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地理教学建议及措施

地理教学建议及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5: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地理教学建议及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地理教学建议及措施

篇(1)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学地理;地理教学

1绪论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各类技术在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逐渐促进了新型教育理念的诞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自从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推进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特点。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大多数有资历的教师会靠教学图表这种传统的他们认为能够带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但是如今已不能满足对现代化社会性人才的培养要求,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倍受期待。GIS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即采集编辑、存储管理、处理分析、传输地理数据,以多种形式输出数据和图形产品,为地理研究和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境外将GIS应用于地理教育首先是从欧美地区发展起来的,如美国,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等起步较早,GIS软件辅助地理教学的案例和应用也较多,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GIS教学体制。1994年,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生活化的地理》中明确指出“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地理教学的工具和主题之一,可以通过GIS来获得更多的地理资料,利用GIS掌握更多的地理技能和知识。美国的Audet和Abegg提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时,在资料分析方面(特别是在空间认知和地形图读图能力方面)能发挥很好的作用。香港教育局规定从2009年起,香港中学教育将引入GIS知识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1999年台湾教育部颁布的《高级中学选修科目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从2001年开始,GIS内容将被纳入高三上学期地理选修课程。2003年,我国的新课标要求把GIS整合到中学地理教学当中,随后,全国各地利用GIS辅助地理教学和开设选修课活动显著增多,GIS相关内容在相应的各版本新教材也都加大了比重,并且GIS的相关试题在近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中也多次出现。由此可见,GIS在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地位正逐步提升。GIS能将地理事物的空间和属性信息结合实现数据的可视化,这使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使用地理数据、图表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因此,在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中对GIS这一新型技术的普及与推进已经迫在眉睫。

2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和优势

传统的地理教学是板书式,填鸭式的,大多时候教师使用教材,利用板书或者板图板画来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也是被动地、机械地、乏味的,教师偶尔会使用一下多媒体,投影仪或Flash等计算机手段来辅助教学使所学地理知识更加直观且更具趣味性,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课本内容陈旧、地理知识过时、某些地理思想无法用言语或者常规表达方式来讲解清楚等问题。针对传统的地理教学的弊端,GIS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其具有能够存储、处理海量的地理数据并且兼具空间分析、模拟等功能,它是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与属性的有效的手段,也是最适宜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

2.1GIS的功能及应用优势

2.1.1GIS电子地图功能

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传统的教学挂图通常具有地理要素较多、专题不够清晰、不易被保存、不易携带等缺点,而地理信息软件具有非常强大的制图功能,可以制作各种形式的专题地图,从而以更广阔地角度、更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因此,它与传统的纸质地图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通过利用GIS软件的地图的放大缩小、漫游功能使我们查看不同详细程度的地图数据。另外,通过利用GIS软件对电子地图图层的操作,能清晰地显示地理信息,展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状态,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等。以电子地图的方式展现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形态,从而实现地理事物可视化,可以实现辅助讲授特定教学内容。

2.1.2GIS地形分析功能

在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明确要求学生要懂得等高线弯曲、疏密状况在地理中代表的意义,以及通过分析等高线的形态在地图上分析出地形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和地形种类。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认识山体地形的概念都是通过平面纸质地图中的等高线来实现的,深入理解这些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平面地图缺乏山体地形的直观可视化表达。而在GIS中,利用矢量化技术对等高线图矢量化并赋于高程值,然后利用GIS三维分析功能生成相应的数字高程模型,并利用三维可视化表达方法展示山体,从而使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多种地形。还可以在数字高程模型基础上,叠加相应的遥感影像数据或者矢量数据,实现三维数据融合,则可使山体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加深学生对地形特征的认识。

2.1.3GIS空间分析功能

空间分析功能是GIS技术的核心功能,是GIS有别于其他空间数据软件的主要标志之一。它拥有如缓冲区分析功能、三维分析功能、叠加分析功能、空间插值分析、网络分析功能等空间分析功能,在地理学的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空间分析能够使隐藏在地理事物的特性直观表现在学生眼前,通过这种手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巩固学习到的地理知识。

