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6: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物流行业的认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物流及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在流通过程中,人们透过管理程序有效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讯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经济是构成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流通是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物流是流通的重要功能。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位置是无法替代的。物流行业是时展必然产物。
二、物流行业发展存在的用工问题
物流行业在大学生用工上存在以下问题:专业学生招不来。物流行业在大发展期,各种人才需求缺口大,而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物流行业工作辛苦,天天码货,没有价值认同感,,认为物流行业属于低层次产业,装卸运输货物而已,前景不看好等等观念,从而缺乏扎根本行业的职业精神,宁愿专业不对口,也不留在物流行业;专业学生不愿到一线,不愿做事,而且部分到了一线,在某些岗位上能力还不如农民工,既缺乏脑力又缺乏体力,还缺少主动、合作、进取等精神;部分学生不会做人,不会做事,不会思考,不仅创造价值能力低,甚至在团队中起到负面的作用;大量欠缺领军性的,具有开拓性、创新性、懂行业的事业型高素质人才。从物流“起步年”起迄今已经11年了,物流行业的领军人才基本上都是半道出家。由此物流行业企业给当前的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时代的课题要求。
三、物流行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物流行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在大的类型上和其他行业一样,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又叫职业核心能力。物流行业面对的是物的流通,很多人误认为只需要与物打交道,因而只重专业能力,在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创新、责任感及自我学习等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欠缺。这些素质的欠缺正是物流企业用人难的重要原因。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物流行业结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课时中课时量大。以专科为例,计算下来专科学生就有128――144课时,而且“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压减或变相压减学时”,确保新课程方案高质量地实施。同时《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可在4门必修课中适当安排。
如何实现思政实效、物流行业特殊要求、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高职教育目标有机结合?我们认为贴近专业学习法是思政发挥实效性的有效探索。贴近专业学习法:以专业学生为背景讲授思政课。如贴近专业讲改革开放,拓宽学生行业领域视野,又构建改革开放的大环境,贴近学生行业背景提问题,用思想政治理论解问题。思政教师实行3年专业班级调换制。那么这位教师三年内可以跟着这个系部下企业锻炼,了解行业需求,行业状况,结合物流行业现实问题,在思政视野下解读物流行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五、物流行业学生在思政视野下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操作探索
(一)结合物流行业实际帮助学生运用唯物观辩证法思考问题
传统认为物流就是运货的,学生在不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提下往往会有这种看法,不了解,看不起,不自信,缺乏乐观的,具有活力的,前瞻性的职业前景认识。因而专业思想不稳,往往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很好的挖掘自身学习潜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为专业解忧,为学生给力,为社会分忧。用世界是物质的,大千物质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是运动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理论,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观点,启发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看待现在的问题。鼓励学生实事求是的去睁眼看社会,睁眼看行业领域,睁眼看世界。
(二)结合物流行业现实问题,侧重内化学生符合时代社会发展的职业观
用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理论引导学生对“跳槽”和“”的认识,树立理性的“择业”观;引导学生回答“我为什么工作”,在生存、发展、兴趣三个层次中结合内外部因素确定职业支点。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岗位技术能力是学生职业能力的硬实力的“技能”观。自身的职业岗位技术能力承担着担负工作最直接的技术能力,是每一种职业自身特有的能力,它只适用于这个职业的工作岗位,适应面窄;但有一个职业就有一个特定的能力。
(三) 结合物流行业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职业社会能力软实力
培养学生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职业社会能力,理所当然的包含了其中的技巧、实作这些“怎么做”的问题。学生认识从知道观念,到内化观念,再到坚定信念,行动也会从跟着走,到主动走,再到领头走。思想政治教学不仅仅是教育、宣传,我认为在当代还应当是思考、培训。通过思政的有效活动让学生真正入耳、入心理解并运用。比如合作,通过简单地“红黑对局”游戏,结合学生赢输结果,分析人们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变换,引出“囚徒困境”的原理,从而掌握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
(四)结合物流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重视在思政视野下学生职业方法能力培养
一、当前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的困境
在资讯发达,信息网络化的当下,伴随激烈的竞争,市场信息日益透明,造成物流行业的整体利润不断下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流行业的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导致人力资本的投入不断增加,对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的竞争需求加剧。据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的《2015年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业营商环境调查》显示,有42.24%的物流企业反映经营成本显著上升,其中首要的因素就是人力成本上涨。同时,49.99%的企业预计来年用工需求将增加,尤其是一线的操作人员。但是在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作为传统产业,物流企业对于专业管理和操作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如果通过人力资本的成本投入来吸引人才又会极大的增加物流行业的成本压力,将直接导致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很难维持长远的发展。
