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

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6: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

篇(1)

曾几何时,农产品加工业还是辽宁这个工业大省的“短板”,如今,这个昔日的“短板”已成为辽宁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为拉动经济发展,带动安置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作出重大贡献。统计显示,仅2013年上半年,辽宁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就实现销售收入4606亿元,同比增长17.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8960元,同比增长11%。

沈阳和大连,是辽宁省两座最重要的中心城市。这两座城市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方面都有自己的亮点:前者每年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一直保持增幅20%以上,产值和增速位居全市6大支柱产业的第二位,仅次于装备制造业;后者则注重围绕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水产、畜牧、水果、蔬菜和花卉五大优势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85%,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加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辽宁省各级政府都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全力推进“10亿元大项目”建设,全省108个农产品加工大项目实际完成投资614.75亿元,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协调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招商活动,举办大型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招商峰会,提供大量招商项目;他们携手辽宁省金融办、省内主要银行及担保机构,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帮助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缓解贷款难;他们还正尝试与农产品加工企业通力合作,努力从源头上防止出现问题食品、污染产品,保障食品安全……

篇(2)

摘要:当前,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的适用范围不断拓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断提升。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电子商务模式使得农产品的加工样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先对农产品加工的含义以及农产品加工发达路径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借助电子商务助推农产品加工的策略。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也;发达路径

0 引言

电子商务是新型的商业模式,该商业模式打破买卖双方交易所存在的时空差异,满足双方的个性化需求,为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巨大的动力。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衍生产业,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依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农产品加工业也在不断转变经营理念,通过加快自身与电子商务融合,使农产品加工业的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因此相关企业要对自身的生产与销售路径进行重组与优化,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 农产品加工业基本概述

农产品加工业是指利用农产品原料进行工业生产活动,常见的农产品加工业包括食品再生产、木材加工、饲料加工等。与传统的农产品生产相比,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性与关联性较强,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较高,体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区域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从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供给、产品生产以及市场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农产品加工业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原料为农产品,农产品的生产主要是农户分散耕作或者集中耕作所产出的产品[1]。(2)农产品加工对政策有很高的敏感度,企业的发展、生存都取决于政策的方向。(3)农产品加工I制造出的产品面向各个阶级的群体,企业处于一个开放的市场,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4)受技术条件、加工产品类型以及销售手段的不同,各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也不同,但是任何一个企业在以上技术上突出也不会产生行业垄断的情况。

2. 农产品加工业发达路径研究的必要性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为了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困境,我国农业部也规划了农产品加工业的三个发展阶段与发展目标:在第一阶段,农产品应以解决温饱为主;第二阶段,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平衡,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民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实现农业产品节约化发展的目的;第三阶段,农产品的生产实现了多元化发展的目标,农民经济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2]。显然,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第三阶段,因此,农产品加工业应积极转变思想,注重产业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以期从以往粗放式的生产形式变为集约化、多元化发展形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与工业融合。

3. 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加工业发达路径建设

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电子化手段来取代传统基于纸介质的数据与资料交换,简化业务与交易流程[3]。下面以农产品加工中的采购流程电子商务模式构建进行分析,给出采购流程优化创新策略。

3.1 转变企业原有的原料采购模式

传统的农产品企业采购模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采购双方的信息沟通相互封锁、闭塞,这是的采购变成一项盲目的行为;第二,采购方往往不能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交货日期进行有效控制,使得采购过程中经济纠纷不断;第三,采购双方往往只是短期的合作关系,竞争大于合作;第四,企业的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沟通脱节,使得大量采购用品不能用作实际生产,造成巨大浪费。

基于电子商务构建的现代化采购管理模式,就是为减少库存以及使采购变成订单,加快采购商品的流转速度,通过电子商务构建买卖双方的信息交流与信息提供平台,形成长期的战略联盟,使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原料供应商形成供应链关系,并且在企业设立统一的采购部门,根据生产需求进行采购。

