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
时间:2023-09-18 17:06: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现状;方法和途径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2-0168-02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的建设也得到快速的发展,这也对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不断努力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建筑管理中成功的经验,我国在工程建筑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工程质量可以说是一个建筑工程的生命,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是目前建筑管理中迫切需要面对的难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并提出有效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方法和途径。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
1.1我国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依据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方面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等。而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监督中发现,在工程中出现的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却在法律法规中找不到比较明确的处罚标准,这样就会影响到质量监督部分,对于这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很难做出处罚,从而导致建筑工程无法顺利进行,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实际操作中的情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工程质量监督的力度不够,我国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1.2开发商重视利益而忽略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内,很多开发商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忽略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实际操作中,开发商一味追求工程进度,对工程的质量完全不够重视,他们关心的是快点完成工程任务,就能拿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工程建设时无视人员技术的高度、不分工种,甚至将工程施工的顺序打乱,甚至有些开发商还通过偷工减料来减少成本,使用一些廉价的建筑材料来进行施工,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对于这些情况,都是目前工程质量监督部分所要加的监督内容,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
1.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一项对专业技术技能和法律知识要求都比较高的工种,同时还要有很高的道德品质。因此对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很高。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相关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还是比较缺乏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工作人员的意识不够,思想觉悟低,服务意识差,甚至有的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完成只存在于表面。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不高,不仅对于建筑工程的相关技术熟悉不够,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是一知半解,这些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方法和途径
2.1完善坚持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
要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必须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不断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效保障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给质量监督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水平。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健全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是建设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时,不仅要对建筑施工的过程和施工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对于相关的处罚条例也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力保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将建筑工程的责任主体作为主要监督对象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主要有七大责任主体,分别是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施工图审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这些责任主体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如果其中某些责任主体想在工程中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就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要把建筑工程的责任主体作为主要的监督对象,对这些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建筑项目的要求、项目负责人的执业资格证书是否能胜任这些工程任务、相关的手续是否完整等进行监督。在建筑工程的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工程的质量。
2.3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监督单位必须要不断提高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思想觉悟和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督单位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服务意识和执法能力,通过专业的上岗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来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除此之外,工程质量监督单位还要不断吸收更多人才进行储备,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能力高的监督队伍,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事业也出现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大量的建筑工程开工建设。但是,正在建设或者已经建造完成的建筑工程中,有的却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有的建筑工程甚至刚刚竣工甚至还没有竣工就出现了坍塌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只出现在一个地区,而是普遍地出现在全全国各个地区。这说明在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监督中还存在严重的问题。
1 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状况
1.1 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健全
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起步较早,因此其经验也比较丰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由国家权力机构制定,并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规范的主要依据。其包含的主要内容建筑工程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卫生环境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方面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依据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这些法律法规保证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工作人员的监督监管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西方国家的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法律法规办事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监督监管工作也能够顺利进行。