此外,物流行业企业在组织结构、内部管理、员工考核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样制约着企业的成本控制成效,这些都是物流行业发展必须要面对和改善的问题,为行业更长远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成本控制支持。
二、物流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措施建议
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建立科学的规划,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有足够和清晰的认识,注重在人员配置和人员协调方面的有效设置。同时,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与企业的人力资源承受能力和市场需求相适应。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的长远设计和布局,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是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中的有效因子,减少无谓的人力资源消耗,量体裁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 优化组织结构及机构设置。物流企业在组织结构和机构设置上需合理把握尺度,切勿贪大求全,一切应以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部门设计的科学设置,以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机构人员编制。通过合理有效的定员定编,可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节省招聘和培训的成本,形成稳定的工作团队,从而提升服务水平,赢得市场和客户的认同。物流企业中无论业务部门、运营部门、操作客服部门等等都是物流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每一位员工的配置都应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因而通过组织结构和机构设置的合理化,能够很好的协调企业内部的管理,提升现有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优的成本控制实践推动企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3.建立健全薪酬绩效考核体系。物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薪酬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考核体系应该透明化,重要的是让员工看到自身的实际利益如何在薪酬和绩效里体现。同时,物流企业应切实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日常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企业凝聚力,让合适的员工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并鼓励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成为合格的多面手,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企业应给予及时肯定和充分的奖励,通过薪酬和绩效考核制度的评定和反馈,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实现对企业价值观和自我价值的认同。企业人力资源环境的改善,最终将带来企业效益的提升。
低碳物流则是将“低碳经济”的概念运用到了物流行业,其核心也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其目的是将环保理念运用到物流的各个环节,通过大力开展对低碳物流技术的研发和使用,从而不断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最终达到物流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发展低碳物流的必要性
2.1物流业在低碳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联合的《2014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中显示“201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5.6万亿元,同比增长6.6%,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9%”,可以看出物流业在我国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也意味着物流消耗是非常大的。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来看,他们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几乎都低于10%,所以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的阶段。然而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的消耗,就目前我国物流业还处于高能源消耗的状况来看,物流业在我国低碳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物流行业碳排放量从2003年的2.35亿吨持续上升到2011年的6.09亿吨,所以做好我国物流业的碳排放工作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我国整体减排目标的实现。
2.2低碳物流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据目前全球对低碳经济的关注度和重视度来看,低碳经济必然成为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这不仅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结果,也是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大力推行低碳经济,那么就要做好各行业的低碳转型工作。据埃森哲物流和运输业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各行业中运输业碳排放位居第五,占总量的13.1%”,可见物流行业低碳转型会给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当前形势下,物流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切实做好低碳转型工作,才能顺应时展的潮流,避开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低碳壁垒,抓住新的市场机遇,从而在实现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3发展低碳物流的重要意义
3.1促进物流企业资源配置优化
物流企业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运输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在我国目前物流行业还未整体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各物流企业还处于各自为战的情况,并未形成对资源的合理使用,物流行业常见的实载率低、空载率高、无效运输和重复运输现象严重的情况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而通过物流低碳转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合理整合各种物流信息的基础上,促进物流需求预测的准确性,从而不断提高物流的合理化和效率性。还有就是通过加强各种运输工具整合,合理使用各种运输工具,充分挖掘物流行业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从而在逐步减少物流成本的基础上促进物流企业的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3.2促进物流企业联盟的形成
