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工程消防安全评估
时间:2023-09-18 17:05: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工程消防安全评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建筑消防 监督 法制化 社会化 对策
前言:我国消防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重点将预防火灾事故发生作为首要工作,而建筑工程消防是整个消防工作的初始,是整个社会进行工程了解的主要途径,在整个消防管理中作用重大,也是有效避免建筑物自身消防隐患和不足的主要屏障,能够对整个社会全面预防和抵制火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提升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工作的水平,要与时俱进,实现法制与社会化的有机结合。对于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工作,要突破消防部门的限制,依靠全社会的努力,全面规范,避免操作的随意性,降低人为因素产生的不良影响,力求工作效果的法制性和科学性。
1.提倡实行建筑工程法人负责的制度
为了防止施工企业盲目进行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达标的工程,抑或是在建筑消防方面设计标准和要求不达标,忽略消防技术标准、私自进行更改的现象的发生,要遵循相关法律和法规,对企业的责任和义务确定,实行工程法人负责制度,在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消防工作的安全性,增强质量保证。
2.将消防设计项目责任制和工程中负责制进行有机结合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消防监督逐渐转变为依法进行监督的类型。对于工程项目而言,主要是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和经理制度,设计者需要对整个工程的消防设计承担责任。相关的消防设计人员要具备进行消防设计的资质,经过系统考核,只有通过评审,获取资质文凭,才能从事消防设计工作。也就是说,任何消防设计方案,都需要出资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完成,否则,消防部门不应给予批准。在当前的消防设计工作,设置了相关的资质开始,但是受到专业的限制,主要针对设备而言,对专业的建筑设计缺乏相关规定。不利于建筑行业专业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在根本上无法保证建筑消防的品质。维系,要将建筑设计人员消防资质考试提升到一定的地位,进行相关评审,保证制度上的审计。
3.注重专家设计组织的减建立
针对一些大型的建筑,尤其是消防法规存在疏漏的工程,要成立专业人士、专家及消防技术权威组成的审查组,对工程进行消防审核,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助于消防设计的有序开展,协助建审工作,尤其做好对重点项目的消防安全的保障。
4.发挥监理机构对消防设施施工安装品质的控制
在当前的消防设施安装工程中,存在监理机构对品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工作缺乏全面性,也存在监督不作为的现象。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尤其是针对一些隐蔽性的工程,一定要强化监理企业的监督、指导和控制的作用,将对工程的管控纳入监理工作中,全面进行施工的过程控制,及时反馈相应的消防审核意见书。这样做的目的是实现对效果安装品质的有效管控,执行相应的消防标准,使其得到有效贯彻,防止消防安全硬件建设出现任何隐患,保证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施工安装的根本质量【1】。
5.成立专业的消防咨询机构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消防安全备受关注。为了在根本上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强化消防的社会化功能,要建立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咨询机构,强化咨询服务的价值。这样,使得整个消防工作的透明度得以增强,社会地位得以提升,消防制度、法规和安全知识得到全面推广,有利于建筑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全面提高。
6.对相关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健全和完善
当前,建审人员进行审核的标准是行业内的各种技术规范,但是,这些规范只是关注建筑物自身功能的多样性和作用,形成不同的要求,是处理模式的一种,是静态的一种标准,彰显死板和机械系,但是,对建筑消防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如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管理水准、安全设施的设置等,缺乏相应的技术设计和标准,但是这些问题却突出体现在所有建筑中,对消防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在建审工作的时候,要全面、综合地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各项指标,实现合理化和科学化。
7.对消防环境进行不断优化
对于消防法规而言,要强化透明程度,对消防法规进行全面宣传,发挥网站和媒体的作用,形成完善的监督制度,加强执法力度。与此同时,要避免行政干预,对消防执法环境进行积极改善,需要管理者具有长远目光,要以身作则,还要促使各个部门进行严格执法,防的法操作。积极发挥消防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的作用,保证操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8.不断提升消防社会化科技水平
在任何管理行为中,创新至关重要,尤其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创新作用日益明显。因此,消防管理也要进行全面创新,引进先进的科技成果,只有将消防管理推向社会化,才能真正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的安全提供保障。消防管理是社会系统的重要构成,与整个环境发生着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同时,社会环境处于一直的变化中,消防管理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与时俱进,因此,要重视消防关键性环节,强化技术支持,推进积极合作,提高消防现代化水平。
8.1提高防火设计规范体系的性能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性能规范系统;其次,引进先进的国际标准,实现消防技术体系的规范化和标准;再次,明确体系中的层次和类别,分清关系,彰显结构化,避免矛盾产生,以求最小投入获取最好效果;第四,在体系中,要促进技术的进步性和市场的规范化,提升工程品质,强化消防安全;第五,形成标准的技术法规体系,形成国家统一模式,强化标准的作用【2】。
8.2重视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的建设
首先,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为了切实做好安全评估制度,也为了防止出现因为某一因素的缺失而出现的技术新难题,需要对评估制度进行全面、综合地管理,明确原则和相关的流程;其次,对技术责任进行明确。对于安全评估而言,其基础为基数标准,要对整个设计和检查中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价和审核,目的是为方案的形成提供足够的信息依据。为此,对于评估工作,要对技术责任进行全面评估,对技术规范进行突破,对于缺乏明确的,要遵循相应的规律,形成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再次,全面提升评估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人员素质与评估的效果密不可分,为此,要形成评估制度的时候,要对人员资质进行审核,实现整个评估队伍的水平的提升,增强评估质量。
