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6: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篇(1)

1.1企业文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内涵上的充实作用

企业文化包含着企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项建设内容,借助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实现企业对经济活动和思想种植工作的双重管理,当前的经验是——只有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才能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内涵的充实和外延的扩展,达到企业精神和物质文明双重建设的效果。

1.2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依托企业文化的载体,从企业的娱乐文化活动与经营活动出发,根本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和实际相脱离的问题。

1.3有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企业文化在观念上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企业文化能够综合应用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可以将党的政策、路线、方针等教育内容内化成企业价值观,提高企业凝聚力,激发职工的主动性。利用创造出的新方法与新形式,实现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和其经济活动的有机统一。

2.企业文化视角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2.1端正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的核心部分,两方面工作的内核都指向了价值观,当前企业文化的衡量工具之一就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价值观是重要的工作对象,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就是企业思政工作的目标之一。必须统一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共同的认知,形成合理,全面培育出适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

2.2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打造的主体表现形式,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手段之一就是将形象建设纳入到日常工作之中,这一点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通过企业形象的塑造,可以将抽象的企业精神文化得以体现,将空泛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展示。

2.3加强企业道德建设

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高层次部分,建设高等级的道德有利于企业文化持续地发挥和不断地进步。同时企业道德建设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部分,通过加强道德建设可以强化思想政治的层次,以利形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全新的发展形势。

2.4优化企业的环境

企业环境是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等各项活动的外部因素,通过优化企业环境可以实现企业文化工作的空间,形成更多地文化认同和文化支撑;通过优化企业环境可以形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支持,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方向。

3.结语

篇(2)

关键词:烟草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工会工作 对策研究

1.深刻理解烟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核心内涵

政治思想工作是做好经济工作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经济工作是检验政治思想工作成效的主要尺度,是政治思想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由此可见,经济运行是烟草企业全部工作的中心。服务和服从于这一中心,是烟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进入主渠道、打好主动仗的关键。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商业企业的主要工作是组织结构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主要任务是在专卖体制下如何提高效率和保持自律的两大课题。随着市场和形势的变化,我们要在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政工队伍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团、妇、青和工会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从而建立健全政治思想工作网络体系,互促互动。

2.烟草企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力量相对薄弱。人力资源改革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削弱的形象,各县(市)局配备的政工干部都是兼职的,兼职干部整天忙于行政事务,无法分身顾及“虚”的,基本上是被动应付,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一年到头,中层以上干部很难与职工交谈交流,缺少心灵的思想沟通,个别职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所淡化。尤其是各县(市)局法人代表取消后,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经费也相当缺乏,人员和资金的缺位,使许多想开展的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方面的活动难于开展。

二是个别职工不能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利益有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个人利益。如何处理好这“三者”利益的关系,是摆在烟草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事,也是每一个烟草人所面临的难题。

三是工会没有完全发挥职能作用。在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内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不断出现。要求对资历长、年龄偏大,没有文凭和没有职称的老同志在薪酬分配上给予倾斜。报酬问题上潜藏着巨大的暗流,职工因缺少倾诉的主体而埋在心底,在硬承受时,缺少为他们代言的机构,能为他们说话的工会也是处于干缺位状态。

3.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

当前,烟草行业各项工作正不断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地围绕企业发展战略需要,才有助于完成中心任务,有利于提高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

3.1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是确保企业科学发展的“柔和剂”,与企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十分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着眼于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才更有方向性,更有说服力,更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柔和剂”、“生命线”的作用,才能给企业提供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企业政策才可以顺利贯彻,政策的执行力才能更加有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才可专心致志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

3.2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如一地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当然方式上可以创新,主题教育的侧重面可以不同,可以是道德教化,也可以是敬业爱岗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经常性思想工作可以是对话交流,也可以是启发疏导、渗透融合,但必须始终如一地围绕“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这一核心价值观,始终如一地围绕“卷烟上水平”这个当前的中心任务,始终如一地围绕“提高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这个根本目的。

3.3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从大局出发,面向未来,着眼发展,深刻认识“卷烟上水平”的目的意义,全面理解“卷烟上水平”的内涵要求,准确把握“卷烟上水平”的目标任务,营造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个企业的灵魂,达到管理中的软约束作用,为“卷烟上水平”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和纪律保证,增强烟草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4.要着眼于职工关注的问题

