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6: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内部知识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的今天,国有企业必须调整自身管理模式,积极研究知识管理模式来不断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经济当中站稳脚跟。本文主要对国有企业当中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能够给国有企业管理者以参考。
关键词:
国有企业;知识管理;管理方法
当前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加深,国有企业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在管理上必须寻求转变才能获得新的发展,为国有企业发展获取新的动力,知识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知识管理其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在企业管理当中获得了长足发展,因而国有企业也要不断应用知识管理方法,不断构建自身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从而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企业知识管理概述
随着人们迈进知识经济,知识管理也营运而生,如何对知识进行优化开发和利用,使知识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价值,是企业管理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则是企业对如何实施知识管理技术的一个全方位体系,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知识管理系统的内容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概念结构的分析,一方面是如何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国有企业在构建知识管理系统过程中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内容上入手,这样才能抓住知识管理的精髓,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效率。知识管理在国有企业当中的应用对于提升企业本身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知识管理能够通过构建知识平台来促进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增长。通过知识管理对外界环境的探查分析,能够让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当中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让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借助强大的数字平台让员工能够共享知识平台,从而不断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创新助力;二是知识管理能够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使得企业对于知识的应用利用程度达到最大化,通过传播、共享和使用知识来刺激企业内部的知识创新,使得国有企业内部能够形成良好的知识创新循环,从而建立起相应的知识创新机制,不断为国有企业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二、国有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分析
(一)、知识管理系统的框架层次分析
知识管理系统在层次上主要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方法层,这一层主要关注知识管理的实施和推进方法,管理的重点是在于知识管理本身的动态性,对企业内部如何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一种可行性的方法论,而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指导是需要企业管理者本身不断进行探索的,通过方法层的构建能够帮助企业在内部更快、更有效实施知识管理推进,能够让知识管理在国有企业当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来;第二层是技术层,这一层关注的是知识管理中的技术层面,所涉及到的方面也比较多,所以这一层是需要注意全面性,在国有企业内应该建设知识管理IT平台,为企业内的员工提供共享的知识平台,让企业内员工都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知识技术,并且要为知识管理提供安全系统平台,同时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专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建立起相应的实施方法来支持知识管理;第三层是应用层,这一层主要是关注知识管理的应用效果,利用知识、管理知识所得到的决策知识或是业务帮助都是知识管理的效果表现,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组织企业内员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加深业务技能学习,从而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不断提升员工自身素质,也能够提升整个企业的知识素质水平;第四层是战略层,这一层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综合性战略计划发展,关注国有企业在市场发展当中的知识竞争力变化,在这一层当中对知识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管理框架的全面认可和构件,并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上认可知识管理的地位,从而在企业内部构件起完全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为企业内部知识交流、共享创造良好氛围。
(二)、国有企业推进知识管理的方法
国有企业在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框架过程中,除了根据框架四个层次来进行建设,还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从自身的实际发展角度出发来不断完善知识管理系统,从而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在管理上首先是要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转变企业管理观念,在企业内部营造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让员工能够自然受到企业的知识管理熏陶,多进行自我学习和与人交流学习,不断碰撞出在知识上的新火花,这对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其次国有企业应该不断完善知识共享平台,建立业务知识库,让企业内部的员工都能够在平台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通过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够实现知识共享,发挥机体的智慧来不断激发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同时知识库又是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促使企业整个知识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结语:
知识管理内涵丰富,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因而国有企业应该认真分析当前国有企业所处的发展形势,应用知识管理方法来重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范黎明 单位:大港油田测试公司
参考文献:
[1]李闻靓.知识管理背景下的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7(18):216-217.
[2]刘捷.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知识管理的国有企业文档管理优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7):121-123.
[3]曾炜楠.国有企业应用知识管理具体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4,(5):24-26.
关键词:知识管理;煤炭企业;创新路径