8.3对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进行完善
首先,要提高公民的消防观念。重视对广大学生等进行的消防教育和培训工作,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消防安全文化。
结束语:综上,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消防管理彰显社会化和法制化,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为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一个稳定、健康的环境至关重要。对于消防管理的社会化有助于优化社会环境,降低火灾影响。但是,传统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要对消防管理进行社会化改革,形成良好的消防管理环境,促进制度建设,为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消防管理模式而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性能化设计;风险评估;处方式设计;消防工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正在朝智能化、结构化、功能多样化和形态美学化方向发展。然而,传统的建筑工程防火设计是按照“处方式”规范来进行的,这种“处方式”规范规定了详细的设计参数和指标,因而具有设计的局限性,使设计出来的建筑工程单调而呆板。因此,传统的“处方式”防火设计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建筑的飞速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提出了“以性能为基础的防火设计”新概念,并开始对传统的“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设计法规体系进行改革,提出了制定“以性能为基础的防火规范”的新思路。性能化设计规范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也使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由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与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很快成为建筑防火的一种新理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性能化设计的概念和设计要求
性能化设计是国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的应用目的就是建立“以性能为基础”的防火规范和标准。性能化防火设计是根据建筑物及其消防设施必须达到的预期的性能目标,根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运用工程分析的方法,提出科学合理的最优化设计方案。性能化防火设计利用当今世界的工程技术及数学模型评估决定每一个设计元素。采用性能化消防设计是实现建筑工程既满足消防安全需要,又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对防火设计“处方式”规范的变革和完善。性能化规范,不明确规定某项要求的解决方案,只确定建筑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或功能目标,规定一系列性能目标和可以量化的性能准则及设计准则,且一般附带一个指导性的技术文件。以性能为基础的消防安全设计是消防设计的一种工程方法,其基础是:
(1)具有(或制定)明确的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不是随意制定的,总体目标一般是要建筑物满足保护生命、财产,保护使用功能,保护环境不受火灾的有害影响。功能目标一般为如何达到总体目标提供更多的具体要求。如要防止起火房间发生轰燃,为满足这一指标,设计师根据该房间可燃物的燃烧性能和火灾荷载等情况,建立一个设计目标,将房间起火后上层烟气温度限制在500℃,该温度以下不大可能发生轰燃。
(2)火灾场景的确定和概率性评估,提出设计方案。火灾场景的建立包括概率因素和确定性因素,即某种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真的发生,火灾如何发展和蔓延。建立了火灾场景后,就是建立设计火灾曲线,提出设计方案。
(3)根据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对设计方案进行定量评估。设计方案应该有多个,按规范的要求进行评估,以确定最佳方案。评估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消防安全措施都要依据设计火灾曲线和功能目标来进行评估。性能化防火设计过程具有严格的基本步骤要遵循:即确定设计范围、确定设计目标、制定设计方针、研究性能评估标准、确定火灾假想、制定初步设计方案、评估初步设计方案、选择最佳方案、提交设计文件等九个方面的步骤开展性能化设计,确保性能化设计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性能化设计必须对设计中的关键要素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如火灾按照火灾发展和时间的关系可以分成3 种情况:①稳定发展的火灾。②与时间函数成平方发展的火灾。③快速发展的火灾。对可能发生的火灾分不同情况进行假想计算,并对典型火灾场景下火灾和烟气的发展蔓延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性能化防火设计要求设计师需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并要有不同建筑物的火灾数据以及大量建筑材料的燃烧特性数据、专门的设计和评估工具等作为支撑。为了作出科学合理的性能化设计,往往需要借助计算机火灾模拟软件进行分析和计算,必要时还要做火灾模拟实验,得到更真实和可靠的数据为设计服务。传统的“处方式”建筑防火规范是对某一时间以前的相关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建筑防火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运用“处方式”设计规范就是要满足条款式标准规定的要求。由于建筑物具体情况千差万别,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复杂建筑越来越多,按照“处方式”规范作出的设计方案可能并不合理,采用性能化设计后可以对设计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得到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性能化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是消防工程行业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高科技,它自身的特征决定了性能化设计是今后消防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发展趋势。性能化设计所需的工作量较大、费用较高,对设计和审核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相应较高,对于常见的普通建筑和场所,使用“处方式”规范进行设计可能会更加简单、安全、经济。性能化防火设计和“处方式”防火设计两者互有优点,相互补充,并将。
2.性能化设计的关键技术
