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政治哲学真理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真理知识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5: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政治哲学真理知识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政治哲学真理知识点

篇(1)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

新课改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改的重点在于探讨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勇于创新、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该努力尝试新的教学形式,探讨出高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身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体系,是现在教学中所倡导的。师生之间要及时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政治课上有的知识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容易使学生感觉到枯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没有真正学懂知识的内在含义,不能灵活掌握。所以,针对这种状况,就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同时,在指导中,教师也需要在指导中不断完善自己,增长教学水平。教师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1)教师应该分析研究教材,找出重点难点,分析知识本质,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有效教学。(2)教师在授课前要进行精心准备,对于经济原理、哲学原理,政治常识的讲解,可以把报纸、电视等时政报道引入教学,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留心观察,政治学习生动有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既有现实意义。

二、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前预习阶段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周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渴望自己去探索,去求实。所以,应该充分利用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对所要掌握的知识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对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记,这样,就能更有针对性的汲取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更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阶段

1.生活教学法

在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牢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一主题,把抽象理论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比如:在讲授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时,课本上给出的是这样的定义:在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是居支配地位,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的地位,起次要作用。在一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居支配地位,起主导的决定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起次要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主要矛盾的例子: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矛盾有许多,民族之间的问题,国际的问题,等等,但主要的矛盾是什么呢?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它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性质等等决定,制约了其他一切矛盾的解决,其他的矛盾解决以它的发展和解决为条件。矛盾的主次方面的例子:人民内部矛盾,群众之间有种种利益上的差异和取向上的分歧,人民内涵的不同群体或集团间有相对独立的利益追求,总之在公有经济基础上有种种局部的暂时的利益冲突,但是公共利益是全局的长远的,决定了人民内部矛盾最终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和平的温和的手段来解决。这样,对人民内部矛盾的定性用的就是矛盾的主次方面。

2.小组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设立一个相关负责人,并且,在每一次进行小组活动时,负责人会发生变化,这样,可以锻炼每一个学生的协调与领导能力,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在安排小组活动时,可以运用辩论、演说、交流经验等方式,促进学生间的有效沟通,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消除疑惑,对知识点更加明确。在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并形成文字报告,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强化知识的深入学习。

3.案例分析法

高中政治是文科中的一项重要科目,设计到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基本知识领域,由成千上万知识点组成,而且每一个知识点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所以,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不能保证学生能完全掌握相关知识,也不能把知识点串联起来,把握知识本质,不能全面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抽丝剥茧,引入相关典型案例,针对不同的社会背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相关分析,把每一个案例中所包含的政治学问题读懂讲透,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相关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解答。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课后温习阶段

在高中的学习中,课后温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学习中,有很多知识点是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在记忆上容易出现混淆,导致学生对知识点把握不准确,在考核过程中失分。因此,要注重课后的温习,认真理解上课时老师讲授的内容,对上课中的疑问,要及时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更好地把握知识点。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身边政治的关注,把所学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比如:引导学生对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等节目的关注,激发起学生对社会与政治的兴趣点,从而更深入、更有效、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的内在本质与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邹林德,刘丽.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92.

篇(2)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开创人是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主要是从意见和矛盾相互寻求出发,在归纳的基础上,对真理进行陈述。简而言之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善于运用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达到锻炼学生可以独立分析、归纳、总结能力的目的。案例教学的宗旨是教育者根据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整合,按照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带入一个具体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进而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团体合作能力,并将课本政治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相应知识,尽量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对高中政治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相关知识,有效掌握知识点政治课作为一门单调、乏味的课程,内容难以理解。如果老师们只是授予单调的概念和原理,大多数学生们将只会理解表层意思,更深层次的内容学生们会很难接受。所以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真实、生动且带有一定趣味性的案例,进而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过分析讨论,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借助理论分析来了解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进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规范个人的价值观。这样,学生就更加容易获得知识,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此外案例教学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教学理论性较强,?热荼冉仙羁滩⑶业サ鞣ξ丁=鼋銎窘枥鲜Φ慕步饩突崛醚?生觉得政治学习没有意思过于枯燥。根本无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政治积极性。而案例教学则是运用生动、形象,合理的正反案例,能够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促进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的提高。另外,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们可接受新的政治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又能有效的提高成绩。例如,在讲解《依法纳税》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让学生深入认识到逃税漏税的严重后果,从而自觉依法纳税。通常学生对这种案例的兴趣较高,这也为枯燥的学习增添了一丝乐趣,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案例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应用

