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5: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机电工程类专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电机工程专业 电类技术
中图分类号:G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391-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电机工程技术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因此对于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的研究尤为重要,为我国各类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们主要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制定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研究的原则、内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从而增加其研究的可实操性,真正促进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
一、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研究的概述
1.研究原则
我国机电工程专业技术基础在近几年来对其大力研究取得显著的成就,但是相对西方的研究进度较为落后。我国大型电类企业的先进技术大部分仍是引进日本和德国等先进国家的电类技术。其研究成果仍需要进一步提升,为我国电类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针对从事各门电类的岗位所需改进的内容作为研究重点,从而不断提升在职人员的工作能力,建立对五门电类企业发展有用的研究体系。
2.研究内容
我国对于机电工程专业五门电类技术基础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相应的理论知识网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为其基础技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相应的机械制图、电工基础、电机与变压器、PLC、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并且增加其基础知识的实践性;另一方面是不断提升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相应岗位的实操的能力。例如对于五门电类基础技术相应岗位的涉及到的机电设备和控制设备的识别、设计、调整、维修、操作、编写、安装和改造等方面的能力。
二、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的研究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相应的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的研究体系也应该进行改变,从而使其研究的成果更加适应当今社会对电类企业的发展,也更容易应用到电类企业的实际岗位中,从而促进电类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智能化
智能化是当今社会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根据企业中的设备我们可以发现,电气自动化逐渐代替人工操作,机电智能化的机器人逐渐代替自动化设备,这一现象证明其智能化成为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研究的最终方向。机电的智能化主要指的是在电气自动化的基础上,加入人工智能化、运算技术、模糊学、心理学混沌动力学等新型的研究领域,从而模仿人工的智能化,使机电设备具有与人一样的辨别、决策和处理的能力,从而促进机械设备的高智能运转,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控制能力。
2.模块化
机电工程对于模块化的研究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资源设备的浪费,对于统一各机电类企业的机械设备的各类接口的标准化由于产品功能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存在一定的难度,制定标准化规格,一方面有利于机电设备的开发也有利于各类新产品的推行和扩大生产规模。新标准化制度的建立,必然要对之前的设备进行改进甚至是报废,这必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可以先选择大型的电类企业实施标准化,逐渐将标准化贯彻实施,为机电企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3.电子网络化
21世纪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不仅仅为人们提供更为便捷的生活,还为各大电类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网络可以打破空间和国际上的局限,使世界各地的电类企业连成一线,也是我国了解国际上的电类企业发展信息的途径之一,促使全球的电类企业在合作中竞争、相互促进,实现双赢的局面;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上的优势推行新产品;还有网络技术也实现远程监控和实时监控的目标,也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网络化是机电工程企业的发展趋势。
4.微型化
微型化是当今机电设备逐渐向微型化发展,国外发达国家早已意识到微型化的优势,并将其称之为微电子机械系统。微型化主要指的是一平方厘米的机电设备,并且逐渐向微米和纳米级发展。微型化机电设备的体积小、耗能小、便于安装和运动快捷等多方面的优势,深受各大机电企业的欢迎。微机技术的研究还涉及到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促进微机技术更加精确。
5.绿色化
机电工程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环境造成一定的负担,若是要对污染的环境治理需要花费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代价,严重的环境破坏已经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因此我国机电企业意识到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性,即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机电工程。绿色化的发展道路主要是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对机电工程制造的污染液体、固体进行物理或化学的处理,使其达到污染排放的标准;另一方面是从根本上杜绝污染液体或固体产生,从而使其排放液达到标准。绿色产品在从设计、制造、运转和销毁等阶段减少污染物产生的同时,也要提升各阶段的资源利用率,并且可以对其回收利用再生产。绿色化的技术开发也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途径之一。
6.系统化
机电工程的系统化主要体现在机电工程建立完善的体系结构方面。系统的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当今社会机电发展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该系统需要增加对多个子系统的调控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强大的通讯技术作为支持;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格化方面,机电系统化越来越重视人与机械设备的配合,首先是设计期间逐渐增加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即机器人的设计理念,增加人与机器的融合度,其次是从自然界的生物寻找灵感,寻求自然界的规律,促进机电人格化的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机电工程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五门电类基础的研究也不断走向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五门电类技术基础是机电工程专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的方向决定机电工程的发展趋势,借鉴西方的发展经验,在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决定机电工程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和系统化的发展方向,从而提升机电工程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并建立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念明.“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教学心得[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5).
