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7: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

篇(1)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基础信息资源 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

1 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作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开展网上经营方式,在传统经营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些企业营销新模式。

1.3 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4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

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进行整体规划,按计划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成功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着很多问题。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由于政府在构建信息化社会方面的工作也刚刚起步,缺乏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方面的规划。这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 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之间的关系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看不难发现,在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后成效甚微。

2.3 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

由于经济发展快,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活跃。因此,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企业很早就成为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的追求。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部分企业很早就进行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是从零开始,没有成熟的硬件设备,硬件价格高;另一方面,企业在创建信息化系统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实施信息化,实质上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能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问题在于通过高效技术手段辅助企业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信息化不等于计算机化、网络化。由于认识上的不足,盲目投入,导致投入大、收效小。

2.4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以往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2.5 没有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信息资源为企业服务。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整理和建设必须同步进行,甚至基础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还要先行一步。

2.6 缺乏对工业化、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正确认识

企业信息化需要信息产业的支持。CCID(中国信息产业研究院)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已完成工业化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发达国家来说,信息产业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直至最后单独列出,这一产业结构变化也显示出信息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经过萌芽、成长、成熟等几个阶段后,逐步取代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信息产业将最终成为一个经济时代的标志。

3 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3.1 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的纽带。做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很重要,要有明确的部门负责,集思广益,做出既具有战略眼光又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当地实际的总体规划。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在战略层面上应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吻合,应与城市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在战术层面,应考虑整个城市企业运作的结构特点,考虑如何建立高效、低耗的企业信息交换平台,考虑企业信息化在城市信息化中的纽带作用。在实施层面,要考虑科学合理地构建为企业服务的公用基础信息资源库。转贴于

3.2 分类分级,以典型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同时信息化水平发展也不平衡。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分类树立信息化示范企业,以典型带动全局发展。

3.3 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定位

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高层决策机构首先应当借助外部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力度和深度,才能既不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又能很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3.4 选择恰当的建设时机

什么时候启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战略上讲当然是时不我待,但从战术上看,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现在”就上马信息化项目。企业在体制、管理、观念、人员素质、资金预算等方面缺乏准备或准备不充分,都会成为信息化的阻力。

3.5 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企业信息化过程就是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过程。没有一支素养良好的劳动大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3.6 建立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

企业信息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在这些前所未有的变革中需要配套出台一些法制和政策作为保证。例如,研究制定《资源共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信息化咨询与监理管理条例》,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管理、优惠办法》,制定《企业征信管理办法》等。

3.7 以资源库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发展信息资源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针对企业资源规划方法和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化问题的研究。

3.8 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软件业发展

企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社会是继工业化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在软件业得到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方便地得到可靠坚实的技术支持。处理好这个关系,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信息化;经济分析;评价

企业信息化主要指,根据现代企业管理标准,在信息技术设施、资源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对企业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的重要手段,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依托。就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而言,主要有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两种,更为细化的划分有费用与收入效益、投入效益、产出效益、诱导效益等。通过对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有利于促进城市轨道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城市轨道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具有必要性。但是,就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信息建设现状看,仍处于初步建设阶段。首先,系统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但系统相对较为独立,缺乏有机联系,导致系统数据共享、交换等环节存在问题。其次,缺乏明确的数据标准规范,且数据格式相对不够统一,直接阻碍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有效协作。再次,数据冗余问题较为严重。例如,同一类数据信息在不同系统中进行重复存储等,不仅占据系统存储空间,而且为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增添不必要的负担。第四,数据管控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完整的数据链,对城市轨道企业发展有不良影响。最后,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汇总能力较弱,不能实现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

二、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分析

1.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费用和收入分析。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产生的费用和收入项目较多。从支出费用看,交通信息化建设费用、信息化设备使用费用、修理费用等;从收入看,运营收入、客票收入是主要收入。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涉及的费用和收入项目较多。在复杂的支出费用中,信息化建设费用所占比例较大,如通信信号信息化、通讯设备信息化、报警系统信息化、地面辅助设备信息化等,总建设费用可用公示表示,即:C1=。其中,C1是总建设费用;CAk和Lk是k段城市轨道的单位造价和建设历程;n1是总路段个数。在收入中,运营收入是指城市轨道企业经营中的全部收入费用;客票收入仅为票价,是城市轨道企业的重要收入项目,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后的良好经济成效的表现。2.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投入效益分析。就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而言,投入效益是社会经济效益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区域带动性作用,为周边区域部门增加净产值。首先,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需要从电子信息企业购置设备,在中间投入过程中,可增加相关部门净产值;其次,为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必须对城市轨道及其基础设施加强建设,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可见,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投入效益分析,有助于扩大投入效益的范围,形成连锁反应,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促进作用。3.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产出效益分析。所谓的产出效益是指,城市轨道建成后,随着运输能力的提高,对城市交通压力进行缓解,通过节约土地和运输费用,带动相关部门净产值增长时所做出的贡献。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承担着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的重任,加强其产出效益分析具有重要性,主要表现在:节约时间效益、节省劳动力资源效益、降低交通压力效益、改善城市环境效益、节约土地效益等。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可带动企业的快速发展。4.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诱导效益分析。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其诱导效益相对较多。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着较高的要求,并在信息化建设中,可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此,诱导效益得以产生。如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在潜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果布局等方面带来的变化影响,或者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增强其效益等,是诱导效益的重要结果。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尤其对信息技术产品有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发挥诱导效益的积极作用。