性能化设计的关键技术是消防安全评估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对于这一方法及相关概念体系的逐步完善做出重要贡献的各类方法和模型主要包括:美国的建筑防火评估方法(BFSEM:The Building Fire SafetyEvaluation Method)、火灾致损评估方法(FIVE:fire-induced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澳大利亚的风险评估模型(RAM:Risk Assessment Modeling)、日本的建筑综合防火安全设计方法、加拿大的FIRECAM方法等。澳大利亚消防规范改革中心(FCRC)子项目正在进一步开发一个风险评价模型,以量化各类用途建筑消防安全系统性能,该模型叫做CESARE-RISK,CESARE-RISK 是一个量化建筑消防安全系统性能的风险评价模型,它利用事故树设定多种火灾场景,其考虑了火灾及对火灾的反应的概率特性,采用确定性模型预测建筑内火灾环境随时间的变化。其某些组成部分如下:事件树与预测值模型(expected value model)、火灾发展与烟气蔓延模型、人员行为模型、消防队模型和工作人员模型、分隔失效模型、经济模型。FIRECAMTM(Fire Risk Evaluation and CostAssessment Model)是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开发的火灾风险及损失的计算评估模型,它利用分析所有可能发生的火灾场景来评估火灾对建筑物内居民造成的预期风险。同时,该模型还评估消防费用(基建及维修)和预期火灾损失。通过与性能规范中的性能要求进行比较或者与“处方式”的规范规定的设计中隐含的性能要求进行比较,评价一个设计方案是否满足性能要求或者是否在生命风险要求方面等同于参照方案。
FIRECAMTM依靠两个主要参数来评估火灾安全设计的火灾安全性能,即火灾对生命造成的预期风险(ERL)和预期火灾损失(FCE)。ERL 和FCE 这两个数值是由火灾增长、火灾蔓延、烟气流动、居民反应和消防部门的反应的动态变化(以时间为函数计算得来的)。而火灾场景发生的几率是由FIRECAMTM运用统计数据来预测的,FIRECAMTM 还运用数学模型来预测火灾随时间的变化。一种火灾场景对生命造成的危险可根据其发展的速度和居民撤离的速度计算。这种场景给生命造成的风险可由该火灾场景对生命造成的危险乘以该火灾场景发生的几率得出。火灾对生命造成的预期风险总值却为建筑物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火灾场景对生命造成的预期风险的总和。同样,预期火灾损失就是消防费用(基建和维修)的总和与可能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的总和相加而得。FIRECAMTM模型主要由火灾增长模型、烟气流动和居民逃生模型组成。FIRECAMTM 对火灾蔓延的可能性及火灾后修复建筑物的费用采用的是保守的评估模型,所以对财产损失的评估结果要比实际偏高。
3.国外开展“性能化”研究的情况
英国在1985年了第一部性能化的规范,之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北欧等发达国家政府先后投入大量研究经费,积极开展了消防安全工程学和性能化安全设计方法理论及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瑞典等国也先后对其传统的“处方式”规范进行了修订,颁布了性能化的新规范。美国、加拿大等国目前正在加紧研究制订各自的性能化规范。南非、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澳大利亚于1996 年颁布了国家性能化规范《澳大利亚建筑规范―1996》,自1997 年陆续被各州政府采用,至今已在全国应用。新西兰1992 年了性能化的《新西兰建筑规范》,新规范中保留了处方式的要求,并作为可接受的设计方法。美国已完成性能目标和基本完成性能级别分级的确定,并于2001 年了《国际建筑性能规范》和《国际防火性能规范》。日本和瑞典对其传统的处方式规范进行了性能化修订。目前还有多个国家(法国、荷兰、挪威、波兰等)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委员会(CIB)和欧盟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防火所要求的工程工具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推进性能化设计和性能化规范的国际化专门设立了TC/92/SC4――“火灾安全工程”分技术委员会,目前已制订出8个相关的标准草案,可望在不久的将来颁布正式的国际标准。西方国家将制订和推行统一的国际标准作为消除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消除贸易上的技术壁垒的协定第二条“技术规则与标准”也作了明确规定。在2000年5月于德国柏林召开的TC/92“火灾安全”技术委员会会议上,该会主席就指出:设立TC/92/SC4“火灾安全工程”分技术委员会,就是要制定出这方面的国际标准,用于最终取代各国自己的防火设计规范和标准,为消除这一领域里的技术壁垒铺平道路。应该说,建立以建筑消防安全为目的的性能化规范和法规已经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
4.性能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及进展
4. 1 “处方式”规范和设计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1)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大型复杂建筑越来越多,按照“处方式”规范的设计方案可能不合理或者迫使设计人员在建筑的美观、适用、造价上作出让步。
(2)“处方式”规范修订时间过长,不能适应建筑发展的需要,如壳体结构建筑,规范中根本没有提到。
(3)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别较大,用一本“处方式”规范很难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4)规范的制订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和影响较大,在这种环境下制订的“处方式”规范不可能合理。如一个歌舞厅,即使有报警、喷淋系统,配备了灭火器、应急照明等设施,其它方面也符合2001 年5月以前规范的要求, 但若有一个厅、面积超过了200, 在2001 年5 月以后就不符合规范要求了。这种以面积为惟一标准来划分火灾危险性大小,超出200就要全盘否定的思想和规定是不合理的。
4. 2 发展性能化设计的必要性
(1)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将在今后大兴土木。回顾2000 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就是抓住了机遇,大力开展性能化研究,并在场馆建设中采用了性能化设计而达到了相当高的防火设计水平。如果能抓住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机遇,必将促进我国性能化设计的发展。
(2)我国加入WTO,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国外建筑事务所将大量涌入,它们在性能设计方面的技术优势,将使国内设计单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只有尽快开展性能化的研究和应用,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应对今后的国际挑战。
4. 3 开展性能化设计研究和应用前景