随着煤炭企业开采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环境对煤炭企业的产品、管理能力等要求的提高,促使煤炭行业生产作业的科学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升,因而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日益复杂化,因此,煤炭企业员工的技术操作能力和管理技能也必须日益提高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的需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煤炭企业已经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安全管理、采购、运销、财务管理等工作中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并且还从供应商、同行和其他科研机构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因此,现代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公司在实施知识管理方面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1知识管理及其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不但能够在企业内部逐步实现对知识的累积,实现信息共享、传递,并构建对应的机制,从而实现对知识资源的管理,同时,通过知识管理的方式还可以减少企业知识员工的流动,尤其是核心员工、高级技术人才的流动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甚至使得企业失去多年经营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知识。知识管理能够让生产复杂、管理流程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被员工所理解的工作变得易于为员工所接受,员工之间交流的机会会变得更加畅快。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利用知识管理,能够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提高客户对公司及品牌的忠诚度。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知识,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具有极强的时效性,通过知识管理可以让员工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对外界的环境变化进行对应的调整和改变,使得企业能够适应新的环境。由此可见,所有这些管理因素和管理内容都从客观上要求现代企业引入知识管理模式,以此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使得企业能够对外部需求形成敏捷的响应,保证企业内部资源能够随外部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2煤业集团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由于煤炭企业的行业特殊性,许多煤炭企业对知识管理的概念还较为陌生。所谓知识,就是一整套可以用来对人类思维、行为及沟通能力予以引导的洞察能力、经验和行为流程。例如,矿井下一线技术工作人员所掌握的回采比例经验、设备维修人员对大型综采设备故障的准确判断等,都属于知识范畴。通常,具有大量知识的个人被称作为知识分子,而拥有大量知识的企业则被称作为知识型企业。随着知识资本逐步成为重要的资本要素,衡量企业经营能力的指标将是基于知识的创新能力,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累积知识资本,并实施全面的知识管理。煤炭企业的知识管理工作就是要帮助煤炭企业及其员工,以所获得的有利于企业产生经营的知识点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知识的处理、共享、应用和创新,最终在员工、企业内部、业务目标实现等方面形成知识优势的过程。通俗地讲,知识管理就是将分散于不同个体、场所、设备中的知识管理起来,最终实现知识的累积、处理、共享、反复利用和创新,逐步建立起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当然,知识管理工作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提升能力,还在于企业整体效率的提高。
3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煤业集团管理创新路径
3.1构建实施知识管理的信息平台
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未来知识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该系统首先应该具有功能强大的交互能力,并能够对既有的知识进行高效管理;利用系统提供的良好交互环境对交互过程中的成果信息进行保存,实现知识的累积;通过对既有知识的良好管理,逐步实现知识的整理、重用和创新,使得积淀的知识可以在个人之间、个人和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进行迅速传递。
3.2构建强化知识流动、转化、共享的机制与文化
在知识管理理念下,企业应该将员工视为“知识人”,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使用相互平衡的组合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知识的流动、转化、共享和创新。因此,应该在企业内部构建“基于知识贡献分配”的激励制度体系,用物质利益来驱动知识的流动、创新。例如,可以在企业内部实施知识薪酬支付制度、知识传帮奖励体系、科技创新贡献奖励等等激励模式,精神激励的方式可以让员工的成就感和尊重感得到满足,这有利于员工间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在企业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采用能位匹配的原则赋予员工更大的职权和责任,通过目标激励方式促进知识管理核心效能作用在企业经营中的发挥。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知识主导型企业文化,营造一个可以相互学习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良好文化氛围,这对于企业内部知识管理体系的形成大有裨益。例如,如果在企业内部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创建一个相互信任、包容、尊重和理解的企业文化和知识社区,就能够让企业内部上下都能够进行文化的渗透和交流,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让员工能够积极主动的贡献自身的隐性知识与经验,从企业文化的理念出发让员工愿意主动地进行知识的交流、共享和创新。
3.3构建开放的知识网络体系
以我国的煤炭企业为对象,煤矿勘探、开发、生产和经营的复杂程度日益提升,为了获得战略技术层面的突破,应该开展多学科协同工作模式。因此,煤炭企业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知识创新网络体系,以企业技术开发为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利益共享为基本方式,将优势互补作为基本前提,将多学科协同攻关作为基本途径,加强煤炭企业集团与同行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之间的知识联盟,最终达到相互学习、知识共享,联合创新的目的。企业产品和能力的创新通常是建立在知识互动层次上的,因此,加强知识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流动与整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实现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煤炭企业集团应该综合以前的相关经验,构建完整的知识库体系,并以此为基础使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为员工提供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任何一个煤炭企业的知识存储都是有限的,企业要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不仅需要通过内部学习实现知识的共享、转化与创新,还应该积极利用外部知识,使得企业内部、外部的各种知识资源得以高效整合,达到为自身所用的基本目的。这种开放式的网络体系的建设不但要求煤炭企业要向组织化网络转变,而且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式也应该发生对应的变革,能够将企业内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内、外部智力资源整合起来,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形成和技术突破等提供动力支持,最终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杨霄坤.煤炭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煤炭工程,2006,6.
[2]武毅魁.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管理的创新[J].中外企业家,2013,23.
在知识管理模式的研究方面,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是汉森和罗利亚提出的编码管理和人物化管理模式[1],以及野中郁次郎提出的知识创造的螺旋上升模式(SECI模式)[2]。已有的研究多围绕知识和知识流程展开,缺乏将知识管理作为一个整体与某种计算模式相结合的研究。在云计算研究方面,LuisM•Vaquero等阐述了云计算的特征[3]。AlexanderLenk等提出了云计算服务栈框架,归纳分析了云计算服务的不同层次[4]。陈康和郑纬民综合论述了云计算所采用的技术[5]。目前,学者对云计算的研究才刚起步,主要集中在云计算的特点、层次体系、关键技术和网络安全等方面。而在云计算与知识管理的交叉研究方面,虽然王雪媛已初步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模式[6],但其模式尚未能给出详细的结构框架。其它相关研究则仅集中于云环境下的数据处理、存储管理等单一方面。例如,RobertGrossman和YunhongGu分析了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提出了分布式数据处理的计算挖掘[7]等。因此有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特征及问题,提出一个较为完善的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以为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2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角度给出了其定义。