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实体经济的意义

实体经济的意义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5: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实体经济的意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实体经济的意义

篇(1)

(一)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的存在基础

金融体系是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实体经济为金融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与稳定收益,如果不依托于实体经济,金融体系会出现资本泛滥的情况,金融资本将会流向到投机市场,最终使得资源配置出现扭曲,这既会打破商品市场的秩序,又可能埋下金融危机的隐患,而金融体系也会随之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二)金融体系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支付中介,并使实体经济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而这些积累的原始资本为实体经济提供的扩大生产的保障,承担了分散风险及稳步增长的职能,而伴随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其对实体经济开始产生多元化的影响,例如兼并收购、信息披露、财务管理和信用体制建设等,并最终促进了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协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措施

(一)发挥实体经济积极作用,促进金融体系发展

实体经济要充分体现自己在发展中的主动性,以交易需求作为发展导向,为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助力,解决两者之间的分离问题。实体经济的内部有很多因素可以对金融体系的发展造成影响,例如实体经济增长可以加快原始资本积累的速度,并使其流入金融体系,促使金融体系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实体经济市场化发展及派生的金融需求,可以促使金融服务和金融体系向市场化和自由化方向发展等。因此,实体经济的内部需要改革,以发挥其中可以推动金融体系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实现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充分融合的目标。

(二)推进金融体系的自由化改革

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可以对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从资金供求的渠道提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效率,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一是提高储蓄的利率,扩大储蓄规模;二是推动直接融资的完善与发展,使更多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三是规避政府对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保证资本的优化配置;四是促进监管体系逐渐完善,使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五是构建多层次和差异化的金融市场,解决金融市场结构的失衡问题。因此,推进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体系的优势,使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更为密切。

(三)保障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改革

金融体系可以分为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间接金融即金融中介,直接金融即资本市场,间接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只是债权债务方面的关系,而直接金融决定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及速度,所以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在维持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及时披露实体经济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弥补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信息不对称缺陷,帮助实体经济实现规范化的经营管理;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改革改革要求法律法规与信用体制较为完善,可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使实体经济融资渠道更为多样化和层次化,保障实体经济融资效率逐步加快等。

三、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房地产虚拟经济重构稳定

在市场经济中,房地产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为消费者提供居住和工作场所;二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投资或投机机会;三是为整个信用制度提供最基本的抵押资产(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银行抵押资产的90%是房地产)。前者是房地产的自然属性,与是否市场经济无关,后两者则是房地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本功能,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这两个功能。房地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本功能引发房地产在市场经济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基本作用:其正面的基本作用在于房地产可以迅速通过房地产信贷的杠杆撬动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发达地区,导致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在中国这总是为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土地出让和税收收入);而基本的负面作用就是它可能带来泡沫经济的风险。可见,房地产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具有很强的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把房地产作为虚拟经济的部门之一来进行研究更能体现房地产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性。

然而,在传统经济理论中,房地产(realestate)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最重要的实物资产(realassets),属于实体经济的研究范畴,房地产的变动应该与经济基本面相吻合。但是,现实经济中的“房经背离”和“房地产泡沫”等种种“异象”又说明了仅把房地产作为一种实物资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从当今经济虚拟化的现实出发,运用虚拟经济理论对之进行合理的解释。

一、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

在现代经济中,资本化定价方式越来越普遍,整个经济系统中虚拟经济部分的影响日益增强,相应地,虚拟经济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国内外学者对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称呼有很多种,但是它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而存在的看法却是共同的。虚拟经济概念的本质意在概括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经济运行方式,其基础就是资本化的定价方式。它是观念支撑或心理支撑的价格形成系统,而实体经济是成本支撑的价格形成系统。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房地产的价格形成无疑属于虚拟经济系统。

可见,虚拟经济理论重视预期和心理活动、不确定等因素的作用,它把整个经济系统划分为由成本支撑的实体经济系统和由心理支撑的虚拟经济系统。虚拟经济是一种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其行为基础的特殊的经济运行关系,一种资产,不论其有形还是无形,也不论其是金融资产还是房地产,一旦以资本化定价方式来定价,它就具有虚拟资产的运行特征,就应该纳入虚拟经济的研究框架。虚拟经济中的所有运行特征、运行规律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不与资产的这种特殊定价方式有关。对房地产虚拟性的研究也是从资本化定价方式入手的。有关的研究如下:

1.关于房地产定价方式的研究。刘骏民(1998)指出:如果从定价方式的角度来看,即使是狭义的虚拟经济的定义也要包括房地产。随后,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课题组“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报告”指出房地产虚拟性是介于一般商品和金融资产之间的,房地产虚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包括:房地产存量与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虚拟化的程度以及制度因素(包括土地制度、法律制度和市场结构等影响房地产虚拟性质的主要制度因素)。