目前性能化设计在我国得到了多方重视,并已经开始了研究和试点工作。早在1996 年有关单位和人员就认识到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大空间建筑、高层民用建筑、高火灾危险工业建筑和储罐区、建筑内的烟气控制、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化设计和评估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公安部消防局已在国家科技部立项,将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研究列入“十五”攻关课题,组织部分科研机构和院校开展性能化消防设计及其计算机评估模型应用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全面掌握和分析比较国外性能化规范和评估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工程建设的实际,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性能化消防设计方法以及相配套的设计指南、计算机评估模型。公安部消防局正在推动上海、北京等城市开展性能化消防设计和评估的试点工作,通过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我国性能化消防设计与评估及其规范的研究积累实践经验。天津消防科研所、四川消防科研所和中国科技大学国家重点火灾实验室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并已有了评估成功的范例。今后我国性能化消防设计的研究与运用,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5.结束语
随着建筑的不断复杂化,以及消防技术的不断多样化,采用性能化设计越来越迫切。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以性能化为基础的建筑防火设计技术标准体系,需要社会各方面长期共同努力,我国消防界同仁必须共同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
田建军,男,汉族,1972年11月17日出生,河南省禹州市人,2009年7月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消防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现任职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公安消防支队政治处主任。
参考文献:
[1]杨玲,张靖岩,肖泽南编著.建筑消防安全与性能化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关键词:城市区域 火灾风险 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 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 risk analysis, fire risk estimation, fire risk evaluation, fire risk 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 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 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 Services Office, 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 Fire Rating Schedule, 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我国政府在近年来火灾频发的状况下,不断的加强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健全,细化了各项安全技术的评估指标和要求,并设立专门的消防日来宣传和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各单位的防火意识和火灾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我们的政府还打造出一支专业性能较强的消防队伍,并覆盖到了我国的各个地区,再加上对于先进的火灾预测及报警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消防工作的效率。但是,这对于人口持续上涨的城市来说仍然是有待加强的。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大型商场和公共设施的建造与使用决定了该区域的人流量的密度,再加上这些建筑自身如果不具备较强的消防性能,这对于消防工作的开展都是十分不利的。从目前火灾报道持续不断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的建筑消防安全工作还有很大的进步和改善的空间。
二、城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建筑设计中,忽视了消防安全这一要点。按照建筑的类别和功能,我国关于消防安全设计的相关细节和要求都是比较全面的,但是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往往都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部分是由于设计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限制的,部分则是施工单位为节省成本的原因造成的,这样的建筑在使用中的消防性能就可想而知了。
2、建筑消防材料和施工单位的招标工作不细致。在建筑的施工中,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单位的资质都没有进行核实,致使劣质的材料和廉价的消防设施进入到了施工现场,部分承包商并不具备相关的施工资质,这样的团队打造出的建筑消防系统的实用效果就可想而知了。3、验收工作不细致,消防设施管理不善。工程结束之后,相关部门没有依法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查,仅仅是走个过场就草草了事,即使当场指出一些问题也没有予以重视进行整改。建筑消防设施作为一个门面工程没有的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楼道物品堆积的下现象频频发生,相关的各种消防系统没有及时的更新和维护出现了“瘫痪”的状态。
三、防患重于救灾———加强城市建筑消防安全的建议
1、严格消防安全工程建设
(1)严格设计审核,杜绝隐患源头从审核设计者的设计资格入手,严格审核建筑设计单位资质,加强对从事消防设施专项工程设计单位的管理。严格实行消防专篇、消防独立审核消防设计制度。加强设计人员资质审核,严厉杜绝无资格人员设计或临时人员设计的现象出现,要强化设计人员责任制,形成关于消防安全设计的终身负责制。(2)严格施工监管,保证施工质量对施工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监管,实行施工人员资质证。这样消防监督部门在施工检查中,才能有的放矢检查施工人员的资质证明,严格落实责任制,增加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能。现代综合性建筑,建筑和装修投资较大,多种多样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层出不穷,可燃物质数量巨大,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消防监督,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消防安全隐患的产生。(3)严格工程验收,消除安全隐患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消防安全工程验收标准和验收程序的规定进行验收。公安消防机构实施竣工验收抽查时,发现有违反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或者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应当在五日内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改正。经复查符合要求的,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出具书面复查意见,告知建设单位恢复使用。不仅要注重送验材料的验收,更要注重对实际工程的消防设施进行抽查,发现与设计不符、与工程标准不符的现象要严格责令整改,整改不合格坚决不予验收。
2、加强消防安全的管理工作
