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7: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

篇(1)

【关键词】工程设计企业 经营管理 人才管理 知识密集型 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295-01

工程设计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其针对不同的建设单位为其提供服务,通常情况下,这个服务的周期比较长。工程设计企业的员工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工作中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同时还需要创造能力。在为建设单位服务时紧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需要整个团队的共同协作。因此工程设计企业在经营管理、战略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与普通企业的管理大相径庭。本文从工程设计企业的战略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方面人手进行了阐释,希望能有效提高工程设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一、工程设计企业的战略经营管理

我国的大部分工程设计企业都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其当下仍有部分工程设计企业的发展模式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特点,具有行业性和地域性。近年来部分工程设计企业都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的舒服,完成了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已经在管理上转变观念,敢于参与到市场竞争中,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工程设计面向国际市场,面临更大更激烈的竞争,因此国内的工程设计企业必须调整好战略经营管理和人才管理,促使工程设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提高工程设计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提高工程设计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工程设计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在市场上树立较高的信誉度,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目前很多工程设计企业都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专业化的竞争优势,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发达,这些专业化的优势逐渐减少,而较高的信誉度则会被市场认可,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提高工程设计企业的信用度

企业的生存离不开设计和优质的后期服务,要想取信于客户,在市场上赢得较高的口碑就必须以诚待人,提高自身的信用度。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发展,许多企业都想在短时间内谋取暴利,因此容易陷入不正当的竞争中,断送企业的发展前程。而信用度则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的积极因素。工程设计企业的发展是随着我国整体的经济形势而变化,因此就造成工程设计企业的业务量也随着国家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而信用高的企业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都能以客户的需要为中心,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在经济变化的同时仍能健康发展。

(三)建成学习型企业

工程设计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健康发展就必须不断汲取市场经济中其他企业的优点,通过学习不断进步,同时应鼓励全部员工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内部形成竞争晋升模式,促进员工积极学习,另外工程设计企业也应为员工提供较多的培训机会,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四)树立环保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工程设计企业在谋求自身发展时不得不积极面对这些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这首要的任务就是树立环保节能意识,工程设计师在设计对产品进行设计时要尽量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避免对材料的浪费。

二、工程设计企业的人才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优化配置、科学管理与充分利用的制度、程序、方法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贯穿于企业用人的正规过程,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合理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设计的技术也日趋先进,设计系统日益复杂,因此对工程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众多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是依靠实干而得到晋升的经验型管理者,其虽然拥有较高的技术素质,但其知识结构单一、管理能力较差,同时企业中的员工也普遍靠经验进行设计,创新能力较差,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离不开创新,因此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有效管理,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保护与尊重并行

马斯洛在其需要理论中指出,优秀的人才都具有较强的自尊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在企业内尊重和保护优秀的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企业领导者要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把握员工的真实意愿。部分企业的领导者将满足员工大的物质需求视为尊重员工的唯一手段,忽略了员工的精神追求,这就打击了员工的工作激情。只有自己的才能得到公司的尊重,员工才回将最有价值的东西奉献给企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应意识到偏袒人才也会影响人才的工作热情,长时间的获得各种荣誉或承受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则会使其身心遭受损害,因此在有效利用人才的同时管理人员还应懂得保护人才,使其能长时间的健康地服务于企业。

(二)内部激励和工作设计相结合

人工智能先驱司马贺曾经说过:“管理过程的成效随组织的成效和组织成员发挥其作用的成效而变”,这也即使说要想提高企业整体的积极性就必须使激励方法和激励措施得当、激励目标恰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内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目前企业对人才的激励主要是通过对其业绩的肯定和评价,但应注意,对优秀人才的激励要以内部激励为主,即是指利用工作的难度来激励人才不断提升。

(三)利用企业文化留住人才,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起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业文化的精髓,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企业要想谋得发展就必须正确引导员工进行创新,而每个员工都具有自主性,因此企业要想充分激发员工的创新性就应尊重员工,为其提供平等和谐的工作环境,只有在平等和谐的工作环境下,员工才能完全积极配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创新活动。