2.1.4GIS三维动态模拟功能

利用GIS技术可以对多时相、异源异构的数据实现空间模拟,如对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球的运动、天体运动、地壳的变动,褶皱、断裂的形成以及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洋流的移动等知识进行三维动态模拟。利用GIS技术将动态的自然演化过程设计成三维动画的形式,就能使复杂的地理演化过程一目了然。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就能够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复杂抽象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知识,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达到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理想效果。

2.2GI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将GIS技术用于地理教学,其优势为:(1)可操作性强、交互性强、自主性强,这对于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模式、方法的变革以及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2)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不仅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充分深刻的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记忆。(3)动态模拟和虚拟现实可以将属性数据、矢量数据、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高度融合,以真三维形式向学生展示无法实地考察空间环境、地理事物演化过程,并将抽象地理知识具体化,动态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将这些数据处理融合是一个复杂的分工协作的过程,这样还能提高学生协作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我国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障碍及措施建议

3.1我国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障碍

当前,我国己经具备了在中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展地理教育的环境,但是与发达国家的中学GIS教育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3.1.1针对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研究有待完善

GIS传入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末,相对发达国家较晚,而目前中学一线地理教师参与GIS教育研究较少,而且着重对GIS某一方面技术内容进行辅助地理教学的探讨缺乏,对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具体手段、应用模式、应用理论等方面的缺乏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3.1.2GIS教学平台的研发滞后、应用面不够宽

随着技术的发展,GIS软件功能是越来越强大,但是,GIS软件专业性太强,功能强大而繁杂,对中学地理教师及学生而言,操作性要求较高,界面大多是外文界面,对GIS的应用存在较大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则极易出现“地理课”变成“上机课”、“外文课”的局面。如何研发更好的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平台来辅助地理教学;这是中学地理教学需要努力研究的重要一个重要方向。

3.1.3师资短缺问题

GIS发展到今天,专业GIS软件已经较多,但这些软件过于专业化,功能比较复杂,软件使用要求较高,掌握这些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地理教师来说比较困难,学校又缺乏对教师进行GIS专业技术培训,这使得很多教师没有能力使用GIS专业软件。另外,高校师范地理教育专业开设GIS课程也是近几年才开展的,并且大部分师范院校在开设GIS课程时,并且重理论轻实践,仅仅进行理论学习和单纯的技术训练,未能根据中学教学特点来讲授GIS课程。刚从高校毕业的师范生,很少能将GIS技术很好地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同时中学中GIS相关的教学资源缺乏,愿意去研究的教师人数更是微乎其微。

3.1.4GIS数据资源问题

由于专业的GIS数据价格昂贵,适用于中学地理的GIS教学资源严重缺乏,这是对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教育传播的最大制约。GIS的强大功能是利用大量的空间数据做支持的,GIS的功能就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应用。而教师只能通过网络获取免费且少量的教学数据资源,同时作为GIS主要数据源之一的遥感数据极少是免费的,这也是限制GIS在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推广及应用的原因之一。

3.1.5国内支持GIS辅助教学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是制约我国GIS教育的原因之一,而由于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课时偏少,特别是中学教育中,教师及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忽视导致学生计算机水平低下,专业GIS平台软件需要中学教师及学生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另一方面,对于贫困地区的学校来说,教育资金的缺乏和教学思想陈旧也制约着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环境的改善。

3.2我国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措施建议

针对上述我国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障碍,并依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信息技术改革的要求,笔者根据前人讨论意见和个人看法,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建议:

3.2.1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强推广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在中学教育对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研究极少,适合中学地理教育的GIS平台不多,也没有适合的地理数据资源为GIS基础教育服务,中学地理教师也很少机会参加GIS培训。这些问题与我国教育部门没有推行统一的GIS基础教育计划有很大的联系。国内外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对GIS应用于基础教学制定了长远的计划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国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推行计划和经验,并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由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GIS研究机构、中学地理教师共同协作,开展GIS的基础教育培训,以便推行GIS技术辅助中学地理教学。