2.关于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经济稳定的关系研究。郭金兴(2005)指出: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并不必然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房地产具有稳定经济的内在机理。房地产价格的长期增长趋势可以使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中的货币需求相适应,而房地产价值的相对稳定性对稳定货币发行,从而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王国忠(2005)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发现: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整个经济价值系统的影响是直接而显性的。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在整个区间内存在双向的影响机制,房地产价格对股票价格与实体经济的价格指标都有着单向的传导机制,房地产的价格波动会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及实物生产价格的波动。这说明作为虚拟经济的子集,房地产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如果把房地产部门看成是虚拟经济的一部分,然后再来考察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会发现,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出现了增强的趋势。鞠方(2005)基于对现代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二元结构分析框架,提出了房地产市场货币积聚假说,对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进行新的解释。进而把房地产泡沫放在协调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重点剖析房地产泡沫、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三者的互动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指出: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具有鲜明的虚拟经济特征和实体经济特征的特殊市场,正是由于这种“虚实两重性”,决定了房地产“异象”成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从虚拟经济的角度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基本思路

在认识到房地产的虚拟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按照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刘骏民,2003),从虚拟经济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这种重构包括以下几个有机的组成部分:①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这是从虚拟经济的行为基础——资本化定价方式的角度对房地产虚拟性进行的研究。②对房地产自身的稳定性的研究。首先,从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强波动性入手,然后,对房地产这种虚拟经济成分自身的稳定性进行研究。③从价格的角度来研究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说明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的互动关系——房地产如何影响宏观经济以及宏观经济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什么影响。④从资金流的角度阐述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这种资金流包括货币资金流和信贷资金流。分析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波动)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新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核心部分。⑤指出在虚拟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以促进经济稳定。⑥案例研究。研究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

由此,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图大致如下:

三、从虚拟经济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意义

在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研究房地产虚拟性质与宏观经济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大体而言,从虚拟经济的角度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强调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功能,从而将股市、债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等看作一个整体来考察房地产,考察资金在这些领域中转移流动的规律及其影响;第二,强调房地产作为资产的虚拟性质和可能的房地产引发的泡沫经济的风险。这种从市场经济功能视角的研究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有利于正确解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传统经济理论难以有效解释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异象”,只有在对房地产虚拟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会对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研究领域有更深刻的了解;才会对虚拟经济的理论出发点是把整个经济看作一个价值系统而非物质系统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研究必将极大地丰富虚拟经济的理论。

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房地产虚拟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指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稳定和协调发展,这在客观上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并有利于提高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研究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从而为经济增长服务。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事关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房地产泡沫引发的财富分配效应可能加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社会利益主体的矛盾激化。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房地产业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各国的GDP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性较强。在此情形下,如果房地产业出现不正常的发展,不仅会导致房地产业衰退,还会对金融体系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认识房地产虚拟性并在此基础上解决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金融安全、投资决策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AlanGreenspan.Newchallengesformonetarypolicy.beforeasymposiumsponsoredbytheFederalReserveBankofKansasCityinJacksonHole[R].Wyoming,August27,1999.

[2]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39~42.

[3]刘骏民.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及其命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4]王千.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D].南开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5]王国忠.虚拟经济稳定性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6]李杰,王千.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6,(2).

篇(3)

关键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分离;协调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持续发展,金融界中开始逐渐出现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经济现象,这个经济现象在以往很少发生,其主要表现为金融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与实体经济发生了分离。其实关于这个理论的研究已经持续很久了,只是在当下的经济形势下才被人们逐渐所关注。深入研究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分离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主要表现

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分离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现象,只是伴随着和经济危机的加重,其所带来的效应被逐渐的放大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主要表现极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在数量上出现的严重不平衡性。在这种分离的局面下,实体经济部门的数量远远少于金融经济部门,并且在规模上也存在着严重的落后性。在这种分离的过程中,实体经济原先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金融经济的地位则明显上升。而明显反应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的经济指标例如,金融资产比率、金融交易比率等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些都是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发生分离的主要表现指标。

二、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发生分离的主要原因分析

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分离其有很多原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体经济明显早于金融经济产生,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始终推动着金融经济的同步发展。换句话说,只有当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金融经济才能得到相当的充实和进步,从商业贸易方面来看也是这样的。因为只有当实际的产品数量变多的时候,商品交易才会应运而生。而在这个交易产生的过程中,金融的资产比率也随之提高了。其次,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也是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生分离的另外一大主要原因。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金融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脱离了其对于实体经济的依赖,进而产生了所谓的“分离”。同时,科学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经济也变得越发的全球化,在这种全球化的经济大背景下,金融的领域也不断的被拓展着,这些拓展也使得金融经济的交易量急速提升,因此也使得金融资产比率得到提升,进一步促进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分离。再次,很多的经济学家在探讨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分离现象的时候,往往喜欢对一些非制度性的因素进行过分的考虑,而忽略了其与制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其实这些非制度性的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其不以我们的意识为转移。而产生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来源与制度,这点却往往很受忽视。再次,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发生分离的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即为资本结构所发生的相应转变。在具体的运作中,很多企业的经营资金所占的比例逐年遐想,而通过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数量正在不断提升;而从单个的家庭经济中去看,贷款的数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部门都意识到金融资本的重要性,纷纷加入进来;而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也债务也不断增加。这些显著的变化都是使得资产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也就是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逐渐分离的原因。第四,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之所以会面临现如今的一个分离的局面,其关于金融的相关制度的越来越趋于自由化也是一个显著的原因。其关于金融的制度日趋自由化的表现主要如下,首先,由于各个国家和经济实体都相继解除了对于金融经济的诸多限制,因此,在各个国家内,金融资金之间的相互流动变得更加的高效便利。同时,金融资本的不断涌入,也让国内国际贸易的数量不断增加,国际贸易的增加同时也更能吸引更多的外国资金的进入。这本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也是金融经济不断繁荣的一个循环圈。其次,国家层面上对于金融相关制度的“松绑”以后,国内各个金融部门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老越白热化。在竞争的白热化过程中,很多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价格优势,大打价格战,在这样的价格战背景下,金融的贸易量顺势不断提升。再次,在对金融相关政策放松管制的时候,关于汇率的相关要求也相继得到了解除。一些原本固定的利率政策变成了可以在一定区间内上下浮动的政策。利率政策的改变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交易中交易数量的不断上升。

