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就业方向
时间:2023-09-18 17:07: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就业方向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老龄化社会和养老方式的改变需要大量全科医生
目前中国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已成为社会问题。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应向社会养老转变,当前社会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有满足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需要,才能全面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
2.民众对医疗保健要求提高的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民众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水平的期望值愈来愈高,同时也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全科医学的发展,还承担起社区教育的功能,为人们提供健康教育、预防疾病和保健康复等具体服务,可以促进社区整体的发展。
3.减轻民众“看病贵、看病难”压力的需要
在农村实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途径,让80%的病人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得以解决,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是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能担当起医疗服务、康复任务的全科医生。鼓励大医院医生向基层医院流动,吸引病人在基层医院社区门诊就医,从而减轻“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压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措施
开展全科医学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听取有关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形成了调研报告,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在临床专科学生中确定全科医生方向学生,组建试点班,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流、分段培养”的方法,创新“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提高素质”的“3+2”全科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全科医学教育,使之适应基层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双向转诊、预防保健、卫生宣教等工作岗位需求,培养新一代具有全科医生素养的临床医学人才,为后二年进入培训基地奠定了基础,储备和输送了人才。
2.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立通识教育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课四大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全科医生方向课程模块,将全科医学概论、临床诊疗与护理基本技术、社区康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预防与保健5门课程融入课程体系中,集医疗、康复和公共卫生为一体,努力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素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为切入点,在基础医学教学中融入临床、全科医学的相关内容,早期接触临床,删减部分与基层医疗实际需要脱节或挂钩不紧密的课程、章节和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障全科医生课程的理论讲授。
3.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大实训平台,强化实践教学
校内以模拟场景、模拟病房、模拟病人为主,进行情景式教学。校外加强附属医院和6所临床教学见习基地建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一体化。在毕业实习期间,安排一个半月到乡村卫生机构实习,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走村串户,开展卫生宣教、计划免疫、义诊咨询、健康查体、帮助建立健康档案等,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机会,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能力,增强社区医疗和大卫生观念。
4.校院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制订专兼职教师任职标准,由校院共同聘任临床医学专业任课教师,对聘任的教师实行双向培训,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临床第一线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保证专业教师每四年有半年时间到医院挂职锻炼,弥补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同时,学校定期不定期指派校内专家教授到各教学基地进行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提高医院教师的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水平。
5.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讲清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趋势,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状况,教育他们审视度势,主客观结合,主动适应人才需求变化,到基层去为广大群众防病治病。三年内医德、医风教育不断线,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誓言的引领下,培养医学生“诚信、责任、坚守”的职业道德信念,促进职业素养的形成,为临床医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奠定思想基础。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全科医学课程成绩优良
由于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到课率高,课堂互动热烈,全科医学方向课程考试成绩优良,学生全部通过毕业考试。
2.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
经过实践,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0.87%,其中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占76.4%,受到用人单位好评。2014年在、财政部开展的“西部志愿计划”实施中,我校临床毕业生占山东省支援人数的55%,我校是我省民办高校唯一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称号的高校。
3.促进了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
成立了由兄弟院校知名教授、校内教师、行业专家组成的第二届临床专业指导委员会,有效地指导和督促专业建设的开展。先后建成了以“人体机能学”为代表的省级精品课程7门,以“诊断学”为代表的校级精品课程14门;主编和参编省级以上教材33部,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5+3”教学改革五年制教材《全科医学概论》定稿会在我院召开,课题组成员刘西常担任副主编,专业建设的发展也培育了教师队伍的成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4.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从风靡一时的美剧《豪斯医生》《急诊室的故事》《实习医生格蕾》,再到近期国内热播的《医者仁心》《心术》,医生已然成为大家关注的“偶像职业”。尽管现在的医患矛盾越来越尖锐,也经常有报道提出,越来越多的医科毕业生毕业后改行不愿意做医生,然而在近几年研招中,临床医学硕士仍然是“香饽饽”,受到众多医科学生的追捧,特别是一些热门学科专业方向的临床医学硕士,分数线更是水涨船高。
临床医学硕士报考热度大于学术型硕士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专业学位的含金量并不如学术型学位,理由往往如下:因为中国的学位制度正处于转型期,专业学位刚刚设立不久,还是个试验品;因为专业硕士录取分数线相当低;很多考生都是考不上学术型硕士才不得不调剂到专业硕士;因为专业硕士通常要交学费且不享受奖学金待遇……
其实以上种种,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来说是误解。
何为“临床”?原意是诊治必临病床,引申义是医生为病人诊断和治疗疾病。而在现在,很多医科生从“临床”走向了“离床”,越来越偏重于理论,越来越看重发了多少论文、做了多少课题,而忽视了技能的操练,越来越重视病情本身而非病人。几年前,一条“临床医学博士不会做阑尾炎手术”的报道见诸报端,引起轩然大波。同时,又有大量数据表明每年的医学本科毕业生大量转行,很少有人愿意做医生,医院招到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医生越来越少。人们开始质疑中国医学教育,认为当代本文由收集整理医学生只会背书而不会看病,重理论轻实践。几年后,临床医学硕士应运而生,大大弥补了医学研究生实践不足的问题。从目前的临床医学硕士就业的情况来看,在招聘硕士研究生时,各大医院的临床医生岗位更倾向于招收临床医学硕士毕业生。
相比于学术型的医学研究生,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恰好可以弥补实践不足带来的诸多问题,该学位专为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医生而设立,旨在提高医科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事实上,在各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硕士报考热度要大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而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来看,读临床医学硕士进入医院做医生的概率要比学术型硕士大。
特别需要考生注意的是,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一般不接受跨专业推免和考研。根据最新的执业医师法规定,本科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不可以参加临床医师资格考试,所以即使本科毕业于预防医学、护理学等相关医学专业,也很难如愿就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科室轮转两年半的学习