三、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评价

1.BP神经网络评价。城市轨道企业涉及的工作内容相对较多,在信息化建设中,系统更为复杂。在长期理论实践中,不难发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价,能够对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BP神经网络是人工神经网络的类型之一,具有非线性、并行性等特点,应用于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评价中,具有有利条件。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性评价中,其原理是:将描述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指标视为神经网络输入向量,综合评价目标的结果代表视为输出值,并通过样本数据,达到训练网络的目的,以获取权值、偏差值。待训练结束后,将定性、定量有机结合,有助于企业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实施前后的经济效益做科学合理的评价。在BP神经网络评价中,对评价指标体系做科学合理的分析,有助于从效能视角对企业信息化做全面的评价,达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评价指标选择过程中,应针对企业类型而确定指标,并要求指标具备系统性、时效性、灵敏性、精准性等特点。根据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评价而言,其指标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指标,二是间接指标。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其目的在于:对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益情况加以反映,并与信息化之前的经济效益水平做对比,可形成强烈反差,激发城市轨道企业工作者推进信息化进程的热情。2.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综合评价。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从经济视角,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性。所谓的经济效益是指,从人、财务、物体、时间等方面对企业信息化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在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经济效益指标之间具有差异性,呈现分散状,不易评价。通过综合评价,可规避经济效益指标“分散性”的问题,有利于增强评价效果。另一方面,综合评价中,可对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总水平、各分项指标等加以提出,对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发挥积极作用。在具体的综合评价中,应遵循以下流程:一是明确评价目的;二是建构评价指标体系,从评价目标、城市轨道企业发展实际等方面而选定指标,以加强评价指标的构建;三是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四是开展综合评价,包括确定评价方式、指标权重、综合评价与决策等方面,以深入开展综合评价活动,为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

四、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建设进程仍需历经长时间的发展,以构建复杂的系统工程,满足城市轨道企业发展需求。但是,要加快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有必要坚持统一领导和指挥,并对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为企业信息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开展评价工作中,相关人员应注重对企业竞争能力、潜力等方面的关注,以实现城市轨道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房霄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输组织协调理论及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2]李道勇.大都市区多中心视角下轨道交通与新城的协调发展[D].天津大学,2014.

[3]邓元慧.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及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4]王耀伟.基于信息化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D].大连交通大学,2010.

篇(3)

关键词: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4-5750-02

1关于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才能确保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新建的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超前谋划,并且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完成不同的具体任务。同时,新建炼化企业的可研报告中应包括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信息化建设的依据、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方向及投资额度,从而保证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整个项目的建设同步跟进[1]。

2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规划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尺度

目前,各新建炼化企业或大项目大多是根据所属石油集团的各种业务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按照业务模型框架对业务领域进行分析,从发展现状、面临形势、规划部署、效益风险、保障措施及项目描述等方面完成信息化规划的分析和编写工作,形成信息化发展规划方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新建炼化企业或大项目信息化投资从项目建设投资中支持,很好的解决了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费用问题,但也造成了项目规划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某些公司的很多小系统搭顺车一并投资建设,还有一些目前不具备条件的一些系统也被包含进来。例如,某石油集团的新建炼化企业群将数据仓库,决策支持等系统一并纳入建设,另一个新建企业甚至将供应链管理系统也规划了进来,而这些系统在炼化企业的应用还缺乏相关的可行性研究。

2.2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新建炼化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机制,导致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仅根据可研中的相关内容编写投资概算,由于分析粒度不够细致,容易导致投资范围不够明确[2];由于对建设内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不够深入,导致系统建设的先后顺序及优先级高低模糊不清;统一推广的信息系统中的功能模块缺少与信息管理部门的核实对接;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建设项目的进度计划和质量水平难以宏观掌控;信息化建设中的过程资料不能完全受控,且相关资料的安全保密难以保证;当新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完成后,缺少相关的验收评价方法和验收评价的组织机构。

2.3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规范

在新建的炼化企业中,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各异的现象,建设完成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并不一定能完全支撑后期各类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时需要进行后期改造。企业在产品选型过程中也容易走两个极端,即片面追求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的基础设施,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抑或为实现一时的成本控制,使得所选的产品无法满足业务的需求。一些企业在DCS/PLC采购选型时没有考虑接口,导致后续投资费用的增大,信息系统的实施受到严重制约。存在此类问题的原因是新建炼化企业不能严格遵守已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规范或标准,或是当前的标准规范不能满足建设的要求。

