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化校园论文

数字化校园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14 13:16: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化校园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字化校园论文

篇(1)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负载平衡;Web集群;创建

1引言

数字化校园网上依托Web技术开设的许多功能,使得Web服务器不仅需要提供更多的应用服务,而且要对不同的请求作出快速响应。因此,加重了Web服务器负荷,导致其性能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高可靠性、高性能,可采用创建Web集群的具体解决方案。

2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校园建设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数字化校园用层次化、整体的观点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环境,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方便地出去。它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能否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基于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的各种服务应用信息化建设工作,包括网络基本服务、数据仓库、各类应用支撑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组织管理、学校社区服务、教学活动、公共服务、学术研究等,从而将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实现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

3数字化校园中的Web集群

3.1集群的概念

集群(Clustering)广义来说,集群就是相互独立的一些系统的集会。它们利用高速通信网络将这些系统按某种结构进行高速互联,这样所构成的一个计算机组叫集群[1]。构成集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系统的可用性和规模的可扩展性。在集群系统中,每台服务器都承担相应的子任务,因而服务器的个数将与工作效率呈正比例增长。对程序员和用户来说,集群系统就是一个整体的并行系统[2]。

3.2负载平衡

负载平衡(LoadBalancing)是指在一个Web集群中的多台服务器之间均衡地分配客户请求。一般地,负载平衡能增加系统吞吐率,而同时保持较低的响应时间。通过使用嵌入到Windows2000Server中的NetworkLoadBalancing,主机能够检测每一个来访的IP报文,只有符合接收条件的才接收它。每个NetworkLoadBalancing主机可以指定它将处理的报文百分比。作为一个选项,报文也可以平等地在所有的主机之间进行分配。如果一个主机故障,则负载平衡机制就会在剩余的主机之间重新分配报文。

3.3Web集群

Web集群是由任意多台计算机组成的一种Web站点。当设计者创建Web集群时,可以选择三层Web体系结构(由Web服务器程序,COM+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应用程序组成)。三层体系结构的优点是设计者可以将以下的各层次任务分散到不同的服务器上,而不是将它们都结合在一台服务器上(如图1)。

图1

使用若干台低成本服务器,设计者可以很容易地处理大量的客户请求,而不会产生任何不必要的延时。在多台计算机之间共享负载对于院校用户支持重量级应用程序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处理行政事务,访问数据库,支持学校Intranet以及执行其它重要的日常活动。

4Web集群在数字化校园中的负载平衡特性

NetworkLoadBalancing和ClusterService可以增强任何设施的安全可靠性。将它们分组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方法,用来将后端数据库和事务系统与基于Web的前端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提供给用户所需的可伸缩性、客户要求的高可用性。下面列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如图2),并给出如何将它们集成到一个三层配置中的实例。

NetworkLoadBalancing平衡那些主要由入站TCP/IP通信产生的负载。管理员可以在第一层上建立LoadBalancing,并且在集群的Web服务器上平衡站点的访问。ClusterService是管理员对那些要求高可用性的数据库服务进行分组的理想选择,这些数据库服务可以是MicrosoftSQLServer7.0或其它数据敏感应用。管理员可以在第三层上建立ClusterService,以完成诸如用户访问数据库的任务。

5在数字化校园中创建Web集群

通过将这两个负载平衡的特性结合起来,这些特性将是三层体系结构应用程序的理想支持。例如,如果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如图3),则可以建立如下的集群。

在多台服务器上建立前端、用户界面(UI)层,使用NetworkLoadBalancing以平衡和分配客户TCP/IP连接。当通信量增加时,升级已有的集群或者添加计算机到配置中。这样就保证站点不论什么时候都能够处理访问请求。

使用ClusterService,以便为应用程序和三层应用程序的数据服务层提供结点故障接管功能。这将创建一个可靠的平台用于数据库、消息和类似的应用服务。

下面将举例说明如何创建Web集群服务器。

5.1硬件需求

为了建立用于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设计者需要利用WebApplicationStressTool(该工具允许设计者模拟测试站点上具有几千个用户负载的情况)来确定实际需要多少台Web服务器来满足一个特定的应用。在测试了单台服务器之后,设计者可能会发现服务器CPU的利用率特别高,而高速缓存命中率很低,并且在队列服务器中还留有许多请求。与SystemMonitor工具相结合,设计者可以很容易地确定一台单一的Web服务器的负载极限。Web服务器的主要瓶颈在于HTTP层,为了打破该瓶颈,设计者应该增加Web服务器。例如,可以添加三台Web服务器以组成Web集群的第一层。

5.2创建第一层

随着三个新Web服务器的加入,设计者现在必须通过运行NetworkLoadBalancing来平衡这四个服务器间的请求负载。四台服务器从客户角度来看只是一台服务器。因为设计者只分配一个IP地址给一个集群中的三台服务器,因此管理集群十分容易。通过配置一台DNS服务器,设计者可以使用IP地址192.168.18.10建立。该IP地址代表了集群中的所有主机(此时为三台服务器)。