教育部和卫生部设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临床医学硕士学制三年,一般的学校安排半年时间上课、做实验,两年半时间在医院各科室轮转。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在学的三年里不仅要完成系统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临床实践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一批兼具精湛医学技术与人文素养的临床医生。
绝大部分院校的临床医学硕士都按具体的三级学科设置培养模式,学生在报考之初就可以按照自己对某一细化学科的兴趣去选择专业。各大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和重点学科开设不同领域的医学专业课程,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院校和专业方向。下面,笔者就临床医学硕士阶段的课程内容作简要介绍。
首先,接受系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这一阶段学生需要修读完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等多门课程。尽管临床医学硕士属于偏重于应用的专业学位,但是医学理论仍是临床实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未正式进行医院科室的临床学习之前,各大高校的临床医学硕士均开设有医学理论和实验的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相关的实验,学生可以更理解医学和生命本身,了解疾病的发生机理,为进入正式的临床学习阶段做准备。任何正确的实践都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医学是以人为对象的科学,医生承担治病救人的使命,更需要学生夯实理论基础,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只有实践与理论并重才是做好医生的基础。
其次,学习所选领域的专业课程。这一阶段学生会有明确的导师,硕士生导师同时就是自己的带教老师。学生的选课也有所侧重,大量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中外文文献,做相关的实验等。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病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如果你选择儿科学方向,那么你的导师一定是儿科医生。在硕士期间,研究生至少有两年时间要和孩子打交道。不仅系统学习儿科知识,更要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儿科医生做准备。同样,选择其他方向也是如此。笔者的一位朋友考取了精神卫生方向,入学后即在省精神卫生中心学习工作,三年后对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非常了解,毕业后进入医院精神科工作也非常适应。
最后,临床实践。学生在明确分科后,会在相关的科室学习,有医师执照的往届毕业生会和在职的医生一样,承担一定的诊疗任务。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接触病人,培养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同时积极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为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打好基础。进入科室后,导师会着重加强对学生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其具备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做出分类鉴别的能力和医疗实践能力。实践是临床医学硕士教育的最重要一环,特别是对于外科系统而言。医学本科生在最后一年忙于考研忽略实习,读研后很多又忙于科研论文,而鲜有动手机会,临床医学硕士能弥补这个缺口。外科的研究生跟着老师上手术台是家常便饭,他们不仅要站在老师身旁认真观摩,同时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从拉
钩、剪线、缝合这些最基本的实践,逐步学会关键步骤的操作,很多研究生会在毕业前成为手术医生的第一助手。也正是因为这些实践的不断积累,学生工作后会更快成为主刀医生,而非单纯的“理论家”。
就业去向
1.临床医生
不同的临床学科方向,就业的侧重大有不同。而且,都是做医生,从事的工作也各有侧重。
就内科学而言,是上一年度报考最热的医学专业,也就意味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最激烈。但内科在就业上很重要的一点是,临床工作不仅注重知识能力,而且非常重视实际的操作经验,招聘的医院非常看重这一点,这对毕业生来说也是个不利的因素。所以在读书期间,要特别注重操作经验的积累,为就业打好基础。
而对选择全科医学、家庭医学方向的同学来说,新医改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契机,社区医院越来越受重视,家庭医生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外科学也是临床医学最重要的分支,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等新兴外科专业技术更新换代快,急需注入新鲜血液。而年轻医生接受新知识快,身体素质好,所以就业前景看好,特别是男生。
对于神经病学和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来说,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前者是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热点,已然成为前沿科学。而随着当代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人们压力日愈加大,对心理医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我国的现状是精神科医师的收入整体偏低,随着新的精神卫生法的出台,该行业也有着光明的前景,尽管道路曲折。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也是临床医学硕士就业的热门选择。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是涉及多个学科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新兴科学。作为辅助检查的有效方式参与临床工作,需要高技术的专门人才。
运动医学医师这个职业,对于临床医学硕士也是不错的选择。中国运动医学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在国际体育界享有盛誉。随着国家“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项宏伟计划的开展,运动医学跃入大众视野。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运动能力,防治运动技术性伤病,指导群众体育,应用体育锻炼加速伤病后的功能恢复以及防治运动不足病和老年病等成为运动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
此外,康复与理疗学、肿瘤学、急诊医学等医师岗位都有大量缺口,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高水平医生数量严重不足。
2.公务员、事业单位
千万不要以为公务员和事业编之类都只是文科生的岗位,作为医科学生,如果你现阶段不想做医生,需要一份相对轻松安定的工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是不错的选择。每年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区)卫生局、各地疾控以及医院的职能部门等都提供有一定技术要求的行政岗位供临床医学硕士等相关医学专业毕业生报考。
3.医药公司
近几年来,生物科技相关公司在大陆雨后春笋般大规模涌现。药品研发岗位薪酬高,技术含量高,不仅吸引了药学专业毕业生,同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也因为其丰富的医学背景,备受重视。
另外,伴随医药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私营企业中的贸易、营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等岗位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将会增加,像辉瑞制药、默沙东、诺华公司等每年都招收大量临床医学硕士的毕业生。
4.考博深造
在所有专业中,医学专业是对从业者学历要求最高的专业。在任何一个行业,遇到博士大家都会特别注意,因为学历高人一头,是“稀缺资源”。而在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年轻的住院医师,拥有博士学历者不在少数。特别是对于想进入一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做医生,读博更是必修课。读博时选城市和导师比学校本身更重要。对于任何一个学科而言,都是学位越高,关注的领域就越专注。临床医学专业的博士往往就已经明确了非常细的专科方向。读博的三到四年里,一定要仔细斟酌未来最想做的研究方向,在期待就业的城市读书,能大大增强在该地工作的概率。
5.出国留学
2009年,一本《小强海外行医记》热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生张德强也一时备受关注。作为国内第一本全面而翔实的中国医学毕业生申请美国住院医生培训的行动指南,读者在分享他在申请到美国做医生这段经历的同时,也把就业的眼光投向了国外。
现在,医学本科毕业生选择毕业后去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或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或在一些前沿的实验室里做科研助理,或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严格的准入制度后在国外行医。不仅丰富了视野,拓宽了人际
资源,医学梦想也在异国他乡得到延续。
6.医学传媒
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加深,国内外的医学团体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医药相关协会、学会和学术期刊、杂志需要专职的医学英语翻译,薪水不菲。同时一些医学传媒机构,如卓信医学传媒集团等也需要医学背景的毕业生承担采编工作,以保证刊物的专业水平。同时各地的健康教育机构也吸引了大量临床优秀毕业生就职。
院校推荐
1.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中国医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也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临床医学硕士在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整形外科医院、天津血研所、南京皮肤病研究所、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都有招生计划。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麻醉学、影像医院与核医学、肿瘤学、老年医学等多个三级学科方向。临床医学硕士每年都是学校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