企业管理之道是职工,安职工则安企业,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职工第一的观点。

首先,要改变过去单纯追求表面轰动效应的做法,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职工关注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关心职工的冷暖,不反映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必然不会被群众接受,更谈不上影响力和感染力。要正确处理思想政治工作和办实事之间的关系,坚持既讲道德,又办实事,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形成企业给职工一片情,职工给企业一颗心的良性循环。

其次,要考虑职工思想认识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把解决思想问题和企业外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家庭环境联系起来。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期对职工思想认识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仅仅把思想政治工作定位于企业内部是不够的,还要渗透到职工的生活、学习、家庭中去。

5.结语

综上所述,“卷烟上水平”是中国烟草行业当前的中心任务,是新形势下的一次重大变革。面对新形势,行业的战略需要和各项改革进程冲击着员工的固有思维,不断提高的员工素质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带来更多更大的挑战,只有着眼于新形势下的职工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着眼于职工关注的问题,紧密围绕“卷烟上水平”的发展战略需要,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充分发挥“生命线”的功效,勇于亮剑,杀出重围,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烟草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 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政治、经济、文化正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这种转变对农民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已经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要提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转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因此,农村思想政治方法要必须突破传统的方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找到符合现代农民的教育方式,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新农村全面发展。

1加强农村文化产业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新形势下,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文化产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农民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多数文化站已经名存实亡,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稀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包括政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基层单位经费紧张,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文化人才等方面。结果是农民想看文艺节目、电影、图书等都很难。农村文化艺术教育基本上处于冰冻阶段。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原有民俗文化活动在萎缩,有些民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已经消失。例如,20世纪70至80年代,农村中盛行的赛龙船、舞龙灯、舞狮子、踩高翘、集体看电影等活动,90年代的家庭卡拉OK如今都已销声匿迹。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民信教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祭祖的规格越来越高、赌博之风盛行,封建迷信有重新抬头的趋势。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文化产业设施建设。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作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市场,广泛开展网络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文艺巡演”、“电影下乡”等活动,鼓励专业和业余文艺团队、群众团体,社会力量积极介入农村文化建设,组织各种形式的队伍,深入基层,深入农民群众,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动实践中积累知识,激发灵感,把反映农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创造性实践编排成多姿多彩、健康向上的文艺精品送到农村,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

2加大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平台

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平台,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加大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力度,力争使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到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二是开展农村网络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使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逐步具备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要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共建方式发展基层服务点。三是推动服务“三农”的出版物出版发行,增加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要继续实施送书下乡工程,使农民群众及时看到报刊,为农民群众读书提供方便;四是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配备专职人员管理。要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定时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

通过对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及软硬件条件的不断完善,农村文化产业得到了可持续发展,有力的推动了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为强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搭建了平台,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了浓厚而良好的社会氛围。

3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提升居民群众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创新活动与载体,丰富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按照“带着基层跑,围着群众转”的文化理念,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特别是充分利用农闲和节假日开展文化庆祝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引领社会风尚。一是组织开展如 “春节文艺汇演”、元宵节灯展、球类友谊赛、农村体育运动会等,坚持“农村文化农村办”的思路,形成“活动共办、人才互补、资源互用、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文化活动模式,让群众从观众变成 “演员”,加大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增强文化活动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和引导,进一步增强文化活动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和实用性。二是开展“书香农家”读书活动,紧密结合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倡导他们读书用书、学技能、学文化.以创建文明村、文化中心户等为载体,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三是以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为载体,优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在农村普遍开展的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它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通过这一创建活动,可以使广大农民群众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能力和关心生态、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促进经济与社会、农村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是在农村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过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对此必须加以引导,使其精神文化活动既丰富多彩又健康有益,满足他们求知、求美、求乐。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精神文化创建活动融合在一起,就一定能使农村文化事业健康蓬勃发展,使农村文化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也一定会促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茅维.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农村文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篇(4)

5月27日,全省职工文化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普洱市召开。云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惠萍,副主席尚建明,普洱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出席会议。

