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18 17:07: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人的认知发展由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构成。知识可以无限扩展,能力也可以不断提高,两者之间有重要的联系,但并不必然地对应。各科教师对自己教学的深入反思:学科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实际教学有没有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多少教学行为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又有多少教学行为有悖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柏拉图说,“数学是一切知识的最高形式”,“一个学科,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时候,才算达到了成熟的程度”,这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工具性。但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更是一种素养,即数学素养。那么,什么是数学素养?什么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
一、数学素养的培养
一般认为,数学素养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基本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比如,不少学生不再从事数学专业工作,数学公式、定理、解题方法早已忘记,但是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逻辑思维与数学理性精神却随时随地发挥着作用,使他们思考问题全面而深刻,做事思路清晰、行为干练,这应该就是使人终身受益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从通俗的角度讲,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具体说来,就是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从专业的角度讲,指的是: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素养;熟练地运用准确、简明、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素养;以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的素养;对各种问题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从多个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素养;善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的素养。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试着从教学过程的维度,思考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一般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体现“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的价值取向
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一般指知识取向(这里的知识是“与时俱进的双基”,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与文化取向。知识取向的教学设计,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所关注的,是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准确无误地获取知识――教师的职责是最有效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从教师和教材那里获得知识。文化取向的教学设计关注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包括知识在内的整个文化。数学教学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等等。数学教学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事实上,知识取向与文化取向是相互融合的,知识是部分,文化是整体,文化教育涵盖了知识教育,两者本身并没有根本的冲突。“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学应当是以知识教学为核心的文化教学,是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
2.课堂教学:追求思维与能力的提升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没有思维,数学就失去了生命与活力。以思维为基础,能力提升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3.教学评价:立足维度、梯度和相关度进行最优化设计
参与PISA研究带给我们诸多思考和启示,它不仅对北京市房山区的数学教育教学进行了科学的诊断,使我们认识到房山区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问题,而且对解决问题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对数学教育带来了诸多启示。
一、发现问题
参与PISA测试之前,房山区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方面。房山区PISA2012与PISA2009测试结果相比较,数学成绩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不仅正常的校内课堂学习时间处于很高的水平,而且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课下学习时间也远多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除此之外,参加单独辅导或上课外班的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在阅卷过程中,从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房山区学生在获取信息、解释文本、思考判断、图表处理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其次,教师方面。针对学生在数学测试中的问题,对照寻找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视导听课、与一线教师座谈交流,我们发现,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数学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思考,缺乏对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缺乏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知识,缺乏对学生有力的前期分析、缺乏整体优化意识,缺乏发现问题并进行设计研究的意识,缺乏运用课标的意识。对数学育人功能认识不够,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数学教育在于启迪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理性精神;对数学育人功能体现不够,没有体现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核心,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心理过程为基本线索进行数学教育教学,不能挖掘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思维、方法等。这些问题与学生在测试结果中的表现是一致的。
二、具体做法
1.依托项目,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PISA测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结合房山区实际,房山区教委提出学习课标、研究教材、优化教法、指导学法的活动,并于2013年1月启动了研究项目“借鉴PISA数学素养测试在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寻求解决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我们的基本思考是在不改变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课时的情况下,引导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做文章,把学生的问题尽可能在课堂上解决。
(1)课题研究的问题
针对以上多个角度的分析,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问题:数学素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哪些数学素养的培养?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是什么?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研究的目标
对数学素养的认识方面的目标是:什么是数学素养?数学素养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数学素养的培养的内容、途径、方法上,通过实验研究,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数学素养培养的指导意见,并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
(3)研究的意义、价值
①理论研究:理解数学素养的内涵与外延,其核心是我们常说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弄清思维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数学素养在学生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②实践探索:探索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如何增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③认识数学的学科本质: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对数学素养的培养有何重要意义?学生对基本数学语言的运用对数学素养的培养有何重要意义?学生对数学思维的感悟对数学素养的培养有何重要意义?学生对基本数学工具的运用对数学素养的培养有何重要意义?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对数学素养的培养有何重要意义?学生对建立数学模型的认识对数学素养的培养有何重要意义?