协和医学院是财政部 6 所“小规模特色高校”的试点学校之一,研究生经费采取全国最高拨款标准, 公费生基本助学金不低于1500 元/月,专业学位研究生也享受公费生待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往届生,报考临床医学硕士需要考生已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医师证书》(均不含待批),未获得证书者不允许报考。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医学院之一,竞争相当激烈,专业基础好和有一定的医学实践能力的考生报考占优势。
2.北京大学
201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迎来百年华诞。经历百年发展的北医已然发展成我国最重要的医学创新研究基地和高级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 。
优秀的附属医院是临床医学硕士的重要培养基地,北大医院、人民医院、北医三院、北医六院、口腔医院、北京肿瘤医院、首钢医院、北大深圳医院都招收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此外,积水潭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航天中心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地坛医院、回龙观医院、首都儿研所、民航医院等作为教学医院,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招生计划。
北医的临床医学硕士培养侧重于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学生的实践机会非常多,而且有诸多参与合作办学项目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二级学科统考生的招生规模几乎都在5人以内,还有很多专业仅招收一名学生,在报考时要平衡好兴趣与专业冷热门程度,才能增加胜算。
3.复旦大学
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医疗行业发展更是迅速。在这样的一座城市读医学院视野也更加开阔。
该校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的分科较细,涵盖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医学病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等多个专业分支。
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再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交大医学院有着光辉的历史传统。如今的交大医学院仍然是众多考生追捧的热门医学院,在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分别位居国内第一位和第二位。
在内科学范围内,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外科系统中的整形外科、骨外科等都是国家重点学科,而这些分支在临床医学硕士中都有招生。在师资方面,交大医学院更是力量雄厚,从现任卫生部部长、中科院院士陈竺,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都是交大校友和终身教授。
瑞金医院、新华医院、仁济医院等无论从学术水平再到硬件条件,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对于有志于留在长三角发展的同学来说,交大医学院是不错的选择。
5.中山大学
2001年,原中山医科大学并入中山大学,形成了现在的中山大学北校区。
[关键词]医养结合;医养方向;订单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1-0044-02
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快速老龄化进程与劳动力总量减少并行,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总量大,家庭养老支持功能明显弱化等特征。老年人绝大多数罹患慢病,对医疗服务需求加大,从事老年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瓶颈[1]。为培养医养人才,满足医养事业发展需求,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自2017年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方向,并利用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是部省共建养老康复中心的优势,合作开办了“医养订单班”,共同培养“医、养、护”三位一体的专业医养人才[2]。
一、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方向的现实意义
(一)医养行业从业人员的现状
医养行业从业人员大体可分为两类:(1)本科以上学历的专科医生,这部分医生已经过“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科医师其培养周期长,综合性医院需求大,且因医养机构相对而言福利待遇较低、劳动强度大、服务时间长、职称晋升难等原因,很多医师不愿就职于养老机构,尤其是民营养老机构,养老专门人才更是匮乏[3]。(2)全科医生。目前就职于医养机构的医务人员大多为全科医师,但相对而言护理、康复知识欠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及医养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健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体系,在医卫类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方向,开展多元化的医养护的“三位一体”的医学人才培养有现实意义,这部分人原就业方向为基层医疗机构,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能较好地适应医养需求,而且就业渠道可不局限于乡镇卫生院、社医服务中心,极有可能是一些医养工作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学生也愿意留下来,因而真正能够“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4]。
(二)开展医养人才培养的政策背景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医养人才培养。《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家庭函〔2016〕353号)明确:“各地要将养老服务列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先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举办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2019〕5号)明确:“鼓励各类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在普通高校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相关专业。”《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各地要将养老服务列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先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举办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优先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
湘潭市是全国养老综合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在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方面,一直先行先试、改革创新。2015年7月出台《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潭政发〔2015〕10号)规定:“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要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学校通过在校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学历教育,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门人才。”2017年3月,湘潭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驻潭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高校与地方深度融合发展全新理念,支持高校与地方建立“共生共荣、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新型关系。在此基础上,湘潭市岳塘区出台《关于推进岳塘区产教深度融合的实施办法》,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组建湘潭医卫职业教育集团,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
(三)校院合作培养医养人才的优势与基础条件
湘潭医卫职院是一所有104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全日制医卫类高职院校,办学成果斐然。连续5年被湖南省卫健委授予“基层卫生本土化人才培养优秀学校”。湘潭市六医院是公立二级甲等医院,系“部省共建”养老示范项目,打造了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湘潭市六医院·六颐苑康养”品牌,多次获国家民政部、卫健委以及湖南省、湘潭市的推介。在“2018中国医养结合机构100强”排行榜中,位列全国公办医养结合机构第三位。双方正是凭着各自的優势,在2017年开始医养人才培养的合作。
二、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的建设路径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方向,校院紧密合作、协同育人,既为养老产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复合型医养人才,又拓宽高职临床医生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5]。
成建制组建“医养订单班”,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就业方向;实施“1+1+1”教学改革,第二年专业核心课的学习进医院,既实现医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又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及人文精神养成;量身打制人才培养方案,置入养老服务课程,重组课程体系。
