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

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6: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

篇(1)

>> 浅析商业银行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机遇与风险研究 关于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对商业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城镇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金融支持研究 城镇化建设中的银行机遇与风险防范 城镇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更好的服务三农建设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中的未知风险及防范 地方商业银行助力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与发展思考 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商业银行金融支持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财政与金融配合支持的战略思考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与管控 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协调机制 环境保护政策要求在商业银行信贷管控中的应用 新型城镇化下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信贷支持研究 利率市场化下的中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模式分析 商业银行服务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商业银行的机遇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2-28.

[4]新玉言.国外城镇化比较研究与经验启示[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5]赵忠世,朱科帮.城镇化,银行信贷投向何处[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01-14.

篇(2)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电子商务平台 互联网金融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繁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网络时代日益来临。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极大程度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人们的金钱交易等方式也逐渐由传统的现金交易方式转变为电子交易,由此可见,互联网在当前信息化网络时代的现代化社会中日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社会领域的发展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各行业带来相应的挑战,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国家股份制的新产物也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如何运用好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逐渐消失

城市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正逐渐消失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表现之一。自从城市商业银行诞生以来,商业银行传统的优势便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分别为商业银行在国家相关政策的红利方面、商业银行的相应资金成本方面、商业银行的最低信用成本方面以及商业银行的作业成本方面,上述四个方面不仅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传统优势表现,同时也是城市商业银行在同行业中发展比较突出的方面。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时代日益到来,信息化网络时代中新的金融工具逐渐为各个主体的发展提供了比传统城市商业银行更为平等的竞争环境和竞争平台,致使以往城市商业银行中所独有的传统优势不再受人们的热捧,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平台则更受人们的欢迎,由此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所具有的传统的优势逐渐在竞争环境加剧的前提下消失。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逐渐下降

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正逐渐下降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表现之二。在现代信息化网络时代中,由于互联网的崛起,城市商业银行虽然感受到重要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挑战,在当今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较为堪忧,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逐渐下降。城市商业银行自诞生至今,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世界经济发展范围内发挥着独有的作用,同时也是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和维护世界和谐稳定的重要方式,在世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城市商业银行的重要地位,互联网以其快速、方便等诸多优点逐渐降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体地位。就银行的本质而言,风险的主要根源在于互联网时代下,新金融势力依靠更为平等的竞争环境和平台的优势逐渐垄断了银行客户的诸多信息,银行对于客户信息获取的相应渠道经由互联网技术性阻断,从而无法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发展。

二、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空间

(一)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

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虽然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应用使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但是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也存在相应的发展空间,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利用互联网金融力,通过积极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使互联网环境成为保障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在互联网环境下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就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总体的发展而言,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先天性的发展优势,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是其能够在现代化社会中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保障,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庞大的资金成本对其进行支持,同时银行在结算和信贷等方面的优势也相对明显,但城市商业银行在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过程中,也应主义银行在战略定位和竞争定位方面的创新。

(二)城市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

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另一发展空间体现在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空间的拓取,主要是在商业银行发展各种业务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科技的力量,与最新化的互联网金融力量进行有效互动,将彼此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结构。通常情况下,金融机构所起到的金融沟通能力在在于资金流动性转换强以及信用风险管理。城市行业银行凭借其相对庞大的资金优势在资金流动性转换方面做得比较到位,而互联网新金融势力则以其信息方便快捷的优势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由此,城市商业银行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使二者通过优势互补实现良好的合作,从而不断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

三、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以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

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以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是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中,城市商业银行应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是一把双刃剑,既具有一定的机遇,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有效在城市商业发展中运用互联网金融,将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应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积极利用互联网金融力,将二者之间的优势有效进行互补,从而不断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有效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金融推进线上评级风险控制制度

利用互联网金融推进线上评级风险控制制度是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信息化网络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银行中的风险控制机制也应随着网络信息逐渐转变,面对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信用主体身份认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当利用互联网金融对相应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创新和变化,从而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中线上、线下的有效对接,促进城市商业银行逐渐朝着信息一体化和信息全网化的方向推进。同时尤其要注重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对风险控制的模式思路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改变城市商业银行传统风险控制思想,有效发挥网络线上的作用,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线上评级风险的控制制度。

