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阅读的培养

小学阅读的培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6: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阅读的培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阅读的培养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阅读能力;培养

一、小学低段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作用

阅读是一个人智力的体现,小学低段语文阅读的教学可以培养和锻炼小学生的智力,让小学生的头脑变的更加灵活,思维变得更加敏捷,从而促进小学生更好的发展。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听说读的基础,因此,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小学低段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课堂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也是一个人未来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因此,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应将阅读教学放在重要位置。语文学科必须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放在重中之重,为小学生长远的发展和学习其他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小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表现,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经过一定的审美教育才能够提高,而阅读就是审美教育的一种途径,也是审美教育的基础。这主要是由于阅读是一种从视觉到大脑信息获取的活动过程,它体现了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同时,阅读能力也是小学生众多能力中最为基本的能力,它对小学生的鉴赏力与创造力都有极大的影响。

最后,小学低段语文可以帮助小学生从小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独立的人格精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学习阅读能力和开发智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小学生提高个人素质和培养个人人格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有效的阅读可以让小学生领略到多彩斑斓的、生机盎然的世界,让他们的心灵感受到美。除此之外,阅读还可以帮助小学生从思想品德良好的正面人物与事例中受到熏陶与学习,让正面的形象感染他们,从而培养小学生的人格精神与审美观念,促使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当前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表现在缺乏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小学生对阅读教学不感兴趣和积极性几个方面。

第一,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对阅读教学缺乏积极性。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总是使得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激发和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需要语文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预习语文课文的过程中,对不认识的字词自己去求学网,如果通过自己求学网都无法解决,再去请教老师,这种阅读教学方法需要语文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第二,小学低段学生对广泛阅读缺乏兴趣。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仅仅依靠课堂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通过课外阅读的补充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培养小学主动阅读的习惯。比如,通过鼓励小学生多阅读课外书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还可以拓宽知识面、储备知识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课外阅读的知识运用在课堂上来,从而激励学生继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但是应该注意,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选择与小学生阅读能力、兴趣相符的读物。

第三,目前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小学低段的学生由于刚刚脱离幼儿园的教育,他们阅读的能力有限,更不用说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了,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习―定的阅读技巧,合理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将所学的方法独立进行直用。

三、小学低段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首先,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师应该着力创造和优化阅读的情境。阅读活动是智力活动过程,但是非智力因素又对阅读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阅读中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所以,应该将心境与情境融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因此,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中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情境是提高阅读效果的有效途径。

其次,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的引导。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阅读已经在蔓延,学生的阅读热情与阅读的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这个背景下及时地对小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则可以让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较大发展。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阅读的量越大,则对知识的积累就越丰富,从而也就越容易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性的循环。

再次,小学低段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的鼓励,激发兴趣。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不同,他们在阅读的时候采用的阅读方法各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情感态度进行客观的评价,多用证明性鼓励的语言进行引导,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后续阅读的兴趣,推动学生的成长。

最后,培养小学低段学生将阅读与书写相结合的阅读方法。由于小学低段学生知识积累有限,同时要求学生将这些内容以书写的形式动手练习,这样不仅让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而且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能力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乐读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空前迅速,人们的阅读处在快餐时代,学生也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喜欢动画片,喜欢漫画,真正能够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人很少,能这样读书的小学生更少。怎样从电视和网络上把学生的读书兴趣转移过来,是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人们都知道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前提,没有兴趣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痛苦的,也是无法提高效果的。因此有经验的老师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阅读兴趣,才有阅读的欲望,才会产生阅读的内在动力。老师要设法让教材内容变得鲜活生动,吸引学生,形成阅读的兴趣。在文字的阅读中,感受文字的美,感受文字带给人的震撼和感动。

例如在《老人与海》的教学中,这是海明威的著名作品,文章得到世人的喜欢,那里蕴含的拼搏奋斗、不服输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教学之处,我便把朗读指导作为重点,介绍海明威,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教师声情并茂的师范朗读,感染了学生,教室内鸦雀无声。学生被文章的内容所感动,被文字的魅力深深感染。读这篇文章的兴趣一下子提起来了。