3.2 应用现代电子商务采购模式

基于电子商务的采购模式与传统采购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借助网上原料采购,缩短了买卖双方交易的时间与程序,并且通过供应方竞价的方式,还能使采购成本大大降低。一般而言,使用电子商务采购模式,采购成本往往能够下降至15%-20%的范围,采购成本的下降具体体现在订货周期的缩短、采购合同的编写以及差错的数量降低等方面,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电子商务采购依赖相关采购方交易平台信息的,供应方根据采购需求,进行竞价行为,并且利用供应商给出的产品信息,采购方还能根据自身需求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以及原料,通过网上洽谈、签订合同、网上订货以及网上支付货款,然后由供应方线下物流运输,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基于电子商务模式下的采购具有全天候、全透明、超时空的特点,有效避免个人人为因素影响,提高企业采购效率。

3.3 掌握网上信息更新情况

为了保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稳定运行,应根据系统传输信息的具体情况,随时掌握以及了解业务进展,并采取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措施,从而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带来采购效益与企业生产效益上的显著改善。

3.4 建立网上采购交易平台

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报价工具、物料补给以及便于供应商竞价的信息交换体系,可以使供应商分享原料相关信息。通过网上采购交易平台的建设,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整体运行成本,进而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利润。

4 结语

总之,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重要产业类型,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材料采购、加工以及销售方式,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简要介绍了农产品加工的概念及发达路径研究的重要性,并以农产品加工中的采购流程为例,对其电子商务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旨在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2016年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承德农产品加工业:困境与出路”(课题编号:H20161024)

参考文献:

[1]聂林海.“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J].中国流通经济,2015(06):53-57.

篇(3)

一、全力以赴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____x自20__年3月到乡镇企业局工作以来,____县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今年更是以农产品加工产业第一名的成绩获评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20__年,

围绕发展这个大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一是对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强化服务措施,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县关于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政策,实行非禁即入,简化准入手续,对投资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鼓励项目给予政策优惠。二是强化了对龙头企业的融资服务,积极采取财政补贴、担保押贷、信贷支持、企业自筹、干部职工参股等方式,妥善化解龙头企业的融资难题。20__年,在____x的协调下通过各种形式为企业融资2.1亿元。三是根据企业不同特点,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如____银光粮油有限公司近两年并购多家粮食加工企业,打破了生产加工地域的限制;____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在周边地区投资新建了5家油脂加工企业,进一步扩大了产能,巩固了自己行业龙头的地位;____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新上了淀粉糖生产线、米糠油生产线、粮食烘干线,有效地提升了利润空间。

二、尽心尽力为龙头企业排忧解难

____x注重深入企业调研,常说:“企业在哪里,我的办公室就在哪里”。他多次负责组织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银企洽谈会,广泛听取企业家的心声,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对企业建设项目遇到的征地、办证、办照、融资等问题以及企业生产经营中碰到的重大事项,配合县委、县政府采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现场办公会就地进行解决。总之,哪个企业有困难有问题,他就到哪个企业现场办公,做到了困难问题不解决,绝不“收兵回营”,彻底改变摇控指挥、摇控汇报的作法,实现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营造了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和谐发展的环境。组织企业开展“互看互学”活动,互看企业的发展规模,互学企业的先进管理,互听企业的发展前景,得到企业家的赞赏。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引导企业集中连片开发,特别是认真抓好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培育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全县已形成一批具有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全县有2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6家企业跻身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行业,金浩茶油、银光粮油更是被授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三、想方设法推动龙头企业品牌建设

____x十分重视品牌建设,走到哪里宣传到哪里,哪个企业有条件申报名牌,他就全程跟踪服务直到创牌成功。近年来,全县共有122个农产品通过“三品”认证,培育出了“天龙”、“银光”、“神怡”、“七里香”牌大米;“金浩”、“银光”牌食用油;“湘妹”牌速冻食品;“土老伍”、“天圣”牌粉丝;“北大红”牌饲料等数十个品牌产品。其中:“天龙”、“银光”大米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金浩”、“天龙”、“银光”商标获评“中国驰名商标”。涌现了“中国大米十强企业”、“____粮食加工五强企业”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骨干企业,为____的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认真负责做好系统内部稳定工作