2.4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相关的标准规范

在新建的炼化企业,除了集团统一推广的信息系统,很多企业的部门拥有独立开发的业务系统,这些系统都属于业务处理系统,业务数据庞杂分散,主要是为了快速满足业务操作的需要而开发的,然而,其综合性和全局性的分析功能难以实现,且在后期的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中不易被集成到相应的平台中加以应用。例如,某新建企业在建设初期就投资建设了北京某公司的STAR? LIMS,造成与MES系统中Labware LIMS的重复投资,而又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做两个LIMS系统的集成。同时,某新建企业在生产控制层拟建的数据校正系统,其实就是MES系统中物料平衡系统的变种。一些与集团统一推广项目中部分功能相重叠的信息系统也被快速的建立起来,新的“信息孤岛”正在逐步形成,与各企业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化、数字化的新型炼厂的要求越走越远。

2.5新建炼化企业信息系统的运维模式不健全

各新建炼化企业由于人数较少,没有专职的信息化建设与运维队伍[3],目前采用的主要模式是将信息化建设与运维以项目的方式,转包给第三方进行建设和运维。例如,某些新建企业将信息化的建设与运维服务打包承包到某内部信息化建设单位,其中新建企业1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承包给信息化建设专业公司,新建企业2的运维模式采用“谁建设、谁运维”的方式,系统运维的队伍比较杂乱,管理不是非常方便。

3与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解决建议

3.1在集团层面统一编制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在新建炼化企业的可行性研究中,应当充分考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信息化建设的参考依据、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方向与投资额度等内容,促使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炼化项目的建设保持同步。在新建企业的筹建阶段,应当针对新建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可研报告和总体设计的思想,在集团的统一组织下制定科学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议从以下四方面来组织新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内容。

信息化规划必须覆盖企业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综合管理等内容。规划的内容必须结合企业业务以及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需求,抓住重点,选择企业最急需、最容易产生效益的项目优先实施,满足新建企业的业务以及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需求,从而尽快获得效益;信息化规划中项目的划分需要优先考虑建设基础性、全局性的信息化内容,如优先考虑建设基础设施,对业务发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影响较大项目;规划的内容需要充分考虑企业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规律和特点,按照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建设、IT基础架构等三个方面安排好相应的信息化项目,使新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有序开展;规划必须综合考虑新建企业的建设历程,按先后顺序合理安排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内容和启动时间。

3.2为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由于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没有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实现闭环管理,结合新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周期性、长期性的特点,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服务于新建炼化企业的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制度。制定完成的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组织体系与主要职责、立项论证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验收管理、过程文档管理、投资管理等。在管理制度的规范下,新建大型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全程监控、提高投资效益,确保项目的顺利进展。同时,在管理制度中投资管理的监管下,根据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和施工进度及实际实施情况投放资金,通过事后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保障信息化投资的实际投放和效益反馈。

3.3严格遵循集团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当依据各石油集团已的相关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或规范来展开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依据相关标准或规范设计的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案,能够避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投资,能够实现中国石油新建炼化企业在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方面的集中管理和统一协调。

3.4明确新建炼化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模式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各石油集团统一推广的项目必须在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实现软件选型、投资、实施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坚决杜绝企业私自软件选型,防止新一轮的信息化项目的的重复建设。

在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稳定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和内部支持队伍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由具有丰富系统项目实施和企业流程管理经验的内部支持队伍、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一起组成信息化建设项目组,项目组的管理水平和实施能力为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条件。信息化内部建设单位应该由集团的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并形成统一的建设与运维模式。

4结论

在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该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五个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从规划编制、管理制度、标准规范的建设与遵从及运维模式四方面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上述建议对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广泛的工程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同兴.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23(6):64-67.

篇(4)

【关键词】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设计企业要如何做才能搞好设计、搞活企业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了。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电力设计企业也应积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建设信息化管理制度,增加企业效益、提高企业效率、提升企业效能,实现电力设计企业的规范化运作、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集约化发展,在使企业管控力增强的同时,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

一、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我国国内多数的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还是比较早的,电力设计企业一般生产任务较多、技术要求也比较强、工作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信息化建设也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发展。

(一)从无到有

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始出现,这在企业之间引起了不小的波动,电力设计企业也开始尝试将简单的编程应用与计算利用PC机操作,到了八十年代,电力设计企业就开始实行企业生产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比如:利用CAD制图,实行财务电算化。

(二)从模块到系统

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力设计企业对实现信息化管理更是迫切,电力设计企业开始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建设该部门的业务管理应用系统,使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由以往简单的功能应用模块渐渐向部门级的信息系统模式转变,使电力设计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三)从分散到集中

近年来,为大力推进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电力设计企业制定了“整合信息孤岛、提升管理效能”的目标,按照统一应用、统一设计、统一组织的工作思路,推动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朝着优化整合、集中统一的方向发展。