二、教给阅读方法——会读

1.重视预习的初读。预习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都非常重要,尤其是语文教学中的预习,学生可以通过预习的初读培养阅读的习惯,体会和感受阅读的愉快;同时还可以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可以个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性和闪光的人性美。重视并指导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预习指导要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读熟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应用字典帮助阅读。再提出阅读提纲,针对课文内容,老师精心设计几个重要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有目的地读,对文章的内涵体会更深。比如《老人与海》的预习,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老人与大马林鱼的较量描写,老人与一群鲨鱼的较量描写,你最喜欢那一段的文字。提纲给学生后,学生进行了有目的的预习。初读文章,感受了文章的思想性,使阅读训练增加了一条途径。

2.课内指导的精读。语文阅读学习的关键是朗读,课内的朗读指导尤其关键,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自读,对重点段落的精读,以精读带略读,通过教师的指点和示范,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同时教师可以同时推荐该作者的其它文章,让学生延伸阅读,实现以课内带课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由此培养学生大量课外阅读的目的。在这样经常性的训练和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都会有一个大的改观,逐步形成独立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在精读中让学生自己选择精彩的段落,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字进行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品读中体会写作方法,在品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在品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最后实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比如《老人与海》的教学,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老人与大马林鱼和鲨鱼搏斗的场面描写段落,体会老人的英武勇猛,感受作者的文字描写功力。实现阅读促进写作的功效,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从而完成阅读教学的目标。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55-01

“让学生主动自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中强调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自读,以培养他们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思路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一节课的不同阶段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做出适当调整。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加强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

选好阅读材料,引发学习兴趣。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保证阅读教学组织地系统、严密、和深入,心驰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心情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

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感情,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训练中,我们将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提升求知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教师为学生展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课文从大树落叶、蟋蟀叫声、大雁飞行三个方面写了秋的声音,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声音,进行阅读欣赏。激发学生走进课文的欲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已达到教学目的。

三、自主选择阅读伙伴,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好这个过程,学生应先读课文,发现问题,再提出问题,最后经过反复读取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探讨解决问题。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可根据课文内容分为青蛙组、蜻蜓组、露珠组和小鱼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兴趣,选择参加各组的讨论表演。这样既战胜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也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

四、引导想象,丰富学生表达的内容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众所周知,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感的关键。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以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德国戏剧家席勒指出:“想象越生动活泼,也就更多引起心灵的活动,激起的情感也就更强烈。”学生在这种强烈情感的熏陶下,说自己想说的话,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阅读 趣味性 有效阅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个体运用已知探究未知并重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学生在阅读学习上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认知能力,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目标,尽可能使低层次的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让优等生吃饱,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一、个性化阅读的培养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学习质疑,努力追求真正个性飞扬的阅读教学。

1、突出阅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教师要关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突出个性阅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2、注重引导,培养个性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绝对不能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非常重视探问引导法。如教《从现在开始》一文时,我将各种动物的头饰带到课堂上,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各自喜欢的动物角色,使情境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以探问引导他们身临其境,轻松进入课文情境。在教学袋鼠当大王时,我探问:为什么动物们都议论纷纷呢?开始,学生有点语塞,我微笑着说:“别急,让我们扮演森林中的动物依照袋鼠的生活方式来生活过日子吧。”然后,我引导学生在小组里自主表演。当孩子们的表演不够入味时,我就马上用自己无声的体态语,来提醒他们。不一会儿,“大象”开始叫苦说:“我这样的庞然大物整天跳来跳去,不摔死也会累死的。”“蛇小姐”也跟着抱怨说:“我没有脚,只能靠身体来走路,我怎么跳呀!”其他动物也纷纷跟着埋怨,大家都在互相诉说着自己的苦处。

于是,我紧接着探问:“如果让你来选,你会投谁一票?”这样,学生以进入情境的模仿表演去学习探究,在角色体验驱动下,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导引效益,使学生在角色中去思考、去表白、去体验个性化阅读,学习效果当然不同一般啦。

二、有效阅读的培养

语文教师应该将真情注入我们的阅读课堂,将关爱倾入学生的个性心灵,让每一个学生生活在阅读阳光中,使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扎实有效。 转贴于