王惠萍在会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职工文化在国家整个文化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强调,要高度重视广大职工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拓展职工成长成才空间,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工会要从政治的高度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扎实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云南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任务,始终坚持以职工为本,准确定位,把握方向,努力推动云南职工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职工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广大职工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和实践主体,他们当中人才辈出、能量巨大。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工会组织责任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需要职工文化建设发挥好基础性作用,在推进云南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引领职工,不断激发蕴藏在职工群众中的无穷创造活力,凝聚正能量,体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推进职工文化建设,有利于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职工文化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提高职工群众综合素质、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国家和全省的重大部署中找准结合点,从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中找准切入点,从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中找准着力点,鼓励、培养职工群众创作生产出一大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新作,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推进职工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改革的深入,工人阶级队伍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政治意识淡化、信仰缺失的现象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以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社会公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利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所具有的便捷、高效、灵活和普及性强的特点,积极打造面向全体职工的网络共享空间,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文化素养,弘扬中国工人伟大品格。

王惠萍强调:今年1月,考察云南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云南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职工文化建设工作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全省发展战略,就必须自觉将职工文化建设放在党的文化事业、国家的文化建设中去思考和谋划,培养职工的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建设大局,着力维护职工经济文化民利,突出加强职工人文关怀、促进职工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工作重点,为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谋大局,讴歌我省社会发展的社会实践。要抓导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强服务,营造职工文艺创作的良好氛围。

抓好职工文化建设,文化阵地和人才队伍是关键。职工文化阵地是职工文化生活的基地,职工人才队伍是职工文化发展的关键,要积极培育、培养职工文化阵地和职工文化人才,不断打造活动品牌,为职工文化建设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职工文化阵地,以生动活泼、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政策宣讲、引导职工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新特点。要把职工文化建设与“一活动一工程”有机融合在一起,把广大职工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起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工人文化宫、职工活动中心等职工文化阵地,积极推动职工文体场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框架。要大力营造优美醇厚的职工书香文化,将职工书屋建设成为职工喜爱的知识宝库、文化高地。

职工是职工文化的主角,职工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全省各级工会首先要立足自身,大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扶持职工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充实职工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职工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要积极争取政府和各方面的支持,加大对职工文化建设的投入和宣传力度,为职工创作者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保障。要积极吸引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工会系统文化建设,广泛动员文化工作者走进基层,走进职工群众,着力在“采、创、送、种”四个字上下功夫,采撷文化养分,创作文艺精品,送去文化服务,播撒文化种子。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定点深入生活制度,确保“深入生活、扎根职工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要用好文化名家进企业活动、文化大篷车、文艺志愿服务等活动平台载体,坚持把为人民服务当作职工文艺创作和职工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更多地关注民生,体验民情,反映民心。

要有效整合工会和社会各种资源,广泛开展寓教于乐、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要持续开展职工读书月、职工文化艺术节、职工文艺培训等文化群体性活动,积极传播和弘扬具有时代特征和工会特色的先进文化;深入打造多元化的工会“送文化”活动品牌,推动“送文化”活动向农民工集中区、工业园区、中小微企业聚集区覆盖,不断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要突出亮点,讲好云南故事、云南最美职工故事,在中国故事中富于云南元素,在讲云南故事中体现云南职工的新形象。

省总工会副主席尚建民主持会议并讲话。他说:一直以来,省总工会高度重视职工文化建设,坚持以先进文化凝聚职工,职工文化建设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职工文化阵地不断拓展,职工文艺人才和文化团队不断涌现,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升,职工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进一步保障。省第十一次工代会上,提出了“着力建设一批职工文化阵地,着力培养一批职工文化骨干,着力打造一批职工文化品牌,着力推出一批职工文化精品”的奋斗目标。这次现场推进会议,就是统一思想、提振精神、努力完成任务的会议。各级工会要进一步增强职工文化建设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准确把握我省职工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为云南的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普洱市委副书记胡琨向会议致贺词。

篇(5)

[关键词]石化企业;文化建设;认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43-02

加强石化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源泉,增强队伍的凝聚力与亲和力,促进企业工作和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在这里,就如何搞好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浅谈几点意见。

总的来说,石化企业文化要从行为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入手,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核心,通过建立各类文化阵地,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位,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要,尊重职工合理的个性要求,创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化活动之中,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实现“软管理”。通过文化建设,让职工感受到生活和工作在企业队伍中的温暖,缓解职工承受的越来越大的思想压力和身体压力,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增强队伍的生产力。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向广大职工群众展示石油职工不仅会勘探开发、生产油气、会生产经营,还能画能唱,能文能武,树立企业职工的新形象,进一步密切油地关系,使职工群众都来理解、关心、支持企业工作。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从思想深处更新观念