二、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求

电力设计企业具有生产过程参与人数多、工程周期长、电力设计设计专业广、电力设计数据资料及其内容多、电力设计过程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多、企业管理需细化到各部门等特点,电力设计企业的生产与管理都具有标准化的模式要求,因此实行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以下要求:

第一,实行信息平台统一架构。电力设计企业应将企业的信息门户、数据中心、信息网络、应用集成平台等进行统一架构,使各业务部门的应用系统内部以及应用系统之间能够通过统一的标准的接口,实现电力设计企业的工作流程整合、信息数据共享与利用以及系统应用的无缝接入集成,使电力设计企业能够很好的适应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第二,横向应用集成。目前,我国电力设计企业中存在着多个应用系统服务统一业务的现象,每个应用系统都保留着同一业务的信息数据情况,造成信息堆积。为了保证企业信息数据的全面、准确、真实、一致以及可追溯,使企业业务流程得到优化发展,使企业信息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使企业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进行信息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电力设计企业应将各部门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横向应用集成。

第三,纵向数据贯通。电力设计企业在设计与管理的过程中应将业务信息数据进行纵向交换,使信息数据进行上下贯通,使信息平台建设得到推广使用。实现企业纵向数据的贯通,需要规范传输协议、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

第四,开放标准。进行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包含许多的模块,要使各部分的内部系统与各部分之间的系统都达到高度的一致,实现统一、协调,这就要求将各部分的设计方案以及产品选型必须符合业界的开放条件和开放标准,使电力设计企业不仅能够独立运行,又能使企业之间互通互联。

三、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

电力设计企业实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主要有以下目标:

首先,企业信息数据得到交流、交换,拓宽企业信息渠道。电力设计企业进行统一组织,建立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统一平台,使企业内部的生产与管理业务数据信息实现纵向交换,使企业信息上下畅通。

其次,企业数据信息共享、共利用。企业生产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实施开展企业生产流程设计活动,建设企业的数据管理中心。建设数据中心,使企业数据交换体系得到完善,使企业的数据点播与数据交换目标逐步实现。

再次,推进集成应用,优化业务流程。电力设计企业要制定业务标准,设计架构,开展集成应用试点,先易后难,梳理业务流程。实行“三流合一”计划,将企业的信息流、管理流与生产流进行整合,使企业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企业管理效能得到提升,促进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最后,搭建企业门户,展示企业内容。建成企业的统一主页系统,规范企业业务应用界面风格,统一管理用户身份,确保企业的信息数据系统安全,将企业的信息资源综合展现出来。

四、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特点

(一)原型试用

电力设计企业应积极创新,抛弃传统的将需求分析透彻后再展开试用的方式,采用原型试用模式,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软件开发商提供的系统软件进行试用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试用,使企业对信息平台的工作方式以及功能模式等产生直观的印象,再联系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提出规划需求,对信息软件进行修改。

(二)边搭建边使用

电力设计企业要搭建一个信息平台是需要时间的,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因此,可以实行“滚动搭建、分布实施”,边搭建边使用的方法,一个信息模块搭建、测试完成,就可以将其进行推广使用。针对不同的模块,还可以进行同时搭建,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推动企业信息平台的建设。

(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电力设计企业进行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实现企业的设计流程规范化,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平台建设时必须遵循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篇(5)

关键词:知识管理、油气田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面对当前日益复杂多变的企业发展形势,信息化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而油气田开发作为高投入、高风险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也在向实现信息化建设。同时知识管理是一门新兴科学,伴随着油气田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表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企业间面临的竞争逐步转向以知识为主的竞争,所以,知识管理对于油气田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二、知识管理的概念框架

概念框架即知识管理的组成要素及逻辑关系。油气田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利用和知识创新。

1、管理框架的五大要素

知识人员是指携带可用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的企业员工;知识资产是指油气田企业拥有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管理流程是指知识的产生、传递和使用等实践活动,使得知识的共享和创新成为可能;管理技术是指知识管理实施中需要的软、硬件技术;管理环境是指知识管理的战略、策略、组织、制度和文化。

2、战略与战略模式

油气田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长期的生存,以企业内外的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的战略谋划、策略、战术和管理方法的集成,它必须包括整个企业内知识获取、共享与利用目标、活动计划、资源分配、支持活动规划和相关的评测体系,并确定相关人员的责任。战略模式包括:客户为重点的战略;企业员工对知识的责任型战略;无形资产管理战略;建立知识管理计算机系统,促进知识转移;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战略;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

三、油田企业信息化发展建设的发展历程

国内油田企业自发展之初就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连,初期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油气资源勘探领域,自九十年代开始逐步向油田开发、经营管理、生产运行等领域推广应用。以胜利油田为例,信息化建设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是系统引进阶段。在油气资源勘探领域购买引进国际流行的专业软硬件系统,进行应用和消化吸收。这个阶段借鉴专业领域的国际相关标准。

