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7: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音乐学科素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

篇(1)

一、加强初中音乐学科综合化研究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

学科综合化体现了现代课程的发展趋势,是学科间学习领域的扩展,是素质教育理念在实施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图通过课程与教学的变革来打破传统的课程缺乏内在联系、课程内容脱离实践、课程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符合少年儿童知识学习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音乐学科走向综合提供了指导方向与目标。

二、加强初中音乐学科综合化研究体现了音乐学科自身内在的规定性

音乐学科是在横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艺术学科。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基础音乐教育之所以倡导“综合”的理念,根本的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有益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学科走向综合既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音乐学科本身内在品性的体现。

三、加强初中音乐学科综合化研究是音乐教学实践发展的必然诉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在实践中倡导音乐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其它艺术学科的综合以及音乐与其它非艺术学科的综合,以期实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教育目标。然而,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标准》的要求,如何实现学科的综合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国内目前区域之间初中音乐教材版本不一,又给初中音乐学科的综合化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个更大的挑战。加强综合化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加强初中音乐学科综合化研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应然路径

篇(2)

1.1有效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率

为了紧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加大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整合的动力,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促进音乐教学细节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整合不应该是对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教学课程单一的整合,还应该有更多的对音乐学习的探索和思考。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的特点,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音乐知识,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音乐信息提取和理解的能力。加强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手段的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音乐欣赏,延伸到音乐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1.2有利于营造轻松的音乐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大大改善高中音乐教学环境,在课堂上打破原有的沉闷气氛,给高中音乐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同时使用视听媒体可以实现各种音乐材料的生动再现,让影像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中形象化的音乐语言有利于营造出轻松的教学环境。

1.3促进高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可以为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注入新的血液,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营造出良好的高中音乐教学课堂氛围,对高中音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实现突破。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实现自主学习,进而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结构,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推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形成。

2高中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分析

2.1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信息传输方式的扩展,也促进了信息资源范畴的丰富,提高了处理信息的手段科学化水平,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整合给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音乐教学素材。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的整合可以提供更多的音乐教学理论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创造力,在这个意义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音乐教师的主要教学工具,同时也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当然教师必须考虑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合理安排教材内容以确保合适的材料内容。同时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整合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促使对学生音乐情感的激发更简单,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另外,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学中互动活动的开展。高中音乐学习活动不能从多方面地相互分离,必须确保音乐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知,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的音乐教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课堂互动更简单。

2.2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模式

2.2.1课堂教学整合模式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必须注重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音乐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实现音乐教学课堂气氛更轻松。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音乐情境,充分体验蕴涵在悦耳动听的音乐中的情感,有利于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培养。对于师生互动的学习型教学模式,需要探索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一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并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去发现、验证、模拟音乐知识,让学生总结其规律,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促使学生主体地位更加突出,鼓励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主性;这一模式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要把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讲解和探讨,包括作品的音乐理论和创作手法,对具体音乐作品的风格进行了解和总结。通过这样的模式有助于学生坚定音乐记忆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2.2.2课外教学整合模式

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更应该随着音乐教学课堂发展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音乐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时,计算机教室可以安装相关的音乐软件方便学生合作研究学习型模式的开展。这类课外教学整合模式是基于课堂问题情境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运用图像、动画以及其他特殊语言等,实现音乐相关信息资源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功能,选择和确定音乐的学习任务,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实现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获取,并促进音乐知识在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的应用。在学习理解和研究教学经验的过程中,需要将认知结构和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整合,不断创新音乐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种整合方式是通过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创造性完成的,而不是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中那样刻意背诵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奠定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结语

篇(3)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高中音乐教师由于“艺考热”的到来,很多教师只注重如何带好艺考生,而忽略了自身也需要提高一定的专业素养,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高中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我国高中艺术教育水平,保障高中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含师德素养、理论素质、学科能力和教育品质等。而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又包括了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专业情意素养和教育教研能力素养四个方面。