2.寻找抓手,解决问题
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探索,找到了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抓手―基于课程标准的数学单元型教学设计。
两年来,我们依托“借鉴PISA数学素养测试在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这一项目,以基于课标的单元型教学设计为抓手,进行研训与教学实践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既解决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又解决了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也满足了研训工作者与一线教师实际工作的需求。
(1)基于课标的单元型教学设计的重要作用
第一,有利于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意义与功能,用好课标。经过归纳整理,我们把课程标准的意义与功能总结为:四个依据、一个基础、三个体现、三个规定、两个建议。
①四个依据: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
②一个基础: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③三个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的体现。
④三个规定: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⑤两个建议: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2)有利于数学教师依法执教、依标施教、依学定教
基于课标的单元型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理解课标,将课标分解成课时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好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充分认识数学符号、知识、方法、思想、思维、能力、工具、模型等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设计教学,提升设计的优化意识等,做到课标、教材、学生、设计、评价的高度一致。以基于课标的单元型教学设计为抓手,可以解决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研训工作的需求,做到依法执教、依标施教、依学
定教。
(3)有利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房山区是郊区的教育大区,学生分布地域广,学校间差距比较明显,将国家课课程校本化的任务比较艰巨。以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型教学设计为抓手,有利于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型教学设计,调动了教师参与研训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满足了一线教师对研训工作的需求,引领一线教师在研中教、教中研,减少了课堂教育教学的随意性,重视了课堂上对学生的即时评价,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3.初见成效
运用PISA评价理念,我们引导全区针对自己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数学教育教学,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教师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认识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性;有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思考学法的意识;能够利用基于课标和学生的单元型教学设计从整体上设计数学教育教学;认识到了数学教育教学中知识生成过程和学生思维过程的重要性,能较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认识到了数学语言、思想、方法、模型、工具的重要性,它们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让数学教书育人的理念更明确。
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升;数学学习不再只依赖老师,学生能够适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解释文本、思考判断、图表处理等能力明显提升,一部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了。
此外,经过一年的研究,教师经历了研究的过程,学会了研究的方法,收获了研究的成果,体会了成功的快乐。
(1)理清了数学素养的主要内容
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良好载体;对数学思维的感悟:比较、类比、抽象、概括、猜想、验证,其中概括是数学思维方式的核心;对数学语言的运用:数学语言是数学交流与表达的工具;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对数学工具的运用: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 对建立数学模型的认识: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途径。
(2)基于课标的数学单元型教学设计与实践案例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高中数学基于课标的单元型教学设计案例》(必修2-2,2-3)、《高中数学基于课标的单元型教学设计实践案例》《初中数学基于课标的单元型教学设计实践案例》,于2014年12月印刷成册,深受教师喜欢。
总之,在参与PISA测试长达6年的时间里,我们吸收了PISA评价的先进理念,站在国际公认的测试评价角度,全面诊断了房山区数学教育教学,找到了区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了一些影响房山区数学教育教学发展的问题,使房山区数学教育由“粗放”到“激越”的发展过程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我们的数学教育教学的理想是引领我们的数学教师认识数学学科的本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引导我们的数学教师把数学课堂当成既教书又育人的主阵地,能给我们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和一副能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3—0040—01
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数学教学创新设计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必须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总的步骤和要求是: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知识背景展示思维过程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核心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教育注重强调教师的传授,鼓励学生经过艰苦努力、反复练习而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重视不够,学生学得比较被动。所以,转变教学观念,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学生亲身实践,给学生提供探索空间,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基础上主动构建的过程等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很有现实意义。
一、数学教学设计要将数学的文化价值渗透其中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形式多样,要注意新理念、新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特殊处理。例如,算法是新课程中新增加的内容,但与旧教材中的某些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因此,教学设计中,应将算法初步知识与函数、数列、三角、概率、实际问题等知识点进行整合。这样做,可以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可以揭示数学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使教学达到一定的深度。同时教学设计素材的选取,要体现突出算法的思想,同时还要使学生经历回顾模仿、探索、程序框图设计、发现、操作等过程,从而体会算法思想的本质特征。
二、数学教学设计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要简单易懂、切合实际
创设问题情境时,所需素材的选取首先要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让他们爱上数学。其次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让学生通过情境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结论以及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还要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三、数学教学设计要符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规律
进行教学设计,要关注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实际的同时,教学设计要有发展性、前瞻性。不要因为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划分成了若干模块,而忽视相关内容的联系。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内容联系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将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相互沟通,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数学教学设计中,其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反映数学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的认识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例如,在引入函数的一般概念时,应从学生已学过的具体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生活中常见的函数关系抽象出一般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使学生逐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创设恰当的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励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
识深度,把新数学观念、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结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中。笔者以为,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主要在于问题情境、实践活动、开放教学等三个方面设计的创新。现作一粗浅的探讨分析。
1.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
1.1 重视问题情境的设计
数学问题情境的设计是有效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遵循主动、有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创新思维。
[例1]在有理数的教学设计中,为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了解负数源自身边的现实生活,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辅之多媒体教学,设计以下几个例子,让学生探讨。
(1)零上10℃,它比0℃高10℃,可记作+10℃,而零下10℃比0℃低10℃,用数学符号该怎么表示呢?
