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8: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设施农业行业前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前景;机遇;问题;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301-01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都市上班族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人们迫切需要通过亲近自然、寄情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生活来舒缓压力。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加,不断增加的休闲消费需求正在带动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1]。
国内外的成功实践表明,观光休闲农业这一新型农业模式可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改善农村的交通、通讯状况,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2]。
1 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前景
1.1 产生背景
观光休闲农业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的新型产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其作为新兴的旅游产业,是对旅游业外延的扩大、内涵的丰富[3]。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及人们工作节奏不断加快,人们迫切渴望回归自然,品味地方文化,享受绿色饮食和舒缓的生活节奏[4]。
1.2 发展意义
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①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改善、升级。②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带动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劳动就业,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③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④通过学习农业生产,享受农家生活,普及农业基本知识。⑤开拓新的旅游领域和空间,缓解城市旅游的拥挤现象。
2 面临的机遇
2.1 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当人均GDP达到1 000美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0%以下时,用于休闲娱乐文化消费的可支配收入会大大增加,进而刺激和带动文化娱乐产业和消费的增长[5]。截至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 000美元,这为休闲旅游提供了基本条件和经济保障。
2.2 居民休闲消费方式多元化、个性化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推动人们去追求丰富多彩的的生活休闲方式。
2.3 人口城镇化率逐年提高,“城市病”增加
为摆脱精神和环境的困扰,人们迫切渴望回归自然,品味地方文化,享受绿色饮食和舒缓的生活节奏[6]。
2.4 便利的交通带动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随着道路交通改善、汽车普及、二级公路免费,人们的出游率、旅游消费大幅增加。
3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观光休闲农业处于起步阶段,在规范管理、市场营销、法规建设等方面需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
针对各地迅速增加的观光农业项目,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标准和管理政策,但因缺乏宏观控制,投资决策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①农村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是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决定着观光休闲农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6-7]。观光休闲农业实际上是一种生态旅游,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应注重挖掘地方旅游产品特色和文化内涵,将旅游对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8]。②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投资决策随意而盲目,造成项目开发同质化现象严重,恶性竞争加剧,经济效益下滑。就单个观光休闲农业项目而言,因缺少投资、规划、市场定位及设施体系,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后期经营管理困难,只能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收入来维持。③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根本目的是调动企业和当地农民的积极性,通过旅游增收致富。但受地理位置、文化特色、自然资源、经营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若盲目发展项目,易遭受经济损失,挫伤农民积极性,使整个产业失去发展动力。
4 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4.1 坚持科学发展观
观光休闲农业以农业经营为主,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二者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收益,满足游客需求,最终实现农民富裕;注重保护农村文化,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实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继承与发展相结合[9]。
4.2 科学规划,有效管理
加强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管理、打造服务平台等措施:一是合理布局旅游项目与景观,树立特色品牌,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10]。二是严格控制项目数量,保证开发质量。对已有项目进行审查评估,提高竞争力。三是发挥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的作用,组建经营联盟或行业协会,协调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促成相互合作,实现共同富裕。
4.3 拓宽投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发挥引导和扶持作用,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观光休闲农业[11]。在经营管理上,大胆创新,建立多元化经营体制及“公司+农户”、“农户+基地”等运作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合理布局水电设施,开辟旅游专线,方便游客出游。各地政府和经营者应重视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对现有的管理、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4.4 加强宣传,打造绿色产品
政府应加强对观光休闲农业景点景区的宣传和推介。编写旅游指南,完善交通线路图,推出多种旅游主题[12]。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打造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绿色观光休闲旅游产品。
5 结语
我国在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时,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盲目发展;经营者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有关规划部门要坚持生态规划的理念,着重体现自然生态和地方特色。随着观光休闲农业在我国的日臻发展成熟,必将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之路。
6 参考文献
[1] 杨其长.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技术经济背景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2004(8):11-12.
[2] 钟春艳.关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热潮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796-9798.
[3] 张平远.世界观光农业的发展前景广阔[J].中国第三产业,2001(5):38.
[4] 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0(3):119-124.
[5] 徐萍.消费结构升级中的陕西文化消费探析[J].职大学报,2007(3):91-92,87.
[6] 李飞.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3):67-69.
[7] 张力越,马俊.加快河南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130-132.
[8] 李蕾,云兴福.内蒙古地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1):98-101.