物流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摆脱目前封闭、保守的现状,应该在低碳转型的要求下,切实做好物流企业间的协同工作,促成物流企业联盟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物流企业联盟主要是要做好共同配送的工作,因为共同配送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物流业设施利用效率低下、结构布局不合理以及重复建设情况严重等问题,从而提高我国物流的效率,逐步形成低碳、科学的物流配送体系。
3.3促进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电子化发展
低碳物流发展就是要求实现物流发展的现代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物流的基础和标志,同时也为提高物流效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通过对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使得物流企业在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等方面都能做到快速高效,从而可以很好地对物流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工作,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再者信息化可以加快物流产业联盟以及物流经营网络的建立,从而实现整个物流供应链的信息共享,这样将大大降低物流对资源的消耗以及给环境带来的副作用。
3.4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而绿色物流服务则是基于绿色物流基础上的一种资源节约型、无毒无害型物流服务。物流低碳转型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大大降低物流行业对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少物流行业的碳排放,这正好与我们所提倡的绿色物流相一致。只有物流企业切实减轻了物流对环境的伤害,才能实现物流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实现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物流发展模式,是物流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
4发展低碳物流的策略
4.1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全球气候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我们已经不能让人们慢慢接受发展低碳经济这个新事物,而是要让人们在短时间充分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改变全球日益严峻的气候形势,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快人们认知的步伐,逐步在全社会中形成低碳意识。对于物流低碳转型也是一样,由于我国物流业长期受封闭、保守思想的影响,所以要想加快物流低碳转型的步伐,就必须在物流行业内部加大宣传的力度,使物流企业充分认识到低碳转型对社会发展及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加快物流行业低碳转型的步伐。
4.2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
随着低碳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国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这对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还必须加强法律法规的适用性研究。物流行业也是一样,我国物流业目前也处于高速发展的水平,要想快速、科学地进行物流行业的低碳转型工作,就必须根据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实际,切实加快我国物流行业碳排放指导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工作,从而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力来不断推进我国物流行业的低碳转型工作。
4.3注重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引进
同志在2010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了应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我国著名专家邹骥教授指出“以高能效技术来看,发达国家的综合能效,也就是一次能源投入经济体的转换效率达到45%,而我国只能达到35%。这两年,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来看还是很落后,而且发展十分不平衡”,所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注重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引进。低碳技术作为低碳物流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对其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鉴于目前我国物流低碳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首先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加大物流低碳技术开发的力度,因为只有这样的技术才能在我国物流行业中快速、有效推行,从而切实加快物流行业低碳化的进程;其次也要注重低碳技术的引进工作,特别是发达国家先进、成熟的物流低碳技术,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引进过程中的消化吸收,而不应该是生搬硬套。
4.4加快物流行业的规模化发展
规模出效益,在物流行业低碳转型中推进物流行业的规模化发展,不仅能加快物流行业资源整合的步伐,还能同时提高物流行业的资源使用效率,从而达到使物流行业节能减排的目的。从我国物流企业的实际来看,中小型物流企业占了绝大多数,这不利于物流行业低碳转型的发展,所以要加快对物流行业龙头企业的建设和扶持工作,通过龙头带领效应,不断促进物流行业的规模化进程。
5发展低碳物流的具体措施
目前我国关于低碳物流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宏观理论的研究,对于结合物流具体操作环节的具体措施研究比较缺乏。本文在前面对于低碳物流提出宏观策略的基础上,再从物流行业的各个具体环节出发,有针对性地探讨各个环节在低碳节能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既保证了研究的实效性,也对以后物流低碳转型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5.1运输
运输环节是物流各个环节中能源消耗最多的环节,也是可能造成浪费最严重的环节。对于运输环节而言,首先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优化运输结构,采取多式联运的策略,有条件的地方特别要多增加铁路运输的比重;其次采用绿色、节能的运输工具和设施,加大短途运输中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使用。
5.2仓储
仓储环节主要优化库存量,过多的库存量同样可以带来更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具体来说,首先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应合理考虑库存量,可以采用物流外包的方式很好地避免过高库存的问题;其次加大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有效科学的库存预报,从而提高采购、库存的合理性;再者合理布局仓库资源,节约运输成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优化配置仓库资源,使得仓库的配置既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同时又能节约运输成本以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5.3装卸搬运
