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精神科优质护理

精神科优质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6: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精神科优质护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精神科优质护理

篇(1)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夯实基础护理、提升护理专业水平、开展健康教育、注重人性化服务、工作绩效量化考核等几个方面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对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4.62%提升至99.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科;满意度;护理质量

    为了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改进护理服务,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遵照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要求,自2010年6月以来,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效果.中国护理管理,2010,10(6):56.

篇(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当代护理发展的方向,确保护理安全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精神病人由于特殊的认知模式,随时可发生冲动伤人、自杀、出逃等危险行为,常危及患者、病友和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甚至造成医疗纠纷。我病区于2010年12月被医院评定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示范病区,通过改变护理管理模式,使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有效降低了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病例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我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后收治的518例女性精神病人为观察对象,年龄14~68岁,平均(38±5.5)岁,其中精神分裂症458例,癔症性精神病39例,躁狂症11例,抑郁症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3例,均无躯体重大疾患,发生护理安全事件7例,其中外逃1例,摔伤1例,护理人员伤害4例,病友伤害1例。对照组病例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1月在同一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前收治的513例女性精神障碍病人为对象,年龄16~65岁,平均(36±6)岁,其中精神分裂症449例,癔症性精神病41例,躁狂症11例,抑郁症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4例,均无躯体重大疾患,发生护理安全事件22例。其中外逃2例,自杀未遂1例,烫伤1例,摔伤2例,护理人员伤害14例,病友伤害2例。两组病人病例选择在年龄、诊断上无统计学差异。

1.2实施方法

1.2.1制定工作目标

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充分理解活动的内涵和意义,使全体护理人员统一思想,转变服务理念,积极配合。并制定了工作目标:基础护理合格率≥9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病房达到安静、整洁、安全、舒适,病房管理质量考评≥95分;护理技术操作达标率≥98%;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病人对健康教育知晓率≥80%。

1.2.2改变排班模式

我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示范病区后,针对临床护士不足的实际情况,向护理部申请人力支援,并受到院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招聘护士补充一线力量,使护理人员配置与病人床位比达到0.4∶1的配置。实施了APN排班制,A班8:00~16:00时;P班16:00~0:00时:N班0:00~8:00时,每班提前

30分钟接班。其优点;减少了原来多班交接的形式,减少交班环节;加强了中、晚班薄弱环节中的人员力量;每班均有一名高年资护士对护理工作中高难度护理进行把关,充分保证了护理安全。

1.2.3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制

将护理人员分为两组,每组由一名主管护师任组长,每组有6名护士,每名护士分管5张床位。制定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岗位职责,责任组长职责:负责本组工作安排及疑难问题的解决,督促指导组员工作,负责评价本组病人护理计划实施情况,检查本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如正确执行医嘱、服药、治疗、基础护理及各项记录等,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每周随主治医生查房1~2次。

责任护士职责:负责所分管病人的一切护理工作,包括基础护理、出入院指导,病房整洁,专科护理,治疗及病情观察,书写护理记录,完成健康教育,实施身心护理,进行疾病知识指导等。

1.2.4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护理部对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安全护理管理,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管理,护理核心制度,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等,分别制定了质量考核标准,每月组织护士长分组进行考评,95分为达标分。

1.2.5实施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

护理绩效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量、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工作量主要考核护理制度的落实、护理质量的达标情况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工作效率主要考核工作量,包括床位数、出入院病人数、护理等级系数,基础护理、治疗护理技术难度等级系数。经济效益主要考核经济指标。评分以各项指标的达标分为标准,项目达标不扣分,考评分低于达标分扣分。

1.3效果评价

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评价就是信息的反馈,主要分析工作的执行情况,护理部把全院护士长每三人分为一组,每组由护理部任命一名组长,每月进行一次护理管理检查,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操作、安全管理、责任护士分管病人的“十知道”,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健康教育知晓率、消毒隔离等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找出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寻找可能发生的因素,及时进行总结,以判断新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地控制护理风险。

2结果

病区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后,护理缺陷、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由开展前的4.28%下降至1.35%。“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开展前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3讨论