(一)运用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在传统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让学生预习课本―讲解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的定势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没有新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所以经常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偷”吃零食、说小话、睡觉、玩手机等不规范行为。此外,学生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局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合理运用案例,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更加明显。教师在运用案例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创设情境所用的案例要?c教学内容相关,并且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精选有针对性、趣味型、时效性和当地性的案例。

(二)通过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学生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感受偏向于枯燥乏味,以致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法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最终极大影响了整个教学课程的效率和质量。而高中政治教学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理论性,所以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就要确保教学案例贴近实际生活,以此为学生构建一个具备生活真实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充分融入到教学案例的探索中,以此有效导入新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通过案例讲解知识,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高中政治教学作为一项偏向理论教学的学科,想要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要解决理论知识过于抽象的问题,若是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不仅会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也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通过具有针对性和形象性的教学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的真正含义,并在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思想探索,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能力。例如在《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著名的药学家屠哟哟作为案例人物,为学生简单介绍一些屠哟哟在医学方面的重要经历,并将青蒿的研究作为案例重点,详细介绍屠哟哟在面临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带领团队战胜了青蒿素的研究难关,使全球数百万的疟疾患者得到了治病良药,对于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继而荣获诺贝尔医学奖[2]。通过这个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屠哟哟对青蒿素的研究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充分认识到其艰苦奋斗的精神使自身在医学层面体现出自身的人生价值,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3)

所谓“点、线、面”的教学思维,即将寻找教学知识“点”及贯穿知识“点”,建立“线”与“面”的教学思路整合为一个系统的教学方式,并保持“点、线、面”的教学过程处于不断的周期性发展和开放运动中。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明显的拓展、加深,考点和知识点密集,题目类型和知识应用也灵活多变,对学生的理论应用和分析能力的要求也有很大的提高。运用“点、线、面”思维来进行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现代社会物质经济的发展,为人们的精神和意识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也为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点、线、面”的思维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防止学生孤立地、片面地、停止地看待社会问题的形而上学式的思维方式的出现,起到对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提高他们认识世界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点、线、面”思维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应用策略

2.1 寻找教学知识“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里有很多教学大纲上的知识点及内容的关键点,把这些“点”找出来,并一一解决和消化掉是完成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结合课程标准,从案例设置点及查找思维冲突点两个方面来着手,寻找突破“点”,“以点带面”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打造高效、精彩的课堂教学。其做法首先是选取案例的设置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找出相关的知识分点,让学生从“点”上进行识记和细化、加深理解;并可把案例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拆分,让学生能够从同一案例的不同层面来进行掌握。其次是思维的冲突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不同的思维方式等,作为打开学生思维的突破点,在基于“点”的教学方式下,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训练和发展。

2.2 利用“线”贯穿知识“点”

所谓“线”,就是能够贯穿知识“点”的纲。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线”的牵引,才能将多个相互独立的知识点及案例,连在一起,从而达到在学生的头脑中组成一个连贯知识链的效果,深化理解教材间各个重点间的联系。教师在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围绕线索,将已讲解过的、零散的基本概念、知识点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连成具有内在逻辑线索的“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进行指导教学,让学生在基于自己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来梳理“点”与“点”的关系,认清“点”与“点”的关系,从中找出其内在的逻辑纲领。

例如,在关于真理和谬误的讲解中,首先找到如“真理”的含义,及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认识的性质等重要的概念知识“点”;然后,教师出示教学目标、进行学习指导;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生生互动,学习、讨论有关真理和谬误的区分及举例说明,总结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并举例说明。

2.3 建立、整合知识的“面”