[9] 周士锋,王旭东,赵国芳.城郊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初探——以洛阳市太阳雨休闲观光农业园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1(5):32-35.
[10] 郑伟民,陈少青,杨诗源.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开发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6):22432-22434.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农村物流;发展
在“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时,许多行业都在思考如何在企业腾飞的时代的实现创新。“互联网+”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模式共同形成的,但这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相互叠加,而是利用通信技术和信息在互联网平台实现深度的融合,并创建出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这是一个在其认识上的一种作用的加法,可能也属于“×”,但也可能属于“÷”,甚至一些其他的计算方法,但只要能与其他行业完美地融合,不管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都是可能的。
1农村物流的发展趋势
首先,农村物流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物流建设也逐步完善,装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物流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且相关政策也指出应支持农村物流业务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而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农村物流行业必然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其次,农产品的流通趋于现代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农村物流体系与互联网形成了全面有机整体,加速了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以及配送技术等在物流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加速了物流的现代化发展步伐。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对农产品的配送产生了新的认识,物流企业亟需提升农产品的配送效率,而这些均表明农村物流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最后,物流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农村物流的发展可以优化农业结构,加速农产品的流通速率,确保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互联网+”时代农村物流面临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的物流发展较为迅速,且建立了各种物流专业园区。但受基础设施、区位等因素的限制,部分偏远的农村地区除了邮政物流外,几乎不存在其他物流网点,这也表明城市与农村的物流存在较大差异。2.1农村居民“互联网+”观念滞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均获得了较多的发展机遇,且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等方式,为创新企业经营模式提供了可能。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与商业机构的完美融合,实现了购物、支付以及医疗等服务的全天候化。但农村居民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少,没有正确全面的认识互联网应用,认为互联网不会应用至农业方面,创新观念较为滞后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健康持续发展。2.2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地区远离交通干线,且其通信、互联网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以致影响了物流的正常配送。部分物流企业为了节省经营成本,甚至放弃了偏远的农村地区。同时,农村居民较为分散,居住点之间的距离较大,且村名并不规范,而这些均增大了物流难度,导致农村物流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同时,农村物流的涵盖范围较为特别,主要集中于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产品以及乡镇工业等方面,在消费品与工业方面,其与城市物流相差不大,但农产品却具备一定的生命周期,因此对运输存在较高要求,而这也增大了农村物流的难度。2.3农业特点决定农村物流薄弱。农业生产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与季节性,且其最为重要的内容便是生产资料与农产品,而这些均导致农村物流受季节影响较大。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对生产物资的需求各不相同,比如在春季时,农村需要较多的农业生产物资,而秋季收获季节则一直很多瓜果、谷物等需要运输至城市。而其他季节则对物流的需求较小,且供需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同时,不同地区农村的物流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也进一步增大了农村物流体系的复杂程度。除此之外,我国农村农业的生产条件十分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低,而这也影响了农村物流市场的需求,降低了物流企业的积极性。且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充分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缺乏资金政策支持,以致发展较为缓慢。
3“互联网+”时代下农村物流的发展策略
3.1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相关部门应在遵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基础上,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物流体系,依托城市物流系统拓展农村物流体系,强化其与城市物流的对接,从而实现顺畅流通。同时,还应重点做好农村物流体系的对接工作,建立支撑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的平台机构,重点做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等工作,为农村物流建造信息与物流平台。除此之外,还应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为节点,建造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将建设内容拓展至生产资料、日常消费品以及农产品等方面,确保农村物流向城市物流渗透,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3.2支持各方参与农村物流平台建设。物流体系较为复杂,需要各方机构的全力配合与支持,期间政府机构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作,着重解决农村物流资金短缺问题,提升农村的技术及管理水平。同时,还应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农村物流实现与种植、养殖大户的对接。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农村物流体系的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农产品加工贸易等平台,加大农村优势农产品的推介力度,从而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投资农村的物流工作。期间还应加大对用户电子商务以及物流知识的培训力度,为农民普及电子商务及物流知识,为全面推进物流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农户参与物流构建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3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当前我国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且相关设施也并不配套,对此,应在按照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在遵照农业部以及运输部等相关文件要求下,坚持推进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更多的资本投入,完善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县级农村的物流服务网点,从而形成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农村物流体系,促进农村物流事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3.4推动“互联网+”时代下消费渠道下沉。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尤其以三四级县以及乡镇最为突出,农村对电子商务以及物流行业的需求空间正在逐步增大。对此,各级政府机构应加大对大型物流以及电气商务企业消费渠道下沉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给予其足够的支持,从而打通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实现商家与农村消费者的无缝隙对接。同时,电商以及物流企业还应不断拓展农村地区的布点,提高农村市场的占有份额,将更多的农产品带入城市,建立高效的农业生产以及定点采集基地,从而实现农产品与大型超市的无缝对接,将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带入互联网层面,通过电商加快销售效率。这样不但可以占据份额较大的农村市场,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农村物流的成本结构,实现了互联网、零售商以及用户的协同发展,最终帮助农民增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4结语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物流现状及特点,指出了农村物流的发展趋势,指出了“互联网+”时代下,农村物流的发展策略,以期提升我国整体物流行业的水平。
作者: 单位:
[参考文献]
[1]王鲁欣,李少军.“互联网+”时代农村快递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10).