要有效地防止火灾,必须增强全员消防安全意识。作为消防安全管理和监督部门,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消防知识有奖竞猜活动,使大家了解更多的消防知识,增强大家的消防安全意识,而且教给大家一些简单的防范和自救、救人的技能。加强对已经验收并投入使用的建筑的消防监督检查,杜绝把消防安全设施当作摆设甚至占用、挪用或不用的现建立健全包括全部设施在内的消防设施检查、检测、维修保养岗位责任制,从而保证消防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火灾发生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重大;火灾隐患; 成因 ;整改措施
引 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大量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饰材料的不断开发应用,特别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各类建筑物的大量竣工和投入使用,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新旧体制并存交替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应运而生,大大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而重大火灾隐患是防火工作的核心问题、根本问题,也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是防火工作整治的重中之重。查处和整改重大火灾隐患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不言而喻。
1.火灾隐患的概念及其含义
火灾隐患一般是指违反消防法律、法规,有可能造成火灾危害的隐藏的祸患。但我认为这样定义更科学― 些:火灾隐患,是指潜在的有可能引起火灾事故的或能直接影响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的一切不安全因素。这一概念从内涵上揭示了火灾隐患懂得本质和特征,其含义包括以下三点:
1.1增加了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如违反规定用火、用电、用气、明火作业等。
1.2一旦发生火灾,会增加对人身、财产的危害。如建筑物内部装修、装饰违反规定使用易燃材料等;建筑物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堵塞。
1.3一旦导致火灾会严重影响灭火救援行动。如缺少消防水源,消防车道堵塞,消火栓、水泵结合器、消防电梯等不能使用或者不能正常运行等。
火灾隐患绝大部分是因为违反消防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造成的。所以,确定一个不安全因素是否是火灾隐患,不仅要在消防法律法规上有依据,而且还应在消防技术上有标准,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全面细致地检查,实事求是地分析确定,并注意区分一般工作问题和火灾隐患的界限。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的范围很广,一般是指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措施上和包括火灾隐患在内的所有影响消防工作的问题,火灾隐患只是直接造成火灾和火灾危害的那部分问题。
2.重大火灾隐患存在的原因
2.1领导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对重大火灾隐患的危险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工作。对消防监督部门发出的隐患整改通知书,能拖则拖,敷衍了事,导致养患成灾。我们在一次检查时,一个企业的领导竟然说防火安全工作是消防部门的事,企业不用管,总认为单位多少年没有发生火灾,更不可能有什么火灾隐患,发生火灾的企业也只是少数。企业领导对防火工作存在麻痹和侥幸心理,这是最大的隐患。
2.2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形成,一些企业实行承包,租赁经营,产权与使用权分离,在消防安全工作方面职责不清、责任不明、互相推诿,导致措施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出现空白。其次,近几年来,个体、私营、家庭作坊式企业以及个人租赁经营的歌厅、舞厅、游戏厅、网吧等大量涌现,其中不少是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不具备起码的消防安全条件。有些冒险非法生产经营,增加了火灾危险性,加大了火灾荷载。
2.3大型集贸市场、商场、购物广场在消防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消防基础设施差,缺少消防水源,随意乱搭乱建,占用消防通道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市场都是由一个小小的零售市场逐步扩容成为大市场,但是由于原来没有考虑市场再发展,在消防投入上、硬件设施上没有进行必要的规划,留下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屡经治理还是达不到防火要求。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3.几点对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的措施及对策
3.1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各级领导对整改火灾隐患重要性认识。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整改火灾隐患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整改火灾隐患是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践行“执法为民”思想的具体体现。定期分析研究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消防工作形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为重点,以整改火灾隐患为目标,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措施和方案,明确分工,落实时限,责任到人,确保把隐患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3.2实行重大火灾隐患和整改工作由有关行政首长或法人代表负责的责任制度。整改重大火灾隐患要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遵循企业单位内部“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指导思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由其行政首长或法人代表负责整改。其中危害特别大、投资特别大、涉及范围大、单位确实无力整改的,应专题报告当地人民政府,采取得力措施加以整改,特别是在资金来源方面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灵活采用合法的市场操作手段盘活和筹集资金,如转变服务功能、招商引资、股份拍卖、资产抵押贷款等方式。责令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重大火灾隐患,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决定的,人民政府要尽快作出明确的答复。并与公安消防机构签订整改工作责任书,明确规定整改期限,措施和责任。对于没有按期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对拒不接受处罚的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必要时还可充分利用人大、政府和行政监察部门等在消除火灾隐患中的作用,积极推进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行火灾隐患整改职责,落实整改责任。
