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6: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智慧城市市场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新闻回放:
一个万亿级的庞大市场已经开始启动。
2012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知表示,我国将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而为了支持智慧城市迅速发展,各地方给予了多项政策支持,预计“十二五”期间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与此同时,国内已有22个大中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2012年12月11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也通知,要求全国启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每个试点项目经费总投入不少于3600万元。试点建设将主要围绕时空数据建设、时空信息云平台开发、支撑环境完善和典型应用示范等。
在此之前,2012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则了《关于征求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意见的通知》。
而据国家信心中心信息化研究部2012年年底公布的统计显示,国内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已达到154个,预计总投资规模将达1.1万亿元人民币。另外,随着更多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新闻点评: 国内服务商迎来发展良机
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有几年时间,但一直不温不火。
不过,在2012年,政府相关部门所启动的“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则将这一市场完全的引爆。
智慧城市建设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其所带来的广阔的市场空间几乎是难以估量的。可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会涉及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方方面面。
另外,由于智慧城市涉及到政府和民生的很多重要应用,在这些市场中,国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因此,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有大量的国内企业从中受益。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就曾表示,未来的五年国内IT建设的核心将转向与城市信息化为主的智慧城市的战场。“这个市场会有一个爆炸式的增长,依据这个判断,我们把未来五年的战略定义成围绕智慧城市、以智慧城市为核心的一个战略。”
事实上,在2012年,已经有很多国内IT服务商将目光瞄准了智慧城市这一市场,其中包括神州数码、太极计算机、东软、浙大网新、数字政通等。
从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市场的发展来看,国内IT企业的受益时间次序大致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服务商、通用软件硬件厂商、各系统实施建设服务商和IT运营维护服务商。其中,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服务商和运营服务商的发展前景更为可观。
作为智慧城市的总体设计者,顶层设计服务商无疑是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不过,这对于服务商的整体能力和知识积累有非常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具备这种能力的IT企业并不是很多。而具备这种能力的服务商,很有可能会借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成为未来国内IT产业的领导者。
对于国内大多数IT服务商而言,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商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事实上,在智慧城市建设完成后,运营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决定智慧城市成功与否。因此,运营服务市场的空间和机会也是十分巨大的。而IT服务商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向切入,做智慧城市细分行业和业务的运营服务提供者。
2013年3月21日,IBM 2013年论坛上,主持人向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总经理Nancy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里有最激动人心的企业故事,有让人充满斗志的声音,还有最具前景的市场。”Nancy回答。
2011年初,国家“863智慧城市主题项目”立项,武汉和深圳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不日,武汉市投入1000万元向全球公开招标智慧城市设计“金点子”,邀请全球一流机构为武汉出谋划策。
同时,来自安信国际的预测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有600~800个城市打造“智慧城市”,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
这2万亿元,就成为IBM、神州数码以及思科、高德等与之一起布局智慧城市的其他科技巨头们争夺的市场。在这个波涛暗涌的战场上,2万亿的商业蛋糕要怎么分,是巨头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智慧城市空间巨大各家出击抢占不同市场
“这个市场的空间太大了,好像一所大房子,即使进来100个人,谁也碰不到谁。”神州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钱卫列的观点多少表明了智慧城市竞争的不充分。而这种竞争的不充分,一方面来源于智慧城市产业链条的庞大,比如其涉及到IT、基础设施建设、云计算、泛在网络、传感器、节约能源、改善环境、面向公众的服务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以由诸多企业来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市场需求量的旺盛,毕竟,600~800个城市的规模,仅仅才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起点。
就产业链条而言,在面向公众服务方面,神州数码选择了布局扬州。扬州市民卡是神州数码的第一个智慧城市项目。2006年,神州数码与扬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开始接触;2008年,双方在市民卡项目上达成合作协议。不久,扬州人用上了将交通、医疗、社保等信息集于一身的市民卡。它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方便市民使用的同时,政府还可以获得更全面及时的市民数据信息,政府的整体投资也大幅度下降。2009年,神州数码将与扬州市政府合作的模式成功复制到无锡、张家港、镇江等其他华东城市。
IBM在自己智慧城市的布局中,选择了担任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角色,在其提供的智慧城市案例中,为河南农机局提供调度系统的案例让人印象深刻。河南农机局在收割高峰期常常无法控制人员和机器的流向,为此他们需要一套管理系统,能协调农忙时期对机器和人员的管控。IBM为其开发了调度系统之后,帮助全省20万台收割车完成了及时调度,且能通过GPS对车辆和人员进行定位,系统收到信息后,可以及时调配闲置资源到有需要的地方去收割,从而帮助农民和农业局增加收入。
除此之外,高德布局导航,抢夺移动互联入口。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古普达介绍,与宁波市商谈智慧城市建设合作事宜之类的消息还在被不断披露,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各家都在抢夺自己最擅长的地盘。相比国外已经逐步成熟的智慧城市市场,国内的空间还远未被开发。
智慧城市布局交通、医疗领域是抢夺重点