(二)建设内容
2017年12月,湘潭医卫职院在开设临床医学医养方向的同时,与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设了“医养订单班”。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在2017级临床医学学生中遴选了31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成建制组班。
为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湘潭医卫职院与湘潭市六医院共同制定了医养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医养班学生除掌握临床三基知识以外,还需掌握一定的护理、康复技术,具备“医、养、护”三位一体的实用型医学人才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医养班学生除开设公共课、医学基础课及内外妇儿等专业核心课程外,有针对性地植入了老年人心理学、安宁疗护、老年护理技术、老年康复技术、老年病学、老年营养与膳食指导等核心课程。就业面向为各大医养机构、社区日照中心、居家养老签约家庭医生等。
精准实施人才培养计划。2018年下半年,31名“医养订单班”学生全部到湘潭市六医院,实现把“课堂搬到医院”,学生在六医院边理论学习边床旁实践;今年下半年已进入临床实习,医养学子在综合医院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后,增设3个月在湘潭市六医院各科室的实习。
(三)降低医养机构从业人员就业门槛
为解决人员匮乏的燃眉之急,使其更快、更好地服务于地方老龄事业,特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为医养订单班学生开通“小处方权”。参照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目前为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专设的乡村医生资格证考试模式,为高职院校具备医养服务能力的毕业生打通“小处方权”医师资格考试渠道,降低执业资质的门槛,使其更好、更快服务于地方养老事业。
2.对高职高专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专学生,毕业后除可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外,还可考取具备“小处方权”的医师资格证(拥有针对诊断已明确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治疗需定期开药或需开具相关医学检验单或一般检查的处方权),执业范围注明在医养机构。
3.对高职高专三年制护理专业或康复技术的三年制大专学生,通过系统培养,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亦可获得“小处方权”,便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中健康评估与慢病管理。
4.建议建立独立的医养人才支撑评聘体系。在职称评聘上对在医养机构从业的执业医师予以倾斜。可根据《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实施意见》(湘人社发〔2016〕75号)文件,参照现行卫生健康委系列统一职称体系,结合医养机构实际,建立相对独立的医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评聘体系,鼓励医卫技术人才服务养老事业,为建设老百姓急需的养老事业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初期选择小范围试点评审,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开展。
三、专业建设的特色与创新
(一)解决专业性医养人才培养问题
校院在“订单培养”的基础上共建“养老学院”和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打造医养护理人才的培训输出联合体。既破解了医养机构专业人员匮乏的难题,也提高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养。
(二)拓展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渠道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主要是培养面向基层卫生机构的医卫人才,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人才培养,学生可以到一些大城市的养老机构就业。
【关键字】全科医学 教育模式 问题 建议
全科医学是一门研究病人、服务病人、理解病人、满足病人的学科,也是最具有人性化的临床医学学科。全科医学的培养目标是高质量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的培养离不开全科医学的教育模式和体系。
一、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对全科医学教育观念有待改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人们缺乏对全科医学的认识,认为全科医学可有可无。并且生病去医院找专业医生的想法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全科医生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且随着医疗的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有望在近些年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目标。但是当前人们对于医疗相关的观念还是非常传统,认为生病应该去专门门诊看专门医生,对全科医生还不是特别认可,对于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当前由于开设全科医学教育的学校并不是太多,所以对于全科医学教育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这样以来,每个学校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医学学生对于全科医生的定位都不够准确,学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不够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全科医生不愿意去基层社区进行医疗服务工作,一方面造成全科医学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
3.教学偏离实际。由于理论与实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当前的教育往往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与实践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造成了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偏离实际。通过实习就可以发现,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教授的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实际操作以及实际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的则较少。许多学校的教学手段也过于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学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议
1.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想要建立一个有效地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就要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因为全科医学教育不单单是某一个方面的教育,而是全面系统的对整个医学体系的教育,要求被教育者能够有效地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所有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社区服务的根本目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尊重医学教育的本质,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按部就班的通过知识脉络的积累和搭建,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这个体系要包括学习、实习、考核、反馈等多个环节,将与全科医学教育相关的内容全部都纳入这个体系当中。
2.改变全科医学的观念,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要加大宣传了力度,争取从最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全科医学的观念。要让人们明确全科医学的重要性,同时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全科医疗,通过对全科医学观念的改变来增强对全科医学的重视。政府各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也要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通过师资力量的提高来增加全科医学教育的产出。
3.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给学生指出学习与努力的方向。当前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水平,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从长远的目光出发,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的设立来为学生指明方向。
4.理论联系实际。任何理论都是需要实践的检验的,同时任何理论也都是从实践中来的。这就需要在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全科医学的学生不仅仅能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全科医疗进行服务。
总之,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也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解决当前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让他们在社会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张晓玲,李红玉.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对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
[2]王家骥,刘义海,王心旺等.构建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06(09).