Bassi[8]认为知识管理是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Karl-ErikSveiby[9]认为知识管理是从无形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艺术。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APQC)则将知识管理定义为一种组织战略,它保证能在最需要的时间内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以达到提高组织绩效的目的[10]。综合以上定义可以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为提高其竞争力,捕捉其内外的信息与知识,同时对知识流程进行管理控制,以达到及时将知识传递到所需的地方并转化为实际效益的过程。而关于云计算的概念,网格计算之父IanFos-ter[11]认为,它是一种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的模式,它将一些抽象的、虚拟化的、可动态扩展和被管理的计算能力、存储、平台和服务汇聚成资源池,并通过互联网按需交付给外部用户。研究机构Gartner认为,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方式,它将大规模、可扩展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功能和信息通过互联网提供给众多外部客户,客户无需关心其所享受的信息服务的实现方式,而只需着眼于这些服务所带来的效用[12]。综合以上定义可以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信息服务的计算模式,在该模式下,大量服务器构成了“计算资源池”,使动态可扩展的IT资源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用户可快捷、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得其所需的服务,而无需关注服务的实现方式。根据以上定义,笔者将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定义为一种崭新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企业通过互联网获取大规模动态可扩展的知识资源,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对其知识及知识流程进行优化和管理控制,最终实现企业知识向经济效益的转化。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具有以下3个显著特征:(1)知识共享的便捷性。企业知识存储在“云”中,用户可在任意时间及地点通过互联网共享知识,从而在不同设备之间轻松地实现知识数据的应用共享。(2)采用分布式的知识存储方式。该方式可有效地提高企业知识存储的可靠性,并大幅扩充其知识存储空间。(3)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易伸缩的,它可根据访问用户的多少而增减其相应的IT资源,而不影响系统的经济性。
3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能够为企业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IT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带来优势,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提出新的管理模式之前就必须先将问题梳理清楚。笔者在研究中将主要问题归结为以下3个方面。(1)公有云的安全风险。在公有云环境下,企业的知识均保存在云服务提供商的远程服务器上,使得企业无法在本地对其知识资源进行管控。由于云暴露在公开的网络中,易造成知识被外界窃取。例如,2011年,谷歌邮箱Gmail曾爆发大规模用户数据泄漏事件,造成15万用户的邮件和聊天记录被删除[13];而表1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了数据安全与隐私是企业选择云计算服务最担心的问题。此外,法律法规也会对公有云的知识存取安全产生影响。由于企业的知识可能存储在世界上任一方位的服务器上,而有些国家的法律对服务器所处的真实位置有着严格的限制。例如,因美国政府有权访问查看其境内服务器中的数据,故加拿大法律禁止与公共事业相关的项目保存在美国境内的服务器上[15]。因此,公有云的安全风险是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也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2)基于不同云计算平台的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系统之间知识转移的障碍。在云环境下,企业一般需使用多个不同的平台才能实现其所需的各种运营管理服务,其知识流程也需和其它管理流程交互,才能实现知识的价值增值。然而,不同的云计算平台却不利于知识在企业内部不同系统间的转移。因此,缺乏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将会给企业带来内部知识交流不畅等消极影响。(3)目前,行业内针对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发成果较少,且现有的系统在使用者身份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若恩科技设计的国内首个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平台[16],其使用者主要是企业员工,但没有和消费者、供应商等企业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系,这不利于促进企业内外知识的有效循环。
4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构建
4.1模式的提出
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是在原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云技术,综合分析云计算特征以及云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后提出的。对于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应用和实施,通过构建基于私有云的企业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并将其和知识管理流程相结合,使该模式能够提高知识收集、共享和利用的效率,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流,这是本模式提出的重要思路之一。此外,云环境下的企业知识管理在满足企业内部员工知识需求的同时,还须建立与客户、投资者等企业外界用户的信息网络,以实现企业内外知识的有效流通,促进相互协作。笔者所提出的模式如图1所示。构建企业私有云是本模式的基础,它可以避免公有云环境下的知识安全风险问题。在私有云中,企业完整拥有其云中的设施,其知识库也无需托管于远程服务器。将知识管理系统运行于私有云中可免除其在公有云中的诸多限制,同时,私有云还可为其提供更多的安全和私密专门属性的保证,这对于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知识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建立企业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可以避免不同的云计算平台之间产生的知识交互摩擦,可实现包括知识管理系统在内的其它企业主要的管理系统在同一平台上运行,从而大大促进不同系统间的知识交流。该平台是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3个层次:IaaS层,主要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是实现整个云计算服务的物理基础;PaaS层,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分布式的应用运行环境,包括数据库中间件和通信能力的封装等,PaaS层支持SaaS层各项应用服务的实现;SaaS层,该层直接面向用户,使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直接获取相关服务。企业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其内部的积累和外部的知识引入。在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工作中都会产生知识的积累,包括尚未挖掘、整理的企业内部公共知识,以及员工的隐性知识等。而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还会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流,从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客户中获得与企业运营管理有关的重要知识。企业员工是该平台的主要使用者,但随着协同商务链的形成,消费者、供应商和经销商等企业利益相关者也应在相应权限许可范围内进入平台并进行其协同业务的操作。由于用户性质不同,这就涉及知识的安全控制问题,需要通过平台的权限设置来规范不同用户对知识的访问权限。本模式借助云计算平台将用户和内部知识管理流程联系起来,用户通过云计算平台来共享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创新和应用,而具体的运行过程则是在“云”中进行的,最后通过人机界面将结果反馈给用户。
4.2模式的运行机制