乡镇系统企业由于体制的转变,一些历史隐患问题随之暴露,职工利益受到冲击,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上访者出现,这几年,我局接待近千人次,处理解决矛盾和隐患100多件,涉及职工工资、养老金、失业金、医疗保险和特困职工、遗属等方面的问题。每年春节前,局里虽然经费十分紧张,但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特困户进行慰问,向他们发放慰问金和过年物资,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把温暖送到百姓家中,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做好改制后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的落实解决,使系统内98%的职工领到了养老保险金和失业金,确保了本系统的稳定发展。

篇(4)

寿光市地处山东北部沿海,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辖19处乡镇、街道,耕地135万亩,人口108万。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先后六次跻身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目前位居第67位,农业增加值列全国第19位,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5.5亿元,财政总收入1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8亿元,农业增加值3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8元,到今年4月底,各类存款余额132.8亿元,比年初增加17亿元。

寿光人种菜有着悠久的传统,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寿光市率先试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推动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目前,全市共推广应用蔬菜生产新技术24类300多项,引进荷兰西红柿、日本伊丽莎白甜瓜、韩国苦菜等30多个国家的蔬菜新品种500多个。蔬菜种植面积80万亩,总产38亿公斤,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无土栽培蔬菜发展到5000亩,有61种农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

寿光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也是被国家命名的唯一的“中国蔬菜之乡”。近年来,寿光市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已兴办以蔬菜加工为主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4家,年加工能力达80万吨,已有上百种农副产品直接或间接通过加工进入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完成农产品出口10多万吨。

该市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先后在市区建设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在8处乡镇建设了10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全市农贸批发市场发展到26处、集贸市场186处。其中,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辐射全国30多个省、区、市。与此同时,他们开通了寿光到北京、哈尔滨、海南的“绿色通道”,设立了网上专卖店,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市场开展了直供直销、专柜专销,建立了连锁店,带动了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

一、经验与启示

在这次考察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整体考察了寿光在农业结构调整,特别市蔬菜生产方面的先进经验的同时,针对我乡实际情况,就如何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等问题,重点对寿光的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了考察。通过看现场、听介绍,我们对寿光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照我乡刚刚起步的农产品加工业所面临的问题,使我们在学到许多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得到了深深的启示:

近年来,尽管我乡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粮食、瓜菜、果品、畜禽水产品的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粮、菜、肉、蛋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或下跌,农民增产但增收缓慢。农民增收已成为牵动我乡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解决当前农业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的最高层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牵动全局的作用。首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初级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的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业竞争力,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第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是应对WTO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步骤。

(二)、农产品加工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目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极其必要,而且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开拓农产品的新市场,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吃的营养,吃的健康。高档食品,保健食品、无公害绿色食品尤受人们喜爱。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将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2.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

农产品加工业一边连接初级农产品,一边直接面对最终需求,通过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既可以拉动种植业、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带动第三产业,改变农产品的贸易条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和枢纽工程。农产品加工业中的一些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可逐渐成为带动一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与农民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利益关系。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几点建议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和关键,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枢纽工程,面对农民增收缓慢的压力以及我乡跨入经济强乡进程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相应的对策性设计和研究,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针对我乡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坚持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建设专业化、商品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使基地生产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由兼业为主向专业化生产转变,提高基地建设的整体水平,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系列化生产。积极培育、扶持鲜鲜食品有限公司这个龙头企业,发展蔬菜、果品、玉米、豆类等农产品的冷藏加工、出口,带动农户发展甜玉米、青豆、草莓、胡罗卜、辣椒等适于速冻加工的农产品;以前岳兴义面粉厂为龙头,发展优质、专用面粉的生产,带动起我乡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并使我乡农产品的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化的生产方向发展,在我乡建设甜玉米、优质小麦、瓜菜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提高我乡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和产业化程度。

2.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加工业的发展。

在农业结构调整上要围绕“优质高效”和适宜加工的品种开展;在种植业上,应大力发展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青豆的生产;在果菜等经济作物中,重点发展草莓、胡罗卜、辣椒等品质好、产量高、适合冷冻加工品种。为此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调整技术推广的重心,根据加工业的需要,加强专用原料品种开发和技术推广;二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建立和完善检测手段,促进优质优价和专业化生产。

