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网络广告商业模式

网络广告商业模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6: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网络广告商业模式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网络广告商业模式

篇(1)

自从WEB2.0兴起之日起,盈利模式问题就如同附骨之蛆,如影随形般困扰着这些WEB2.0的创业者。特别是在WEB2.0的大潮过后,某些媒体甚至鼓吹WEB2.0的冬天已经来临,百度、TOM等互联网大腕们也集体认定WEB2.0没有商业模式。可以说,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WEB2.0创业者迫在眉睫的问题。博客作为WEB2.0的典型应用自然也无法逃脱这一困境,不管博客网的“博客金行”,还是博啦网的产品试用计划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敢拍着胸脯打包票说自己已经找到了清晰的盈利模式。

到目前为止,博客网站对于盈利模式的尝试无外乎三种:网络广告、增值服务和收费。在确认收费与增值服务行不通之后,大家不约而同地转向网络广告市场。确实,坐拥上千万的注册用户,却放着网络广告这块大肥肉不吃实在是太可惜了。不过肥肉好吃不好咽,强咽下去可能会造成消化不良,严重一点还会呕吐。因为在博客上投放广告与在门户网站投放广告有着本质的区别。在门户网站做广告,广告主看中的就是新浪、搜狐这些水灵灵的“大姑娘”。而在博客上做广告,广告主看中的是写博客的用户,而不是博客网站这个“媒婆”。

因此,与门户网站相比,博客网站要实现盈利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安内,即怎样让网站的博客用户心甘情愿地接受插在私人空间的广告页;二是,如何利用网站内的博客用户来勾引怀揣着大把钞票的广告主而在这两个关键问题的处理上,博客网站目前的做法并不尽人意。在安内问题上,霸王硬上弓策略遭到一致抵制之后,博客网站便通过广告分成的蝇头小利来收买人心。在问题上,博客网站则是不遗余力地开展造星运动,将自己手上的姑娘们都打扮的花枝招展,让广告商们馋涎欲滴,心甘情愿的把钱掏出来。可惜这年头已经提倡自由恋爱了,那些深得人心、吸引了众多眼球的博客用户是漂亮姑娘不愁嫁,他们根本不满足广告分成这点蝇头小利,随便抛个媚眼自有一大堆广告商神魂颠倒。老徐这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委身下嫁AMD自然是聘礼丰厚,如此名利双收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如此一来,博客网站是哑巴吃黄连,呕心沥血打扮出来的姑娘都各自觅得如意郎君,网站也失去了吸引广告主最宝贵的资源。

篇(2)

【关键词】物联网 商业模式 多运营主体 免费使用 示范产业 终端融合

1 引言

物联网将互联互通的网络概念进一步延伸到现实生活各个物质实体,把在互联网和电信领域取得成功的新一代IT技术运用到各行各业,并通过智能感知识别、通信网络以及智能运算平台的技术设备,形成对每一个网络节点进行识别、定位、监测、管理和操控的网络系统。基于此,物联网除了扩大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最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和应用,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形成规模化的应用,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发展物联网除了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还要加快产业社会化进程,形成规模化商业应用。由于物联网产业链较为复杂,涉及商用主体类型较多,因此必须根据其自身商业特点、不同行业市场需求以及个体关系特点,设计相应的商业模式。

2 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现状

作为互联网业和电信业衍伸的新形态,物联网需要从这两个领域获取商业模式经验。互联网发展已由传统盈利模式研究转向价值网络体系和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着重于挖掘、掌握、导向乃至创造市场需求,同时分析商业模式系统中个体的竞合关系以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表现,使系统动态发展,与外界互动协同发展,同时研究政府等个体在商业模式中的作用,将盈利为主的商业模式概念转成改革生活方式、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向。

目前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比较集中的研究方向是分析商业模式运营核心平台的搭建以及市场运营过程运营商、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等主要个体的相互关系、服务提供方式和收入分配方式。

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提出了物联网发展五大类商业模式,包括:

(1)系统集成商主导,运营商检验运行情况;

(2)运营商提供网络连接,收取服务费用,系统集成商在网络上运行业务;

(3)运营商自行为客户提供数据流量;

(4)运营商自行为客户开发相关服务;

(5)运营商为客户定制服务。其主要的区分点在于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上。

参考文献将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分为通道型、合作型、自营型和定制型四类,强调不同模式中运营商地位和作用的差异,并介绍物联网在国外医疗、物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从运营商主体性出发,提出了合作开发、独立开发和定制服务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类型,强调不同合作方式的结构和实际应用案例。

参考文献根据中国移动已有业务结构,分析7种物联网商业模式,包括:

(1)企业投资自建型;

(2)企业自建运营型;

(3)定位平台免费开放型;

(4)全租赁佣金型;

(5)运营商系统集成型;

(6)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合作型;

(7)运营商产品库型。

还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3种新模式:平台租赁运营型、平台广告运营型和项目型。同时认为,当前物联网主要盈利来源还是以用户购买和支付服务费为主,广告收入为辅,并对其在移动支付、智能电网、GPS导航、环保监控等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展望。

由是可知,当前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体现为系统集成商和运营商的运营主体竞争以及服务方式的多样化扩展,强调的盈利方式仍然是用户单次设备购买、日常通信服务以及网络运营商的佣金收入。关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市场运作、盈利模式以及个体关系类型的研究取得较多成果,其中对于广告平台建设的思维也符合网络产业商业模式中低资费、规模平台、广告支撑的发展趋势。但由于缺乏对用户需求的综合挖掘和行业拓展,研究的群体和行业范围偏窄,忽视了物联网公共特性以及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商业拓展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较大欠缺,导致相关业务市场渗透能力差,用户接受程度低,周期长,不利于产业发展。同时,对电信领域的创新商业模式借鉴不够,忽视了物联网潜在的多价值主体特性,对运营商、系统集成商之外的价值创造研究不够。