3.3严格建筑防火审核程序,消灭“先天患”。建筑设计部门、施工单位,审核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范、法规进行设计、施工、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规范要求的,坚决不予审批,坚决杜绝“条子”工程和“人情”工程。其次,对于审核过的建筑工程项目,要加强施工现场监督和工程验收工作,定期对在建的大、中型工程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凡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不得通过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营业,对于强行投入使用的需要采取强硬的措施要求限期整改,并按规定程序和要求予以处罚,从建筑防火审核上杜绝“先天患”的存在。
关键词:建筑消防;给排水;储水池;消防用水量
中图分类号:TE45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消防设施施工是建筑设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物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建筑安装工程。随着建筑物的高度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消防用水的安全程度、供水的可靠性和建筑物抵御火灾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除了在设计和材料设备选择等方面外,很大程度需要施工安装质量的保证。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从日常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与工程验收情况来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若干通病进行分析。
1消防储水池建立
消防水池是消防给水系统设计中的重要设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市政给水管道和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水防用水量,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条进水管时,均应设置消防水池。同时,由于市政给水管网不能同时负担室内外的消防用水,所以高层建筑都需设置消防水池.在扑救火灾失利案例中,大部分是因为消防用水缺乏而造成火灾蔓延.因此,合理确定消防水量与设计消防水池,对于提高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储水池的设计应保证池内储水经常性流动,不得出现滞流和死角,以防止水质变坏。储水池一般应分为两格,并能独立工作,分别泄空,以便清洗和维修。生活或生产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水池时,应设有消防用水不被动用的措施,如设置溢流墙或在非消防用水水泵的吸水管上,在消防水位处设置 透气小孔(如图l所示)。
图1:消防储水池设计
储水池应有严格的防渗漏措施.以防储水渗出或地下水渗入。消防水池容积超过500m³时,应分成两个。储水池宜布置在地下室或室外泵房附近;储水池应设通气管。室外储水池通气管的设置高度一般为0.7~1.2m,通气管的直径一般为200mm,通气管的位置及数量应与储水池的规模、特点相适应。储水池的水位信号应能反映到泵房及消防控制室。穿越储水池壁的管道应设防水套管。储水池与建筑物贴邻设置时.其间的穿越管路应采取防止因沉降不均而引起损坏的措施,如采用金属软管、橡胶接头等设施。寒冷地区的储水池应采取保温措施;室外储水池的结构设计还应考虑池顶荷载和抗倾覆等因素。室外钢筋混凝土储水池的设计可参阅国家标准图集。储水池内应设吸水坑,吸水坑深度不宜小于1.0m。
2消防水量确定与消防储水池的设计
高层建筑投资规模大,建筑使用功能复杂,使得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当中既要考虑到控火及灭火的安全性,又要考虑到投资的合理性。一方面,消防水池容积的确定关系着灭火的安全性.。据查有关关规定,对水池的容积设计要求如下:当室外给水管网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的要求;当室外给水管网不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和室外消防用水量不足部分之和的要求.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在消防水池储水量的设计上应进一步明确的一点是,高层建筑内部最大可能同时动作的消防灭火系统并不一定是大楼内所有的灭火系统全部动作。退一步说,因为系统功能不同,即使全部动作也还是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所以设计在计算消防用水量时,应结合概率进行科学的测算评估。而目前许多消防水池储水量的设计基本上是高层建筑内所配置的灭火系统的用水量之和,这明显是不科学的。另外,设计还应充分考虑火灾时消防水池正常补水的几种可能,如正常的市政供水管网的补水,屋顶高位水箱,游泳池甚至空调冷凝水,循环冷却水池内的水(在能保证不被动用的前提下)均可在利用之列。可以根据灭火时间,消防水泵的数量,以及灭火延续时间可以计算总用水量,从而可以计算出消防水池的容积。例如,某一类高层建筑,按防火规范的要求设计,计算一下消防水池的容积:
室外消火栓系统:30L/s×3h=324m3;
室内消火栓系统:40L/s×3h=432m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0L/s×1h=108m3;
则该建筑的消防水池的容积为864m3。
火灾延续时间,不仅应该从多方面考虑,更重要的是应从实际建筑物内部结构材料,火灾荷载及火灾扑救的难易程度,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的完备及先进自动化程度,加上使用人员的素质,物业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权衡考虑。例如在科研楼内,如果只是一些非燃的物品,那么建筑内燃烧物数量不多,火灾的机率不大,即使火灾,也不可能发生大面积蔓延,这种情况下应该可以将火灾延续时间减少。补水量可以根据市政供水部门提供的资料以及上边的火灾延续时间进行计算,在缺乏资料时,可按消防水池进水管直径,在室外低压给水管道的水压为0.10MPa,水流速度为1.0mPs时的流量加上火灾延续时间综合计算.为减少消防水池的容积,自来水公司应允许采用较大的引入管,计算消防水池容积时可扣除火灾时的补充量.同时可考虑设置旁通管,平时旁通阀门不开,火灾时打开,允许降低临近建筑物的水压,增加消防水池的补水量,集中保障着火建筑物的消防用水。
3通病来源及采取措施
3.1根源
3.1.1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低不同
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施工基础、结构等重要方面的施工重视不够,为了经济利益,降低建筑安装标准;消防专业人员相对不足,不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消防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因此在消防给排水施工中要求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以及政治素质好,经过设备考核和实验的专业人员来进行。
3.1.2各种管材和设备质量良莠不齐
随着各地不断开发引进了各种新型的给排水管材,常见的有:薄壁不锈钢管、铜管、PVC管、钢塑管、PEX管、球墨铸铁管和铝塑复合管等。新型管道材料的不断改进,在施工中以次充好,不了解产品性能的问题日益严峻。另外在消防设施的施工中,追求设施设备的美观,而未考虑设备的使用性能、可操作性和产品质量,顾此失彼。
