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7: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前言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土地辽阔,人居资源占有量少是基本国情。因此,保证粮食产量,保护耕地具有重要意义。但基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需要,耕地被占用的情况严重存在,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整治作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措施,将对解决人地矛盾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土地整治工作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讨论,并根据其问题引起原因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为确保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以供相关单位及人员借鉴。
1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1.1 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足
土地整治项目关林属于重点项目,为保证项目质量,实现相关责任人基本利益,应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确保项目正常实施。但基于目前情况,由于在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准备工作中存在疏漏,导致整治工作较为不顺利,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仍然子在沿用2000年颁布的土地开发管理标准对土地整治进行管理,使得其管理制度相对落后。其二,专家论证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关于土地整治项目一般在立项前均需要求各专业专家进行把关,其目的在于确定项目可行性,但基于目前情况,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其三,胡乱申报项目资金的情况严重存在;按照国土资源局要求,申报单位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需求进行申报,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部分单位胡乱申报项目资金的现象,影响项目的正常运作。其四,项目评估不到位;土地实际使用价值时刻发生着变化,原有评估指标难免存在一定滞后性,同时评估程序不规范也会导致项目评估存在严重问题。
1.2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管理与监督
如在当前土地整治工作中,相关单位及人员缺乏对整治目的的认识,未能有效领略其意图,存在较大的功利性。同时,地方基层组织及政府缺乏可行性论证与研究,其质量难以保障,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极大损害了相关单位及个人的利益。
1.3 土地整治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能力差
目前从事土地整治工作的人员综合能力较差,业务能力与技能还不够成熟,不能胜任土地整治项目工作的开展。基于土地整治工作的特殊性,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水利、土地、林业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才可胜任此项工作,但对目前情况进行调查,该类人员目前还不存在,故而在实际项目开展中常会出现一些业务问题无法开展。
1.4 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
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是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但基于目前情况,由于国家政府对该类项目管控力度不足,在规章建立以及资金划拨管理中存在严重的法规漏洞,容易造成资金管理与使用不规范,其结果将影响项目的正常开展。
2 关于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分析
2.1 完善项目决策机制,增加民主与科学性
在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实施中,有效真确的决策将起到关键作用,对项目的实施及未来使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其决策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工程中。因此,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决策对土地整治的重要性,严格对项目评估、可行性分析及项目选定做好充分预估与准确评定,做足准备工作。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充分利用各类先进的手段对其进行合理分析与判断,使项目决策能够尽可能做到公正、合理及科学。
2.2 完善项目监测评价体系并严格落实
前面提到我国关于土地整治工作采用的标准及评价体系较为落后,与现实情况存在部分脱节的现象。基于此,逐步完善评价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可有效保证土地整改项目的实施。通常土地整治项目分析应包括对社会影响、当地环境的分析,同时也应做好对当地水源、土壤及地质等方面的监测,并建立监测点,定期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最后应做好对项目进度报告、完成情况、项目预取得经济效益进行总结统计,如实记录,以便后期跟踪查询。
2.3 将项目建设情况公开化
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如公开进行招投标以及采购,公开对项目实施管理,做好对劳务、物资管理等,确保项目投资的合理使用,保证项目工程各方最佳的经济利益。同时,应做好对整治土地规划的监督管理,保证土地利用的透明性。
2.4 加强对项目资金的审批与申报管理
关于土地整治资金的管理应做好规划。项目资金管理应保证一定收入与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节约开支,以应对不可预知的风险。基于这种情况,专业的资金管理部门必不可少,其建立的目的主要在于做好资金的审批与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除此之外,应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资金预算管理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对于资金的花费情况应按照相应程序如实上报,便于有关部门监督与管理。最后应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监督部门,设立专门人员负责对项目的监督与管理。
2.5 提高管理人员综合技能
前面提到,我国土地整治管理工作人员综合技能差,缺乏全面的专业管理人员,使得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效率低。基于当前土地整治管理现状,拥有一批同时具备水利、农林业及水利等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将会对土地整治管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应通过有效的措施做好该类技术人员的培养,使其成为全面的技术管理人才,以满足当前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对全面专业人才的迫切要求。
3 结束语
土地整治工作是当前我国进行土地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要想有效完成这项工作,必须依靠政府、社会及各单位的综合努力,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及企业的法规及制度执行,并做好有效的监督与检查,逐一解决当前土地整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骁,陆方兰,李琪,等.天津市土地整治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
[2]杨鹏宇,特尼格尔.国土资源厅会同财政厅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专项调研工作[J].西部资源,2014
(4).