通过这种配置,设计者可以将站点拓扑结构由一台Web服务器改变为四台。现在可以使用WebApplicationStressTool再次测试应用程序,将会看到性能立即得到了改善。接下来,再次测试集群,但这次要使用几千个用户进行模拟,确认站点消耗的资源远小于单台计算机运行IIS5所消耗的资源。如果应用程序需要更高的可用性,则可以添加更多的主机,最多为32台。

通过建立一台开发服务器(例如),设计者可以在此服务器上内容和测试其应用程序,而后能够将所有的授权和开发移交给服务器。设计者在开发服务器()上安装了FrontPageServerExtensions后,用户就可以使用FrontPage连接到一台开发服务器,写入内容以及创建应用程序,而不用将应用程序引入到Web产品服务器上。

一旦数据已准备好用于产品,则使用SiteServer3.0的ContentDeployment特性将数据从阶段服务器复制到Web服务器产品上。在四台Web服务器间必须相同复制的单元是Web内容。当设计者需要复制数据时,ContentDeployment将很容易地实现该过程,从而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当站点规模增长时,需要为每台服务器设置一个独立的日志文件。如果四台服务器在同一个Web集群中,则必须分析四个单独的日志文件,可以预先地将所有日志导入到一个源中来帮助简化任务。SiteServerUsageAnalyst给设计者提供了一种简易的方法将这些文件导入到一个源中,而后设计者可以生成定制报告来表示Web站点上的所有通信量。

设计者添加了服务器、创建了开发服务器并且简化了日志后,就将会注意到站点变得十分复杂。为了处理增加的复杂性和应用程序数量,设计者就需要创建其它层,以便维持Web站点的有效性和性能。

5.3创建第二层

当ASP应用程序与Windows2000组件一起相结合运行时,站点很快会变得更为复杂。ASP应用程序可以被认为是将表示层连接到应用和数据服务层的中介。ASP提供了一种丰富而强有力的开发环境。但如果真的要增加应用程序的整体性能,应考虑添加COM+组件。

使用ASP应用程序调用一个包含用户业务逻辑的组件,该组件驻留在第二层的应用程序服务器上。一个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简单地是一个Windows2000Server,它主要为组件提供处理器功能。

至此,驻留在第一层Web服务器上的ASP应用程序调用第二层应用程序服务器来处理业务逻辑。该处理过程的一部分会请求组件从位于第三层的后端数据库中提取数据。

5.4创建第三层

为了在第三层获得高可用性,设计者需要安装ClusterService。为了存储所有组成第三层的后端数据,大多数企业级用户都需要一台高端对称多处理(SymmetricMultiProcessing,SMP)服务器(例如,一个8个处理器的SMP,带有4GB的RAM),以运行SQLServer7.0等大型关系数据库。ClusterService可以处理任务紧急的数据库管理、文件和Intranet数据共享、消息机制以及通用业务应用程序。

最好再添加一台服务器用于故障处理,而不是仅仅依靠一台高端Windows2000Server。

综合起来,这两台服务器为访问请求提供了更高的可用性,并且简化了管理数据和应用程序的任务。ClusterService不仅允许设计者将两台服务器连接到一个集群中(如图4),而且也可以自动地检测并恢复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故障。另外,它可以巧妙地处理服务器操作的工作负载,使管理员在不必关闭服务器的情况下进行维护规划。

图4

如果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故障(但服务器没有故障),则ClusterService将试图重启同一服务器上的该应用程序。如果仍然失败,则ClusterService将该应用程序的资源转移到另一台服务器上,并且在该服务器上重启该应用程序。

6总结

由于用户的应用程序需要很高的可用性、可伸缩性和性能,因此设计者需要创建一个三层Web体系结构,并且对每个层次使用具有高可用性的Microsoft技术。而后使用WebApplicationStressTool测试单台服务器并实现它。为了获得更高的可用性,则需要创建Web集群。一般情况下,可以算出三台服务器已经足够了。而后安装NetworkLoadBalancing,并且这三台服务器实质上被看作一台服务器。接下来,设计者应该添加第四台Web服务器作为开发阶段服务器,以便用户可以内容到该服务器上。为了复制已开发的内容,设计者在阶段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产品上应使用SiteServer3.0的ContentDeployment特性。为了增强第二层的性能,设计者要添加一个COM+应用程序,并且使用来自第一层的ASP应用程序来调用来自第二层的预编译组件。另外,这些第二层组件会调用第三层数据服务。运行SQL7.0的一个高端SMP服务器组成了系统的第三层。为了获得高的可用性,设计者应添加ClusterService来确保系统是一个具有容错能力的故障接管系统。这种拓扑结构提供了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尽管存在可预见的故障(例如服务停止或硬件升级)或者不可预见的故障(例如硬件故障或软件完整性丢失)。

论文不仅分析了集群技术在数字化校园网中的负载平衡特性,而且给出了其高性能应用的具体实现框架。Web集群技术在数字化校园网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大大地提高学校的资源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地、及时地完成吞吐量大的科学计算和商业数据运算。Web集群技术随着服务器硬件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将会在可用性、高可靠性和系统冗余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凯.《集群计算》.计算机世界,2001-02