(三)通过互联网金融全面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

通过互联网金融全面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是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根本发展趋势。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仍是较大的,并且在新的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状态。随着现代城市商业银行逐渐实行三位一体的发展趋势,并且商业银行平台逐步向个性化需求方面发展,城市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对而更多的客户及其相关信息有了更多的了解,利用诸多信息,城市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对更多客户和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运用,能够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中一定程度的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

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互联网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业中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各行各业都应积极在互联网环境下寻求发展。本文主要对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同时从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和城市银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对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空间进行探讨,并从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以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推进线上评级风险控制制度以及全面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对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毅,尹笑怡.互联网金融对三四线城市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机制分析――以湘潭为例[J].金融会计,2015,(01).

[2]胡妍蕊.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创新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03).

[3]陆岷峰,陆顺,汪祖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用户思维”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5,(02.

[4]喻石,罗宁欣.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网点转型探析――以长沙市商业银行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04).

篇(3)

关键词:净利差;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综合经营

净利差是国内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变动情况是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而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普遍存在“短存长贷”的特点,但由于近两年股市、楼市的低迷调整,居民更倾向于持有定期存款,使商行的利息支出持续增长,尤其是受利率政策变化的主导,多次降息使得净利差持续下降。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净利差将会大幅度收窄,尤其是在信贷增幅有限的情况下,对国内商业银行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带来了严峻挑战,使得国内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愈发严峻。

一、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发展机遇

净利差收窄在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其在经营转型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

(一)信贷规模受限,贷款的有效需求增加

面对净利差收窄的趋势,主要依靠传统信贷业务获利的国内商业银行如果仍实行原有的信贷政策,必然会遭受损失,因此,商业银行信贷类资产业务的过快扩张将成为重点调控对象,使得信贷控制政策趋于严格;但降息降低了资金成本,相当于把银行利息收入转移预付给企业,使企业利润增加,同时也扩大了企业对贷款的有效需求,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将带来贷款需求的增加,有助于促进货币信贷的合理平衡增长。

(二)资产质量面临挑战,贷款结构发生调整

净利差收窄将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尤其是对信贷总量的控制使得贷款增长受限,对不良资产的稀释作用大幅减弱,使商行的资产质量面临严峻挑战;风险的加大必然会促使商行加大对贷款结构的调整力度,在贷款客户的审查上更为严格,从而优化其贷款结构,使商行在与客户议价时处于更主动的地位,从长远看有利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提高。

(三)传统利润结构受挑战,业务加速转型

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水平普遍高于亚洲其他国家,可见国内商业银行的收入并非完全来源于市场化竞争,部分来自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国内商行的传统存贷款业务获利水平的制度保护。商业银行利润增长主要来自贷款的利息收入,而同质化竞争的加剧造成商业银行对高息差和贷款规模的过度依赖,净利差收窄对商行利润增长率的增长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使得主要依靠传统业务――利差收入的利润增长模式受到严峻考验。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这种受政府管制的高息差状况难以长期持续,将迫使其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有利于降低系统风险。其中以中小企业贷款、中间业务和综合经营为主要发展方向,在为企业提供贷款的同时,为其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所得的净手续费及佣金有助于利润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信贷风险增大,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匹配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其较高的风险往往无法与持续走低的收益相匹配,在净利差收窄的趋势下,该现象尤其明显;信贷风险的增大将促使商行更加关注风险管理,积极转变经营思路,从过去的回避风险变为经营风险,积极运用风险定价技术和信用风险管理工具,适度分散信贷风险,争取获得合理的净利差,为其创造利润提供新的获利空间。

二、国内商业银行应对净利差收窄的对策

面对净利差收窄的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将外部市场压力转化为内在的发展动力,通过加强机制和体制创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切实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走出传统业务的圈子。如通过大力发展银行零售业务、加强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改革等,改变以净利差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局面,保证其获利水平。

(一)加快多元化转型步伐,大力发展银行零售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对现代科技的运用,发挥网络、信息、信誉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创新和改善服务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推进商业银行实现业务转型,加快多元化转型步伐,提升中间业务对利润增长的贡献度,力争改变以利差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局面。商业银行应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提高中长期贷款的比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有众多分支机构和丰富的客户资源,且其业务易与日常消费领域结合,商行应在现有的监管框架下,拓展与其他金融机构及客户的合作方式,对资金业务进行优化组合,增加收益较高的债券在资金业务组合中的占比,加快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步伐,积极推出更多证券、租赁和银行保险等依托综合经营平台的新型业务品种,将大量信贷资产整合为信托理财产品,扩大短期融资证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净利差收窄的缺口。