关键词: 项目 评价 土地
中图分类号:F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2-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目的是为了在保证新增耕地面积达到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改善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系统以及防护林建设,提高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有些在建的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只是为了应付验收,工程建设的标准偏低,新增耕地的质量不高,导致项目很难完全实现规划预期目标。因此,有必要对已竣工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评价,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实施项目。
1.概念及内涵
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是指对照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决策、设计的技术经济要求及其项目的目标,通过对土地整治投资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找出项目实施实际项目规划设计目标的差异,客观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在营运管理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评价项目的效果、效益、作用和影响,其内涵是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后评价,判断项目目标是否完成,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是否合理,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并通过建立有效的后评价反馈机制,指导拟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的改进和完善,提高土地整治投资收益水平。
2.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的构成体系
2.1 规划目标评价
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目标是在项目在立项时所制订的、实施项目所计划达到的要求,比如新增耕地的数量,新建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的建设情况,道路工程、防护林工程建设情况;等等。通过对项目的规划目标的评价,评定项目的规划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从而判断某项目的成功与否。它是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之一。
2.1 项目管理过程评价
随着我国土地整治事业的发展,各项管理制度建设日臻完善,这为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实践中,由于项目管理人员在具体监管过程中,对各项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不足或者偏差,以及项目实施单位对管理人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重视度不够,导致一些实施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到位,从而给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了隐患。因此,有必要对项目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管理中的漏洞或者缺陷,为更好的进行项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管理过程评价的具体内容如下:
(1)项目实施过程中“五项制度”(公告制、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的落实情况。(2)项目管理过程中,承担单位与监管人员的配合程度以及项目承担单位与项目施工单位的协调度。(3)项目的内业资料管理情况以及外业工程管护的效果。(4)项目资金的拨付是否与工程进度相一致。
2.3 项目施工评价
项目施工评价即对在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分析,采取分项评价的方法,把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等四项主要工程分别评价,将各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中吸取教训,并把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项目施工评价具体的评价指标如:(1)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度、新增耕地率、新增耕地的耕作层厚度等。(2)农田水利工程:新建的沟、渠、桥、涵、闸、泵站等的规格和质量、新建水利设施的实际工作效果、项目区内农用地的灌溉保证率等。(3)田间道路工程:田间道和生产路的建设规格和质量、田间道路系统的通达程度等。(4)农田防护工程: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和数量、其他防护措施的实际效果等。
2.4 “三效益”评价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是土地整治项目成功实施的三个基本标准,因此,对于“三效益”的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对比项目实施前后的效益变化,可以综合反映出项目的成功与否以及成功的程度。其具体评价指标如下:
(1)社会效益: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值、居民支持率、居民基础设施配套率的增加值、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等。(2)经济效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值、项目区总产值增加值、农地单产增加率、土地利用率增加值、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净现值率、投资回收期等。(3)生态效益:绿色植物覆盖率的增加值、土地质量的变化情况、灌溉保证率的增加值、防护林的密度变化情况等。
3.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3.1 对比法
将项目实施产生的实际效果与没有进行项目实施所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可以真实反映项目的实施带来的作用和影响。在进行对比评价时,要分清项目自身的作用和项目实施以外的作用,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得出科学的分析结果。通过项目实施前后数据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该项目的增产效益,从而完成对该项目耕地质量提高度的评价。
3.2 效益测算法
土地整治项目的效益测算方法从测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三个方面入手,把由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带来的效益变化逐一细化测算,从而可以对项目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