[2]LinuxClusteringwithCSM&GPFS,IBMRedbooks,http:///

[3]Microsoft公司.《Win2000DirectoryServices基础结构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05

篇(2)

1.现阶段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完成新校区网线布局、搭建、联网建设,校内的办公室全部联网,校园内无线网络连接覆盖了部分办公室和重点室外场所;完成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完成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配备有网络管理员用来提供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服务;提高带宽、增加网速,满足办公和教学的应用需求;根据教学需要,数字化校园建设期间内增加多媒体教室数量。

2.数字资源建设。建成数字图书馆;建成数字档案室;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各学科的课件、视频、动画、测验、试题等);建成录播室,实现远程教学和网络教学。

3.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功能,实现统一登录、认证、权限管理。扩展一卡通功能,加强对学生出入校门、校内消费需求的管理等;完善教学监督系统流程,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授课和考试纪律;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用来加快传统课堂教学和资源库教学整合。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主要是在我校现有数字化管理平台功能基础上,调试出符合我校办学模式和办公需求的管理系统,使其能够实现综合教务管理、综合办公、学生综合管理、资源下载、邮件、通知等多个功能,实现并推行无纸化办公。

4.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我校在创建示范校期间建成录播教室,在录播教室自带功能的基础上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网上教学和学术讲座网络直播功能,该平台实现资源贡献并推出新型评价模式,扩大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的平台。

5.数字信息化人才培养。打造一支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培训后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数据管理、网络维修、网络监管能力。每隔一段时间信息化建设人员应外出培训并对校内教师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和办公能力。到数字化校园建设截止时应完成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共享、办公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应用水平要达到全市中职学校的中上等水平。基础设施应用能够实现视频、声音、图像等多媒体资源传输,教学共享资源能在教学中普遍使用,校内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中职示范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设应用

1.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搭建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我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是在原有数字化资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包括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的管理,对校园信息的、处理、存储、下载的管理。实现从数字化校园硬件环境、软件资源到OA办公系统的应用全部数字化,将传统教学、教研与办公建设成为一个高效的、整洁的数字空间,最终实现教育和管理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公效率。OA综合管理平台,是结合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的一套管理系统软件。系统以学生的学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为主体,可用来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学生信息数据库可对学生的学籍、成绩等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教师通过管理平台能够更方便地浏览信息和传送文件,及时了解行内其他教师的教学、科研进展情况,有效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系统还提供了排课、选课考务等教务管理功能、办公事务管理等应用模块,学校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覆盖范围广、实用性强的管理平台,为今后的校内管理测评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2.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提高教师的数字化办公水平。随着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成后的推广与使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方式、体制、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对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成后及时开展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与办公的培训,增强教师现代化教学和办公水平,为学校今后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远程教学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有关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设的几点回顾

1.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应重视总体规划。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我校已有的数字化资源功能与应用基础之上,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设应综合学校各个行政科室与管理部门的意见,确定符合我校的具体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

2.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应统一标准、规范接口。学校内部要制定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但标准化问题并不局限于学校内部,更要关注其他示范校的数字化资源与本校教学资源能不能对接,教育部门就“资源共享”已经批准学校和学校之间可以使用共建共享平台,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数字化校园中的教育资源这一部分可以考虑部分资料的开源管理。

篇(3)

关键词:医学院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整合

 

现代高校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特别是随着各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新教学楼、新教室的不断扩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等一系列因素使学校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办公应用系统等信息化技术依赖越来越大,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医学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需要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以实现统一的管理。

一、数字化校园的涵义及意义

在传统观念中数字化校园一直被认为只是由一个一卡通系统和多个应用系统组成,例如各种办公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人事系统和财务系统等。但由于各个系统中的信息,数据保存格式以及操作人员的权限设置都不一致,并且各系统由于开发商的不同很难做到统一的接口,系统间通讯困难,对于整个校园来讲只是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大量冗余、错误的信息,因此这样的“数字化校园”只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并不能完全发挥信息化的优势。而数字化校园真正的涵义是指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各种通讯手段对学校里各种办公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包括统一的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教学资源管理以及对人事、财务、后勤等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等。数字化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它是一个基于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的虚拟校园,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得到延伸[1]。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于高校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数字化校园是一个虚拟化的校园,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学校的跨地域业务得到有效开展,对学校建立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多层次的管理方法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其次,数字化校园以网络通讯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处理大量的信息,使学校教工把一些查询、统计、计算等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大大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再者,数字化校园成功解决了学校“信息孤岛”的问题。数字化校园的成功实施,能把学校里各个分散的系统整合,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避免出现数据的重复检索、录入。例如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系统,里面的人员信息不需要重新录入,可以直接从人事处数据库中调用,有效解决了数据的不一致问题。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数字化”这个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的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The Digital Earth:Understanding in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报告中首次提到的,他提出了数字化地球的概念,此后,“数字化”名词在全球流行开来,各行各业如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名词接二连三被提出。