[2]柏冬梅,邵万清,周依琳等.“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16(06).
2004年12月,我随省农委设施园艺农业技术培训团,在日本进行了21天的学习考察。日本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设施园艺农业,保障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
一、日本农业经济概况
日本是由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岛国,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人口1.26亿,农业人口1279万,城市人口占77.4%。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329人,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日本资源匮乏,耕地短缺,土壤贫瘠,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和泛碱土,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日本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年降雨量1000-2000毫米,分为北海道、关东、九州等9个农业区。2003年,日本人均GDP3.75万美元,农业增加值1125亿美元,占2.5%,农户平均年总收入为1000万日元,非农业收入占70%左右。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5:35:60。
二、日本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举全国之力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农业已成为日本目前最大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日本正在举国家和全社会之力,以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一是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虽然日本农业增加值只占GDP的2.5%,但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所占比重很大,以大分县为例,2004年农业投入在财政投入中列第四位(第一是政府开支,第二是教育,第三是土木建筑,第四是农业),达到60亿元(749亿日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2.3%,财政补贴每个农户10.7万元(130万日元),占农户平均年收入的13.4%。
二是制定农产品价格安定法。国家、县、农协三方建立了价格安定基金(国家出50%、县出30%、农协和农户承担20%),明确了价格安定的补助品种,价格低于生产成本,农户损失全部由基金补足,因自然灾害减产也可获得基金的救济。
三是重点扶持农业生产专业户。日本的农户数由1960年的605万户减至2000年的324万户。在这些农户中,专业农户占16%,其余为兼业农户。为确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日本开展了农业经营者认定计划,被认定的专业生产农户,政府在设施建设、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大量补贴,并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和流通服务,确保专业农户年收入处于社会中等偏上水平。
(二)建立农协把农民由弱者变成强者。农协是日本举足轻重的政治、经济力量。农民可自愿加入农协,住在农村的非农户也可参加农协。农协组成主要有四个层次:一是组合员(农家或以农家为主);二是市、町、村JA农协;三是县JA农协,包括信联、共济联、经济联、厚生联、中央会五部分;四是全国JA农协,包括农林中金、全共联、全农、全厚联、中央会五部分。县和全农主要从事农业专业性工作,市、町、村农协是县的窗口,各级农协都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农协将弱势农民联合起来成为日本社会强大的经济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农协具有五项职能:
一是信用事业。农协将农民的钱集中起来,成立了中央农林金库,目前各类存款和组合员资金达73兆亿日元,为日本第二大银行。五十年前,农民贷不到款,贷到了利息也很高,现在他们有了自己的银行。中央农林金库可从事任何金融增值业务,增值后的利润分给农民。二是保险事业。日本政府对其他保险公司的险种有限制,农协所办的保险机构则可以从事所有业务,可以从事保险资金的增值业务,主要是投资股票、债券和发放贷款。目前,农协共济联持有保险金400兆亿日元,在日本仅次于生命保险公司,处于第二位。三是经济事业。主要是帮助农民共同销售农产品、购买生产资料和部分生活用品。去年全国47个县经济联买卖金额3.3兆亿日元,是日本最大的经营共同体。四是厚生事业。主要是办医院,从事防病、治病等解困事业。五是指导事业。主要是代表农民给政府和政治家(主要是议员)提建议和意见,在生产经营、社会生活等方面对农民给予指导。
(三)推进“一村一品”运动。日本产大米16元(人民币)/斤、西红柿10元/个、大白菜24元/棵、菠菜20元/斤、山水梨24元/个。日本产的蔬菜、大米、水果价格虽然比进口高几倍甚至十几倍,但国民还是喜欢买本国产的农产品,除了高收入因素外,主要是因为日本农业通过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大大增强了日本国民对本国农产品消费的信心。日本目前80%的城市居民,对所消费的农产品质量缺乏安全感。而“一村一品”运动的核心,是将具有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在品质、营养、商品性、文化底蕴等方面做精、做细、做特,做成全国和世界一流。
(四)大力发展设施园艺农业和畜牧业。随着城市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为了稳定蔬菜副食品供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设施园艺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农户每建造一栋大棚或温室,可从国家获得50%的补助,加上县、市、町、村补助30%,农户只需出资20%,并拥有全部产权。日本农业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粮食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18%左右,畜牧业占25%左右,设施园艺农业比重高达40%左右,成为日本最大的农业产业。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一是提高消费者信心。不定期到产地(超市)抽样监测,并通过各种市场营销组织,经常把消费者或商社请到现场参观考查,在增进互信的基础上签订供销合同。二是推行实名制销售。日本农产品从产地生产到协会、加工企业、进入市场都是采取实名制。在产地和生产企业抽查监测,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产品不能进入加工企业或市场,并按商品标注退回原产地。三是完善农产品产地标识认证制度。日本全国农协中央会决定,在2006年底之前对通过全国农协上市的肉类、蔬菜等所有农产品编排识别号码,实施“身份”管理制度。