二是离散的应用系统阶段。各业务单位或部门组织开发满足本业务系统需要的一些孤立的专业应用系统。这个阶段可谓“遍地开花”,开发推广积极性空前高涨,数据建设资源、开发应用模式各自为政、重复开发,没有权威的标准可遵循。辩证的看待这个阶段,既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同时有效促进了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意识的普及;既锻炼培养了人才队伍,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源,同时也增加了运行维护和集成整合的难度。。

三是数据整合和专业应用平台整合。针对前一阶段信息化建设工作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在油田层面上对在用的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建立完善源头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统一数据资源标准规范,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纵横向两条线进行整合,形成一部分纵向贯通、横向关联覆盖的专业信息应用支撑平台。本阶段随着专业信息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应用,同步形成了分系统、分专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标准。

四是整个油田层面的集成整合提升。制定完善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并实践了数字油田建设构想,规划建设了企业级数据中心,建设完善了覆盖油田核心业务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应用平台,数据资源和应用体系建设标准趋于完善。

五是数字油田和智慧油田建设推进阶段。为提升油田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的要求,探索完善现场自动化系统建设标准并向生产现场信息化建设延伸,在全面推进数字油田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能够借助业务模型和专家系统全面感知油田动态、自动操控油田活动、预测油田变化趋势、持续优化油田管理的智慧油田。

四、油气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

油气田企业的领导们在刚开始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对它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能通过信息化一下子将企业的收益提上去,但在初始建设时,往往是投资较多,而收获较少的,面对这种情况,领导们就对信息化失去信心了。这些高层领导常常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这对信息化建设的进行是非常不利的。此外,有些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于自己的判断非常有信心,对于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有一种排斥的态度,而信息化的建设又对他们作用的体现存在一定的威胁;即使是对信息化非常推崇的管理者,他们往往受传统理念的束缚,继续用已经落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来指导工作实践,要知道,信息化建设不仅仅要进行操作方法的学习,而且要对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学会分析和决策信息;专业技术人员涉及的领域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变得越来越少,因此缺乏了总体协调和系统联系的能力,在宏观上没有办法用一种同一系统的理念来进行调控,这对总体效益的实现产生了影响,技术人员也被制约和局限了。

2、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

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功能都是非常完善的,但是他们所需要或者所应用的都只有其中的一两个功能,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需求水平还跟不上信息化的发展。但这也并不是因为企业在购买时盲目挑选的结果,可能是因为企业在购买市场上的选择余地不大,也或是企业处于长远发展的考虑来购买。出现的后果则是那些未被利用的功能都在快速的贬值,而且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沉没成本。

3、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重组落后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依靠的不仅仅是技术,而是要对企业进行高层次的管理重组。我国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造和建设时,资金大部分都用于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引进,而忽略了与之配套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因此投资回报率不高,甚至出现负数,这也是造成企业信息化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

4、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油气田企业的信息采集往往只有非常少的渠道,不够灵活,而且采集的信息源基础又不一致,不统一,这就使得一方面信息来源片面,另一方面传输速度不够迅速,阻碍了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也影响了这些信息功能的发挥。

五、油气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案

1、目标的建立

建立有价值的知识资源库和人才资源库,实现知识共享,加速知识创新进程,提高职工素质,提升企业发展能力,使知识管理成为建设国内同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的重要支撑。

2、包含领域

生产领域包括企业所有与生产有关的基础技术资源数据的管理;企业文化领域包含企业文件精神、领导讲话思想的传达和宣传;管理领域包含规章制度管理、项目管理、图案管理、文档管理、客户管理、员工管理等;培训考核领域包含员工的交流、培训与在线考核等。

3、系统平台设计和管理架构

知识管理系统开发平台采用 Visual 2005,系统结构为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管理架构上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数据层、应用层和展现层。数据层用于对数据及资料的存储,应用层为各个子系统或功能模块,展现层提供对这些子系统或功能模块进行访问的界面。知识管理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知识管理系统用于油气田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分析,由于现在油气田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和实践水平参差不齐,并且这种情况还会维持很长时间,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员工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并且运用到管理中去,这样才能保证油气田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段鸿杰、油田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思考、数字石油和化工,2007.6

篇(6)

论文摘要:当前,面临知识经济形势下需要开展知识管理这一新课题,广大中小企业大都感觉找不到着手点。本文立足知识管理的系统性要求,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可从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企业知识管理基础设施入手,采取渐进式发展策略,逐步提升知识管理水平和能力。希望能对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日益动荡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我国的中小企业占居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50%左右的经济总量,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面对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中小企业受自身种种因素的制约,很少企业能系统和成功地实施知识管理。鉴于知识管理是一个长期构建的系统工程,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从信息化建设人手,夯实开展知识管理所需的基础设施平台,循序渐进推行知识管理,应该是一种更为稳妥和可行的策略。

1.实施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1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O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该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理论营运而生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就是要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尤其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持续获得领先于同行的竞争优势。