3.2.2积极建设GIS辅助基础教学的教学资源库

GIS技术能够更好地辅助中学地理教学,教学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免费的地理数据资源、适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GIS教学平台、学校良好的GIS教学环境。目前,我国新课标已经将GIS教育增加到中学教学范畴之中,并且也在积极营造和创建相关教学环境。同时,我国中学的地理教材涉及GIS的技术大多是GIS相关的概念,编制适合我国教育实情和学生特点的GIS教材,研究和开发适合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GIS教育软件,也十分重要。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还要加快建设多媒体教室并配备地理教学的必要软件,为我国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3.2.3加强在校地理专业师范生的GIS技能培训和在职教师的GIS技能的继续教育

教师资源也属于教学资源,教师在GIS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上述可知,我国严重缺乏能很好的将GIS技术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教师,那么加强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的技术的培训,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王才军.浅谈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育,2004(2):32.

[2]师忠涛.中学GIS教学辅助软件设计与案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杨洁.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4]马旭丹.GIS辅助地理研究性学习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篇(2)

关键词 板图 板画 板书 高中地理 运用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43-01

地理教学板图板画以黑板为地理图像信息的载体,具有使用频率高,容量大,连续性强,适应课题广,简洁易读和远视效果好等优势。因此,设计、绘制、运用地理教学板图板画,是地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然而,地理教学板图板画的传统画法难度高,费时多,不易学,特别是对新教师来说,常常是望图兴叹,力不从心。它妨碍了边讲边画教学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因为现成的板图板画板书资料不多,这就要求通过教师的设计或改造、加工,把教科书上的文字、插图插画,以及其他地理教学参考资料上的图文,转化成板图、板画、板书。

一、地理板图、板画、板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板图版画板书是教师的个人素质的展现,使学生感到亲切,更具吸引力。要提高地理成绩必须花精力,而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画图兴趣,想学好地理的的起点是兴趣。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地理兴趣是指学生对地理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兴趣对学生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教师在讲课中即兴发挥,随手就可以在黑板上写几个字,画一幅简图等。有时边讲边画能产生更好的直观效果。同时实现师生的互动。这些优点是计算机所无法比拟的。如在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讲解南亚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时,用了一些图片、动画来说明,其效果不如用粉笔在黑板上边讲边提问边画板图板书,说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而形成。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记忆;同时,通过边提问,可起到复习旧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地理教学中板图、板画、板书的实际运用

1.从作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能够让学生把图画好,首先教师要下一番功夫,自己把图作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督促好每一位学生去作图――作为作业形式或有意识性的建议学生自己画图。再次,教师对每位学生作图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绘图的前后,教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能更好、更快的把图作好。如:绘制我国一些省级行政区,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图形,规定范围,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相互组合。教师同时要时刻提醒学生地理图形的重要性,让学生提高认识。

2. 如何把图像画好,使所画的地理图像具有地理意义,也是现今的学生面临的有一大难题。例如给学生讲授《长江》一课题中,涉及长江的基本概况,就要求教师较好地围绕长江的图形展开。对于长江的基本概况,包括:①发源地;②注入海;③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④流经的地形区(干湿地区);⑤主要的支流;⑥上、中、下游的分界和河段的特征等,都要能够引导学生在自己所绘制的图形中准确标注和识记。对于长江的开发和治理,在图形中结合各河段的特征和地形区等标现。比如:长江中游的“九曲回肠”的治理,在图形中中游地段形象的体现出来,然后根据图像画一直线,表示“裁弯取直”的措施;对于中下游洪涝灾害频繁,联系我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建议学生在图形中寻找办法,引导学生寻找最佳方法――修建蓄洪区。

3.学生要学以致用。能够根据自己绘制的图形和标注的信息描述相关的地理知识。此外,学会联想,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学会比较。比如对于我国台湾岛的学习,可以引入马达加斯加岛进行对比,比较两个岛屿的异同点。对于日本的学习,可以引入英国进行对比,比较两个岛国的异同点。还有不同发展类型的国家:巴西和印度、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学生对自己绘制的图形,在进行总结性的学习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应用。这样,学生会对所学过的知识能够更好的回顾,更能加深印象,也可以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微课程;教学活动;运用