银行零售业务一般金额较小、期限较长、利率上浮空间大,尤其在目前越来越重视个人诚信的情况下,零售业务出现不良贷款的机率比公司业务低很多,有助于商业银行分散风险,是商业银行的高盈利业务,大力发展银行零售业务可以作为“银行过冬的小棉袄”。商行应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依托高科技手段,积极应对零售银行业务市场变化,确立零售业务在全行的战略地位,健全个人理财业务,推出针对个人客户的全新组合综合理财服务,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包括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业务,重点发展信用卡、消费者融资和个人理财三项重点业务,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商业银行应通过对零售业务进行细分,实施大客户战略,扩大银行零售业务领域,不仅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也要大力发展新业务,如个人中间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等,并通过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争取做出集体优势。

(二)控制商业银行营业费用的过快增长

为防范营业费用的过快增长对净利差的抵消作用,商业银行应加快会计制度、信息采集管理方式的改革,通过建立和完善营业费用与经济效益联动的考核机制,加强对营业费用总量的控制,并优化费用支出结构,从而严格控制营业费用增长,妥善处理业务发展与费用控制的关系,尽可能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三)建立现代利率管理机制,适度分散信贷风险

国内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相适应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如高效的利率决策机制、完善的利率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先进的利率管理信息系统和科学的

利率风险管理模型等,以保证利率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统一性,有效防范和规避利率市场风险。

为使信贷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信贷增长规划,保持贷款业务的合理增长,并改变过去大而全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由于国家支持的贷款,相对较安全,出现不良贷款的概率相对较小,为有效防范银行不良贷款的发生,商业银行应认真分析和适应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要求,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发展以中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贷款等为标的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主要投向4万亿的国家支持的投资方向,尤其要增加对灾后重建、民生工程、“三农”重点工程建设和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等的信贷支持,以挖掘更多高风险、高收益的客户资源,适度分散信贷风险,争取获得合理的净利差。

(四)适度提高资产减值准备比率,防范银行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不仅要考虑对银行当期净利差的影响,还要考虑适度提高资产损失准备比例,加强对信贷资产质量跟踪检查和动态监测,认真分析贷款质量迁徙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贷款质量分级制度,从而有效防范银行不良贷款的发生;商业银行应建立控制管理不良资产的制度体系,通过出售、核销、重组、证券化等方式加速对不良资产的清理,恢复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

(五)增加贷款规模,应对净利差收窄

商业银行应通过增加贷款规模,追求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积极应对净利差收窄的挑战。通过对存量个人贷款利率进行一定程度的优惠,有助于扩大有更高信用保障和安全性的个人存量贷款规模,增加商业银行利润。由于中小企业在贷款时会使商行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商行可以相应要求更高的贷款利率,从而有助于增加其净利差收入,因此,商行应确保一定信贷资源投向中小企业,如通过积极创新商业银行的业务和服务种类,发掘和培育具有良好成长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的中小企业,择优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尤其要加强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改革,如信贷管理、风险控制、资产处置和后台监督机制方面的改革。

(六)“走出去”战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国内商业银行必将面临更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在净利差收窄趋势下,资本金充足的商业银行应加快通过参股和开设分行进行海外扩张的步伐,为客户提供跨市场、跨行业的金融服务,并逐步展开境外股权收购,在发达市场开拓金融业务,提升其综合素质,使“走出去”战略成为商业银行进行综合经营的重要手段。

净利差收窄趋势下,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将外部压力内部化,通过加强机制和体制创新,切实提高风险管理和金融服务水平,通过综合经营提高资金的盈利能力,以应对净利差收窄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倩.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招商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科技创业月刊,2008,8.

[2]张敖春.银行存贷利差与金融生态[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7.

[3]周鸿卫,韩忠伟,张蓉.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差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999―2006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8,4.

[4]牟怡楠,周好文.中国商业银行的利差及其影响因素[J].金融论坛, 2007,8.