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可以通过新增耕地增加“安置”的农民人数、土地整治失业保险价值、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测算;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原有耕地增产增收情况、新增耕地种植收入、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增加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测算;生态效益则通过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情况、水土保持效果、绿色植物覆盖率等几个方面进行测算。
3.3 成功度法
所谓土地整治项目的成功度,是指项目实施后对于规划目标、改善项目区的生产条件、生态条件等所实现的程度。
依靠相关专家的经验,通过特尔斐法等方法,可以将项目的成功度分为以下四个等级(表2)。
表1 项目评价成功度等级
成功度 等级 目标实现程度 项目的效益和影响
成功 A 已全面实现 达到预期目标
基本成功 B 大部分已经实现 一定
不成功 C 非常有限 效益很低
非常失败 D 无法实现 项目不得不终止
其操作步骤如:(1)项目竣工一段时间后,聘请相关专家,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2)相关专家综合考虑项目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对项目分别提出各自的评价意见;(3)综合考虑专家提出的评价意见,得出最终的评价结论。
成功度法的主观性较强,属于定性分析方法,其没有明确的外延,内涵也是相对的。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情况相对简单、实施难度相对较小的项目具有效率高、准确度较高的特点,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黑山县 土地整治 效益分析
黑山县地处辽宁西部,土质肥沃,是全国重点产粮县,是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是辽宁省土地整治重点县。每年新立项项目超过20个。但是随着最近几年土地整治项目的增多,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很多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忽略了效益分析,使得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不完善。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对多年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经验进行总结,以辽宁省黑山县常兴镇常兴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将黑山县土地整治项目效益分析进行深入研究,以供今后黑山县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单位借鉴。
1. 项目简介
辽宁省黑山县常兴镇常兴村土地整治项目,位于辽宁省黑山县黑山县常兴镇常兴村。项目区东部、北部紧邻常兴四排干,南接常兴村,西靠常兴村西侧田间道。地理坐标东经122°17′53″至122°18′20″,北纬41°38′35″至41°40′30″。项目区总面积346.96hm2,整理面积为240.79hm2。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为7.58公顷,新增耕地率为3.14%。。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其中土地平整工程主要是对新增耕地局部不平坦地区进行土地平整,并外运客土对新增耕地进行改良、平整。农田水利工程包括灌溉、排水工程。该项目的灌溉工程主要包括:新打566眼铁管机电井,并配备283台离心水泵;修筑井台;清淤既有的排水沟道;涵管。道路工程主要是对项目区既有道路进行修缮, 共修缮8条田间路,总长6934.59米;生产路19条,总长10968.57米。其他工程主要是电力工程。电力工程主要为项目区内灌溉设施配备电力系统,包括高压,低压线路架设、变压器安装,调试、接地装置制作。项目预算总投资为612.25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为443.90万元,亩均投资1695.12元
2. 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后,对其进行效益分析,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进行论述。
2.1 社会效益分析
(1)提高土地利用率
该项目区整理面积为240.79公顷,新增耕地7.58公顷,新增耕地率达到3.14%。整理后耕地面积达到238.99公顷,项目区土地垦殖率达到66.7%。土地保有量大幅度增加,对农业产业化调整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2)提高耕地产出率
项目实施后,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产值,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质量。
(3)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
项目区内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实施,使昔日的低产田变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田;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充分发挥水土资源潜力。
(4) 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土地整理,该项目区增加优质耕地达到238.99公顷,为产业结构调整准备好了前期平台,然后在这些优质耕地上调整种植结构,建立高产农业,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使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近700元,使区域经济得到提高,生产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5)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该项目区实施后,当地农民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开采地下水资源灌溉有了新的认识,并掌握实际的耕作经验。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将给他们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稳产稳收将成为现实。该项目区的劳动力就业将上升。对该项目区的社会稳定起得十分积极作用,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2.2 生态效益
(1)保护土地、提高土壤质量
项目区实施土地整理后,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使原有低产田变成高产农田,水肥流失减少,土壤退化现象也可以得到控制;原来的荒草地经客土和土壤改良可变成耕地,土地的荒芜面积也大大减少;既有耕地经过整理可变成规格化的灌溉良田,改变昔日“高低不平、杂乱无序”的粗放耕作现状。项目区的土地将得到保护,土壤质量将得到提高。
(2)提高水利设施后,防止水土流失
项目区内的排水沟形成网络,使项目区降雨得到及时的排出。灌溉工程和排水工程的布设,使渍涝、干旱灾事出现的频率降低,耕地得以保护,水土流失现象将得到控制。
2.3 经济效益
(1)现状效益
项目区土地整理面积240.79公顷,现状耕地面积231.41公顷,其中旱地面积221.35公顷,菜地10.06公顷。旱地主要种植玉米,玉米单产每亩500公斤,市场价每公斤1.2元,亩均年成本150元。大棚蔬菜年平均亩收入3500元,年平均亩成本2000元。
农业年销售收入计算的单价和单产,以现行市场价格和当地实际平均单产为依据;其农业成本当地实际发生费用计算。整理前项目区耕地年纯收入计算如下:
旱地年收入:221.35×15×500×1.2=199.21万元
菜地年收入:10.06×15×3500=52.81万元