我国目前装卸搬运行业的自动化程度还很低,且搬运工具同样处于高能耗阶段,在该环节节能减排的形势非常严峻。具体而言,对于装卸搬运主要是提高装卸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增加电气设备以及自动化设备的比重,通过提高装卸效率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5.4包装
从我国目前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来看,过度包装的问题随处可见,包装环节占用和浪费了很大的资源。首先我们必须解决过度包装的问题,尽量使用经久耐用的包装物;其次在包装材料选用方面我们应该尽量选用节能环保材料;最后对于包装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目前国际上流行的5R原则来进行设计。
5.5配送
配送环节在物流中所耗能源比例也相对较高,科学的配送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效率,而且可以大大减少碳排放。首先必须对配送路线进行科学规划,这样可以很好地减少配送过程中空驶率、重复运输及无效运输的问题;其次是对配送量和配送方式进行科学配置,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最后对于配送工具也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尽量选用节能环保的配送方式。
5.6回收
废弃物回收也是循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再利用,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这里说的废弃物主要包括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包装物废弃物以及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等,具体而言就是对其进行改造、回收、再利用等问题。
6结语
关键词:汽车;整车物流;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一、引言
(一)物流理念的缺乏
鉴于我们国家在历史上实行过计划经济体制,这使得我国社会还依旧广泛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和“重商流,轻物流”的观念。很多人对物流这一概念的了解还很模糊,对物流所涉及的领域范围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由于社会不同的领域对物流的认识稍有不同,这使得许多外资物流企业在进入中国进行拓展业务与公司注册时遇到了诸多问题。对于引入第三方物流,大多数的企业都认为它及其重要,认为第三方物流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但遗憾的是叫好不叫座,目前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被认可程度还是十分的低。
(二)国内物流的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港口,机场,高速公路等大规模投资,但国内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较弱,陆路配套能力不足,总体来说,多用途运输,装卸卸载重装,连接设施和物流设施的连接不顺畅,信息化物流的运行水平程度相对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在物流行业中应该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存在资源重复的现象,物流企业在自建仓库,汽车制造商在自建仓库,经销商正在建设自己的仓库,导致严重的存储容量闲置。
(三)我国的汽车整车的物流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低
目前,我国整车物流企业大都存在着低程度的信息技术的问题,整车物流主要依靠的是手动操作,存在着传播缓慢等现象,并且还存在着效率低下的管理和应用。许多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都在不断加强信息建设,提高物流效率、交付质量,缩短了交货时间并降低物流成本。这与我国的汽车整车物流的情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四)我国的汽车整车物流行业成本高
我国基础运输方面费用偏高,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共享水平偏低,运输方式欠缺规划,水路运输比例不协调。还有整车物流企业都独立运用,落后的资源应用方式,造成了较高的设备维修、折旧费用,使得整车物流行业中,汽车保管成本加大。同时,在我国的整车物流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属于小型企业,管理水平低、效率低,使得管理成本与大型企业相比也较高。
二、我国整车物流未来发展对策
(一)积极推行第三方的汽车物流
第三方物流模式,对供应链末端任务,选择靠近卖主或者消费者的区域完成产品制造有很大帮助,从而使运输成本随之降低,供货时间缩短,将资源集中配置在核心事业方面:不断催生新产品的开发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这样既给企业增加了收益,同时又增加了的客户的满意程度。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拥有较为专业的物流运作技术、经验,高级的物流网络,以及高科技人才和配套信息系统,对提升汽车物流效率有着巨大作用。汽车物流企业完全把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也避免了了企业自身配送时候的回程空驶率,也可以是企业减少掉在配送方面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从而降低了物流成本。
(二)加快汽车整车物流标准化的进程
汽车物流应采用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运输,搬运、装卸、仓储、包装设施和条形码等技术。运行标准化建设主要是物料容器标准化和编码标准化。 编码和标准化是整个汽车物流行业信息化中国的前提,转移不同企业之间编码相同数量的材料的统一和标准化,并加以识别,缩短供应链中的处理时间。 第三方物流具有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特点,是资源整合的主体。其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提高全球竞争力。
(三)构建汽车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互联网技术平台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样也是组成现代汽车物流体系的重要部分。汽车生产有它独有的特殊性,一部车是由从全球采购的成千上万的零部件组成,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零部件不能进厂的同时,因为企业无法提供如此大的存储空间,所以如何加快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是迫在眉睫的。以一汽大众汽车为例,应用物流控制系统来控制物料流、信息流对公司的决策、生产、销售、财务、会计等领域,实现了高效的零库存管理;东风汽车以条码作为信息载体,实现电子,车辆自动存储管理,充分共享车辆的信息,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因此,我们应该加快中国汽车物流的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于各种如计算机、互联网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汽车物流信息共享的交流平台,使我国汽车物流行业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
(四)缩小汽车物流成本