3 未来物联网商业模式预测

作为新兴产业,物联网未来发展核心应该是通过对用户需求的覆盖,以及日常应用领域的全面渗透,进而培养用户的物联网消费习惯,甚而创造出新的用户应用需求和模式。因此,应该从公共事业和常规消费领域着手,采取低价甚至免费的方式,尽可能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在具体模式应用上,可以设计如下商业模式:

3.1公共事业应用型

此类商业模式一般由政府等公共事业部门搭建公共平台,客户租用或者购买平台以及相关软硬件产品,并支付通信费用。向用户提供免费产品。比较典型的应用方式是各类企业的视频监控、面向用户的楼宇监控和家居监控、GPS导航定位、公共事业信息查询、公共安全、公共物流体系等。

该类商业模式是物联网民生化应用的体现,贯穿于各个发展阶段,此间,政府对技术、市场的把握非常重要:初期,通过行政手段迅速普及产业应用,投入资金搭建设备体系;与商业机构合作,以赞助或者成立股份制公司的形式运营和维护物联网公共事业;在特殊领域如公共物流体系等,则需要迅速完成平台体系搭建,通过政府独资、土地出让、合资经营、业务外包的方式转移成本和吸引资金,保障物联网应用的维持和扩展。此类模式来物联网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主要政策推广模式。在主要公共事业平台采用此类模式,可以让用户免费体验物联网应用,培养使用习惯,为其他类型的业务推广打下基础,同时政府等公共事业部门由此推广普及物联网,带来社会效应,增加财政收入。

3.2广告平台型

物联网中的网络广告模式是传统媒体广告模式的延伸,一般是由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搭建公共平台,集成物联网感知和传递的软硬件设备,租给广告商进行运营,广告商通过广告收入来支付物联网平台运营费用。由于物联网行业覆盖广泛,潜在客户源多,这一模式越来越被广告商看好,出租车、公交车、地铁移动电视,楼宇电视、营业厅的移动广告屏幕,都可以作为该模式的覆盖范围。而物联网的作用是给这些信息平台赋予移动性和地理标签的附加信息,并逐渐开放用户交互界面。

该模式的本质是公共信息平台的物联网化升级,在传统公共信息平台的覆盖特性基础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体现移动性和地理坐标性,更可以根据政府和信息提供者的需求,实现平台信息的移动化、区域化、群体化和行业化。该模式可以使上述信息点在其各自不断扩大的用户群覆盖的基础上发展成综合类信息的平台,通过对用户群体的公有和专有覆盖,探入、获取乃至引导总体和专有用户的信息关注行为和趋势,从而吸引广告商的加盟,形成第三方获利的生态体系,让用户零成本使用的同时,以广告效应获取盈利收入。

3.3软硬件集成商主导型

以上两种方式是公共领域可以应用的商业模式,而 对企业和个人用户端,发展趋势之一是价值流多源化和集中化,体现在商业应用中即为终端融合以及物联网相关应用的无限开发和拓展,对此可以预测软硬件集成商主导型的商业发展模式。

该模式主要来源于苹果“iPhone”模式,核心软硬件集成商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在获取用户终端一次购买费用的同时,通过一定比例分配用户日常应用消费,同时大量应用开发者为终端系统促进广大应用开发者为系统开发各类应用模式,以免费和低价模式为主(苹果大部分应用费用在0~0.99美元),在硬件销售的同时,开拓应用下载这一新盈利点,并通过习惯和文化渗透的方式促进硬件终端和软件的普及。此类模式可用于与个人用户市场相关的便利类和控制类领域,例如位置服务、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数字城市和智能校园等,通过在已有智能手机终端系统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专有物联网终端上开发相关行业应用下载,使用户可以免费或者很低代价选择和使用物联网软件平台和应用。

3.4“云聚合”型

在物联网商业模式的高端发展阶段中,还可以结合云计算的思路提出云聚合概念。云聚合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上,以用户服务为中心,根据已有运营平台和业务能力,针对目标市场整合内外部资源,形成用户、商家、其他市场参与者共同创造价值的网络商业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一定的安全机制下形成信息全面自由流通,通过大量快速的信息传送实现价值的高速增值。各个主体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接收者。而从盈利模式上看,各个运营主体向云聚合平台,一般是政府或者其他部门交纳租金费用,而由于应用的方式多样化和生活化,用户最终可以免费的方式使用平台内一切资源。

上述分主要商业模式类型通过表1体现出来。

4 商业模式发展建议

在物联网发展被一致看好的情况下,上述商业模式的市场推广未如想象顺利,主要原因是各行为主体对商业模式的内涵以及市场适用性挖掘不够,使用门槛高,缺乏以用户低成本使用推进的商业应用。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推进:

(1)政府支持和技术标准化。在商业模式推广中,政府最直接的作用体现为方向引导、资金投入和平台建立,行业应用初期,政府应该通过行政手段,为物联网进入重点行业提供基础通道,形成先天进入优势。此外,产业标准化是克服发展障碍以及降低成本的关键,物联网时代,各国起跑线差距不大,所以更应加快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并试点和应用,抢占技术制高点。

(2)增加商业模式价值主体。可在现有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等主体的基础上,引入软件、硬件制造商、集成商,服务提供商、广告商、内容提供商、应用开发者等主体,在产品体系上可以扩大市场需求覆盖,通过多个主体的价值创造,分摊运营成本,提升用户规模,增强平台效应,创新盈利模式。