旱地成本: 221.35×15×150=49.80万元
菜地成本: 10.06×15×2000=30.18万元
年纯利润: 172.04万元
(2)项目实施后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区整理后耕地面积为238.99公顷,85%规划为大棚蔬菜地,大棚种植面积为203.14公顷。
项目区整理后耕地年收益计算如下:
菜地年收入:203.14×15×3500=1066.48万元
菜地年成本:203.14×15×2000=609.42万元
年纯收益:1066.48-609.42=457.06万元
(3)维修费及运行管理费
工程维修费、电费、管理人员工资等,取年纯收入的6%计:
457.06×0.06≈27.42万元
10.3.4项目区年净增产值
年净增产值=年纯收益-维修费及运行管理费,代入数值:
457.06-27.42=429.64万元。
项目整理后净增产值:
429.64万元-172.04万元=257.6万元
(4)还本年限
项目总投资612.25万元。
采用静态法分析,工程投资回收期为:
工程投资回收期=总投资额/年净增纯收益则:
T=612.25÷257.6=2.37≈3年
工程投资利润率=年净增纯收益/总投资额=37.87%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作为农业投资项目还本年限较为合理,因此,本项目是经济合理的,耕地经营管理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3. 结论
通过对辽宁省黑山县常兴镇常兴村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的分析不难看出,土地整治项目的成效是比较明显的,能使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的依据更加充分,能充分体现设计的合理性。辽宁省黑山县常兴镇常兴村土地整治项目是黑山县土地整治项目的一个典型,其效益分析比较完善,分析比较深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今后其他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及立项可以进行参考,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辽宁省黑山县常兴镇常兴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编制,2012年5月
[2]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辽宁省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实用技术手册.2004,9
[3]徐建春.联邦德国乡村土地整理的特点及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1,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全面落实招投标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加强招投标监督管理,持续有效解决招投标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和增减挂钩项目领域信用常态化检查,推动招投标和工程建设市场健康发展。
二、清理情况
我县2020年1月1日以来,我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共计10个,自动化监测项目1个;土地整理项目1个;暂无增减挂钩项目实施。
三、工作要求
高度重视本次全州自然资源领域工程招标项目招投标领域整治行动,落实专门科室及专人负责工作推进。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要逐一排查,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全覆盖、不漏网。要深入开展整治工作,对照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和《省政府投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改革助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通知》(川自然资发〔2020〕43号)、《州土地整治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件要求,逐一核查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和增减挂钩项目招投标法规政策落实情况,检查施工现场管理情况。
四、自查内容和结果
按照《州自然资源局关于组织开展自然资源系统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的紧急通知》要求,逐一核查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招投标法规政策落实情况、检查施工现场管理情况等。不存在规避招标、弄虚作假、围标串标行为。合同和结算不存在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主要技术负责人信用平台填报制度和更换批准制度执行不到位行为,不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不存在恶意低价中标、高价结算工程价款;不存在不履行工程项目合同约定。工程项目管理中在建工程项目承担单位不存在《省政府投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中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不存在施工、监理单位未按合同要求配置人员,不按规范及设计开展施工工作,现场本单位管理人员不在岗,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工程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关键词】土地整理;耕地;规划;问题;对策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近年来,梧州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在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加强了全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严格执行依法管地、集约用地制度,确保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梧州市土地整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梧州市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梧州市土地整理现状
1.1 根据《关于下达2009年度广西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任务的通知》(桂国土资办[2009]378号)文件要求,全市共立项批复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共5个,实施面积共2901.86公顷,争取项目资金共1.089亿元。其中,2010年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复梧州市万秀区旺甫镇祝洞村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项目(批复文号:桂国土资 办[2010]181号),梧州市本级万秀区旺甫镇祝洞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面积494.32公顷,实施后新增耕地25.56公顷,项目资金1850万元。
1.2 全市2009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土地整理项目5个,实施面积共2802.6667公顷,争取到任务资金1.051万元。其中,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复梧州市蝶山区夏郢镇三合口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土地整理项目(批复文号:桂国土资函[2009]1466号),立项面积624公顷,下达任务资金2340万元。