3.1精神科封闭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降低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活动中,科室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各级护士职责和临床护理服务标准,公示服务项目,接受病人监督,各责任护士均需按照护理程序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3.2补充一线护理力量,增加人力资源,有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疲惫感。实施APN排班模式,减少了交接班环节,增加了中、晚班薄弱环节时段的人员力量。高低年资护士的搭配,体现了人力资源的均衡使用,保证了护理安全。

3.3整体护理责任制要求护士对所负责病人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执行首问负责制,护理人员在接待新病人时能主动、热情、耐心。在病人住院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病人“十知道”,病人能说出责任护士的姓名,健康指导内容。促使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沟通交流,了解病人心理需求及病情变化,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同时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3.4实施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科室每月以责任护士对护理工作完成的质量、数量、病人满意度进行汇总,与当月奖金挂钩,合理利用经济杠杆作用,调动护士的工作主动性。

篇(3)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老年病区;护理举措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3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老年精神病区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病情变化的复杂性、意外情况的不可知性[1]。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怀和理解,在精神科护理中积极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更有利于精神病院的快速发展和品牌建设。我病区将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于临床当中,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2011年1~12月本病区共收治了94例精神病老年患者,男性48例,女性46例,年龄最大是82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71岁,其中精神分裂症44 例(46.8%),躁狂症16例(17%),酒精所致的精神病10例(10.6%),老年痴呆症8例(8.5%),创伤后应激障碍6例(6.38%),老年性精神障碍6例(6.38%),器质性精神病4例(4.25%)。精神病老年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其中高血压54例(57、4%)脑栓塞31例(33%)冠心病25例(26.6%)糖尿病14(15%)。

1.1.2本老年精神病区管理模式为封闭式,大部分无家属陪伴,共设有50张床,床铺使用率在95%以上,配备护士卫生员19人,其中护士16人,卫生员3人,白班护士主要是负责患者的治疗、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夜间实行双岗制,合理的排班,使患者随时随地的可得到责任护士的照料。

1.2 方法

1.2.1转变护士服务意识,发挥服务承诺的导向作用我们倡导着“爱心细心创温馨病房,耐心齐心建精神家园”服务理念,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承诺,做到四亲“用亲善的目光注视人,用亲和的语言问候人,用亲切的微笑接待人,用轻柔的动作照顾人”服务意识,夯实基础护理,做实专科护理。

1.2.2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病房配备电视、沙发、空调和卫生间,设有乒乓球桌、微波炉、报刊、棋类、冰箱等便民服务,分为普通病房和优质病房,满足不同层次精神科病人的需要,病房环境宽松,让病人有相对独立的空间,采用白底碎花、条纹图案的被服,赏心悦目,营造和谐、温馨的住院生活,在传统的重大节日,如中秋节,组织患者博饼活动,重阳节给老年人实行游园式活动,提供喜爱的食品,春节前增设灯笼,花篮、窗花,彩带等将病房布置得让住院患者感到节日的气氛,家的感觉,以缓解精神病人的紧张和恐惧,利于病情的稳定与改善。

1.2.3安全的管理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的下降,神经、精神功能降低、体力减弱、灵活度降低,全身脏器功能的减退,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免疫的防御功能下降,故大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特别是一些精神衰退、痴呆患者[2]。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差,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故必须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不同安全防护指导;病房到处设有扶手,厕所、洗澡间铺防滑垫,并有醒目的防跌滑,防烫伤的标识,患者入厕、起床、洗澡等要站稳后才移步,地面用防滑地砖,地板保持干燥,穿舒适防滑拖鞋,如地板潮湿应有防滑警示牌,以防打滑引起跌倒;对行走不稳,下肢肌力较差患者行走时应搀扶,物品排放不宜过高,以便患者取放为方便老年患者设有高度适宜的床,并加护栏定时进行安全检查,做好安全宣教,严禁将刀剪绳等危险品带入病室。

1.2.4晨晚间护理大多数老年精神病患者表现懒散、衰退,护士应每天整理床单位,床头柜,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碎屑,协助和督促患者洗脸、刷牙,更换衣服、洗脚、定时洗澡、剪指甲、刮胡须,做好皮肤护理,定时给予阳光浴,以增强体质。