篇(4)

关键词:P2P;网贷;商业银行;机遇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从P2P风险事件看商业银行介入网贷市场的机遇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4日

P2P网贷,即个体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网络信贷起源于英国,随后发展到美国、德国和其他国家。

一、我国P2P网贷发展现状

P2P网贷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务之一。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是从1990年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化开始的。此时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始出现,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也开始互联互通。这个阶段,引导金融业务互联网化的主导者显然是商业银行。

从2005年开始,商业活动的互联网化逐渐兴盛,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迅猛崛起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第二波发展浪潮――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发展中又衍生出了理财功能,尤其以余额宝最具有代表性,从而催生了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波大发展――以P2P网贷为代表的投融资业务发展。P2P网贷业务的发展,是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缩影。2015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达到11,805.65亿元,同比增长258.62%,截至2015年12月末,历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累计16,312.15亿元。

然而,这两轮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主导者,却大多是一些非金融企业,传统商业银行受到体制、法规及创新意识的制约,在历史大潮中只是被动应对,错失了发展机遇。

二、P2P网贷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P2P网贷企业的信用问题。伴随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P2P网贷业务也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原有的针对传统金融业务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传统监管手段严重落后,甚至监管定位模糊不清,P2P网贷业务有时候处于一种无人监管的局面。这就致使各种类型的P2P平台盲目设立,各种虚假投融资项目盲目上线,其结果是出现了大量P2P平台欺诈违法事件,甚至平台携款跑路的案件也屡见不鲜。

根据希财网统计,2012年之前,P2P运营平台数量50家,问题平台10家;截至2015年5月,P2P运营平台数量1,946家,问题平台661家。P2P网贷业务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了这一行业的社会声誉,降低了人们对互联网企业的信用评价,随着政府监管的介入,P2P网贷市场开始降温。

(二)P2P网贷企业的技术问题。P2P网贷属于新兴产业,其本身经营技术比较复杂,再加上其是金融行业的创新模式,发展历程不过几年,市场并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作为本轮互联网发展大潮的主导者――网贷公司,由于开设的初衷只是为了牟利,关于金融业务的经营技术和从业经验严重匮乏,有些甚至于没有相关从业经历。从融资项目审查、资金供需配对、项目运行监管等环节,都不具备管理知识和合格人员。而对很多投资人及借款人的资质审查、抗风险能力识别等更无从把握,从而导致平台运营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产生大量的坏账,最终只能倒闭。承诺给很多投资人的高收益无法兑现,甚至本金也无法收回,引发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根据希财网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6月30日,P2P网贷平台跑路家数达到123家。

(三)P2P网贷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差。传统金融企业,其注册资本少则十几亿,多则几百亿,而且其注册资本不参与经营,只是对风险事件的一种担保和背书。而P2P网贷企业从创立之初,由于相关法律的滞后和监管的缺失,其设立门槛低,注册资本往往只有几千万,有些甚至只是买一个平台软件就可以上线运营。截至2015年5月底,P2P网贷企业已有3,054家,P2P运营平台数量1,946家。在经营过程中,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手段落后,业务开展过于冒进,一旦出现风险事件,企业无力承担,风险全部转嫁给了投资者。这也是很多平台倒闭跑路的最直接原因。据盈灿咨询数据对网贷平台的统计,仅2016年6月,停业平台45家,转型平台8家,问题平台41家,停业平台占比超过问题平台占比。

三、商业银行介入网贷市场的机遇

虽然传统商业银行在本轮P2P发展大潮中被动跟随,错失了发展机遇,但随着各类P2P企业风险事件层出不穷和国家近期对P2P市场的规范整治,为商业银行重新介入这一市场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利用银行信用优势重新赢得客户资源。商业银行长期积累的信用优势,与各类良莠不齐的P2P网贷企业形成强烈反差,经历了大量风险事件后,市场逐渐趋于理性,投资人由开始追逐不切实际的高收益,转而重新在产品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上重新考量,商业银行的信用优势此时得以凸显。

商业银行只要做好P2P平台的相关技术工作,把传统的小贷业务集中在线上运作,引导一些优质项目进入平台运作,打造一些有亮点、有代表性的拳头产品;同时,线下网点专做一些金融批发业务,进一步夯实商业银行的行业优势和信用优势,合理整合线下线上资源,便可轻松占据P2P网贷市场的制高点,重新赢得客户,取得竞争优势。