1.2 严格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全程监管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过程中,对于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全程监控的措施,我国虽然也实施了全程监控。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前期项目策划和设计相当重视。如果前期各项准备措施不严密,做不好质量控制和质量规划,就不能保证在建设过程当中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的中间或者后期管理监督过程中,也采取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或者施工规范严格管理。
1.3 注重业主参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监督
在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非常注重业主参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业主的利益,关系着业主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因此业主对于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也相当认真负责。在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过程中,业主参与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并对建筑工程的每一个阶段进行管理监督。
2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现状
2.1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法律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当今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都必须依靠一定的法律制度进行监管,我国也是一样。但是我国目前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在建筑过程中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还不健全。这样就导致在建筑过程中没有原则可以依靠,在建筑的各个时期也缺乏健全的法律机制进行监督。并且,在监管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违法违规行为,参照执行的法律法规和现实中的实施过程有着很大的差别,也没有有效的处罚依据。
2.2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机构的资金来源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收自支”的状态。对建筑工程公司所收取的监理费用直接上交到监理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单位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缴纳的资金,常常采取非法手段少缴甚至不缴某些建筑施工的监理费用。甚至有的建筑工程公司还直接提出优惠条件,并且优惠的额度还相当大,这样的后果是造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机构的资金入不敷出,从而导致运作困难,在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常常不能派出足够的监理人员或者不能配置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有的建筑工程公司大量拖欠监理费用,这样也会造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机构的资金周转困难,造成监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这样势必影响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2.3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健全,还缺乏有效地手段对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在管理监督过程中的所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不能和企业的形象挂钩。这就造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部门管理意识低,诚信意识差,从而影响质量工程质量管理监督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管理监督。
2.4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人才素质尚需提高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过程中,进行管理监督人员的素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他们对于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认识不清,对于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强制性标准以及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规范还不够熟悉,再加上传统的质量管理监督方式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就造成一部分管理监督人员思想落后,服务意识差的现象。
3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措施
3.1 大力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要想加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工作,必须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在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国外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并认真研究国外相关法律法规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使用的情况。其次,要认真调查分析我国建筑工程市场,要深入第一线,倾听建筑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心声,要认真对待他们反映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召开专家研讨会进行探讨,以保证法律法规的合理性和严肃性。只有制订了严格的法律法规,才能规范建筑施工单位的建筑行为,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部门在管理监督过程中有法可依,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
3.2 大力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资金管理
资金是保证一个单位正常运行的主要条件,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正常运行,必须大力加强资金管理。首先要对资金的来源进行管理,要严格收费制度,对于建筑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收取相关费用,对于不缴纳或者拖延缴纳时间的,一律不予放行。其次要保证资金的使用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内部要制定资金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标准使用资金,保证每一项资金的用途都是在资金管理制度之内的。
3.3 大力加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监督管理体制建设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工作是一中非常严肃的工作,是受政府委托的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向都很强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单位既要对建设各方的责任主体进行监督检查,还要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作为监督单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部门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体制,抓好自身建设。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工作程序,严格按照制度、按照管理规范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督管理。
3.4 大力加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人才队伍建设
建筑工程建设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它不但包括技术、材料和经济,而且还包括法律和行政管理,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工作是属于行政管理和技术规范的监督执法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在管理监督过程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和新难题。而面对这些难题,解决这些难题就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部门要加大人才的培训和管理,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指导管理监督人员认真学习和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加大人才的储备力度,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建筑环境,才能为监督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呈现欣欣向荣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部门一定要加大自身建设力度,加大管理监督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良性发展,才能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红亮.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山西建筑.2009.05