1、创设良好氛围,激发阅读的趣味性

“兴趣是阅读的老师,快乐是阅读的动力。”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如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我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游览一个热闹而又繁华的地方,请你带上摄像机,拍下你认为最亮丽、最辉煌的镜头。待会儿,咱们来评一评谁是最佳摄影大师。”教师富有激情和诱惑的语言魅力,巧妙地促进了学生与课文的有效对话,使学生一下子就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文本的探索与解读中去了。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品读北京的亮丽与辉煌,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篇(5)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在小学语文学习的阶段,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阶段,而儿童文学从始至终都会贯穿在小学生课外以及课内阅读和学习中,同时,小学生很多的课内以及课外活动当中儿童文学也都渗透在内。因此,怎样有效的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使儿童文学的特殊功能在小学生的阅读中得到尽可能大的发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儿童文学有利于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首先,增强小学生课堂阅读的趣味性。因为课程标准的改革以及教学理论的不断更新,现在,儿童文学已经大量进入了语文教材当中,可以说,儿童文学已经成为了小学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作品中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等体材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均有所体现。

(二)儿童文学有利于小学生阅读基本素质的培养

词语的积累、识字写字、语感等能力是进行语文阅读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儿童文学阅读促进小学生快速有效识字、认词。第二,儿童文学阅读有利于小学生思维培养。儿童童话为儿童思维锻炼带来了契机,以童话的趣味性为前提,教师很简单的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儿童多种思维方式的目的。第三,儿童文学阅读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二、如何利用儿童文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点燃阅读的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向导”。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儿童对周围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如蚕宝宝如何进食蚕叶,小蝌蚪如何在水中游动,万花筒的千变万化以及蚂蚁如何搬家等都很好奇。同时会提出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如:风车为什么会转?冬天玻璃上为什么有雾气?教师应珍视儿童的这种求知欲,鼓励他们观察、学习,自己去寻求答案。

(二)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这句话,在指导小学生语文阅读儿童文学当中是非常的重要的。老师,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儿童文学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读一遍就就行了,教会了阅读方法,就相当于为学生开启了知识宝库的一扇窗。目前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的现状是读物很丰富,儿童不但不会选书,而且选完书也不会正确的读书。

(三)教师要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利用好儿童文学

小学老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通过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兴趣度,来创新阅读方式以及丰富阅读课的阅读内容,用创新的阅读模式,来达到小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的需求。

1.教师要创新阅读课的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创造性的把儿童文学阅读与唱歌、思考、疑问、写作相结合,使学生在与教师互动式的活动中增强对阅读的兴趣。小学语文老师可以采用读与唱相结合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老师们要善于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充分发挥歌唱的功能与特点,把朗朗上口的儿歌、诙谐有趣的绕口令以及一些经典的对话等引进课堂,通过情景模式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老师们还可以采用读与思相结合的方法,极力的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让学生在阅读儿童文学的时候和自己的思维同步,这样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儿童文学中的内容。

2.教师要丰富阅读课的内容

要想丰富阅读课的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课上阅读的时候转化为一种游戏活动,在阅读游戏挡住哦哦那个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兴趣”的第一站是“体验”,要积极丰富教学内容,要让学生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大多小学生都喜爱表现,可组织课堂游戏深化学生对儿童文学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举行“手抄报评比”、“话剧表演”、“课外阅读知识竞答比赛”等。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可开展童话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扮演成儿童文学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通过排演课本剧的方式来进行丰富阅读课的形式,这样,在学生表演的过程当中,就会加深了读本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获得一份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以及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从而达到在阅读中获得乐趣的目的。

篇(6)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阅读能力培养的对学生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结束语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必须培养的能力之一。为什么要培养小学阅读能力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有什么影响?培养小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是什么?