(作者单位:1
【摘要】全科医学的提出对我国医学发展历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科医学虽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匮乏。由于我国高校招生就业的市场化,很多医学院校适应社会发展开展了全科医学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教育的成果和教育模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成果。本文总结了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对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立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字】全科医学教育模式问题建议
全科医学是一门研究病人、服务病人、理解病人、满足病人的学科,也是最具有人性化的临床医学学科。全科医学的培养目标是高质量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的培养离不开全科医学的教育模式和体系。
一、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对全科医学教育观念有待改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人们缺乏对全科医学的认识,认为全科医学可有可无。并且生病去医院找专业医生的想法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全科医生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且随着医疗的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有望在近些年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目标。但是当前人们对于医疗相关的观念还是非常传统,认为生病应该去专门门诊看专门医生,对全科医生还不是特别认可,对于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当前由于开设全科医学教育的学校并不是太多,所以对于全科医学教育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这样以来,每个学校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医学学生对于全科医生的定位都不够准确,学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不够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全科医生不愿意去基层社区进行医疗服务工作,一方面造成全科医学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
3.教学偏离实际。由于理论与实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当前的教育往往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与实践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造成了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偏离实际。通过实习就可以发现,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教授的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实际操作以及实际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的则较少。许多学校的教学手段也过于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学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议
1.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想要建立一个有效地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就要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因为全科医学教育不单单是某一个方面的教育,而是全面系统的对整个医学体系的教育,要求被教育者能够有效地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所有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社区服务的根本目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尊重医学教育的本质,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按部就班的通过知识脉络的积累和搭建,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这个体系要包括学习、实习、考核、反馈等多个环节,将与全科医学教育相关的内容全部都纳入这个体系当中。
2.改变全科医学的观念,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要加大宣传了力度,争取从最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全科医学的观念。要让人们明确全科医学的重要性,同时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全科医疗,通过对全科医学观念的改变来增强对全科医学的重视。政府各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也要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通过师资力量的提高来增加全科医学教育的产出。
3.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给学生指出学习与努力的方向。当前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水平,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从长远的目光出发,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的设立来为学生指明方向。
4.理论联系实际。任何理论都是需要实践的检验的,同时任何理论也都是从实践中来的。这就需要在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全科医学的学生不仅仅能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全科医疗进行服务。
总之,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也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解决当前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让他们在社会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张晓玲,李红玉.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对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
[2]王家骥,刘义海,王心旺等.构建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06(09).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医学教育;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049-02
全科医生行使的医学行为称为全科医疗,美国家庭医师学会(AAFP)规定[1]:全科医疗是一种集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医学行为,以家庭作为医学实施的范畴和对象,而不是以病人的年龄、性别或疾病来分类。全科医生是指在社区、诊所、医院里向个人和家庭提供人性化、初级、连续性医疗服务的医生,承担对病人病情和诊疗作出初步决定的责任,并在适当时请专科医师会诊。随着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全科医疗服务被确定为改革的重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教育部2010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将给予我校100名免费医学生订单定向招生计划指标,我校根据本省的农村卫生工作需要,认真思考探索,如何实现预定的培养目标、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认真开展调研,明确培养要求