近年来,校园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校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国外,英国信息教育技术走在前列。1998年1月英国启动了全国学习网,利用网络的高速优势把学校、科研机构、图书馆等网站连为一体,为网络教育开辟了途径。2002年,英国全国学习网的网络连接所有家庭、社区、学校、医院、社会服务以及大众媒体转播系统、单位,基本能满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国内大学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在90年代初,建成校园网并通过CERNET建设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大学总数不过10所左右。到1999年,已经有500余所大学建设了结构先进、功能完备的校园网络。2002年,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共同启动了亚洲地区第一个国际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项目,对亚洲地区各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最新动态和信息,进行研究。

现阶段医学院校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学校以医学专业为主,信息化意识不强,缺乏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二是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存在重复建设现象;三是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没有建立网上自动办公系统和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医学院校数字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一个适合学校校情的数字化校园模型,即“统一平台+统一门户+多应用系统”的建设模式,从而实现校内教学、管理、科研的全面信息化、网络化。免费论文,整合。

1.统一平台是指一个高性能的、负载均衡的、可扩展易维护的、高安全的应用软件、硬件以及数据库平台。其中包括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统一公共数据平台三大基础平台。

2.统一门户是指要建成一个统一的、开放的、能提供信息共享并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的高效稳定的门户中心。

3.多应用系统指为满足各种教学、管理、科研等日常业务的需要而提供的各种信息化软件、工具等,如教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从统一的数据库平台调用数据,共享规范标准格式的数据,提供统一的接口程序。

通过数字化校园的标准建设,集成现有的应用系统,在新需求下开发新的应用系统,从而实现校园的信息共享和传递,最终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为一体的信息化环境,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免费论文,整合。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对校内所有信息化资源(包括各种应用系统、数据库资源、认证系统等)进行全面整合的过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必须互相紧扣,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确保各个环节协调发展。医学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几项特色项目,如虚拟实验室、虚拟医院、虚拟手术台等。

数字化校园的总体架构设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应用系统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基础网络平台、弱电系统和IDC数据中心建设,是建设好数字化校园的基本保证,为数字校园提供最底层的网络、硬件支持。

(1)基础网络平台、弱电系统

(2)IDC数据中心

IDC数据中心是由一系列的硬件、软件、相关网络组成的整体,它作为全校数据流转与交换的中心,主要包括主机系统、存储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等硬件设备和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目录服务器数据汇聚设备。

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在数字化校园中,各个系统之间经常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一项任务。但对于同一个用户来说,如果不同的系统都要不同的登录信息,并且要重复登录,这就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也给系统加重了负担。而所谓的统一身份认证就是对校内各个不同的应用系统采用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为各应用系统的集成奠定基础。

目前高校身份认证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目前校内各个系统都是分散管理,因此就难以统一管理用户的账号,这就难免会对一些账号信息进行重复管理,增加管理成本。免费论文,整合。

(2)账号的使用没有落实到实名,一个账号存在多人使用的现象,在出现安全事故时难以明确责任,因此在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免费论文,整合。

(3)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认证模式和规范不同,安全等级划分标准也不同,不便于全校的安全管理。免费论文,整合。

(4)一个用户如要使用多个应用系统,就必须记忆多套账号信息,并需重复登录,给用户的操作带来极大的不变[2]。免费论文,整合。

3、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系统主要有一卡通系统、数字图书馆、教学系统、学工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精品课程等。

(1)一卡通系统

一卡通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校内各系统连接的枢纽。校园一卡通以校园网为基础,集成各种计算机网络设备、数据终端,以IC卡为载体实现校园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成以后,将取代以前校内的各种卡证(如借书证、饭卡、工作证、学生证等),真正实现校内工作、学习、生活的“一卡通”。

(2)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运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存储,并通过网络向广大读者提供多媒体信息资源的虚拟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能最大限度地共享各地信息资源。

(3)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主要有教务管理系统,它管理的对象主要有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管理人员信息以及教学资源信息(如教室、多媒体等)。而它主要实现的功能有:排课、选课、考试安排、教学测评等[3]。

五.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建设现代化高校必须面临的课题。数字化校园建成后,将很大程度上改变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模式,更方便了校内的信息传递、共享。但国内医学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必须在初期做好整体规划,以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出发点有计划地实施。

参考文献

[1]傅霖,张凡,江魁.高校数字校园探索与信息标准化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

[2]张应祥,吴健,孟彤.数字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管理平台设计,2010

[3]胡艳梅,羊牧.医学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结构设计[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

篇(4)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文献类型的图书馆。是以智能化、个性化用户服务为中心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具有跨库检索、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同时具有数字资源、网络服务和特色技术三方面特征。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到2015年要达成“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学校图书馆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功能内涵。近年来,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我们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1 建设技术先进、兼容性较强的数字化图书馆平台(图1)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本校图书馆数据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初具规模,基本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其内容包括“学前教育理论文献”“学前多媒体教学资源”“儿童文学故事”“教育科研文献”等数据文献资源,同时也购买了“知网”“读秀”等数字资源库资源。纸质文献通过技术处理转换成为数字资源。文献全部采用Adobe Acrobat的PDF格式来进行制作,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真实纸质图书的外观,使学生在阅读时,纸质图书感很强。