(二)利用银行业务优势重新占领市场。商业银行长期经营金融业务,积累了大量的专业化金融人才,业务经营规范,风险意识强,风控技术先进,对已有的风控系统加以改进,即可适用于互联网环境下的P2P网贷业务。众多的线下网点和已有的信贷团队足以应对P2P项目前期的审查、项目运行的监控及风险事件发生后的合理处理。商业银行已有的人才资源、经营技术、风控措施等对减少P2P业务的风险、保障投资人利益起到有益的补充。在P2P网贷市场起步及高速发展中,商业银行丧失了机会。在网贷市场面临问题时,商业银行应该重新利用自身业务优势迅速抢占市场,重新发挥其金融业领头羊的作用。

(三)利用银行资金优势重新整合市场。P2P网贷市场的风险事件,导致大量P2P网贷企业倒闭,现存的P2P网贷公司也举步维艰,经营困难。P2P网贷市场急需一些龙头企业的规范运营,引领整个市场重新走向良性发展之路。2016年10月13日,国务院《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表明了国家对互联网金融今后发展的态度。商业银行是一个国家金融业的支柱,应该利用自己的资金实力和行业地位,对P2P网贷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对P2P网贷业务作出规范指引,在P2P网贷市场形成龙头优势,再次推动P2P网贷市场走向繁荣。根据网贷之家统计,2016年4月P2P网贷行业实现了1,430.91亿元的整体成交量,较2016年3月环比上升了4.90%,截至2016年4月底,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18,881.18亿元。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也要紧跟时代步伐,面对P2P网贷业务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只要抓住机遇,我国商业银行也必将大有作为。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荣花.互联网金融下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模的创新策略[J].时代金融,2016.8.

[2]张天凤,金梦迪,于志慧.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

篇(5)

【关键词】兰州银行 跨地区发展 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一)与地方经济交融的地缘性优势

兰州银行与当地区域的经济有着交融的地缘性优势主要体现在和兰州市政府以及各种公司企业内部联系较为密切,可以通过内部消息、情况推测等方式得到一些其他城商行不容易得到的信息,比如对本地经济情况的把控,对各市场的深入了解,对一些本地公司经营情况等方面可以通过各种人脉关系轻而易举的获得内部消息。从而降低了成本。

兰州银行属于地方性的金融性质机构,和本区域的经济主体有着密切的联系,非常容易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有效的支持和保护,兰州银行可以充分的利用所在地的人力和银行业的资源,逐步减少自己的经营成本,最终可以形成自己的价格竞争的优势。和国有商业银行做比较,兰州银行存在着规模较小,资产负债率较低,不良资产率水平不高,坏账率较低,企业的历史负担较轻,资本较为充足,经营机制有着较高的灵活性,员工具备较高的工作积极性等优势。

(二)机制优势

兰州银行地处西部金融中心,就目前分支机构的布局来说,一家兰外分行均位于甘肃省内,总体来说管理半径较小,具有典型的扁平化管理结构,是一个较为机动灵活的银行。

(三)规模方面的优势

兰州银行在过去的十五年间,确实实现了规模的迅速扩张。为进一步扩大资产规模,追求和实现规模经济,兰州银行在经过十年沉淀积累后,产生了走出兰州市、实现跨区域发展的经营要求。

二、劣势分析

(一)总体市场定位不清晰

就兰州银行跨区域发展选择的市场来说,有着盲目性和片面性,对跨区域发展的规划不是很透彻,对市场的供求关系也掌握的不是很完善。市场定位不能过高,高则不切实际;市场定位不能过低,低则达不到预期效益,跨区域发展,要顺应市场发展的趋势,不能背道而驰,要从经济、环境、市场、监管各方面综合考虑。

(二)产品创新度低

兰州银行不论是兰内支行还是兰外分行和同业的竞争还停留在送米面油上,这太原始,还处于冷兵器时代。

(三)产品替代性强

兰州银行与其他国内银行的同质化,首先是指产品的同质化:现阶段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优秀的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才能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三、机遇分析

(一)国际化发展机遇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产、流通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境内企业对海外市场、资源、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企业“走出去”步伐将明显加快,跨境金融服务也将增加。