(3)促进个体间合作和共赢。政府可以通过与其他运营个体的合作,打造完善应用体系,调动各方力量,把盈利模式中以单次购买和用户从量使用为主,逐渐过渡到用户低价或者免费使用为主。而在第三方投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方式上,应在保证用户利益的同时,通过集中关注的方式促进其他消费需求增长,实现各方共赢。

(4)推进示范产业应用。选择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产业化进程快、附加值高、环保的重点领域开展物联网先导应用示范,通过成功范例提升社会认知度,这些产业应用包括智能电网、数字城市、智能物流、环境检测、公共信息平台、数字医疗、智能家居等。同时加大公共事业服务的物联网化,在个人客户端将物联网作为公益服务的升级方式。

(5)促进终端融合。未来物联网终端必将是多种功能融合的载体,需要重点加强软件扩展性。免费使用物联网软件是大趋势,软件开发者应争取从其应用的广告平台以及可能引发的消费需求发掘盈利方式。

(6)建立各类运营支撑平台。平台可以是运营商建立,也可以是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客户、政府建立。其作用主要包括接入、信息采集、传输转发、通信关联、开放接口、维护、安全、计费、管理等。平台建设者应该具备足够的资金投入、系统集成和维护能力。

篇(3)

MediaCross公司CEO江兰和他的团队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通过大量的技术手段,捕捉成千上万个“张平”,分析出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等特征,最后为品牌商提供更为精准的广告投放服务。

数字营销的概念普及后,网络广告及移动广告已经实现了从“放在那儿”到“放到那个人面前”的升级。但江兰一手打造的MediaCross跨屏联动视频广告平台,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将手机、电脑、PAD以及电视等多个视频屏幕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以获得更多更为海量的用户资源,以及为品牌商提供更为多样化的广告投放选择。

这一模式已经获得了来自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凌代鸿的注资。

模式创新

25岁的Zoe平时喜欢跟一帮朋友们一起研究护肤品,而27岁的Ken平日里喜欢自驾游,热衷于浏览汽车品牌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MediaCross平台,帮广告主找到600万个Zoe,或者300万个Ken。”江兰说,在锁定营销的目标人群后,他们可以帮广告主做到信息更为精准的投放。

但这只是江兰商业计划的第一步。数字营销的概念普及后,行业里涌现出大量类似的公司,通过研究用户在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上的使用轨迹,来判断其年龄、性别、职业、业余爱好等信息,再联络相应的品牌商对其进行精准广告投放。网络广告不再只是“放在那儿”,而开始主动选择“放到那个人面前”。

江兰是国内较早研究这一广告投放模式的商业弄潮儿,他曾创办的数字营销公司,专注于网络视频广告领域。他认为,在整个互联网广告行业,网络视频广告出现的时间虽然相对较短,但却是增长最为迅速的一个类别,未来的前景看好。此外,在国外,广告网络公司早已走上垂直化、专业化的道路,这也将是国内广告网络行业的趋势。

在营运公司的过程中,行业内一些新的趋势引起了江兰的关注。首先是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使得移动端的内容占据了用户越来越多的碎片时间。其次是即使经过了来自互联网的巨大冲击,电视广告依旧是广告主极为青睐的投放模式。

江兰开始思索另一种商业模式,即将上述这些平台的资源进行整合,为广告主提供一个整体的视频广告投放方案。他现在创办的MediaCross,就是在这种思考下产生的。

跨屏营销

“电视的屏、手机的屏、电脑的屏、PAD的屏,用户在媒体消费上花费的时间,90%属于跨屏。”江兰表示,而只有当产品被联合在一起使用时,它们才会发挥出真正的效力。

跨屏传播能更好地拓展目标到达率,其同时利用电视、视频及移动端,更好地拓展目标群的到达率,而单一媒体则比较窄。此外,跨屏能实现更宏观的跨屏幕媒体预算分配。品牌主或广告商不再需要像以往一样通过复杂的公式去计算,广告预算中有多少比例是给电视或者是网络、移动端,而只需要考虑如何将钱分配到不同形式的视频中,视野更为宏观。

该模式还实现了跨屏幕的营销活动。不同屏幕,无论是客厅里的电视机、书房里的电脑,还是手中的电话或PAD,单个目标用户手中的不同终端,他们的使用人群都可能被MediaCross的后台系统发掘出来,实现跨多屏幕营销。不仅让投放变得更加精准,也因重复到达而使得目标用户对广告内容的记忆更为深刻。

在此基础上,江兰和他的团队设计出三个方向的产品,其中在线视频联动网络,通过覆盖绝大多数网络视频用户,根据用户行为及与其他媒体相结合精准获取用户个人、家庭或社交群体信息,从而优化广告投放效果。而移动视频网络,则根据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使用者的不同状态,精准地针对每个终端提供多种定制广告。

“未来我们还将把跨屏的范围扩大到户外及楼宇视频中,争取利用到用户更多的碎片时间。”江兰说,他的商业模式也获得了投资方的青睐。目前,已经有好多家VC对这一模式有兴趣,并开始和江兰团队商谈融资事宜。

对标

HitBliss解决了消费者无法受益的问题:将商家的广告针对用户的偏好、所属地特征、观看时间等分成不同类别的广告,用户可主动选择喜欢品牌的广告和想看的广告。这种模式使广告主知道自己的广告是否成功,准确地掌握用户喜欢什么类型的广告;而用户通过主动看广告的行为换得“货币”,在HitBliss商店中购买电影或电视节目;HitBliss赚取的是广告主的佣金和用户购买视频的利润。