(2)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用数学符号该怎么表示它们的海拔髙度呢?
(3)向南走100米与向北走100米,收入2000元与支出200元,用数学符号该怎么表示呢? 问题情境有层次,又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理解、掌握负数的概念和应用将会水到渠成。
[例2]“字母表示数”一节课,可设计一个游戏性的猜谜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自己的出生月份乘以2,加上10,加上全家小于10的人口数,点学生名,教师准确猜出其出生年月及全家人口数。学生顿时来了兴趣,对老师的“神通”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纷纷问老师是怎么推算出来的。这时老师开始点题,引入新课,告诉学生学了用字母表示数后及整式的加减后,谜底就会揭晓,学生将会会很快进入老师创设的情景。
当然,问题情境的设计也必须重视数学史料的补充与介绍,诸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设计中介绍数学回文诗,“巍巍宝塔高七层,点点红灯倍加增.灯共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以使单调的数学题变得饶有情趣。
1.2 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毕竟它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创新设计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与数学活动方式.别于传统的教学设计,又具有挑战性和个性特色。
这种实践活动设计,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学习空间图形的学习过程,包括对图形的观察、操作、归纳和类比等。实践内容的呈现可以采用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可以举例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建立 “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斜靠在墙上一个长为20米的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6米,它的顶端下滑2米后,底端将水平滑动多少米?
[例2]某汽车的车牌被前面的物体挡住,但从地面的水面上可以看到车牌的影子。你能从影子中确定该车的牌照号码吗?此题考查轴对称概念和空间观念,联系实际生活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3]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镶嵌》一课时,教师可设计先出示平面镶嵌图案供学生欣赏,观察学校教学楼的地面、墙壁、天花板的形状,引导学生分析图案的组成. 具体分三个步骤:图案欣赏——探索多边形在镶嵌中的作用——制作镶嵌图案,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的实际生活应用。
1.3 重视开放教学的设计
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就是一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史。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传统的封闭型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实践中主动发现、想象和探索,从而培养和提高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数学素养。
[例1]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教学,基于有理数的加法比正数的加法范围扩大,会出现负数,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设计开放式教学方式并采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在认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学生将很快接受。
[例2] 在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一节课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个开放题,要求学生利用等圆、全等三角形、线段各两条设计图形。
在给足时间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潜能将得到开发,表现出极强且有独特的思维力,给出的答案也会让人大跌眼镜。
综上所述,数学创新教学设计是改革传统备课的方式,也是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果、获得最大效益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国富.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6:23-25.
[关键词]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进行。在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最为关注的是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简单通俗地讲,就是你想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你怎样将学生带到那里去?你这样做能将学生带到那里去吗?也就是说,教材设计是在实施教学之前就要对目标、过程和评价作出的构想与设计安排。落实到具体环节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在备课活动中要备学生、备目标、备任务、备过程和备评测。新课程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教材系统的变化、培养目标的变化,因而,对中学数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就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对教师提出了学习的要求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好与差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说,课程改革的成败与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这就是说,中学教师必须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改变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课程意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要实现这一提高,首先应从学习开始,从学习教学设计,特别是从学习设计理念着手。
教学设计受教师的设计理念的制约,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进行的。这就要求从教学设计上体现教师及教学设计的服务功能、服务地位的根本转变,要求教师更新理念,实现角色转变,使课堂教学从统一走向分散,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接受式为主走向以引导学习自主学习为主,让教师从“知识的化身”、“权威的象征”中走出来,走近学生,关注过程,设计以促成学生有效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或者说,只有观念更新了,才能有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
二、对教学目标设计的新要求
要做好教学设计,必须先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即明确你想将学生带到哪里去。按布鲁姆的观点: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指向和核心任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纲要》提出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原来的《数学教学大纲》相比较,“三维”目标在关注知识的结果目标的同时,更注重对过程目标的关注和对学习者——学生的关注,目标更加人文化,更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特别关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着力研讨如何通过数学教学设计实现以下这些过程性目标: 转贴于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
经历运用数字、字母、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
三、数学教学设计应注重生活背景与学生实际
实际上,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与认知能力各不相同。而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就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出发点。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认知特点,为不同学生的学习留足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发挥想像的空间;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层要求,分层布置作业;在教学设计活动中,减少同样的结论,完成相同的任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个性发展与共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营造相关知识学习的学习环境。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应从学生身边熟悉事物出发,让学生在相对熟悉的氛围中去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
除了新课程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提出的上述三点主要的新要求外,新课程对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还在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培养,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寻求数学教学设计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 赵国忠.透视名师课堂管理[M].浙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6.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课程标准;情境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要求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实际上,课程改革以来对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一直在尝试。所谓高效课堂是指通过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而且能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的课堂。高效课堂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且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升教学实效性和课堂教学的社会效益。从现实来看,虽然打造高效课堂的呼声很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这需要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够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直面问题,明晰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新的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处于义务阶段的小学数学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其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适应学生差异性,使学生人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人人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够获得发展。这体现了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也符合新时期教育要求。但是从现实来看,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1.角色不明确,教师权威性太强。新课改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即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要围绕学生需求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还是在“垄断”课堂,坚持教师权威性,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太少,导致学生在课上比较被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这往往使课堂气氛压抑,甚至出现“死气沉沉”的问题,这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实效。