据人力资源部的统计分析,综合所有因素,替换员工的成本是辞职者工资的倍,因此人才流失直接威胁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根据公司发展引进合适的人才之后,要想办法留住人才,这往往靠领导的个人魅力是不够的,某些领导主观认为凭借自身能力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难题,因而忽视了企业的制度化建设,要想谋得企业的长远发展就必须企业文化政策划、制度化,建立科学、公平、规范的考核制度,让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员工在各岗位上适当流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要采用有效的手段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

篇(2)

[关键词]连锁经营;企业战略;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3-0046-02

1连锁经营企业及连锁经营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义连锁经营企业具有多种定义,目前较为普及的定义是:连锁经营企业是指通过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经营管理权,并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规范化等管理手段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使得复杂的零售业活动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实现相对简单化,把独立的经营整合为整体的规模经营的企业。

战略管理与日常经营管理并不是两种完全独立的活动,往往混合在一起。尽管我们可以在概念上对战略管理和日常经营管理进行较明确的划分,但在实际管理活动中,我们却难以分清哪些行为属于战略管理方面的,哪些行为属于日常经营管理方面的。日常经营管理处理的是在产品方向和市场方向既定的前提下,对企业从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转换过程中的设计、作业和控制。这一类工作经常重复地出现,周而复始循环地进行,通常可以制定出一套相对稳定的工作程序,使之规范化和标准化,因而被称为日常经营管理。另一类管理工作则是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而进行的决策。对于这一类问题的总体设计、谋划、抉择和计划实施,直到达成企业预期的经营目标的全过程的管理,称之为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研究企业的功能和责任、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重点讨论企业经营中跨职能领域的综合性决策问题。它试图超越企业日常经营运行的细节,从整体上把握企业,解决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的总体发展问题。

2连锁经营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

结合连锁经营企业自身特点,连锁经营企业战略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21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

由于战略管理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纳入了变化的环境之中,管理工作要以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作为决策的基础,这就使企业管理者们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正确地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选择公司合适的经营领域或产品市场领域,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增强企业经营活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从而使二者达成最佳的结合。

22重视战略的实施

由于战略管理不只是停留在战略分析及战略制定上,而是将战略的实施作为其管理的一部分,这就使企业的战略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环境的变化对战略不断地评价和修改,使企业战略得到不断完善,也使战略管理本身得到不断地完善。这种回圈往复的过程,更加突出了战略在管理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23日常的经营与计划控制,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在了一起由于战略管理把规划出的战略付诸实施,而战略的实施又同日常的经营计划控制结合在了一起,这就把近期目标(或作业性目标)与长远目标(战略性目标)结合了起来,把总体战略目标同局部的战术目标统一了起来,从而可以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参与战略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并提高协同效果。

24重视战略的评价与更新

由于战略管理不只是计划“我们正走向何处”,而且也计划如何淘汰陈旧过时的东西,以“计划是否继续有效”为指导重视战略的评价与更新,这就使企业管理者能不断地在新的起点上对外界环境和企业战略进行连续性探索,增强创新意识。

总之,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的战略管理,它在现代的任何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战略管理涉及影响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不可控的、带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因素,因此制定具有发展意义的正确战略方向对企业是否能实现远期目标存有决定性意义。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得出,作为连锁经营企业在持续发展中要想保持长久的优势,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必须要加强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选择和管理。企业战略对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些导向作用具体体现在对企业宗旨、使命的确定,资源的有效整合,经营领域的选择以及企业优势的定位。

3连锁经营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

31确定组织当前的宗旨、目标和战略

定义公司的宗旨旨在促使管理当局仔细确定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范围。对“我们到底从事的是什么事业”的理解关系到公司的指导方针。当然,管理当局还必须搞清楚组织的目标以及当前所实施的战略的性质,并对其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估。