析易国际商业模式研究院点评

MediaCross整合手机、电脑、PAD及电视等多个视频屏幕,打造的跨屏联动的视频广告平台,打破单一媒体的边界,使其商业模式实现了突破性创新。现在,无边界已经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行业、企业或产品参与竞争时,若想突破一个市场格局,往往需要较漫长的时间;但若利用无边界创新,实现颠覆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MediaCross跨屏联动的项目,通过无边界创新,带来了海量的用户资源及多样化的广告投放,预示出本项目在未来发展性上有良好前景。

但本项目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首先是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在行业内有类似技术的公司比比皆是,有被“后发制人”的隐患。就像周鸿祎[微博]所言,大公司借助其用户群和市场力量,可以轻松杀掉很多小公司,所以,MediaCross还需要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

篇(4)

尽管目前还是如此的强大,中国的电视广告从一直稳坐的行业头把交椅有可能开始动摇,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TR近日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广告花费总量达3120亿元人民币(不含互联网和新媒体),整体投放同比增幅仅9%,低于GDP11.4%的同比增长,为近年来最低增幅。其中,杂志、电台广告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报纸广告下滑局面也没有出现转机。

尽管电视媒体以12%的增幅依旧保持传统传媒的领先地位,占据国内广告市场近八成份额,但与新媒体相比较,已显疲态,2007年互联网广告实现48%的增长,总量达116亿元人民币。

如日中天

自1980年以来,电视广告基本上保持了强劲上升的势头,唯一一次市场份额下跌出现在2001年,主要还是受互联网泡沫破裂资本市场不景气所致。目前,无论从广告市场份额,还是从覆盖率、到达率上看,电视广告一家独大的现状在短时期内仍然难以改变。

总部位于欧洲的知名媒体投放公司――实力集团认为,电视媒体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尤其重要。该集团管理经理乔纳森・巴纳德表示,“在那儿(发展中国家),电视广告是最短的时间里将品牌传达至尽可能多受众的最好途径。”

德国广告经济中央协会日前在网站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电视广告以81%的比例占绝对统治地位,而报纸广告只占了17%。剩余的2%由户外广告、海报广告、大众刊物广告和互联网广告瓜分。

在广告收入的媒体结构方面,中国显示出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布局。美国的电视广告收入虽然占所有媒体的第一位(占38%),但与第二位的报纸广告(27%)相差不太多。日本的结构与之类似。而英国结构则是颠倒的,报纸以34%占第一位,电视以28%居第二,第三位是大众刊物(13%)。

2007年,中国电视广告的花费占比接近80%,对比近三年同期的媒体广告花费份额,电视所占份额逐年增加,与报纸出现了此消彼涨的局面;杂志、电台的份额变化不大;户外广告花费份额稍有减少。

目前,无论从广告播出的频次还是时长(或面积)的增长幅度来看,同样也是只有电视广告能够保持增长;报纸、杂志连续两年出现同期负增长;电台与户外广告市场的2007年同期增长也都为负增长,尤其是户外广告的频次增长由2006年同期的49%降为-2%。

CTR对全国36个城市受众调查的各类媒体的日到达率数据看,受众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体是电视。电视依然处在覆盖率最高的位置,而且又有小幅提升,作为第一媒体的地位仍不可撼动。

份额逐年下滑

尽管如此,种种迹象表明,电视广告在全球广告市场中的份额可能进入一个长期下滑期。

英国《金融时报》1月18日报道,电视广告在全球广告市场中的份额2006年达到顶峰,2007年起开始回落,并有可能进入一个长期下滑期。实力传播的研究证实了上述推测。该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电视广告的市场份额2005年达到37.7%,2006年摸高到37.9%,但到2007年会回调到37.8%,此后将逐年小幅下跌。

个中缘由复杂,从电视自身看,受限于线性播放和互动性差等先天劣势,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平台,其魅力开始下降。

雅虎搜索引擎营销部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搜索引擎的信赖度超过电视广告,对搜索引擎的依赖高于杂志、报纸和电视广告等其他传统媒体。大学生们认为搜索引擎是最佳信息源,信息相关度高,信息值得信赖。

全球第一大广告集团奥姆尼康旗下BBDO广告公司最近发表了一项报告也揭示了电视地位的下滑。该报告认为当今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没有电视的生活,而不能没有手机或电脑。报告显示,15个国家近3000位消费者在回答最想拥有的无线设备时,45%的人选择家用电脑,31%的人选择手机,只有12%的人选择了电视。在中国,这样的比例更是分别达到了61%、30%和4%。

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统计,最近四年来,中国35岁以下青少年受众的收视时间大幅度减少。不同地区观众收视的总趋势是,经济越发达,收视时间越少。在多媒介、多频道时代,受众正成为越来越稀缺的战略资源。

电视正在失去一些年轻人的青睐。而当前的数字化电视浪潮可能会更加快了这一进程。在中国,数字电视的覆盖发展计划非常迅速,2008年有望达到全国3000万户,并于2015年在全国实现电视数字化。

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数字化新媒体革命,使得电视作为权威媒体平台的地位开始动摇。新媒体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准确的分众定位、良好的互动性,不断挤占传统媒体市场份额,以传统媒体6倍的速度成长。有鉴于此,一些西方人士纷纷预言:电视广告黄金时代快要过去。

进入数字电视时代,数字压缩化技术使频道可增至500个,因此,每频道的收视也会因分散而下降,再难有一个频道占有大部分收视率的情形出现,广告的成本也可能因此整体提高。其次,数字电视的收入来源更多样化,广告的作用对电视台来说更少。