1.2.5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运用恰当的护理技巧和措施,注意爱护和尊重患者,合理的选择话题与患者交流,特别是老年精神病患者,大多数同时患有几种不同的慢性病,尤其是比较严重或久治不愈的疾病,使患者肉体上,精神上都很痛苦,作为护士,多与沟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及时满足其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亲切感和信赖感,减轻其身心痛苦。并讲解相似的病例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面对现实,认识生存的价值,积极地配合治疗。开导家属,与护士共同安慰患者,教育家属对患者不离不弃,尽最大的可能给予患者的经济和心理支持,使患者进一步感受到家庭及社会的温暖,让家属明白患者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治疗、康复,更需要家庭、社会的关怀。

1.2.6服药指导在精神病治疗中,抗精神科药物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口服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发药时至少有两位护士进行,一人发药,一人检查。对于老年患者,应尊重他们,态度要热情,真诚,可采取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以消除患者对治疗的阻抗心理,调动服药的依从性,对于习惯性拒药、藏药、吞咽困难患者可在病区白板上体现,以提醒护士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研粉对温开水混合后喂服。同时要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1.2.7睡眠护理夜间是观察睡眠质量的理想时间,因此应遵循15-2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做到细心观察,走进每个病床注意患者的睡姿与卧位,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声音,面色与表情、口唇及末梢色泽等。如果患者突然发出及尖叫声、或出现抽搐、呼吸困难、大汗淋淋等是病情变化的征象,要引起护士的重视,及时报告医生,同时要学会分析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如睡前温水泡脚、调暗光线,行心理疏导,患者入睡后,护士应做到“四轻”。创造舒适、安静、安全的环境以确保患者睡眠的质量[2]。

1.2.8开展娱乐活动根据老年患者的能力与患者的喜好,给予读报,听歌,看电视,让他们了解日期、时间、季节、国家大事,并组织打牌、打乒乓球、下棋、做早操等活动,开展有氧训练以及职业功能训练以改善患者大脑皮层的功能,增加其供血、供氧,更好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1.2.9做好饮食指导老年患者大部分牙齿缺失,有的患者进食时,狼吞虎咽,容易发生噎食窒息,因此精神病人的饮食管理不可忽视,让患者参与集体用餐,针对风险性较高的患者应集中专人管理,选择半流质及易于消化饮食,视病情控制饮食量,将食物分小块,喂食不宜过快,过急,过多。三餐合理搭配,给予低热量、低脂肪、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防止并发症发生。

1.2.10健康教育每月由健康教育宣传员组织工休座谈会、集体健康讲座,每周设置探视日,由接待班护士负责接待患者家属及时为患者家属提供在院患者的病情以及解答疑惑的问题,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合理要求,每天有责任护士对包干病人进行相应疾病宣教。入院时进行相关的告知制度,如:入院须知、探视制度、作息制度、病房制度、安全制度,根据病人的个体特点,不同的疾病诊断,进行相应的宣教,在进行相关宣教时尽量让患者及家属明白这些制度及护理举措,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在住院期间,每月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出院前,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方法、注意事项、出院带药的取法以及说明服药重要性,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回院复诊的时间及地点,并行“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针对反馈的意见,加大力度进行整改,达到让病人满意,让家属放心。

2结果

通过上述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使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康复达到最佳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疾病的发展,确保医疗安全。

3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精神障碍,是由于大脑皮层萎缩或功能衰退引起认知障碍和性格变化,表现为孤僻、多疑、固执、说话嗦、生活懒散、行为幼稚、反应缓慢,智能和记忆力减退、情绪容易激动或抑郁等[3]通过本病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精心的为患者护理,重视细节,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达到了住院及出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住院病人健康知晓率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感提高。同时也做到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投诉率下降,陪护及护工减少。

参考文献

[1] 沈渔. 精神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74~600.