中图分类号:G431;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3-0093-01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集合到了一起,具有双重性质。在地理学习中,除了灵活有趣的地理现象,枯燥难懂的人文知识也包含其中,这使得初中地理教学面临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始运用“微课程”这一教学模式,在微课程模式下,教学内容得到简化,教学重点难点得到突出,课程时间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这使得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教学活动发展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为了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教师必须针对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深入的研究。

一、微课程的相关概念

微课程是基于现代教学技术,针对课程内容的某一知识点设计视频,在视频中集中讲解重点与难点,通常时长不会超过10分钟。微课程的教学意义是通过教学内容设计得以实现的。因此,微课程的质量与教学设计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采用微课程教学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微课程教学的特点在于其主体分为两个部分,即以教师为主体的视频文件和学生。在地理微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对以下设计特点予以足够重视:首先,必须对课程主体予以尊重,以初中地理“地形的学习”一课的学习为例,课程对五大地形的透彻讲解与演示提出了要求,并且必须建立在以五大地形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导入及实际案例解说;其次,微课程的时间限制也必须予以尊重,地理微课程的时长最低为5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这一期间的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注意力的集中十分关键;再次,微课程的完整性也必须予以重视,在结构上微课程主要涉及到的环节有教学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安排及学生合作探究等。

二、地理教学活动中运用微课程的意义

1. 微课程对传统地理教学课程内容能起到补充说明作用

在传统地理教学活动中,由于地理知识的立体性与动态性的特点,教师在传授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抽象问题,不利于不同模块之间的教学活动的链接。以传统教材编排为例,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分别在两个模块中,微课程教学能够实现这两个模块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对经典实例的运用,使新的知识得以引入其中,加强了知识内容之间的链接。在微课程模式下,地理教学活动趋于科学化与全面化。

2. 微课程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主性有着推动作用

微课程模式相对精简,面对不理解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某一知识点。并且在远程学习、校园教学信息共享平台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小。以地球公转引发的作用的学习为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对这一知识点理解不足,那么在课下就可以对这一知识点的微课程内容进行反复观看,如此就可以使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得以掌握。这对于推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主性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3. 微课程模式下地理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更加频繁

不同教师制作的微课程视频,在教学表达形式上必然也存在差异。在对微课程视频的观看与设计中,地理教师能够对自身教学活动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进行及时纠正,并且在相关知识点的传授形式上可以学习和借鉴优秀初中地理教学模板,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三、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具体运用

1. 夯实地理基础知识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中,地形地势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在微课的运用过程中,应做好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模块化的设计,使学生分析基础地形地势图形的能力得到培养,并基于地形地势,对气候条件以及人口居住等相关问题展开思考。以初中地理微课程为例,视频对相关地势引发的不同降雨情况进行了展示,学生在传统课文配合微课程的教学模式下,夯实了各个模块的地理知识和基础,有利于他们后续地理课程的学习。

2.突破地理重点与难点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微课的指导,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比如,在地球运动的学习中,微课程能够利用三维立体图形,将地球运动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如此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微课程模式下,学生思考问题的注意力得到集中,能够深入学习,对于重点、难点的突破会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由于时间短、内容精简、突出教学重点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当然,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篇(4)

【摘 要】随着我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性模式教育被广泛的在中学教学中运用,高中地理作为我国中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主体性的学习,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积极表达的能力,促使学生不断的增强本身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的发展和塑造。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仅能够对知识的加深和巩固,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内心对知识的一种自我的领悟,触发学生对地理学习中所学的知识进行亲身体验,并形成一种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际实践能力,对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起到了发展的作用,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突破。本文将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进行简单的阐述,并探讨出具有可行性意义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主体性;培养