以欧洲数字电视举例,有不同类型的互动式广告,比如电视购物、游戏、比赛等,基本上电视数字化后,更扩大了互动平台的作用,因此收入也扩大了,同时减少对广告的依赖。

当然,广告商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正在发生:广告可能被跳过或高速搜索过。除了现场直播或实时观看,即如果观看的栏目是重播或按自己时间所选择,那么,广告是可以跳过的。

实力集团最新的一份关于广告消费的研究报告表明,电视广告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于2007年开始逐渐向互联网广告流失。报告特别指出,下跌幅度虽然不会很大,但意义却非同寻常。

最有力的竞争者

在电视广告的诸多竞争者中,互联网无疑将成为电视广告最有力的竞争者。

据报道,2007年全球互联网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8.2%,并将于2008年超过广播广告收入,成为仅次于电视和报纸的第三大广告媒体。实力传播预计,2006年到2009年间,全球互联网广告增长速度是传统媒体的6倍,互联网广告收入占广告市场份额将从5.8%提高到8.7%,并在今后十年内达到两位数。

CTR央视研究的报告显示,楼宇电视和互联网已成为广告主最为倚重和认可的两大新媒体平台。而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中国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调查》表明,2006年,楼宇液晶电视的媒体接触率已达到51%,超过了广播、杂志等媒体形态。

互联网对于电视媒体的冲击最为严重。易观国际研究表明,过去四年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保持了6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伴随着中国互联网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宽带网络普及,今后五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11年,网络广告收入将达到270亿元左右,保持39.5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届时,其广告收入的数额将大于杂志、户外和广播广告收入的总和。

分析人士认为,全球互联网广告的迅猛增长主要拜赐于其自身四大优势:一是精准定位式的广告,二是广告向视频化方向发展,三是广告交换和广告联盟和CPA(按照行动效果付费)相结合,四是网络游戏中的植入式广告。

目前互联网的广告形式主要有固定位置广告、关键字搜索广告和其他多媒体广告(包括富媒体广告、固定文字链接、分类广告、电子邮件广告、视频广告等)三类。其中,固定位置广告主要针对大中型公司的品牌和企业形象营销,所占比重最高在45%左右;关键字搜索广告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市场,最近几年增长最为快速,目前所占比重在30%左右,预计今后几年可能赶超固定位置广告;其他多媒体广告所占比重在10%左右,其中未来最有前景的是社区、博客、视频广告。

目前,我国互联网广告占整体广告市场的份额不到3%,同期美国互联网广告占广告总体规模的比重接近10%,英国达到16.6%。

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协会《Netguide2008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总数已达2.1亿,预计2008年底这一数字将达2.85亿。报告认为,随着网民的快速增长,2008年奥运会的强势拉动,以及传统行业广告主对网络营销重视程度的提高,预计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增长至约121.7亿元,增幅达58.5%。

未来,中国互联网广告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扩大和广告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来自互联网广告对传统媒体广告的替代。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内,互联网广告将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

电视自救

为适应数字化平台切换和来自互联网的挑战,电视机构掀起一场自救运动:纷纷改变原先的商业模式,以保持对广告商的持续吸引力。

2007年末,由现代广告杂志社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共同完成的《2007年度中国广告业生态调查报告》认为,电视媒体放低姿态,向网络媒体取长补短,开始从“带着受众玩”转向“陪着受众玩”。

报告还指出,在很多电视媒体的报道和节目中,开始模仿网络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模式,让受众充分参与到报道和节目中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广告主能在互动中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

以内容制作方和播出平台为中心的既有商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目前,电视媒体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内容方、平台方及硬件设计商则退居其次,以服务消费者为己任。显然,该模式是对新电视广告年代的配合:由于受众收看习惯的改变,广告商也得作出相应改动,把新广告形式创意融入新的商业模式之中。

事实上,借助于活动营销创造契机来建立电视台与广告主之间的深度合作关系,已经成为电视台在广告经营上推陈出新的主要方略。这种与常规的插播式广告迥然不同的植入式广告,不仅在各类活动中大显身手,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节目中,各大电视台都在努力发掘这样一种创新资源。

冠名广告、特约播出广告、栏目结尾鸣谢字幕等广告在如今的荧屏上早已屡见不鲜,它们都给电视台创造了巨大的广告价值。不过,电视台挖掘特殊广告形式的胃口远不止于此,新近出现的电视剧下集预告广告便是一例,而频道合作伙伴、频道呼号、角标、剧情互动、有奖收视等眼下也大行其道。

此类植入式广告强调广告与节目的融合,节目的个性及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可以直接投射到企业品牌身上,而且广告的收视率完全等同于节目的收视率,并更容易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可以降低甚至消除观众对广告的心理抵触。

篇(5)

社交网络在日本非常流行,有一则流传很广的笑话是:白领通常有三份网络资料,第一份为真实信息;第二份略显粗野,主要借此发泄日常工作的压力;第三份则是匿名资料,其妻子、女友或上司无法追查其网上行踪。这种情况对Mixi来说无疑是无限的商机。

关注年轻人的需求 Mixi

用户多为追赶时尚的年轻人,其中包括中学生、大学生及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企业员工。Mixi 的定位受到了日本年轻用户的青睐,并给它取了个“kawaii(日语中可爱之意)”的绰号。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NetRatings日本总裁Masashi Hagihara 表示,Mixi 上述市场战略取得了成功,“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很少看电视,因而Mixi 成为他们进行网上交流的最佳方式”。