(六)强化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日本建有由国立和公立科研机构、大学、民间组织等三大系统组成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日前日本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2.2%左右。乌拉圭回合后,日本政府为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力扶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特别对民间系统的研究给予资助。日本的农业推广服务主要是通过政府农业改良普及部门和农协进行。目前,日本有591个“地域农业改良普及中心”、经国家考试录用的专门技术员6680人和经地方考试录用的改良普及员10356人,这些普及员均为公务员。农协还拥有近2万名的营农指导员。
(七)健全和规范农业决策程序。日本农业决策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程序。农协:要求解决的政策、技术、资金问题——政府管理部门:归纳分析、优选课题(超前1-2年)、公开招标——各类专业协会或咨询机构竞标:课题调研、提出对策----反馈给政府管理部门——报上级和同级议会讨论——法定程序审批——下达政府执行。这样的程序能充分体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三、启示与建议
我市人多地少,农业的家庭经营方式与日本有相近之处。借鉴日本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以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日本发展农业经验表明,只有通过行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民和农业企业组织起来,才能为科技推广、质量安全、品牌培育、高效管理、农民维权等提供有效的载体和运转平台,才能把单家独户经营的弱势农业变成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经营的强势农业。借鉴日本的经验,加强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关键要把握四点:一是将政府的一些具体的经济职能,转由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行使,政府主要通过制定规章、准则、标准,搞好监督管理,特别是要适应乡镇扩大的趋势,强化乡镇一级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使其在某些方面起到政府的作用;二是以专业大户和行业龙头企业为载体率先推进;三是从市场前景好、种养效益高的农业行业领域重点突破;四是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原则,稳步推进。
(二)以发展设施农业和养殖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日本发展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必然导致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变,粮食、油脂生产必然呈下降的趋势,蔬菜业、养殖业将成为农业的主导产业,设施农业成为集约型农业的主要形态。因此,无论是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还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都要求大力发展劳动密集、产品新鲜度高、市场销路广、经济效益好的设施农业。近年来,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们要适应这一形势,把中央政策与合肥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设施农业、养殖小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快速、健康发展。
(三)以优化质量和品质为重点,大力突破国内外市场农产品绿色壁垒。日本农户年收入最少要达到80万元人民币,务农者才能稳定。欧盟基本上也是这个水平。比劳动力成本,日本和欧盟根本无法同我们竞争,这点他们也非常清楚,危机感很强,做了很多细致的对策性研究,制定了很多保护性措施,主要为两条:一是提高质量检测标准,树立技术壁垒;二是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提高本国产品的质量。我市农产品要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最关键的是要突破质量和品质的“瓶颈”制约。一要以专业大户为龙头,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为质量追溯制度和信用档案的建立奠定基础;二是从老百姓最关注的夏季叶类蔬菜着手,推行实名制销售,提高消费者信心;三是以外销前景广阔、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为重点,集中财力和人力攻关,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增强对国内外消费者的吸引力;四是采用信息公开的方式,全过程向消费者宣传保障质量、改善品质、增加营养的措施。
(四)以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我市开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工作起步比较早,但由于缺乏持之以恒精神,特色农业未能真正做精、做深、做大、做强。在农业发展新阶段,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特色农业,全面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工作,借鉴日本经验,关键是走好两步棋:一是政府引导,农民自愿,集中力量开发一个主导产品,造就一个成功范例,引导农民围绕主导产品发展生产经营;二是把从事主导产品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利益共同体。