[2] 谢东,王敏.基于“卓越计划”的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
焦点一:产教研、行校企影响力人物齐聚
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受教育部委托,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批准成立的对机械行业职业教育进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的专家组织,由十五个具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组成,有成员单位481家,会员人数达到1485人。参加本次扩大会议的主要有机械行指委主任陈晓明、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房志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夏建国等100多人,他们都是机械行业职业教育界的领军人物。
会议期间,机械行指委陈晓明主任传达了2016年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介绍了机械行指委2016年工作。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房志凯介绍了机械工业“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各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就2015年工作回顾及2016年工作设想进行了发言。大会还分会场讨论了机械行指委2016年重点工作的落实、各专指委工作职责分工、机械职业教育支撑“中国制造2025”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机械行业职业教育重点观测专业创新建设、机械行业职业教育课题研究等。
焦点二:与会者称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让人震惊
在大会间歇期间,与会代表们参观了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校企合作项目“企业项目训练中心”以及学校荣誉苑、七彩阳光俱乐部等。大会还特意安排了半天时间组织参会人员前往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参观“3C智能制造工厂、全国智能制造示范点、移动终端金属加工智能制造新模式”。劲胜公司是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合作企业,两家单位联合新鲁班教育科技公司、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东莞市模具(国际)职教集团等联合推出的培养“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人才的“企业联合培养基地及其九大平台”曾引起中央电视台的关注,称之为“机器换人的东莞样本”。在总结大会上,行指委还专门邀请学校曹永浩校长就学校“立德树人”的理念和做法向与会者作了专题报告。
参会代表们纷纷表示,没想到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如此让人震惊。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中国制造2025”?大家都说在这所学校找到了答案。其中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夏建国先生和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司徒渝先生所讲的话最具代表性。夏校长表示,他曾经多次出去参加学术会议,都能遇到教育部职成司葛道凯司长,葛司长曾对他说,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在实践现代学徒制方面做得很好,有机会要带领他身边的一些院士和大学校长来参观,今天来到这里,果然是名副其实。司徒渝书记表示,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这次大会真是无缝对接,这所学校正好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典型,正好是面向“中国制造2025”做职业教育的典型,正好是“立德树人”的典型,机械职业教育要想服务好“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就要像这所学校一样“立德树人,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有志于成为“大国工匠”。
焦点三:机械行指委下一步工作动向
本次大会对机械行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推动职业学校机械类教育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二是可以带动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的提升,三是可以营造很好的职业教育创新氛围,四是可以为“中国制造2025”添砖加瓦,五是可以为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起到促进作用。
据机械行指委主任陈晓明先生透露,行指委下一步将推出几个全国性的活动。一是筹划举办行业内竞赛,比如工业机器人操控大赛、焊接技术大赛等,让教师、技术能手参与进来,以赛促教带动发展。二是举办行业内名校长论坛、微论坛。三是推行“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动产教融合,让青年教师成长起来。四是拟进行首届“中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杰出贡献人物评选”活动,调动行业内部工作积极性。
机电工程类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由抽象变形象的途径之一就是手工制作,特别适合于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如形体剖切后画剖视图、机构组成与动作原理分析等,有时候动画、视频再形象,教师再怎么分析和讲解,学生也只能是一时明白一时糊涂;有些操作过程看似很简单,但学生回到书本上又是很茫然。所以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让学生采用最简单、最廉价的一些材料将模型或机构等制作出来。学生以小组形式,在制作过程中边分析、边研究,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还能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加强沟通和交流,对一些抽象的地方也会恍然大悟,充分体现了亲手体验的优势。甚至在制作过程中免不了“皮肉之苦”,更让他们在真实的“体验”中加深了记忆。制作过程中既体现了个体的差异和优点,又发挥团体效应,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果、传递正能量,特别对一些较差的学生,哪怕一点点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助其树立自信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实际操作进行“体验式”式学习
(一)现场案例