在云环境下,企业知识库存放在“云”中,用户可通过终端及时获取知识管理的相关服务。对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流程进行规划,有助于优化云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目标和运行过程。企业获取知识后,需对知识进行选择和处理才能将其导入知识库中,其过程包括对知识的分类处理和知识挖掘。面对不断增长的知识资源,传统的存储架构由于扩展性差,当用户容量及性能需求增加时,只能不断添加高端存储设备,这给企业的知识管理和备份造成了很大压力。云存储则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来保证知识存储的可靠性,它可为企业提供海量存储空间,并灵活地支持企业存储扩展的需求。为获取相应的服务,用户需通过互联网登入企业知识管理云计算平台,并对相关知识服务提出申请。当平台接收到应用层的申请后,会根据现有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状态对申请做出回应。知识转移和共享既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也是其与云计算紧密联系的部分。用户通过浏览器可方便地浏览其所需的知识。而在知识检索方面,当用户提出查询要求,并将其提交给检索时,检索会将检索要求发至云中的各个服务器上,并对各节点的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然后以并行分布式检索的方式将结果传递给用户,从而大大提高了知识检索的能力和速度。群件是知识共享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云环境下的企业知识管理在提高知识共享效率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云邮件和云文档在线编辑处理等可满足企业知识共享交流与协同的要求。云邮件是基于庞大的服务器集群构建的企业电子邮件系统,它能提供大容量存储,可有效地避免硬件故障中断对用户造成的影响,在永久保存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往来邮件、文件和知识的长期共享。此外,用户通过云文档的在线编辑可从任一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编辑修改文档知识,并与不同位置的小组成员进行同步的文档处理,实现业务的协同和知识的共享。因此,云文档在线编辑具备了较强的多用户交互能力。
4.3案例分析
上海引跑信息科技公司是著名的云技术提供商。其中,云应用平台AppOne构建于云操作系统之上,主要包含云运行环境、云开发环境、行业定制套件及企业应用套件[17]。它可分别部署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中。客户端仅需通过浏览器和网络即可实现对AppOne平台的访问。其中,知识管理平台是Ap-pOne的高端应用套件,可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知识共享和提高知识管理效率。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平台能支持和提高企业的知识获取、创建、存取、共享和应用,缩减对员工的培训时间,并可有效地应对员工离职对企业知识完整性所造成的破坏。同时,也给消费者提供了企业相关知识的自助访问渠道,从而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上述云知识管理平台的功能基本满足了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要求。在知识获取方面,平台可方便地根据指定规则抓取来自互联网的信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知识,经分类处理后单个或批量地导入知识库,将知识分布式地存储在云服务器中。在重点模块的知识共享上,除了利用知识检索、电子邮件、Web浏览和在线文档编辑等常见的共享方式外,还包括构建社交网络。系统通过分析个人资料,可帮助企业内部员工快速找到有关的专家信息,从而提高隐性知识在企业内部传播的效率。该平台的主要优势在于知识管理平台和其他相关平台均是AppOne云应用平台下的企业套件,因此,同一款云平台下的各个子平台之间的交互和不同云计算平台之间的交互就显得容易得多,知识流和信息流能在不同子平台之间流动。同时,社交网络的应用有利于企业内部员工获取稀缺知识,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该知识管理平台主要面向企业内部员工,虽然它允许消费者在权限设置的范围内通过该平台来了解企业产品服务的基本信息,但它只局限于消费者范围,而未能将供应商、经销商等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纳入知识管理系统,这不利于本企业和上下游合作者之间的知识交流与业务协同。因此,上述模式仍可借鉴本文提出的模式进一步优化和改善。
5结论
(1)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从网络信息技术的角度,对企业知识管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企业在该模式下可通过互联网获取大规模动态可扩展的知识资源,从而更有效地组织企业知识、管理控制和优化知识流程,实现企业知识向经济效益的转化。其主要特征包括知识共享的便捷性、采用分布式知识存储方式以及知识资源的动态伸缩性3个方面。
(2)在目前的云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由公有云产生的安全风险、缺乏统一的云计算平台以及知识管理系统使用者局限性等主要问题。而构建基于私有云的企业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则有利于强化企业员工和企业利益相关者在知识管理各项环节中的交流互动,从而有助于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
一、引言
我们定义隐性知识的概念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是指那种大家都知道,可以意会但是却又难以表述、管理,且传播范围非常有限的知识,但对企业的发展却非常重要,它是企业创新的源动力,支撑着企业的竞争力,决定着企业优势要素的先进性和不可超越性。我们通过企业的隐性知识进行开发和应用,就会逐步形成该企业非常具有竞争性的知识资产,比如企业的良好信誉、优质的产品服务、特有的商标、相关的专利、版权等决定性的知识产权,还有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以及企业员工拥有的各类知识、工作能力、生产经验和技巧等。
物元分析是我国著名学者蔡文教授创立的,它是专门研究求解不相容问题的理论,并提出解决方法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建立物元模型,我们就可以同时刻画出事物的质与量,并使该事物元素本身就有了它的内部结构,我们从其内部结构出发,着重研究事物的可变性,研究他们变换的条件、路径和规律,探索事物转化的规律,把事物内部结构的变换作为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由它们发展起来的各种特殊方法,为人们解决不相容问题提供了可行工具。
二、隐性知识管理的可拓物元模型
我们把可拓学的思想应用到企业隐性知识管理中,分析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特征,建立物元模型,使隐性知识管理有了自身的内部结构。
1.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特征分析
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之所以难于实践,其问题在于:一是隐性知识本身的特点所具有的隐含性和不易编码性,决定了隐性知识只能进行意会,而不能完整地通过语言传达,或只能用言语部分地表述。二是隐性知识拥有者担心将自己掌握的特有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企业内其它人员以后,会使自己失去竞争优势和在企业特有的地位,他们往往会把已掌握的商业价值思想、生产技术或相关信息进行垄断和控制,以此来确保或提升自身在企业内的特殊地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严重阻碍了隐性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共享和传播。三是缺少知识共享的机会,在企业中没有比较全面地提供企业内各种知识的分布图和知识结构图,隐性知识的拥有者和需求者双方的不能很好地接触的沟通,知识拥有者不知要向谁传授,需求的员工不知道到哪儿去找所需要的知识,买家需求知识时阻碍了知识的获取,另外我国不少企业都是传统的组织结构,员工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员工之间缺少交流。
2.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物元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隐性知识管理是由三个特征决定的――隐性知识的表达方式、知识拥有者传播意愿、隐性知识共享的机会。我们可以建立的隐性知识管理的物元模型。
模型1
隐性知识管理(R)=改变表达方式,v1 增强传播意愿,v2提供共享机会,v3
我们在c1、c2和c3的值域V(c1)、V(c2)和V(c3)上分别建立关联函数k1(v1)、k2(v2)和k3(v3), v1∈V(c1), v2∈V(c2), v3∈V(c3), 根据相关文献我们有隐性知识管理的物元集
W=RR=c1,v1c2,v2c3,v3
隐性知识管理物元模型的建立,统一地表征了隐性知识管理的内部结构。
我们从建立隐性知识管理的物元模型的内部结构出发,利用对隐性知识管理的三个特征的变换,解决隐性知识不易传播的矛盾,使原来不属于隐性知识管理的群体可拓为属于隐性知识管理的群体,也就是把隐性知识的转化为可传播、可接受的显性知识,这些变换构成集合就称为原隐性知识关于变换Τ的可拓隐性知识。根据相关的文献,我们建立了隐性知识的可拓模型。
模型2
M '(R;T)={(R,y,y′)|R∈W,y=K(R)=k1(v1)∩k2(v2)∩k3(v3),y′=K(TR)}
其中K(TR)是关于变换Τ的可拓函数,称
M?(R;T)={(R,y,y′)|R∈W,y=K(R)≤0,y′=K(TR)≥0}
为原隐性知识管理M(R)={(R,y)|R∈W,K(R)≥0}关于变换Τ的可拓隐性知识管理。
三、隐性知识管理的可拓分析
我们对模型2中y=K(R)=k1(v1)∩k2(v2)∩k3(v3)≤0分析,在k1(v1)、k2(v2)、k3(v3)这个三个量中,可能是k1(v1)、k2(v2)、k3(v3)中一个量≤0,或者其中任意二个量、或者三个量都同时≤0,通过可拓变换Τ,可使k1(t1v1)、k2(t2v2)、k3(t3v3)其中一个满足≥0;或其中任意二个、三个≥0后,实施隐性知识管理的可拓变换组合。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对k1(v1)≤0、k2(v2)≤0、k3(v3)≤0这三个函数都小于零的情况进行分析,例如k1(v1)=k1(m1v1)∩k1(m2v1)∩k1(m3v1)≤0,我们又按照y=K(R)≤0的研究层层剖析下去,这样就会使我们加强隐性知识管理传播和共享的决策越来越多。