1.3 根据《关于申报2010年自治区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的通知》(桂国土资整理[2010]26号)文件要求,2010年梧州市申报立项土地整治项目17个,上述17个项目经过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均通过专家组的评审并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规定时限内完成申报。5月18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委派由旭原总工带队的相关人员对梧州市今年申报的17个整村推进项目中的10个项目开展外业踏勘。
2 梧州市土地整理存在问题 1 新增耕地缺乏质量评价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是土地整理的主要目标,这是为了防止国家以及区域的耕地量得到保证。而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将重点放在看数量上,而没有重视起土地的使用质量情况。对于经过开发而增加的耕地是否可以达到种植和耕作的标准,在现实考察过程中未出现相应的适宜性评价和分析。 2 农民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当前,土地整理开展时常常关系着田块重划、房屋拆迁、迁坟腾地等问题,而这些事项都和农民的实际利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土地权属是农民较为关注的一项问题,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利益划分,例如: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等。而农村的土地使用率依旧较低,如:田块凌乱,水利配套设施老化,使得规划指导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主要是普遍存在宅基地分布零散,如:沿街建设,空心村等比较普遍。这主要是因为土地整理能够对上述现象进行合理的调整,改善不良影响或结果。而在实际运行时出现了强制性命令农户拆迁房屋、迁坟腾地填埋坑塘等,这就破坏了农民的正常利益。 3 土地整理功能难以显现
当前,增加耕地数量、补偿因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是整个土地整理的重要目标,这也使得土地整理的综合功能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有时还会引起较大的不良影响,例如:重数量轻质量、占优补劣、开发不利、破坏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尽管国家已明确了土地整理的工作方针,立足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但土地整理项目重申报轻建设,工程质量较低,项目目标单一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目前土地整理还未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影响了土地整理综合性的显现与发挥,导致了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目标相脱节的现象。
4 技术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土地整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工作,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完成好这项工作的基础,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型人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要工程技术有的不能十分准确掌握,而且部分县区整理中心工作人员更换频繁,部分人员对业务不熟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项目实施的需要。为保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一支稳定的高素质项目管理技术队伍。
3 解决梧州市土地整理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1 加强新增耕地质量评价
在土地整理工作中,不但要耕地在数量有所增加,而且更要重视土地的使用质量情况。对于经过开发而增加的耕地是否可以达到种植和耕作的标准,在现实考察过程中要做出相应的适宜性评价和分析,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提高耕地的质量。 2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土地对于农民而言是生活的保证,是农民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我们要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农民参加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因此,实施土地整理必须要以农民自身的农业利用为重点,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实施相关的策略。土地整理主要是参照节约用土地的规定,对土地进行重新划定,通常采取措施对形状不规则、达不到机械耕作要求的土地,可以利用相关的手段将其转化为整齐、规则、能使用于集约经营的土地,这样就能促进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也是达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农村的需要,积极构建社会新型农村的要求。 3 发挥土地整理功能
综合发展主要强调把土地整理与农村结合起来发展,其目的在于把内容与空间组织、管理相互统一,这样就使得土地整理的综合功能得到以充分发挥。因此,摸清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合理的协调统一和效益的最大化。 4 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素质
土地整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工作,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完成好这项工作的基础。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引进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人才,另一方面在职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和政策、法规的学习,要开展经常性的专业培训,采取深入实地参观、外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掌握土地整理工作程序,也从中学习经验,使人人都能全面熟悉项目管理每个工作环节,打下好的基础,把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
4 结束语
土地整理的最终目标是增加耕地的数量,提高耕地的质量,不断地增加土地的单位面积的产出率,保障粮食和其他主要农副产品的持续稳定供给,改善农民生活和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因此,我们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务必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使人类——土地——环境成为和谐的统一体,取得土地整理的最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
[1]韩润仙,韩桐魁.试论农村土地整理发展制约因素与保障措施[J].国土经济.2004.(01).
