改建和扩建,当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城镇住房不够的情况,所以,房地产产业就会得到飞速发展。但是,自古以来就有一个规律,“欲速则不达”,当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产业突然发展迅速,就必然会带来很多发展的问题,要对这些问题提出恰当的解决办法,则必须参照房地产经济学的系统理论了。

房地产产业虽然有其明显的独特性,但是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纪业也具有和一般行业相通的共同属性[2]。在城镇化进程中,国民经济必须承认房地产产业的重要作用,因为房地产产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的住房居住问题,是保障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因素。现在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支持房地产产业的发展,但是要根据房地产经济学的应用参考价值,引导房地产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市场的主导地位,遵循市场的运作规律和法则,在众多的房地产产业中进化出最好的房地产产业。城镇化带动房地产产业的发展的同时,要重视房地产经济学的应用参考价值,合理的规避风险,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

2运用房地产经济学理论规划城市建设

房地产经济学不是一门简单的只有房地产经济学科经验知识的理论,而是结合了多个学科,总结了房地产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建设经验,具有多层次的理论结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当在城镇化进程中运用房地产经济学时,要学会从整体上借鉴学习,要全体系的学习和应用,找出其中适合的部分,对于薄弱的环节可以进行改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城镇的全面化发展。

房地产经济学对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宏观发展规划有重要的应用参考价值。房地产产业看似是一个独立的产业结构,但其实房地产产业与其他行业有很大的关联性,房地产产业与其他行业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房地产产业为其他行业提供房产空间,而其他行业为房地产产业提供资金援助。通过在经济学理论中得到的参考价值知道,在城镇化进程中进行城镇的宏观规划时,要做到房地产开局的合理,经济结构设置的合理,经济发展发向确立的合理一季度经济的发展速度做出合理的预测评估,保证城镇化进程的顺利发展。还要注意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要设立资源利用条例,合理的配置资源,为城镇化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根据房地产经济学理论构建经济体系

房地产经济学的依托是房地产市场经济体系,房地产产业有其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而且是在符合国民经济体系的前提下又带有鲜明的房地产产业特色。倒U曲线理论是房地产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理论指出,如果以现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即使产地产产业现在发展迅速,但是在慢慢的国民经济与房地产产业的发展就会达到同样的速度,甚至跨过临界点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会超越房地产产业的发展速度,呈现出“倒U”的发展趋势[3]。

城镇化的经济体系的建立直接关系到地区内各产业间的经济发展状况,所以,在城镇化进程中一定要构建出合理的经济体系,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还要根据当地不同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房地产经济学理论提出的倒U理论对城镇化经济体系的建构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为房地产产业在长时间的发展中是赶不上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的,所以,要合理调节房地产产业在经济体系中的分量。还有,在竞购经济体系时,不能只是关注眼前的发展情况,还要考虑产业的发展后景,用发展的眼光来构建经济体系,使经济市场能够长远且平衡地协调发展。如果在城镇化进程中,不依照房地产经济学理论,合理设置房地产产业结构,就容易出现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非合理行为,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4结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经济学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应用参考价值是很显著的[4]。依照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在未来较长的时间里,房地产产业都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柱产业,还是作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房地产经济学理论应该受到国家的重视,在城镇化建设中借鉴其有效的建设经验,推进国家城镇化进程。但是,需要注意在应用参考房地产经济学理论时,要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个理论体系,立体地对理论内容作出分析,然后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果,避免和减少因为应用错误导致的不利因素,影响城镇化进程。

参考文献

[1]俞坚,叶正祥.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情况的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20(19):02-05.

[2]崔兵.论房地产市场效率[J].中国房地产,2012,08(12):32-33.

[3]王一凡.我国住房按揭保险市场现状之解析[J].上海保险,2009,11(11):21-23.

[4]杨巧.对房地产经济学课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探讨[J].金融教育研究,2013,06(23)16-19.