(五)以扶植种养大户为重点,大力培育专业务农者。日本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农村人口稀疏、农业衰退、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等问题,也是我们难以避免的。为了稳定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遵循WTO的绿箱政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是适应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趋势,大力扶持专业农户提高机械化水平;二是针对老龄化和女性化的趋势,大力扶持省力化栽培品种和技术的研究推广;三是加强对专业务农者的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由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四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开发休闲产品,体现乡土气息
多种方式引导休闲农业规范管理,提升水平
我国休闲农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体上经历了萌芽起步、初步发展、较快发展和规范提高四个阶段,正在经历五个重大转变。一是从发展方式上看,从农民自发发展,向各级政府规划引导转变;二是从休闲功能上看,从简单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向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等方向转变;三是从空间布局上看,从最初的景区周边和个别城市郊区,向更多的适宜发展区域转变;四是从经营规模上看,由一家一户一园的分散状态,向园区和集群发展转变,五是从经营主体上看,从以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合作组织经营、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转变。
当前,我国休闲农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规范提升的新阶段。中央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加上休闲农业潜在的巨大市场前景,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据对全国19个省市区的不完全统计,去年,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175亿元,直接带动就业近280万人,其中吸纳农民就业达267万人。休闲农业已经成为一些地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但是,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从产业内部看,主要存在布局不科学、管理水平不高、人员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较差等问题。从外部环境看,主要存在思想认识不统一、行业管理和规划引导不到位、政策扶持滞后,业主融资贷款难、社会负担重等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休闲农业发展的瓶颈。
发展休闲农业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把休闲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到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来谋划,引导适宜发展的地区有序推进,避免各地一哄而上,低水平盲目发展。鼓励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边远海岛和可以开发利用的石漠化土地等发展休闲农业,避免滥占耕地。
关键词:蔬菜施肥;水溶肥料;现状;前景
随着农业设施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等程度不断提高,滴灌施肥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农业高附加值农作物水肥管理的主流技术。针对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供应的特性,实行“总量控制”和“分期调控”的原则,实现“少量多次”的供应施肥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但是由于传统单质肥料和颗粒复合肥养分不全面和杂质含量较高,水肥一体化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堵塞滴头或喷头、养分配比难以满足作物生长要求等问题,由此使得水溶性肥料市场在最近几年内迅速扩大。水溶肥料作为一种与节水灌溉、立体高效栽培、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配套产生的一类新型肥料,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节能环保、节水、省肥、省工、增产的特点,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优良产品,也是未来肥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 水溶肥料的由来及其分类
水溶肥料最早出现在美国,早在1965年美国就出现水溶性肥料专利产品。在美国灌溉农业中,25%的玉米、60%的马铃薯、32.8%的果树均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加拿大、以色列等国的水溶肥料产品应用市场也非常广阔,尤其是在以色列等缺水国家的水肥一体化应用比例达90%以上。中国应用水溶性肥料起步较晚,是由喷施叶面肥和保护地冲施肥慢慢演变而来。
目前国家允许生产的水溶性肥料产品一共有6种: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腐殖酸水溶肥料,有机水溶肥料。其中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和含腐殖酸水溶肥料技术相对成熟,相应产品及其应用较为常见。
2 中国水溶肥料市场流通情况
中国水溶肥料产业从2007年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全国已有近300家化肥生产企业在农业部备案生产水溶肥料,登记的各类水溶肥料产品达到4 300多个。2011年,全国水溶肥料产量达到60万~80万t,产能较大的省份分别是山东、广东、江苏等。水溶肥料产品的主要品种是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和含腐殖酸类水溶肥料。目前水溶肥料的市场价格是8 000~10 000元/t,其利润空间比较广阔,平均利润达到100%~300%,高回报的利润也催生了水溶肥料行业迅猛发展。