“智慧城市”覆盖产业广泛,包含了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故而受益链庞大,谁能最先分享佳肴,便成为市场追逐的焦点。目前来看,在智慧城市的布局中,医疗和交通是较为明显的两个重点领域。尤其是受国内交通环境日趋恶化及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强劲需求影响,城市智能交通很有可能迎来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中国交通技术网数据统计,2012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达到163.4亿元,该机构预测2015年行业规模能达到301亿元。城市建设中,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动脉,显然,谁抢占了交通市场,谁就抢占了部分先机。在智能交通的布局中,各家巨头也争夺激烈,2012年,多个企业拿下“亿元级别”的大项目。海信以3.58亿拿下贵阳市交通视频监控管理平台项目;大唐电信与北京航天长峰以5.86亿中标遵义市城市报警与监控暨智能交通管理指挥平台建设工程;易华录签订河北24亿元智能交通项目。面对巨大的市场,企业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过,却有消息披露,易华录因为经验人手匮乏,已经暴露出力不从心的状态。可见,智慧城市布局中,抢占先机固然重要,但是苦练内功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然而,如果资金不到位,那么有关智慧城市的一切美好愿景都是空谈。一边是不断高企的政府债务,一边是急待落实的建设资金,如何解决这一融资难题,成为了各方探讨的焦点。为此,《经济》记者对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孙抱朴进行了专访。
顶层设计,融资成功的前提
在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下,目前,以地方政府为投融资主体的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资金渠道有地方财政、中央和上级政府拨款、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借款等。这些渠道的资金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地方政府的收入,如通过税费形式获取的地方财政收入及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的无偿拨款;二是地方政府的负债,包括向中央政府、开发银行、国际金融机构的借款。
孙抱朴认为,不合理的城市顶层设计方案是资金迟迟得不到落实的问题所在。
孙抱朴说:“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虽然我们有相应的中央财政拨款以及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但是地方政府决不能只依赖这两样融资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也特别指出,我国要深化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把权力下放给市场,只要有市场就没有做不了的事。我们认为其实融资并不难,据了解,市场上并不缺少拿着钱的投资人,但是为什么地方政府经常抱怨找不到愿意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投资的投资方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地方政府没有一套完整的、可行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很多规划都是模糊的,混乱的。如此一来,看不到未来发展的可行性,谁敢发放贷款,谁敢投资呢。”
据了解,顶层设计一词首见于“十二五”规划。原是一个工程学名词,所表达的是:一项工程“整体理念”的具体化。作为近年来中央文件频现的名词,顶层设计已成为指导我国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发展的必要规划体系,对于指导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有重大意义。
顶层设计强调从全局出发,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自下而上的“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这一规划理念的诞生,也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而放到智慧城市建设这一项目上来,所要求的就是在前期规划时要实现理念一致、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从全局视觉出发,对项目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
“在做顶层设计时,我们也要因地制宜,尽管目前智慧城市的试点多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贫困落后的地方,要考虑到东西部差异,一些偏远的经济落后地区,由于财政收入微薄,按照目前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和标准来看,似乎根本无法进行规划,但是我们并不放弃。我们研究所的专家们认为,如果该地区在没有大量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就要尽量减少信息化基础设计的建设,转而提高政府部门的科学管理能力。另外就是顶层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权威性。一般而言,地方政府在寻找顶层设计公司时,一定要看对方的资质。目前在网上输入顶层设计这几个字,可以搜出上万家设计公司,但在我们看来这些公司实在是良莠不齐。所以我们认为在做一个城市的顶层设计规划时,要考虑3个机构给出的建议,一个是学术机构,一个是权力机构,再一个就是投资机构。只有充分参考了这三方的意见,所得出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才是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的。”孙抱朴告诉《经济》记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对2013年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情况所做的总结中也同样指出,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统筹管理和顶层设计不全面、不清晰的情况。智慧城市建设目前还未形成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设计,没有明确牵头部门,有关管理职责不清楚。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参差不齐,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用主义现象严重的情况,造成投入成本增高、资源利用率低等严重后果。所以,智慧城市合理的顶层设计方案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让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有的放矢的前提。
巨额融资,交给市场
一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十七大提出的“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十提出的“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由此不难看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只有减少“有形之手”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政府才有精力加强监督与服务,使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
在面对智慧城市建设融资难这一问题上,就更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这一改革举措,即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跟进。
孙抱朴说:“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技术上说它是一个智能城市,从管理上说它是一个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院、智慧政务等。而智慧城市建设不可能一下子全做完,如果全部做完,一个城市就需要几百个亿,政府不可能全部买单。所以我们就要琢磨,哪些是可以通过政府买单的,哪些是可以通过市场来融资的,而哪些是政府和市场可以联合来做的。”
由于智慧城市的概念很大,所包含的范围很广,不应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孙抱朴建议各地方政府要找好城市建设的切入口。“什么都要建一点”的结果就很可能是花了几十上百亿的资金但是没有一个领域是符合智慧城市标准的。