篇(4)

关键词: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代微观经济学;发展

通常微观经济学上的创始人被认为是亚当•斯密。自其以后,微观经济学有了十足的进展,至19世纪30年代,已经建立起微观众经济学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观经济学如马歇尔预言般达到高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微观经济学有了更大突破,其中显著代表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诸多成就。从微观众经济学理论出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在管理经济学上挑战完全理性假设,公共经济学上进行理论突破,管制经济学上开辟实证研究,劳动经济学上进行理论修正与补充,福利经济学上深化不断。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69年开始,已有47年历史。通过分析微观经济学研究领域,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成果上看有微观经济学理论的进步、研究领域的变化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发展趋势更加综合、多元、交叉。

一、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微观经济学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中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应用创新。一是一般均衡理论应用。作为数理经济学的一种重要创新,其从公理化角度研究经济系统整体均衡的稳定性、有效性、存在性,被当作西方主流经济学,其基本方法在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中都应用广泛。一般均衡体系由萨缪尔森提出,使其成为统一处理各种经济问题的一般方法,希克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动态一般均衡理论建立,并将规模报酬因素引入,结合起资本与投资理论。二是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应用。约翰•福布斯•纳什通过不动点定理,使均衡点的存在得到证明,奠定了博弈论一般化的基础,海萨尼对不完全信息博弈领域进行了新的开辟,让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到发展,维克里与莫里斯开创了不对性信息条件经济激励理论研究,并成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基石。三是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应用。通常资源配置的完成依靠价格体系的调整,康托罗维奇首次提出解乘数法,在资源最优配置问题中引入线性规划方法,将定性研究发展到现实计量阶段,赫克曼与麦克法登则建立了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使统计方法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在个人、家庭、企业统计分析应用中广泛,使经济信息在反映社会本质上更深刻。四是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应用。该经济学研究领域新的开创依赖于卡纳曼与史密斯的研究,提供了克服西方主流经济分析方法关于基本方法论困难的解决出路,提出期望价值理论遵循条件,使实证经济学方法的缺陷得到弥补,推动了经济理论现展。

二、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学的解释力因经济学的放松与拓展持续增强

经济学理论大多建立的基础为一系列假设和假说,假设又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一种非现实主义抽象理解。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历年理论来看,研究微观经济学主要通过理论程度、信息确定性两条主线,再结合放松假设,向现实世界不断走近,以拥有更强的解释力。在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逐步认识到依托“经济人”假说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为理想模式,难以在实际中有效指导决策,而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理论贡献,正是建立在逐步放松的理性假设上,让更加复杂的人性假定来替代“经济人”假设。此外,从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可以分析出,对于完全信息假设经济学家已经开始逐步抛弃,转而研究不完全性信息与其下的人类选择行为问题,让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发展空间更大,并使其作为经济学分支有更强的现实世界解决力。信息经济学着重分析研究人性假设与外部环境的决策约束因素,数量化不确定性,在激励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的模型构建上给予方法论基础。不确定信息对新古典主义理论前提进行改变,开创了新的经济学理论空间。在放弃交易成本为零假定后,交易成本理论得到了更广泛应用,在真实世界更准确审视上拥有了更有力工具。从该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的发展道路为对非现实主义旧的假设不断放弃,让假说向真实世界更加靠近的成长过程。

(二)经济学研究方法与领域综合性、多元性、交叉性特征更加明显

综合诺贝尔经济学奖近年来趋势,微观经济学里获奖理论在研究上更趋向于数理化,且分析方法显现出综合性、多元性的特征。在经济学中数学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数学结合经济理论,开创数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结合经济数据,通过计算机定量分析。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研究范围上,学科研究越来越广泛,并推进经济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更加多元化。多元化的倾向表现使得经济科学能逐步独立并树立一元化地位,逐步向人口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法律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实现多元化发展,使得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多元性、综合性、交叉性与前沿性特征更加明显。

三、结束语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可以通过前人成熟的理论体系知识,更大程度地理解与掌握单个社会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对多样化假定条件、非经济化研究领域等发展趋势更加透彻、了解,使学科知识能更好转换成社会生产力与社会财富创造驱动价值力。

作者:夏侯健丹 单位:新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一、经济学的整体发展历程

经济学在西方被称作“社会经济科学界中的皇后”,并且在出现之初,是伴随着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一起出现的。然而通过笔者在学习过程中研究发现,不同专家学者对经济学这一概念持有独特的看法。而在众多的经济学概念中,有两个概念值得关注,一个概念是美国著名军事将领马歇尔提出的,他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日常生活一门十分重要的学问,他研究的是个人与生活保持着最密切关系的部分。”另一个概念是罗宾斯教授提出的,他认为“经济学是从侧面研究人类行为的,也就是说研究各种手段和关系之间的一门具体的科学。”。而随着经济学不断发展,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学已经成长为一种总体的概念,即经济科学。

