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5: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说明文;文本解读;写作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或实例的特征和本质,一般按照空间、时间、事理顺序排序语句。“文本”即为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在语文教学中,关系着两种“文本”:第一文本,即作者的原初作品;第二文本,即经过编者删改并加上提示等的教材。从字面意义来解读这一概念,“读”即为阅读,“解”即理解。“文本解读”即为读者对文学作品等文本的阅读、理解与诠释活动。以苏教版小学语文说明文为语料,我们发现教材中的说明文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一、严密的思维方式
说明文准确性的特点决定了该文体行文逻辑的严密。在探究文章的构段方式及谋篇布局时,我们常用“总分式”“分总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术语进行总结概括。而我们所讲的这些术语只是一个大概的、宽泛的概念,如何深入到文本中将其细化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对语文教师背景知识的积累与识别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以《秦兵马俑》一文为例: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一些说明方式将兵马俑的宏大规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探析段中层次,我们发现这段文字首先按照“总分”的方式谋划篇章,接着,从句中层次来考察,本段文字则是“由表及里”“由面至点”,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1号坑兵马俑的宏大气魄。
二、独特的阐释方式
说明文的阐释方式主要指运用一定的形式、巧取一定的角度,简洁而准确地展开说明的过程。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式主要有“分解说明”“分点说明”“分步说明”“分类说明”等。纵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我们发现这几类阐释方式中,“分类说明”的阐释方式运用较多。在《秦兵马俑》一文中,主要进行了分类说明,通过对不同类别的兵马俑进行细致生动的刻画,表现秦兵马俑的惟妙惟肖;《莫高窟》一文中分类描写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这三类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三、注重段的写作
与其他文体的文章相区别,说明文聚焦段的写作是其显著特点之一。由于说明文讲究严密性,这类文章讲究结构的精准,同时文章的段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纵观教材,我们发现,一些说明文一段的教学可单独作为一个教学点进行,因此,我们可以说,课堂中对说明文一个段的解析,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阅读分析能力的提升。例如,说明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例段一】最初,这兄弟俩都没有水,没有生命,不但荒凉寂寞,还经常遭到彗星和陨石突如其来的袭击。?Z当时,太阳系内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段落中竖线前面部分是生动的描述,后半部分是科学性的说明。生动的语言趣味横生,科学的说明简短具有说服性,这是“生动描述+说明”的构段方式。
【例段二】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不需要太快的速度。在太阳的照射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Z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这样,虽然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但很快被火星气体裹挟着逃向太空了。
与【例段一】相反,【例段二】竖线标出的前半部分用简洁的文字说明了火星不存在水资源的原因,后半部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将这一科学现象解释了出来,构段方式则是“说明+生动描述”,增加了文字的趣味性,减弱了说明文艰涩难懂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综上所述,说明文犹如一座语言的宝库,只要对其语言材料进行合理利用,都可将其作为写作训练和阅读能力训练的绝佳材料。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说明文的教学研究奥妙无穷[J].语文教学通讯,2016(3).