32分析环境

环境分析是战略管理过程的关键环节和要素。组织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管理当局可能的选择。成功的战略大多是那些与环境相适应的战略。管理当局应很好地分析公司所处的环境,了解市场竞争的焦点,了解政府法律法规对组织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供给状况等等。其中,环境分析的重点是把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关于环境的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外部资源来获取。

33发现机会和威胁

分析了环境之后,管理当局需要评估环境中哪些机会可以利用,以及组织可能面临的威胁。机会和威胁都是环境的特征。威胁会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而机会则相反。在分析机会与威胁时,如下因素是关键的:竞争者行为、消费者行为、供应商行为和劳动力供应。技术进步、经济因素、法律政治因素以及社会变迁等一般环境虽不对组织构成直接威胁,但作为一种长期计划,管理者在制定战略时也必须慎重考虑。分析机会和威胁还必须考虑压力集团、利益集团、债权人、自然资源以及有潜力的竞争领域。如某公司发现竞争对手在开发新产品并削减价格,该公司所做的反应首先应是加强广告宣传、提高其品牌的知名度。

34分析组织的资源

这一分析将视角转移到组织内部:组织雇员拥有什么样的技巧和能力?组织的现金状况怎样?在开发新产品方面一直很成功吗?公众对组织及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的评价怎样?这一环节的分析能使管理当局认识到,无论多么强大的组织,都在资源和能力方面受到某种限制。

35识别优势和劣势

优势是组织可开发利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积极的内部特征,是组织与众不同的能力,即决定作为组织竞争武器的特殊技能和资源;劣势则是抑制或约束组织目标实现的内部特征。经理们应从如下方面评价组织的优势和劣势:这些因素包括市场、财务、产品、研究与发展。内部分析同样也要考虑组织的结构、管理能力和管理质量,以及人力资源、组织文化的特征。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报告来获得有关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的信息。

36重新评价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按照SWOT分析和识别组织的要求,管理当局应重新评价公司的宗旨和目标。

37制定战略

战略需要分别在公司层、事业层和职能层设立。在这一环节组织将寻求组织的恰当定位,以便获得领先于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

38实施战略

无论战略制定得多么有效,如果不能恰当地实施,仍然不可能保证组织的成功。另外,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最高管理层的领导能力固然重要,但中层和基层管理者执行计划的主动性也同样重要。管理当局需要通过招聘、选拔、处罚、调换、提升乃至解雇职员以确保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39评价结果

战略管理过程的最后一步是评价结果:战略的效果如何?需要做哪些调整?这涉及控制过程。

总之,企业战略管理过程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三大部分。战略规划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规定组织使命;制定指导组织建立目标、选择和实施战略的方针;建立实现组织使命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决定实现目标的战略方案的一系列决策。战略规划的构成要素: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措施。战略实施是指根据战略的要求建立实现战略的组织结构,确保实现战略所必要的活动能有效进行而配置资源、分配工作,并通过计划,预算和进程等形式实施既定的战略,监控战略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的有效性进行的成果和效应评价。战略控制就是将经过信息反馈回来的实际战略实施成效与预定的战略目标进行比较,检测二者的偏离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以达到战略目标的完成。战略控制的必要性: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实际情况与计划相背离的情况,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来应对激烈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以便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韩肃,苗钟颖连锁经营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武亚军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J].南开管理评论,1999(2):4-10.

[3]杨顺勇连锁经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陈宏琳煤炭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J].中国市场,2014(31).