在物流行业领域中,陆路运输较水运成本高20%~30%,根据国内长江航运集团所提供的数据分析:一辆从长春运到广州的轿车,陆路运输需要3800-4000元,而海运成本只需2500-2800元,海运比陆运节省了30%的成本。正是因为成本压力的不断加大,未来将有更多的汽车企业运用水路运输来降低物流运输的成本。依照我国汽车行业区域发展战略和整体发展规划,合理建设统一布局的生产基地,是规范汽车生产网络最有效的措施。在建设汽车生产基地的同时,以基地为中心扩散成立汽车工业园区,不仅能够调整传统汽车生产模式,还可以大大的减少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孟曦.我国汽车物流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
[2]林薇,刘丽文.解析汽车物流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商业时代・理论,2005.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物流管理;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01
一、物流信息内涵与特点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对于物流管理行业也不例外。物流管理行业的信息化一度是一个很难实现的问题,早在19世纪,人们对于物流管理的认识是了解甚微的,在物流的整个环节中,把所有的信息都精确掌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已经不再是阻碍物流管理行业发展的问题。
1.物流信息的内涵
曾有学者认为,物流信息是在物流的整个过程中所真实发生并反映出的运动变化,这个过程中的所以信息包括各种文字知识,图表以及相关情报等都是物流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是一个时效性很强的词汇,在当今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如果不能第一手的掌握行业的信息,将会使企业单位的竞争力降低,不能够在市场中取得竞争力,因而物流信息的准确把握,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在整个物流活动的发生过程中,任何与物流环节相关的内容,输入、转换、输出以及信息反馈等在内的任何环节都会有物流信息的参与。
2.物流信息的特点
物流信息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物流信息的内容包含很多,因为物流本身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和繁琐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从接收订单到货物配送,运输,包装,加工,装载等每一个环节中都包含很多信息。其次,物流信息的更新性很快,信息瞬息万变,因而实用性很强。例如在承接订单时如果对方要求进行个性化服务,那么这种业务的时空限制性就很强,因此物流信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最后物流信息的质量要求很高。物流的过程是一个很多人参与的大的活动,从生产到产出,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的劳动者参与,因而,物流信息的准确,及时是很重要的,也正是这些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才使得这个庞大的活动能够完成。因而物流信息需要高质量来保证物流活动的进行。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我国的物流管理行业发展相对较晚,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之后,很多西方的先进市场经济经验和模式进入我国,虽然有一部分企业认真学习贯通领会了这些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单位仍然是按照改革开放前的老思想。老套路在管理着企业的经营模式,这种落后的物流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很有可能使我国的物流管理行业不能进步和发展。
2.我国物流信息技术落后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晚,我们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方面还是依靠传统路径在进行,物流信息化技术的落后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各个物流企业的信息不能够共享,物流信息的综合处理不能做到及时实效。
3.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
由于人们传统观念的认识,物流行业被认为是一个简单的货物运输的行业,思想上的不重视造成我国在物流管理方面上的人才及其缺乏,尤其是物流信息化管理这块的人才,人才的不足也是限制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4.政策及制度环境有待改善
由于我国没有同意的物流运行标准,运营起来的管理模式在各地也是各不相同,正式由于标准的不统一,造成我国物流行业不能成为一个整体,运用大环境的力量来向前进步,作为政府等相关部门,的一些政策和制度应该及时完善,使大环境下的物流行业能有明显提高。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构建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物流管理的关键就在于管理理念要先进,我国的物流企业单位应该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导企业的管理。物流公司作为一个流通性强、信息更新速度快及过程复杂的一个单位,应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各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在实现共享的同时,努力把客服的需求做到最好,尽量的降低运行的成本,在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
2.提高物流信息化技术
物流单位要重视信息化技术在行业内所起的作用,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提高物流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提升员工的信息化理念,在平日的工作汇总完善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管理效率,使得公司的收益可以达到最大。
3.建立现代的物流管理人才体系
人才是企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发展,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人才体系是很重要的。企业要定期进行人才的招聘、培训和管理,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吸引人才的加入。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员工加入,使物流管理更加具有专业性。
4.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扶持,政府应该从长远考虑,制定可供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兼顾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促进和实现物流行业管理信息化,全面调动物流行业的积极性。
四、结语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对于物流管理行业也不例外,因而任何企业只要掌握了信息技术,就可以在市场经济下取得主动权,把握住商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企业单位由于资金、设备等多种原因,无法把信息技术管理完全应用到工作中,这使得信息技术在我国物流管理行业中的实施性并不高。因此,通过本文主要阐述的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与对策,首先分析了物流信息的内涵与特点,然后阐述了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的对策。希望物流管理行业的人员能够提升自理的管理理念,使我国的物流行业真正开始一个新的时代,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海燕.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1(11).