篇(4)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优质护理;可行性;满意度

精神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认知上与正常人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在行为意志以及情感思维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过激行为,具体表现为性格爆裂、容易躁动、拒绝配合治疗。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逃逸、自杀甚至是伤害他人。患上精神病的患者对自己、家人朋友以及医疗护理人员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伤害。所以精神科患者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安全威胁比较严重,所以在护理方面一直存在一些问题。基于这种情况,我院对前来就诊的130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研究优质护理的可行性以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7月以来收治的130例精神科患者 ,以上患者进过临床医学观察发现均属于精神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65例),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为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2.15±4.54)岁;观察组男31例,女34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3.55±2.36)岁。两组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理状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τ诹阶榛颊卟扇样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优质护理,优质服务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创新护理管理,转变工作方式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当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在护理过程中采取责任制护理的制度,将护士分为4个层次进行护理(A~D),同时设置了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等。护士长的担任要求比较高,具有很高的责任心和认真的态度,对护理工作进行监控和责任护理;对每一位责任护理人员,预订好患者,并且将这些患者定员,保证护士了解这些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发病的规律。在护理当中包括医生以及护理护士在内的医护人员要做到:治疗、护理、患者精神检查以及对应的健康教育等。

1.2.2坚强安全管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首先要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精神科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护理中发现比较特殊的患者要对其进行严密观察,做好预警工作设定警示标示,了解发病时间和规律;对所有患者实行早晚两次安全检查以及探视工作,严禁患者以及家属带来可能对患者以及其他人造成伤害的危险物品;凡是患者出行都要做好检查,做好交接工作,做好个人登记;同时要落实好护理巡检制度,加大夜间巡视护理,及时的检查和观看监视视频,实现每30min巡视一次。

1.2.3注重健康教育 了解精神科患者的护理要求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及合理的教学内容,让这些精神科患者能够理解消化。在教育上采取多样性的教育方法,实现健康教育的普及。同时尽可能多的让患者了解相关疾病的知识以及发病的特点,告诉患者,他们自身患病的情况和发展程度以及发病的征兆;定期的对患者进行心理讲座,及时的疏导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防止外界刺激;在护理当中每个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护理要求,做健康的心理指导,鼓励患者积极乐观的看待问题积极面对人生,从心理上树立好战胜一切病魔的信息。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定期开展家属心理卫生教育,来提高患者家属对精神病的认识以及对应的应对措施,保证在患者在发病时家属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保证自身以及患者的安全。对于已经出院的患者,要进行家庭随访或者电话采访,给予正常的指导防止患者的出现病情复发。

1.3观察指标效果评定 对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以及在以后的出院康复过程中进行电话随访以及家庭出诊的方式调查患者的情况;患者满意度,分为四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了解患者的满意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表示,用t检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加以处理,当P

2 结果

满意度调查 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对的护理满意度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63.08%,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

3 讨论

精神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护理中往往遇到很多问题,所以对于精神科的患者来说护理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些患者在医院中会出现护理问题。为了提高护理的质量和达到以患者以及家属的护理要求。我院采取了优质护理的护理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7月以来收治的130例精神科患者,以上患者进过临床医学观察发现均属于精神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65例),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为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优质护理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创新护理管理,转变工作方式、坚强安全管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注重健康教育。了解精神科患者的护理要求特点。在切实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加大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保证了他们的心理愉快。在本次研究中满意度调查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对的护理满意度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63.08%,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精神科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对患者的治疗以及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丽娜.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开展的可行性和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551-551.

[2]谢雪华,何玉球,徐志平.优质护理服务在半封闭式精神科病房开展的效果观察[J].农垦医学,2014:359-361.

[3]班瑞益.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959-1960.

篇(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43

在我国,人性化管理已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行业中存在的重技能、轻服务、轻人文关怀的趋势已不能适应护理工作的发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把护士还给患者,把人文关怀融入整体护理工作当中,使护理专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精神科病房人性化管理的目的

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强化护理人员优质护理服务意识,使护理工作更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精神科病房人性化管理的特殊性

现所指的精神科病房是指以收治重精神疾病、封闭管理为主的病房。收治的病种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重症抑郁自杀观念较重等等,患者大多具有冲动、伤人、毁物等症状。对于行为紊乱的患者,不要简单粗暴地将患者马上予以保护性约束。在给予保护性约束时,应向患者及家属作必要的说明,尽可能征得家属的同意和谅解,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保护精神病患者的隐私是我们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避免患者由于个人隐私问题再次受到身心伤害。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也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的一个方面。医护人员往往由于不妥的言语、行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投诉增多。