在把知识“点”串成“线”后,要把各个零散的原理和规律等知识线索整合成“面”,来完成一个周期的系统教学。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以每一单元课程作为知识“面”进行整合;也可对整体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或将不同模块的教材进行整合;也可以对于一个知识内容通过“人文”与“工具”的两面性构建出相关的知识“面”。进而,让学生采取如建立知识框架图、关系图及归纳总结等方式,思考并练习把知识间的关系以“面”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对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构建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后,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小测试,以达到对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检验。

例如,应用相关知识,作关于“基因工程”的真理性探究或漫画讨论。在理解有关“认识”“真理”及“谬误”“科学”等重点概念后,通过师生互动即教师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从中得出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等哲学道理。最后,学生通过做练习进行练习提升,并通过检查、测验来进行自查和反馈。

所应注意的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点、线、面”教学应该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这样一个周期结束后,并不代表相关课程知识的教学结束;而是需要在交流和碰撞中不断反思,在原有成果基础上吸收新的方法制定新的方案,重新开始新一轮的“点、线、面”过程。这样,在“点、线、面”思想下,保持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发展性,以取得高中思想政治课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主体性教学;实践研究

新时期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最根本的还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要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就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在政治教学活动中把握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出新型高素质人才。

一、高中思想政治主体性教学的原则

(一)层次性原则

就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来看,教师一般都是采用先教后学的教学方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教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这样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要培养高中学生在政治学习方面的兴趣,就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高中政治教育要建立在“三维”目标基础上,目的是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跟价值这三个维度上都能取得进步。但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学习能力不同,就需要老师积极把握层次性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

(二)引导性原则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最为教学的主导者,只有把握好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按照教学大纲来完成教学目标。政治给一般人的感觉就是枯燥的,讲的都是理论性质的东西,比较乏味。随便背背就能记住内容的心理让学生不太重视这门功课,对于政治的学习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很难对能力的发展提供帮助。要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最关键的因素是非智力因素。激情和自主对培养学生素质有很好的推动作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一些难点进行细致的降解,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运用综合的手法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除此之外,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工作。对于一些哲学原理和一些经济原理要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引导,可以通过相关题材的报纸和电视对知识点进行引导,并在这些内容中进行筛选,帮助深入的学生政治这门课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兴趣。

(三)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结合相应的实践,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政治教材的内容也变得更加的丰富,经济,文化,政治都有很大的比重,还体现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充满着丰富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营造一种氛围,结合教材,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思想,就需要教师重视实践性原则,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实践的重要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主体性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坚持政治理论联系实际,把课程模块建立在相应的生活情景基础上。政治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得以应用。要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最为教学的主导者,只有把握好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按照教学大纲来完成教学目标。在学习“我国国家职能”的时候,可以在开始之前,用多媒体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为大家播放我国政府在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中抗震救灾的事实,利用这些制作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对于抗震救灾方面的关心和关怀,通过讲述这些事迹,这样就增加了教学的说服力。在讲授经济中“价值规律”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个《蛋市》情景的创设,让一位同学扮演养鸡场卖鸡蛋的老板,一部分同学扮演小贩卖鸡蛋的,还有一些同学扮演买鸡蛋的,现场对蛋市交易进行模拟,要求养鸡场的老板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变动鸡蛋的价格,看是扩大规模还是缩小养殖规模,之后让大家对养殖场老板的决定进行评价,这个时候学生就开始运用书上的知识点来回答。