2 有效利用数字化图书馆平台,建立学前教育学科知识资源库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面向教学与学科建设,以用户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整合各类资源,建立起了学前教育学科知识资源库。其结构与功能如图2所示。

学前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库的分类

第一类:多媒体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开发室),如动画教材、教学音频、视频、PPT课件等。

2~3岁是幼儿想象力萌发阶段,幼儿在这个年龄喜欢的内容有交通工具和各种动物的故事、充满美丽幻想的传说故事,数字图书馆为这个阶段年龄幼儿配备了动画教材;4~5岁是幼儿性格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在这个时期喜欢描述完整故事的画册,内容充满快乐、友爱、幽默,既明快又有趣,四五岁的幼儿对喜怒哀乐是非常敏感的,也开始辨别善恶,通过视频让幼儿认识人类的各种生活态度,对事物的思维方法、感觉方式等。

第二类:学前教育理论文献,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教育活动设计、学前教育史、幼儿园管理、学前儿童教育研究、幼儿园游戏、蒙台梭利教育理论、0~3岁亲子教育、育婴师培训辅导等。

第三类:教育科研文献,科研成果、研究报告、会议论文、重点学科导师发表的专著或论文、优秀毕业生的论文、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等。

第四类:音乐、美术、舞蹈、技能类书籍。

学前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库的重要作用

1)方便了教师的教学、科研。广大教师借助学校数字图书馆来查阅所需要的教、科研参考资料。图书馆也免费为他们提供参考咨询、定题跟踪、目录检索等服务,深受师生欢迎。

2)方便了师生的学习与研究。学校数字图书馆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他们借此获取到幼儿教育研究的相关资料,大大节省了研究者的时间与精力。如学生在幼儿园教育实习过程中,以某一行为问题儿童为研究对象,撰写一份“行为问题学前儿童的个案研究”报告。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就要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重要文献,这些文献在学校图书馆的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中都能找到。研究者可利用网上数据库检索文献、也可利用目录索引、文摘、教育网站获取文献资料。

3)其他作用。为学校国培、省培、远程网络培训等项目提供支持,方便学员查阅资料,学习网络课程。如在2012年省级培训项目中,教师指导学员上网查阅资料,拟定教案,撰写论文等。2012年国培远程培训项目,也安排学员在线学习,完成相关作业。

3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需一定经费支持

依托学校现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所需经费,如表1所示。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首先考虑的就是经费问题。这其中包括3个方面:一是网络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经费,网络设施的建设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设备的配置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二是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用于购买电子图书、各类数据库、纸质文献资源数字化及特色馆藏建设等;三是安全防范,如安全防范系统的购置等。以上所列均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基本需求。

4 人员素质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馆员应具备更加宽广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要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工作,它需要全体馆员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仅凭一人之力或各自为政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培育一支精诚协作、优势互补的馆员队伍。

参考文献

[1]申军霞.中小学数字校园内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9(7):56-59.

[2]李兴周.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文化意蕴[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6-9.

篇(5)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8—0082—04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为全面了解韶关市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以期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推进韶关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使数字化资源更好应用于教学中,2011年3月我们对韶关市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共开展了两项调查统计工作,一是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情况调查,二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情况调查。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情况调查面向学校行政领导,调查内容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情况、数字化教育资源来源和拥有情况、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环境情况,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7份。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情况调查面向一线教师, 调查内容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需求、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途径和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因素,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3份。为使调查问卷具有代表性,按市区学校、县城学校、乡镇学校2∶3∶5,高中、初中、小学2∶3∶5的比例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为保证调研的质量,我们还对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了访谈。

二、调查情况分析

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情况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来源如表1所示。从该表可以看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来源全部靠学校自筹,本级财政和上级财政投入比例为0。说明国家财政划拨的经费用于学校正常运作上,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基本上没有投入。在学校经费日益紧张情况下,投入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是阻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最大问题,这种情况从表2中非常清楚地体现出来,近三年数字化教育资源没有投入的学校有67所,占调查对象的67%,有投入的学校30所,但其中有23所学校的投入在1万元以下,这些数据既反映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严重缺乏的现实,又说明了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更新缓慢、内容陈旧的原因。

2.数字化教育资源来源和拥有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拥有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学校有46所,占调查对象的46%,但受建设资金的影响,很多学校只能自力更生去建设自己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或没有去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两类学校有85所,占调查对象的85%。拥有10~100G及以上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学校有7所,占调查对象的7%,拥有10G以下1G以上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学校有39所,占调查对象的39%,没有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学校有51所,占调查对象的51%。(见表4)全市中小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总体来说规模小,部分流于形式,这反映了学校虽然开始主动去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但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观念和认识有待提高,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对学校发展所起的作用认识不深刻。这从访谈得到证实,部分学校存在升学率至上、急功近利的思想,缺乏对资源共建共享的各种应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教师缺乏对资源建设和应用的兴趣和热情,存在能避则避的心态。