3、认真谋划,协调发展。

我乡虽然有鲜鲜冷冻食品、兴义面粉、圣益饲料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但却没有一家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对于占我乡农业产值的80%的畜牧业来说,应该是一项空白。在我乡今后对农业发展的谋划上,要注重畜对禽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植和培育,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畜禽产品加工业的投入,最大程度的提高我乡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4.积极实施名牌战略。

篇(5)

【关键词】大学生;农业物流;专业化服务

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至今仍未消除。随着金融危机在中国蔓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投资消费需求下降,劳动力需求也随之大幅减少。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人数则逐年猛增。2011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50万,再加上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超过500万人,导致2011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1]。又据统计,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预计将突破700万人,较2011年增加50万人。可见,当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前更加严峻的形势。尽管金融危机后形成了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但在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猛增、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难以就业、国家“三支一扶”和“村官”等项目人数有限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显。面对一方面是大学生城市就业无门,形成人才“闲置”,另一方面农村物流人才匮乏,形成人才“洼地”的局面,积极引导大学生到企业就业或创业从事农业物流服务,是破解农村物流服务人才“瓶颈”难题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双赢之举,它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顺利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也已经证明,积极引导大学生从事农业物流服务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大学生从事农业物流服务的必要性

在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除大学生城市就业太难的现实背景下,积极引导大学生回到家乡、回到农村就业或创业从事农业物流服务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并且是很有必要的。它对于农业增产,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大学生从事农业物流服务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一般来说,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如果首选就业不行才考虑参加“三支一扶”、“选调(聘)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村官”等国家项目和投身军营,如果这样就业还是不成的话,受到观念、事业发展前景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的大学生就开始干脆选择待业。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未消除,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并没有减少,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的许多企业发展前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远远不能满足每年几百上千万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而投身军营和参加“三支一扶”、“选调(聘)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村官”等国家项目的人数又是相当地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每年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就业率并不高,待业率反而居高不下。相反,因为我国农业物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不能提供完善和高效的农业物流服务,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因而引起了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对此问题的高度关注,所以,我国农业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前景广阔。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引导高校毕业生去企业就业或创业,为全国约3.5万个乡镇、70余万个自然村[2]的农业生产提供农业物流服务,一方面可充分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多赢的战略选择。

(二)大学生从事农业物流服务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现代农业物流是从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组织农业生产到进行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产品的流动,也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从供应源至需求源的产品生命周期的计划、组织、控制与管理,是从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组织农业生产到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储运、分销等,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包括信息传递在内的一系列计划、组织、管理、控制的过程,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保值、增值[3]。所谓农业物流服务,是指所有为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而提供的物流服务,包括为农业供应物流、农业销售物流和农业生产物流提供的各项服务。应该说,大学生从事农业物流服务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目的或者说现代农业物流的功能有两个:一是要通过降低农业产前、产中的生产资料的流动成本和产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而降低整个农业生产成本;二是要突破传统的流通领域无法实现价值增值的限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增值[4]。

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引导大学生从事农业物流服务,一方面,通过提供专业化的农业物流服务,减少流通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提高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从而减少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抑制农业生产资料的不合理涨价,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的损耗,降低农业物流乃至整个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分类与包装、配送、特种农产品运输、特种农产品仓储与管理、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需求预测、信息服务、成本控制、物流设施网络和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达到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目的。这些价值增值服务最终体现在农产品价格中,表现为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同时,完善的农业物流服务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业的专业化和产业化生产,并在基础上,把农民组织起来合作经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取得农业规模效益。可见,现代农业物流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篇(6)