前言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在教育中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的主体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巩固和加深学生的地理知识,触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亲身体验,将知识沉淀在内心深处,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起到了发展的作用,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突破,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意义

主体性是一项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三个层次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与客观的相互作用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动性。主体性教育是通过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教学,可以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地理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发展,对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自我的完善,养成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

二、高中地理教学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学科优势

高中地理在与整个高中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及实践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主体性培养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对地理知识中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自然系统、人文系统等进行亲身的体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对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性的去探索身边的地理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激情,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不断的发掘与地理有关的知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举措

1.正确认识师生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学习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之间通过沟通、互动、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共同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沟通交流和合作,促进师生之间的共同成长、提高和发展。

2.完善教学策略,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上不断的完善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将当前的现代化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将课教学上的内容想像生动的在课堂上展示,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给学生在视觉上得到认识和了解,教师的地理教学设计要触及学生的思维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在课堂上要以平和的心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善于倾听学生的对话和心声,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气氛,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对于在地理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做到真正的思想开阔和拓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角。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主体发展

每个学生由于生长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环境、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风格及思维模式存在着不同,因此学生彼此之间存在着个性的差异,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主体发展,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的发展水平提出适当的地理学习的目标,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以及教材内容以外的有关地理的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相关的地理观察、调查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体验和满足,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体现出教育的本质,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成为了教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有效的完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主体性素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不断的激发对地理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和实际实践能力,达到创新人才的培养的目的,适应当前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对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起到了发展的作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温越,王为群.主体性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研究,2007,10(25):9-10.

[2]白玛次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J].科教研究,2013,10(21):22-23.

篇(5)

开放性教学模式是适应中学地理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个性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主宰课堂,而是让学生充当主角。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到创设情景,设计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不对学生预先设置框框。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又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教师首先也要具有创新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活动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新的意识,学生的创新意向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目前,我在地理教学中,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开放性地理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一、立足课堂,延伸课堂

要开放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把学生从一成不变的教学时间和狭小的教室空间解放出来,由课内向课外拓展,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讲“世界的人口问题”时,当提到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会产生什么问题,课前就可以让学生去调查搜集资料,了解我们长沙市近年来因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带来的问题,并让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展示在课堂里讨论,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向我们政府提建议,应该采取怎样的改进措施才可解决交通、住房、入学等多方面的问题。这样,学生课内外联系,课堂效果更好。也利于学生自主地参加更多实践活动和课外交流。

二、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视野

学生独特的个性是创新性人才必备的人格品质,一个没有独立个性的人是很难有创造行为的。在地理教学中,面对的学生都存在有学习的差异性,其中有些学生平时不爱学习,但非常爱玩电脑,看电视喜欢动画片,如果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具备动画效果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被精彩的画面所吸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在讲《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时,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短片去了解南极的自然资源丰富,是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特别是引导学生有效地运用互联网,让学生感到在网上能发现许多有趣的地理事物,也和玩游戏一样快乐,而且网络系统中图文并茂,便于学生搜集许多的信息,拓宽学生视野。

三、增加交流方式,突出学生自主性

学生的创新性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学生学习有自主性。课内课外增加师生交流方式,能有效地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上提问与答疑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更多的学生因为心理方面的原因(如腼腆、自卑与自负、狭隘的独立意识和对课堂教学方法的不适应等)不愿意在课堂上提问与老师交流。因此提供多渠道的师生交流方式,是为了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做:1、课堂上,教师的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建立一个宽容的课堂气氛,让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2、建立教师个人网站。网站可搭建在学校网站上,也可以单独申请网上的免费空间。网站内容可以包括教学同步信息,在线答疑,地理教学网站链接,学生作品展播,师生论坛等。并可以向学生公布教师个人的答疑QQ号和电邮地址,实现师生交流无障碍。3.建立教师信箱。通常建在教师办公室门口便于学生投递信息条。4.开劈黑板报中的师生交流专栏。教师和学生均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学习、研究方法。5.定期召开有教师参加的师生座谈会。当然这个方法教师要掌握得当。座谈会上教师在哪怕是语言上的一点点严肃都会影响座谈会效果。6.必要时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在学习地理方面的态度、遇到的困难和对自己教学的一些评价。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利用课程资源,构建地理动态课堂