三、如何有效地防止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过分分离

纵观目前的世界经济发展局面,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是经济体的经济想要持续稳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其本质,金融经济的实体经济二者互为依存,其任何一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方。因此,金融经济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明确自身的定位,这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目前肆虐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机表面上看好像仅仅存在于金融领域,其实追究其根源其仍然与实体经济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换句话说,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很大一份的原因是因为金融经济的过分发展而影响了实体经济。最终,失去实体经济支撑的金融经济变成了一触就破的经济泡沫。因此,要想复苏世界经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仍是一条不能更改的坚定之路。在实体经济的带动下,金融经济的发展才会健康稳定。很显然,这既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金融经济走出困境,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

四、结束语

不管金融经济如何的繁盛发展,实体经济始终是其不变的根基。因此,各国各经济体在大力发展金融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实体经济,避免将其二者分离。只有这样,经济的发展才是健康持续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余谦.关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3,15:168.

[2]张旭.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探析[J].时代金融,2012,15:148+152.

[3]张博.关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5:14+34.

篇(4)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论断之后,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虚拟经济的深入研究,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学派。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成思危先生的“以钱生钱说”。该学说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这时,货币资本不经过实体经济循环就可以取得赢利,是以钱生钱的活动(成思危,2000)。但是,“以钱生钱说”在解释实物信用时出现了问题,即实物信用和货币信用都是借贷的形式,何以将以钱生钱的货币信用归为虚拟经济,而将以物生钱的实物信用归为实体经济呢?(易纲,2001)

在“以钱生钱说”的基础上,刘骏民(2002)提出“信念支撑说”,认为整个经济是由资产价格体系和物价体系两部分构成的一套价值系统,虚拟经济揭示的是资产价格体系的运动规律,是以观念为支撑,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价值关系。与此相对应,实体经济则是由成本和技术支撑的价值关系。吴晓求和宋逢明(2002)更加深入解释了资产价格体系,提出虚拟经济的“定价体系和证券市场说”。该学说认为,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立的一个独立经济体系,衡量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是否具有独立的定价体系,因此,狭义的虚拟经济仅是指股市,并且,资本市场产生之前的金融不是虚拟经济。李晓西等观察到票券交易的虚拟特点,提出了“权益交易说”, 认为虚拟经济是以金融市场为依托,并借助票券方式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形态。虚拟经济的权益交易行为涵盖整个金融范畴,不仅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也包括银行业、证券业等各个金融部门。

当然,对于虚拟经济的认识并不都局限于“与实体经济对应”。秦晓在2000年提出虚拟经济的“金融的实体经济偏离说”,认为虚拟经济就是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形态,而非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还存在一些“非虚拟经济”的提法。比如,张晓晶认为,“虚拟经济”的提法容易与“网络经济”等概念混淆,而“金融经济”没有反映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容易导致金融发展走向误区。他援引德鲁克的符号经济(symbol economy),提出了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研究领域。该学说定义符号经济是由经济符号的创造(即发行)、流通所形成的与实体经济相对的经济体系。所谓经济符号是指能够变现的对未来收入的索取权凭证。符号经济有三个特征:(1)它是一种索取权证书,凭借它,人们可以索取未来的现金流;(2)这一现金流是可以变现的,可以用于交换;(3)它一般都有一个符号化的载体,纸制符号、电子符号或其他。

二、信用进化与信用深化

上述几种学说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虚拟经济的内涵,各有各的特点。我们认为,虚拟资本的概念虽然早见于马克思的《资本论》,但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却是一个国外学术界很少涉足的崭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对于虚拟经济的解释应当遵循三个原则。第一,继承性,即对于虚拟经济的描述应该在继承前人虚拟资本等研究的基础上,揭示虚拟经济独特的运动规律和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第二,有用性,十六大报告中“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论断是基于中国国情提出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对虚拟经济的解释不应该是咬文嚼字的,或者舞弄外文字母的游戏,而应有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三,指导性,即揭示出虚拟经济的普遍规律,作为指导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依据。

在充分理解经济学经典论述和成思危等虚拟经济专家思想,研究不同学者代表性学说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根据上述三个原则提出对虚拟经济的注解。我们认为,虚拟经济是在信用进化和信用深化基础上产生的,以金融体系为依托,以预期收益为驱动的实体经济的价值运动形态,实体经济信用化的过程就是虚拟化的过程。虚拟经济的范围包括在信用化制度下实体经济的价值运动所涉及的所有机构、市场与工具。