篇(3)

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是当前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新时期的模式创新要融入新思维、新技术的元素。当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集权式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发展。本文针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就深化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集权式管理模式弊端明显,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

在经济不确性因素增强,下行压力加剧的环境下,中小企业遭遇发展困境。优化和调整经营管理模式,是中小企业改革创新重点。但是,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以家族式集权管理模式为主,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统一。随着企业不断壮大,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企业管理者“重短期效益”,缺乏战略性规划和系统性思维,企业法人治理不健全、决策机制滞后,管理能力欠缺。仅仅依靠家族式的集权管理,显然难以满足企业再发展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摒弃传统“小家子”的管理理念。

2.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企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的比例高达99%。金融机构一般以提供短期贷款为主,主要用于维持生产,无法用于企业长远发展。加之中小企业规模小、信誉度低,银行贷款手续复杂,且资金需求量小,频次高。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突出。技术市场前景较好,产品优势明显的高科技、互联网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良好的融资模式设计,往往错失了市场机会。融资难实际上反映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滞后性。因此,应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实现融资方式多渠道、多元化,确保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3.组织职能发挥不充分,组织结构与企业战略性发展目标脱节

中小企业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战略性发展是中小企业适应复杂市场环境的必然要求,组织结构是保障战略性目标实现的有效措施。然而,中小企业为了节省经营管理成本,依靠个别“能人”身兼数职,代替相关职能部门的设置。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老板往往事必躬亲,不善于授权,直接指挥职能部门。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个性强势,导致部门职能发挥不充分,组织结构服务于老板意志,组织结构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脱节。

三、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策略

1.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建设,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应切实做好:(1)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体系,适应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新形势下,企业要特别重视新业务管控模式的设计,要针对外部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优化与调整,强化经营管理契合企业发展的需求;(2)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依托完善的管理制度,扎实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3)深化经营管理效益,应强化组织机构的主导作用,通过组织变革、职能优化、流程再造,体现组织变革在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中的支撑作用。

2.拓宽中小企业投融资方式,夯实企业经营发展基础

无论是内部发展基础,还是外部复杂的发展环境,都强调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必要性。首先,中小企业应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的整体规划,进而制定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融资结构,确保融资管理效力落到实处;其次,立足于企业战略性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方案,确保企业在发展中始终与战略性目标一致;再次,进一步优化企业资金分配,在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力争最大程度的创造价值,为企业经营发展夯实基础。

3.优化中小企业组织结构,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首先,为更好地激励和释放员工潜能,应探索建立员工激励机制,激活员工价值创造和绩效提升。当前,应把建设企业与员工紧密结合的“命运共同体”作为组织优化的重点,夯实企业与员工互利共赢的基础,着重培育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长远目标,最终依靠物质驱动和文化力量共同促进企业长足发展;其次,强化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构建复合型管理团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能;再次,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针对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应重塑组织结构,建立适应环境变化的柔性新型组织结构,实施扁平化管理,并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到组织管理中,提高组织管理效率,盘活企业经营管理存量,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篇(4)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以及生态理论等相关理论。通过上面的企业文化建设及创新生命周期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周期三种关系模型,可以得到一些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启示,并可以利用上述理论模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

1.1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围绕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展开。

1.1.1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作用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的精神归宿,企业的一切行为都与之紧密相关。同时,企业价值观又决定着企业的战略定位、经营管理,以及经营支持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一定要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突出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作用。

1.1.2企业文化建设要为企业的战略观服务战略是一个公司长远的目标,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有什么样的战略观就有什么样的战略规划,战略观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战略定位能力的高低。很好的战略定位能力有益于企业根据自己目前的情况和以后可能发展的状况,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引导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企业文化建设要围绕这一目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使企业有一个动态、匹配的战略观。

1.1.3企业文化建设要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观服务经营管理是企业盈利的根本手段和方法,企业离开经营管理就如一架没有运转的机器,毫无生机可言。经营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的事务性工作,它是企业战略观在经营管理层面的细化执行。经营管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运转效率的高低,从而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围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展开,使企业有一个动态的、协调的经营管理观。

1.1.4企业文化建设要为企业的经营支持观服务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处于社会的大环境当中,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周围良好的经营环境。比较友好的经营环境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使企业的运转更有效、更灵活;相对较差的经营环境使企业处于穷于应付的窘态。因此,企业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是企业生存的前提。使二者共同达到一种平衡,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为企业的发展服务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促进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使企业有一个融合的经营支持观。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要围绕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来建设。以企业精神文化中的价值观为核心,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方面——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经营支持能力——进行建设。