3 辽宁省水溶肥料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生产技术落后
与国外水溶肥料企业相比,国内水溶肥料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生产设备极其简陋,研发资金和技术人员投入严重不足。不少企业仅仅是将尿素、硝酸钾、硫酸钾、磷酸铵等原料肥简单混配,生产车间没有吸湿设备,染色及防结块技术不过关,生产出的肥料往往出现潮解、板结、染色不均、杂质过多、水溶性差等现象,严重影响水溶肥料的生产和销售。
3.2 肥料配方不合理
许多生产企业在确定产品配方浓度时,并没有根据不同作物以及作物生长时期的养分需求配置浓度,仅参考已登记产品配方。部分企业为方便登记随意制定配方,导致产品使用后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盲目生产高养分含量的水溶性肥料,既浪费了资源,又不能为中低养分含量水溶肥料留出发展空间。
3.3 市场价格居高不下
水溶肥料的价格远高于普通复合肥料,一方面是因为生产原料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水溶性肥料为上市新产品,包装印刷也比较花哨,容易吸引消费者,经销商容易获得较大利润,导致该产品价格难以回落。
3.4 假冒伪劣产品多
由于水溶肥料生产工艺简单,经染色后的成品肥料很难辨别其原材料,所以不少厂家以硫酸镁、硫酸锌等低价肥料添加激素冒充水溶肥料,或者以复合肥料替代一部分生产原料来牟取高额利润。
3.5 擅自修改标识
水溶肥料包装标识比较混乱,多数企业不按等级内容设计包装标识,包装设计五花八门,随意夸大宣传的现象比比皆是。
4 中国水溶肥料发展前景探索
水溶肥料被誉为21世纪中国化肥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完全水溶性肥料作为常规复合肥产品类的一小类水溶性品种,由于完全可以通过精量施用,可显著减少肥料的投入总量,与当前的“低碳节能”、“高效环保”等现代农业理念相吻合,可以说水溶性肥料正担负着这种使命,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不断推广以及灌溉设施的完善,完全水溶性肥料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广阔。
4.1 扩大产品和品牌效应
企业要在自身产品上创造“卖点”,打造特色产品,同时在多品牌战略的应用上要有所突破,必须要在打造强势品牌上下功夫。
4.2 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营销模式
企业要培训具备专业素养的技术人员,水溶性肥料的销售人员即是技术人员,销售水溶性肥料实际上就是推广技术和设备,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的配方需要实现精量调控,如果销售队伍达不到专业性要求,就很难在市场上站得住脚。
4.3 产品价格应兼顾农民利益
如今,休闲农业的清风吹拂到美丽的塞上,又将使这里绽放怎样的奇葩?6月28日下午,由自治区农牧厅组织的宁夏休闲农业协会正式成立,记者在宁夏休闲农业协会成立大会现场采访了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宁夏休闲农业协会会长马明。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区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马明:休闲农业是具有市场需求、蕴藏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是一项利国利民、一举多效的新兴产业。发展休闲农业是国务院赋予农业部门新的职能,也是农业部门“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随着自治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区休闲农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各地根据自然特色、区位优势、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丰富发展内涵,挖掘乡土文化,先后形成了农家乐、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和农业主题公园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农业功能得到一定拓展,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创业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目前,全区休闲农业企业已有452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25家,全区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数超过452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7亿元,上缴税金764.4万元,实现利润9763万元,带动了10万多名农民受益。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式已从农民自我发展向各级政府规划引导方向转变,经营规模从零星分布、分散经营向集群分布、集约经营转变,功能定位从单一功能向休闲、教育、体验等多产业一体化经营转变,空间布局从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向更多的适宜发展区域转变,经营主体已从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合作组织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转变。
此外,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品牌建设不断推进。各地在发展过程中,努力打造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开展示范县(区)、示范点创建活动。银川市西夏区被授予首批“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呼,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西野农林牧有限公司万义生态园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实践表明,发展休闲农业能够使农业变成快乐的产业、农民变成富裕的群体、农村变成美丽的家园。
但从总体来看,各地对发展休闲农业思想认识不统一、重视不够、工作推进不力、行业管理和规划引导不到位、政策扶持滞后,服务体系也有待完善。从休闲农业内部看,还存在缺乏统一规划,布局简单雷同、基础设施不完善、投资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
记者:休闲农业对城乡文化交流,增加农民收入有哪些积极意义?