一、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阅读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阅读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获取知识,而且有助于人们实现人生的价值。阅读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在指导小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给学生以有效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书籍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开掘不尽的富矿,是走向未来的基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的精神营养剂。读书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更为明显。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习功课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阅读理解能力差,就很难有效地掌握课本知识;阅读速度慢,阅读策略不对头,在阅读课外书时就很以做到广采博取,知识量就会受到影响。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改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是每个学生的迫切希望。因此,学会阅读,必须从小学开始培养。

1、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在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里,生产力极其落后,知识的传递主要靠口耳相授。口头的传递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且极易消失,因此传递的范围是很窄的。自从有了文字,人们把实践中获取的知识记录下来,变成书面的形式,广为传递,不受时空的限制,消除了声音瞬间即逝的烦恼,阅读也就成了人们获取间接知识的重要手段。科学家牛顿曾经很形象地把书比作“巨人的肩膀”,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有希望比巨人还要高出一头。一个人不可能亲自阅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和事情,去通过生活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事实上,人们的大多数知识是依靠读书来间接获得的,即“间接经验”。可以说,读书是聪明的选择,是一个人获取无穷知识与经验的捷径。

2、读书有助于实现人生的价值。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旅行”。读书一方面可以获得知识,洞悉人生存在的道理和意义;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有助于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阅读能力培养的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在阅读 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 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如“圆的认识”中,学习圆的画法。当学生阅读了画圆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后,及时要求根据教材中规定的步骤试着先画一个圆。画好后讨论:①画圆时,有一只脚固定不动,是哪只脚?②在纸面上不停移动的是哪只 脚?它是怎样移动的?③同学们画出来的圆有大有小,那么什么情况下画出来的圆较大,什么情况下较小?最后再要求学生画指定大小的圆。经常进行这样读练结合的教学,潜移默化中,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读练结合的良好习惯。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其数学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前预习指导读:加强课前预习,布置预习提纲,初步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基本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学生课上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悬念和疑问去阅读,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阅读。

2、课上研究共同读: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使他们养成看书的习惯和具有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检查学生的课前阅读情况,根据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适时地设置一些易混易错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待他们暴露出各种问题后再让他们阅读有关课本内容,进行议论评判,使他们对课本中的数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化教学;阅读能力培养;实践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158-01

学习生活中,学生经常把简单的题目做错,经过提醒或者事后一想,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而且这种“旧病”经常“复发”。对此,我们不排除其他因素,但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关系密切。阅读自古就有“学习之母”之称,然而在数学教学中,人们往往重视思维能力的激活而轻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总是把阅读教学纳入语言学科的范畴,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读题审题中,不是没把题目读完就是没把题目读仔细,这才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添漏字或者忽略关键词句。理解上发生错误,做错题目也就在所难免了。本文简要阐述。

一、对数学阅读教学基本内涵和现状的简要解析

数学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依托阅读习惯,通过相应的阅读材料,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并建构数学意义的一种教法。应当说,有效阅读既是一种学习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学习习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把精髓内容挖掘提炼出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再表达或“喂教”给学生。这种“授之以鱼”的阅读教学,表面上缩短了教学过程,然而缺项很大且贻害无穷。一是剥夺了学生对材料的原始阅读权;二是教师把个人意愿通过“复制”手段强加给学生,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见解;三是变相地培养了学生的懒惰思维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切实转换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把强化数学阅读教学作为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作为对学生进行自主思维能力训练和有效提高解决问题准确性的切入点和有效抓手。

二、探寻数学阅读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影响

数学阅读对学习思维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本文总结认为:一是能在变换方式和激发兴趣中有效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比如,在教学“小英得了12朵小红花,小明得了8朵,小英比小明多得几朵?”老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用圆形和三角形分别表示小英和小明的小红花,先把之画下来,进而画出线段图,从中学会阅读示意的方法,使得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逐步过渡。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信息中就能自然地想到画图或者列数量关系式等。在加强思维敏捷性同时,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相应地提高。二是能在大胆质疑和合理探索之中有效训练思维的独创性。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独立思维的时空,鼓励他们在阅读中不断地“见疑、质疑、探索、释疑”,从而有效锻炼思维的独创性。以“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为例,有教师引导学生先阅读教材,然后在感知、体验中提出了一些问题,“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运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最后再进入课堂教学。小学生由于亲历知识“发现、探索、解读、总结”的过程而印象深刻,而且学习思维也会逐渐地得以激活和发展。三是能在纵横比较和之中有效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在丰富想象和驰骋联想之中有效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三、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素养的有效激活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