1.2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实施知识管理,就是要在企业或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企业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能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帮助企业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竞争和挑战。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导入

要开展知识管理,首先是要让企业的员工都了解它,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这就是知识管理的导入。

1.2.2知识管理内容体系的建立

第一,在总体上监控和管理的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最上层。主要包括:总体经营规划、总体质量监控、总体产销监控、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设备管理。这些监控和管理贯穿于知识管理工作链,并为工作链服务。

第二,支持业务工作的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的中间层。主要包括工作经验、体会与方法、工作计划总结、工作成果(报告、报表、结论)、工作相关信息、工作基础知识、工作制度以及专家头脑中知识等。

第三,基础方法理论和基本产品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的基层,对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提供不可或缺的基层支持。主要包括: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产品知识、产品介绍、产品基本特性说明等。

以上三方面的内容构成了三个层次的企业知识管理内容体系结构。

1.2.3企业知识管理信息技术平台建设

企业知识管理落到实处的过程包括知识沉淀、知识发掘、知识引出、知识固化、知识共享、知识传播、知识默化以及知识优化等。这些分步过程需要一个平台,这就是基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信息技术平台。

1.2.4知识管理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知识管理的平台建立起来以后,并不能说明知识管理就能有效地落实,必须要有完善制度或运行机制来保障。

2.中国中小企业开展知识管理面临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动力来源。但近几年来,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人民币汇率,国家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及国内外严酷市场竞争环境,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使中小企业必须进行发展创新。实施知识管理虽然是广大企业寻求发展创新突破的重要途径,但对于85%以上以传统产业领域经营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面对知识管理这一现代企业运行管理新模式,感觉到象是画饼充饥,一下子难以找到策略突破口和操作着眼点。

3.推进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有效突破口

知识管理是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而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支柱,因此实施知识管理必须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广大中小企业由于管理基础落后,市场信息陈旧,缺少现代的传播工具,信息的交流渠道单一,管理人员信息意识不强,这就注定在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将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过程。

从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看,知识管理从信息化管理实践和理论中丰富了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内涵,知识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有着割舍不断的内在联系。如果说第一代信息化管理的是数据,第二代信息化管理的是信息,目前已经进化到第三代的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就是知识。所以,基于知识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这种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从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入手,加快推进和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分阶段推进和实施知识管理,不失为一条切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有效途径。

4.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基本架构

4.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就是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广泛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完善信息服务,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管理的自动化。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就是要形成以产品创新为核心、技术创新为动力的企业自动化生产信息运作系统,使生产要素的资源信息化、数字化,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生产技术装备、原辅材料、人力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集成化和高效利用。

2)流通过程的信息化。就是要建设使企业能适应外部经济、市场变化,可快速、灵敏反应的企业运营信息化系统,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企业与市场有效沟通的业务运营信息化管理体系,以便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

3)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就是要建立实现人、财、物、技术等生产要素相互紧密结合并有效发挥作用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程交互衔接运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高效的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4)组织结构信息化。就是要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模式,实现对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可以预见,今后的企业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将进一步朝着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临时性、多学科、跨部门的协同小组为主导、扁平化运行的组织结构体系发展。

4.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策略途径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在企业管理的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异,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和解决方案与大型企业有明显不同。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薄、资金少、人才缺、起点低,不能照搬大企业“高投入、长周期”的信息化模式,应当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寻找一条经济、实用、方便、有效的信息化建设途径。笔者认为,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应该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ASP模式就是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使得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ASP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同时ASPJ]~务商会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措施保证每家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将大幅度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与风险,既可以节省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又能使中小企业象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方便地利用信息化系统。

ASP模式在满足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基本需求方面,同传统的信息化模式基本一样,诸如寻找客户、扩大市场、财务电子化、生产计划、销售和存货信息管理等,AsP模式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对于一些传统方式不易解决的问题,如多地点管理、多分支机构、扩展应用和升级换代等,ASP可以提供更加方便可靠的解决方案。ASP服务商,与网络营运商、咨询顾问公司、公共服务公司以及应用软件供应商,形成稳定、强大的服务联盟,可以无时间限制、无地域限制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功能丰富的应用软件平台租用,使企业减少信息化后顾之忧,集中精力致力于本业发展。在国外,AsP应用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美国60%以上的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采用了AsP模式。可以断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AsP模式,定能成为国际性的潮流。

篇(7)

“彩云之南”,一个人杰地灵、风景怡人的地方。这里不仅聚集着众多少数民族,更有不少闻名遐尔的风景名城。作为西部经济、交通重镇,云南省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更着重关注当地企业的发展情况,培养了十大支柱产业,带动了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信息化在发展中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的进步,信息化犹如一剂良药,为他们的腾飞增添活力。为了分析和解读国家信息化政策的具体内涵,推广成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9月6日,由全国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指导,云南省人民政府信息产业办公室、云南省经济委员会、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2006企业信息化九州行(云南)研讨会”借着这股新风来到云南,同时点亮了九州行西南地区活动的第二盏灯。