1.辽宁省农产品总贸易比重将辽宁农产品贸易占全国农产品总贸易的比重与国内其他主要地区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本文所有表格中2013年数据为1~10月数据)。2006~2013年10月辽宁省农产品贸易占全国总贸易比重基本保持平稳,一直在5%~6%左右徘徊,2006年贸易比重最高,为6.38%。2009~2012年的贸易比重略有下浮,但是不明显。据沈阳海关资料显示,2013年辽宁全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为51.3亿美元,同比增长7.3%,占全省出口贸易总额的7.9%。一般贸易为辽宁省出口贸易的主要贸易形式,贸易规模达到30.1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58.7%。农产品加工贸易仅为18.8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36.6%。2013年辽宁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主体以民企占据第一位,出口规模达到28.6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55.8%;外资企业农产品出口规模排在第二位,出口额为18.3亿美元,占比35.7%。国有企业农产品出口仅为4.4亿美元。辽宁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伙伴主要为日本、韩国、欧盟和美国。表1中贸易比重下降趋势比较明显的省份是浙江。2006年浙江贸易比重占全国8.34%,到了2012年下降至5.80%,2013年1~10月贸易比重仅为5.59%,低于辽宁同期的0.31%。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是耕地面积比较少的一个省份。该省的主要产业有粮油、畜禽、蔬菜、茶叶、果品、茧丝绸、食用菌、花卉等。浙江积极推行农业市场化改革,农业农村经济呈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2012年浙江省农林牧渔总产值为265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552元,连续28年列各省区第1位。浙江以特色鲜明产业为依托,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浙江全省有1200多家企业、40多万农民在省外建立农产品基地,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802家。其中,83个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在境外投资开发农业。2012年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额47.17亿美元,同比增长3.78%。茶叶、蚕丝、蜂产品、兔毛、鲜香菇、羽绒制品出口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农产品贸易比重远超辽宁的分别是山东和广东两大省。山东是农业大省,耕地率是全国最高的省份,是全国粮食、棉花、花生、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的主要产区之一。山东省农业切实推行“科技兴农”战略,高效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对果品、蔬菜和食用菌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山东构建高水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积极推行农药登记备案以及定点经营,省级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5%。山东省农产品贸易比重一直排到全国首位。2006~2013年10月山东省农产品贸易比重变化幅度不大,基本保持在20%左右,年均比重为21.01%。2006年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47.29亿美元,到了2012年已增加至366.81亿美元,7年间增加了1.49倍。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省贸易比重虽然很高,但是农产品出口在2011年就已经由顺差转为逆差,逆差额要远大于辽宁,2012年达到66.37亿美元,2013年1~10月逆差持续扩大,为82.36亿美元。广东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是人多地少的缺粮省。据广东省农业厅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广东省的耕地保有量总面积4752.19万亩,基本农田面积398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4,不到全国人均耕地1.41的三分之一。然而,广东省的农户品贸易比重一直在12%~13%左右浮动,大约是辽宁省农产品贸易比重的2倍。2009~2012年广东省农产品贸易比重稍呈下降势头,但变化浮动不超过1%,基本保持平稳。由于粮食生产难以自给自足,广东省每年需要大量进口,贸易一直呈现逆差态势,且逆差额逐年扩大。2006年广东省粮食逆差额为23.97亿美元,到了2012年逆差额扩大到63.06亿美元,扩大了1.64倍。仅2013年1~10月广东省的农户品贸易逆差额就已经扩大到53.73亿美元。

2.辽宁省农产品国内出口市场占有率表2是2006~2013年10月辽宁及其他主要省区农产品总出口占全国农户品总出口的比重状况,用于反映辽宁省农产品的竞争力状况并进行横向比较。2006~2013年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虽然稳步增长,但贸易比重基本维持在7%~8%左右,远超同处东北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2006~2013年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比重略呈下降趋势,2012年的贸易比重已经不足2%。辽宁省农产品出口主要采取的是“龙头企业带动”与“区域发展”并行的发展模式,即“龙头企业+出口基地+标准化”出口模式与“区域管理+龙头企业+标准化”出口模式并重。辽宁优先发展水海产品、蔬菜、水果、杂粮等主导优势产业,培育创新型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建立出口联合体,形成优势出口企业集群,建设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2006年辽宁省农产品出口24.13亿美元,到了2012年已达47.76亿美元,增长97.9%,年均增长率为12.7%。全国各省区农产品出口比重排在第一位的是山东,年均超辽宁18个百分点左右。2012年山东农产品出口150.22亿美元,同期是辽宁农户品总出口的3.15倍。广东虽然是农产品进口大省,但农户品出口比重仍然居高不下。2006~2013年10月广东农产品出口比重一直在12%左右徘徊,高于辽宁省近5个百分点。2012年广东省农产品出口75.06亿美元,同期是辽宁农产品出口的1.57倍。