马明:发展休闲农业具有显著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城市居民在农村休闲、旅游活动中,既能感受到乡村的民俗乡情、生活风貌,又了解到了农业生产知识,同时传播了现代城市文明,有利于农民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而广大农民朋友在休闲、旅游服务实践中,学到了先进的经营手段和经营理念,提高了整体素质,认识到了生态环境是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同时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记者:您如何看待我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
马明:“十二五”是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区休闲旅游资源70%在农村,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与社会保障的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将得到极大地提高,居民消费潜能得到释放,并在相当程度上舒缓有关休闲的基础性制约。可以预见,由于改善民生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亮点和重点,未来的5年将是我国旅游、体育、文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消费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财政新增投资主要用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休闲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各种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专家、学者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关注,各部门的联合和支持会越来越紧密。最重要的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休闲消费正在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市场潜力巨大,前景看好。
记者:休闲农业协会的成立,将从哪些方面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否会使农业产业结构形成新的格局?
马明:宁夏休闲农业协会成立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组织编制宁夏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以黄河金岸发展为主线,以实施宁夏三大示范区农业生态经济战略规划为重点,依托黄河农耕文化、神秘西夏文化、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和传统特色的资源,形成黄河金岸、爱依河两岸、贺兰山沿线、环生态六盘集文化娱乐、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购物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集群”;认真组织编制自治区、市、县休闲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组织参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星级创建行动”和示范创建活动。以典型引路,全面拓展农业的观光休闲、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为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树立一批可推广、可复制、可学习的典型,为消费者推荐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满意度的园区,创造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品牌。
开展自治区休闲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活动。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出3~5条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将优秀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和景点连成线,推荐给以周边市民为主的消费者和相关旅行社,扩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促进会员单位提高服务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
组织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在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全国休闲农业培训的基础上,将休闲农业讲解员、乡村旅游导游员、农家乐接待服务人员等新职业纳入到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按项目补助标准给予技能培训经费补助。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服务技能和水平,开阔管理人员的视野和思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莫桑比克的投资优势
――政治稳定。莫桑比克自1992年内战停止,即进入和平与发展阶段,政局一直保持平稳运行,20多年来未从未出现政治危机、政权更迭等政局动荡事件。为外资在莫国长期发展奠定稳定的和平环境。
――经济发展迅速。多年来,莫桑比克经济增长率一直在7.6%―8.3%之间,被世界银行评为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社会睦邻友好。莫桑比克人友善热情,知足常乐,各民族、各宗教和睦相处。对外国人也比较友好,排外、仇富现象很少见。
――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原生态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地理港口优势。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海岸线长达近3000公里,从南到北依次分布有马普托、贝拉、克里马内、纳卡拉、彭巴和蒙特普埃希6大集装箱港口城市,是东部与南部非洲国家的出海口,占有优越的港口运输优势。