2.培养目标单一,不符合新理念要求。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要立足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也就是要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全面融入教学中。然而就现状看,虽然大多数教师也在努力做出调整,但部分教师往往只追求知识的落实,瞄准在学生“分数”上面,而对于学生能力,特别是方法引导和价值观引导关注不够,这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3.对新课改理念把握不准,存在形式主义。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有效参与课堂,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部分教师认为应该多让学生进行活动,结果课堂上各种活动“泛滥”,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教学的实效性不强。特别是有些学生对于这样的学习模式不太适应,在活动中成为“观众”,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这些现实问题势必会影响教学的实效性。构建高效课堂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标,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使传统课堂焕发生机,使学生真正“动起来”,体现数学课堂的生命力。同时,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通过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二、课前精心准备,充分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教师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上课的质量。所以,要想课堂上推进有序,扎实落实,课前的备课准备必须要充分、全面。
1.备课要备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以及开展教学的依据,也是评价课程的指南。同时,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数学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内容,都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和评价建议。熟悉课程标准,并且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大且准确的方向,减少了教学中的无用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备环节。
2.要备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居于核心地位,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学情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备学生首先坚持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备课环节,教师要针对学生层次差异注意分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整体,也要顾及特殊学生,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够有所发展。其次,要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因为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根据学生已知积累再到新知识的学习更容易实现知识的衔接,降低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3.要备教材。小学数学教材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要依据和参照,也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呈现。对教材要灵活应用,用教材教数学而不是死板地教教材。应用好教材需要认真地研究教材,要在课程标准理念要求下来解读教材,把握好教学方向,厘清重点、难点。要注意换位来阅读教材,也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具体解读教材内容,预估学生学习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整合、取舍,这样就能够使教学设计更加契合学生需求。还要把教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梳理好,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抓好局部与细节,特别是教材中的图片、旁注文字、提升语等,融入教材应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辅助教学作用。
三、课上抓好细节,扎实落实
高效课堂的构建主要是在每一节数学课上,也就是每一节数学常态课要上好,保证质量,扎实地完成教学目标。
1.从兴趣着手,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影响课堂教学推进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智力和陶冶学生情操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从学生兴趣出发来营造良好数学学习氛围,可以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来给学生呈现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同时,要重视教师自身的感染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教学心态,也就是教学热情去感染、同化学生。同时,要注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亲其师才能够信其道,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来关心学生,要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用师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大朋友”。这样,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会没有心理负担,积极主动地投入学科学习中。
2.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实效。教学有法但是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根据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广大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内驱力,提升学生学习实效。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如生活情境、游戏化的情境、实物演示情境来给学生营造有利于学生体验探究的平台,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做中学,实现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飞跃,这会使学生印象深刻且积极性高,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在个体上存在着学习能力上的差异,难免会因为个体能力的局限无法解决问题。这时,应用小组合作模式,能够通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进行分组,让学生去影响学生;同时,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重视习惯引导,提高学习效率。小学数学学科有其内在的学科特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果也与其学习习惯密切相关。要想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别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的活动学习中有收获,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一定要真正发挥课堂教学主导者的角色,不能一味放任,而是要在学习方法、注意问题、活动效率等方面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提醒,保证学生能够围绕教师教学设计来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重视课下,及时总结、巩固
课堂教学的高效不仅仅是学生在课上认真地听、高效地学,最为关键的是教学的目标得以达成,学生真正收获了知识,并且提高了能力,也就是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这需要把课堂教学的要求由课上延伸到课下,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实现对知识的巩固,这样才是真正达成了教学预设。这需要数学教师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及时进行教学评价,要从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课两部分进行总结与思考,这对于优化教师教学非常有帮助。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评和学生自评,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通过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去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效。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除了书面作业,可以适当安排动手作业,消除学生做作业的枯燥感,优化作业效果。总之,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而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是我们的重要目标。这需要广大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当前小学数学影响课堂效率的问题,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精心地设计,认真扎实地落实,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罗信荣.中学体育教学课堂气氛重要性的探讨[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2]王东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加强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经过反复探索求证、筛选提炼,构建了具有开放探究特点、能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谐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盲区和死角,极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过于倚重现成资源,忽视个性化创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计策、谋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在杜威实用主义教学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核心指向为“有效”,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一定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建构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和各类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突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实施低效化瓶颈,促使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步入规范、高效的快车道。
2.探索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强力推动学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课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领学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专业发展。
3.探索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助推学生在“善学——乐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得以优效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不断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发展。
1.研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模式。建立覆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
2.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课例研修质量有效