以我校2010年8月招收的100名五年制本科免费医学生为分析对象,考生分别与我校和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到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六年。在学期间新生户籍仍保留在原户籍所在地。录取专业为五年制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生源范围面向南宁、柳州、玉林、贵港、钦州、防城港、北海等七个地级市,涉及40个区县。农村生源占82%。招生录取执行广西二本控制线。从招生录取情况看来,我校生源足,计划招生100名,实际报名考生近800人,一次性完成录取计划。总体生源质量好,录取平均分为503分,超出二本控制线70分。对于这100名国家订单定向农村医学生的培养如何进行地位,我们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以研究成果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将其培养规格从全科医学的能力分析入手,分析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并作为制定培养方案的依据。全科医生的方法能力包括学习方法能力、工作方法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它决定将来是否能成为优秀全科医生的能力。定向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人才培养的途径特殊性,即人才培养应满足定向农村对全科医生的要求,所以应当采取校市合作强化实践的模式。全科医生的社会能力有其特殊性,社会能力即社会适应能力、社会生存能力,一要适应全科医生职业的特殊性,二要适应基层农村工作的特殊性。培养全科医生的专业能力,是对常见病地方病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对疑难重症能判断并及时处理,承担基层主要的预防保健任务,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教育工作,从业能力与他们定向农村关系甚大,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应当学习民族医药技能。
二、坚持办学特色,建立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特点进行分析后,我们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定位为能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适应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为此我们积极推进面向农村服务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构建。在西方国家,社区医疗机构承担了约80%以上的门诊服务及大量的预防保健工作[2]。中国现有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学历和职称偏低,真正能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医师很少,而美国的全科医师占医师数的34%,英国、加拿大的全科医师达到50%[3]。目前中国高校全科医学教育发展滞后,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广西医科大学地处省府广西南宁,是广西医学教学的最高学府,长期以来为本省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积极地贡献,培养了大批的医药卫生人才,多数人在省内各专业学术上发挥领军作用,为使培养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需求,我校发扬“造就本省人才,为本身之用”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传统,
三、更新教学培养理念,构建科学的培养方案
1981年Clarke等[4]认为全科医生毕业时应做到:(1)对预防疾病和保护健康应采取积极的、始终如一的和理智的态度;(2)应意识到个人和社区健康的重大变化,可能会取决于人的行为改变;(3)对全科医生这个角色应持正确的态度,并具备成为合格医生的必要能力和信心。国外的全科医生培养一般需要六七年时间,如美国,就包括四年的本科教育和四年的医学培训。中国当前基层农村医学人才匮乏,需要一批全科医生尽快进入基层卫生机构开展服务,以利于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现阶段国外的培养模式显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目前国家订单免费定向医学生学制五年,五年内如何能培养出初级的准全科医生,我们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和全科医生的工作岗位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教学设计,以突出实践教学、突出应用型、突出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设置为综合素质模块、基础课程模块、临床课程模块、预防保健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并将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为加强动手能力,采取3.5+1.5模式进行,前三年半为理论学习,后一年半为实习期,真正达到培养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医学实用专门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医教协同 临床医学人才 培养模式 思想认识 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R-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06-02
国家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下发后,我国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开始实施。这一轮医学教育改革动意和目标明确,即从培养临床医师的源头,也即从改革医学人才培养制度入手,密切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的联系,构建“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t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2],将我国对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形成贯穿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终生式医教协同培养体系,明确医学生经过院校教育毕业后要继续接受住院医师职业资格的培训,在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从医;明确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生要在具有住院医师资格的基础上接受硕士生教育。可见,我国这一轮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注重于对医学人才实践经验的培养,注重于医学人才医术和医德的兼修,注重于医学人才职业生涯的初始教育培养、衔接教育培养和贯延伸于全过程的职业素养的淬炼。因此,正确认识和有效实践医教协同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助推这轮医学人才培养制度改革取得实效的理论积淀。
一、正确认识医教协同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优长
(一)有利于增加医学人才的临床经验,和谐医患关系
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当下,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生命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向着便利、温馨、放心、满意、高标准的方向发展,但“看病难”“看好医生难”的问题却成为社会突出问题,尽管我国医学院校每年都源源不断地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输送毕业生,但上岗后的医学毕业生与岗位需要差距较大,所掌握的临床医学知识和技术不足以适应岗位需要,在医德和医患沟通能力上明显不足,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锻炼,缺乏从医经验,包括缺乏对患者就医心理、就医情感、就医需求的了解,以至于使得这个诱因成为医患矛盾乃至医患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医患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医患关系特指医师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它突出反映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直接的特定的服务与被服务的诊治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泛指医务人员与患者间的关系,其中“医”不仅仅是医师,还包括护士、医技人员以及医务管理人员;“患”不仅仅指患者,还包括与患者有关联的亲属、监护人、单位等群体,即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师为主体的人群与以患者为中心的人群之间的关系。[3]因之,医患关系紧张乃至形成医患冲突的后果是严重的,会从个体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引发到群体的多个方面的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