[2]马小娟.浅谈如何抓住文体特点开展说明文教学[J].快乐阅读,2016(1).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兴趣;提升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也是最难教学的。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不会写,老师之所以不会教,是因为忽视了兴趣对作文的重要作用。
目前很多老师不知道作文课应该怎么备课,怎么上课,只是按照教参的要求布置题目,让学生自己进行构思,进行创作。作文课往往上成了一节自习课,缺少了作文教学的指导环节,学生也就感到无从下手,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任务,只好随心所欲一番,这样的作文往往是句子不通顺,词语运用不恰当,缺少中心思想,立意不新颖等,只能算是一片滥竽充数的习作罢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一点实质的提高。这样的作文中有50%的作文是行如流水,毫无中心可言的。
久而久之,多数学生对作文开始不感兴趣,甚至丧失了习作的信心,认为作文是一种负担,一见到作文就会反感。我想,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就是我们的学生对作文没有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最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1. 重生活体验——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进行习作之前应先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作文的题目应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写所思所想所感,用自己的手书自己的心。
就目前的教材内容而言,有的作文题目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但是我们长期以来已经养成唯教学参考书是尊的思想,不敢在教学中尝试创新,按部就班的教学过程不适合作文教学,我想作文教学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应限制太多,不应该太多使用命题作文,让学生自己选择写什么?怎么写。作文选题要面向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感、志趣以及知识实际,打开写作主体的封闭式的“思维黑箱”,注重写作主体的个性特点的开发和培养,使写作和张扬个性、表现自己联系起来。只有让学生自己愿意写才能充分的发掘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知道写作的乐趣,不是为老师写,也不是为写作文而写作文,从而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
2. 听、说、学框架——培养兴趣
有的人说作文教学不应该教学生套作文,但是对于一张白纸一样的小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作文没有兴趣的学生来说,套作文学框架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框架为骨。词句为肉,修改润色为肤,只有有骨有肉有肤的作文才会有声有色。目前小学阶段的作文涉及的范围为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其中以记叙文为主。无论是哪一类的作文教学,作文课上的听范文说感受的作用不能小视,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范文中学会总结这类文章的大致框架,知道文章为什么精彩,还要知道怎样创作同样精彩的文章,让学生用自己悟得的方法去尝试表达,在实践中品尝创造的快乐,增强语言的创新的能力,学生会慢慢明白:噢,原来这种方法并不难,我也会做。这样对于不会写作文的学生来说,掌握了这种大致的框架,也就是文章的骨架,再用自己的语言串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有骨有肉的文章。或许这些文章组织出来的只能算是一个丑女,但对于这些不会写作文的孩子来说丑女也无敌,他们的心中是兴奋的,是自豪的,作文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培养出了作文的兴趣以后他们就会喜欢上作文。
3. 品、读、悟、仿写——提升兴趣
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仿写”,常被人们误解为写作的大忌,我觉得这很不公平。小学生如果模仿他人之作是为了博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那这种沽名钓誉的做法固然不可取,但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作为学生练笔, “仿写”又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大作家茅盾也说:“'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在作文框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某些相关的范文进行语言仿写、句子仿写、片段仿写,用学生阅读中的收益来指导写作,这样可以降低作文的难度,先“扶”后“放”,学生才会对作为越来越有兴趣,才会爱上作文。
[关键词] 目标修订;六条依据;可观可测;守望本真
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课时教学目标不明,或者说不重视教学目标的设定、修订。教师们往往在目标没有明确树立的情况下,急于进入教学设计的环节,教学也多是凭老经验、思维惯性进行,仍然会陷入内容理解的沼泽,难以自拔。其表现为无论是教师的问还是学生的答,都是在内容理解、重现中打转转,忽视对文本表达形式的揣摩与迁移运用,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重视目标引领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让课堂更加高效。
一、精心修订阅读教学的目标
虽说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濡染、积累内化的过程,但每一课的学习还是应有一些基本的可观可测的教学目标追求,不能大而化之。
1.教参现状,“要求”模糊
教学中发现,教师们在进行常态备课时大多是把教参上的教学要求原盘照搬。其实,教参上的教学要求仅仅是给出大概的方向,意在让老师们根据文本、学情及教师个人特色进行上下浮动、调整、修订,可不少教师长期将其奉为“标准”,迷信执行,很少去质疑。而纵观每篇课文的教参要求,内容表述大多比较模糊,操作性、可测性及达成度都较低,如果原样照搬,势必影响教与学的实效。例如课文《恐龙》(三年级下册)的教参要求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其中,“复述课文”的要求可以再细化一下,降低难度,如“根据提纲复述课文大意”,以适应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教学要求的达成度。第二条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中“理解”的要求也比较模糊。怎样算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可测性太低,可以明确为“能联系语境说出词语的意思,会用词语造句”等,这样更便于操作。教学要求的第三条内容“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关键词是“了解”,其要求也是模糊的,如果能换成“能说出或复述出”就容易操作许多。对于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要求,教参的表述更是模糊不清――“初步感知”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感知”难以把握,如果改成“能说出作者是采用哪种方法说明事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尝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自己搜集的恐龙图片”,则能明确指导师生的教与学活动。