1.2企业文化创新的思路

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环境、规模等条件的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按照原来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而不顾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则会使企业陷入危险的境地。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和发展规律,上面列举的三种简化模式启示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尽量规避其不好的情况,促使企业文化动态发展,以适应企业环境变化引起的核心竞争力的动态变化。为实现这一目的,就要进行企业文化创新。只有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才能改变企业落后的管理方式,及不适应企业环境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创新的目的是使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不断地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能够顺利地度过企业文化建设的两个生命周期的交接时期,不至于在企业文化生命周期交接处由于处理不当而致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丧失或者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时可以参考以下思路。第一,企业文化创新要结合企业文化的生命周期进行。企业文化的生命周期揭示了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律,为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指明了方向:要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行。企业文化生命周期包括文化探寻阶段、培育阶段、发展阶段、固化阶段。在各个不同的阶段,要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创新,并在两个周期交会处进行创新,以防止企业在结合点处核心竞争力的大幅丧失。第二,企业文化创新要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企业进行竞争的源泉。企业文化创新就是要不断地根据企业环境的变化,跟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变化而变化。第三,企业文化创新要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方面——企业战略定位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经营支持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第四,企业文化创新要把创新的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企业文化创新的内容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目标创新、要素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创新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单个内容的创新易陷入极端,只有各个创新内容有机地统一后,再进行创新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实现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2结语

篇(5)

(一)战略管理会计涵义

战略管理会计是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站在战略的高度,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分析和思考问题,协助决策层人员制定科学的竞争和实施战略规划,不仅要向消费者和行业竞争者提供具有战略价值的外部关联信息,而且还要为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具有战略意义的内部关联信息,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一门会计分支学科。

(二)战略管理会计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的一般目标是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协助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策划、制定和执行适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信息通常具备以下三大特征:第一,高质量信息要与企业战略决策紧密相连。第二,高质量的信息要与企业战略发展有关的具体活动密切相关。第三,高质量的信息要密切与企业全局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相关联。

为了将一般目标贯彻执行,企业需制定具体的战略管理会计目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第一,预测和分析战略决策因素,协助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第二,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的编制。第三,调节与控制战略规划的实施。第四,评价与考核战略管理业绩。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般目标是对具体目标的宏观概括和指引,而具体目标又是一般目标的具体细化和表现。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优势分析

(一)日益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

战略管理会计源于市场条件成熟且发达的欧美国家,并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日渐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已成为市场主体,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企业必须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发展、科学管理,积极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目前,国内企业管理逐渐在决策上趋于战略化、综合效益日趋全局化、人员管理上日趋可持续化,这都为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普及

自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以来,国内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并逐渐走出国门,产品日渐趋向国际化。在企业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我国学者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不断深入探讨和研究,并与企业实际案例相结合,产品由单一化经营发展到多元化经营、由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到非公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由本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到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全局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战略管理就是要让企业主动灵活动态地掌握和控制企业外部环境,抓住市场机遇,周而复始地进行不间断管理,凭借科技和人才战略获得长远胜利。

(三)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飞速进步和发展,使得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更加方便和高效。信息传播速度快、质量高等优势,可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延伸运营范围,降低成本。总之,网络信息技术日渐发达使企业诸多业务信息趋向多元化、全局化和外向化,这与战略管理会计要求信息多元化、整体化及外向化相呼应。因此,先进科学的信息处理技术是战略管理会计实现信息优质的重要保障,没有高效的网络技术为依托,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就无法为企业创造战略价值。

(四)企业管理层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企业管理层领导者在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逐渐意识到科学经营管理的重要性,驱使他们掌握企业管理理论,并与企业日常管理相结合,不断进步和完善,此外,为应对国际发展需求,驱使企业学会用外语、法律来武装自己,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通过不断学习和理论实践,客观上企业为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培养了一支专业的核心团队,这也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需要管理会计人员掌握多种多样的技术处理手段对采集到的诸多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其加工程序繁杂,学科内容涉及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预测学等,管理会计人员需系统地将这些学科知识融合成企业所需的知识体系,才能为企业战略决策服务。因此,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基础。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一)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