3.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它通常用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产品的净出口额除以该产品进出口总额。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变化范围从-1到+1。该指数越接近于1,该产品贸易竞争力越强;越接近于-1,该产品贸易竞争力越弱。该指数大于零,说明该产品贸易为顺差;该指数等于零,说明该产品贸易进出口平衡;该指数小于零,说明该产品贸易为逆差。表3是2006~2013年10月中国及主要省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指数情况。我国农户品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是负值,且越来越小,这说明我国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且贸易竞争力较弱。所比较的主要省区之中,贸易竞争力较强的是辽宁和吉林,然而TC值偏小。吉林从2006~2013年10月农产品贸易一直保持顺差。辽宁从2006~2012年的TC指数值虽然大于零,但是年均值仅为0.176,且TC值正呈下降趋势。进入2013年,TC值由正转为负值,辽宁的农产品贸易逆差趋势明显,贸易竞争力正在减弱。黑龙江、浙江、山东三省在金融危机之后农产品贸易纷纷由顺差转为逆差,贸易竞争力转弱,这些省份的农业正面临调整和转型的契机。

4.辽宁省主要农业重要商品出口情况将2012年辽宁及中国主要地区农业重要商品出口情况进行比较,如表4所示。辽宁省农业出口的优势商品主要是农业初级加工品食用菌罐头、植物油,2012年的出口额分别为3375.5万美元、8592.2万美元。2013年1至10月辽宁省食用菌罐头出口仍然排在各省区的前列,累计出口12299.6吨,出口2422.5万美元。出口食用菌罐头的大省是福建,同期累计出口171780.3吨,出口2.62亿美元。食用菌罐头虽然是辽宁的优势农产品但是其出口规模、经济效益与福建相比,相差甚远。在各省区的比较中,辽宁的植物油出口生产和出口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2013年1至10月辽宁出口植物油62830.1吨,出口1.0723亿美元,出口额同期增长64.7%,在各省区排名第一位。辽宁省农业出口劣势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农业产品和部分初级农业加工品中,如大米、水果、花生仁果、鸡肉及其制品等等。辽宁作为昔日的产粮大省,大米出口不具有明显的优势。2013年1~10月辽宁大米出口19151.9吨,出口额1161.6万美元。出口数量和出口额落后于同处东北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同期,吉林省大米出口56355.3吨,出口额3934.8万美元;黑龙江出口23215.0吨,出口额1754.9亿美元。全国各省区大米出口排在第一位的是北京,出口280226.8吨,出口额2.33亿美元。辽宁省的柑橘属水果、鸡肉及制品北方的省区中具有一定出口竞争优势。2013年1~10月辽宁这两类农产品的出口额分别为1482.0万美元和15744.0万美元。但是与山东、浙江、福建省份相比,出口额又相差甚远。2013年1至10月我国柑橘属水果出口规模最大的省份是福建,出口量194022.2吨,出口额2.23亿美元。而鸡肉及制品出口竞争力最强的省份在山东,出口量148368.5吨,出口额5.86亿美元。

5.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发展情况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的高低。截至2012年,辽宁省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891个,完成销售收入841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2026个;纺织品企业达到860家;其他农产品轻工加工企业1005个。据2013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辽宁省的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510.3亿元,而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0.2%,同比增长9.8%。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9.5%;纺织服装、服饰业增加值增长11.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7.3%。辽宁省已经形成一些极具特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例如玉米加工产业链、生猪加工产业链、果蔬加工产业链、水产品加工产业链、服装加工产业链等等。然而,与国内农产品加工大省相比,辽宁省农产品产业链条两端尚未完善。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加工业链条上游企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下游企业营销、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对产业链条带动强、规模加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缺乏;农产品出口品牌尚未建立。山东省和福建省的农业产业链条形成的比较早,已初具规模。山东有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寿光蔬菜集团,福建有超大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些企业已经构建形成了上下游环节一体化、综合配套集群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