四、隐性知识管理的可拓决策
我们利用可拓变换,通过改变隐性知识的表达方式、增强拥有者的传播意愿、提供隐性知识的共享机会,使隐性知识进一步加大传播和共享,促进企业的创新。
1.转换表达方式的变换
我们对模型2中y=K(R)=k1(v1)∩k2(v2)∩k3(v3)中的k1(v1)≤0的情况进行分析,即是隐性知识的表达方式使隐性知识的不易传播。隐性知识很难用语言清楚地表述,一是由于隐性知识自身的属性,难以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二是由于隐性知识拥有者的知识层次低、语言表达能力弱、意识思维差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了他们不能完整、全面地对其掌握的隐性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表述。
我们对隐性知识进行开发和利用,转换隐性知识的表达方式,首先我们可以隐性知识拥有者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他们对隐性知识的表述和归纳的能力,促使隐性知识进一步显性化,能更好地呈现在需求者面前;二是企业可以通过借鉴知识在转移过程的传播作用,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播,以隐性知识的转移共享,通过隐性知识的产生、隐性知识的虏获、隐性知识的沉淀、隐性知识的重用、隐性知识的创新这五个阶段,实现隐性知识在企业中从个体知识向群体知识、组织知识的扩展和传播,在形成企业的持续竞争力过程中进一步得到显性化,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创新。
2.增强传播意愿的变换
我们对模型2中y=K(R)=k1(v1)∩k2(v2)∩k3(v3)中的k2(v2)≤0的情况进行分析,即是增强知识拥有者的传播意愿,企业可以采用各种激励机制,建立各种制度的措施,鼓励隐性知识在企业中进行传播。
首先是要加强企业制度建设,确保知识拥有者的各项权益,消除他们不愿意传授知识的心理,消除拥有和掌握隐性知识的人垄断和独占的心理。同时企业必须提供良好信誉基础和尊生知识的企业环境,创造良好的隐性知识传播氛围,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信誉,就没有人愿意进行知识的共享与交流,也就不存在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只有尊重知识,知识接受者才能认真学习知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其次是积极营造以知识为导向的,宽容,平等的支持型企业文化,因为隐形知识拥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必须建立在一种非常宽容、平等和信任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而支持型企业文化正是一种重开放、和谐的组织,隐性知识所处的客观环境也会阻碍隐性知识的转化。比如说我今天心情好,或许就会传授一些经验给别人,如果心情不好,显然就不可能。所以,企业应当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播。
3.提供知识共享机会的变换
我们对模型2中y=K(R)=k1(v1)∩k2(v2)∩k3(v3)中的k3(v3)≤0的情况进行分析,即是提高和增加知识共享传播的机会,解决传播渠道不畅、缺少交流的平台的瓶颈。目前我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多为传统性的金字塔型结构,造成管理层次过多,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非常困难,这样使隐性知识不利于传播,我们可以通过搭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网络运营,提供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机会。
一是设立企业内部导师,完善知识共享机制。目前,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核心人才的竞争上,企业非常重视提升本企业员工的生产力、知识水平。企业内部导师制一般是采用“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指导方式,首先经过严格挑选在企业中确定的导师,这些导师一般都是本企业内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贡献、功成名就、德高望重的领导或资深员工,他们本身就是企业内成功的典范,他们在企业中的榜样示范带头作用、自身言传身教的力量都是巨大的,企业导师在分享他们掌握的生产工艺知识、为人处事的方式,可以解决企业员工在面对人际方面的困惑、对公司氛围和企业文化的理解产生偏差等这些实际问题,企业导师制在企业内施行过程中,企业员工可以从导师们身上学到那些很难提炼和表述的隐性知识,比如导师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方式,在工作中研究和解决生产问题的思路,全局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艺术化的领导技巧和管理方式等等,这些隐性知识也能显著提高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是通过企业内训,提供知识共享机会。企业内训就是由企业中遴选那些工作经验丰富的中高级领导或资深员工作为的培训师资队伍,对企业内部需要培训的人员进行精神面貌、工作精神以及心态等各个方面进行一系列培训。通过企业内训,能进一步提高被培训人员创造思考的能力,以及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的技巧,大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工作信心,增进他们的沟通技巧与人际关系,运用他们的拥有感与责任感,使参与者由消极的观察者转化为积极的创造者,为隐性知识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企业内训时培训师将自己在工作实践中获得的生产技能、工作经验和心得等隐性知识传授给学习人员,从而使隐性知识在企业内部得到传播和共享。
三是通过网络化学习,搭建知识共享平台。网络化学习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学习平台。它使得企业员工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接受各类教育和培训,企业员工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时间来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同时通过搭建的网络平台,企业能及时传递企业的文化理念,传承知识技能,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另外通过开设企业内部网络论坛,收集广大企业员工合理化的建议,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员工的智慧,并最大限度的将获得的知识进行消化并转化为企业的利润。最为成功的范例就是惠普公司建立的CONNEX的专家INTRANE网络,把已经离开惠普研发部门的老专家、老工程师和公司内的成员利用网络联接起来,相互沟通和学习专家头脑中的经验,把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移用IT手段实现了,并切实地解决了问题。
五、小结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管理机制;共享机制;保障机制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与创新对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网路化、数字化、知识化、虚拟化时代的加速到来,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外在环境,于是,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督促着企业不断进行人才培养,知识积累与技术革新。鉴于此,当下进行知识管理,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机制是目前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1知识与知识管理相关内涵
1.1知识
物质、信息和能量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世界,而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无疑是借助于知识、信息以及数据来进行的,知识是人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与信息、数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众所周知,获取知识比获取信息是一种更高级、更能动的能力。知识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型。例如,原理知识与技能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员工个人知识与企业知识等。我们在企业发展中提到的知识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广泛性,只要能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知识都可拿来所用。
1.2知识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知识管理被称为一种“新兴、现代、科学”的管理方式,其自一开始便被企业领导者广泛接受。在早期的企业知识管理中,显性知识备受重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知识形式,但是随着知识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重视对隐性知识的挖掘,而隐性知识的承载者是人才,这就预示着有更多企业倾向于培养知识创新型人才,开创“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模式,实现对知识资源的深层挖掘与管理。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学者们众说纷纭,各有千秋,但其内涵基本相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知识获取、知识梳理、知识存储、知识维护与应用、知识转移与共享、知识创新等。