(二)市场化发展机遇

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将受到金融脱媒的严峻考验,存款和贷款都可能会被分流。同时,金融脱媒也为银行集团发展非商业银行业务创造了机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为银行涉足投行领域提供了契机;社会保险需求的不断增加为银行保险业务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居民对财富管理服务需求的FI益增加,可以成为银行发展基金等资产管理业务的突破口。中国银行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三)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作为兰州市当地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兰州银行是由市政府参股并着手建立的银行,前期公司法人及股东是由市政府挑选的,因而其比其他商业银行更容易获得当地政府的关注与扶持。金融危机来临时,省政府果断出台《关于支持企业生产经营,促进全省工业稳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16条支持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企业结构调整。

(四)中小企业和居民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兰州银行的定位就是坚持“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民营、服务市民”的宗旨,主要服务于当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城市居民。规模较小的公司和民间公司需求贷款的道路非常艰辛以及城市市民购物、买车、买房等多样化需求的大幅增长为兰州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机遇,员倭斯憷的市场空间。

四、威胁分析

(一)竞争加剧

直接竞争加剧。城商行在本地发展之余,还要像国有银行一样把网点开到全国各地区,就形成了跨区域发展,这个势头以星火燎原之势,快速发展,造成了银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居IJ,而在异地设立分行,异地政府的协调、异地监管部门的差异化要求都增加了运营的边际成本。兰州银行只有建立比较竞争优势,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间接竞争升级。随着国内经济的好转和投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客户投资意愿逐步增强,股民大量增多,炒股的风潮不断蔓延,另外“买保险胜过存银行收利息的”广告语也为保险公司赚到了不少的利润,再加上券商、房地产商、民间贷款公司等间接竞争者成功的分流了部分客户。

(二)资本充足率的制约

为全面实施国际新监管标准即巴塞尔新协议,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2018年全面达标。该办法对国内现行的银行资本监管规则有了重大的调整。对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同时扩大了资本对风险的覆盖要求,另外增强了杜杆率作为清偿力的辅助监管指标,赋予监管机构依据资本充足率水平对银行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篇(6)

关键词:行业金融;小微企业;城市商业银行

课题项目:2015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501027)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立足行业金融创新保定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的思考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8日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赋予了更多具体内容。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引起政策层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近几年多次削减前置审批即是明证。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的落地,保定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论在巩固放大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等为主的产业特色,还是承接北京城市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过程中,将围绕核心大型企业涌现一批小微企业。小微企业面临的历史发展机遇进一步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选择和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了基础。当各家银行真正意识到小微金融价值时,发现身边已经涌现出了不少竞争者。近两年河北银行、邢台银行、浦发银行等纷纷入驻保定,银行机构达到近30家。银行金融服务产品的营销已不再是推销某个产品,而是站在客户立场上提供综合化金融“解决方案”。

一、城商行提供行业金融服务适用性分析

所谓行业金融是指银行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产业集群状况,选取具有相当规模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行业,为行业内的企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模式,集产品组合改进与服务模式整合的一种创新。一个行业中大型企业是少数,中小微企业占最大比重,且围绕核心企业形成上下游供应链条,因而行业金融模式是更适合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一种方式,准确地讲是“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首先,脱胎于城市信用社的城市商业银行最为了解当地产业发展,股份制改制过程中又有地方政府及企业的融入,这加强了城商行与地方经济及行业发展的密切联系。譬如,保定银行第一大股东为市财政局,前十名股东中包括有河北建设集团、三利毛纺、英利集团这样的当地企业,形成天然的共生关系;其次,国有银行网点收缩以及股份制银行趋向二、三线城市市区的网点布局为城商行深入县域提供了机遇。保定市拥有曲阳石雕、容城服装、雄县革塑、高蠡纺织、博蠡胶带、顺平肠衣、满城纸业、易县建材等众多县域特色产业,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为发展行业金融提供了可能;再次,小微业务单笔额度低、成本高,“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改变以前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做法,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交易进行评估。这种批量化的方式可以分摊业务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二、行业金融业务模式

行业金融业务模式的主要思路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产业集群状况,选取具有相当规模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行业找出核心企业,由于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建立了战略联盟关系,对上下游客户的订单、应收账款情况等信息都有系统记录,因此银行获得产业链的交易信息,依托核心企业的支付能力和信用,为围绕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使三方达到共赢。(图1)