3.2对策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上述各种问题,暴露了消防系统在安装、调试和室内装饰工程等方面的存在的不规范的现象,使的消防设施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其功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在消防施工中,需密切跟踪建筑消防施工的整个过程,杜绝不按照国家消防规范的建设和施工的现象出现,比如私自改变施工图纸、降低施工技术标准,调整消防设计等现象。对施工中的违规行为需严厉进行打击和治理,防止埋下“先天火灾隐患”。在做好以上措施后,还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讲求实效,尤其要注意从“源头”抓起,杜绝先天火灾隐患的产生。
要督促建设单位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从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安全,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联系和协作,使建筑工程在审批阶段就开始接受消防部门的监督,凡是未经消防部门同意建筑工程,其他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从源头上杜绝建设单位不报审、不验收现象的发生。二是对社会单位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举办消防知识培训班,重点是《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学习,强化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明确应履行的职责,让他们从内心上真正重视起消防工作。
(2)相关部门应加强本地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场的检查工作。
对有关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职责不明确、建筑施工安装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等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彻底扭转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管理不严的现象。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行严管重罚,定期检查,对不按图施工、擅自改变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停止施工并处以高额罚款,维护消防法律的严肃性。
(3)注重对施工从业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施工现场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首先应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健全和责任的落实,规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加大安全防护的投入,让施工从业人员从思想意识上得到重视。其次行动上应规范施工作业,严格按照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禁止随意动火、动电。加大对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工程监理人员、建设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等人员的消防培训,使他们成为技术纯熟、消防素质高,提高建筑物安全可靠性的行家里手。
随着建筑工程审批、施工、验收的长效制约机制和消防技术法规的不断完善,广大干部群众消防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消防给水新型管道材料、生产工艺和消防设施设备的不断改进,我们也应加强学习、不断总结消防监督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消防执法水平,力求为社会提供消防设施安全可靠的建筑工程。
4结束语
在选择消防给水方式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如:供水可靠性、投资大小、能耗高低、设备宜集中设置还是分散设置、对水箱占用上层使用面积的限制,可能产生的噪声和一次污染,运行和维护管理是否方便以及外网供水能力等。同时,应咨询当地消防部门的意见,从上述各类给水方式中选择适合于该建筑物特点的消防给水,或者采用几种消防给水方式的组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参考文献:
[1] 王永红. 浅析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J]. 科技资讯, 2008,(16) .
[2] 欧丰海.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设计几个问题探讨[J]. 哈尔滨铁道科技, 2009,(03) .
关键词:消防设计;性能化设计;处方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4-0139-02
随着世界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和火灾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性能化消防设计正在一些国家迅速兴起,我国也陆续在传统设计中引进了一些性能化设计的思想,且此设计思想正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和采用。21世纪,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一些大规模、超大规模结构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其功能也更趋复杂,现行的“规格化”规范逐渐暴露出其不适应性。因此,本文通过详细比较。得出了性能化设计在消防设计应用中的优越性,为使其合理应用后更有效地保证建筑物的消防安全,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及促进我国建筑防火水平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两种设计思想的概念
(一)处方式设计
处方式设计是指通过对建规、高规、石油库设计、汽车库设计、喷淋、报警等40余部消防技术规范及标准的运用,在对建筑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按照有关防火安全的要求,对每项设计都详细规定具体参数和指标的设计方法。设计人员需根据所设计的建筑物的形式,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从规范中直接选定与该建筑物相应的设计参数和指标,整个设计方法像医生开单抓药,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处方式”设计方法。
(二)性能化设计
性能化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质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设计者根据建筑物的各个不同空间条件、功能条件及其相关条件,自由选择为达到消防安全目的而应采取的各种防火措施,并将其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该建筑物的总体防火安全设计方向,继之用已开发的工程学办法,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到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
二、性能化设计的优势