一是要把加强企业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改变过去那种企业文化是“不务正业”的旧观念,开展加强文化建设必要性、重要性、优越性的大讨论,让这一观念在企业队伍上上下下形成氛围。二是要改变空洞枯燥的教育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寓教于乐的,让职工感觉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教育活动。通过加强与职工的双向思想沟通,从人格上尊重职工,关心职工,尽快建立起各项从优善待职工制度。三是保证开展文化建设的时间。坚持人力下沉,充实基层单位,减轻基层职工工作上、精神上的压力,进而确保有充裕的时间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二、要加强对石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石化企业文化管理在石化企业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一个单位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劣关键在领导。文化必须有倡导者,有追随者,而倡导者就应该是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工作上要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在加强政治、理论、业务学习的同时,要带头提高文化修养,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得到陶冶和净化。要及时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推动全局石化企业文化工作的进程。要把石化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一项主要工作,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使基层石化企业文化建设长盛不衰。

三、要做好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

石化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本部门的企业文化建设持续不断地健康发展,必须全面规划设计,精心组织,制定实施石化企业文化战略,落实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做好石油工人精神的总结和提炼;要在提炼石油工人精神的基础上,根据各工种的不同特点,挖掘石化企业文化工作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凝练出体现不同工种、不同系统和不同单位的作风、气质、风格、形象的文化口号,使广大职工在人文素质上有所追求;要认真总结不同工种、不同单位优秀文化传统、先进人物、大力宣传,积极弘扬,发挥其引导和带动作用,形成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氛围,形成团结奋进的力量;抑制摒弃糟粕文化和陈规陋习的影响,对队伍中存在的各种消极文化现象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并研究这些消极文化现象在企业队伍中存在的深层次原因,采取思想教育的、制度管理的、施加文化影响的等多种手段,使之失去生存的土壤和气候,使队伍中的正气上升,邪气下降。

四、要创新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机制

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学习。所以,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机制首先是一种学习机制。通过对广大企业职工在学习时间、内容、方式和考核等方面做出新的规定,将学习制度化、系统化、层次化,使职工在学习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企业队伍学习机制的创新目的就在于要打造一支学习型队伍,增强文化学习的渗透力,尤其是特定业务的学习与研究。使广大企业职工明白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可以使其获得兴奋和能量,从而变得精力充沛,增加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和生产力。

五、要创新石化企业文化人才开发体制

全面建设石化企业文化,必须充分发挥企业队伍整体和职工个人两方面的积极作用。要“以人为本”的思想,企业工作要坚持攻坚克难,必须注意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因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增强团队凝聚力。“以人为本”不是简单地解决职工的生活、待遇问题,创造好的工作环境,而是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把职工当成石化企业最根本的元素。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归宿就在于要让文化意识占领职工的精神空间,让正确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职工、激励职工、引导职工、改造职工,在深层次上向广大群众展示企业职工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

六、要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特别是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要以油气生产、生产经营专业为重点。近年来,职工的学历虽有所提高,但所学的并不全是企业专业、油气专业,有些是政治教育、经济管理等,这对提倡专业化的当今来说,差距是相当大的。因此,就必须分期分批对职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鼓励职工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单位在时间上给予足够的保证,对取得专业技术证书的实施一定的奖励,激发广大职工的在职学习热情。

在具体的措施上,总结出以下三点意见: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生活

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当时的中心工作,有计划地组织职工开展乒乓球、篮球、象棋、扑克等娱乐文体活动,定期举办石化企业文化日,组建石化企业文艺宣传队,举办书法(书画)比赛、文学写作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劳动实践活动、联谊和交流活动,用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起到提高觉悟、陶冶情操、增强团结、净化心灵和教育激励的作用,促进职工成为能文能武、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每年的重大节日期间,开展一、二次大型文体活动,或举办家属参加的联欢晚会,既可缓解职工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压力,陶冶职工情操,又丰富专业知识,还可以增强单位与职工家属联系,增进职工家属对企业事业的理解和支持,一举多得。