“目前我们研究所也在做这方面的规划,在找一个可行的切入口,后来发现智慧文化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跟广电总局联合开展了智慧文化综合体的建设项目。这个综合体包括智慧影剧院、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娱乐场等。项目不需要政府出钱,资金是由广电总局下属的一个基金会来承担,这个基金会的全部投入几年后可以通过市场运作来收回,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BOT(投资与建设)模式。而各地政府需要做的就是给这个项目一些优惠政策,比如便宜的土地租用金,以及低税收政策等。今年我们就将启动这个项目,第一期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投入50个亿来打造智慧文化综合体。这就是一个由市场主导的融资成功的案例。”孙抱朴说。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根据项目性质的不同来进行金融融资是目前各地政府应采取的策略。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中,对于纯公益性项目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并配以固定的税收或费种加以保障,也可通过经营产生回报。对于低收益项目,可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吸引国内有较强管理和经营能力的公司参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收益。而对于盈利性较强的项目,则可拓宽融资渠道,采用资本市场融资、民间资本融资等多种融资手段,走市场化道路。
当然除了理清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方外,地方政府还应规划好融资方式、流程以及项目治理结构。
关键词:智慧旅游;智慧城市;要素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256-02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智慧旅游”成为时代的潮流趋势,对于旅游产业中的各类主体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是囊括了整个旅游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其体系的架构和建设无疑需要大量的基础准备工作和调查研究,以确保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完善和实用性。因此,本文从政府的支持、市场环境、技术条件、人才资源、运营模式等方面对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希望找出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核心内容。
一、政府的支持
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引导和保障的角色。政府的支持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没有政府在其中做主要的引导作用,那么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落实到实处,更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一)财政保障
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牵扯行业众多,对一个城市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的项目。因此,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政府作为建设项目的引导人,财政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有了资金支持,智慧旅游项目才能得以落到实处,资金就像是智慧旅游城市中流动的血液,使它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规章制度的制定
就像一个庞大的企业需要条理分明的规章制度一样,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也需要清晰明确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必须拟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来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明确的规章制度在智慧旅游城市建成后也能够起到保障整个项目顺利运行的作用。建立一个有利于发挥信息化重要作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智慧旅游体制,可以使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更加有效。
(三)政府政策的支持
政府政策的导向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作为一个牵涉到整个城市发展的项目更是如此。为实现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政府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扶持政策,加大旅游专项投入;采取更加灵活的招商方式,营造更为宽松的投资环境;加大对重点旅游企业的扶持,使智慧旅游城市实现以点带面的发展。
二、市场环境
(一)市场需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智能手机使得人们能够更快更方便地了解到最新的信息。由此,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更加离不开手机了,很多年轻人甚至把智能手机当成一个移动的便携式电脑,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当然,旅游过程中也不例外。当游客到达一个陌生的城市的时候,总是希望通过最快最便捷的途径来了解有关这个城市的各种信息,方便自己在这个城市的游览观光。智慧旅游城市的理念与游客的需求不谋而合,可想而知,智慧旅游城市是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的。
(二)游客的接受度
智慧旅游是一个依托于手机终端,实现游客与旅游相关信息实时联系的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在国内还属于一个比较新的领域,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加上它所需要运用的高新科技也比较多,因此智慧旅游对许多人来说仍然只是一个概念。因此,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考虑到游客的接受程度,应该尽可能地将平台的界面和操作简洁化,使游客可以迅速地掌握方法,进行智慧旅游的体验。
(三)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
如今,整个市场的大环境都在昭示着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确切来说,是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任何东西,了解到全球各地的新闻信息。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智慧旅游依托于此也是大势所趋。将所有与旅游相关的信息都纳入到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网络中,游客可以根据智慧旅游的平台,轻松解决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吃住行游娱购等问题。
(四)智慧营销模式
市场营销对于如今的时代不算是一个新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市场营销的手段也随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中,适当的营销能够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智慧旅游城市的内涵和使用方法。因此,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体系中,智慧的营销模式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营销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或者软件的编辑将广告植入智慧旅游城市的界面中。采用对话或者动画的形式,迅速抓住游客的注意力,将智慧旅游城市作为一种产品,向游客们进行展示和讲解。
三、技术条件
(一)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个概念,是一种计算模式和一种对于IT资源的应用模式,是对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提供无所不在的、方便的、随需的网络访问。按部署方式,云计算分为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类。按服务内容,云计算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数据即服务等类型。智慧旅游的建设,需要用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利用云计算技术不仅可以迅速地解决这一难题,同时也节省了很多成本。