[2]郭文娟. 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2009.01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质量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国内市场日益复杂,竞争局面不断加剧,招标工作的服务质量不仅决定了招标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对后续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合同履约质量和投资等的控制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建筑工程招标不仅仅能够为招标者节省经济成本,还可以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招标的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1、招标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有许多招标人在委托招标的过程中,以“外陪标、内定标”的方式威胁招标机构,通常要求招标机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招标,不然就不将业务委托给招标机构。为了避开公开招标,招标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把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以各种不合理的理由拖掉或者变为邀请招标;有些业主为了私利,没有按规定将自己的招投标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而是交给自己所属的单位完成把项目化整为零;在信息上做文章,没有走正规流程,不按时公开信息,限制信息范围,从而规避公开招标。
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由于建筑工程招标服务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从而相关机构在推行招标制度时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加上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从而不可避免的造成现行法律法规存在一些漏洞。此外,法律法规中对招标行业的准入度不高,竞标单位良莠不齐,导致了招标机构过多,而造成招标程序过于混乱。
3、招标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招标行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招标机构执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招标队伍建设水平低下;招标市场集中度偏低,业务市场较窄,缺乏长远打算;招标机构缺乏独立性,往往都是靠不正当途径来获取业务。此外,建筑工程招标机构乱收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因为,建筑工程招标机构往往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缺乏社会责任感。在现今的社会竞争中,相互竞争激烈,的机构过多,没有诚信度,也没有在整个行业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模式。那些人为了获取业务宁肯自己赔钱,使用一些非常手段获取利益,打压竞争者,形成恶性竞争环境。甚至存在不少机构都是以少收费、不收费为幌子承接业务,以超低的价格中标。然而,一旦开展业务后就找各种理由开始乱收费,将一些隐性项目收取高额费用,工程运行中变更一些项目的费用,导致最后工程完成后高额结算,从而影响到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二、建筑工程招标质量管理策略
1、深化自身性质的认识
要对自身的性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充分实现其独立性质。招标机构是依照相关法律设置的,以招标为主要业务并提供有关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在对招标文件进行编制时不能出现明显的错误,或者含糊不明的地方,不能有歧义和矛盾出现,各项条款都不能与投标人的利益相违背等,作为专业的投标机构,应该是具有丰富经验和广泛投标商信息的,要有的防止漏洞产生而给投标人可乘之机。
2、完善信用机制,加快信息化的建设
在建筑工程招标发展过程中,必须借鉴国外比较完善的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自己的情况,学习人家的经验,建立适合本国市场经济的信用体制,发挥行业自律机制,从而推动我国建筑工程招标行业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变革,互联网以其信息量大、快捷、高效、成本低、传播面广的特点日益受到机构的青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招标机构的信息收集、沟通、、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此外,还应及时地将失信的招标机构存在的问题公开化,对招标机构进行信用等级划分,信用等级评价等,建立一个网上公共平台,积极引入社会互动,把包括违规行为、信用考核等所有信息加入平台,使建筑工程招标事业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下进行,使得大家都有知情权,能够明白自己究竟该选择什么资质的工程招标机构。
3、建立严格的市场招标准入制度
我国的招标机构数量较多,行业的集中程度偏低。由此,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建立严格的工程项目招标机构的审查机制,加强市场的清理,对于不符合招标条件的单位或者机构,应撤销其工程项目招标的资格,同时还应根据行业的实际状况,提高招标的准入标准,从而从根本上缓解我国招标机构数量较多的状况。工程项目的招标机构也应加强道德建设,从而有效提高招标工作的质量,可通过考虑建设IS09000质量建设体系,展开持续有效的质量检查与审核,从而快速建立企业品牌,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良好的企业品牌文化。
4、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的招标法律法规体系是建筑工程招标质量管理的保障,培育和发展招标市场的重要内容,是规范招标活动的法律基础和重要保证。因此,为了保持评标法律规则的统一和协调,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对涉及招标投标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对相互冲突的条款应当抓紧进行修改。此外,还有根据我国建筑工程招标市场,进一步完善招标的管理办法,明确监督管理职责,为投标人、招标人和招标机构等中介组织依法进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提供进一步的法律依据。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要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职权问题,明确集中管理的执法主体,对整个工程招标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5、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环境竞争日益剧烈,建筑工程招标机构若要持续性的发展,必须从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开始。必须提高从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重视对从业人员的再教育,并要求他们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更好地与委或公路局提供的材料质量进行检测,并对施工现场的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测、审核工程量。因为,建筑工程招标服务是一门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的综合工作。招标走向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因而,在建筑工程招标工程中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己成为该行业今后发展的趋势,这就需要有一批与之相适应的招标从业人员,并建立一支现代化队伍,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经济管理与法律规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今建筑工程招标行业的发展,进而提升工程招标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招标行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建筑业市场经济完善的重要标志。如何让建筑工程招标工作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是现在建筑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建筑工程招标机构的建设,提升其质量管理服务水平,结合本国市场环境不断探索先进的技术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建筑工程招标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对策
【正文】
随着建筑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建筑工程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必须要有较为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当前,如何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一、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不足