3.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环境情况

通过“创强”和教育装备建设工程,推进多媒体教学进入学校班级,全市“班班通”的情况比较理想,“班班通”平均率中学达到了124%,小学达到了38%。(以每三个班配备一间多媒体教室统计。)全市有290多所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接入韶关基础教育专网,建有校园网的学校数量较多,建有完整校园网和简易校园网的学校有77所,占调查对象的77%,说明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环境比较完善。(见表5)

4.数字化教育资源需求

如表6所示,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主要有论文、多媒体素材、优秀课堂实录、试题、教学课件和案例。教师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差别不大,但对论文需求排在第一位让我们有点意外,说明教师对自身发展关注比较多,主要应用在评职称、上公开课、出试题等方面,即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辅助工作比较多,真正把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于教学各环节的比较少。

5.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

如表7所示,有62%的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23.3%来自市级资源库,9%来自自己制作,3.3%来自其它途径。可见现阶段互联网是教师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这也和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规模小、内容陈旧、分布不均衡、市基础教育专网建设比较好有很大关系。

6.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因素

表8是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因素,32.3%教师认为因自身技术水平而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46%的教师认为因资源库因素而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这两项数据这占了调查对象的78.3%,这说明我市广大教师制作课件和应用课件的水平比较低,还需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同时全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分布零乱,规模小,没有统一管理体系,搜索功能差,查找资源困难,也打击了教师使用的积极性。访谈中教师反映最多的是访问资源库需要账号和密码,而不同的资源库需要不同的账号和密码,让教师不胜其烦。

三、存在的问题

随着校校通工程、教育创强工作等不断实施,目前韶关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用环境基本满足教师的使用需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市级资源中心经过几年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就全市整体情况来看,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总量、结构、内容、应用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多方合力,数字化教育资源才能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篇(6)

论文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建设规划;需求分析;教育技术;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特别重视并强调利用教育技术推进教育改革。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信息化,强化各项管理,提升综合实力,是各类学校的一项紧迫任务。数字化校园是学校的一张网络名片,是一部永远放映的宣传片,学校可通过这个窗口向世界展示自身的实力和形象。

数字化校园是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以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它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在数字化校园里,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方便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

总体设计方针与目标

设计方针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设计方针是: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里建设一个包括数字环境建设、数字管理建设、数字教学建设、数字生活建设在内,能充分使用教育技术手段的数字化学校,以资源和数据共享为主导,有步骤、分层次地完成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建设目标第一,建设以高速、稳定、可靠、可控校园网为基础,覆盖全校主要楼宇及公共设施的数字化网络通信平台,使之成为数据、监控、广播的综合通信平台,满足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数字化教学系统、校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校园服务一卡通系统等的建设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卡、一库、一网”数字化校园格局。第二,建设覆盖全校楼宇及室外空间的通讯网络,满足实现有线及无线通讯系统,有线电视(包括数字电视接收系统)、校园公共广播、背景音乐、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校园安保监控系统等的要求。第三,建设智能化系统,并保证建成后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和网络信息集成。第四,系统软、硬件配置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以适应系统灵活组网、扩展和系统能力提升的需要。第五,系统配置采用有长期动态寿命的产品,回避使用短期过渡性技术产品。第六,实现各个子系统有机互联、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第七,设备配置在保证系统可靠性、先进性、容错性和易维护性的同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性价比。第八,立足高起点,采用成熟、先进、实用的技术,进行系统的优化集成设计。按照“按需设置、量体裁衣”的方针,提出系统近期的实施方案、中期的扩容方案和远期的发展规划。

建设需求分析

我校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要将校园网络与教学系统、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进行合理的结合,构建成一套科学、便捷、稳定、有效的,能满足学校教学和管理智能化和数字化运行的综合系统。因此,必须建设好硬件基础平台和网络支撑平台以及若干应用系统。

硬件基础平台建设(1)中心机房建设。该中心是全校主要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放置地,是全校办公、管理、科研、教学、运营中心。整个中心机房建设包括装修、线缆敷设、照明与应急照明、空调系统、机房的防雷接地系统、机房的供电系统等。(2)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用于传输数据、语音、影像等信息,可将教学楼、办公室、电脑、电话等的传输网络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相互连接。(3)防雷与接地系统。所有的通信设备、交换设备、控制设备、服务器、电源和用户终端都是互相连接在一起的,各个设备的零电位有差距就有可能给设备的正常工作带来影响,外界所带来的影响也可能使设备造成损坏,尤其是雷电,因此良好的接地是整个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和保障。

网络支撑平台建设(1)网络交换系统。整个校园网设计为主干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网络结构。需要利用网络交换设备将全校所有的教学办公区、学生宿舍区楼宇,以及广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礼堂、体育馆的服务器、pc机等进行网络连接,使整个校区形成一个整体,实现校园网的统一、集中管理。(2)网络存储及备份系统。网络中心将储存各类教育、教学和管理信息,其中包括多媒体教学信息库、外部教学资源数据库、教学音视频数据库、多媒体教学光盘等,主要涵盖了资源管理系统、资源媒体介质管理、资源浏览和检索、数字化教室等,从而具备校园业务变化的适应性、高度的安全性,能大容量数据存储处理等特点。(3)网络管理系统。整个校园网建成后,将有大量的交换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需通过一种高效的、快捷的手段来完成对网络设备及系统的安全控制、性能优化、运营管理等,同时节约人员成本。