(二)物联网
物联网是传感器之间按照约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目前,业界和学界普遍认可的物联网是指利用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传感器、执行器等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依托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和互联,利用计算设施和软件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从而达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和精确管理。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就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三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中,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使游客随时、随地获取旅游信息资源。比如,通过智能手机终端,游客可以查阅旅游信息,预定机票、酒店、景点门票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应用软件,进行准确的地理定位,方便游客在出游过程中找到准确的方位。
(四)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涉及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搜索方法、机器学习和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系统、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动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内容。目前,在旅游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多数被应用于旅游需求预测中。但是,在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中,人工智能的作用远不止于此,人工智能可以用来有效的处理与使用数据、信息与知识,利用计算机推理技术进行决策支持并解决问题。它可以用于游憩质量评价、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旅游突发事件预警、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等诸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旅游的构架体系中属于核心的技术。
四、人才资源
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也正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技术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一领域将会需要一大批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在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过程以及建成以后,都需要广纳贤士,招募大量的有能力、有思想的年轻人,投身于整个项目的建设中。从现阶段看来,智慧旅游建设需要两类人才,第一类是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第二类是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缺乏的是复合型人才,此类人才缺口很大,但这类人才又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强调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五、运营模式
智慧旅游城市的核心是旅游信息化,因此,在进行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提升旅游城市的信息化水平是其核心内涵。目前主要有五种模式可供参考:政府独自投资、政府投资引导、政府与旅游企业联合投资、政府与旅游信息化企业联合投资以及企业独自投资。面对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越来越高的需求水准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把旅游产业做强,使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要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采用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联合服务模式,用网络把涉及旅游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应将重点突出为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为政府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促进旅游资源活化为旅游产品、放大资源效益这三大核心目标,采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作模式,联合社会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智慧旅游”建设,这也顺应了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六、结语
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不是形象工程,也不是简单的技术创新。它的核心是通过信息化来实现城市环境和服务品质的提升。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环境、技术应用以及涉及领域都十分的复杂,所以这必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中需要结合以上的关键要素,切实的使建设过程科学化,最终实现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与运转。
参考文献:
[1] 迟紫境.优秀旅游城市的转型与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12-14.
[2] 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2011,(5):21-23.
安全问题事关城市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生活质量提高,也关系到城市的形象提升,是智慧城市建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可以说,安防行业是伴随着国家和民众对安全需求的升级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落实和推进,安防产业成为新蓝海。同时,安防产业将搭上2016年展开的中国“十三五”规划顺风车,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智慧城市带动安防行业
2008年以来,有关于智慧城市的话题在全球持续升温,在中国更是掀起了一番建设热潮。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全国各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及省会地区都已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据统计,目前我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已超过400个,有权威机构预测,2015年国内智慧城市的IT规模投资将会突破2400亿元。未来在国家的支持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将继续展现巨大的潜力。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其中有安防需求的领域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楼宇等等,这些领域均是智慧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模块中的重点内容。随着智慧城市项日的大规模推广,智慧城市建设究竟是如何进一步带动安防行业规模的?