[2]钱佳,浅议物流管理与信息化问题[J].经济师,2009(12).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导论;教学改革
专业导论是大学新生入学后需要学习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导论性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内涵特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所学专业与行业的关系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使他们能够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涯作一个规划,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近年来,在全国上下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授课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拟以所在的阜阳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意义
(一)消除学生疑虑,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在与大一新生交谈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因听从了老师和家长的建议才选择的物流管理专业,而真正是在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后自主填报志愿的学生并不多。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专业调剂被录取到物流管理专业的,对物流管理专业更是缺少必要的了解。以上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在入学后产生一些疑虑,比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物流不就是干快递吗”等,甚至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做好了转专业的打算。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让学生尽快了解物流管理专业,消除疑虑,端正专业学习态度。
(二)展现专业前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是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和支柱性产业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增强学习物流专业的信心。
(三)揭示成长规律,帮助学生适应环境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其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3]。在学习上,中学里的那种封闭式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填鸭式被动学习和单纯追求应试成绩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学习、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满足趣味性地主动学习和为成才而学习;在生活上,其生活方式也由高度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生活转变为远离父母独立生活、需要顾及他人感受的集体生活。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学生会变得无所适从。开设专业导论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学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的特点,掌握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之道,认识人才成长规律,尽快适应大学环境。
(四)确立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拟定规划升入大学只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短期目标,当这一目标实现后,如果不引导学生确立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迷失方向,最终导致学业荒废。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解读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使学生对将要开设的课程做到心中有数,为学生在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大学发展计划乃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提供帮助。
二、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所在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的负责人,近年来一直参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总结出该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授课形式单一以往的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解结合PPT展示的传统教学形式,更多的时候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内容随意化由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时数较少,一般只安排14~16学时,所以该课程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以至于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的选择较为随意[4],有的侧重于作物流管理专业介绍,有的则侧重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介绍。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容易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使学生对该专业产生怀疑,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积极性不高作为一门专业启蒙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其涉及到的知识却十分广泛,尤其是与行业相关的一些最新数据,更需要授课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在期末计算教学工作量时,专业导论课程的课时量只有十几个,对其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帮助十分有限,很多教师不愿意接受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即使勉强接受,在教学上也是墨守成规,不愿意尝试课程教学改革。
(四)缺少实践教学物流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校在制定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时,如果笼统地将其全部设置为理论授课,则与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不符。缺少实践教学内容的专业导论课,会导致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缺少直观的认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变传统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为了克服单一授课形式的缺点,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法[5]。比如,授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混合式教学理念引入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阜阳师范大学为例,学校已经建成了先进的录播教室,同时引进了“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录播教室录制教学视频,并将其连同课件、教案及学习资源等材料上传到教学平台中,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在线下教学环节,授课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话题,比如“你为什么选择物流管理专业”“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物流行业相关信息的”“你认为从事物流行业的工作前景如何”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再将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授课教师再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授课形式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二)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就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其专业导论课程应包含以下内容。1.专业内涵与行业发展前景。在专业内涵方面,可以介绍与物流相关的一些概念,如物流、物流行业、物流管理、传统物流、现代物流、国际物流等,引导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特点,明确各概念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及其本质。