企业战略目标由总体到局部依次划分为公司战略目标、事业战略目标以及职能战略目标。公司战略目标是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包括未来战略动向和业务经营范围;事业战略目标亦为经营单位战略目标,以公司战略目标为指导,各经营单位在自身领域范围制定既符合总战略指导,又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发展目标;职能战略目标是以公司战略目标和事业战略目标为双重指导,各职能部门制定各自领域的业务战略发展目标,同时各职能部门应相互合作,优化资源配置。

制定由高层到各部门的战略目标,决策者需详细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对外部环境分析就是对一般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分析:一般环境是指任何行业和企业运营发展的环境,其影响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法律因素、技术因素和全球因素等。对行业环境的分析就是对企业造成威胁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威胁包括:购买者威胁、供应者威胁、替代品威胁、进入者威胁和竞争者威胁等五大内容。对内部环境分析就是对有形资源如财务资源、实体资源,无形资源如技术、声誉,人力资源,企业能力如研发、制造、管理能力等进行分析。战略管理会计就是要对这些一般环境影响因素和行业威胁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和加工,督促企业制定动态性的战略目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原有的决策方案,使企业战略决策更有富弹性。

(二)建立高效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建立高效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就是要在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上对其内容不足之处进行填补,对其局限部分进行扩充,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具体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信息系统模块添加竞争信息系统,构建数据管理和信息分析两个子系统,将企业内外部环境有机结合,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态势进行搜集、处理和加工,并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将加工后的信息传递内外部人员进行查询和分析,最终将讨论结果呈现给决策层。

(2)为战略计划设计模型,主要包括模拟模型和分解模型:模拟模型的职责是通过对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进行量化,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检验目标是否可行,此外,对提出的多种战略决策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尝试预测多种决策方案的效果,利于高层决策人员获得最优决策方案;而分解模型的主要职责是将公司发展战略分解层层分解,由总体发展战略分解为各战略事业单位发展战略,再将其分解为业务发展战略。战略分解不仅要使企业战略细化,更要使各子战略层实现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总体效应。

(3)对知识库、方法库进行更新和补充。在原有管理会计应用的知识库和方法库中增加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价值链分析法、仿真模拟法等内容,以适应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同时,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要提高原有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借鉴企业内外部有关专家和管理人员的经验及历史战略数据,软件管理者可重新整合分析,更新原有知识库,建立供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的战略知识库。

(三)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第一,战略性招聘和选择人才。企业要按照自身的发展战略及其他因素招聘和选择人才。在招聘和选拔战略人才时,企业应遵循几点原则:所选之人要富有创新研发精神,富有主见,富有挑战精神,敢于向原有不合理制度和方法进行挑战。这些选择标准是企业在人员管理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做好针对性的人才选拔,加上合适的招聘渠道和培训,可为企业竞争战略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第二,建立战略性复合型人事制度。为适应战略竞争要求,企业需要设立科学的人事制度以指导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战略性复合型人事制度,为员工提供多种发展路径,鼓励员工向横向和纵向两方向双重发展,企业急需一专多能性人才,这种综合性人才可灵活适应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为企业战略发展创造较高的价值。所以,企业建立此人事制度相当必要。

(四)进行战略性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主要介绍以下两种:

(1)战略定位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是指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以获得竞争优势。通常包括三种战略思想:成本领先战略思想、产品差异化战略思想、目标集聚战略思想。1)成本领先战略,顾名思义就是企业为使成本达到最低,对研究、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每一环节的成本都加以严格控制,成本领先策略是通过以单位低成本,大规模生产销售来实现盈利。2)产品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提供与同行业不同且富有特色的差异化产品与服务,使其既能符合顾客的独特要求,又能使产品和服务在质量和性能方面与众不同,不仅可以拓展新的消费群,还可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3)目标集聚战略,是指针对某一固定的消费对象和区域提品和服务,使其在特定的消费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目标集聚战略又分为两种:成本集聚和差异化集聚。