――汇率稳定。莫桑比克汇率长期稳定,从2003年到2013年十年间,1美元兑换梅蒂卡尔(银行汇率)一直稳定在1:(26-30)之间。同时,莫外汇管制较为宽松,当地货币梅蒂卡尔和美元等货币可自由兑换。
――劳动力价格低廉优势。莫桑比克劳动力资源丰富,城乡存在大量青壮年失业人口。根据该国劳动力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农林牧行业为2300梅蒂卡尔,约合516元人民币;大型工厂雇工每人3116梅蒂卡尔,约合700元人民币。
――电力充沛。莫桑比克卡奥拉巴萨水电站装机容量207.5万千瓦,建成后长期为非洲第一、世界第七大水电站。莫桑比克电力充足,并出口到南非、津巴布韦、马拉维等周边国家。目前,在莫桑比克投资建厂,工业用电每度电价格相当于3毛钱人民币,用电越多价格越低,政府鼓励多用电。
――与中国友谊深厚。中国在莫反殖民战争时期,即给予莫人们武装培训、提供武器与后勤等支持,并在莫国独立当天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与莫桑比克是同志加战友加兄弟的传统友谊国家。
――与东方及西方国家均保持良好的交往与舆论关系。良好的国际环境为莫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红利。
――投资回报率高。据美国商务部调查,近年来在非洲的投资者,年均获得投资效益高达36%以上。
――进入欧美市场的绝佳跳板。莫桑比克与美国签署有《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AGOA)、与欧盟签署有《科托努协议》(Cotonou Agreement),其产品进入欧美市场享有免关税优惠政策。例如中国的纺织品进入欧美,关税壁垒诸多,但要是到莫桑比克设立纺织厂,其纺织品则直接免税通行。
――区位大市场优势。莫桑比克属于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员,该共同体拥有非洲约1/3的面积、人口与经济总量。立足马普托,面向共同体15个成员国的大市场,商机无限,前景广阔。
关注矿产、服装、农业等领域的投资机遇
――矿产。莫桑比克有待勘探和开发的能源矿、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资源较多,具备良好的开采远景。其中,石油有10多家跨国石油公司正在莫桑比克进行石油资源勘探活动,被认为是一个尚处勘探、前景看好潜力较大的未来石油生产国。同时莫桑比克天然气资源丰富,是非洲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国之一,目前已探明的有2个属于世界级的天然气田,储量丰富,质量好。莫桑比克已探明加上可预测煤炭资源总量接近300亿吨。莫桑比克是世界上重要的铌钽资源国和生产国之一,钽储量居世界首位,钽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4%。莫桑比克宝石资源比较丰富,种类也较多,目前生产的宝石主要包括海蓝宝石、铯绿柱石、电气石、石榴子石和蓝线石。在赞比西亚省主要生产海蓝宝石、铯绿柱石、电气石和其他宝石。
――服装业。在经历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接近崩溃之后,莫桑比克的纺织和服装工业开始重新萌芽。目前,莫桑比克的纺织和服装部门大约有20个工厂,但是这些工厂大部分以低产能经营,仅根据收到的订单生产。
近年来,莫桑比克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重振服装业。2009年2月份出台新税收政策以吸引纺织业投资,即纺织企业投资者前10年不再支付公司税,之后5年只用支付公司税的50%。莫政府以免除进口设备和原材料关税刺激工业投资,去年获利企业达42家。同时,根据美国《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和欧盟《科托努协定》在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方面给予莫桑比克国家很多优惠待遇。莫桑比克可按普惠制向美国免税出口460种商品。受益最显著的是纺织品和服装。莫桑比克盛产棉花,建议国内生存艰难的纺织、服装生产厂家到莫桑比克设厂,产品可直接进入欧美市场(可参考斯威士兰华资服装、印染厂)。
――农业。莫农业自然资源优越,土地广阔肥沃,气候条件好,年平均气温在20-26摄氏度左右,雨量充沛,农作物生长季节长,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前景。莫经济作物具有一定的竞争力。70年代初,曾是世界最大的腰果仁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
近年来,莫桑比克把发展农业确定为摆脱贫困和发展经济的重点。1993年修订了新的《外国投资法》,颁布了投资法条例和投资收益法,鼓励外资来莫,规定农业领域的投资可以享受税收和用地方面的优惠。
鼓励外资以货币和机器、设备以及经营外资项目所需进口的物资进行投资,也可以技术转让等无形资产进行投资。最低投资额5万美元,允许外商开办独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采购原材料、销售本企业产品。外资企业可享受2-10年的免税政策;根据外资所占的比例,建立公共积累基金享受免税优惠;对培训莫方雇员的费用,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计算所得税前应予扣除;投资方贷款的利息予以免除;免除进口税、增值税以及海关手续费减免50%;大豆出口不征关税;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5年内免征所得税;农业项目的所得税为10%。投资企业在收回投资期间(十年内),享受所得税50%-80%的减免;农业投资土地使用费每年每公顷0.25至1美元,使用期限50年,到期可续延等。
莫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先进的农机设备和农业管理经验,政府积极寻求与我进行农业合作。
――渔业。莫桑比克拥有约2700公里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盛产石斑鱼、龙虾、大虾及软体鱼等优质鱼类,年捕捞量可达20-30万吨,但是,由于本国渔业捕捞设施十分落后,多采用手工近海捕捞,产量一直徘徊在11-12万吨之间,莫桑比克渔业捕捞处于亟待开发状态。西印度洋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枪鱼渔场之一,每年的渔获量为88.5万吨。
莫桑比克政府制定出台了包括渔业在内的外国投资法。根据其规定,鼓励外资投资渔业基础设施,如冷库、港口码头和渔产品加工厂等,其项目建设所需进口机械设备及物资可享受减免税赋的优惠政策,对从事农渔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继续减征10%的公司所得税。在发展快速地区可享受“K”类产品的优惠政策,包括相关设备免除关税及增值税等,同时在2015年之前,可享受营业额减免80%税率的优惠;2016―2025年可享受营业额税减免50%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