专家认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波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资源可为:1、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例如:在学习地图时,我就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校,要求学生绘制一张学校的平面图,从中学习有关地图的知识。学生将他们的作品交上来后,与学生一起认真评比,把绘制得好作品拿出来展示,发现他们感到很有成就感。

篇(6)

一、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为学习设计教学”是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要达到为学习设计教学,学情分析是基础,也即要求教师一改从分析教材入手,而代之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地理知识存量和学习能力的分析作为教学任务研究的切入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专业学习需要为唯一目的来规划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这就致使地理学科在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被无情地打入冷宫。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这些是学生终身发展不可缺失的,也是其他课程所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必须跨越地理教学唯职业学习需要的价值取向误区,而代之以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的现代职业教学理念。

教学任务分析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也是教学规律所决定的。一堂课的新授内容都必须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这样才可能将新知纳入学生固有的知识体系中。教师既要分析在地理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现状,即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能做些什么、能说什么以及“实际是什么”等问题;又要预期地理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必须达到的状态,它反映了教学任务、学习目标等“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只有当教师明确了“实际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两者的差距,才有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当教师把学生的一切“了然于胸”时,教学活动才有开展的可能与意义。否则,教学只是教师单向“教”的活动,只完成了课堂教学形式化的任务。

二、职业分析: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一般情况下,教师总是将教材作为目标状态的来源,聚焦教学任务,就是分析教材内容、完成备课环节中的备教材这一个过程。但是,由于职业教育归属于专门教育,面向职业,通常是按职业(专业)要求组织教学,这也就导致了中等职校的地理学科常常因其对某些专业的针对性不强,而不能单列为必修课程甚至选修课程。即使出于专业需要,地理学科也免不了常常处于一种从属地位而不被人们所关注。

正是由于不同的专业对地理学科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又无法在中等职校地理教材中找到专业针对性强的通用教材,所以不同专业的地理学科教学的目标取向上也相差甚远。地理教学任务分析,还就要求教师能从未来职业对人的需要和现在专业学习对学生知识基础的要求两个方面出发来确立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而教学内容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确立的。内容是载体,任务是目的。对教学任务的分析,除了要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外,还有就是重组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突出地理学科知识与职业知识的有机整合。要达到上述要求,其一,教师要较强的课程意识。不同专业的地理教学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要体现地理学科的职业(专业)特色、职校地理课程实施中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课程的开发者。其二,加强地理学科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地理学科教师要与专业教师一道通过对某些具体职业(专业)岗位分析,明确职业(专业)岗位对人才的地理素质要求,并共同确定特定专业的地理学科教学目标。这种特定的教学目标既体现了地理学科自身的价值取向,又能较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做好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准备。其三,从专业(职业)学习需求的角度出发,突破地理学科原来的知识体系,致力于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与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机融合的富有职业特点的地理课程体系。在职校地理教学任务分析时,教师在固守地理学科自身最基本和核心原则的基础上,要做好对地理知识的删节、补充、拓展、综合等,从而保证地理学科知识能够更好地与职业知识相互相联结、与实际的职业活动相互联系。例如,在化工类专业的地理教学中,应以“环境保护”作为教学重点,突出“环境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的人地观、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

三、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的创新点

尽管现代课程理论要求我们突破“教材中心”,但并不否认教学中教材的重要地位。学科知识体系的组织形式也是通过教科书表现出来的,学科知识内容也是以教科书为载体。教学任务分析,在学情与职业(岗位)分析的同时,有必要围绕课程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展开,并进行科学处理。中等职校地理教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篇(7)

关键词:补充; 建议; 采用

Xiang compulsory teaching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 version of the content of the

additional recommendations

Hou Li-ha

( Daqing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stitute of Teacher Education Daqing 163311 )

Abstract: Geographical teaching materials are important curricular resources on learning geography for the students. In a sense, the geographical teaching quality highly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of Xiang edi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practice of new curricular reformation. But for some reasons,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show many problems.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imposed curricular reformation for three years. The thesis only connects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three years curricular reformation, and rais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obligatory part of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of Xiang edition, including some supplement of knowledge, some selection on teaching methods, some acceptation or rejection of instructional courses.