(2)价值链分析。第一,行业价值链,指的是在整个行业里,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到出库,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在产品作业各环节所创造的有价值的活动。第二,内部价值链,是指企业为创造消费者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产生的与创造产品相关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五项内容。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等四项内容。第三,竞争对手价值链是指对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整合分析。

对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可以消除不增值作业,在不影响竞争力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对行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行业现状及如何利用行业上下游价值链来降低外部成本。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分析,可以做到知己知彼,以便确定竞争策略,打败对手。

四、结束语

篇(6)

【关键词】 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 问题与措施 经济危机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实现一体化和全球化,经济风险上出现了“动一发而牵全身”的局面,因此“98”经济危机和美国的金融风暴等经济问题将以最坏的速度席卷全球,给各国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在经济危机下,部分企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面临着破产和倒闭的危险,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落后,生产技术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缺乏管理上的创新。虽然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能够在经济危机下支撑企业的正常运行,但是问题很多。本文将我国企业致力于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研究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1 经济危机下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

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尤其发生经济危机时,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提高利润,是企业实现设备的更新,人才的聚集和生产扩大。其企业利润的增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预期的利润增加,另一方面是企业现在的利润增加,这两个利润指标的增加都以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为基础的。因此,企业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动力源,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

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市场经济活动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活动,以市场的发展为准则。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那么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受到限制,甚至寸步难行。经济危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也是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要求企业增加抗风险能力,改进技术,更能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改革,完善企业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

能够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就是人的管理,员工的素质结构是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准。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企业通过经营管理的创新,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建立健全利益分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发挥企业员工自己的价值,调动员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企业员工与企业的发展共存亡,把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空绑在一起。

2 经济危机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存在问题

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方面,我国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战略规划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内部环境包括企业整体的内部问题,包括营销、采购、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设计到企业经营资本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外部环境是企业随处的市场环境,包括国家的经济政策,行业之间的竞争、客户的需求等问题。我国许多企业严重缺乏对企业生存的环境分析,导致企业的不能及时的抓住市场机遇和掌握市场信息的变化,无法跟上社会和行业经济形势的变化,最终使得企业出现亏损问题;二是战略实施问题。企业战略计划的实施时企业战略制定的根本目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也就是执行力的实施过程。

我国企业的战略计划能力高于战略执行力,由于人力、资金、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战略执行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在经营管方面的力度,保证企业执行力的有效开展。

3 经济危机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策略探析

管理思想创新。经济危机的的背景下,思想创新是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中,树立正确的思想才能企业员工有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对待企业的经营管理,发挥员工的能力价值。企业树立了正确的创新价值观,才能真正体现为社会和自然发展做贡献、企业管理创新与社会和谐发展相一致的价值。但是,企业在思想管理创新时必须健全企业经营管体系和管理结构,增强经营管理水平与能力。

管理制度创新。经济危机大背景下,市场经济活动的变动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在运行中,首先要建立市场风险预测机制,能够审视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市场抗风险能力和经营规模,避免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同时,要根据行业规章和企业管理制度来治理企业,以前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或者企业行政化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管理的基础。,因此,企业管理要实现从人治到法制的转变过程,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管理战略创新。我国企业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比较明显,这就要更加注重企业发展的战略创新。企业的战略创新根据市场要求重新定位和重新整合,有的需要重新制定战略措施。另外,企业还应该进行管理组织创新,通过组织形式将企业不同部门与不同人员相联系,增强企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从内部到外部建立合作、协调、高效的机制,才能产生巨大的,才能在经济变换的形势下产生持久的企业竞争力。

4 结语

在经济危机背景下,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创新管理是企业摆脱危机,实现脱变的关键因素。面对经济危机的大形势,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削弱了我国企业抵御经济危机冲击的能力。企业有关部门及人员应该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创新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为我国企业在经济危机背景下进行经营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凤霞.加强经营管理,应对经济危机[J].山西科技,2013(1):77-78.