2企业几种重要的知识管理机制
2.1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
2.1.1建立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
关于企业的知识转移与共享,学术界认为包括两种:一种是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这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生产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研发部分等之间知识的流动、转移与共享。另一种是指在知识联盟条件下,各企业之间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与交流、相互共享。关于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的建立,企业应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建立激励奖惩机制。要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员工个体之间知识转移与共享,适当的奖惩激励机制建设很有必要。企业可依据自身发展状况,基于员工的心理进行薪酬激励制度、产权激励制度、定期考核淘汰制度、知识署名制度等制度的创设。二是建立创新失败宽容制度。该制度有利于实现企业知识创新。三是创新企业内部组织机制。企业要不断创新内部组织机制,优化组织结构,促进知识管理创新,改善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现状。四是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机制。企业要基于知识转移与共享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的方式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的流通、生产、创新与共享。
2.1.2建立基于企业联盟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研发的风险逐渐增大,很多企业为了降低自身知识研发与使用的风险,想到了与其他企业联盟来共同分担风险机制的方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知识资源可以在建立联盟的各企业之间进行无障碍的流通、转移与共享,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克服联盟企业知识转移与共享障碍,提高共享效率是摆在各个企业知识管理面前的棘手任务,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首先,建立企业与企业间的信任机制。毋庸置疑,各联盟企业必须对彼此要高度信任,企业只有在相信对方不会趁机窃取本企业核心知识的前提下,才会积极进行知识的转移与共享。其次,建立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在知识研发中,由于各企业对知识研发的投入与贡献不一,因此,知识开发带来的利益也不尽相同,只有正确进行利益分配,促进公平公正,才能使企业更乐于进行知识转移与共享。最后,建立完善的冲突与矛盾化解机制。当然,在联盟企业发生激烈的冲突与矛盾时,知识的转移与共享便受到阻碍,故要建立矛盾与冲突化解机制。各企业之间要时常沟通,强化交流,构建健全的沟通机制;一旦冲突发生时,要秉着“宽容对待,防止恶化”的原则解决问题;构建文化共享机制凝聚使各企业拧成一股绳。
2.2知识管理保障机制
2.2.1技术保障机制
毋庸置疑,企业要想提高知识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获得技术支持与保障很重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有利于实现知识管理的自动化、准确化、系统化,帮助企业知识管理人员轻松实现知识的生产、管理、利用与更新等,极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笔者认为,构建技术保障机制,主要可通过以下两点来进行:一是优化企业门户网站建设。优化的信息,门户网站最好具有以下功能:信息检索、、共享,提供信息交流平台等;二是建立整个企业以及各个部门的知识地图。所谓知识地图,即用图表或者图标的方式对知识存储载体、知识分布的一般状况进行详细说明。知识地图的构建更有利员工培训、员工学习以及进行有效的信息检索。例如,销售部门可建立销售地图。
2.2.2文化保障机制
良好的企业文化将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优质的内部环境,鉴于此,企业应建立基于知识学习、共享、交流,人人参与创新知识研究的良好企业文化,即为知识管理建立文化保障机制。从该层面上讲,企业文化应该由以下几个内容构成,即知识共享文化、促进学习与交流的文化、鼓励创新发展的文化等。具体来说,企业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建立学习型企业,激励员工进行知识创新。促使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倡全员学习,鼓励员工学习一切有利于自身发生的知识,提升其综合能力;二是有目的地建立共享文化机制。在日常管理以及员工培训中,企业要强化对“知识共享”文化的渗透,并鼓励员工共享知识、合作发展。
2.2.3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对一个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保护知识产权是每一个企业知识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知识管理的高效性,企业要有目的地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一些大规模企业很重视知识的创新成果,并就自己研发的创新成果申请国家专利,将该项研究成果再以法律形式保护起来,使其不受他人侵犯。因此,申请专利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知识保护手段。另外,有价值的知识创新成果只有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之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研究有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与应用模式,并初步取得成效。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机制,提高知识管理效率,使知识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很重要。企业可通过建立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知识管理保障机制等方式提高知识管理的高效性。但是,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机制是一项烦琐复杂、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企业一定要立足实际,引领创新,真正做好知识管理这一重要任务。
作者:王妮娜 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伟.企业知识管理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2]苏用专.现代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的机制、模式与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3]宋超.跨组织合作企业的知识共享与保护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关键词:物业企业 知识管理 对策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物业管理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业主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给物业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物业企业而言,其服务对象就是业主,整个服务过程是一个物业企业与业主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动态过程。物业企业要想获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及时识别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的需求。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建立知识管理机制,不仅能够帮助物业企业获取有关业主需求的信息、固化企业实践所得的经验,而且还能够帮助企业为业主提供更多的客户体验和价值感受,同时还能改善和提高物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1.知识。
知识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世界银行在《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中将知识定义为:知识是用于生产中的有意义的信息。知识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对它的管理要比对其他有形资产的管理难度更大,因而要对知识的特殊性进行正确的认识:
(1)知识产生并存在与人的头脑之中,知识的运作要以人为主导,并且受到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
(2)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不对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但隐性知识容易造成垄断;