音乐学科的知识包括美学原理、音乐概论、中外音乐史论、音乐名作名曲鉴赏在内的一般音乐理论等。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中外音乐名作欣赏,强调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师若不具备完备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将无法胜任其职。教师专业素养不仅仅是专业技能,能力也不可忽略,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音乐作品创作能力等。当前,音乐教师为了适应新形势,必须在原有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专业情意实际上就是专业态度,一个人做什么事情若没有任何态度,那事情肯定不会做成。霍兰德认为,社会型劳动者喜欢从事为人服务和教育他人的工作,其个性适合做教师,因为他们热情慷慨,善于交际,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高中音乐教师凭借世人对教师的这种印象,就应该拿出一个好的态度,认真、积极地备课、学习、上课。而音乐教育科研是以音乐教育实践和理论为对象,揭示音乐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对音乐教育过程中所发现的新思想、出现的新问题的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是指音乐教师为完成制订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而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课堂管理、教学示范、信息技术操作和创新教学)以及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音乐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不仅有音乐、视觉音乐、戏剧、舞蹈等不同门类音乐的综合,有对音乐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不同学习内容的综合,还有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要胜任这样的课程,教师必须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发展专业素养的途径

教师取得“专业素养”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包括读书学习、教学反思、同行交流、行动研究、专家引领、课题研究、网络研修、教师成长记录袋等。其中,对高中音乐教师比较有效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读书学习

读书破万卷。书本知识无穷,能够做到天天读书,并在读后摘抄一些经典的句子,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肯定有很大用处。音乐学科本身是一门综合学科,它不仅包含许多专业知识,同时也包含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想胜任这样的学科教学,就需要音乐教师掌握大量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促进我们的专业知识、技能等,还要阅读一些学科外的好书籍,补充音乐教师的“空白区域”。对于高中音乐教师来讲,读书不仅能够充实我们的业余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取知识,做一个知识渊博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当你用滔滔不绝的经典名句为学生授课时,学生对你那种崇拜的眼神也会让你感觉到自身的魅力所在。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音乐教师若能够坚持天天读书,那么“睿智儒雅、知古通今、博学多才……”这些词汇也可以用到我们身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一名有文化内涵和有音乐修养的音乐教师不是件容易的事。

2.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反思,就教育工作而言,就是指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写好教学后记就显得更为必要了。写好教学反思是音乐教师获取“专业素养”的基本途径,那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人手呢?笔者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了,首先“扬长避短”,总结亮点,积累经验;其次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的方法;最后记录学生的困惑、问题,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有用的内容记录在案,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相长。

3.同行交流

新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渗透,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以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这些都要求教师之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

(1)互听课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行之间相互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听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对于高中音乐教师来说,音乐教材均比较浅显,每个人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在听完别人一节课后,自己要有所悟,这也是一种进步的途径。听课和被听课都非常重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点,如果我们将他们的经验都尽量掌握,那我们岂不是能够获取许多宝贵的经验?被听课,也是教师成长的阶梯。人们常说:“当局者迷。”同行们若是听完其他教师的课,又能及时提出一些问题来,根据这些问题,教师之间通过相互交流,采取一系列解决的方案,那么再上第二节课时肯定会截然不同,大有所获。互听课,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我们都会受益匪浅,其乐无穷。

(2)互展示

高中音乐教师个个都有自己比较专业的技能,各有所长,如果每位教师能够在同行面前尽最大能量释放出来,让其他教师观摩、学习,这无疑也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好途径。教育局每两年举行一次音乐教师技能大赛,这也是为了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提升、专业再发展。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让每位音乐教师意识到自己还有待提高,不学习就会跟不上大部队,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通过同行之间的相互展示,让音乐教师能够认识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从而增加了自己的学习动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

高中音乐教师能否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关键还是要看我们自己的决心,只要你想进步、想发展,你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自己。二十一世纪是音乐的世纪,时代给了音乐教师以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们为了能够适应潮流的发展、适应新课程的目标,必须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发展自身专业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完善自我:教师专业发展,高中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远方出版,2005-01.