2.修订目标,全面考量
为了切实提高教与学的针对性,让学习活动更加趋向实效,教师备课的首要环节应是修订适切的教学目标。确立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认真考量,即“5+1”目标修订法。
(1)单元课文体系特点。备课时,教师要学习与编者对话,想一想编者将这篇文章放在该单元有什么用意,该单元的课文体系呈现什么特点。揣摩明白编者的意图,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2)课文体裁特点。本课是知识性短文,也就是说明文,说明文教学首先是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感知、了解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并适时引导学生迁移、运用。
(3)课后要求。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面的要求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识要求,即朗读课文、识字写字、读词抄词;另一部分是特色要求,即根据本课特点提出的要求。对于特色要求则是教学的重难点,要用心研究,采用有效的策略实施落实。
(4)教参建议。教学参考书的编写,都是由教学一线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教学骨干参与完成,因此,他们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实效性、经验性乃至权威性。教师在备课时要细心研读,认真领会,对于一些教学建议我们要相机渗透运用。当然,参考毕竟只是参考,教师也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既学习借鉴,又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盲目唯从。
(5)课标要求。“回归语文本体,突出语文课程核心目标,聚焦语言文字运用”,这是专家对2011版新课标修订的主题解读。因此,“语言文字运用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活动主线,是目标修订的灵魂指导。教学设计中要尽量引导学生直面语言文字,减少视听、表演等非语文活动内容的干扰。课标中对于学段的要求也要认真研读。
(6)班本特色。在前面考虑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还要想到学习的主人――学生,要根据班级学情、自身训练特色设计适合本班特点的教学活动,以不断巩固特色,形成体系。如有的班级对古诗吟诵很有研究,有的班级对成语故事特感兴趣,有的对动物百科知识了解较广等,教学设计时都可以适时呼应,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等。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量,可将《恐龙》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修订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提纲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是第二、三自然段。
(3)能联系语境说出“庞然大物”“望而生畏”“锋利无比”等词语的意思。
(4)能说出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能找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说出它的作用。
(5)能辨别作者采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能说出其作用,并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介绍一种恐龙。
二、实施教学目标的方法
对照教学目标,再来设计、实施、衡量教学活动,会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实效。以《恐龙》这课的教学板块两位教师(A、B)的课堂设计为例:
1.理解吸收
此环节主要相机渗透引导学生“认识中心句,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及作者采取的说明事物的方法”这几个目标。两位教师均采取先抛出主问题让学生默读思考批注,然后汇报交流,接着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认识、提炼出作者分别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对于第二自然段中心句“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也是千奇百怪”的教学,A教师是巧妙借助开头句子听写自然过渡,直接引导学生认识中心句,并围绕中心句展开下面分析几种恐龙特点教学活动;B教师是先引导学生认知各种恐龙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用一句话归纳,从而自然引出中心句。两位教师分别采用先总后分、先分后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认知总起句的作用,都非常恰当、自然、扎实。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庞然大物”“望而生畏”等词语,以落实理解词语的目标。
2.记忆复述
在学生了解恐龙种类、形态特点及生活习性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纵观全文,回归整体,梳理课文内容,列出全文的思路:恐龙生活年代――恐龙的种类――恐龙的亲戚――恐龙的繁殖――恐龙的消失。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大意,特别要把恐龙不同的形态特点说清楚,以突出文章重点。
3.迁移运用
A教师直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采用模仿课文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另一种恐龙“偷蛋龙”的特点;B教师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恐龙的外形特点,联系它们的名字,让学生明白,它们的名字都与其外形有密切的联系,并及时提供其他恐龙的图片,引导学生给它们起名字。另外,又播放恐龙动画录像,让学生看后介绍自己喜欢的恐龙(课前带了恐龙模型)。
从现场教学效果看,A教师的设计因为有了准确的目标设定,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朗读、练说、写作实践都很扎实,语言文字训练活动接地气,有实效;B教师的设计,由于目标模糊,教学中后部分较多使用了录像、图片、模型等非语文活动的视听手段,占据了学生思维空间,干扰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同时,由于现场解说要求缺乏铺垫,跨越性太大,学生语言显得干巴巴的,未能实现有效迁移,偏离了阅读教学的本真追求。由此可见,明确的目标修订和强烈的目标意识是提高教学实效的行动指南,唯有如此才能守望阅读教学的朴素本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