人性化管理中存在的矛盾

疾病性质与人性化管理的矛盾:在精神科病房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实践中,存在不少矛盾与难点。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在住院期间往往会发生自伤、伤人、冲动、毁物等行为,此时,应遵照医嘱及时给予冲动行为干预。

制度与人性化管理中存在的矛盾:精神科病房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各项制度制定的前提均是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但有的患者及家属不理解,有时得到医护人员的解释后还是难以接受相关制度的规定。

人员配置与人性化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在精神科病房实施人性化管理,由于床护之比不达标,护理人员整天忙于执行医嘱,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做护患沟通,使很多事情处理简单化,难以体现真正的人性化的护理。

思想观念与人性化管理存在的矛盾:有的护理人员简单的认为只要把患者看住,没有过多地从人性化方面去考虑,消极对待患者,漠视患者的合理权益,导致医患之间关系隔阂。

人性化管理具体做法

提倡无缝隙管理:自2010年5月份以来,我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试点病房。护理服务中提倡无缝隙护理。具体做法是在病区护士长的领导下,全病房的护士按年资、职称平均分为甲、乙两个护理小组,每组推选组长各1名。住院患者也随机分为两组,每位护士分包4~5位患者,作为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护士之间由2~3人可结为帮扶对子,若责任护士倒班或休息,其分管的患者可由另一护士来帮助照顾。

认真做好基础护理:精神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往往生活懒散,不能自理。责任护士每天上班后首先要到自己分包的患者前巡视,检查患者的卫生状况。发现不合格者要及时处理,协助患者洗澡、修剪指甲,更换干净的衣物。对个人卫生合格者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积极开展工娱活动:精神患者住院生活单调、乏味,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病态的幻想之中。我们在病区内配备护士专职负责患者的工娱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对参与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加强护患沟通,和谐护患关系:医护人员每天上班见到患者时给予问候,在称呼上尽量满足患者在社会及单位上的称呼,为患者找回一种被人尊重的自信,同时也和谐了医患关系,使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护理:为满足患者和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我们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循序实施,由小组长定期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要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给予告知,耐心解释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每月召开1次工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后勤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要立即和有关单位进行沟通,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处理的结果进行跟踪反馈。

总 结

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工程,施行人性化护理的新举措,和谐了医患关系,患者投诉明显减少,提高了满意度。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明显提高,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使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受到了人性关怀的温暖,护理工作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实现了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宗旨。为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邱国松.浅谈医院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684-685.

2 陈秀娥,谭艳林.现代医院管理与人文精神[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645-646.

篇(6)

[关键词] 责任制护理模式;精神科;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b)-018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mode in psychiatric department. Methods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mode was used in nursing work of psychiatric department from April 2014.50 patients from April 2013 to May 2014 of psychiatric department,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mode did not conduct,were selected as pre-conduct objects,and 50 patients from April 2014 to May 2015 of psychiatric department,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mode conducted,were selected as post-conduct objects.Before and after conducting,satisfaction that patients to nursing work,nursing quality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nursing error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conducting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mode,satisfaction that patients to nursing work increased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pre-conduc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mode;Psychiatric department;High quality nursing

随着人们对健康保健意识的逐渐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需求。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分工不明确、人力资源分配不到位而导致的医疗事故较多,给患者的健康及医院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责任制护理模式是一种高效、科学的分工模式,由于在临床上所表现出的巨大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的护理管理之中[2]。我病区为了切实的改善精神科的护理质量,自2014年4月开始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责任护士的主导作用,切实地改善护理过程中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确的弊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精神科自2014年4月开始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以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精神科未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研究对象,以2014年4月~2015年3月我院精神科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研究对象。实施前收治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1~67岁,平均(47.35±1.36)岁,患者病程2个月~12年,平均(6.74±1.37)年;实施后收治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8~64岁,平均(47.46±1.32)岁,患者病程3个月~11年,平均(6.64±1.3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明确分工 为了更好地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我病区将全面改善以往的护理模式,将责任制护理模式应用于精神科的临床护理之中,充分发挥责任护士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全面负责。对我病区精神科护理资源进行全面分析,选取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应变能力较好且具备护士资格的护士为责任护士,将50张床位均分为4组,每组各设置一名责任组长,每名责任组长管理3~4名责任护士,为了更好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每名责任护士将由2~3名辅助护士协助工作[3]。