现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造成建筑工程质量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如今,监督工作的依据主要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一些当地政府颁布的地方法规,然而,对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时,所参照的法律法规与现实情况差别较大,还缺乏有力、适度的处罚依据,缺少法律保障。
其次,市场混乱,监督力度不够。建筑企业使用一些低级手段,钻法律空子,通过压低价格,使用假冒伪劣材料等给施工单位施压,赚取经济利益。此外,一些无良企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谋求暴利,导致不少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进入工地,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现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对促进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工程质量的监督还存在有一些问题,没有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因此, 必须严格检查检测工程材料,发现问题,及时反映,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铲除祸根。
最后,质量监督检查不严, 有的监督站或监理公司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监督领域的人才。一些质量监督部门没有把国家有关建筑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深入踏实的贯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仍然存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还没有与企业不良行为公示有效挂钩,执法力度不够。一些供电、供水、消防单位搞“行业垄断”, 各工种之间配合不协调。此外, 还有规划、设计、配套设备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
几乎每一次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都能找到材料、设备等方面的具体原因, 然而引起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制的不健全。
二、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对策
鉴于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只有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修订和完善有关法规
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首先要认识到质量监督的法律地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依据是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想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首先要保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现在,建筑市场不规范、不合法行为是对现行法律法规的最大挑战,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也面临同样严峻形势。因此,当前第一要务是建立健全相关的章程,保证监督工作有法可依,加强政府监督力度,真正为质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2、增强质量意识
监督队伍质量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增强监督人员的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前提。当前, 随着建筑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但工程质量事故依然没有减少的趋势。究其根源,主要是监督队伍质量意识不够。造成工程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建材市场、施工市场存在着经营不符合相关法规的行为。所以, 提高工程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所有监督人员的质量意识,缺乏质量意识,所有的对策都是空谈。保证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第一原则,只要加强质量宣传和教育,使每个人都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并真正做到在工作中时刻把质量放在首位,对企业负责,对工程负责,才能真正做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3、加强人才培养
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其中一个方面就是监督人才的缺乏。面对建筑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面对建筑企业投机取巧,面对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监督机构在人员安排上存在着严重问题,而现有的监督人员只有小部分能够完全掌握监督工作所需要的各项技术要求,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做好各项监督工作的基础。监督机构要定时定期的对监督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综合素质。此外,还要加强人员的管理培训,建立员工激励制度,奖罚分明,从物质和精神上对员工进行奖励,培养员工的凝聚力和奉献精神。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人才培养,以适应当今建筑工程行业不断发展的趋势,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监督工作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4、树立监理的权威
具备了监督工作的法律依据,监督部门必须树立权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监督工作顺利有效开展。随着《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实施,逐步确定了建筑工程中质量负责者的权利和义务,也明确了监督机构的职责权限,这实际上间接树立了质量监督机构的权威。此外,树立监督部门的权威,还要政府加强质量监督的宣传教育,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建筑行业加大监督部门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使其进行监督管理工作得到强大的后盾支持,确保监督工作的全面开展。只有质量监督体制健全,监督部门具有足够的权力,才能顺利进行质量监督工作,有效的发挥监理的作用,提高监督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应,切实做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5、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较多,相关的监督部门需要继续加大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质量监督,对违反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制裁,严惩不贷。对在工程建设中营私舞弊、造成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责任人要严惩不贷,切实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建材市场混乱、大量劣质材料流入市场也是造成工程质量低劣的原因之一。为此, 要加大对建材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建材生产许可证的管理。
政府质量监督部门除了对建筑工程本身的质量监督以外,还应将质量监督工作范围逐渐扩展到建筑产业的各个主要方面,避免疏漏,从总体上把握监督工作的各个环节,比如:对竣工验收备案,在质量监督手续办理,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施工许可证办理等程序的监督,从前没有涉及的一些环节,以后要渐渐地把范围扩大,逐步完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文规定,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质量监督的威慑性和切实有效的监督质量,才能达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监督; 问题; 策略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是多元化建设主体、规范化建设程序的关键时期。因此,结合社会主义市场发展规律,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已成为当前政府部门与建筑行业需提高重视的问题。只有客观分析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的健康、长远发展。
1、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执法不严
当前,我国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主要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等,但是如果在质量监督中发现存在问题,往往由于缺乏标准的法律法规参照体系,因此处罚依据不力、处罚不当,不利于发挥质量监督的权威作用。
1.2 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把关