加强支柱产业示范作用

在我国符合“2000人以下、年营业额3亿元以下、资产4亿元以下”标准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6%,在云南更是占到全省企业的99.9以上。云南省广大中小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工作中依然存在信息化应用同企业经济增长、核心竞争力提升不同步的现状。究其原因,不外乎中小企业信息化步伐较小,领导干部的信息化服务意识薄弱,同时由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等。在云南,不少中小企业的企业计算机都还是保持单机使用,大部分企业只是将计算机用来作财务管理,绝大多数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工作甚至还是空白。可以说,云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整体处于初级阶段,与沿海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针对云南省在信息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产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弱等状况,云南省省委、省政府把握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大了对信息产业的扶持和投入,把信息产业作为全省的先导产业加以培育。

据云南省人民政府信息产业办公室副主任杨雯介绍,云南省有关政府部门已经召开了云南省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扩大走新兴工业化道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十五”期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大全省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云南省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推进方案》等多项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01年至2005年,在全省烟草、生物医药等5大支柱产业中,选择信息化程度相对较好的企业,先后建立了11个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在企业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云南省正在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切实加强对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之间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杨雯表示。

杨雯还介绍说,从云南省十大重点产业来看,烟草、电力、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大多数企业已在生产、管理、销售等几条主线开展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信息化建设,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还达到较高水平。全国重点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已基本实现了生产信息化,CAD、CAM、CIPP等得到广泛应用,部分企业建立了OA、MIS等信息化系统,少数企业使用了ERP等管理系统; 大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网络,少数企业还实现了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销售,为今后的营销手段变化,实现电子商务打下基础。

谈到云南,不得不提到烟草,烟草行业不仅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为全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同时也是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排头兵,不少示范项目也是在该行业中选择落实的。据了解,红河卷烟厂、红塔集团的企业信息化工程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冲出信息化认知重围

在这次活动中,共评选出12个云南省优秀信息化项目、18位云南省信息化优秀CIO,其中不少企业是“一箭双雕”,既获得优秀项目,CIO也榜上有名,为此,记者挑选了其中几家特色企业作了深入采访。面对记者的采访,几位CIO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了信息化手段对企业发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大家更异口同声地说: “开展信息化建设就是企业的一种创新和提高。”

云南云维股份有限公司的ERP系统实施项目本次被评为优秀信息化项目。该公司CIO陈杰介绍,当时公司初步搭建信息化项目时还出过不少“意外”呢。2003年前,公司内部仅财务部门一直在使用功能单一的财务核算软件,公司内部没有集成化的管理系统,这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对业务过程的控制和业务数据分析的需求,逐渐形成了信息孤岛。由此,公司决定实施SAP的ERP系统项目。“在实施的第二阶段即业务蓝图阶段,项目组确定了公司系统组织结构。由于项目组对信息化实施经验不足,不顾实施公司项目经理的反对仍建议公司领导对现有公司的管理模式即现行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随后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可这么一调整后,公司内部出现不少反对的声音,而且新成立的部门上至领导下至部门人员对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没有充分认识,给流程设计带来了无法估计的阻力。”陈杰回忆道,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探索,我们最终找到了适合公司发展的信息化道路,那就是以销售为龙头驱动整个业务系统的管理模式。

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IO何乔关总监是一位文静谦和的人,谈到神农集团的信息化发展历程,何乔关感慨颇多,因为整个集团的信息化工作都是由她负责完成的。“公司1994年成立,1998年我们公司的领导层就意识到要上马信息化项目”,否则会影响企业发展,何乔关自豪地说。短短四年的时间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在那个年代就意识到要利用信息化手段了?在云南不少中小企业发展了好几年依然没有信息化意识啊。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2001年神农集团先后投入大量资金采购了金蝶K3 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下属企业内部建立了以IBM、DELL、HP为服务器的信息化应用局域网; 2003年集团公司又引进了Brio商业智能系统,截止到目前集团在信息化管理上的投资已达1000多万元。“我们集团的主营方向涵盖了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肉食加工、物流配送等整个生猪产业链。以前企业规模小的时候还不觉得,可后来规模越来越大,感觉不上信息化项目的话,人会很辛苦,而且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神农在当地建立一些现代化养猪场和子公司,这其中就涉及到财务管理问题,以前每个月都是人工记账,然后统一报给总公司,这么一来既耽误时间,增加工作成本又因为人工管理容易产生误差给公司财务带来影响。目前集团6家以饲料为主业的子公司已实现财务、物流的集成,主要应用模块有: 总账、报表、应收应付、工资、固定资产、现金流量表、合并报表、管理会计、计划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成本管理。

神农集团结合自己的发展情况,信息化建设走的是从单项应用到网络集成的路子,这样的做法使得神农能更快地步入信息化建设的轨道,并且可以集中精力在饲料企业的配方及财务等基础领域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做扎实。