从应用角度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了安防产品的融合。原有的安防系统建设方式通常是条状的,只局限于某一个领域之内,通常只用于满足安全防护的需要。随着“平安城市”建设开始融入整个智慧城市系统,安防企业存智慧城市五大子系统中可参与的范围也从传统的“城市安全”模块向“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能楼宇”和环境监测等应用模块拓展,行业应用向大型化和综合化演进。例如,以往视频监控系统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满足重点路U的安全监控需要,而智慧城市建设框架下,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开始向道路的流量监测和电子警察等功能拓展,交通监控摄像机的设置密度极大增加,一些前端摄像机甚至已经开始具备智能识别的功能,并能与报警系统联动。可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推动了应用领域间的融合,而这种融合则为安防企业基于自身技术优势扩展业务链条奠定了基础。
从技术角度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了安防技术的升级,从而带动市场规模的扩大。在智慧的要求下,以视频监控为代表的安防领域技术升级不断加快,高清、智能、联网趋势已经确立。尤其是安防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提高,前端摄像头的智能识别和智能分析功能不断完善,未来可以在智能交通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并且可以应用到一些非安全相关类的应用当中,如零售业和服务业。因此,除了新建项日应用智能化的比例不断提高之外,未来系统改造升级过程中应用智能化产晶的比例也在提高,这些技术升级因素都将推动安防市场规模的扩大。
伴随着智慧城市加快推进,中国安防产业市场规模也逐步扩大,并保持每年20%至30%的高成长率。根据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国安防产业市场规模从2007年的140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4年的4300亿元,复合成长率为170%,2013-2014年安防设备市场和安防营运服务市场的发展有加速趋势。
根据中国安防行业预估,2015年中国安控产业总产值将达到5千亿元,其中影像监控系统产值将突破l千亿元,市场范围不仅涵盖一、二线城市,在三、四线城市也不断快速发展。
政府项目是重要推手
据悉,目前社会生活信息化、智能交通和平安城市等领域仍是项目推动的主要方向。因为这些投资拉动型领域与政府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直接相关,既可以提升居民生活满意度,也可以提升政府执政管理的成效,是安防市场空问增长的主要动力。
而在安防行业中,视频监控产品产值在全部物理安防产品产值中占比超过50%,是搭建整个安防系统的最重要物理基础,因此也成为安防行业最先发展的领域之一。
我国的安防行业增长主要来自于政府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从2004年公安部提出“3111工程”即平安城市建设开始,并在2005年8月开始第一批试点,到2011年全部项目建设完毕。2008年至2011年成为平安城市建设投资期,也由此带动了我国安防行业的快速增长。从2013年开始,随着我国进入智慧城市建设周期,视频监控设备作为搜集城市数据的重要入口成为政府持续投入的领域之一,其中一线城市将进一步提高设备覆盖密度以及高清升级改造,二三线城市也将加快设备铺设速度,为实现全国视频信息互联互通打下基础。
关键词:智慧城市;技术创新;信息产品
1引言
在城市规模急剧扩张的过程中,城市的规划、发展及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引起诸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垃圾围城等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城市病”。城市管理部门为了解决“城市病”问题,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城市管理过程中。在此背景下以提升城市整体效益为目标的“智慧城市”应运而生,充分实现了城市稀缺资源的整合,为城市的管理提供了智慧化服务。而随着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商业模式不断被颠覆,跨界经营成为常态,智慧城市的功能就不限于此,它对于技术创新的诱发效应愈加显著。例如,杭州以“电商之都”作为城市发展目标之一,先行发展智慧产业,吸引相关优质要素集聚,进而通过科创园、高新区、海创园等智慧经济载体进行资源整合及系统集成,诱发众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引发创新效应。从本文研究的主题来看,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收益长期性等特点,必须要借助高效的外部支撑服务体系和城市管理体制,才能够实现技术创新效应的提升,推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换。而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及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城市资源的整合,进而为政府、企业、个人提供智慧化的管理与服务。因此,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现实意义上,本文基于信息产品消费效应视角阐述城市智慧化水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2智慧城市发展中信息产品消费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
2.1企业技术创新阶段下信息产品消费效应分析
一般情况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4大要素包括创新者、机遇、环境和资源。考虑到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因此企业为了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来减少不确定问题,就必然要通过权衡技术创新的4大要素。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内容,包括技术类信息、环境类信息、市场类信息及企业自身信息。而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势必会对企业技术性信息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技术类信息产品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企业技术创新构思、项目决策、研发设计、投入生产及市场实现等各个阶段。本文接下来以企业技术创新构思阶段和实现实现阶段为例进行分析。在企业技术创新构思阶段,新一代信息产品可以将社会需求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结合起来,大大提升技术创新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一方面企业的销售部门、技术研发部门、市场销售部门等可以通过信息产品广泛而深入的与用户产生接触,掌握用户的需求动机,收集有关用户的需求信息。另一方面,针对特定的市场和用户,企业也可以通过信息产品实现对用户的跟踪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市场研究与预测,获取一定时期内特定用户的系统信息,进而为后期技术创新奠定具备导向作用的依据。在市场实现阶段,信息产品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益和价值体现也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一是信息产品的存在使得企业能够很好的对竞争对手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为制定竞争策略和营销策略计划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对于用户信息的反馈和收集,也可以为技术创新的局部调整、思想素材和信息积累提供保证。并且信息产品在市场实现阶段的各个环节之间作为一种纽带,是维持技术创新过程得以持续的重要动力。当前有部分学者从智慧城市信息消费水平的角度分析智慧城市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依托于信息技术支撑实现的,也是信息投资和消费的重要构成。在引发大量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下实现城市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是当前智慧城市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技术类新型智慧电子设备、智能软件开发等在企业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不同技术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技术创新效应。最后提出从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出发,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其信息产品比重的政策建议。