当前,很多施工企业改革不到位,造成资产严重流失现象,难以留住人才,不利于工程的顺利开展。在一些企业中,往往出现“出借资质”的行为,企图以此维护自身发展。虽然一些劳务公司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是却被包工头利用,时常出现转包给资质低、无资质企业的现象,甚至一些施工企业无证施工、随意承包,与市场管理唱反调,不利于建筑市场的规范性发展[1]。
1.3 监理单位违规操作管理流于形式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时常出现监理单位违规操作行为,如越级监理、推卸监理责任等,甚至一些监理单位还与建设单位签订了虚假合同、私下进行图章交易活动;为了谋求非法利益,有些监理单位推销建筑材料或施工队伍,对工程质量极不负责任;还有一些工程的重要环节、关键部位以及隐蔽工程监督不到位,缺乏严格性、规范性的操作,因此工程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2、 优化与改进策略
2.1 建立健全法律管理体系
以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成果来看,管理手段的落实离不开法律法规体系的支持作用。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可确保建筑市场高效、有序地运行,同时也成为衡量国家工程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法律体系建设,应包括规范性标准、法律法规等诸多内容,其中基本法律是实行一切法律的总则与规范,具备最高法律效力[2];法律法规是基本法律的具体细节,是行政法规的重要组成;规范性标准则主要由建筑工程的专业部门、行业协会等制定,针对专业特征不同,规范的技术活动也有所区别。
2.2 加强市场准入关的严谨性
与工程相关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视,强化工程质量管理,严格审查各个单位的资质,构建严格的市场准入体系。如果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不具备资质、资质水平低等,坚决不予进场,也不得发放建筑许可证或施工许可证。全面落实建筑工程质量认证体系,由国家专业的质量监督机构,做好工程设计、材料、施工、监理等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强化检验与检查力度。当通过考核之后,方可颁发质量证书或者相应标志,确保建筑工程产品达到工程质量水平[3]。对于没有经过认证的相关企业,不允许参与相关业务活动。针对当前建筑工程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坚决杜绝无证施工、越级施工等行为,提高监理力度与监理质量,打击非法转包或分包行为;严格规范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年检制度,如果某一单位出现重大责任事故,降低资质等级或取消相应业务资格。
2.3 发挥新技术的重要作用
我国建筑工程的飞速发展,给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带来更高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管理手段已经在质量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客观性、完整性、精准性,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既可提高管理效率,也可节约纸张,符合节约型社会发展需求。
构建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体系,应主要实现以下几方面目标:其一,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性文件等,实现全机构共同监督的业务体系,通过计算机管理平台与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监督机构的管理水平,形成科学、完善的业务体系,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多有力依据[4]。其二,实现质量监督机构内的网络互联与数据共享,加快采集、处理、加工数据,做好及时反馈工作,强化数据管理与数据共享,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或物力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其三,完善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进一步督促工程质量的提升,落实安全监督手段,确保各级监督机构的网络互联,做好监督工作的动态管理,同时提交统计数据,为今后开展质量监督工作提供保障。
2.4 加强对监督单位的管理力度
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监理职能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以现有工程监理情况来看,往往受到建设单位的牵制,建设单位说什么、做什么,他们就信什么,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但是也要考虑到,由于监理单位主要由建设单位雇佣,是建设单位质量监督的代表,因此必然存在制约作用。但是监理单位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设计文件等规定执行,独立行使应负有的责任,既要对工程质量负责,也要对社会公众负责。因此,作为监理方,必须切实履行监理职能,将责任落实到位,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另外,还应注重监理单位整体素质与形象的提升,加强管理力度 [5]。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社会舆论、社会监督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通过社会监督行为建立工程质量诚信体系,势在必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若想获得长久发展,诚信条件必不可少,做好建设单位质量的不良记录管理,完善诚信体系,可有效增强建筑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是确保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
2.5 加大人才储备力量
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来说,是一项集合经济、技术、法律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于行政执法与技术执法范畴内。开展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除了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以外,专业化的人才也不容忽视。质量监督队伍整体素质水平状况,将对开展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必须加强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做好人才招聘与人才培养工作,储备强大的人才力量,以满足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需要[6]。应该注意的是,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提高,应从专业水平、职业道德两方面加强努力,做好岗前培训与日常考核工作,并引导工作人员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以不断适应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
3、结束语
由上可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出更多要求和挑战。积极运用有效的监督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责任主体作用,通过先进技术与方法的运用,探索与时展相一致的质量监督与管理模式,从根本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闫培文.试析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成因及其防控措施[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2)
[2]王凯全,应惠亚.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博弈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4)
[3]周斌.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措施的分析与思考[J].中外建筑,2010(8)
[4]杨军.浅议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J].土木建筑学文库,2011(1)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作用;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
1 可靠性。建筑工程中的可靠性主要是指工程设计的质量及工程施工的质量是否得到保证。
2 适用性。这主要是指建筑完成后,是否符合它要应用的领域,只有确保良好的适用性,才能使建筑的价值最大化。
3 耐久性。耐久性与建筑具体的使用寿命,以及建筑本身能够承受的外界影响等因素有关,以此来衡量建筑的安全性。理论上讲,如果耐用性越好,建筑的价值自然就会越高。
4 经济性。经济性是指将建筑过程中的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以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降低了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却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和质量,即达到了降低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本,也建造出高质量的建筑成品的目的,这样便是实现了建筑的经济效益。
只有在建筑过程中保证了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了项目工程的质量要求,才能协调各个方面,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为社会建出高质量的建筑物。
二、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督的重要作用