基础应用建设(1)校园一卡通系统。主要包括pos消费机、读卡器、条码机、写卡器、水控器等,从而实现学生收费管理、校园消费、上机管理、学籍管理、图书管理、转账(银行)、会计业务、查询服务、综合业务、门禁考勤、医疗管理、水控管理、科研经费、巡更等。(2)led屏幕显示系统。在学生公寓、综合楼、教学楼、实训楼、食堂等楼宇入口及综合楼、运动场主席台设置led显示屏,用于显示文字、表格、动画、视频等,也可实现新闻节目、文艺晚会、运动会、体育比赛的直播或转播等。(3)有线电视系统。可以实现全校性的视频影音传送,实现教学影音资料的资源共享,还可以实现教学及综合活动同期实况转播,召开全校电视会议等。(4)监控及报警系统。对校门、校园内、图书信息楼等要害部位和重点部门进行监控及入侵报警,只要通过该系统在监控中心就能发现校门、园内、要害部位等的情况,发现问题即时解决,不需要保卫人员到处巡逻,节约人员成本。(5)多媒体教学系统。节目播出均可以实现电脑控制,可以接收并播放音视频信号,具有教学评估功能,多媒体教室也可接收并集中控制各类节目源等。(6)多媒体查询系统。充分利用图、文、声、像以及交互性等多媒体特征对用户的操作、信息查询与接收等进行合理导引,以便用户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查询到最多的信息。(7)计费系统。可以按流量、时间和包月计费,可以对接入的用户进行验证和控制,为数字校园的规范管理提供可靠保障。(8)电话语音系统。学校可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协商,由运营商投资建设和管理,学校只是按照使用付给投资方使用费。(9)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包括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集中监视和综合管理、分散控制、系统联动、优化运行等,从而提高本项目的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等。(10)信息网络安全系统。以整个校园网安全建设、管理、运行为重点,保障整个校园网络、各类应用、管理等的正常运行,降低校园网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建设项目列表

根据以上需求情况,设置建设项目:综合布线;中心机房、计算机网络及整体网络建设;校园一卡通;监控及报警;防雷、接地;有线电视、校园广播;多媒体教学和查询;led屏幕显示;学生机房、数字语音室、模拟导游室、电子阅览室等;办公会议室、教学多功能厅、演播室等;校园精品课程全自动录播;网络数字教学点播平台;各类教育教务、办公自动化及其他网络管理软件;楼宇自控系统、建筑智能管理等。

网络建设规划

网络建设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必须放在第一位(无线网络建设可以视条件择机进行)。网络建设包括: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电系统;校园管道系统;机房:双路供电、不间断电源、制冷、防雷与接地等系统。

网络环境建设包括校园主干光纤;数字结构化布线;校园网络架构;ip地址与nat;统一储存;认证与计费;出口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管理;运行与维护;行政管理与制度。

网络应用系统建设包括网站;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系统;多种教学系统;精品课程等。

构建数字化校园进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推进了学校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快了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各专业的教学条件,强化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但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经费投入不足、不及时由此延误了部分项目的建设,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整体效果,影响了项目功能的发挥。

技术力量分散对教育技术的人力资源没有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技术力量分散,不利于发挥技术优势。

管理水平不高注重硬件系统的投入,忽视制度和管理体系建设。学校应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经费,建设与之相配套的优质管理服务保障体系,还应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篇(7)

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对传统校园环境的革新,将校园的各项资源、管理及服务流程进行数字化、程序化,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环境,并利用校园网络化、数字化方式集成师生员工对科研、教学、管理以及生活的需求,满足各级管理者对业务数据和工作流程及时、安全、准确监测,为师生员工提供快捷、便利的校园管理服务。

一、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的原则

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公共应用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支撑体系建设等建设项目,为保证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后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整体规划: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多个设计细节和执行环节,需要从学校整体的高度全盘考虑,系统规划既要从时间上、发展上进行纵向的考虑,又要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各要素等部门间横向关系上考虑。

2.分步实施: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在集成建设的过程中,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的规划应根据学校各个部门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

3.完善基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重视网络基础平台、公共数据库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门户平台等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的建设,这些平台建设完成后,符合一定信息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应用系统可方便地实现与数字化校园的集成。

4.突出应用:应用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灵魂,数字化校园的魅力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应用系统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制定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可选择能在短期内实现的应用系统和服务作为试点工程,组织力量重点突破,争取早日见效并带动全局。

5.特色发展: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应从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在把握高等教育和高校信息建设的一般规律的同时,又要突出学校的特有属性,强调高等教育的特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应在不断发展中做到技术的先进发展,而不是盲目追求技术先进性,满足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的可扩展、可兼容。