(二)组织讨论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研究教材,找出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知识点。在政治课教材中,一个标题,一个事例,一段语言描述,都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面对的是未知的知识点,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体现教学的和谐性。在讲解完一个课时的时候,要重视课堂训练的进行,从而更好的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时政简评的方式来巩固政治知识点。比如,在讲解教材中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这一个问题的的时候,在观点讲解完毕,可以让学生观看《焦点访谈》中的一期节目,内容就是谈论农村的社保问题,在看到被采访的农民说出自己的感受的时候,让学生分成机组,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针对课堂学习的观点来进行回答老师对此提出的想法,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被调动了起来。再比如,在讲述“金钱与价值观”这个问题的时候,还可以在课堂训练的时候上为学生展示一组漫画,讲述的是生活中的一些腐败现象,还有一些吃喝玩乐的现象,批判现代社会的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不良之风。之后再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观点展开讨论,既让他们掌握了知识点,还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在学习“保险、股票”等方面的知识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课堂上讲述的保险、债券等存在的有点和缺点,可以引用一些生活中保险公司或者银行销售的保险、债券等现象,让大家进行讨论,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去观察政治问题,分析政治问题,不断了解政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调查研究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主体性教学,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教材中“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节的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社会中的现象进行知识点的描述与学习,比如,衣服在换季的时候折扣和促销活动明显,再比如因为核辐射问题疯狂抢购食盐的现象。让学生的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调查研究,看生活中都有哪些促销活动,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进过一个星期的调查研究,各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调查结果。可以专门开展一节课来对他们的调查研究成果进行检查,让学生用小组调查报告的形式把调查结果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案例的分析,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信息接受量。在讲解环境保护问题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讲述2009年的春季,北方多处沙尘暴的天气,还有2012年冬季我国多处出现雾霾天气的例子,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报纸查询找出与雾霾相关的信息报告,找出雾霾产生的原因,各地区针对雾霾采取的措施,出现雾霾天气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些措施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等等。学生在坚持了一段时间的调研之后,就会取得很好的结果,这就说明,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体,就会迸发无限的学习和创造热情。

结论

政治教学是一门艺术,虽然教无定法,但是教学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实施主体性教学。让他们学会积极的学习,积极的生活,成为学习上的精英,生活中的强者。(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彭关森.政治课教学主体性原则教学实践浅淡[J].政治课教学.2012(11).

篇(5)

关键词:高中;政治;形式;学生;素质

高中政治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规律性。了解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政策,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义务,而且可以提高我们的政治素养,让我们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同时学习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让我们了解到世界的事情,其实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做什么都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我们才能成功。由此可见政治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学好高中政治,是教育者需要考虑的问题。那么如何在新型教育方式下创新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呢?下面简单提几个建议: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模式,教师只关注教了多少,而不关心学生听进去多少,课堂效率很差。教师只是为了升学而教,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型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政治素养,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高中政治中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些东西远远比分数更重要,古人云:先做人而后立天下。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思想,用新型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喜欢上高中政治,从而促进高中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教师要勤学习

新型的教育方式虽然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很重要。教师不能故步自封,之前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育了,教师要多学习新型教育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善于探究新的改革意见,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新型教育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学校里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让自己的政治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政治教育的发展。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师的位置高高在上,学生处在被动的位置,对于教师的权威,学生一般都很畏惧,但是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是脱离的,教师听不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不利于教学的发展。但是,新型教育方式要求教师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高中政治主要是理论,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对政治提不起兴趣,只是为了升学死记硬背。在新型的教育方式下,特别强调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要积极地给予解决。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政治之美,主动提出自己不明白的政治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一起寻求政治真理,共同探索政治蕴含的深层次问题,这样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四、善于利用新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师讲课多采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的引入给枯燥的课堂带来了许多乐趣,但是有的教师并不能完全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现在教师在课堂上用得最多的就是PPT。教师想用好PPT,不能仅仅包括文字,一份完美的PPT应该包括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如果只包括文字,学生就会感到无聊、枯燥。当PPT内容丰富有趣的时候,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被吸引,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高中政治课中有些内容很抽象,知识点很难被学生理解,借助多媒体可以立体性、多方面、全方位地为学生展示一个个内容点,有利于学生理解枯燥的政治理论,也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五、分组学习

新型的教育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学习。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讨论、去探索政治问题。教师在预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预习,各自找出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小组在讲课前互相交流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在课堂上提问解决,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让每个人动脑去思考,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政治原来挺有趣的,会不知不觉地喜欢上政治这门课。学生有时候想问题难免幼稚,教师在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时候,不能只是全盘否定,而应该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问题里的漏洞,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能让学生对教师心悦诚服,这样的课堂和谐而有效率。

