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09-18 17:07: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S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1-0096-0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一、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所以,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以其巨大的生物量储存了大量的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被公认为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同时又是最经济的吸碳器。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森林的碳汇功能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一样,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气候安全一直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二、森林锐减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毁林和森林退化以及灾害导致森林遭受破坏后,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联合国《2000年全球生态展望》指出,全球森林已从人类文明初期的约76亿hm2减少到38亿hm2,减少了50%,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对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严重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00~2005年,全球年均毁林面积为730万hm2。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04年,源自森林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4%,仅次于能源和工业部门,位列第三。而且,目前全球森林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围绕哥本哈根乃至今后的国际谈判,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倡导通过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以推动“减少毁林和退化林地造成的碳排放(REDD+)”等政策的制定,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
三、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如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等,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建设农田林网,起到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建设沿海防护林、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抗御海洋灾害,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而采用抗旱抗涝作物品种、加固海岸提防、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品种选育等,有助于提高森林本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森林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增强,反过来又会提高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四、木制林产品与林业生物质能源具有固碳减排
增加木质林产品使用、提高木材利用率、延长木材使用寿命等都可增强木制林产品储碳能力。中国林科院专家研究得出:用1m3木材替代等量的水泥、砖材料,约可减排0.8 t二氧化碳。这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农业;策略与方法
1农业中低碳经济发展的阻碍
1.1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
根据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对相关部门和基层实际走访,发现了关于二氧化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产生原因。可以将其归纳到农业发展的投入、加工、售卖、清理这四个过程。首先在投入方面,其中包含了各类化学农药试剂、人工肥料的生产和施放及各类辅助农用薄膜。加工方面,主要是来自农机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在售卖过程中则会消耗大量包装用品,比如各式的保鲜膜、塑料袋等塑料制品,这些包装物的生产无疑会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最后农业废弃物的清理上,大多数农业生产过程中诸如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都是被直接焚烧,这一过程也是环境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之一。
1.2各类碳及氮的化合物的生成
除了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造成结果外,还有各类碳及氮的化合物也是罪归祸首之一。甲烷对于温室效应的作用结果为二氧化碳的28倍,以及各类氮的化合物也是二氧化碳作用结果的数倍甚至是数百倍。这些结果大部分是由于人类对土地应用方式的变化所造成的,因为相对于传统农业的耕种方式不同,现代农业已经进行了集约化改造,化肥被大量施用,诸如尿素等。将会直接导致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各类温室气体的生成。根据相关专业数据表明,施加尿素的田地与未施加尿素的田地的结果是,两种田CO2平均排放量分别是262mg•m-2•h-1和177mg•m-2•h-1。而各类氮的氧化物的生成也是因为,各类化肥农药中的有机或者是无机硝酸盐被土壤里的微生物转化后形成了各类亚硝酸盐,但是在这一过程里,或伴随生成一氧化二氮以及各类氮的氧化物,大部分都会对温室效应产生重要的影响。仅在过去的十年中数据统计显示,农业中一氧化二氮的排放占据了中国整体一氧化二氮排放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2实现农业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
2.1灌溉技术改良
目前在中国,农业集约化不发达的地区,采取的灌溉技术依然是传统的地面灌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虽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是依然属于较为落后的灌溉方式。根据发展调查,这类灌溉方式依然是今后相当长时间里的我国主要灌溉方式。但这类灌溉方式对水的利用率很低,耗水量极大。不再符合低碳经济的相关先进理念。应当从田地改造以及灌溉方式的改良这两个方面对灌溉技术进行优化处理。土地改造方面,农户应当被鼓励去对其田地进行平整化处理。根据实际实验表明,平整化土地的单位面积用水量仅为普通土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而在浇灌技术上,应当鼓励农户采用喷灌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方法。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也纠正了农户对于水浇灌的越多越好的错误思想。做到积极响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
2.2耕作技术优化
相对于现代农业,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对于环境的改善则不太友好。由于过度的耕作,导致耕作土地里的碳元素被释放。既然造成了各类碳的化合物过量排放。在未来的农业耕作方式中,可以采用免耕方式进行。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保有土地里的碳元素,加强土地对碳元素的固定。免耕方式的最大好处也在于免去了农机的过度使用,这也意味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免去了因为农机使用化石燃料对大气层造成的伤害。其二也在于免耕的方式在保有土地碳元素的同时,也增强了土地的肥力,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杜绝了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这对于农户来说实际的收益就是农机雇佣费用及化肥购买费用的缩减,这也意味着农户的收入资金将会得到增加,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2.3施肥及施药