2.2智慧城市产业链下信息产品消费效应分析
总体来看,智慧城市产业链下信息产品消费效应是指借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对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商业模式的变革。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智慧城市产业链,进行生产运作、营销、供应链资源与客户资源整合,促进信息产品消费模式的变革,最终实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本文将从智慧城市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进行深入的分析。智慧城市产业链上游的核心参与者主要包括政府(基础网络设施建设者和主导者)、硬件供应商和软件提供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智慧城市产业链上游并不直接面向信息产品的消费者,但是该阶段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在良好的基础网络设施条件下,硬件供应商和软件提供商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为智慧产业尤其是高科技新型技术产业提供应用解决方案,涵盖政府层面下智慧城市规划、项目建设方案、技术引进以及企业层面下硬件设备设计及生产服务等等,为实现产品创新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的提升而奠定基础条件。智慧城市产业链中游的参与主体是信息产品的供应商,诸如网络信息运营商、信息科技咨询公司等。借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可以及时把握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调整和改变当前的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通过运用软件开发与利用、大数据处理、信息集成与传输,针对性的进行生产运作、营销。另外,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者,政府在为企业提供基础网络设施、宽带网络运用功能等服务的同时,企业通过引进、吸收市场信息的能力也在逐渐加强。并且对用户消费模式进行动态监控,从而不断改变自身的经营模式,实现产品创新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的提升。信息产品消费效应提升技术创新效应路径(图1)。智慧城市产业链上游和中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智慧城市产业链下游效应最大化,也是信息产品消费效应的集中体现,直接面对的是信息产品消费者。通过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SON/IPV6技术、数据挖掘等功能,大大增强企业对用户信息采集、传输及智能处理的能力。同时,随着信息产品的普及和应用深度的加大,用户对信息产品的特定需求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反馈到企业内部,为后期对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等方面指明方向。并通过广泛收集用户需求信息,企业可以引导用户对新型信息产品进行消费体验,从信息产品被动的供给者转变为信息产品的主动提供者,是企业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在生产组织方式、商业模式产生转变中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企业有效整合供应链资源和客户资源,促进信息消费模式变革和实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键。
3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信息产品消费效应视角,从企业技术创新阶段和智慧城市产业链两大方面阐述城市智慧化水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那么如何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下强化技术创新的对策,以促进城市信息化产品的变革,实现城市创新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与转变呢?下文主要从建立配套政策,搭建智慧产业模式、保障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强化人才培养和构建信息产品消费模式,完善创新网络组织构架3个方面进行论述。
3.1建立配套政策,搭建智慧产业模式
在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是推动其发展的直接动力。为此,政府需要全面统筹规划,建立完善的配套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在引导企业强化技术创新活动的同时,根据地区情况搭建智慧产业模式。具体而言,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图1信息消费对技术创新作用路径示意图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最大程度上优化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市场环境,尤其是要保障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创新氛围。同时还必须全面贯彻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执行能力,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另外,还需要有效实现产学研合作桥梁的搭建,促进城市创新信息的有效流动。并加强产学研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有效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要素,提升合作交流深度,吸引各方参与,从而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和资源集成效率,最终保证智慧城市产业链条的形成。并通过各种鼓励提升企业研发投资能力,提升自主创新、主体创造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应用深度。
3.2保障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强化人才培养