虚拟资本的信用解释思想早见于《资本论》,其中虽然未给出虚拟资本明确的定义,但是,对《资本论》第三卷和恩格斯的相关著述通读可以发现,政治经济学提出的虚拟资本,其范围不仅限于生息的有价证券,而是包括借贷资本、票据等在内的信用基础上产生的几乎所有非现实资本。《资本论》的相关论述还暗示了信用的进化和深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也将虚拟资本描述成“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信用之于虚拟经济就像基因之于生命体一样。如果说生命体是基因的幻影,那么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则是信用的幻影。对于虚拟经济的把握应当从信用及其相关制度的分析入手。

基于上述对虚拟经济的注解,我们认为,虚拟经济研究应当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实体经济的虚拟化,即信用是如何催化虚拟资本的产生;二是如何从信用角度解释虚拟经济的运行规律和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本文尝试就上述两个层面做一个初步的分析。

1.实体经济的虚拟化

1) 实体经济虚拟化的产生和分析模型

实体经济的虚拟化是实物价值可衡量的条件下在信用催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实物的价值变得可以衡量,进而,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信用)使得价值与实物开始分离,从而呈现出实体经济虚拟化的端倪。货币的产生是实体经济虚拟化的标志,货币使实物信用的一部分演化为货币信用。信用在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上催化实体经济的虚拟化,历时性表现为信用主体的进化,共时性表现为信用制度渗透和信用主体叠加。

2)基于信用进化的虚拟化

分为信用制度的进化和信用环境的进化。信用进化是指在减少交易成本的方向上,信用主体不断演进并产生相应虚拟资本的过程。最早是基于对物的信任而产生的以物易物交易;而后银行等中介机构承担起信用主体职责,基于货币存量发行了的银行券,作为信用中介经营货币产生了借贷资本;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政府等主体开始以自己的信用为基础,直接向公众进行债务融资,于是产生了债券、股票等虚拟资本,以商品和自身信用为担保,在上下游企业间进行融资从而产生了票据等虚拟资本,此时的信用主体是企业和政府等实体机构。而后,自身信用欠佳,但具有优良资产的企业若以自身信用为基础进行融资成本过高,于是企业优良资产便替代企业整体成为信用主体,从而产生了资产证券化。信用制度的进化不同于一般制度进化的特点在于,一般的制度变迁是在原有制度基础上的演变,其结果主要表现为新的制度对旧制度的替代。而信用制度进化表现为新旧制度的共存,且互为信用制度环境的一部分。

信用制度的进化与信用环境的进化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共同进化的。信用环境是指与信用制度配套的征信体系、信息披露、激励约束等制度环境和相关技术环境。信用环境的进化为信用制度的进化奠定了基础,信用制度的进化对信用环境提出了要求。需要指出的是,信用环境的进化并不仅是单方向的。信用环境的变化受经济体制、道德、法律、技术等多种因素制约,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信用环境退化。退化的信用环境和现存信用制度之间矛盾是诱发信用危机的重要原因。

我们对信用演化的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发现,信用在进化过程中初步显示出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信用的进化从实物信用经过中介信用、主体信用进化到资产的信用,实物信用与资产信用在某些方面具有共性,均是基于对物的信用,螺距在于实物信用是实物的本身为信用主体,而资产信用是以资产的未来的现金流为信用主体的。

3) 基于信用深化的虚拟化

信用深化是指在信用进化的同一个阶段,既存的信用制度的形式和范围不断扩展,从而形成新的虚拟资本的过程。信用制度的深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信用渗透和信用叠加。信用渗透是指既存的信用原则渗透至新的领域从而创造新的虚拟资本的过程。比如,随着信用市场的出现,信用的有限责任原则渗透到投资领域从而产生股份制和普通股票,进而,信用原则渗透到普通股票,产生了优先股等金融工具。信用卡则是企业间的信用制度渗透到消费领域而产生的。

信用叠加是说,不同信用主体的信用进行叠加,形成信用的复合形式,从而创造出新的虚拟资本的过程。比如,融资租赁是实物信用与中介信用的叠加,金融衍生工具是主体信用与中介信用的叠加等等。

2.虚拟经济运行的特征

虚拟资本脱离实体经济进入流通领域后,就会以不同于实体经济的方式进行循环运动。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虚拟经济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不再赘述。从信用和信用进化角度看,虚拟经济运行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预期收益驱动性。从虚拟经济的微观层面看,虚拟资本的运动是以预期收益为驱动的,而预期收益则是以对未来的预测和信心为基础的,因而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虚拟经济的复杂性、高风险性和周期性。

相对稳定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介稳性”。从信用角度看,信用制度与信用环境相适应的时候,表现为虚拟经济的有条件稳定,而信用制度变迁或信用环境变化导致二者不相匹配是造成虚拟经济的波动或周期性变化重要原因。

对实体经济的依赖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寄生性”。信用是虚拟资本的基础,而信用又来自信用主体,这就决定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依赖关系,即实体经济是第一位的,虚拟经济是第二位的,实体经济的变化和周期通过信用制度作用于虚拟经济并决定虚拟经济的运行状况。

与实体经济的互动性。信用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传动装置,从微观层面看,信用主体在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通过信用纽带,影响其虚拟资本的预期收益和价值变动,进而影响其在虚拟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这种资源配置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对信用主体在实体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