1.2.2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力度,明确岗位职责 为了更好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责任护士以及其他护士均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临床实践中护士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各项操作技巧以及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精神科是护理风险相对较高的科室,护理不及时或者不到位均有可能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4]。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专项培训提高护士的各项能力,组织经验交流会,积极鼓励护士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就临床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拿出来进行集中讨论,就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安全防范措施[5]。重点加强对护士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从各个环节中加强对护士的管理水平,对于新入院的精神科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6]。每一名护士都需要清楚地了解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具体内容,各自的岗位职责以及分工,充分结合神经科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及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责任护士岗位职责[7]。责任护士在临床上要重点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加强对病房的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全程的健康教育。

1.2.3 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的管理水平 精神科患者往往精神衰退、意识薄弱、动作迟钝,如果护理不及时容易产生不良事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针对于精神科较为常见的护理风险对患者进行宣教[8],告知患者治疗手段、疾病的诱发原因、护理措施、常见风险防范措施等,对患者从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进行指导[9]。叮嘱患者住院期间要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如果有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同患者进行亲切的交谈[10]。

1.2.4 优化护理资源,采用合理的排班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顺利开展的前提,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排班制度,优化护理资源配置[11]。在不同的就诊阶段设置不同数量的人员值班,根据就诊特点对排班方式进行合理安排[12],按照分工对每个小组的责任护士将负责一定数量床位的患者,由责任组长对组内排班进行细化,在不同阶段安排不同数量、职称的人员值班,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完成[13]。

1.2.5 加强考核管理 由责任组长定期对责任护士及辅助护士的工作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对在临床实践中发生的护理差错、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记录[14],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对护士的工作业绩进行判定,加强对护士的考核管理。对于在日常工作中表现良好、业绩突出的护士,将给予一定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在护理工作中表现较差、差错频出的护士加强培训力度,采用口头说教的形式引起护士的重视。由责任组长以及护士长联合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对所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出,并提出改进措施,每季度将在护理小组中选出先进护理小组以及先进个人,并以此确定护士的晋升以及奖金发放。

1.3 评价标准

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以及护理质量评估量表对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满意度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技巧是否熟练、沟通是否及时、理论知识掌握是否熟练、健康教育是否到位等几个方面,总分共计100分。满意度判定标准具体如下。满意:分值>80分;基本满意:分值为60~80分;不满意:分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的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实施前后患者护理质量的比较

实施前患者护理质量为(79.56±2.53)分,实施后患者护理质量为(92.64±2.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实施前后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的比较

实施前出现护理差错6例,发生率为12.00%;实施后出现护理差错2例,发生率为4.00%,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与实施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7)

[关键词] 不良事件;精神科;护理;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5(b)-0143-04

Cognitive statu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of adverse events in clinical psychiatric nursing

XU Yunhua1 JIANG Senlin2 FU Xuemei2

1.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Care,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er Hospital, Chongqing 404100, China; 2.General Office, Pinghu Branch,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er Hospital, Chongqing 404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ognitive status of adverse events in clinical psychiatric nursing, and giv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r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in each department of Pinghu Branch,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e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3 were reported and retrospectively statistically analyzed. Nursing adverse event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adverse events was analyzed, including patient's age, gender, duration, hospitalization time, disease category, medication and other factors and curing duration, education background, professional title. Then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formulated. Results The survey of classification and occurr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showed that fall (50%), patient loss of property (45%), medical facilities damaged (45%), medication error (39%), nurse-patient disputes (38%), aggressive behavior (37%), drug delivery errors (36%) were accounted for the larger proportion.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ients' general condition and nursing adverse events showed that the adverse events occurrence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ge, duration, disease category, medication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while gender, hospitalization tim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n the aspect of nurse, the adverse events occurrence of nurses with different curing duration, education background, professional titl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nursing safet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nurses, strengthen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and take patients as the center, take quality as the core, realize the nursing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routinization and scientizati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rat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nursing.