[关键字]土地整治 后期管护 探索
[中图分类号] S2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2-1
我国现在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是促进土地合理而有效利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其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日益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起步较晚,在土地整治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还不够系统。特别是项目的后期管护的忽视,往往会影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效果,作为一名从事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工作者,我通过日常对项目后期管护的一些思考,希望可以提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1 明确管护责任
项目初验后,土地整治中心应组织专业人员会同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乡镇政府组成联合小组,对项目工程进行确认,拿出四方确认的工程清单作为交接过程的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与乡镇政府签订工程移交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把后续管理工作作为最主要的内容。签订资产移交协议后,当地乡镇政府应根据协议的内容,编制具体的工程管护制度,再利用有线电视、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使其家喻户晓,从而形成了“工程为人人、人人护工程”的良好社会风气。
2 建立各单项工程管护制度
土地整治建设工程的各单项工程之间在管护上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分别提出其管护的具体制度。①耕地管护制度。明确耕作制度,保证耕地的充分合理利用,严禁改变耕地用途的行为;耕地质量评价制度,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耕地质量进行评价。②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制度。严禁故意损坏农田水利设施设备的行为。根据不同设施设备的特点开展定期的维护,建立各设施设备的档案制度,记录其技术参数、基本信息、使用情况和检修情况等。③道路工程管护制度。严禁恶意破坏田间道路和农桥的行为;禁止对桥梁、道路的不合理利用行为;对田间道路工程进行不定时的检修,采取预防措施减小建设工程被损害的可能性。④农田防护工程的管护制度。定期对防护林进行浇水、施肥、喷药、修剪和补栽等;禁止农户毁坏防护林的行为。
3 建立工程管护的奖惩制度
项目承担单位应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对各项目区工程管护情况进行抽查,检查耕地质量提高情况、设施的完好程度、设备的运行情况等,对管护有力的单位组织和个人给与相应的奖励,对故意破坏工程设施设备、不执行工程管护制度的组织和个人作出惩罚。
4 建立多渠道资金的筹集制度
土地整治项目的后期管护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无法得到落实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管护资金的缺乏,要建立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体系,就必须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作保障,在后期管护中可采取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式。主要有将项目后期管护费用列入项目的预算计划、新增耕地承包费和管护中部分经营收益的填充、地方财政补贴与农民集资相结合的办法。
4.1 将项目后期管护费用列入项目的预算计划
项目后期管护的费用可根据项目规模的大小和具体建设的工程内容在预算的其他费用中列入后期管护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可根据项目建设工程内容的周期规律拟定拨款计划。
4.2 新增耕地承包费和管护中部分经营收益的填充
新增耕地是土地整治的一大目标,各项目都有一定的新增耕地面积,通过新增耕地的承包,可收取承包费用。农田防护林成材以后出售收入扣除新建防护林等费用预留的部分也可最为项目后期管护的资金补充。
4.3 地方财政补贴与农民集资相结合的办法
土地整治后的耕地可按照“谁收益,谁负责”的原则,向项目区收益农户收取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费用,包括沟渠及水工建筑物的维护修理费、设备的检修更新费、设备设施的运行费和管护人员的补贴等,收费项目和标准应经过听证并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但农户的财力毕竟有限,因此土地整治项目的后期管护费用仍需财政从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出让金中预留部分专项资金,费用的划拨采取村委会申请—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计划内下拨资金—竣工验收的程序进行。这种资金的筹集方式既保证了后期管护资金的可持续性,又调动了群众参与项目后期管护的积极性。可共同构建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资金持续来源的保障体制。
5 专人管护工程
项目所在乡镇政府应设立管护领导机构,组建以乡镇农办、当地群众代表为主的管护队伍,细化项目工程管护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奖惩制度使项目后期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让广大群众从土地整治项目中得到源源不断的效益和好处。
项目工程后期管护,意义重大。关系到项目工程完工后能否实现国家资金的投资效益,关系到项目工程能否长期、有效和稳定地发挥效益,关系到土地整治的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只有做好项目后期管护工作,造福一方百姓,土地整治项目才能算真正的民心工程。
参考文献
[1]汪文雄,杨钢桥,李进涛.农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lO.32(6).1169一1176.