在行业发展前景方面,授课教师可以搜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物流行业发展概况及就业前景,物流相关岗位职责要求和任职条件、薪酬待遇、升迁路径等,以打消学生的疑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学科性质及专业发展概况。首先,物流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中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与之并列的还有物流工程、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这4个专业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各专业的相近性和交叉性,注意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其次,应介绍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及办学成就,如师资队伍情况、专业与课程建设情况、毕业生的考研及就业情况、师生获得的各类荣誉情况及杰出校友等。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和大纲。授课教师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向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等内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制定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盲目地学习。4.大学阶段教与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在向学生介绍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授课教师还应就大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剖析,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此外,授课教师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适用的学习方法。物流是一个注重实操的行业,中学里那种单纯为了应对考试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学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眼高手低。5.专业学习规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专业导论课程还应包括学生专业学习规划的内容,授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划,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及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三)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针对专业导论课授课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层面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优先选派专业导论课教师到知名物流企业参观、交流,对承担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补贴等。此外,还可以改变以往只由校内教师讲授专业导论课的做法,邀请物流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讲授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邀请知名物流企业或物流行业的专家走进课堂做专题讲座,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给授课教师提供了与行业和企业专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尽管专业导论课的课时不多,但笔者认为仍可以抽出2个课时让学生参与到专业实践中。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物流企业参观见习,以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与经营模式。通过参观企业的立体仓库、分拣流水线等物流设施,观摩叉车装卸货演示、智能分拣机器人分拣作业等物流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之形成基本的行业认知。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跨境支付
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概况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契机,电子商务能够实现低成本的跨境贸易,使其得到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跨境发展使一些较为成熟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始意识到全球范围内的跨境贸易进出口市场的重要性,各大电子商务企业开始抢夺跨境贸易的市场份额,以提高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能力。电子商务跨境贸易主要包括为商家提供贸易平台或配套行业,如物流业等,部分电子商务企业拥有企业内部的物流行业、信用支付和电子支付等配套性保障,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效果。近年来,电子商务跨境贸易取得巨大发展。根据电子商务行业的投资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的电子商务贸易额达4.2万亿元,比2013年的3.1万亿元增长了33.33%,其中出口量占总交易量的85.4%。根据2013年和2014年的电子商务交易成交额估计,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贸易增长率为30%,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达到6.5万亿元。①尽管目前电子商务跨境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但其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管机制、消费需求难以实现个性化和多样化、跨境贸易物流和资金结算存在障碍、境外产品和物流信息传递滞后等。国际物流行业的企业巨头主要包括马士基、DHL以及联邦快递等大型物流企业,我国物流行业的企业主要包括顺丰、邮政,以及电子商务内部或联合外部物流资源形成的跨境物流企业。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为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但国际贸易在跨境物流方面仍有许多障碍,包括远距离配送模式影响配送效率、跨境贸易物流信息传递滞后、物流配送协同不高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有效推动电子商务跨境贸易发展。
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下物流供应链特征与管理模式选择
(一)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下的物流供应链特征
1.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供应环境复杂。电子商务虽然发展较快,但其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国际贸易中复杂的产品运输环境和时间差,使其物流信息的传递有一定的延迟性。这不单单是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问题,其他国家的物流行业也同样存在,但不同国家对物流行业的管理制度有所不同,同时国家的政治因素、经济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等也会影响物流行业的发展。2.不同国家间的物流供应链信息技术不均衡。国家间由于经济水平、科技水平以及政治体制的不同,往往会对物流行业的信息技术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电子信息技术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必须加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3.物流行业管理制度标准不统一。虽然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物流供应链方面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主要原因是受到地域的限制,使物流的配送渠道受到制约,而且还受到国际竞争环境和国外物流行业营销方式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物流行业的管理,促进电子商务参与国际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下的物流供应链模式选择
跨境贸易的物流供应链选择是指电子商务企业选择内部兼有物流供应模式或者与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合作,形成产品销售和配送的链锁式服务。这种产品销售和配送的一体化服务能够有效地实现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且高效的运作,也能扩大企业的境外交易额。物流供应链模式不仅仅是单纯的物流配送服务,它包括生产、财务、产品设计研发以及制造、财务等管理部门。因此物流供应链模式的选择能够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能力,为用户提品的增值,如信息服务等。电子商务的物流供应链应该关注物流信息传递、营销手段多样性等。物流行业作为产品的配送性行业,应该有稳定的供应商,这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核心。供应商承担产品生产和仓储运输等责任,并有义务将产品运送给顾客,而运送的过程和信息的配送等都应该由物流行业负责,电子商务的物流行业应该有效地控制物流行业的资金、信息和产品等,增强供应与运输的合力。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发展的关键点在于管理,如管理信息、管理配送等。有效管理物流行业的目的在于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完整的市场计划,这样的管理优化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按照物流供应链的不同运营方式,其可以根据信息类型、订单发送方式以及仓储地址等分为推动型和拉动型。