[2]陶滔,高中音乐教育展望,1版,远方出版社,2005—01.

[3]潘海燕,教师的教育科研与专业发展,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08.

篇(4)

【关键词】高中音乐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08-02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在教学中培养起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音乐。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手段,在音乐基础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音乐实践,注重对民族音乐进行弘扬,使学生能够掌握到多元的文化,以此为基础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基于此,我们需要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以下几方面进行革新。

一、创新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标准倡导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围绕着学生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地观察与分析,紧抓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个性差异出发,开创符合学生音乐学习特点的活动。

1.开展综合多元化教学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实不然,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音乐自身独特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将其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其能在综合多元化的知识内容中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我在带领学生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一豫剧唱段的时候,会让学生先回忆曾经学过的《木兰辞》,以此使学生了解到该唱段的主要内容。

2.开展形体教学

形体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将学生的形体训练引入其中,在外,对学生的外形进行塑造,在内,对学生进行气质培养。音乐作为一门陶冶学生情操的科目,对学生的气质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紧抓音乐教学的这一特点,在组织音乐欣赏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我在带领学生欣赏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花的圆舞曲》这一乐曲的时候,会引导学生先对这首乐曲进行自我欣赏,领会作曲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然后教给学生跳华尔兹的一些技巧,最后在乐曲播放中让学生自由起舞。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在综合素质方面有所提高。

二、创新教学手段

新课改下对高中音乐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单向的信息传递即“授―受”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

1.创设情境

音乐不光是声的传播,更是情的传递。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音乐教学的时候,需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音乐氛围,使学生能在这种氛围中以开放的心态来进行乐曲欣赏,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我为了实现这一点,通常会在授课之前对授课的教室进行,布置、美化,比如,对教室内的座位进行不定期的变换,使之组成圆形或者马蹄形,对教师的墙壁进行装饰,让学生在与将要教授的乐曲相似的环境中,自由欣赏乐曲。

2.音乐教学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信息化成为现代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不仅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还可以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情境中感受到某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实现情景交融,增添音乐的感染力。我在进行肖邦《葬礼进行曲》教学的时候,会先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查询一些有关于肖邦生平事迹、创作风格以及该乐曲创造背景等内容,使其能够对该乐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首乐曲由始至终都在表达深沉的情绪和爱国情感,所以我会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19世纪波兰大动荡的视频或者我国在19世纪被侵略的影像,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与此同时我还会播放这首乐曲,使学生在景、乐交融中与肖邦产生共鸣,以此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

三、创新教学评价

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方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以学生的创新发展为基准,开展丰富的评价活动。我一般会利用期末时间来开展音乐会,让学生自由地上台表演,或者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乐曲来编排舞台剧,将音乐与表演结合起来,以此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以观众或者小组投票为最终评价结果,做到公正、公开。

总之,在对高中音乐教学进行改革的时候,教师需要转变固有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来创设各种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中 音乐教学 创新

音乐课是从听觉上给学生带来愉悦的课程。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们可以从内容及情感上对音乐进行欣赏,感受音乐的艺术之美,促进学生对美的欣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新课程标准颁布后,要求中学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创新音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作者从高中音乐教学现状着手,探讨创新音乐教学的途径。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一)高中音乐教学不被重视

受高考成绩的影响,社会普遍认为,只要高考成绩好,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优秀。所以,高中阶段的课程安排,都是围绕着高考来设置科目,全部课程教学安排都以高考科目为主,忽视了人文学科的教学安排,高中音乐教学就是被当做高中课程教学中可有可无的课程。在学时安排以及教学设备的配备上都无法与高考科目相比。