[Key words] Adverse events; Psychiatry;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精神科护理作为护理中风险较高的工作,鉴于该科室中的患者情绪波动及行为的不确定性,再加上精神病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程度较低,抗拒、干扰治疗,甚至打骂医护人员,因此增加了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其需要在工作中付出更多努力[1-3]。护理不良事件往往是未预计、毫无计划地在护理过程中发生,属于意外事件范畴,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误吸、窒息、跌倒、坠床、烫伤、走失、静脉输液输血意外、意外脱管、自杀等事项,均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4]。为了解精神科护理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繁,本研究通过对2013年1~12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以下简称“我院”)各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为提高我院服务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各科室上报的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选择其中发生不良事件患者100例及其对应护理人员32名。

1.2 方法

对不良事件发生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次数、病种、用药方式等患者因素及护龄、学历、职称等护士因素,分析各方面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及其发生情况

结果显示,跌倒(50%)、患者丢失财物(45%)、医疗设施损坏(45%)、给药错误(39%)、护患纠纷(38%)、攻击行为(37%)、药品交接错误(36%)所占比例较高。见表1。

表1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及其发生情况

2.2 患者一般情况与护理不良事件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100例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中,不同年龄、病程、病种、用药方式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性别、住院次数与不良事件的发生关系不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患者一般情况与护理不良事件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2.3 护理人员情况与护理不良事件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护龄、学历、职称护士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3。

表3 护理人员情况与护理不良事件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精神科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跌倒(50%)、患者丢失财物(45%)、医疗设施损坏(45%)、给药错误(39%)、护患纠纷(38%)、攻击行为(37%)、药品交接错误(36%)在护理不良事件中所占比例较大。分析原因可能为:对患者的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监管不到位,缺乏能够有效对患者发生意外危险性的评估方法或措施;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怠慢,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较弱,患者外出活动走失现象出现;被盗、跌倒、坠床等,主要是护士入院后未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告知或安全告知欠详细,缺乏预见性,未认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和合作程度。护患沟通不畅或不充分,护士服务态度不好,未认真评估患者意识及合作程度,对意识不清及嗜睡患者肢体约束不够,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不到位,未能有效巡视病房,而致患者自行拔除管道,往往会增加护患纠纷,导致攻击行为发生率较高。这与国内其他一些研究观点一致[5-8]。

患者一般情况与护理不良事件关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00例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中,不同年龄、病程、病种、用药方式患者间差异显著(P < 0.05),而性别、住院次数与不良事件的发生关系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推测其原因如下:不同年龄的患者精神病发病及表现出失常、冲动等行为的时段不同,往往年纪较低,发生精神病的高峰期较为集中,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病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表现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病情会出现反复发作,且病情不易控制,因此导致该类人群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联合用药患者一般来讲多为难治性精神系统疾病,病情往往表现出无常且复杂,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困难,管理难度明显加大,相关护理事件发生的比例也随之升高。再者,联合应用药物使药物的副作用增大,其危险性明显升高。本研究护理人员情况与护理不良事件关系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护龄、学历、职称护士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 < 0.05)。分析原因如下:护龄、职称、学历均较低的护士,工作时间不长,所在工作中积累的知识及经验相对不足,具体可表现为省略或简化了查对环节,表现为不对姓名只对床号,不看药名只看药品包装,药品剂量、用药方法查对不严,用药前向患者告知不清,致使患者吃药时药量出现差错,未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及“三查九对”制度,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无能力处理好相应的突发事件。

3.2 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应对措施

3.2.1 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加大管理力度加强患者家属的安全意识,让其自身认识到护理的安全性,同时定期对患者病房中的危险东西及配套设施进行检查,病房环境要保持足够的安静,避免喧嚣,降低环境可能给患者带来的相关危险,避免患者因情绪波动而自己私藏物品,发生伤人或自伤事件[9-10]。