[2]李佑山.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体系的建立[J].现代农业科.2008.238-239.
关键词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广西贵港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346-03
土地整治规划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是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活动的统称[1]。由于规划是一项综合性、预测性的决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最初规划决策的背景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新要求,需要对原有规划目标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调整和完善[2]。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是按照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模型,对规划实施的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效益进行系统、综合的评价,从宏观上把握规划实施的总体情况,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当前,我国的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方法还不够成熟,亟待完善。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应用重点主要放在单个整治项目区的经济效益评价方面,其次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研究[3]。对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评价则停留在指标的数量比较上,在理论研究、评价内容和评价技术体系方面,均未达到应有水平[3]。因此,进行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贵港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地处北纬22°39′~24°02′,东经109°11′~110°40′。市境东邻梧州市,南接玉林市,西临南宁市,北靠来宾市,处在华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结合部,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区位优越。北部和西部地貌为山地,西北部为岩溶峰林谷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丘陵。境内大小河流共计106条,总长1 069.80 km,均属西江水系,主要河流为郁江、黔江、浔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气温较高,雨量充沛。全市总面积10 602.34 km2,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503.31万人,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534.37亿元(当年价),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108.05亿、248.25亿、187.61亿元,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22%、44.67%、35.11%。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0 8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5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289元。
2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如下。
2.1 指标体系构建
规划实施综合评价包括对规划目标的执行情况和规划实施效益情况进行评价,其中规划实施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选取指标体系,详见表1。
生物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为:
Y(%)=■×100 (1)
式(1)中,Y为生物丰度指数;X1为林地面积;X2为草地面积;X3为水域湿地面积;X4为耕地面积;X5为建设用地面积;X6为未利用地面积;X为区域土地总面积。
2.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4]。
2.3 评价指标隶属度确定
采用专家打分法与模糊统计相结合,来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一是请相关专家就每个评价指标的量化值情况进行打分,打分时不要求给出具体的分值,而是请专家在5个评价等级“好、较好、适中、较差、差”中,选择其认为适合的等级,记为评价语集V={v1,v2,v3,v4,v5}。
根据专家打分结果,就可以得到对第i个评价指标有Vi1个V1级评语、Vi2个V2级评语、……、Vij个Vj级评语(i=1,2,3,…n;j=1,2,3,4,5),则第i个评价指标给予Vj级评语的隶属度Rij,计算公式为:
Rij=Vij/■Vij(i=1,2,3,…N;j=1,2,3,4,5)(2)
根据式(2)计算得到各指标的隶属度,建立指标隶属度矩阵:
R=r11 r12 … r1nr21 r22 … r2n… … … …rm1 rm2 … rmn
2.4 模糊综合评价级的计算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FUZZY法)对于用模糊数表示的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有着良好的处理能力[5],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指参评要素具有层次结构,某一级的要素由低一级的多个要素组成,低层次的运算结果即可以作为上一层次的原始数据。根据某一层次评价指标权重和隶属度,可以算出该层次对于上一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级,计算公式为:
B=C×R (3)
式(3)中,B为该层次对于上一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级,C为该层次各评价指标的权重,R为该层次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
2.5 综合评价分值的计算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适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就是在考虑被评判事物的各因素对该事物所做的总评价[6]。在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从低层到高层逐层进行评价,得到各层次模糊运算结果的基础上,引入等差法设定评价分级标准,建立评价标准分值函数:
T=(100,80,60,40,20)
因此,可以算出各层次的评价分值,计算公式为:
Z=B×T (4)
2.6 综合评价等级划分
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等级分为5个等级(表2),评价分值越高,说明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建设越完善,越有利于区域的稳定持续发展。
3 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
3.1 评价指标数据来源
研究中土地整治规划数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其他数据来源于贵港市历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数据以及《贵港市统计年鉴2001》和《贵港市统计年鉴2011》,具体指标量化值见表3。
3.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权重,详见表3。
3.3 综合评价结果
将相关数据代入式(2)~(4)计算得出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结果,详见表4。