三、信用进化和信用深化解释的意义

虚拟经济的信用进化解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信用进化角度解释虚拟经济可以基本囊括脱离实物和实体的价值运行的各个方面,从而进一步揭示虚拟经济的内涵和运动规律。银行、融资租赁、证券市场等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将虚拟经济解释为股票市场并将其它虚拟资本作为外生变量将会导致分析和研究的复杂化。

第二,有利于金融危机的分析与防范。解释金融危机的理论有三代模型,第一代是货币危机模型,认为货币危机根源于国内经济政策和固定汇率之间的矛盾;第二代模型基本理论与第一代模型相似,但侧重于货币政策;第三代模型是由麦金农和克鲁格曼提出的,他们认为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经济泡沫的破裂,而经济泡沫来源于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在于企业和金融机构肆无忌弹地大量举债而引起的信用危机,信用危机与金融危机如影随形。因此,从信用角度分析虚拟经济对于深入了解和防范金融危机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三,有助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信用经济。我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诚信体系建设的滞后性越来越成为信用制度演化的桎梏,直接或通过影响虚拟经济的运行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从信用进化角度研究虚拟经济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诚信体系的定位,使其更具有目标性和可操作性。

四、对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启示

对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虚拟经济发展远远滞后于实体经济。就现阶段我国虚拟经济发展问题,本文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市场经济是交换的经济,交换的前提是产权的归属。以借贷为基本形式的信用,同样以私有产权为基础。马克思和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都给予了产权制度相当多的关注。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如果忽视了产权变革,信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以诚信体系建设和信用制度设计为核心。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是在既定的制度结构下的互补制度体系。推进信用制度,引进和设计新的虚拟资本,发展虚拟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并完善包括道德、法律、征信和披露制度等在内的信用体系。

第三,对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应当本着尊重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边研究边实践。马克思提出虚拟资本概念不过百余年的时间,在这百余年的时间里,虚拟经济一直以加速度向前发展,虚拟经济正在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迄今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尚不能全面揭示其运动规律。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虚拟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在迅速增强。时不我待,我们只有在理论和十六大报告的指引下,边研究,边实践,才能切实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本文作者:

篇(5)

美国股市并非繁荣的特例,在今年头两个月,MSCI的测度全球主要国家证券市场表现的全球指数已经上涨了5%。其中,表现最抢眼的是日本,两个月累计涨幅超过15%,基本恢复到雷曼公司破产前水平。

如果单就金融市场来看,似乎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即危机的阴影正在逐步散去。但若仔细考察各国的实体经济状况,不难发现,真正意义上的复苏或还有待时日。

从美国的数据看,实体经济的确有改善的迹象,特别是在就业方面,申领失业金人数连续小幅下降,计划裁员数也步入历史低位。但即便如此,失业率仍维持在7.7%的高位,仅比上年同期低0.1%,距离美联储6.5%的政策目标尚有不小的差距,更不用说危机爆发前低于5%的水平。此外,尽管实体面有乐观因素,但美国企业的投资需求依旧低迷,这对实体经济的全面复苏形成了较大的制约。

日本方面,2012年四季度GDP增速仅为0.1%。2013年1月经常项目逆差3648亿日元,虽好于预期,但仍高于前值水平。

总体来看,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各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背离的情况日趋明显。根据《经济学人》杂志所列举的数据,在1949年以来美国7次大牛市中,2009年之后的这次上涨所对应的实体经济状况最糟糕。金融市场的高度繁荣,并未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全面复苏。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对于理解后危机时代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以及经济发展的前景有着重要意义。

在我看来,造成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背离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从长期来看,是因为金融体系功能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经济学框架中,金融体系只是作为融资的中介而存在,为实体经济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必然高度相关。而如今,金融体系的功能逐步从单一的融资,扩展到资产、财富管理,金融交易本身,成为人们保有财富或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联由此日渐松散。

其二,从短期看,是宽松货币环境使然。危机以来,主要经济体无一例外地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基准利率几乎都接近于零,同时各国央行纷纷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无限制地向市场供给流动性。在经济结构调整尚未结束、实体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极低的资金成本并未带来企业投资的增长,更多只是给金融投机提供了便利。极低成本的资金先是流向风险较低的国债,造就了一轮国债牛市。之后,随着欧债危机风险的逐步释放,以及美日宏观经济数据的改善,资金开始转向风险较高的股票市场,带动了全球股市的繁荣。

篇(6)

马克思以其极其敏锐而深刻的哲学判断力,从认识论悖论入手指出了这种“客体世界观”的根本缺陷。“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作为人类存在方式的实践,是人类直接生存于其中的客观物质活动。人类只能通过实践活动中确证世界的存在。由此发展出完全不同于“唯客体”的形而上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人以生产劳动的方式存在,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过程。因此,物质生产劳动成为人与自然界的内在联系过程。而生产劳动需要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客体之上,人与客体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人需要依据自身的生命需求用一种特殊的实践方式即生产劳动创造出劳动产品,而这些劳动产品是自然与人相互联系的纽带,是事物客体在人生命中的体现,表现为人维持生命的物质与意识的反映。因此,人以实践的方式与客观事物并存,也因为实践与客观事物相互渗透,并通过对方来表现自身的存在方式,形成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马克思得出结论:事物是普遍、内在联系的,客体就是凝固了的内在联系的过程,事物的本源是过程,主客体联系的过程,也就是矛盾的过程。一切矛盾就是过去一切联系结果与现在一切联系结果斗争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为虚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理论支持:

1、全球经济处于普遍联系中,中国经济只有在不断的和世界经济紧密融合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催生新的经济能量,经济才能充满活力。而真正能与世界经济紧密融合的便是虚拟经济。换言之,虚拟经济是中国真正融入世界经济的钥匙,是中国不断获得经济发展动能的重要动力源之一。凯恩斯对新古典经济学最大的超越在于看到了“流量”的重要性,虽然凯恩斯未能解释货币———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权力,但毕竟已经认识到流动性在经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存量”没有“流量”的经济是一潭死水,虚拟经济在促进流动性方面则有着巨大的优势。当然,虚拟经济的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相当强烈。一方面,虚拟经济的膨胀会增加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易创造出双重价格体系;另一方面,可能对资源配置产生误导,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但不能因为惧怕虚拟经济带来的风险性和负能量就割裂了中国资本市场与世界资本市场的联系,割裂了联系就等于割裂了中国经济发展发动机上的纽带。能量有正负之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后必然波及到中国,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只能在实践中勇敢的面对并加以解决。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二律背反,害怕和回避矛盾的后果是陷入更大的矛盾。观察经济社会发展要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审视,经济发展就是在正负能量不断对冲的矛盾中螺旋式的前进,每次大的波动后正能量都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带动世界经济螺旋式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虚拟经济本身也是一个二律背反,矛盾是动力的源泉。

2、虚拟经济非常灵活,把全社会的资金都吸纳进来,事实上,当今社会每个人都被编织到金融网络中,即使没有投资股票证券,也难以逃脱,如社保金、医保金等,都与虚拟经济有联系。虚拟资本是系统性权力,弥漫于整个社会,形成支配全社会的金融权力,既不定型又弥漫在每个人身上。

3、应正确看待经济稳定性。经济的稳定性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通常根据一些经济指标来衡量,例如通货膨胀率,存贷款利率差、实际汇率波动指标、政府财政赤字等等。另外,人们的心理预期也是衡量经济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稳定是相对的,事物的稳定性恰恰建立在不确定的基础上,稳定有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对事物的稳定无影响,不确定的范围确定确定性,这是辩证法认识对深层世界的认识,与旧唯物主义追求绝对的精确性相对立。把辩证法用于经济发展中我们就能认识到,这种不确定性即风险性,应当允许并重视经济发展中的正常波动,波动带来了风险性,但波动正是稳定的载体,波动代表机体内部新生力量的动力在突破旧势力的桎梏,是矛盾运动的表现。辩证法认为,每个层次要引起下个层次的变化,能量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层次的变化只能引起一个层次的变化,对其他层次无影响,各层次是相互绝缘的。08年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海啸,其破坏范围广,穿透力强让人们难以预料,关于金融危机为何破坏力如此巨大,下文将做专门阐述,总而言之,是由于没能正确对待虚拟经济造成的。

4、经济发展是个综合性过程,是在物质化社会系统整体性推进发展中同时发展的。无论是研究实体经济还虚拟经济,都不能只从经济学科角度去观察,应用政治学、经济学、哲学三种学科综合思索。当今中国,政治哲学强调人民性的重要性,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不是人民,是判断某个经济政策的重要评判标准。所以,在制定某项经济政策时,首先应把人民的利益考虑进去,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文化、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中国资本市场发育的20多年,虽然问题和矛盾频现,但总体上国家和广大人民通过资本市场获得了巨大财富,国家资本不断增值,这是符合辩证法事物发展规律的。

5、提倡发展虚拟经济并不是忽略和否认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物质生产和交换永远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坚实的物质生产基础是虚拟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辩证的看待两个问题