新型的教育方式提倡素质教育,摒弃了传统教育方式只重视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中政治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利用新型的教育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情感 政治课堂 教学佳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师之德,在仁爱。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高中政治新课标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这凸显了政治教学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更关注学生内心品性的完善,注重提高学生作为完整生命个体的整体生存质量。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让情感栖居其中,既可使师生之间情感产生共鸣,又可有效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感悟和教学质量。

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寻找师生的情感切入点,让情感真正栖居于政治课堂,可完成师生间的真正“对话”,有效创设教学佳境。

一、情感导入触动学生心灵

个体体验是情感认知的基础,如何加深学生的个体体验,触动学生的内在情感,是教师的教W重点突破之处。在教学实践中,富有情感的课堂导入能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考,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文化生活》模块中的“爱国主义”导入环节,我设计了两张PPT:一为缉毒警犬的墓碑图片,配上文字:为何给牺牲的警犬立碑,却没有给为公牺牲的缉毒警察立碑?二则选取了大热电影《湄公河行动》的宣传照及其标语:“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问题设计:请围绕“爱国主义”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图片的理解与感受。

这一导入与主流电影的主题不谋而合,因此激发了学生热烈讨论的兴趣,学生纷纷总结:“不为缉毒警察立碑,目的是严密保护逝者的信息,防止毒贩追踪调查,对其亲人朋友进行报复。”我引导点拨,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就如《湄公河行动》中的每一位守家卫国的缉毒警察,他们以实际行动真正践行了爱国主义,甚至为国牺牲也在所不惜。这一导入设计真正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投影图片中所蕴含的爱国大义使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有了形象深刻的认识,不再停留在抽象虚无的层面,学生的个体体验得到启发与升华。由于导入时进行了情感引导与铺垫,因此在接下来的新课讲授环节,不但做到了学生的知识教育与爱国教育并驾齐驱,而且效果显著。

二、情感创境达成师生共鸣

成功的课堂应当促成师生主体间的“对话”,而情感则是师生间有效“对话”的桥梁。哲学家弗洛姆于《爱的艺术》中指出①,真正的给予,会不可避免地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的同时包括使接受者也成了给的人,而双方都会因为唤醒了内心的生命力而充满快乐[1]。而情感,则具备了这种把人连接起来的力量,是建设性的力量。因此,如何巧用情感创设教学场景,达成师生共鸣,是形成教学佳境的重要一环。哲学是高中政治教学中颇有挑战性的模块,学生看着觉得神秘富有趣味,学起来却晦涩难懂。在教学实践中,举步维艰,我尝试将“情感创境”引入哲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共同的情感经历中感受哲学、体会哲学、理解哲学。

例如,在处理第四单元“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未来的你我:生命的追求与坚守。

告别陈经纶中学,怀揣着沉甸甸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坐上了通往深圳的高铁。坐在高铁里,望向窗外同样飞驰的汽车,不一会,我就从新会到达深圳这个与国际融合的大都市。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想起曾经的一次哲学课,罗老师让我们构想生命的轨迹,不想到今天已经长大。感悟社会变化,感慨深圳新面貌,感怀国家新景象。心绪飞扬,憧憬入心,新的人生目标在沸腾。

就要到站了,想起临行前父母的嘱咐:“孩子,无论身在何方,都记住,不忘初心。”我坚信,若干年后,不管世界如何改变,我还是我,初心不变。

问题设计之一:谈谈你对材料中涉及“运动与静止关系”的理解。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代入材料中的“我”畅想未来,共同理解所蕴含的哲学知识,并分别谈谈个人感悟。学生纷纷表达观点后,我也道出了感悟:将来高考结束后,同学们都会呈现情景中的这一幕,坐着高铁、火车、汽车或飞机,去往你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大学,开始你们新的人生旅程。你们会涉足不同的地方、遇见不同的风景、不断茁壮成长,但不管将来你们如何变化,你们依然是我的好学生,时光虽逝,师生情谊不变。这便是我们生活长河中的“运动”与“静止”。学生听着我发自内心的一番独白,融入我所创设的情境当中,感动洋溢于心,师生间仿佛共同进行了一场独特的时空之旅。以情感创景,作为接受者的学生打破了常规,转化为给予者,师生双方都做到以情感唤醒了对方身上具有生命力的东西,促成了师生主体间的“对话”,深化了彼此的情感体验,达到了师生共鸣。此外,情感创景,还道出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的真理,使哲学生活化,达到了深化知识的效果,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探究激发课堂活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情感探究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知识自我生成能力成了一种可能。