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 comScore 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Mixi 在日本社交网站中占据41%的市场份额,在日本社交网站总计3100万独立用户访问量中,其独占1240万。在 Mixi 点击率持续攀高的同时,它在网络广告商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一点对 Mixi 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在其9200万美元的年营收中,网络广告就占到85%。据日本广告业巨头电通旗下电通传播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网络广告支出今年同比增长20%,达到50亿美元,到2011年,这一数字可能超过69亿美元。

关注手机用户的动向

由于很多日本网民正逐渐减少电脑使用时间,而相应增加了手机使用时间,使 Mixi 面临新的市场挑战。有关数据显示,目前通过手机登录 Mixi 网站的用户量超过了基于PC登录的用户量,而这些手机用户的年龄比 Mixi 主流用户的年龄更低。58%的手机用户年龄低于25岁,而PC用户相应比率为43%。为迎合这部分年龄段更低的手机用户,Mixi 今年与 YouTube 合作推出了视频功能。

目前,日本已成为全球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高速宽带接入及 3G 网络覆盖率很高,很多手机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他们不但随时随地使用手机与朋友交流,而且还利用手机“移动钱包”功能进行购物。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乔纳森・布朗(Jonathan Browne)说:“如果你想与日本年轻人沟通,首先必须拥有手机。” Mixi 及时地捕捉到了这一最新动向,并与像软银移动这样的手机运营商合作,推出了相应的服务内容。

我有我的赚钱之道

Mixi 的成功在于采用了整体水平化及底层垂直化发展的商业模式。例如,用户每月付费3美元即可成为付费会员,可以获得额外的存储空间等服务。会员付费在Mixi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为7%。

篇(6)

一、广播电视类传媒

(一)电视。电视包括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盈利模式也相应有所区别。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1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16亿元,占总收入的93%以上。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要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提高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都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频道由此而雷同。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对大众化电视频道是适位的,而对专业化电视频道却是错位的。

数字电视作为大众传媒,要满足不同收入群体观众的不同需求,其担负着两大任务:一是普遍服务,为大多数人提供电视节目服务,其中包括为部分低收入受众免费提供基本收视服务;二是为较高收入群体提供增值服务。

在定价策略上,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主要采用的是非线性定价策略和搭配销售的方法,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赚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非线性定价策略的主要形式为两部定价,比如基本维护费加上数字电视节目收视费,安装费加使用费等。搭配销售主要体现在数字电视节目收视费上,运营商一般提供不同的节目套餐。观众对不同节目的评价不同,通过打包销售可以减少消费者评价的异质性,从而可以赚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此外,数字电视运营商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预付费用的付款方式。消费者需要预先缴纳年度或月度的收视费,少罚多不退,通过这些有违《消费者权益法》和《合同法》的价格策略,运营商可以节省大量流动资金。

(二)广播。经营广播的过程是市场营销的一个完整过程。从现状来看,我国的广播市场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广播产品就是节目,价格就是广告的定价。定价原则考虑三个指标,即收听率:价格=每收听点成本×收听率。广告主会根据不同频率的听众结构有针对性投放。广播广告是三次转卖过程,首先把节目转卖给听众,再将听众转卖给广告客户,然后将广告时段转卖给广告公司及客户。近年来,广播电台一直进行着经营模式探索,经历了“独家―多家―联合承包―单频率行业―总台行业”的几个阶段。总台行业就是统一管理、分散经营、集中操作、分别核算的经营管理办法。具体办法是将广告市场划分为若干个行业,按上一年度广告完成额作为标底,对广告公司实行招标,价高者得到该行业的资格。取得资格的广告公司将任务额的5%~10%风险抵押金交给电台,完成任务给予返还,超出部分,按照奖励制度进行奖励。

(三)电影。电影的盈利模式包括票房收入以及后电影市场。目前,我国电影在生产、发行、放映上的脱节,相互不能及时反馈市场需求信息,电影企业对放映的影片内容、质量,事先所知甚少。中国电影人更多地重视电影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对后电影产品开发则相对弱视。随着电影产业的日益规模化、集约化和精细化,这种电影理念将严重制约电影市场的巩固和发展。要实现电影产业链条的良性循环,需要注重培养后电影市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美国电影的营销策略是成功的,特别是电影后产品营销的成功。一般而言,美国电影总收入只有20%是票房收入,其余80%是影片后产品营销。从中给予我们启示:电影后产品开发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要把后产品开发当作电影运作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后产品营销已迈出了关键一步。如,冯小刚的贺岁片《手机》的上映,摩托罗拉通过海报,将产品信息融入电影的前期宣传;宝马公司赞助首映式与国美电器合作,其片花广告在国美100多家连锁店的电视屏幕上反复放映,最终影片还未上映便收回全部投资。

二、新传媒类传媒

目前,我国网络广告的总量还与报纸相去甚远,但其发展势头却十分迅猛,已经连续数年保持高比例增长。中国互联网协会日前的《2007年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网络广告(不含搜索引擎在内)收入达到49.8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50.91%。《报告》预计,2007年、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依然分别保持51.8%和55.6%的增长,到2008年市场规模将达117.63亿元。

(一)互联网新传媒。根据对网络营销活动盈利模式的解释,以及国内开展网络营销的实际情况,可以将现阶段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分为:

1、整合的网络营销盈利模式。此模式是将传统营销活动与在线营销活动结合以实现价值的一种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它经历了非中间化和再中间化的过程,与网络的兴起――泡沫破灭――重新发展的历程相一致,体现了人们对网络运用和影响的认识由非理性到理性,以及认识的逐步成熟。整合的网络营销盈利模式主要表现为:企业网站+在线销售或订购产品或服务。