1 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维护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工程监督贯穿于整个建筑建设环节,从材料的选购,到建筑的完成,建筑工程的有效监督都保障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良好的工程监督不仅能节约资源,使资源达到有效合理配置,实现节省成本的目的,还能通过保障工程的质量减少后续发生的损失,增强安全性,维护生命财产安全。
2 形成行业规范,维护市场秩序
由于现有的大多数建筑企业是私营公司,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且契约概念不强烈,这便容易对建筑工程质量有所影响。而实施合理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仅能够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建筑企业的工作效率,还能对建筑企业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规范整个建筑行业市场,维护市场秩序。
三、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 工程质量监管法律尚不完善
就目前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来看,主要是依靠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性规章制度来进行质量检验、约束的。但在实际问题出现的时候,却因为法规和实际情况相差较大而并不能很好的落实,可靠有效的处罚措施相对比较缺乏,形成了法律法规方面的漏洞,对监管工作的实施造成了阻碍。
2 相关工程监理机构经费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工程质量监理公司的资金来自于工程建设单位,有的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之前便提前将钱支付给监理机构,而拿了钱的监理机构本着“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态度,往往会给予建筑单位一定的优惠,从而造成了监理单位在真正实行工作时遇到麻烦。同时,还有的建设单位拖欠应支付的监理费,导致监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最终影响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督。
3 质量监督体系责任不明确
监督体系分工不明确,导致权责界限模糊,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非常不利于监管工作的进行,而且对于整个系统的协调发展也非常不利,结果不仅不能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严重的还会影响工程进展。
四、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
1 增强质量意识,加强对原料的监管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却也恰恰是施工单位最容易忽视的方面,通常情况下,工程质量问题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建筑材料本身的不合格。在建筑工程监督过程中,监理单位要把好质量关,对于建筑材料的质量严格要求。与此同时,对于市场上的材料也要进行相应的规范和筛选,在建筑材料用于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进行质检,保证建筑材料的合格。
2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以法律手段规范市场行为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运行需要有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保障和协调,同样作为市场的一部分,建筑工程行业的有序发展也需要完善法律法规的约束。作为建筑工程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或者行业标准规范,以对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国家也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机构对于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于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治理,确保市场的规范,行业的稳定。
3 加强社会监督与监理单位的管理,规范管理人员行为
要想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就必须要加强监理权威的树立,改变监理单位目前的“虚设”现状,真正使监理单位行使权力监管工程质量。这就要求工程监理公司人员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合同的规定来执行监理权,对于不达标、不合格的工程严把关、高要求。加强监管不仅是监理单位的事情,作为社会公众也有责任和义务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举报,对于违法、违章、质量不达标的建筑工程进行举报,切实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4 严格内部管理,树立规范形象,从监理人员做起
作为监理单位重要组成部分的监理人员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监理人员要切实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意识,提高法律意识,对于违法乱纪现象绝不姑息,严格执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其次,在质量监督过程中,监理人员要及时对于质量监督进展进行汇报,保证监督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
5 引进先进的技术,科学的进行质量监督
建筑工程质量要想得到保障,采用科学技术进行质量监督也是很有必要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市场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不法人群在工程中投机取巧,威胁着市场安全和工程质量。因此,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督管理更有必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质量监督不仅能保证监督工作的进行,更能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的科学性。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建筑工程行业迅速发展,同时,如何正确的规范建筑工程行业的行为,如何使建筑工程质量达到标准,是摆在监督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要保证工程质量,维护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质量监督程序,监管单位充分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对于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不断探索和实践新型的、适合时展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会计;环境会计;应用
一、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环境问题随经济发展日趋严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性“温室效应”、水污染、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环境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严重,已经开始影响生活环境、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虽然我国经济持续多年来一直高速增长,但某种程度上是依靠高污染、高能耗行业来推动的,对环境的影响是明显的。
2.国家开始重视环境问题
我国相关部门开始重视环境的日益恶化这一问题,制定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入国际环境保护组织等。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家开始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着手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二十一世纪初,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开始采取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已经制定和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还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巴塞尔公约》、《维也纳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多个国际环境公约。
3. 建筑施工对环境影响巨大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大了基础建设的投资,无论是建设速度,还是投资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对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城市的经济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筑工程施工在施工阶段,建筑工程建成以后使用阶段都对环境有显著的影响。建筑施工阶段对水土和植被的破坏、对水资源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如粉尘污染、废水废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建筑工程建成以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对环境的影响等。