(二)高中音乐课程基础薄弱

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有些音乐作品脱离现实,没有注重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教学目标不明确。作为非高考人文科目,高中音乐课师资队伍相当薄弱,高中音乐教师多数为附带兼任音乐教学,学习进修的机会少,教学能力偏弱。

(三)高中音乐教学效果较差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出现繁杂、知识无序的状况,音乐的艺术特点突出不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脱节。而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纯地教授音乐知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些内容学生被动的接受,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达不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二、创新高中音乐教学的途径

作者认为要充分利用好高中音乐教学这个平台,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选取趣味性的音乐素材

音乐素材的选取影响着音乐教学质量的好坏。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选择趣味性的音乐素材,音乐素材具有趣味性,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

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各种情境,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比如,在讲授肖邦钢琴音乐时,可针对学生喜欢周杰伦的特点,选择周杰伦《十一月的肖邦》中的“夜曲”导入教学。在学生聆听音乐时,老师要介绍周杰伦的创作过程,其创作灵感源于肖邦,并且可以将音乐创作过程中的趣事、励志故事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引起学生对肖邦及古典音乐的兴趣。其次,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使音乐教学贴近生活,选择学生熟悉并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为教学服务。在选择音乐素材时不仅有流行音乐,也要有民族音乐等其他乐种,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风土民情等,拓展学生见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好基础。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音乐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融入高中音乐教学之中,这给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紧跟时展的脉搏,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高中音乐教学。

多媒体能同时编辑、展示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能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使音乐教学冲破时空限制,让音乐课堂散发无穷魅力,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多媒体课件插入多媒体播放系统,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加形象和直观,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通过利用多媒体音乐教学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精神氛围。同时用多媒体来拓宽他们的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美丽的画面和清晰的声音设置情景,使学生们身临其境,从中体会音乐的抑扬顿挫、宛转悠扬、激情澎湃等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灵感。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创新了教学途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对所有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另外,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要把全体学生的参与发展不同个性灵活结合起来,创造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在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教学过程中要给不同个性的学生留有自己学习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都能得到发展。

三、结语

总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弘扬我国音乐文化而开设的课程,高中音乐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重要作用。这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耳听、目视、口唱等多渠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欣赏、体会音乐意境的能力,活跃学生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桑潇.关于中学音乐教育创新的思考[J].济南:科技信息,2010(34):306-309.

[2]王胜.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1.

篇(6)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教学现状;对策分析;激发兴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有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自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以来,全国各地的高级中学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音乐教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的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高中音乐教育与小学音乐教育相脱节、学生不重视音乐课等问题日益凸显,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现状

1.学生不重视音乐学科

高中学生面对沉重的高考压力,无暇顾及音乐学科的学习,由于音乐不参加高考,很多学生甚至将音乐课的学习当成负担。有些学生或许很喜欢音乐,但也迫于高考的压力,不得不在音乐课上写其他学科的作业。在考试重压之下,学生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对这门学科没有什么兴趣。

2.音乐素质水平偏低

在对高中生音乐基础素养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没有重视音乐教育,很多学生上音乐课都不听。学生在本该学习基本知识的年纪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压力过多集中在高中课堂上,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展开。部分学生追求流行音乐,对课堂上所讲的音乐知识不感兴趣,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对其他风格的音乐知之甚少。

二、对当前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建议

1.学生主体,注重师生互动

“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今的高中教育了,音乐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

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指导学生成立音乐欣赏小组,就自己喜欢的音乐展开讨论,交流音乐体验。例如,在古典乐器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举办一次“中国乐器大家说”的音乐活动:全班学生分为6人左右的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琵琶、二胡、琴、古筝、萧、笛子等,就乐器的发展历史、代表曲目、演奏方式、流派特点做一次小组调研,在下次课上展示给同学们看。音乐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现场演奏,与同学交流演奏体验。

面对一群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个性鲜明的高中生,教师要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丰富多彩的小组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体验,成为课堂的主人。