Keywords: renew, suggest, adopt

2007年黑龙江省实施课程改革,高中地理学科选用了湘教版教材作为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源。到2010年,整套教材的使用完成了一个轮回。下面结合实际教学简单谈谈对必修三本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处理建议。

地理Ⅰ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补充最新宇宙探索的新事例,如神舟七号、嫦娥二号、太阳系行星冥王星被降为矮行星等相关知识。

2.天体的类别应用图片科学完整描述,建议用图示法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

3.补充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4.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建议放在第二章。采用图示法展示整个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着重地壳和岩石圈的区别和主要特点。

5.“活动”设置数量偏多,建议适当压缩“活动”,留存有贴近学生实际价值的活动即可。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联系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和利用,建议适当介绍矿物、矿产及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意义等相关知识。

2.补充地表形态概念,辨析地形与地表形态。

3.补充大气组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准静止锋等内容。

4.提供热力环流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增强感性知识。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用了圈层的概念,与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要求不符合。建议介绍完圈层之后,可补充说明每个圈层的主要组成要素,这样过渡到个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知识时比较自然。

2.从土壤的形成因子,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不典型,因为土壤要素总体不像地形和气候那么重要。建议采用地形或气候等要素来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用文字表述了世界大陆自然带分布成因等状况,可运用已学过的气候分布知识,联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熟悉各自然带的分布。

4.补充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综合判断,如基带的判断、雪线高低的判断、山地垂直自然带丰富程度的判断等。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补充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影响的理论分析,说明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2.补充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问题。

3.补充全球变暖的原因和解决对策,课程标准未直接涉及,但属热点环境问题。

地理Ⅱ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应用示意图展示较好。建议最后一节可作为阅读资料呈现。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建议设计活动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理解城市的等级、服务范围、空间分布关系。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1.补充重点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乡土农业发展情况。

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较为简略,缺少对主导因素的分析,

“运输、土地、集聚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这一提法有待商榷。

3.建议对于“区位”和“技术的地域扩散形式”作一般了解。课文中的阅读材料“农业生产条件”和“世界农业生产类型”应是正文的地位。其他的阅读材料可不作知识上的要求。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建议用图示法并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探究。

2.补充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

3.建议关注细节,培养能力。引导学生辩证分析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四者之间的联系,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4.关注现实,适度拓展。建议增加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分析应用(如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地理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阶段建议选取学生较为熟悉、差异明显的案例。

2.建议“从经济活动所反映的区域结构空间特点”及“人文发展指数”的相关知识可作为课外学习内容。

3.通过两个读图活动,了解区域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特征;训练分析、应用资料的能力;感悟区域间的差异。

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应着重强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适当补充其它土地退化的类型,如土壤盐碱化、“红色荒漠”等。

2.我国主要湿地分布区不作识记要求,但能通过图2-7知道我国湿地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建议运用讲解法、观察法、问题教学法等方法,合理运用教材中相关湿地的材料,通过层层设问、逐步分析、归纳小结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湿地的概念极其重要价值。

3.能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案例总结流域开发思路,再借鉴其整治的经验,建议拓展我国长江、黄河或塔里木河等流域,对其综合开发和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4.采用图表探究教学法进行“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的教学,从利弊两方面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5.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煤炭与鲁尔工业区繁荣和衰落”的教学,通过对鲁尔区的区位条件、煤炭资源的结构、交通状况的分析,了解煤炭资源对鲁尔工业区兴起的重要作用,联系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史,理解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鲁尔工业区的新发展”的教学,理解鲁尔工业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选择学生熟悉的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分析矿产资源的区域开发。

6.理解城市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相互联系;并能结合某区域的实际,进行科学分析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补充不同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进行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