(3)知识的效用不会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多而减少。
2.知识管理。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QC)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最高组织业绩的目的。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知识的传递、共享和积累来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物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价值分析
新经济形态下,市场竞争激烈,业主新需求不断涌现,知识成为物业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关键资源。知识的获取能力、创造能力和运用能力成为了物业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物业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对物业企业而言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物业企业有效识别市场变化和业主需求。
知识管理是以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为基础的,这些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物业企业获取市场变化和业主需求的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加以过滤、整理与分析,变成便于在企业成员可以进行传递和共享的知识。物业企业可利用这些知识来制定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或者是进行服务提升和创新来满足业主的需求。
2.实施知识管理可以避免因人员流动而造成的管理经验或服务技能的流失。
在物业企业中资深的管理人员或服务人员的流动对物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影响较大,这些人员所掌握的管理经验或服务技能是物业企业的隐性知识,也是物业企业的无形资产。如果物业企业不能有效地将这些隐性知识挖掘出来,并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将会给物业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把隐性知识显性化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所以在物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管理经验或服务技能的流失。
3.实施知识管理可以促进物业企业的内部沟通。
政府对物业行业实施指导价政策,这就决定了物业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获得经济利益,规模化发展成为了物业企业的最佳选择,然而规模化发展就会导致物业企业内部不畅。知识管理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分散的职能部门、物业管理项目及组织成员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打破了部门或地域的限制,是的内部沟通更加密切。此外,内部的密切沟通又为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会是物业企业的知识存量增加。
三、物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
1.从战略上重视知识管理,将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
物业企业高层领导者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决定了知识管理实施的成败。物业企业要充分认识知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要将知识作为企业关键资产来进行管理,应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战略选择。物业企业应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人、财、物的有力保障,要将目光放在知识管理的远期效用上,而不是近期的成本投入上。此外,知识是一种无形资产,它的管理与有形资产的管理不同,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知识的固化工作。
2.在企业内部营造起尊重知识的企业文化。
在物业企业内部要树立对知识的正确认识,理解知识的本质与重要性,确立知识管理人人有责的价值观,并营造尊重知识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在物业企业内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物业企业员工接受知识管理,改变物业企业员工的主要意愿,使其愿意将个人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进行共享,也会使得缺乏知识的员工加强知识的学习。
3.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促进知识交流与合作。
物业企业要进行组织结构的优化,为知识管理的实施建立起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设立起知识管理部门专门从事知识管理工作,同时知识管理工作还应与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这样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知识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将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类,并通过培训使对企业有用的知识得以推广和应用,才能发挥知识的最大功效。知识的交流与合作会为知识的创新奠定基础,知识创新会为业主带来新的服务体验,会为物业企业赢得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快的市场应变能力。
4.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知识创新。
根据知识管理的需求,物业企业应当不断完善企业现有的激励机制,在绩效考评体系内融入知识共享、知识运用、知识合作及知识创新等指标。这样的激励机制不仅会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还会增加显性化知识的存量,提升了物业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此外,这种机制还会加速企业内部的知识创新,为物业企业赢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5.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知识管理平台。
一些大中型物业企业管理项目遍布各地,这给物业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流、共享、学习等提出了挑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会为知识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也是物业企业向规模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物业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起知识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加强内部的联系与交流,便于分布于不同地域的员工及时汲取企业固化后的知识,并能在第一时间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对业主的服务上或应对市场竞争上。值得注意的是,物业企业搭建起来的知识管理平台不能只限于内部使用,还应增加与业主的交互功能,这样会将物业企业与业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还有助于物业企业及时掌握业主的需求以及业主对服务的期望。
6.与其他企业合作,建立知识联盟。
知识管理是一个开放系统,物业企业在进行内部知识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促进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的交流,通过对比可以找出企业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同时还可以将其他企业的优势通过知识加工转化为本企业可以学习和运用的知识,最终改善物业企业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与服务互补商进行合作,如与房地产开发商、设施设备维保服务供应商、清洁设备供应商等进行合作,这样可以拓展物业企业的服务领域和经营思路。可见,与其他企业合作,建立知识联盟,可以发挥出协同效应,促进物业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利.物业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的探索[J].中国物业管理,2008(5):36-37.
[2]高珂强.物业服务企业知识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3(2):81-85.
[3]王希杰,李秀敏.网络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相关问题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5):16-17.
[4]徐漪.基于中小企业视角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206-208.