虽然相对于新式的化肥传统的粪肥可能会起效慢,但是就目前的形式来看,粪肥的合理施用也会获得极大的成效。关键在于低碳经济的推行上,粪肥的施用比化肥更加契合低碳主体。通过有机肥料的释放,可以减缓田地里有机物的消耗速率,改善土地的水分管理结构。相对于化肥,粪肥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会比前者大大降低。另外通过粪肥的沼气收集池,可以获取大量的甲烷气体,可以利用这些气体作为农户的日常燃料,而非之间将其排放至大气。最后,配合氮肥硝化还原抑制剂等,可以减少一氧化二氮的排放量。改善土地结构。
2.4秸秆的新式处理方法
虽然秸秆是一种廉价的农业生产“废弃物”。但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概念中,它则是一种廉价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它的含硫量不足百分之零点五。但是热值却能达到标准煤的百分之五十。应当学习国外的先进做法,增加秸秆还田率,使用秸秆来做饲料、发电、以及碳化。这样能够避免因为秸秆的直接焚烧而带来的空气污染以及土地肥力的下降。切实的将碳经济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丽光.灭茬旋耕深松全层施肥玉米精播机功能评测与综合农艺效应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2]陈相芬.变量施肥的环境效率测算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
中图分类号:TF7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72-02
摘 要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工业化进程滞后、低碳技术创新不足、对外引资的战略等决定了高碳经济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等。
关键词 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1 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
世界各国尽管对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认识不一,但归结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因此,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2 中國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的提出,预示着一场国际新工业革命来临。将来的经济必然是低碳经济,将来各国经济体的竞争必然是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规则的竞争,甚至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将可能形成“低碳壁垒”。因此,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但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与节能、气候变化的多重任务,这种低碳经济新模式的提出给中國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中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中国的能源结构一直呈现高碳结构。长期以来,中国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系统,以及由此基础上粗放的能源利用系统,决定了随后的技术系统与利用系统,是一种路径依赖过程。它在不断追随的技术创新与相应的制度创新中获得递增的规模收益,路径依赖过程不断得以强化,形成了“碳锁定”状态。因此,中国能源结构的高碳锁定的路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中国经济短期内难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其次,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高碳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难以避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21世纪上半叶我们仍然以发展为主,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城市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等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不可避免,都会对能源提出巨大的需求。
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起步时期。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继续履行温室气体减排的國际责任,是中國政府面临的较大挑战。但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责任角度考虑,中国都必须抓住这一场低碳工业革命的新契机,处理好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
3.1 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低碳型社会: 结合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当前,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于企业,则要推行低碳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提倡消费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健全发展各种环保组织与协会、低碳经济协会。
3.2 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正成为世界潮流。中国应以此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关于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国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通过结构调整,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3.3 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可再生能源、核能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通过把替换燃料、高效使用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封存二氧化碳等措施联合起来,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3.4 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对于中国来说,当前,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等相关法规,进一步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制定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通过经济、法律等途径引导和激励国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加快推进中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中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创新。
关键词:低碳旅游;内涵;可持续发展
前言
低碳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通过低碳旅游能有效地减少旅游中碳的排放量,从而改善气候条件,这样不仅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还能实现经济发展的低碳化,这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1.低碳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1.1低碳旅游的界定
低碳旅游是指在低碳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利用低碳技术,并合理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节能减排,从而确保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最大效益。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异,对于生态旅游更加注重自然型的旅游,强调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生态责任;对于可持续旅游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基础上,开发旅游资源,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低碳旅游的侧重点在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低碳旅游强调低碳技术、清洁技术的利用,希望构建一种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旅游发展模式。