3.2.2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养,提高护理质量。由于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对患者护理风险评估不足,工作态度过度散漫,忽略护理过程中应有的一些必要的排查,会增加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给患者造成生理及心理上痛苦,延长治疗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因此应针对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修养,在精神科的特殊护理中,要有耐心,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相关护理,同时加强业务拓展,增进知识,积极学习并与有经验的护师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素质,确保护理基本功扎实[11-13]。

3.2.3 严格执行监管制度,规范操作病区应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制订各种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完善和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加强节假日中护理人员的排班,保证护理安全[14-17]。针对护理不良事件,一旦发生,应及时进行问题分析,从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方面着手,认真分析可能引起不良事件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针对所分析问题的症结,采取有效、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改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2.4 完善制度管理,扩大护理队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较多的时候是由于护理人员业务技能掌握不熟练,缺乏耐心、细心,责任心差导致。还有一些是由于护理人员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过度推卸责任或逃避,针对不良事件的发生不及时主动上报,导致事件向较坏的一面发展,严重者致使患者病情恶化。提示医疗机构应针对此现象及时调整管理制度,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护理人员能及时主动对不良事件进行上报。对于新的实习学生来讲,遇到不懂的问题未能及时请教老师、带教老师对学生盲目信任,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的现象,应采取相关的补救措施,把不良事故的后果控制在可以应对的范围内[18-19]。提高护理人员配比是实现有效护患沟通的重要条件,同时减少低学历等护理人员比例,可相应提高护理质量。尽量简化护理文书书写,让护士有更多时间照顾患者。

3.2.5 进行护患有效沟通,保证护患关系和谐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改善服务态度,多方面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0-21]。

综上所述,应不断完善护理安全相关工作流程,加强管理、提高素质、加大护患沟通可减少相应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防范护理纠纷,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核心,找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全面落实,才能真正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再发生,从根本上减少各种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朱彩文,王娅丽,黄昶荃,等.采用SHEL模式对精神科与综合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0):58-61.

[2]吴明霞,王林,陈爱民.前馈控制应用于精神科病房管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8):115-117.

[3]戴兰云.临床精神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135-137, 140.

[4]李红,裘珊珊,朱映梅.运用SHEL模式分析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J].护理学报,2010,17(6):24-26.

[5]李金香,夏娟静,王梅,等.重点病员管理在老年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 25(17):122-124.

[6]张学彩.运用SHEL模式对精神科与综合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360-361.

[7]文金宁,梁仕兰,俞军红,等.“魅力5S”服务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 19(24):2964-2967.

[8]肖爱祥,林建葵,韦红梅,等.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1):11-13.

[9]韩永惠.精神科36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5):334-335.

[10]夏丽洁.重点病员管理在老年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3,21(16):503.

[11]李丽,张跃兰,刘力军,等.精神科临床护理安全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报,2009,16(2):39-41.

[12]卞樱芳.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在精神科的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142.

[13]盛彩华.精神科护理安全论析[J].当代医学,2012,18(13):124-125.

[14]王晓娥,郁京萍,文金宁,等.精神科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细化管理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25):2760-2762.

[15]侯明如,蔡燕,徐慧鸣,等.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8):3165-3167.

[16]马兰.优质护理对于护患纠纷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21,123.

[17]孙玉娟,田凤华.64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124-125,146.

[18]江文仙,毛青英.精神科老年病房护理风险教育方法介绍[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11):75.

[19]邢桃红,张军,李喜娓,等.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122-123.

[20]陈红.精神病患者发生自杀与伤人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0(11):64-65.

[21]汪淑琴.阿合奇县人民医院257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8):37-38,40.

(收稿日期:2014-01-21本文编辑:程铭)

[通讯作者] 姜森林(1976.9-),女,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综合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护理管理。

本刊工作探讨栏目介绍

针对医药卫生行业及相关岗位的工作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与争鸣,报道医护人员对疾病诊断、治疗、护理所面临问题的认识,交流实际工作、学习经验。须附中英文摘要,英文表达要规范准确,符合医药英文学术论文表达习惯。标引关键词4~8个。参考文献的引用数目应不低于11条,且近两年的文献应占30%以上。

来稿请寄: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邮政编码:100025

电话:010-59679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