2、综合门户网站的跨平台多元业务盈利模式。现阶段,网络的应用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平台:交互平台,主要包括通信、交友和娱乐三个方面;媒体平台,主要是信息;商务平台,支持在线交易,既有B2B,也有C2C。

(二)移动互联网新传媒。以手机媒体为例,手机报纸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盈利:一是向彩信订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盈利方式,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前两种方式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盈利渠道,但这些收入极其有限,并且目前的手机报纸用户多为免费赠阅,收费用户较少。对于另一种“融合媒介”手机电视而言,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通过卫星广播传输电视信号、移动通信网络参与互动的商业模式;另一种是只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电视信号的商业模式。前者主要收入来源于用户的手机电视月租费、电视广告费、电视点播费等;后者的盈利方式与现在各种数据业务的盈利方式类似。在推广手机电视业务进程中,现在不能对终端用户收费,推广手机电视的各个链条只能依靠广告收入。

三、出版类传媒

(一)报纸与杂志。我国传媒市场仍是半垄断性的,业外资本难以进入,专业化分工不够,传媒产业价值链尚未完全形成;传媒严重依赖广告,经营模式单一。国泰君安的一份报告指出,绝大多数报纸的收入结构比较单一,广告收入占主营收入比重超过70%,发行收入占比例小。

《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表明,包括报纸和期刊在内的平面媒体广告在2005年年初开始出现了惊人的下滑,平均跌幅达15%以上;其中尤以报纸的下滑最为惨重。虽然从2005年全年看,报业广告还是有所增长,但有研究者认为,与当年网络广告75.9%的增幅相比,报业广告的增长显然是明显放缓了。2006年全国报业增长幅度在2005年大幅降低的基础上进一步放缓。

(二)图书出版。图书出版的主要盈利模式来自于销售图书本身的收入。我国的书价自1993年4月的图书价格改革,扩大了出版社定价自,除中小学课本、大中专教材以及党的文献外,其余书籍一律由出版社自主定价、自负盈亏。出版社推行企业化经营的改革,客观上造成了图书成本的上扬,从而推动图书价格上涨。以前,出版社享受国家的种种优惠政策,如今,绝大多数出版社都要自负盈亏。

四、盈利模式探讨

总结以上分析可见,传媒产业的主要盈利模式及收入来源见表1。(表1)

2006年《传媒蓝皮书》显示,“2005年传媒产业比2004年增长了11.9%,仍然保持高增长的势头,但和往年相比,速度已经开始降低了。前几年传媒产业的发展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一倍,都保持在14%以上。这说明,传媒产业的增长势头开始变缓了,但仍然很强劲。”2005年中国传媒结构的改变比较明显,在传媒市场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市场内部各种媒介形态的市场份额此消彼长。蓝皮书指出,报业在2005年遭遇了“拐点”,进入抛物线般的下滑轨道,广告增长率从持续20年的高位跌落下来,广告收入大都下跌10%~30%,不少跌幅甚至在40%以上,平均跌幅在15%以上;同时,报纸的年轻读者流失,发行市场萎缩。与报业的处境恰成对照的是,互联网广告和广播影视增长强劲,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已达19亿元,比2003年增长75.9%;而2005年广播电视的收入也增长强劲,前三个季度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已达324.41亿元。电视在国内的人口覆盖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达到95.59%,全国电视观众达12.38亿人。我国广播影视已初步形成了电影产业、电视剧产业、网络产业和广播电视广告产业蓬勃发展的格局。

篇(7)

自“大数据”这一概念从2009年开始流行于互联网行业开始,RTB是基于它的第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独立商业模式,也是大数据应用中最典型的成果。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被浪费了,但不知道是哪一半。”从商业广告诞生的第一天起,这个困惑就一直伴随着广告主,“精准营销”是所有广告主和广告商梦寐以求的不二法门。而在RTB时代到来之后,互联网广告已经从卖广告位的时代,开始步入“卖用户”的时代,并且是实时拍卖。它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广告展示,使得广告主、消费者和媒体的利益同时实现最大化。Facebook、百度、腾讯和淘宝们多年间所沉淀的数据也因此找到了撬动的杠杆。

“RTB使展示广告也进入了效果营销时代。”正如爱点击(iClick)CEO薛永康对本刊说:“这是互联网广告的巨变。”

而品友互动的CEO黄晓南则对《商业价值》表示,与之前的广告商什么都做的时代不同,RTB使得互联网广告第一次在生态结构上稳定了下来。这是和“移动广告崛起”并肩的,广告行业的两个最大变量之一。

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相关各方势力就已经开始在RTB领域耕耘,并且在2012年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媒体环境迥异,中国的RTB产业将演化成与美国截然不同的局面。

大势所趋

1994年10月14日,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新锐的《连线》杂志推出了网络版Hotwired,其主页挂上了AT&T等14个客户的广告Banner,这标志着互联网广告的诞生。

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广告演化出了以搜索广告、展示广告与移动广告为主的三大类别(其中移动广告正在加速和PC广告整合)。然而,无论是短平快的展示广告还是谷歌发明的搜索广告,它们在10余年间的进化仅限于技术(比如从Banner到视频再到互动多媒体)和购买方式(从CPM到CPC)层面,本质上还是在卖广告位。在营销效率有显而易见的天花板的前提下,越来越精明的广告主与广告商都难以再靠近彼此一步,“按效果付费”(CPS)与“高转化率”(SEM)模式遇到了难以自我解决的行业瓶颈。