2.听、想、唱、说,多感官调动音乐思维

音乐欣赏以听为主,但如果整节课都让学生听音乐,学生就会觉得很疲劳,音乐欣赏课也就会上成催眠曲课。音乐欣赏课上,除了耳朵听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口、多动手,多感官刺激音乐思维,获得更高水平的审美感受。

例如,在《草原小姐妹》这首乐曲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提问式教学法,启发学生思考:这首乐曲采用了哪种乐器进行演奏,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同学们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教师利用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在听完《草原小姐妹》这首琵琶协奏曲中的《草原放牧》一段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学唱,深刻理解这首作品,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

音乐欣赏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听、想、唱、说的能力,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音乐视野,使得学生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高效完成音乐欣赏目标。

3.多种手段教学,激发音乐兴趣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大部分是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经典作品,学术性较强,而学生由于音乐基础素养的不全面,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表现出积极性,甚至明显表示不喜欢、不感兴趣。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尝试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元素,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例如,在莫扎特古典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与台湾女子组合S.H.E的歌曲《不想长大》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不同之处。

音乐欣赏是高中审美教育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要想组织好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就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展音乐具体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带入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

改革当前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即能完成的事情。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要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求,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探索研究,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1、教育环境所需

音乐是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已成为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而音乐创作是通过对音乐创作规律和技巧的学习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以音乐味手段与听众交流,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生活是教育的源头,是广阔的教育情境。作为人,首先要热爱生活,才会快乐成长,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才是大的教育观。生活需要创造性,音乐也需要创造性,把两者结合,音乐的创作取材于生活,创作的成品表现生活、运用于生活,这是大教育观的体现。

2、 课程设置要求所需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正确认识和理解音乐创作模块设置的相关问题,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课程所赋予我们的首要责任。“为全体学生提供基本的音乐文化素养,精选音乐学科最具本质性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体现不同艺术门类的相互渗透和综合;反映本学科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发展”,为课程设置依据而开设的高中音乐创作模块,对学生来说,是培养他们艺术想象力和创作力的园地,是使其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动力支撑。对教师来说,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音乐教学新领域。

3、学生自我发展所需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身心渐趋成熟,对各方面的新鲜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迫切的希望得到外界的肯定和褒扬,因此在行为上标新立异,极尽张扬。而这种心理特征,正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创造力,学生可以将生活的点滴通过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创作的课堂中尽情的发挥;同时又能积极引导学生将创作课延伸到课外学生的生活中,让生活与课堂相互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和探究式的学习。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没有独立的精神领地,没有个性的生动与闪光,没有自足的个体意志和理想,我们便无法实现教育的信仰。作为高中生,独立意识很强,有了很强的“成人感”,很多事情需要自己选择和尝试,他们情感上的体验变得深刻,心事不再放在嘴边,音乐创作是学生的精神出口,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需要个性发展,社会也需要人类的个性力量,高中音乐创作模块课的开设,为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很早就有音乐创作教学方面的尝试和研究。1865年出生于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首创了“体态律动”,即以“身体的律动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在人体动作中对节奏模式进行体验,在动作的变换和速度变化中获得对力度、速度的准确解释。”可以看出,达尔克罗兹强调的体态律动实际上是在节奏创作的基础上对音乐多方位的感悟。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倡导的“元素性”音乐教育思想,主张“元素性应体现于音乐及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元素性的节奏、元素性的作曲方法(包括曲式、和声、配器等)、元素性的乐器”,认为音乐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探索一模仿一即兴一创造”四个阶段,指出“创造,即将以前各阶段所学过的东西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独创的小型乐曲”。 可以看出,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也十分强调了创造乃至“作曲”方面的训练,并以它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育之中。

英国现行的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贯穿了一整套教学的具体措施,其中将表演(performing)、作曲(Composing)、鉴赏(Listening and Appraising)列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内容。作曲教学在全部音乐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将音乐的创造性活动贯穿于教学之中,所以,有的学校也将这门课称为音乐创造课(Musical creation)。