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的经济安全性和风险性等问题,需要借助辩证唯物主义原则进行解析。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在经历了长时间资本市场泡沫积聚后的一次负能量的猛烈释放,是在虚拟经济畸形发展,攫取大量虚幻财富在西方人心里生成的“幻象”破灭后的集中爆发。把虚拟经济看成虚幻经济,游戏经济,完全脱离其现实存在的根基,任意创设虚拟的金融衍生产品,其本质已经完全脱离了唯物主义所坚持的世界观,当时的华尔街金融体系推崇‘游戏经济’,金融衍生品成为锻炼人的意志与想象力的工具。从马克思唯物主义本体论上理解,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不能理解为一种“直观对象”的存在关系,而是一种感性互动的存在方式,是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彼此独立而又统一的子系统。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应该存在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就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的过程,虚拟经济需要实体经济作为基础,实体经济也需要虚拟经济加以激活,正常情况下,张力内的经济的波动可以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与此相对立的“原像—镜像”关系实际上割裂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导致虚拟经济从应该坚持事物发展规律引向唯心主义的危险行为,当张力被强行拉伸,虚拟经济本身的风险性就会因为过度的投机行为加深,不确定性变得难以被认识,这势必产生极其惨烈的后果,“作为财富的社会形式的信用,排挤货币,并篡夺它的位置。正是由于对生产社会性质的信任,才使得产品的货币形式表现为某种转瞬即逝的观念的东西,表现为单纯想象的东西。但是,一当信用发生动摇———而这个阶段总是必然地在现代产业周期中出现,———一切现实的财富就都会要求现实的、突然地转化为货币,转化为金和银。”实体经济以实物或服务的流动作为其运行的形式,而这些形式都是以资金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虚拟经济中,资金是以膨胀的信用化形态出现的,如果资金的信用化膨胀进入到实体经济中的生产循环,则就形成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紧密互动。由于这种虚拟的信用资金弱化了实体经济所需要资金的作用,因此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虚拟经济的膨胀及波动促成了金融泡沫的生产,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因此,发展虚拟经济,并不是否认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不是忽略社会因素任意虚设,更不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跨越发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虚拟经济就其本质而言有它存在的物质基础,“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既然把虚拟经济放在唯物主义视野中考察,就应承认它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承认其的现实基础,完全脱离现实基础的“虚拟经济”就其本身而言不是虚拟经济,是游戏经济和虚幻经济。虚拟经济是对现实基础的抽象和放大,且放大的比例应该在一定限度之内。承认虚拟经济的现实基础是实体经济,也就承认了虚拟经济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是社会经济领域内的问题,二者之间联系密切,既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又有矛盾的特殊性,在对待二者关系上,尤其应注意研究特殊性,特殊性是事物的本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特殊原因,是事物之间区别彼此的根据。既不能用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发展虚拟经济、评判虚拟经济,也不能因为虚拟经济的特长就否认实体经济的存在意义,忽视其存在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就是一种崭新的制度,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事物,在中国,无论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在发展中必然碰到许多问题,对于这些带有特殊性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国外的或过去的经验去套,唯物史观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把所有问题都放在我们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全面把握,中国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所有问题都应该在这个有机体中通过实践加以分析解决。或许,哲学的“贫困”在于它无法为所有学科提供该学科本身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哲学的魅力正在于它可以对所有学科进行批判和衡量,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和道路。

(二)虚拟经济的经济安全性和风险性

乌尔里希•贝克曾说过:“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一种经济行为的‘准自然的’组成要素。”因此,虚拟经济也具有高风险性,这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虚拟经济并不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因此其本身并不能创造财富,但却可以对实体经济创造出的财富进行再分配,这也是其虚拟性的表现之一。随着虚拟经济的规模不断地扩大,势必会增加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风险。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中的也面临着微观性、不确定性与盲目性等消极因素。“作为虚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资产,包括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工具的价值,具有规避风险和发现价格的功能”,因此虚拟经济对经济系统中出现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能够有效地予以克服或减少,并由此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对于现代化风险投资和规模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三点原因:

1、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的加深,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弱,虚拟经济的价值系统逐渐取得相对独立,不再依附于实体经济,但是虚拟经济的价值系统由于对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产生影响,从而对实体经济的价值系统的影响却越来越强。

2、实体经济的价格主要受自然资源的制约,呈现出稳定的态势。但是,虚拟经济交易的载体是虚拟资本,而虚拟资本以资本化定价为基础,其价格主要受到人为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虚拟经济极容易产生频率较高的波动性。3、虚拟经济的重要功能体现在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风险定价和交易机制,并提供了一个降低了交易费用的稳定环境,从而使得经济得以稳定增长。虚拟经济既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风险性,又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并对现代经济增长起到了相当大的贡献,这实际上加强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异化”。基于以上原因,现代经济的危机发生主要并首先来自于虚拟经济领域,虚拟经济导致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从而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经济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是虚拟经济的安全。虚拟经济的安全运行能有效地抵御来自内部及外部的系统风险,确保国家的经济和国民财产的持续稳定的增长。当我们还在庆幸08年金融危机没有大规模波及中国的同时,一些经济学者把这些庆幸归功于中国尚未融入国际资本市场,人民币自由兑换没有打开等因素,但这种庆幸不能成为束缚虚拟经济发展的理由。虚拟经济本身就是二律背反,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消极因素,当前很多经济学者热衷于从如何消除这些消极因素进行研究,这在哲学上是否犯了蒲鲁东式的错误?“任何经济范畴都有好坏两个方面……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益处和害处加起来就构成每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矛盾。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保存好的方面,消除坏的方面。”马克思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谁要给自己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问题,就是立即切断了辩证运动。”由此可见,正确认识虚拟经济的消极因素及其可能带来的对市场经济体系的风险,建立起虚拟经济的风险预警系统对于问题的处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日后避免金融危机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从哲学角度考虑,那就是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下如何引导、转化、控制这些消极因素所带来的负能量,把它的破坏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负能量带来的冲击做到最小化,从而降低风险,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不要企图消除它,消除了消极因素,就消除了虚拟经济本身。

三、基于历史哲学维度的审视

篇(7)

Abstrac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virtual econom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definition, the generated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motivation, na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etc., in order to form the initial but mor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virtual economy", and hopes to start a discussion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crack of virtual economy problem.