1.2低碳旅游的内涵
对于低碳旅游的内涵,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通过节能减排,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旅游发展目标;(2)利用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3)构建一种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旅游发展模式。低碳旅游从旅游发展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出发,利用低碳旅游交通、低碳餐饮、低碳住宿、低碳活动来有效地控制旅游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发展模式,是根据全球气候变化提出来的,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是低碳旅游的直接目标。要想实现低碳旅游,就必须采用先进的低碳技术,包括低碳管理技术和低碳应用技术,加强清洁能源的利用,改变以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旅游发展理念,树立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新型旅游发展理念,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低碳旅游发展的出发点是低能耗、低环境污染、低温室气体排放,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消耗,从而降低废弃物、环境有害物的排放,这种发展模式其实就是通过利用清洁的能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旅游资源,这样一方面能促进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还能实现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2.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1政府部门支持
政府部门的支持是实现低碳旅游,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政策、资金、制度、标准等方面为低碳旅游的发展提供支持。首先,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低碳旅游指导文件,为低碳旅游的行动提供指导;其次,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国内旅游行情,制定相应的低碳旅游规范标准,统一对国内低碳旅游发展进行规范,并组织开展低碳旅游示范基地,特别是在低碳旅游景区和低碳旅游餐饮方面,以此为国内低碳旅游的发展提供示范。此外,政府部门还应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或者为旅游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帮助其更好的开展低碳旅游工作。最后,政府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应的低碳旅游管理体制,建立低碳排放审核体系,对低碳旅游企业、低碳旅游餐饮、低碳旅游酒店进行低碳等级认证,以此促进低碳旅游的顺利实施。
2.2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
在旅游产业中,对于主要碳排放结构,旅游目的地应该投入低碳理念,利用先进的低碳技术对其进行管理。旅游目的地应该构建良好的低碳环境,提高旅游者的低碳理念,并为低碳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构建良好环境。旅游目的地还应该结合实际,合理的开发、利用森林、草原、海洋等资源,根据政府出台的相关低碳旅游指导文件,对区域内的旅游交通、产品等进行低碳化建设。同时,旅游目的地应该以低碳旅游为核心,积极构建低碳旅游经济产业链,通过低碳旅游的发展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此外,旅游目的地应该构建完善的低碳管理系统,并邀请知名的低碳专家、学者对低碳工作进行有效地指导,从而全面促进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3旅游企业的低碳建设与管理
对于旅游企业,主要包括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开发公司等,在发展低碳旅游时,也要注重旅游企业的低碳建设和管理。首先,旅游企业应该坚持低排放、低环境污染、低能耗的发展原则,积极的更新自身技术水平,主动使用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严格控制旅游产业的碳排放量,例如旅游酒店要主动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尽量不用一次性用品,以此体现出旅游住宿的环保。旅游企业还应该制定严格的低碳管理制度,要将低碳责任落实在每一个员工的身上,通过旅游企业的员工来带动旅游者树立低碳理念。另外,旅游企业还应该加强市场宣传,依靠自身的低碳企业文化和低碳旅游资源,构建知名的低碳旅游文化品牌,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发展。此外,旅游企业还可以为旅游者提供自行车、电动车等生态环保交通工具,以此促进旅游企业的低碳发展。
3.总结
低碳旅游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各个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新环境下,政府部门、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应该共同加强努力,加强低碳旅游建设和管理,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男.我国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4,17(05):190-191.
[2]谌利.浅论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发展对策[J].网络财富,2010,(21):132-133.
[3]宋良鹤.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低碳旅游旅游[J].纵览月刊,2012,(06):106-107.
>> 农业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土壤肥料问题剖析策略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古城镇开发策略研究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绿色装饰施工管理与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包装设计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景观文化发展策略分析 绿色包装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解析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我国社会保障效率的实证分析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探析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资产管理三重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农业循环经济应对策略 人类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工业产品设计反思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市政规划设计 人类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机械产品设计趋势 绿色包装的时代价值――从可持续发展视角解读 以设计创新促包装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治理策略探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经济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包装的创新设计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环境审计研究 柔印与品牌包装的可持续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③ 图片来源:设计癖,.
参考文献:
[1] 訾鹏.低碳经济影响下的包装低碳设计模式研究[J].包装工程,2010(12).