美国现行中学音乐课程标准第三条要求学生“改进旋律,变奏和伴奏”,第四条为“在具体指导下创作和改编乐曲”,我们不难看出,这对学生音乐创作方面的才能要求非常高。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很早就开始了音乐创作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引起世界瞩目。

2、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音乐创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比较迟,这方面取得的成果也比较少。

1907年,音乐被列为女子师范学堂的课程,随后几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形成了一种学校音乐文化的雏形。民国初期,以学堂乐歌为主的音乐启蒙运动在继续。这时我国基本上没有专业的作曲人士,学校所用歌曲大多为用日本或欧美的流行曲调填词而成(即学堂乐歌),更谈不上音乐创作教学。

二、三十年代以后,随着赵元任、萧友梅、黄自、冼星海等音乐家的回国,加上国内的贺绿汀、吕骥等音乐家的创作,我国的音乐创作逐渐繁荣,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九一合唱》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以后,一些大学陆续设立音乐系科,作曲教学也开始在高校开设,并培养出了一批有世界影响的音乐家,如瞿小松、谭盾、陈其钢等。但这些教学都在高校中进行,并没有走向基础教育。直到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将创作列为六个模块之一,音乐创作教学才逐渐走出高校的殿堂,进入高中乃至中、小学教育;但由于我国音乐创作教学起步较晚,在高中阶段实施只是近几年的事,从而导致相关研究几近空白,目前国内的研究仅散见于各类期刊、报刊的一些零星论文,如段晓军的《论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叶盛水《中学音乐课的“创作教学”》等等,其形式也多为一些经验性的表述,内容多为对音乐创作教学现象的点状分析,缺乏系统性。可以说,目前尚无系统的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理论;而我国的音乐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近十个年头,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相关理论进行指导,这正是本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三、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属于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探索性研究课题。在高中音乐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对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高中音乐教育的现实情况,探索出一些适合高中音乐“创作”模块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并且做出研究性尝试,分析并且总结,得出结论。

创作行为必然决定了教育过程的实践性。我们尝试性的探索不能理论化、专业化,而是应该让教学行为具有可行性、启迪性、趣味性与游戏性的基础上使音乐生活化、娱乐化。我们还将运用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多媒体、影音材料与网络等)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适应性。我们还得强调教育评价的作用,激励与鼓励学生不断地学习探索,享受创造成果带来的快乐。

四、研究的内容:

1、如何在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模块教学实践中渗透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音色、旋律、织体等的创编);

2、如何在歌曲创作教学中运用作曲基本技法;

3、如何在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模块教学中实施多样化的课堂组织形式;

4、如何在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模块教学中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通过制作乐器,创作电脑音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研究的方法:

1、归纳总结法:在课题开题、实施时对研究对象进行归纳总结。

2、经验总结法:通过课题研究总结经验与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法,编纂经验汇编等。

3、文献研究法:课题研究阶段,借鉴国内外有关成功的经验,探索积极高效的方法。

4、行动研究法: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实施有效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六、研究的价值:

1、学生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在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教师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基本模式,提高音乐教师对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认识,增强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实效性。

3、另外,本课题的研究也为他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其他地区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提供借鉴。

总之,本课题对于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普及率的提高、对于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塑造,对于音乐创作人才的发现与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何工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1日第1版。

[3]《歌曲写作基础》朱敬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4]《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5]《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1日第1版。

[6]《英国学校音乐课程中的作曲教学》姚恒璐论文,中央音乐学作曲系。

[7]《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8]《论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段晓军,《艺术教育》2004年第9期。

[9]《从实践到决策一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王安国主编,花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10]《对高中《音乐鉴赏》模块实施的思考》查汪宏,2005年6月,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11]《新课程与教师素质》王丽、宫欣怡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