一个供应链往往以少数核心企业为中心,上下游企业一般是中小型生产企业,资金缺口常常出现在购买原材料、维系正常经营活动和收回应收账款等环节上。因而近年来国内一些银行运用较多的模式有:一是为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企业融资,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银行进行融资的一种行为,即应收账款融资。主要解决供应商因为赊销无法及时获得账款,导致其无法继续采购原材料,或在接到大额订单后因为流动资金缺乏而难以完成订单生产的难题;二是企业把自己的存货作为质押而向银行办理融资业务的一种供应链融资模式,即存货融资模式;三是针对供应链下游企业采购商品的预付账款融资,主要解决商品采购阶段的资金短缺问题。

“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关注的不是单个企业的资质、规模和财务报表,而是更加关注其交易对手和合作伙伴,关注整个产业链是否稳固。银行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信息互换、供货与结算信息披露共同达到对上下游小微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监控,从而进一步控制贷款风险。

三、行业金融服务实践及面临的挑战

自深圳发展银行2006年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后,包括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在内的各家银行纷纷推出类似产品服务,并在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授信流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大连银行在行业金融的开发上处于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的领先地位,制订了包括汽车行业、工程基建行业、煤炭行业、工程机械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等在内的十大行业金融服务方案,基本上覆盖了各分支机构所在区域的重要集群行业。以汽车行业金融为例,大连银行为汽车供应商、经销商及终端用户量身设计了国内保理、汽车合格证质押融资、保兑仓等金融产品。再如,龙江银行是最早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尝试者,抓住生产与加工这两个环节的核心企业,开展了资金流、物流全封闭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尝试。民生银行近年来在地产金融事业部、能源金融事业部、交通金融事业部、冶金金融事业部之外拓展特色事业部:现代农业金融中心的茶叶事业部和与泉州分行并列的石材金融事业部等。

对比目前各家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情况,由于供应链金融产品复制性强,可以很快被学习,各家商业银行产品范围、服务内容等方面大致相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面对大型核心企业、第三方支付、电商平台等潜在竞争者,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大型核心企业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电商平台积极向供应链的上下游延展业务,比如京东、阿里巴巴、苏宁、海尔等,试图分享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一杯羹”。尽管银行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但竞争压力已经凸显。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绩效考核等体制因素以及互联网化信息系统的技术因素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竞争能力。

四、对保定市行业金融服务模式的建议

(一)加强专业化管理,建立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行业金融特有的规模化、专业化服务对银行组织架构提出了一定要求,而目前一些开展行业金融的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缺乏专业化的规划、管理和监控机制。一级支行应根据自身客户资源,精选一批对银行利润贡献大的行业进行深耕细作。为精简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中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短、频、急、小、散”的需求特点,可以尝试建立适应于行业集群客户的事业部营销模式,根据拟涉足的行业特点设计相应的信贷业务流程,施行信贷工厂作业方式。

(二)做好区域市场规划。“大而全”的发展路线并不适合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想要在行业金融方面有所建树需要结合所在区域经济特色,选定合适的行业开发客户资源。市场可以是一个产业集群、产业链,或者是一个县域的产业集群等。保定市不仅拥有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行业的大型企业,也拥有曲阳石雕、容城服装、雄县革塑、高蠡纺织、博蠡胶带、顺平肠衣、满城纸业、易县建材等众多县域特色产业,一县一行业、一镇一品牌的集群经济特征可以成为城商行进行行业金融开发的切入点。选择经营机构所在区域的优势、特色集群行业进行批量开发,既有助于依托批量开发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也有助于从行业整体进行风险控制。

(三)加快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强技术支持。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线上化、网络化已成为行业金融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主要的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已完成了各自的互联网化改造。例如,工商银行的易融通、农业银行的e商管家、中国银行的融信达、融易达、销易达等系列产品,交通银行的蕴通供应链以及光大银行的阳光贸易融资等,都已经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升级。而作为信息技术起步较晚的城商行,应尽快实现两个层次的技术目标:一是基于银行内部供应链金融作业流程的电子化;二是参与行业金融的合作方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从而实现银行、客户、其他合作方的信息和工作流程的对接。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一洪.试论小微企业行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城市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模式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2.5.