经济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十七世纪诞生以来到十九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是经济学诞生和初步发展的阶段。其实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在罗马等地就已经有关于商品经济的论述,而真正被当做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并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是在1615年。紧随其后,古典经济学又被人们提出,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到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大量经济学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出,在这些学派中,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以及法国的萨意成为这一时期最关键的经济学者。另外,这一时期在德国和美国出现了与传统英国经济学完全不同的历史学派。

第二阶段: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一时期,是经济学理论百花齐放的时期。这一时期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广泛发展并且发展十分的训读,使得经济学说呈现出巨大的变化。主要变化表现有两个,一个是边际分析的方法以及关于价值的论说开始在西方主流的经济学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另一个变化在于历史经济学派不断发展,出现了制度学派。而制度学派的代表理论是马歇尔为主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历史学派的经济学理论以及制度经济学。而在这些理论中,最受到人们关注的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因为它在二战之后被改作微观经济学。另外,凯恩斯主义则在二战后被该做宏观经济学,由此形成了一个以宏观和微观学派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学理论框架。

第三阶段: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上个世纪末,这一时期因为经济高速发展,全球经济逐渐连为一体,成长为一整个市场。因此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例如货币经济学、公众选择学等理论。尤其是出现的新制度经济学,推动着经济学朝着纵深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第四阶段:自二十一世纪以来。这一阶段的经济学呈现出一种现代化的方式,并且范围激光,包括着各种应用经济学以及理论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并且随着不同课程的相互交融,使得经济学和其他学科高度融合在一起。

二、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财务管理理论由两个大方面共同组成,一方面是财务经济学,主要是基础性理论,表现在经济学领域中主要是微观经济学;另一方面是应用型理论,主要是为企业在实践管理过程中提供管理方式和方法的。而在财务管理理论中,许多概念都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企业就是微观经济学说中所涉及的“生产厂商”,企业投资的规模以及整个资本结构表现在微观经济学中就是“均衡理论”。另外,管理中所涉及的各种管理效益以及时间成本等,都是从经济学中各种理性发展条件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财务管理理论是从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中发展而来的。也可以将其看做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所以财务管理理论指的是对财务进行监督管理,尤其是在财务整体发生失衡的情况下,通过采取一些关键性的手段和措施来解决财务资源的具体使用。而之所以能够达到调横这一目的,是因为在这一个市场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还是宏观的手和微观的手,并且两者的目的都在于让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谓的财务管理学是微观经济学在企业领域发展出来的一个分支,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手段实现企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一)财务管理理论具体的理论体系

通过上文中的叙述,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以整个会计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其中经济学理论主要涉及的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理论内容,并且以现代化的统计学和概率学、运筹学内容等知识来完善整个财务管理理论。早在上个世纪末,麦根森就认为整个财务管理理论的框架是由资本结构理论、现代企业理论、管理理论以及微观市场等多种理论组成的。而此后,韦斯顿则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主要是受到均值方差理论、期权理论等理论构成。但通过对上述所有理论的认识和研究来看,这些理论并不是真正属于整个财务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而应该是与市场金融理论挂钩。

(二)财务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第一,莫迪格莱尼、米勒与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探讨资金筹集和企业财务目标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假设没有税务、没有破产成本的条件下,企业价值和企业资本结构没有关系,企业股票收益期望值和债务对权益资本的比率呈正相关,企业债务成本与资产报酬率之间的差值越小,股票收益期望值越大。该理论后来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理论的基础。

第二,马克维茨及其资产组合理论。资产组合理论是由马克维茨在1952年提出,其理论中利用了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率及方差,之后他在原理论基础上不断完善资产组合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在于资产组合,根据投资商的决策合理配置资产,这是现代有价证券投资理论的前身。这就要求投资商要有独特的眼光,能有效识别市场上的投资风险,合理分配和组合资产资源。