策略。4.研究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与管理长效机制。
1.研究假设:针对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操作体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与学行为,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1)构建“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六类课型教学设计进行统摄性研究,从而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实现“学、思、习、行等智力条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条件”达到高度统一。终极指向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照“问题诱导、自主探究、交互评价”三个部分横向展开,具体实施则按照“导、探、变、结、展”五个环节纵向延伸,从而架起“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桥梁,扬 “生命灵动”之帆、行“知识探秘” 之船,体现在文本上,则按 “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横向贯通,且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变)——全课小结,细化新知(结)——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展)”活动序列展开。从而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为有效课堂学习引擎式 “学习指南”,既规避了因预习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符合以学定教理念,层递性问题序列利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与教学设计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减负增效,而且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3)案(课)例研究模式为学科教师深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提供了操作要领和技术支撑。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助推初中数学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和学的模式。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3、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采用 “统一要求,严格标准;分校承担,责任到人;加强引领,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沟通的研修共同体。本课题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织由片校学科教研(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有代表性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研修共同体,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设计、跟进实践、优化提升。
2.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学科专家,成立由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策划指导、流程监控。
3.在课题组指导下,县、片、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
4.边研究边改进,因需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难题会诊等系列活动,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一)课题研究时限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2.9---2015.9)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9——2013.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重点工作如下:
(1)拟定调查问卷,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子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完成实验校的布点。
2.实施研究阶段(2013.9——2014.6):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课题负责人编写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参研人员按照统一要求分课型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样例。
(2)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年级、按章节开展优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编写实践研究,聚焦课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探索,并在比较实践中修改完善。
(3)修订《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制定《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完善阶段(2014.7——2015.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册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汇编,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整理校本教学设计案例、制作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应用推广阶段(2015.9——):本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阳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和《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修改完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
(2)按照“个人申报,片校筛选,县级展评”的程式,组织优秀成果评推,特优成果推介参加上级成果评选。
略
1. 成果预期
(1)建立完善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管理与评价策略。
(2)建构描述性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六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导学案设计基本框架和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4)修订完善初中数学课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效开展课例研修。
(5)形成覆盖初中数学学段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包括:章节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2.成果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
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实施方案
③《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窥(论文)
⑤《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⑥《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
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教与学系列成册)⑦《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论文、叙事、反思集》(装订成册)
(2)最终成果
①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窥(论文)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③《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见阶段成果)
本课题研究是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本中心及时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课题负责人及各初中教研联片组长校校长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参研教师的选定和研究进程的督察。成立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参研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实施组。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立项,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参研人员的选定,负责子课题选定及任务分解,承担对片校参研教师的业务指导,负责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跟进调控。各片区数学教研联组协助实施组负责辖区所承担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督查、成果收缴、展评遴选、汇总上报等。各中学、九年制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或带头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务外,负责组内任务分解、收缴、审核、修改与上报,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可通过“青蓝共进”方式结对协作)参与既定成果的优化完善。各中学、九年制学校不仅要进一步确立校长第一责任人地位,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强管理的“观念点拨”、“心灵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设法为参研教师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进学科教师真心实意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担当参研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体会教师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专业造诣、人格魅力感召教师、吸引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前行。
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__
(2)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组
__
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促使数学教研组长明确职责、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拉动作用,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运行。通过专题培训、提供资讯、难题会诊等引导学科教师认识到生源日渐锐减、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日渐强烈、教师准入政策日渐拓宽等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发展,不能不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教师应充分感受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引领教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能力、明确研修方向、丰富专业智慧、塑造专业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从而增强参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修时效性。
课题负责人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和实践跟进等为教师提供资讯服务,做到“六个及时”: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或资讯服务;及时发现、遴选推介优秀研究成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征集、汇总、求证、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过程性监控和展评引领;及时向上级专业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推介优秀作品;及时引导学科教师在规范中优化,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在升华中发展。带领学科教师在辛勤中收获智慧,在矫正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