(二)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加强学习交流

企业网络建设是科技强企的重要方面,同样也为职工教育提供了便利,因此,要加强网络建设,丰富网络资源,通过建设公共信息网页,开辟学习交流、文化交流等栏目,营造浓厚的石化企业文化氛围。通过鼓励支持职工加强工作调研、撰写文章,提高职工的写作能力、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双向互动式交流,鼓励职工积极在网上进行探讨与沟通,提高职工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同时可以利用网络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职工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技能水平快速提高。

(三)加强宣传阵地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篇(6)

2014年9月7日,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和颁奖晚会在京举行。从今年4月1日起组织实施评选,经过预评、初评和公示三个阶段,共评选出268部优秀作品。其中,电影《张思德》、《云水谣》、《太行山上》,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延安颂》、《插树岭》、《亮剑》,话剧《立秋》等8部作品获得特等奖,电影《我的》、电视剧《八路军》、话剧《黄土谣》、歌曲《吉祥三宝》、广播剧《代表中国》、文艺类图书《笨花》等122部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电影《戎冠秀》、电视剧《红旗谱》、话剧《平头百姓》、歌曲《永恒的彩霞》、广播剧《有个同学叫江洋》、文艺类图书《八月桂花遍地开》等138部作品获得入选作品奖。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与高度。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把文化建设好,发展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体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不相适应,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与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环境不相适应,与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趋势不相适应。这些情况说明,文化建设的任务极其繁重艰巨,只有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新,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我们才能繁荣和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课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既是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我们才能切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大力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我们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改善社会风气,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强大动力,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文化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既拓展了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空间,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更加凸显了原有文化体制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基础和体制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文化领域在许多方面仍然停留在传统体制的模式上,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统包统揽,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一些掌握大量国有文化资源的文化单位,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情况下,有些国有文化单位被“边缘化”,有的甚至难以为继。党的十六大提出,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的同时,要加快自身体制的改革,使文化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自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人民群众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全社会提供更加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和增长的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文化自身的发展也迫切要求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使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存在的公共文化设施严重不足、设备陈旧、文化单位缺乏活力,以及外来文化产品大量涌入,侵权盗版屡禁不止,甚至腐朽文化沉渣泛起等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化生产力还有待进一步解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还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文化发展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文化工作者各尽其才、各得其所,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涌现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激励广大文化工作者创作和生产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促进文化自身繁荣,使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推动我国文化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也使我们面临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我们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文化竞争优势,文化产品进出口存在严重逆差。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基本结束,国外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将不断涌入,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而我们的许多国有文化单位还停留在传统体制,不具备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实力。如果我们不加快改革发展,就会面临既走不出去又守不住的危险。我们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促进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迫切需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哺育和传承民族生命力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面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国际环境,面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进行文化渗透的形势,面对我国文化市场资本和投入日益多元的复杂局面,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阵地,增强国有文化资本的市场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关系到民族精神与文化力量的丰富和增强,关系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现在,一方面文化市场上非公有资本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公有制文化单位游离于市场之外,造成“主体”缺位。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继续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文化领域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效抵御外来不良文化冲击,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文化安全。

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一、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调整资源配置,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鼓励捐赠和赞助等各项政策,拓宽渠道,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业。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加强文物保护,扶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要改进和完善国家扶持方式,坚持和完善有关文化领域的重点扶持政策和措施。要以项目投入为手段,以激发活力为目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确保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要优化组织结构,整合内部资源,转变经营方式。要深化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推进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不得相互混岗。

二、深化文化企业改革。转制企业要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产权归属,做好资产评估和产权登记等工作。确认出资人身份,明确出资人权利,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要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转制企业自工商登记之日起,实行企业财政、税收、社会保障、劳动人事制度,重视职工权益保障,在一定期限内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切实做好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的政策衔接,妥善安排富余人员。要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着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文化交流体制和机制。实行政府推动和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成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主体。

三、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要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解决国有文化资产结构失衡、效益不高、闲置浪费问题,科学规划和配置公益性文化事业资源、报刊及广播电视资源,促进文化资源配置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要大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培育和建设一批出版、电子音像、影视和动漫制作、演艺、会展、文化产品分销等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同一地区的媒体下属经营性公司之间互相参股。支持中小型文化单位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产业群。要大力推进文化领域所有制结构调整,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升级,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四、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大力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要完善现代流通体制,深化国有发行企业改革,打破按行政级次、行政区划分配文化产品的旧体制,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要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推行知识产权、市场开发、市场调查、信息提供、法律咨询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建立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