《经济生活》这一模块中存在大量政治理论,这些基础理论难免枯燥晦涩,甚至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同“海市蜃楼”般触不可及,往往难以激发课堂活力。因此,在设计探究活动时,我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联系实际加以亲身体验,试图将学生喜爱的形式应用于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找出学生情感的突破口,让学生的自我体验与课堂学习感受融为一体,力求激发课堂活力与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在教学《经济生活》“生产决定消费”时,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形式设计了一个场景,试图帮助学生对自我与“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理解进行探究,场景主题为《班长穿越了》,并以电影惯用的蒙太奇形式分成了四个探究活动:

探究一:班长是个唐朝迷。一天醒来,她发现自己穿越回到了唐朝的长安城!班长惊讶过后非常兴奋,想立刻发一条朋友圈告诉所有人,但她知道,即使找遍整个长安城,她也无法找到能发朋友圈的手机。

探究二:班长认为既来之则安之,想一睹古长安的风采,但她只能以马车或牛车作为交通工具,她不禁怀念起现代的公交、汽车和高铁。

探究三:班长想一睹杨贵妃倾国倾城之美,但她只能通过古人的口述笔写来感受,而不能像现代般可以欣赏身临其境般的实况直播。

探究四:班长准备在长安谋生计,她发现长安城只卖布匹,没人卖衣服,于是她开了卖衣服的商铺,没想到衣服推出后极大地激发了古人的购买欲望。

由于探究活动的内容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以他们追捧的“穿越剧”形式与知识内容高度结合,因此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与强烈关注,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效果良好,气氛活跃。学生在设定剧情的推动下,迅速结合课本分析与总结出所需掌握的知识要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并为消费创造动力。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不但高效,一夂浅桑而且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充分发挥了自主性。此外,由于在探究活动问题设计方面,我选择了封闭式提问,指向性明确,防止了学生思考方向的漫无目的性,因此在答案生成与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学生尝到了知识自我生成的乐趣,并得到了思维方式与逻辑判断上的训练。可见在设计探究活动时,以学生现实生活为素材,关注学生的日常兴趣爱好,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切入点,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知识自我生成能力,既活化了经济知识,极大地激发了课堂活力,又强化了教学效果。

四、情感点评升华教学主题

作为对学生教学成果的一种反馈,点评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而情感点评则是不同评价主体间“对话”的过程。马丁・布伯在著作《人与人》中指出,真正的对话是“每一位参与者都真正心怀对方或他人当下和特殊的存在,并带着在自己与他们之间建立一种活生生的相互关系的动机而转向他们,对话的基本运动是转向他人,理解他人”[2]。由于成长经历、心路历程、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学生的个体性鲜明突出,渴望被外界认可与关注,简单的优良中差,肤浅而单一的评定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内在的情感需求。因此,开发探索富有情感化、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点评,让情感真正触动学生,升华教学主题,可以达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在一次期中考试过后,针对学生的失落沮丧情绪,我播放了歌手郑智化的代表作《水手》,并配上歌词:……耳畔又传来汽笛声和水手的笑语\永远在内心的最深处听见水手说\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我陪伴着学生一边欣赏歌曲一边点评道:这次期中考试告诉我们,所有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道理是曲折的,但我们更要坚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量变终会促成质变,而我们也会如那瞬烂的烟火、盛放的蔷薇般,我们的前途终会迎来光明。

之后,在分析试卷题目时,我选择了部分较突出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考试情况,结合知识点进行点评与分析。

A学生:“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你是一个敏感的孩子,或许你认为自己平凡不起眼,但请记住,你就是你,你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某一次的失败就轻易否认了自己,请相信自己的潜力。(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

B学生:活泼热闹固可爱,动静相宜更可贵,学习上少些浮躁,多点脚踏实地,动静相宜,方可行之千里!(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方法论)