篇(7)

关键词:战略管理 会计 企业 应用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传统管理会计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战略管理会计的诞生弥补了传统管理会计的不足,它能够为企业的管理者谋求长远发展,收集与企业发展有关的外部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帮助管理层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如何把战略管理会计更好地应用到企业中去,已经成为企业实现长远利益的关键。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含义和特征

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会计体系。它以促使企业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为目的,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协助高层领导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规划,为企业战略管理即提供本企业与战略相关的内部信息,也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的外向型信息。它是在传统管理会计远远不能满足战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是适应企业战略管理要求的产物,是企业会计工作的演进和深化。企业要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来实现战略目标,就要加快企业的战略管理,从战略管理的需要出发,关注企业外部环境信息提供和控制程序。 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有下面几个特征。

1.全面性

战略管理会计收集信息使之搜集与整合的信息不仅仅是财务信息,其涉及面广,考虑多种因素,还增加了多项应该考虑的重要非财务信息。

2.外向性

传统的管理会计的比较单一核算是针对于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做出的。而战略管理会计注重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扩大了会计信息收集、整理、报告范围与角度,并根据企业所在行业以及市场的动态的关注和充分分析与掌握企业的外部环境从而制定企业相关决策。

3.长期性

战略管理会计针对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计划与决策,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资本投资,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持续经营。

4.权变性

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为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战略相关度,这种权变管理思想会使战略管理会计的各项决策分析在变动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进行。

5.过程控制

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过程的控制来提高控制的有效性,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它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企业整体目标相联系,从而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

二、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现状

1. 我国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对西方的管理会计系统地学习已将近有三十年的历史。在这一阶段中,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知识已经掌握,因此,传统的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而我国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从一九九七年才开始引进的,是伴随战略管理的出现而产生的,才不足十余年的历史。因此,对这一理论研究和探索之中,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未能形成和得到有效的普及。

2.缺乏战略管理会计的环境

企业环境影响着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 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状况的根本因素是由企业生产经营机制是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正逐步走向市场,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没有全局性和长远性,而且企业把会计工作仍然是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把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附属品。有很多企业采用的是家长式的管理模式,规章制度和运作由一人制定,在这样的环境下导致战略管理会计环境的缺乏,很难实施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

3. 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战略管理会计能否起作用,不仅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学识、才干,还取决于管理者在决策时的价值取向。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的阶段,如果业经营者与企业利润不挂钩,会使企业经营者放松相对制约,缺乏在管理创新的热情,疏于对企业管理。在我国一些企业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投资或经营决策失误案例中,除了由于决策者管理知识因素和对科学的决策程序操作违规外,其最大的原因就是企业或社会的长远利益与决策者的价值取向不相一致,某些经营管理者不注重长期利益,只注重短期利益。而战略管理会计注重长久、持续的竞争优势,遵循长期性的原则,立足长远, 对企业的各种管理策略是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的。于是,一些经营管理者为了短期利益,明知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有所帮助,但却根本不重视。

4. 缺乏战略管理会计人才

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方法较传统管理会计有很大变化,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产物。多样的信息来源和信息种类需要多种信息分析方法,因此,财务指标的计算结合了价值链分析法、动因分析法、环境分析法、对手分析法等多种技术方法,它丰富了传统管理会计方法。对于新型管理会计人员来说,要从事战略管理会计工作就需要更高的综合素质,不仅应当熟悉本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还要通晓经济领域和涉及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各个方面,还要具有战略的头脑、开阔的思路、高瞻远瞩的谋略,认识和处理问题要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是一种具有高智能、高创造力的人才。从我国目前会计人员及其它管理人员的素质来看其素质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