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是伴随建筑创新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主要用于解决一些功能复杂或建筑空间超大或建筑高度超高等特殊建筑的设计,其研究是当前国际消防科学技术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一)性能化设计能更大限度地发挥设计者的创造性
传统的设计方法是以条文的形式规定出各种设计参考和技术标准,根据建筑物分类,通过对建筑物的防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消防给水、防排烟以及报警系统和喷淋系统等各个方面提出要求,来保障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设计者根据这些消防技术规范和标准,结合个人的实践,制定出设计方案。这样一来,只要按照设计规范去做就被认为是符合防火安全的要求,同时设计者只能根据消防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具体条文来进行设计,毫无创造空间,于是设计师被形象地称为“药剂师”。
而性能化设计是以建筑在火灾中的性能为基础的防火设计,确定建筑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或设计性能。规定一系列性能目标和可以量化的性能准则及设计准则,且一般附带一个指导性的技术文件。这可以针对不同的建筑物确定不同的安全水平,而不是单独对建筑物的某一方面进行强制规定,使设计有更大的弹性,也使设计者有更多的创造空间,有利于发挥设计者的主观创造性。于是设计师也被形象地称为“医生”。
(二)性能化设计更易于满足有特殊要求的工程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采用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修建和装修的建筑越来越多,如纳米材料、超导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等;同时出现了一些国家和本地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和标准未能涵盖,按技术标准实施确实有困难或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建筑工程,如地铁、隧道、大型体育场馆、机场、货流中心,等等。如果按照原来的设计方法就会造成某些方面的疏漏。如我国目前要进行大型体育馆的设计,许多场馆的设计人数要超过10万人,若按照传统的每百人所要求的宽度来进行疏散设计,那么即使体育馆所有的全部开放也未必能满足要求。
性能化设计则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它针对建筑的特点,充分考虑每一座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内部可燃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建筑内人员的情况以及消防灭火组织的特点,不一定按照现行规范给定的参数去设计。这样的设计方案既有利于新产品、新材料的使用。又可以满足特殊工程的防火安全要求。我国在2008年举行的奥运会之主场馆的建设就应用了大量的新材料和新产品,其独特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也不是以往的标准所能涵盖的。比如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建成后地下是篮球馆,地面上是一座6层的大商场,这种体育场馆与商场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在国内是首创,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可循,被称之为“鸟巢”的奥运会主场馆其内部结构更是新颖独特。假如参照现有的常规体育场馆消防设计标准来对这些新型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其结果将完全不能适应新型场馆的需要。性能化设计通过电脑模拟,采集各种火灾数据制定出最合理的应对措施。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物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的同时满足建筑防火的要求。
(三)性能化设计更容易得到更合理的方案
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是通过满足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上的具体条文来确保建筑的总防火安全目的的,各种规范和标准是借鉴了世界各国的相关规定和理念,建立在大量实验分析和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是消防工作经验的集成,是火灾事故经验教训的总结,已经比较完备。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一些规范和标准条文已经彰显出其与社会的不适应性。如两幢单层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高度分别为25米和49米的办公楼,它们在建设规模、标准、资金投入上区别将是非常大的。但根据《高规》,这两幢建筑均属二类高层,规范对其内部防火要求几乎一样,这种一致的消防设计方案不可能是最符合各自要求的科学合理方案。同时,通过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设计的建筑到底能不能满足要求,在火灾中的消防设施能不能发挥作用,发挥多大的作用,没有评估的手段和模拟火灾的技术。
而性能化防火设计则由七个步骤组成:(1)确定消防安全目标。特指性能化目标和性能化标准两个方面,性能化目标是根据不同建筑本身的社会目标、功能目标和公众对建筑物所能提供的安全水平的社会期望,来制订出相应的性能要求;性能化标准是社会公众或建筑业主针对一些具体的消防设备或消防系统提出的具体技术指标和设计指标;(2)分析建筑物结构及内部人员等的特征及参考火灾科学和材料科学等,确立性能化指标和设计指标,它们是进行具体的建筑物防火设计的前提,多为量化指标;(3)建立火灾场景和设计火灾,这部分涉及建筑物防火设计的一些重要方面如着火源、火灾荷载及可燃物种类等,它是防火设计的技术条件;(4)选择合适的计算分析方法,再根据设定的火灾场景利用火灾工程学成熟的理论,分析或模拟计算火灾可能性或蔓延的程度;(5)借助消防工程参考设计方法或工程经验确定设计方案;(6)开展安全评估,这是对设计者所采用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评估并证明其方法有效性及合理性的环节。从而确定设计方案所达到的安全等级。当发现所提供的消防设计满足不了要求时,则必须返回修改设计;(7)再进行方案的优化选择,以最终确定设计方案。编写报告。通过这七个步骤得到的设计方案就会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
(四)性能化设计更利于各项防火技术的优化和发挥
现行的防火设计规范对各项设计都详细的规定了具体的参数和指标,要求建筑物在各个方面都做出较大投资,而未将各自单一的防火灭火措施作用统一考虑,在现实设计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建筑物结构耐火性能根本不考虑水喷淋系统,水喷淋系统不考虑烟控系统,烟控系统也不考虑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等。这样的设计既达不到有效的防火和灭火效果,又容易造成消防投资的片面和浪费。
性能化防火设计特别注意建筑物的特殊方面、用途以及业主的特殊要求,考虑了那些适当的、更广泛的一致性,运用多种设计工具进行火灾风险分析,使工程设计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大大增加,能够导致一种综合的防火战略的形成,在这种战略中所有的消防设施都被有机地组合起来运用,而不是单独地进行设计,这种综合的工程设计方法通过对火灾损失可能性认识的改进,可以提供更节省而有效的防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