由于智慧城市项目融资存在多种模式,例如按照资金来源主要分为政府投资模式和政府融资模式,因而需根据智慧城市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智慧城市项目融资模式。就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来看,当务之急需要加大项目资金的投入,包括渠道来源和后期管理。在加强智慧城市项目资金投入方面,可以设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账户和吸引民间资本的形式,调动社会资源配置的功能,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进而全面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资金实力。在强化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高技能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力度,引进海内外物联网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可以加强对当地高校、科研院所的协调合作,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同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内外部优势资源,鼓励人员积极深入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并定期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交流会,最大程度上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3.3构建信息产品消费模式,完善创新网络组织构架
在构建信息产品消费模式,完善创新网络组织构架上首先需要树立科学的信息产品消费观念。技术创新作为知识再创造的一种过程,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而信息产品的高度选择性可以大大减少这种不确定性。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信息产品能够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性,需要通过有效甄别来实现企业外部信息获取的效率,降低创新成本。同时,只有围绕企业创新展开的信息产品增加,才能够减少创新的风险,才能够促进有效的技术创新。因此,必须要通过构建信息产品的消费模式,提升创新网络的组织功能,为技术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同时,企业也必须要在强化自身创新能力的基础之上,借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企业内外部的创新网络,实现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柔性化、集成化,形成网络化、开放式的技术创新模式。在加大对信息产品消费模式构建的过程中,也需要企业通过不断的适应外部环境,吸收和消化新技术,不断完善当前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塑造其核心的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结点联结及其效率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07,(01):105-112;121.
[2]李艳玲,潘杰义.城市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基于创新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05):40-46.
[3]安同良,方艳.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与对策——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07):41-46.
[4]李健.新城发展中的智慧城市建设战略与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13,(11):66-71.
[5]霍明,郭伟,邵宏宇.信息技术投资对我国制造企业技术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1):32-38.
[6]徐维祥,唐根年.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运行绩效分析[J].经济地理,2004,(01):13-16;30.
[7]孙凯,李煜华.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效率分析与比较[J].中国科技论坛,2007,(11):8-11.
[8]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12):55-65.
[9]黄中伟.产业集群的网络创新机制和绩效[J].经济地理,2007,(01):47-51.
[10]刘刚,张再生,梁谋.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以海口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3,(06):42-45.
[11]徐静,陈秀万.基于信息空间理论的智慧城市模型构建[J].科技导报,2013,(22):56-59.
近日,首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民生福祉发展高峰会议”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据悉,在2017―2021年期间,昆明市每年将通过市级财政投入、吸引各类基金、金融机构投入等方式筹资3亿元用于智慧城市建设。
此次高峰会议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下,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共同发起主办,以智慧城市建设、民生热点为主要议题的高峰会议。会议将邀请国家高层领导、权威专家学者、地方领导、著名企业家、投资商等,就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民生福祉等问题进行深度探讨和交流,并根据实际存在问题设立相关专题论坛和闭门分论坛。
目前,昆明市通过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信息资源利用能力、打造高效协同政务服务体系等8大工作任务,重点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22个专项建设,努力打造国内发展创新型智慧城市样板。目前,昆明已经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构,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成立昆明市大数据局和昆明市信息中心,具体负责大数据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组织实施、管理协调、规划制定、政策研究、监督考核工作;组建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坚持公益性与经营性并重的原则,牵头负责昆明智慧城市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工作。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昆明正加大财政投入和融资支持的力度。在2017―2021年期间,昆明市每年将通过市级财政投入、吸引各类基金、金融机构投入等方式筹资3亿元用于智慧城市建设。未来三年到五年,昆明市将重点围绕22个专项做好智慧城市建设。2016年昆明智慧城市PPP项目已被财政部列为第一批智慧城市示范项目,成为工信部唯一发函支持的智慧城市项目。项目包含五个领域八个专项,具体是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教育、城市一卡通、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市民服务平台、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安全。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昆明市智慧城市一期PPP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将尽快进行市场测试和项目招商推介。
会议上,中国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等部门、企业相关负责人作了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