6.安全保密: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涉及数据收集和信息展现,这些应用与网络系统结构和系统的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建立数字化校园综合安全服务体系,从物理、网络、系统、信息、和管理等方面保证整体安全,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支撑体系。

二、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步骤

集成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从用户端来看是采用统一门户方式,由“校园一卡通”和若干个管理子系统组成,利用具备储值功能“校园一卡通”作为使用媒介来实现系统充值、消费功能,利用若干个管理系统加强对教职员工以及学生的人事管理、图书借阅、学生注册和离校等工作。可以说,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集成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创新能力,以及人才培养水平和规格,其建设步骤如下:

第一步,首眼长远发展规划建设框架。建立起满足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为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实施以及后续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该应用框架将充分支持于高校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必须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

第二步,在基本框架基础上,建立起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基础平台是多方面的,基本的要求是应建立一个符合国际、国家、教育部和行业标准,能够用于规范化学校应用长期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应建立一个涵盖数字化校园应用业务和与之关联的其它业务数据信息于一体的基础共享数据库;应建立一个立足于应用建设长期发展的应用系统及其软硬件平台和应用基础技术框架平台;应建立一个涵盖数字化校园应用业务的集成化应用系统,能够对未来应用能够平滑无缝的集成;应建立一个面向最终用户(师生员工)的能够集成公共信息、个性化信息、应用模块功能,具有信息推送能力的应用信息门户。

第三步,建立起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团队和保障体系。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从校内机关院系抽调技术力量,无条件单位可以利用社会力量和组织,建立起面向长期发展的技术队伍,利用不同层次、不同研究方向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力量,建立配套应用的安全和运行保障体系。

第四步,积极推进校内基础资源数据化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各个环节工作,完善、发展和应用学校基础建设数据,尽可能将业务工作具体化,业务流程程序化,业务内容数据化、数据信息全覆盖,为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三、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内容

(一)系统集成的总体架构。数字化校园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数字化总体框架 图1

一体化规划建设综合管网、弱电及网络系统作为上层应用系统的基础设施平台,以“师生”为核心,围绕数字化校园资源、管理、服务三要素,依托数据中心及应用支撑平台,重点建设校园资源中心、校园管理中心、校园服务中心应用系统,以形成学校数字化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培养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系统集成的体系结构。按学校内业务工作区分,校园内管理系统基本由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监控等组成,具体的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可以用图2描述:

数字化体系结构 图2

其中,基施建设,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网络、主机等基础硬件和操作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管理工具,是数字校园信息传输的平台;系统建设,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是数字校园的核心;信息服务/决策支持,包括信息门户服务平台、个人工作平台等,是数字化校园的管理和决策终端;安全体系,包括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审计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三)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需集成内容。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的内容很多,从体系结构中可以看出,将各个体系的细分及落实。其中应用系统中主要包括,网络管理与办公系统,如,学工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党群管理系统、成人教育管理系统、新生注册系统、招生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毕业离校管理系统、校友会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网络教学实训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服务视频点播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网站内容管理系统、校园邮件系统等;数字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资源检索系统、专业数据库制作与管理系统、论文提交与管理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软件基础设施,如,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网络安全与管理、WWW服务、FTP服务、E-mail服务、域名服务、目录服务、流媒体服务、电子身份认证服务等;硬件基础设施,如,计算机系统、校园网络、数据中心、有线电视系统、卫星接收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一卡通”专网、电子公告及查询系统等。

(四)数字化校区安全建设。针对学校数字化集成建设的安全保密的要求和特点,对数字化的安全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网络服务策略。对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校园一卡通”系统、数字视频监控、校园广播、车辆、人员、资产管理系统,干部管理系统、教务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等多个应用网络环境进行安全网络建设,主要实现能满足国家安全标准,保护网络系统的可用性,护网络系统服务的连续性,防范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非授权访问,防范入侵者的恶意攻击与破坏,保护信息通过网上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防范病毒的侵害等安全管理。

2.软件安全策略。软件数据传输采用加密方式,身份认证采用负载均衡,数据存储采用双机热备,应用服务器采用集群。软件架构采用分布式设计(区别于集中一体化的设计),由围绕各自业务主题的系统、公共数据平台、身份认证平台、信息门户平台共同组成、协同工作,系统之间采用接口调用的方式,灵活易修改,使得局部业务系统的更新不至于影响到整体,不同的业务类型,采用不同数据存储方法和访问结构。

3.安全管理策略。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安全管理,制订管理要求、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按照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对密码进行规范管理,具有内部合法身份进行登录,服务器在机房中进行集中规范管理,采取身份认证形式进行安全登陆等。

四、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建设需注意问题

一个学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各个应用系统有各自相对独立性,但应用与应用之间有相互的功能依赖关系。如果没有总体规划,各个应用又会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应用与应用之间的信息交换十分困难,校园网上数据的一致性和信息共享问题难以解决。有了总体规划,学校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人力情况,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逐步完成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总体规划中尤其要注意各种各样规范的建立,包括基础设施规范、应用系统规范、信息规范、用户规范和信息化管理规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