关键词: 虚拟经济;符号财富

Key words: virtual economy;symbol wealth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170-02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正步入新阶段,“虚拟经济”也成了一个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熟悉的词。以下笔者就“虚拟经济”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1 虚拟经济的含义

“虚拟经济”是目前学界、经济界及新闻界使用频率较高的一词,大致有三种用法:第一种指资本市场。第二种是基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而把网络公司、网络商店等的经营叫虚拟经济,其实网络上经营的公司尽管叫“虚拟公司”,但其经营都是实实在在的,只不过借助了网络进行经营管理,故用“网络经济”来称谓更合适。第三种是用来指代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根据OECD的定义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存储、使用和传播基础之上的经济。既然已有明确的界定,我认为还是遵照使用为好,不要随意用“虚拟经济”替代之,以免混淆。

在第一种用法中的“虚拟经济”一词,目前国内也尚无一个统一严格的定义,我认为由于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和实际经济或实体经济(real economy)是二分法思考的结果,故理解了实体经济或实际经济也就同时认识了虚拟经济(或称非实际经济)。所谓实际经济指一个社会中的各种经济主体为获得实际财富而进行的生产、交换等所形成的整体社会经济生活过程,从产出上看包括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劳务(它们形成实际财富),既其内容和范围大致与GDP的相同,而实际GDP也正是我们衡量实体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与此相应,虚拟经济就是指符号财富的生产和交换的过程,其中符号财富包括有:①各种原生金融工具,如货币、外汇、票据、存单、股票、债券等;②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如外汇期权、利率互换、股票期权等等。另外随着网络的发展,出现了网络虚拟财富。而计算机及其网络对人类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影响目前只是初见端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本文所指的虚拟经济必将获得新的发展形式和内容。

2 虚拟经济的出现条件与发展动因

虚拟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货币的出现是它产生的历史前提之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科学的揭示了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相应不断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到达价值的货币形式,而虚拟经济也就开始萌芽。随着现代纸币的出现并与货币商品——黄金割断了联系(黄金的非货币化),货币的金属载体被最后否定,货币成为了单纯的价值符号,则虚拟经济也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大约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和发展,虚拟经济的相对独立性更显加强,衍生金融工具(它是对股票、债券、外汇等虚拟资产的又一次抽象)的交易基本上脱离了实物,它的交易物实际上是一种主观预期和相关风险,交易的结果是根据金融资产的价格涨落来支付其差额。

虚拟经济出现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过剩经济”的出现,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生产力水平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创造并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工业化+市场化=过剩”成了困扰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大问题,包括“剩余的产品”、“剩余的服务”在内的“剩余价值”如何由经济体系合理有效的消化和利用的问题激发着人类在经济方面的创造力,催生并推动着虚拟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虚拟经济出现并发展又一重要的动因。科技的进步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全球化的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度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感觉和认识,货币和资本等符号财富以光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整合,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使虚拟经济在范围、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得到了极大拓展和提升。

3 虚拟经济的本质

从历史哲学角度看,虚拟经济实质上是人类或人类文化的符号性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是人类文化创造力的体现,虚拟经济也体现着人类对已有的经济成果的评价和对经济未来的预期。在传统社会里,由于人们的绝大部分精力和体力必须用于物质生产,所以对人类的符号性的感触并不明显,而随着工业社会尤其是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发觉我们的生存空间正在成为一个符号空间或意义空间,我们和实体世界的接触中正被我们自己打入一个虚拟世界或称符号化世界的“楔子”,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军事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无不充满了新的象征符号和新的象征意义。虚拟经济的符号象征性也正源于此。它标志着人类的经济活动进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级也更复杂、更不确定的时代。

4 虚拟经济的特征

①与实际经济比较,规模巨大。从货币来看,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教授汉克尔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货币总量要超出货物总量的60倍,在如此巨大的货币总量中,实际上只要3%—4%的钱就足够应付实体经济的需要”。②与实体经济日趋分离,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虚拟经济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其发展越来越远离实体经济,在衍生金融工具出现后,基本上就已脱离了实体经济。如货币最初是随着实体经济的需要而出现并发展,以后就逐渐融入了虚拟经济,存款货币创造机制只能从银行体系中求得解释;到了股票、债券、外汇等也能找到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但其交易价格的波动轨迹已很难直接从实体经济得到满意的解释。③与实体经济相比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易变动性,不论是价格的涨落还是交易额的增减,都具有实体经济所难以具有的极大波动幅度和振荡频率。④大大超过实体经济的乘数效应。整个虚拟经济及其各个子系统均存在乘数效应,且大大超过实体经济中的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等的效应之和,这也是虚拟经济变动幅度大且频繁的重要原因。⑤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全球一体化、集成化的趋势更明显,发展速度更快。根据有关研究,目前资本跨国流动的规模年平均增长率大约是25%,而世界实体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

5 虚拟经济的作用

①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剂和推进器。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推进作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虚拟经济的繁荣有助于增加各经济主体的信心和良好预期,从而带动实体经济发展;二是虚拟经济的运作也是促使实体经济资源合理高效配置和结构调整重要手段。当然虚拟经济的急剧萎缩也会给实体经济以巨大的打击,严重时也可能导致实体经济的负增长。②分配方面的作用。虚拟经济使社会的富裕阶层尤其是超级富豪们因大量、持久地占有符号财富而减少或放弃了对实际财富的过度拥有,这样使广大平民阶层尤其是穷人能以较低的代价去享用一些实际财富。

参考文献:

[1]黄达主编.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