在这个背景之下,“大数据”概念的兴起,让所有广告主和广告商都兴奋了起来,因为这预示着真正的“精准营销”已经具备了现实可能性。

和以往的互联网广告相比,RTB有3个可称为革命之处:1. 由卖广告位转为“卖用户”,广告主只向潜在客户展示广告;2 .挨家挨户投放或(广告联盟)投放,转变为广告交易所式投放。广告由期货转为现货,广告主可以自己操盘;3 .基于算法的拍卖制度,实现广告主和媒体的双赢。

显然,这几条使之前“没有无价值的媒体,只有不匹配用户的广告” 成为了可操作的现实,广告主和媒体两者的信息第一次对称起来,并且降低了广告位的溢价,进而提高了广告投放的性价比。“门户首页广告位的价格,将会因其受众价值的变化而大幅下跌。”薛永康对本刊说:“对于ROI而言,用户浏览新浪和浏览不知名网站可能是同样的效果,DSP不会因为是新浪而多付钱。”

更为关键的,正如专业博客RTBChina.com的创始人范秋华对《商业价值》所说,RTB使得互联网广告行业正在由模式向SaaS模式转变。

“上一代网络广告以媒体为导向,RTB时代则要以用户为导向,做一个真正拥有技术引擎的公司。”薛永康则对《商业价值》如是说。

在RTB概念下面,有DSP、SSP、Ad Exchange和DMP等几个基本商业实体,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广告主与媒体之间的“中间件”。

不难发现,RTB模式给互联网广告业带来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变革。它已经在快速地整合展示广告,其他广告模式也有万流归海的趋势。

根据eMarketer的报告,在美国市场,2012年RTB展示广告的购买已占展示广告总市场份额的13%(约19.5亿美元),这一数字是2010年的3倍。

在RTB领域最先耕耘的谷歌,如今是全球最大的Ad Exchange平台。同时,它还收购了Ad Meld(SSP)等知名RTB业务公司。

2012年,谷歌在美国数字广告展示市场超过了竞争对手Facebook,重新夺回曾经的榜首位置。这也是谷歌首次在3种类型网络广告(搜索广告、移动广告和展示广告)市场都成为美国第一。分析人士认为,这与谷歌在RTB领域的耕耘密不可分,这使得它在展示广告这一相对弱项上有了长足进步。

除了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都已经有了自己的RTB平台。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的好友关系、浏览习惯和购物历史三大数据都已经可以在线实时拍卖交易。

比美国晚一些,2012年被薛永康称为“中国RTB元年”。在这一年,据称是国内最大RTB平台的品友互动推出了自己的DSP,传漾将自己在中国台湾试点成功的DSP移植到大陆,谷歌的DoubleClick Ad Exchange进入中国并与爱点击等平台对接,群邑推出Xaxis(邑策)平台,新浪与腾讯的相关业务都纷纷就位……所有的这些,都在预示着行业巨变时刻的来临。

中国特征与不确定性

美国的RTB广告模式诞生于2009年,而中国的RTB发轫也不可谓不早。在2010年,刚从好耶辞职出来创办传漾1年多的“四君子”,就在中国台湾市场试水了RTB业务。2011年,淘宝成为了率先“吃螃蟹”者,其于当年推出了中国的第一个Ad Exchange平台TANX。在2011年,行业内还诞生了RTBChina.com和Adexchanger.cn这样的专业媒体。

在今年3月15日之前,互联网广告业的最大新闻本来是在新年伊始,腾讯与新浪纷纷推出自己的私有Ad Exchange平台,悠易互动创始人刘俊丰出走后创办DSP公司二次创业,品友互动获得千万美元级别的B轮融资,以及Facebook收购Atlas。

3·15晚会的“关照”成为了RTB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不过,和其他公司纷纷致歉和整改不同,RTB领域的各家公司在事后却大呼冤枉,包括RTBChina.com和Adexchanger.cn等媒体和各公司一道,对大众做了一番从技术到法律的认真而细致的科普。有意思的是,Adexchanger.cn创始人张迪指出,CCTV旗下的CNTV网站就植入了cookie代码,甚至接入了Ad Exchange。

在黄晓南看来,各家公司在行业巨变的过程中的确忽略了一些东西,各方应该借3·15晚会之契机,把行业规范、概念普及工作做到位。“从这个角度说,此次3·15对我们不啻为一次机遇。”黄晓南对本刊说。

实际上,正如前文所述,时至2013年,中国市场的RTB势力已经遍地开花:淘宝、腾讯、新浪与盛大等大平台都推出了自己的Ad Exchange平台;品友互动这样的在DSP定位上耕耘多年的公司正在受到资本追捧;爱点击这样靠SEM起家(类似于Marin),手中握有海量数据、办公室遍布亚洲的公司,正在积极向DSP转型;群邑这样的4A广告公司也开始了布局RTB业务。与这些相对应的,便是电商和传统广告主的积极投入,以及传统CPD展示广告以及广告联盟业务的大幅缩水。

根据IDC去年10月份的报告,2013年亚太地区的RTB互联网广告增速将继续领先,中国将成为RTB购买力指标的新秀。2013中国的RTB购买支出将增长300%达到8300万美元。

不过,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RTB广告市场却表现出了与美国市场不同的特征,相对应的商业实体也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都是由于两国的网络媒体环境不同所致。

与美国的网络媒体流量较为均衡不同,中国的网络媒体间的流量和影响力差别过于悬殊。这导致了两个与美国不同的局面。

其一,新浪这样级别的媒体,没有必要通过谷歌这样的Ad Exchange与DSP达成交易。它更倾向于直接和DSP交易,之后把实在卖不掉的媒体资源扔到自己私有的 Ad Exchange平台里面去。腾讯与盛大的情况和新浪相似。而在美国,私有的Ad Exchange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