医教协同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了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僵化于传统模式和混同于其他专业的培养模式,忽略对我国现实国情、医情的考虑,忽略医学人才临床实践所应具备的医德修养、人文素养、医患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弊端,通过医学理论和医学技能的“智商”培养打底,医德、医情、医用的“情商”的历练,给予医学人才更充足、更具体、更真切的住院医师身份的体验,使得他们的专业素质更符合于进入医疗临床的需要,能够客观地对待不同情况下的患者,在医术和情感上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二)有利于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基础上培养快速胜任临床医疗需求的医学人才
医学人才的培养有其特殊性,因为医学人才所承担的职业使命是维护和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权益,“人命关天”可谓之职业神圣。医学的实践性很强,经过院校培养出的医学人才需要实现由“医学生”到“合格医生”的合格转身,这个合格转身需要临床实践经验的打磨,也即所学要致用,通过实用将理性知识化为感性知识,由感性知识体味落实到应用层面的经验,再将这个流程中体验到的经验和教训回馈给促学。而传统的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无论对医学生的学历培养还是学位培养,既缺少住院医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又缺乏毕业后教育培养与继续教育培养的衔接,在上岗后的职业能力的锻炼要经过初始很长阶段的不适应,甚至错过了打牢基础的入职阶段应该承受的专科实践锻炼。他们的职业生涯在起跑线上就存在先天不足,形成认识和能力上的瑕疵,在后续的职业生涯的实践链条上又缺乏足够的继续教育,带着认识和能力上的瑕疵履职,也就很难被患者所认可,造成医学人才培养上的资源浪费,大批的医学生走出校门后难于就业,患者所需求的“合格医生”资源不足,患者所需要的“专家医生”非到相当年龄甚至临近退休的年龄方可现之。
医教协同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其“施教”和“从医”相结合的特征,以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为目标,以顶层设计的制度规范,探索出一条深化改革、明确标准、打牢基础、延展发展链条、提供更符合国情和医情需要的中国特色的医学培养路径,有利于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基础上培养快速胜任临床医疗需求的医学人才。
二、医教协同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操作层面的对策
我国医教协同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源于上海市医学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推广和借鉴上海经验是全国范围内医教协同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操作层面的应然对策,因此,从医学院校到地方医疗机构都应该认真学习和深刻体会上海市的这方面经验,参照他们的成功做法。同时,亦要结合自身情况,尝试具体操作方法。
(一)充分体会和借鉴上海经验
上海市所提供的医教协同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在系统设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突出“全”,在抓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突出“严”,在凝聚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资源方面突出“合”。[4]在这个认识层面展开来说,医教协同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确定,相关要求也已经明确,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认真照办医教协同的临
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医教协同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抓实抓细每个环节,严格把握标准,严格提高质量;追求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资源的高度聚合和全面配合的效果,以资源合作的最大效益求取最好的培养效果。
(二)积极尝试和探索具体操作方法
在医教协同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框定下,肩负培养医学人才重任的我国医学院校,要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多方面,积极积极尝试和探索具体操作方法,在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养和能力上见成效,这里体现出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学管理方式和教学经验的变革,必须破除传统观念的阻碍,以积极投入的行为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投入实践,在实践中摸索经验。从社会医疗事业方面说来,要积极配合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实施医教协同模式的变革,提供便利和尽好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教研[2014]2号文件.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P].2014-6-30.
[关键词]耳鼻喉科;教学;规培生;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是培养综合程度较高的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的学科,承担着基层常见病及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等连续性医疗服务,为我国医疗卫生保健队伍的中流砥柱,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重要性逐渐凸显。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指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临床二级学科,常见病包括“四炎一聋”,亦是眩晕症状的主要鉴别学科。近年耳鼻喉科疾病发病率增高,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群[2],并且随着学科发展,诊疗范围逐渐扩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治本之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具有医教协同的实践资源和独特优势,为全国首批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自2016年开始承担全科规培生的教学工作[1],截至2020年共接收了161名全科医学规培生,由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性较强而全科医学规培学员轮转时间短,检查所需专业仪器设备较精,教学难度较大,在带教过程中无模板可循,本文就全科规培生带教体会及遇到的一些问题作以梳理和探讨。
1全科规培医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轮转存在的问题
1.1轮转时间较短
因全科医师临床实践中着重形成全科的诊疗思维、培养全科服务的能力,工作后主要承担社区和家庭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及疾病管理任务[3]。因此其轮转时间主要集中于心、脑血管、急诊科及全科医学病房等。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耳鼻喉科作为专科培训,轮转时间较短,为3周,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系统专科培训需要2a,时间差异非常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材内容较多,涉及器官解剖复杂、隐蔽,因此短时间内对全科医学规培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不仅课程紧张、课业繁重,势必影响临床实践[4]。