C学生:不必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一步一个脚印,长途跋涉过后,你会遇见最美的彩虹!(量变质变原理及方法论)

……

当我用PPT呈现出对某些学生的点评时,他们无不感到惊讶与感动。有学生感慨道:“没有批判与说教,也不存在刻意的表扬,老师每次点评的方式既充满了对我们的关心与爱,又有哲理,让我觉得感动之外,也使我对人生多一份感悟与思考。”矛盾具有特殊性,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情况不可能完全一致,面对相同的知识,他们的反馈与态度必然不一样,我们要寻求学生的发光点,寻找彼此的情感共鸣,促成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并积极引导。因此,充斥着情感的点评如同细水长流般,无声胜有声,可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升华教学主题[3]。

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让情感栖居政治课堂,成为一位及格的引路人,引领学生一同在情感之路上学会学习,学会成长,以自我完善为目的,使他们成为拥有创造幸福能力的人。

注释:

①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强调,真正的爱是“给予”。“给予”并不是说为别人牺牲自己,而是奉献出自己内心最富生命活力的东西,他给予别人的是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和幽默。通过“给”,他丰富了别人,通过提高自己的生命感也提高了他人的生命感。

参考文献:

[1]弗洛姆,著.李健鸣,译.爱的艺术[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2-23.

篇(7)

观点材料化是指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将教材中抽象的概念、观点和原理还原于具体的生动的现实材料之中。从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入手,综合归纳总结出蕴涵其中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理,自觉接受教育,提高觉悟。

注意,将观点、原理还原于材料的具体操作过程不是任意的、也不是盲目的。哪些观点应该而且也可以材料化是由教材内容决定的。思政课的内容直接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相联,它为指导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充分运用而不是脱离现代化建设中极为丰富生动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材料中理解和加深对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认识,感悟出真理的内涵和生命力以及真理对人类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在观点材料化的运用中,必须做到:

1.明确材料的作用,防止材料运用目的不明确。课堂教学中对材料的运用是一种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2.精心选用材料、反对材料的滥用。在备课中,教师首先要对平时搜集备用的材料进行精心比较、筛选,将各类材料按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的需要进行优化重组。在运用材料上,一方面要重视隐含的知识点与教材结合贴切,不仅要选用能准确说明观点的材料,还要选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能启迪其深入思考的“新、近、活、热”的材料。另一方面,要做到主要选用那些对教材主题处理最合适的纵贯始终的一两个核心材料。然后对其进行纵深挖掘,切入教学目标的不同层次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这一核心材料步步递进,层层剖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选用材料不能仅限于引证,还要注意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材料的选用,一方面要能说明教材中的理论观点,但更重要的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功能。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综合归纳和演绎分析。

观点的材料化不是观点加材料的简单堆积,材料的选择不仅要服务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要服从于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也就是说还要做到“材料学生化”。

“材料学生化”就是要求教师在材料的选用上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材料的时空距离。材料应体现时空近体性原则,即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可接受程度,以增强材料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使材料真正发挥对学生教育的有效性。

首先,材料要反映时代特征和时间近体性原则。从教学的有效性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出发,要让学生感受当代最新实际,在对最新材料的分析中感悟理论、接受教育,也就是材料的选用要贴近当今时代,反映当代改革、开放、发展的生动的社会场面。

其次,材料要在空间上贴近学生,要真实体现空间的近体性原则。教师在选材上要多选用学生日常生活或周围的事例。利用学生有切身体会和感受的以及为他们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的材料,就很容易启发学生去联想去深刻领会蕴含在材料中的理论观点。

第三,学生化的材料应以教育性为根本点。思想政治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强大的德育功能。通观思想政治课教材,每年级均有特定的教育目标。高一年级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的传授,教育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基本的经济原理和观点分析我国社会经济现象,提高其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对高二年级进行哲学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有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目标和道路;对高三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责任感。明确了特定年级的教育任务,在教学中就应始终对准思想教育的中心和焦点选用材料。要以选用反映现代化建设中光明和积极面的材料为主,多给学生以鼓舞和激励,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做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