[2]吴琼.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

篇(7)

[关键词]碳金融;SWOT;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7-0118-02

1引言

碳金融是指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也包括银行的绿色信贷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破坏和污染日益严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被提上重要议程,发展低碳经济的提出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我国商业银行引入碳金融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银行开展碳金融这一创新业务是把双刃剑,既带来机遇又存在挑战。

2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SWOT分析

21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的优势(strengths)

211拥有优质客户资源

银行拥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优质的客户资源,具备完善的销售渠道和体系。对于碳金融这一创新产品具有良好的推销能力,能大大减少客户搜寻成本,带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优势。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基于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交易,我国可以将境内减排量按照CDM转换成有价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售。据统计,在CDM卖方市场上,中国占据了绝对的比重。如上表所示。因此,依托CDM的“碳金融”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给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带来潜在的商机和巨大的利润空间。

22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的劣势(weaknesses)

221碳金融产品种类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时间较短,现有的碳金融产品局限于绿色信贷、低碳信用卡和CDM三种类型,主要以对减排项目提供贷款融资为主,导致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碳金融产品种类单一使得银行的利润来源受限,大大制约了利润空间的扩展。

222综合人才短缺

由于碳金融业务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等因素,因此在业务操作中需要具备精通金融、法律、管理和外语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人才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较短缺,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大力开展。

23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机遇(opportunities)

231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提出及首次将“低碳经济”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彰显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有利于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践行减排的社会责任,更好的树立银行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形成符合时展特征的低碳绿色品牌。

232激发商业银行不断创新

我国经济由高碳到低碳的转型给我国银行业的经营转型提供了良好的路径选择,而碳金融业务的巨大市场空间、高成长性以及国际性则成为我国银行业经营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和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银行不断推出新的碳金融产品与服务,有利于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同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分散风险增加收入的能力。

24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挑战(threats)

241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面临多种风险

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将面临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由于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同时我国目前缺少权威的风险评级机构,容易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使商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银行开展的碳金融项目由于缺乏金融衍生品工具,采用外币计价结算时,使商业银行面临本币升值、外币贬值的外汇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等。

242国内外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京都议定书》2012年年底已经到期,到期后各项制度、规则是否延续尚是未知数。我国是否要承担减排义务以及在碳金融交易中的地位等情况都不确定;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配套的激励和优惠政策措施尚不完善。使我国银行面临很大的政策不确定性。

3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碳金融业务的对策建议

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引入碳金融这一中间业务时间较短,银行要更积极的趋利避害,在挑战中赢得机遇,抓住机遇促发展。不断完善银行开展碳金融的配套设施,培养具有专业碳金融知识的人才,创新碳金融服务模式,设计符合碳金融需求的产品。

31增强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意识

通过加大对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的宣传力度,提高并加强员工对碳金融的理解,调动商业银行积极主动参与碳金融交易的积极性。让商业银行不断提高认识、践行社会责任,同时深刻了解碳金融交易带来的巨大利润和市场潜力。

32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基于开展碳金融业务对综合性人才有较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吸引国内外高素质的人才,组建精通法律、金融、管理和英语等知识且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对其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拓展碳金融业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培育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还可以聘请一些熟悉国际环境的专家或精通碳金融交易规则、操作流程的专业人员充当银行外部顾问,对商业银行参与的碳金融业务给予必要的咨询与指导。

33创新碳金融产品种类

商业银行不仅要在公司业务方面推动碳金融发展,还应在个人金融领域推出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品。如低碳消费折扣优惠、绿色汽车信贷、绿色抵押贷款等,以此来促进低碳的消费。积极开发低碳的投资和理财产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低碳金融的投资。

34拓展碳金融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营销网络和信息优势,开展碳金融项目推荐、项目咨询、CDM项目评估、充当财务顾问、碳交易等中介服务赚取手续费;积极开发与碳排放权挂钩的本外币理财产品、信用卡等零售产品。

35加强碳金融业务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业务的特殊企业,在经营中应当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三大原则。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时,也应在尽量控制风险、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郭清马.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的策略研究[J].西南金融,2010(6):65-67.

[2]王晓玲.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对外经贸,2012(5):53-55.

[3]陈游.碳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J].金融论坛,2009(10).

[4]李明,卢爱珍.碳金融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新疆财经,2010(4).

[5]翁清云,刘丽巍.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J].金融论坛,2010(1).

[6]张璐阳.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创新与突破[J].武汉金融,2010(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