论文摘要:绘制知识地图,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物流供应链网络实现“共赢”的重要策略。分析了物流企业构建知识地图的必要性,研究了物流企业知识地图构建的流程,并对物流企业知识地图构建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0引言
知识地图(KnowledgeMap)~称知识分布图、知识黄页簿,其概念最初由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s)于2O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之中。布鲁克斯认为,人类的客观知识结构可以被绘制成以各个单元概念为节点的学科认识图。当前。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知识地图有其特定的含义,通常是指一种能够帮助使用者知道在什么地方迅速找到其所需知识的管理工具,是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知识管理技术。
知识地图是知识的库存目录,如同交通旅游图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街道名称、公交线路、风景名胜等各种资源的地理位置一样,知识地图就是要告诉使用者,组织拥有哪些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地处何处,以便使用者能够快捷准确地寻找到他们所需的各项知识。
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年的定义中,物流管理是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生成点到消费点的有效率和有效果的正向和逆向流动与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部分的供应链过程。对信息资源尤其是对知识的管理,已日益受到物流企业及其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高度重视,积极绘制知识地图,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物流供应链网络实现“共赢”的重要策略。
l物流企业构建知识地图的必要性
1.1有效应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金球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信息的飞速产生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的工作重心由如何迅速获取信息转移到如何准确过滤信息和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1.2实现智能化、准时化物流
当前,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产品生命周期相应缩短,企业问基于时间的竞争态势已经确立。如果顾客的第一选择未得到及时满足,他们就更愿意接受替代产品。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挑战,其中包括:订单更小、更频繁,客户对物流服务水平的期望越来越高等。在传统的物流企业中,受信息交流渠道和速度的限制,完成一项物流活动所需的时间较长。同时,传统物流过程的业务流程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个中间环节构成,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H。绘制知识地图后,物流企业可借助知识地图,以更低的成本对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响应。
1.3实现供应链管理与合理配置资源
我国传统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组织松散、机构庞大、难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等问题。为了保证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地将商品送达需求者,需要对现有物流企业进行合理规划和技术改造。物流企业运用知识网络,可以根据商品的需求特点与供应特点,将散置在各地、分属不同系统的物流设施资源通过虚拟企业连接起来,经过科学规划和重组,发挥物流设施和服务优势,扩大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从而实现资源整合及合理配置,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2物流企业知识地图构建流程
物流企业知识地图的构建流程主要分为9个步骤(见图1)。
(1)成立项目组。物流企业知识地图的绘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内外多个部门,其成员应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企业业务部门、企业内部信息技术部门、外聘BPR管理专家、外聘IT专家等。
(2)需求分析。在现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知识地图的构建不应拘泥于企业内部,而应将其扩展至企业所处的整个供应链网络,其主要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3)知识获取。对物流企业内部及外部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收集汇总,使之表述清晰。
(4)知识处理。对所获取的知识应及时进行审核、归类、补充等整理工作。行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进行知识处理工作量巨大,且非常重要,它是绘制知识地图的基础。
(5)知识封装存储。可结合企业现有IT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方法(Object.OrientedMethod)进行知识的封装存储。应保证知识的可继承性、可重复使用性。
(6)提取知识元。对知识的基本信息进行简要描述,并创建与其它知识的基本关联。
(7)建知识链接。在知识元与涵盖间接知识的知识库之间创建链接’使用户能便捷地调用相关知识或与有关专家进行沟通交流。
(8)绘制知识地图。借助IT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建立显性知识和隐陛知识的索引,为用户提供直观视图及分析信息。
(9)维护与升级。知识地图的维护与升级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应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和补充,使企业知识地图得以持续改善,从而为企业及员工的发展持续提供动力。
3物流企业知识地图构建策略
3.1重视项目开发团队建设
知识地图项目主持人是企业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核心人物。主持人既需要熟悉矩阵制组织的控制协调方法,又要懂得知识地图的绘制技术。理想的情况是,主持人精通复杂产品项目组织流程的管理过程,对构建知识地图的方法体系了如指掌,并能根据项目特性将知识地图进行个性化处理。同时,矩阵制组织成员及关键用户的参与对知识地图的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绘制地图的设计人员提供详细的需求信息。此外,在项目团队成立之前,企业必须为其派遣一位高层管理人员,作为该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和主要协调人。
3.2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合理编码
对显性知识的编码可以从书面资料的电子化工作人手,将物流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知识通过文字输入或扫描方式以数字形式进行存储和管理,这可以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使所有新进人物流企业的员工在较高水平的知识管理平台上实现知识共享,从而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隐性知识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或组织的结构与文化中,难以用语言或书面材料进行准确描述,不易被编码。因此,对隐性知识进行编码先要解决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问题。它要求物流企业培育相应的知识型物流企业文化,为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功能,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获取物流业务信息中的隐性知识,对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标引,并建立与显性知识的关联。
3.3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是物流企业实行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大批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的涌入给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众多国外物流企业早已着手进行知识管理,而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行业管理能力较弱。因此,只有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效进行知识管理。
3.4改变投资观念
把对信息系统构建及知识地图维护的投资作为企业的正常开支(每年编制适当预算);把重点放在应用系统的建立上;加大在管理咨询与软件开发上的投资。物流企业知识地图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企业经营和业务运行不断发展、完善的,没有持续、稳定的投资,不可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要求。
3.5培养一支属于企业自身的知识管理人才队伍
知识管理是为企业核心业务服务的,只有企业内部的人员才最了解企业业务。因此,必须由企业内部具有较高威望的高级经理进行领导,将知识管理应用的学习作为人员培训的重点,建成一支由具有创新意识、善于学习新生事物的企业管理骨干构成的内部知识管理专业队伍。
3.6提高知识地图的耦合度和时效性
由于知识的产生是动态的,在绘制知识地图时,知识也在产生,因此在绘制知识地图时要注意其动态性、可扩充性及兼容性,尽量减少对结构的控制,提高耦合度,以期将其设计成开放性的地图结构,使得各类知识都能找到相应的输入接口]。由于企业的知识体系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企业知识地图的绘制和维护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应注重对知识的更正和补充。
3.7重视经营理念与管理制度的变革,进行持续改善知识地图不同于CAD等技术性应用软件,它的设计要与企业的经营理念相一致。我国的企业物流系统还不成熟,在许多业务流程上还需进行重组与改造,删除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使之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按照精益化的思想对企业流程进行重构(BPR),就是要消除在物流中一切不增值的企业内部活动,建立系统化的工作标准和流程规范,为现代物流工作提供准则。事实上,这才是一切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根本基础,不经过企业变革的知识管理,它的一切都只会成为“花瓶”。因此,面对旧的不合理现象,要打破限制勇于创新。领导者要通过制定能够使系统实现精益化的决策,营造一种勇于创新的氛围,从而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的提高,使企业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3.8建立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
企业将员工考核制度与其在知识共享、知识创新方面的成果相结合,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激励策略,有助于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换,丰富企业知识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知识管理的整体水平。企业除应运用物质奖励和外部激励之外,还应重视对员工的精神鼓励和内部激励,营造一个良好的促进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3.9完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
著名英国供应链管理专家MartinChristopher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融合渗透、联动发展,有助于实现二者的“双赢”。完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重视企业外部知识地图的绘制,对物流企业融入涵盖工商企业的供应链网络、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