[2] 杨光,鄂玉萍.低碳时代的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11(4).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低碳环保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69
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our country facing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s more severe and especially climate disasters frequent and haze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soil pollution and food safety,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t this stage, it is necessary to re underst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need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into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Key words climate chan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所引发的局部环境污染问题引发国内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大探讨,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方法等大量涌现出来;2003年我国专门制定《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行动的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成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郑林昌、付加锋、高庆先所著的《低碳环保发展绿皮书――低碳环保双重约束下的中国发展评估报(2005-2011)》一书综合考虑低碳活动和环保活动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构建低碳环保双重约束下的发展观,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种丰富;同时,该书还利用低碳环保双重约束下的发展评价模型评价低碳、环保和发展状况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对以往研究的一种补充。通读全书发现主要有以下特色和创新之处。
1 选题符合时代需求,理论创新特征明显
近年,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提高18.55个百分点,照此计算期间平均每年有1700多万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2000-2013年,工业增加值由39931.8亿元增加到217263.9亿元,期间工业增加值增长4.4倍之多。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经济发展依靠重工业推动的特征明显。2000-2013年,我国汽车产量由207万辆增加到2212万辆,钢材产量由13146万吨增加到106762万吨,水泥产量由59700万吨增加到241614万吨。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下的资源和环境消耗非常惊人。2000-2013年,全国发电量由13556亿千瓦时增加到53976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10885亿千瓦时增加到42359亿千瓦时;能源消费总量由145531万吨标准煤增加到375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石油消费总量由32308万吨标准煤增加到69000万吨标准煤。但是,我国在大幅消耗资源环境的同时,资源利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和根本性变化。受此影响,我国环境污染由以前的“点”污染、“带”污染逐渐向“面”污染演化,局部地区传统的环境污染还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新的、复合型的环境污染又不断涌现出来。如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大范围严重雾霾天气现象;9.2%的地表水丧失水体使用功能,24.6%的重点湖泊(水库)呈富营养状态;有近六成的地下水水质表现较差和极差;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
不可否认,目前全国关键性资源的“面”污染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现阶段亟需缓解我国资源环境承受的压力,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改变政策制定者和国民对发展的认识。《低碳环保发展绿皮书――低碳环保双重约束下的中国发展评估报(2005-2011)》一书提出的“低碳环保发展双重约束下的发展观”就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种提升,该发展观不仅考虑到当前我国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的现状,同时还把大气环境稳定性所带来的影响纳入其中。低碳环保发展双重约束下的发展观主张不仅资源禀赋是发展的约束性条件,大气环境的稳定性也是发展的约束性条件,人类社会活动需要在资源环境和大气环境容量容忍的范围内开展,否则人类的一切努力将是徒劳,人类还会遭受“自然灾害”的惩罚。此外,低碳环保双重约束下的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由低碳、环保和发展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其中低碳和环保是发展的约束性条件,低碳和环保之间存在一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低碳、环保和发展协同时才能实现,三者缺一不可。低碳环保双重约束下的发展观不仅考虑大气环境变化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同时还从“系统观”和“协同观”的角度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这是对当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种丰富和发展。
2 所持观点占据前沿,发展评价富有新意
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发展实质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较早时期,学者们认为发展的实质就是物质财富和货币资本的增加,后期多数主张发展的实质在于为居民提供丰富的商品和服务,近期学者们提出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发展就是要尽可能地满足人物质的、精神的、生命的需求。尽管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入,但仍然是围绕人的需求、重视发展结果,而忽视发展的过程和消耗。顾名思义,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包括资源、人力消耗、资本技术的投入和产品、服务产出的过程。因此,考虑和评价发展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方面,还要考察生产过程资源、人力的消耗,要考察资本、技术的投入,尤其要考察资源和人力的消耗。当然资源是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内的广义的资源,人力不仅仅是人的数量,还有人的质量,资本和技术也不仅是数量的投入,还有资本、技术的水平和进步。该书不仅提出低碳和环保是发展的约束性条件,并把低碳指数和环保指数单列出来单独进行评价;同时,该书还认为低碳和环保是发展的内容,低碳和环保状况能够直接影响发展最终成果的真实价值,考察发展结果首先要考察为实现发展结果而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把低碳指数和环保指数引入到发展指数中评价低碳和环保约束下的发展,其实就是充分尊重发展过程中资源和人力的消耗。
3 研究方法系统全面,研究体系科学严谨
当前在绿色发展国际背景下,低碳经济研究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但是围绕区域城市层面策应绿色发展国际形势,形成推进低碳发展的区域模式与政策体系,展开系统评价的著作还不多见。该书不仅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碳排放核算的理论体系提供学术借鉴,可以为各地区走低碳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提供良好参考。书中的研究方法突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和政策研究相结合,尤其是系统全面地核算全国31个省市2005-2011年间的详细碳排放情况和低碳环保发展指数,总体摸清全国31个省市的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状况。书中的研究体系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色,将碳排放核算、碳足迹分析等先进方法融为一体,建立低碳环保发展指数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基础,并依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低碳发展战略模式及路径,彰显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我国正处于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之际,本书在低碳发展方面的探索,不仅对推进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对我国探索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路径具有帮助与借鉴作用。
4 评价模型设计合理,评价结果反映现实
该书中所建立的低碳环保发展指数评价体系从多个角度切入,深入分析不同类型地区的低碳环保发展现状,尤其低碳指数指标体系设计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以及消费方式等低碳发展的核心与潜力部分。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专家调查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着研究的科学性。此外,本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和城市层面均出现低碳、环保与发展不协调的局面,某些地区和城市低碳、环保已影响可持续发展,这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如2012年受低碳指数的拖动发展指数在全国的排名下降18个位次,黑龙江省的环保指数则把其发展指数在全国的排名拉低10个位次。而一部分注重绿色低碳、生态和谐发展的地区,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如四川省凭借较高的低碳指数其发展指数在全国的排名上升13个位次,浙江省依托较高的环保指数其发展指数在全国的排名上升6个位次。另还显示,加入低碳环保约束后地区(或城市)发展指数会发生变化,尤其低碳指数和环保指数表现较好和不好的地区(或城市)。该书不仅及时地对不同地区低碳环保发展现状进行详尽科学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更重要的是研究结论能够指导区域发展实践,可以服务区域政策设计和区域低碳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 A report of Working Group I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R].2007:2-18.