二、主要结论及相关对策

(一)主要结论

综上可知,辽宁省农产品进出口规模呈现稳步增长且呈贸易顺差,然而农产品进口增速远超出口,顺差规模正不断缩减,农产品贸易竞争力趋弱。辽宁农产品贸易占全国农产品贸易总额比重一直在5%~6%左右浮动,远落后于山东和广东两大省。辽宁农产品总出口占全国农户品总出口的比重在东北三省中居首位。辽宁的农产品贸易逆差趋势明显,贸易竞争力只有微弱竞争优势且趋于下降。辽宁省农业出口的优势商品主要是农业初级加工品食用菌罐头、植物油等。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优势不明显,竞争力潜力有待提高。在传统的农业产品如大米、水果、花生仁果、鸡肉及其制品具有竞争劣势。另外,辽宁农产品出口品牌尚未形成,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亟需完善。

(二)相关对策

1.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培育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条。首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构建涵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与农业相关行业的农业产业链条经营模式,即由种子供应到种植、生产、加工、储运、流通、销售等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条,该链条衔接农户与最终消费者两端。其次,掌握农业产业链条的高附加值环节,如农产品的精加工技术、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加工业的流通与营销渠道等等。占据农业产业链的高端位置,容易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税收减免、政策扶持、重点整合资金投向、贴息贷款等优惠条件对有出口能力和潜力的、特色鲜明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同其他省份相比,辽宁省级以上的农户加工企业虽近600家,但企业规模偏小,知名品牌少,对周边农业的带动效应不强。因此,要培育和发展一批有特色的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这些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农户,推广技术,带动生产,促进转化的综合服务功能,带动“一县一品”“一乡一品”农产品加工出口,逐步形成资源共享、规模不断扩大、梯次发展的出口增长模式。逐步形成跨国经营的农业龙头企业,以便在区域集团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实现国际市场上的高水平运作。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采用以贷代补的方法。按照有偿、可持续的市场化原则,合理利用外贸专项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针对不同的行业,可采用低息贷款或补息贷款,取替“隐性”财政补贴。同时,鼓励民营资本作为经营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养。

2.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省科技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的科技研发环节,增大研发经费投入,以重点项目形式进行联合科技攻关。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建高水平的农业研发中心,强调自主创新,加快成果转化。积极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农产品深加工的科技队伍,通过引进农业高科技创新人才,提高整体创新实力,攻克农产品精加工的技术难题,建设一批农业深加工和精加工的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培育农产品自主品牌,有效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3.引导外资进入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利用外资的质量研究实施2013年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引导外国资本投向优先发展的现代农业,确保外资投向与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一致,进一步提升辽宁省农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篇(7)

法国是欧洲第一农业生产大国,其农业产值占欧盟农业总产值的22 %,农产品出口长期位居欧洲首位。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对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法国农业逐步走上了生态发展之路。然而,由于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技术上要求高,生产成本增加,承担的风险大,法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一度与其农业大国的地位不相称。

生态农业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它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及功能,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产品,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法国生态作物种植面积约为100万hm2,从事生态农业的单位或农户达2.5万个,其规模虽还不算大,但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催生了生态农业的大发展。法国生态农业促进署的调查显示,82 %的法国消费者购买过并愿意继续购买生态食品,76 %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态农业是解决环境问题和保障人类健康的有效途径。正因为如此,虽然近年来法国生态农产品每年以10 %的速度增长,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从发达国家设立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现实来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势在必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用绿色壁垒限制农产品的进口。绿色壁垒也称生态壁垒,有关国家通过制定、颁布和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标准,使国外非生态农产品难以进入。生态农业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农产品品质,并可应对国家间加设的绿色壁垒,所以法国更加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有专门条款要求欧盟成员国发展生态农业。法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制定实施了生态农业发展计划。

为进一步鼓励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法国政府于2008年再次颁布了“生态农业2012年规划”,旨在提高生态农业产量,同时将生态农业面积扩大3倍,力争达到占可耕地面积的6 %。这一规划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设立1 500万欧元的基金,用于支持生态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渠道;第二,对从非生态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农户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第三,加强对生产部门的技术支持和对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第四,在制定农业法规时,充分考虑生态农业的特性和要求,从政策层面上放宽限制;第五,在生态农产品消费方面,政府加强引导,目标是到2012年,使生态农产品的消费比重超过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