3.4 评价结果分析
3.4.1 总体来说,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较好。根据综合评价分值计算结果,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分值为79.321 3分,属于“较好”评价等级,在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期间,贵港市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好发展,其中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生产率大幅提高,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土地整治,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生态环境优化,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保证了耕地占补平衡,最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4.2 执行指标分值较低,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的目标未得到很好的落实。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执行指标综合分值仅为68.462 1,几项主要控制指标均未达到规划控制目标,目标实现手段单一。整治面积目标完成情况和补充耕地目标完成情况指标的分值分别为70.563 3、66.698 9分,差异不大,表现出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地整治面积必然影响着新增耕地面积。规划实施期间,补充耕地的途径仅有农用地整理和土地开发2种,并未实施土地复垦和农村居民点整治项目。其中,农用地整治面积完成率为13.74%,补充耕地率为10.50%;土地开发面积完成率为25.10%,补充耕地率为25.11%,由此说明在规划实施期间重土地开发,轻农用地整理,究其原因是因为通过土地开发新增有效耕地比率较高,且投资少、周期短,而农用地整理投资大、周期长、新增耕地少。虽然实际补充耕地较规划目标具有一定的差距,但在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治补充的耕地均能满足地区耕地占补平衡的需求,为贵港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3.4.3 效益指标分值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均取得显著成效。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效益指标达到88.247 8分,说明在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注意妥善处理土地整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也反映了土地整治规划在调控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土地整治规划的有效实施,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7]。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指标的综合评价分值均较高,其中最高的为生态效益94.108 7分,其次是经济效益90.591 0分,最后是社会效益81.227 7分,说明在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比较注重生态效益的提高,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植被覆盖增加率达到11.93%,生物丰富度指数变化率达到5.96%,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促进了生态与生产的良性循环。其次,经济效益大幅增长,规划实施期间,均选择条件较好、质量较优的项目区优先实施,新增耕地率较高,质量较好,因此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业产值的增加。最后,社会效益的各项指标亦很好地反应了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效果,通过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4 对策
土地整治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大任务,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针对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保证今后的土地整治规划工作能更加顺利有效地进行,结合新时期社会经济对土地整治的要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及对策。
4.1 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
当前,由于没有系统、规范的政策法规支撑,地方政府对于土地整治的认识难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应加强对土地整治相关政策的研究力度,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以便从根本上保障土地整治规划的顺利实施。还应进一步理顺土地整治工作的运行机制,设立土地整治年度计划管理制度、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制度和土地整治资金管理制度等。通过科学规划、规范项目管理、加大投资融资力度、合理分配收益,全面提高土地整治工作水平,有效推进土地整治规划的顺利实施。
4.2 土地整治规划目标设置应多元化
土地整治不仅增加耕地面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且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因此,建议土地整治规划目标设置应多元性,除了完成补充耕地目标外,还要围绕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居住环境入手,改善原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加大土地整理,尤其是农村居民点整治力度,追求综合效益,实现多元目标。
4.3 土地整治规划要慎重确定农村居民点整治目标
规划实施期间贵港市并未实施农村居民点整治项目,原因主要有目标设置过大、实施难度估计不足等。实际上,农村建设用地利用依旧粗放,还需要加大整治力度。但在实施农村居民点整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保障农民利益,因地制宜。因此,目标设置应有弹性,建议采取预期性目标的
形式。农村居民点整治不仅涉及拆旧建新,还应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同时还应明确资金投入渠道,在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耕地开垦费或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部分中列支作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经费。
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TD/T1034-2012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S].北京:标准出版社,2012.
[2] 张正峰,薛永森,杨晓艳.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实施评价及问题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5):178-181.
[3] 林艳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实施评价方法研究——以济阳县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4] 赵焕巨.层次分析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43.
[5] 胡继才,万福钧.应用模糊数学[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