[2]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4. Sustaining Human Progress: Reducing Vulnerabilities and Building Resilience[R]. Published for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33-53.
[3] Yal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Yale University,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arth Science Information Network Columbia University. 2005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 Benchmarking National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R].2005:3-15.
体育旅游是人们旅游的一种方式,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这与人们对旅游的追求目标不同,体育旅游是以体育为目的,旅游为载体。就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观看一些体育赛事,进行身心娱乐,达到旅游目的。体育旅游与传统观光旅游是有一定区别的,观光旅游是旅游的初级阶段,现在游人都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体育旅游、休闲旅游新的旅游方式不断形成,但无论那种旅游方式,都有强调低碳旅游,低碳旅游是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我国发展低碳体育旅游的必要性
(一)体育旅游整体产业链需要节能减排
旅游在一定程度上能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体育旅游不仅能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还能促进地方体育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旅游能促进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但在发展体育旅游的大力发展同时,管理者更应该注重节能减排。不用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环境对旅游产业起到一个破坏作用,在体育产业发展同时,整个产业链都应该注重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地方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
(二)传统体育旅游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初期体育旅游只注重与经济利益相结合,没有考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没有注意低碳体育旅游,旅游产业能拉动地方其它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有时候对生态环境等进行破坏,对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起到破坏作用。因此在体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应该注重低碳体育旅游,这是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保障。
(三)传统体育旅游与低碳体育旅游要求相差甚远
体育旅游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强关联性体现出体育旅游的超强带动性,所以传统体育旅游向低碳体育旅游转型既要通过自身的改进,也必须得到体育旅游产业相关产业的支持。然而现实中,随着新的体育旅游模式的不断开发,餐饮住宿业、旅游交通业、联系通讯业、商品零售业等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体育旅游产业中。从单一体育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到整个产业体系联动低碳发展,形成产业链条的有机联动,做好体育旅游产业体系上每个环节的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体育旅游产业体系的低碳生态化路径,整体推动低碳体育旅游的实现。
(四)低碳体育旅游理念还缺乏全社会足够认识
低碳体育旅游是一个新型的旅游模式,人们对其理念理解不够深刻,在旅游管理方面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现在宣传力度,对其理念的形成,理解的程度都不高。最主要的是很多人对低碳体育旅游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会立刻产生效果,因此很多人在理念上无法理解,但广大旅游管理者,应该意识到低碳体育旅游的重要,在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要把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因此低碳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发展的目标,低碳旅游也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
二、我国发展低碳体育旅游的对策
(一)树立低碳经济的环保理念
1、走后工业化时代的体育旅游发展之路
旅游发展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环境,现在很多地方经济增长依赖旅游,旅游的发展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旅游不仅是体育项目问题,比如大型体育赛事,奥运会,这一个体育项目能拉动很多产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全社会树立低碳经济的环保意识
良好的环保意识是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的基础,保护低碳体育旅游的生态环境是低碳体育旅游的核心内容,也是低碳体育旅游有别于其他旅游方式的主要特征。要做好低碳体育旅游的发展工作,低碳体育旅游就要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生态化的道路。
(二)建立低碳体育旅游的激励机制
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这样也是一个行业发展的一部分。建立低碳体育旅游要创建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首先,低碳体育旅游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纳入国家战略层面上,要进行专门管理,对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等。其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要建立一个“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用来应对全球气候等问题。最后低碳体育旅游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低碳体育旅游要可持续发展,政府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原有的项目改造,达到其标准,促进低碳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完善低碳体育旅游的绿色运营模式
低碳体育旅游应倡导转变传统旅游出行模式,鼓励游客少乘坐或不乘坐碳排放量多的公交车或自驾车出游、多采用电动车、自行车或步行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出游;体育旅游产业自身应扭转奢华浪费攀比之风,强化清洁、节约、舒适、方便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低碳体育旅游文化的品牌性;体育旅游产业应加强体育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低碳体育旅游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体育旅游产业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和加大低碳体育旅游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倡导游客低碳体育旅游理念,提高旅游者文明健康的低碳旅游消费意识和修养,促使体育旅游者将低碳体育旅游视为一种义务和自觉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