良药苦口利于病

正如之前云南神农集团的CIO何乔关所说,信息化的实施和企业决策者有着极大的关系。在研讨会进行过程中,云南省企业信息化专家廖鸿志教授也讲到这个问题。“云南省众多中小企业的领导干部队伍总体构成中,具有高新技术知识背景的人偏少,对信息化只停留在一般认识与一般概念上。不少企业老总认为信息化投入不能直接见到收益,原本企业发展资金就不多,更要谨慎投资啦,这么一谨慎更不可能考虑信息化这种‘赔钱货’了,这样企业发展就进入一个恶性循怀的怪圈。”他同时指出,和东部沿海城市相比,云南省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整体思路存在严重问题,“东部城市是从市场营销到生产过程控制在到内部管理,可咱们是从生产过程控制到内部管理再到市场营销,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咱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推销自己啊。”廖教授的一席话博得台下企业代表的阵阵掌声。

他还建议云南省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利用政务信息化推动企业信息化。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再网络上实现,必将给企业特别是政府控制力强的西部地区企业带来压力和动力。

其实,有关部门已经在着手打造了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2005年在在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及云南省中小企业局的指导与支持下,昆明东讯科技公司承建了云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国中小企业云南网,为云南省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府资金申报、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专家网上咨询,企业网上培训等全方位的服务,有效促进了云南省中小企业的管理及市场开拓水平。该网站于2006年7月20日建设开通,并投入试运营,目前平台已初步开通中文、泰文、英文三种语言的服务。据了解,该网站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第一个在联合国的支持及指导下建设的跨国区域合作电子商务平台,为GMS (中国、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廉价的ASP中小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及电子商务服务(包括企业自助建站,商业信息、翻译,商品销售,交友、招聘,在线培训,专家咨询等服务),每天来自各国的中小企业的商业信息超过5000条。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关注企业信息化就是关注国民经济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作。

链接一:政府应加强引导作用

云南省的企业信息化发展呈现重点行业成绩斐然,而中小企业几乎空白的严重失衡局面,也可以用“大头娃娃”来比喻,就是头重脚轻。廖鸿志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烟草行业为例,每年投入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超过千万,而且因为企业发展迅速,信息化项目起步较早。

“能不能把这些成功企业的经验移植到中小企业身上,为他们减少投资风险和投资压力?”面对记者的提问,廖教授表示,首先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这些中小企业的老总和重点支柱产业的老总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他们很难有机会和那些支柱型产业对话,对政府决策也也不是很敏感,因此要真正移植经验还有待探讨合作方式。”

“能不能向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一些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支持,比如专业的技术人员支撑?”廖教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让记者有些吃惊,“目前在云南信息学科高层次技术人才奇缺,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有一届研究生毕业后全部到省外工作去了,没一个留在当地为当地企业服务的,这可见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没有意识到这部分人才流失对全省经济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啊。”

加快云南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是推进云南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上至各级党政领导和下到企业决策层都应该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把企业信息化与企业自主创新放在等同位置。从政府部门而言,可否考虑科技专项资金支持企业信息化中的共性技术研究和公用软件开发,由此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自身也应该借助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平台,及时主动了解政府有关行业信息并借助网络营销把“酒香”传到“巷子外”。“意识增强了,路子找对了,不怕信息化对企业发展没作用,到那时云南省的经济将有一个大的提升”,廖教授表示。

链接二:跨越烟草行业壁垒

华中和西南地区烟草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在整个行业中地位不可忽视。与中国经济各地方发展的情况有所不同,烟草行业的信息化投资中,华中、西南地区所占的比例都超过了10%。这主要由于烟草行业存在各个省地区性相对垄断的现象。另外,由于华中和西南,是烟草的生产和消费较多的区域,烟草行业信息化投入较多。2006年,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烟草信息化投入将达到整个烟草信息化市场的28%,投资规模将超过5亿元。

烟草行业的竞争与其他行业有很大的不同,行业的竞争门槛较高,需要提供商具有强大的技术背景、资金背景以及资源背景。此外由于烟草行业所具有的特殊垄断性,这个行业内活跃的提供商也是由国内的提供商占主导地位。烟草行业的供应商目前形成了三个竞争军团:集成商、国内通用型软件供应商和国际软件供应商。2005年烟草行业的竞争中,系统集成商占有较大的优势,预计2006年,烟草行业重点IT系统和重点IT产品的建设,仍将以烟草行业传统SI、ISV为主。行业外厂商进入的门槛较高。

然而,在经过了多次的磨练之后,联想却闯进了西部烟草行业。联想集团是从一家仅有11名工程师、20万元资金的小企业到成长为今天在全球拥有21000名员工、业务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第三大PC厂商。业务深入到各个地方,与当地企业IT建设决策者和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联系,了解各个地区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为当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多随需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联想不仅是向客户卖产品,还同外延的厂商,比如软件、外部设备、应用的厂商进行合作,帮助客户提供全线一体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