因为我国目前建筑工程规模巨大,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而环境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也继续解决的重要问题,因而从各个方面控制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会计的角度来探讨对建筑工程环境影响的控制。
二、环境会计基本理论及研究现状
1.环境会计基本理论
环境会计是指从社会利益角度计量以及报道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情况的一项管理活动。它旨在指导经济资源作最有效运用及最佳调配,以提高社会整体效益[1]。
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结构包括了环境会计的目标、假设、原则、核算对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以及信息披露等部分[2]。环境会计的目标是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综合平衡。关于环境会计假设,应该能体现出企业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其对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所以环境会计假设除了要有传统会计假设中的“货币计量假设”之外,还应包括多种计量单位并存假设以及资源与环境财富假设。关于环境会计要素,有包括环境资产、环境效益、环境费用的“三要素”论,也有包括环境负债、环境资产、环境支出和环境收益的“四要素”论,以及“六要素”论等等。关于会计计量和记录,会计计量的方法有市场价值或生产率法、机会成本法、能值分析法和生态占用分析法、影子价格法、环境指数换算法、人力资本或收入损失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或重置成本法以及模糊数学法等。关于信息披露,环境信息的披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编制专门的环境会计报告来披露企业的环境绩效,另外一种是在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里披露环境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2.环境会计的研究现状
环境问题实质上是经济问题,因此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会计界将环境经济学和会计学结合起来,强调自然资源的有效价值管理,从而形成了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并于90年代后逐步应用于会计实物中。从我国现有的与环境会计有关的文献来看,环境会计的研究最早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当时是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一部分提出来的,但是并不被重视。到 90 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政府对这一问题开始重视,公众环保意识也在增强,环境会计才又进入人们的视野。
环境会计已经成为了会计研究领域一个新的分支,但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一方面要加强环境会计的基础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在我国的企业中应用起来。
三、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推广环境会计应用
环境会计分为宏观环境会计和微观环境会计,宏观环境会计师以社会宏观经济为研究主题,微观环境会计师以公司企业为会计主题。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环境会计是一种微观环境会计,是指依据相关法律和法规,以补偿自然资源损耗为中心,记录企业的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和利用的成本费用,分析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并且为决策者提供相关财务信息[3]。
1.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环境与经济是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可能导致环境的破坏,环境的破坏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使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成为了必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目前已经和很多国际组织签署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公约,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国际公约和国家法律法规也使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成为了必要。
2. 在建筑施工企业应用环境会计的问题
第一,我国有关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有关环保、环境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全面,即使是已有的法律和规章,在实施方面也受到了各种限制。企业在环境资源、会计管理制度、信息披露等方面无法可依,或者有法不依等。
第二,环境会计理论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环境会计在我国的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但是得到的重视不够,很多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比如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信息披露等等方面还没有较为统一的规定。学者们提出的各种理论还需要实证,经过实践检验之后才能成为业界的标准。
第三,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匮乏。环境会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而成的学科,涉及环境经济学、环境学、会计学等学科,实际应用中涉及多门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而且环境会计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在基础理论还在研究阶段,法律法规也不健全的情况下,相应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刚起步,导致了目前相应人才的匮乏。
3.在建筑施工企业推广环境会计应用的对策
第一,环境会计方面法律法规的完善,推动其全面贯彻执行,使企业在这方面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首先要修改《会计法》等相关法律,从而奠定环境会计的法律地位;其次要建立一套包括三个层次的环境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三是要制定环境会计的规章制度,使环境会计从具体操作层面具有可行性。从上述三个不同方面入手,形成一套包含环境会计的会计体系,从而使会计也成为环境保护的助力。除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应该加大执法部门的监管力度,促使企业实施环境会计。
第二,完善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开展实证研究,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规定。首先,对于在环境会计中还没有定论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方式,可以学习国外成熟、先进的研究成果,由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学会组织,汇聚国内外知名会计学、经济学以及环保学专家共同商议确定,并形成规范。其次,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第三,加强传统会计人员在环境会计方面的素养,也要注重专业的环境会计人才培养。首先让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人员熟悉环境会计的概念,提高其环境会计方面的意识;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掌握应用技能。其次是要做出可行的规定以及各种激励措施,促使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遵守国家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按照环境会计的理论以及实物方式来进行财会工作。另外,在培养新的财务人员时,一方面可以在传统会计专业中增加环境会计理论和实物的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其环保意识,使其熟悉环境会计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开设新的环境会计专业,以培养专业的环境会计人才。
四、总结
总的来说,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在引进环境会计的理念,把环境资源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考核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建立系统、全面而且合理可行的环境会计制度,完善核算和监督环境会计的运行和实施,才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这样做既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本身发展的需求,既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体现了企业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所以推广环境会计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张雪晶.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