三、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下的国际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配送成本问题
用户对境外电子商务产品消费体验的好坏,受跨境物流模式的影响。因为跨境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承担跨境税费、网络技术建设费用以及快递费等,这些费用越高,用户的消费体验效果就越不理想。当然,跨境贸易也会面临产品被退换及由此造成金钱和时间成本大量流失的问题。
(二)物流配送交货时间问题
时间周期是跨境贸易产品配送不可控因素,因为国际快递往往都是集中发货,通过这种形式来降低卖家的成本。这种集中发货的形式由于货物集中往往会出现货物丢失等情况,欧美等地的物流线路较为畅通,一般耗时较短,但巴西、非洲等国家或地区可能需要较长时间,这会降低用户的消费体验效果,进而申请退款服务,处理退款服务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耗时长。
(三)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物流体系问题
电子商务已经逐步成为大众消费的主流方式,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正在逐步完善跨境贸易物流体系,但跨境支付仍然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支付方式无法实现国际统一,这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实现跨境贸易无障碍的关键性因素。
(四)跨境物流供应链配送信息不对称
物流行业在实现跨境配送过程中,包含国内运输和国外运输两个阶段。由于国内外的物流信息发展技术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产品配送信息无法与实际配送进程相吻合,物流配送资源不能实现有效整合,往往会影响企业的盈利。同时,物流信息的不对称还会造成产品是否签收的确认等问题,进而影响产品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信誉。如果物流行业无法解决跨境贸易信息不对称问题,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资源就无法实现整合,因此,电子商务行业的跨境贸易亟需与物流行业建立协作性系统和网络信息数据平台。
(五)跨境贸易的海关问题
产品的跨境配送需要接受国内和国外海关的审核,但在利益的驱动下,电子商务的卖家往往会逃避国家的监管制度,报低商品的实际价格,以降低产品的运送成本。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品的配送成本,但往往因为报低或是错报价格而被海关扣留,从而影响产品运输。一旦当海关将货物扣留,就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产品运送给顾客,进而被用户投诉,影响企业的信誉。
四、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济全球化时代,供应链更应该从顾客需求出发,尊重市场导向,建立更好的大联合企业模式。在企业的联合中,核心企业必须占据有利地位,顾客、产品研发、产品制造、产品运输、产品分销、产品零售等都应该被囊括在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中,并且保持紧密合作。人们往往会将电子商务行业的供应链与产品的销售渠道相等同,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因为供应链包含了原料供应、产品生产、分销渠道、物流运输、客服等环节,而销售渠道仅仅属于其中的一个环节。当然对于供应链环节而言,没有价值大小之分,原料供应、产品生产、分销渠道、物流运输、客服等在供应链环节中都同等重要,而销售渠道专注于分销商这一环节。供应链是一个完整的产品销售系统,最为核心的是这些环节能够相互契合和沟通联络,能够整合不同领域的共有资源,提高产品服务水平,实现更有效率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供应链管理应是实现生产、销售、服务、运输一体化的信息网络服务,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做好产品的营销宣传、实现畅通的物流服务以及优化客服等多种手段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效果。
五、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的构建
(一)物流供应链国内市场建设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抢占国际市场份额,这首先是要加强物流供应链的国内市场建设,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1.物流供应链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流程改进。进一步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流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国际贸易中物流供应链的效率,这需要企业内部组织相互配合,增强部门间的协作性。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转变经营理念。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产品也离不开市场需求。在企业管理中,要进一步认识物流供应链,通过对其管理模式的了解和改进来改善企业经营的流程。第二,要在新环境新形势下重新认识企业跨境物流供应链的本质,企业应根据国际形势和市场环境变化,明确企业经营的主要方向,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2.加强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人才永远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物流行业供应链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托优秀人才对其进行管理。虽然物流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人才选拔和培养仍然需要一定的周期。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以专业化的培训授课为主,培养专业化人才。信息收集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因为信息的获取是企业制胜的关键法宝,信息的收集必须准确及时,只有了解市场和顾客需求,才能生产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3.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管理需要依靠电子信息技术,以促进其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凭借信息网络技术实现飞速发展,物流供应链发展必须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国际物流供应链下的跨境企业合作
1.转变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理念。企业在物流供应链构建中,应保持积极的竞争意识,因为国际市场环境与国内不同,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较为激烈,企业在境外贸易中必须有大局意识,参与国际化竞争。虽然国际竞争较为激烈,但中国企业仍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鉴国际优秀物流企业的发展经验,抢占有利的国际市场地位,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国际市场话语权。2.国际物流供应链构建下的利益合理分配。国际贸易物流供应链构建的基础在于企业的盈利和信息的共享,构建供应链的目的是为信息共享搭建平台并由此获益。这两个重要因素是建立合作共赢的基础,也是供应链构建的基础,更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保障。3.国际物流供应链下的产业集群化。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需要提高企业竞争力,而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实现企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化,通过资源的集中改善企业的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实力。企业产业集群化的定义是以政府的政策法令为基础,将企业的主体产业和共生产业一并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主体产业的发展需要伴生产业的支持,产业集群化有利于实现产品的专业化发展,也可以为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形成提供帮助。
(三)增加国际物流供应链下的企业主体数量和进行国际物流供应链的横向延伸
1.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中国企业在国际物流供应链上占据的份额虽然不断扩大,但其并不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的主体,中国企业必须认清这一现实问题,通过加强生产、销售以及拓宽运输渠道来提高企业在国际物流供应链中的地位。只有提高企业的发展实力,才能在国际贸易中拥有发言权和建立自己的物流供应链。2.国际物流供应链的横向延伸。当国内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日益成熟,国内电子商务贸易额已经稳定时,企业必须开始将眼光集中于国际市场,通过建立国际贸易物流供应链来促进电子商务的全球化贸易。
作者:王红娟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