1.2带教无模板,轮转学员对耳鼻喉科不够重视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视规培生带教工作,带教老师多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中青年教师、硕士以上学历,耳鼻喉科理论及实践知识均较丰富,但是全科医学规培生不同于专科学生带教,如何结合全科医学规培生的实际情况将耳鼻喉科知识融入全科服务中,从点到面提高规培学员的全科诊疗思维,在这方面没有模板可循,需要不断摸索前进。另一方面,轮转学员对耳鼻喉科重视程度不够,耳鼻喉科通常被认为是临床“小科室”,且是操作性较强、专科检查设备较多的科室,而全科医学规培生的关注点在于基础疾病的诊疗和管理等方面,并且对耳鼻喉科学科了解不够深入、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轮转的161例全科规培生教育背景及就业方向分析,其中专科生32人(19.88%),本科生129人(80.12%),其中社会成员15人(9.32%),县级医院127人(78.89%),乡镇医院19人(11.80%),全科规培学员学历偏低,多来自基层医院。基层医院常常将耳鼻喉科、眼科和口腔科合并为五官科,所以至少在二级以上的医院才会有耳鼻喉科或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设立。因此全科医学规培学员易产生轻视的思想,认为工作后缺乏专科检查设备、不能实际开展工作、所学所用脱离,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忽视心理[5]。
1.3专科检查设备昂贵、动手机会少
由于耳鼻喉科解剖结构较隐蔽、结构复杂精细,需要特殊的检查仪器方可窥见、看清,比如额镜、纤维喉镜检查、耳内窥镜检查、纤维鼻咽镜检查等,所需设备昂贵,基层非专科医院无法满足,即便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学习,熟练掌握检查器械的使用亦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反复观摩、练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操作的专业化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学员轮转过程中对陌生仪器感觉新鲜,但也会排斥,认为所学无用武之地,不愿动手实践,降低了学习兴趣及能动性,对临床轮转教学工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全科规培医师耳鼻喉科轮转教学方法的探索
2.1入科培训,强化专科知识,树立全科理念
为全面、合理安排全科医学规培生的轮转课程,提高规培学员对耳鼻喉科重视程度,在入科第1天开展集中培训,即入科培训,目的是使轮转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进入角色,每次入科学员为4~6人。入科培训可采用PPT和视频的方式,由负责规培的联络员或教学秘书负责,可采用圆桌座谈式鼓励规培学员做自我介绍、发言。培训内容包括:介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亚专科设置、诊疗方法和流程;讲解多发病、常见病和急症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转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巩固相关疾病的专科理论知识及扩展学员的临床思维,重点强调虽然耳鼻喉科解剖深、复杂,专业知识扎实固然重要,但耳鼻喉科亦是全身系统的一部分,只有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通盘考虑问题,才能在众多的表征中找出根本原因。针对全科医学生的特点,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各学员的轮转需求,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自接收全科规培学员以来,共发放调查问卷161份,收回161份,收回率100%,调查发现全科规培学员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相关疾病的内科治疗,比如鼻窦炎、眩晕、中耳炎、慢性咽炎的药物治疗,由此了解了教学方向和重点,利于开展个性化、精准培训[6-7]。
2.2合理安排轮转时间
耳鼻喉科具有“大门诊、小病房,内外科兼容”的特点,门诊病例较多且多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而病房以专科手术患者为主,适于观摩、学习[8]。因此全科医学规培生的实习时间分为两部分:2周在门诊跟班诊疗,学习门诊常见疾病的处理,比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与带教老师充分沟通、交流,积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方法、用药方案和经验;1周在病房观摩手术,学习常见疾病的围术期处理、康复治疗及非手术急症病例的处理。由于耳鼻喉科手术复杂,规培学员短期内不可能有深入、全面地认识,但是规培手册需要完成专科病例书写,针对此实际及规培学员求知需求,在住院患者分配上,规培学员管理患者以突发性耳聋、眩晕、急性会厌炎等以内科诊疗为主的疾病,利于今后开展工作。
2.3带教制度的创新
2.3.1实行个性化临床导师带教制度在临床实行导师制,可全方位地引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导师既要“言传”又要“身教”,既要重视医术上的“授业”,又要重视学生做人上的“解惑”,增强了学员的归属感,利于专业理论水平、临床操作技能的提高[9,13]。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实行一个导师指导2~3名学生,导师的遴选根据自愿报名和科室审核方式,需取得全国规范化医师培训带教资格证书,且有基层对口支援经验及讲授专业课的医师优先上岗,按照入科培训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重点指导。2.3.2实行学员跟班制和管床制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量较大,多为常见病和多发病,门诊跟班可以学到更多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处理方案,为利于教学,门诊配置两台电脑、双诊疗台,门诊跟班学员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善门诊病例以强化理论知识,并且便于学员实践技能操作。除了常规的临床诊疗工作,导师常借助内窥镜技术镜下直视教学提高学员的兴趣和教学效果[10]。由于短期内学员无法掌握内镜技术,所以内镜检查仅供教学,耳、鼻、咽、喉的体格检查为实践技能操作重点。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三级综合性医院,病房主要收治手术患者及疑难病例,管床制利于学员熟悉新患者和深入、全面掌握疾病的诊疗,由于全科规培学员大多在基层工作,所分管病例为常见疾病的手术和以内科诊疗为主的相关疾病。2.3.3采用微信、公众号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微信业务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亦可运用于教学提升规培生的独立诊疗能力[5]。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通过运用微信网络平台,丰富了规培学员教学模式和内容,教学团队合作、医教结合更加密切。微信可随时随地提供教学案例,如以病例和问题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案例联合多媒体互动教学法等[11],亦可联合更多的耳鼻喉科联盟微信群,接触到的病例范围更广、种类更多;微信群为规培学员提供更好的临床思维训练平台,不同资历的老师随时可对学员提出的讨论病例进行补充、分析;微信群可帮助规培生做好随访工作,通过随访了解治疗效果可提高规培生的自信和对病例完整的把握;微信群的维护亦实现了双向转诊,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建立的规培生交流群,规培生就业涵盖全省80%县级基层医疗机构,规培学员在基层医院遇到耳鼻咽喉专科问题可以直接微信转诊,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发现的常见病、慢性病亦可转诊至基层医院随访,方便患者就医。公众号则通过科普知识宣传,让学员学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与患者沟通。2.3.4完善出科考核制度良好的出科考核制度督促学员系统掌握耳鼻喉科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12]。入科培训即强调出科考核的方式和重要性,制定相关奖惩措施。考核包括日常得分、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日常得分由带教老师结合学员的出勤情况及平时作业、临床表现打分,理论考核成绩多以开放性试题为主,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由2~3名教师参与打分,理论考核保存试卷,考核成绩录入全员规培生考核系统。
2.4教学方法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