第三,夏普及其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该理论诞生于30世纪60年代,是夏普参考马克维茨资产组合理论提出的,它弥补了资产组合理论缺乏量的分析这一局限性。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主要是对证券市场上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及其风险、均衡价格进行研究,重点在于两者的关系。该理论构建了日系数,可用来衡量证券的预期收益率,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及风险最低。

第四,詹姆斯?托宾及其投资决策理论。詹姆斯?托宾在业界被奉为金融投资决策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不确定条件下各种资产如何选择方法。

三、结语

篇(6)

加强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经济学文献阅读,在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第一,通过经济学文献的阅读,培养学生学习经济学理论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济学的文献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献是用有趣的经济活动故事和浅显活泼的语言,通俗易懂地讲述经济学理论,深入浅出地分析经济活动主体的各种行为及市场有效运行的经济机制。例如,经济学家伦纳德•里德撰写的《铅笔的故事》,从制作一支铅笔需要的各种原材料(木材、石墨、油漆、铁皮、橡胶等)的来源,娓娓道来,讲述了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厂商如何把分散在世界各地不同的人所生产的产品(制造铅笔的各种材料)从市场购买来,然后在工厂进行资源配置,生产出各种铅笔,再通过市场把铅笔卖给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以满足他们的需求。铅笔的故事很好地向刚入门的经济学初学者,说明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即市场在经济活动及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这一类经济学文献的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经济学理论。

第二,通过经济学文献的阅读,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经济学的思想演化脉络和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前沿,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拓展视野、增长知识。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也是人类文明的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的教学本身也应承担起人类文明传承的重任。经济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每年都有大量的文献综述和述评一类的经济学文献,例如涉及经济增长、经济制度、国际贸易等大量的标题为Survey或Review文献。这些文献大多是在某一经济学研究领域中有影响的经济学家撰写的,其共同点在于系统梳理了经济学各个研究领域的思想发展脉络、近期或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及新的研究前沿和新的研究进展,同时也会指出各个研究领域中遇到的研究难题和局限,指出本研究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可能的重点突破领域。加强这一类经济学文献的阅读,有助于学生进行经济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导学生去追踪学术研究的前沿,为本科生今后深造,特别是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打下比较宽阔和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篇(7)

关键词:经济学;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以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为发展依托,要求全面反映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发展原理。[1]经济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经济分析能力,但受传统经济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经济教学发展缓慢,经济学教学效果较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并未达到实际的课程目标。

一、当前经济学的教学现状

1.教材及教学内容滞后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学科,学科内容复杂,理论内容丰富且较抽象。经济学是建立在一系列理论假设基础上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经济实践活动的延伸,经济学教学的内容也不断延伸,这就加大了课程的教学难度。[2]由于学生缺少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因此造成无法理解教学内容,教学难度较大。此外,我国在经济学教学过多注重理论教学,且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无法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时间,其推导出来的理论与实际情况不符,学生即便运用相关的经济理论也无法实现经济问题的解决,这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2.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高校经济教学方法单一,仍然采用教师讲授的传统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较低,这是一种被动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是相当肤浅的,因此也就不具备独立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最终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兴趣较低,学习缺少相应的主动性,无法实现经济学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缺少现实性及实用性

经济学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基本依托,是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浓缩,因此必然具有较强的系统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仅介绍相应的经济学理论,课堂上很少提及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较少,同时缺少相应的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单一、僵化,使得教学内容缺少实用性及现实性,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二、经济学教学的完善措施

1.调整课程内容

首先应当做好教材的选择工作,保证所用教材符合我国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于刚刚入门的学生建议其使用具有一定趣味性、启发性的教材,避免盲目使用经济学原版教材。其所选用的教材应当既包括主流经济学内容,也包括非主流经济学内容,这样有助于保证学生全面理解经济学体系。其次是完善相应的课程内容,保证各层次教学的有序进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而实现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的提高。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应当加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以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实现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经济学理论,充分认识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规律。

2.改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应当以提高学生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为基本前提,规范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构建完善的经济学知识学习体系。

3.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及实用性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既讲授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同时还要讲授中国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并结合相应的案例对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及实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经济学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想学好经济学,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借助全新的教学方法,并对相应的案例进行重点剖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学生引入经济学的殿堂,引导学生以经济学思维思考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