传统教学都是在理论分析过程中学习,先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再要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式学习非常之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掌握程度、前后衔接情况等,合理设计一些案例,学生自行“体验”案例,自行分析与总结。如在讲解轮系传动比时,学生对各类单对齿轮传动已经有了明确认识,这样进行轮系的学习时,只需布置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在减速器陈列室分组将各类减速器拆开,分析轮系的传动原理、运动传递路线、运动传递方向,小组自行商量总结得出结论,完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启发,进行必要的答疑、补充完善等工作即可。对于设备零部件的更换只学习方法不行,比如皮带更换、轴的结构分析、设备拆分步骤等,让学生亲自拆卸,亲自安装,如油泵结构分析、阀的结构分析、液压回路分析等,均以实际操作为主,在拆装中贯穿一些拆装要点、结构特点、注意事项等,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了,而且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二)角色扮演
如对于职业教育来讲,机电工程类专业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一些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等问题,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这些工作岗位的要领、程序等,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方法进行驱动。给学生创设虚拟或真实的工作场景,选择合适的仪器、道具等,提供现场设备或仿真设备,让学生身临其境,实现角色所要完成的功能、行为、动作等。如矿井通风机的操作,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将通风机完整启动一次,教师模拟操作完成后,可以使学生在仿真矿井中,扮演成风机操作工,使用手指、讲解等方式,真实体验通风机的操作过程,教师进行评价,指出其不足之处,以便能快速掌握通风机的要领及应对紧急状况的操作方法。角色扮演还能实现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并对一些不善于表现的学生提供很好的锻炼机会,在互相的比较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善。
三、通过现场观察进行“体验式”式学习
对某一专业来讲,不论是实验实训还是书本知识都是很有针对性的,而对于机电类专业,涉及到设备及电气控制等方面,尽管是有针对性学习,但实质上其应用范围很大,好多行业都会涉及到设备及电气控制,功能各异,但原理上大都有相似之处,如与建筑类、纺织类、车辆运输类等均有必然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内容及时引导学生多放眼外界,特别是对一些施工现场、生产加工现场多观察、多分析、多总结,逐渐积累,开阔视野,达到深化专业知识、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观察真实现场进行“体验”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如观察公交车的开关门机构、施工现场观察工程机械的工作过程等,及时扩宽知识面。
四、通过网络资源进行“体验式”式学习
众所周知,网络上具有丰富的共享资源,网络资源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网络资源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化,有详尽的理论分析、现场案例分析,有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视频资源,有大量的新工艺、新产品的介绍等,而且人们还可以在一些网站上进行互动交流。将教师搜集教学资源转换为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搜集资源,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学习过程,体验网络资源的巨大魅力,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到“体验”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动力。针对一个问题,可以获得很多资源,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在全班共享,扩充知识和信息范围,便于指导实践。
五、通过创新进行“体验式”式学习
根据机电工程类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创新活动,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思考、革新过程中学习。在创新制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时候甚至涉及到其他专业领域,需要团队协作,或去现场调查、请教其他专业人员等,促使学生主动沟通交流,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沟通交流的艺术。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体验”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尝试失败带来的体验和教训等,锻炼学生意志和耐力,促进学生主动了解生活,去想、去看、去分析,挖掘潜力。当然,切忌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导致半途而废,或不了了之,使学生积极性受挫。所以应当本着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激发创造欲、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原则,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定会收获成果。
六、通过文字表达进行“体验式”学习
【关键词】校企联办 烙铁手培养 实训基地
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实施人才强桂战略,按照规划,在广西重点发展的汽车、电力、机械、电子信息等14个千亿元产业中,到2015年,培养和引进重点工业产业专门人才75万人,2020年达到100万人。目前电力、机电类需求的技术人才缺口17.98万人,电子技术应用与维修类人才具有较大的人才需求市场。
在职业教育领域,随着对电子技术专业化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对电子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技术应用日益受到广泛的应用。在电子制作过程中,焊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焊接的质量对电子产品质量关系很大。所以,学习电子技术,必须学好焊接。培养合格的“烙铁手”,是决定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否培养了合格的技术人才的关键。
一、学校与企业共建“烙铁手”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企业对“烙铁手”的职位描述为:
岗位职责:负责公司产品的可靠性、兼容性测试;协助rd工程师对新产品调试、进行性能试验等工作;完成相关测试文档的填写数据的记录工作;对相关部门提供测试帮助,及时提出测试结果和问题;对电源测试和烙铁焊接技术熟练掌握。
任职资格:中专以上学历;电子或计算机类专业;一年以上测试工作经验;熟悉产品结构性能;熟悉电子元器件的特性;有一定的组装维修经验;计算机操作熟练。
从企业对“烙铁手”的职位描述可知,“烙铁手”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全面,企业对“烙铁手”要求是很高的,要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开展校企联办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校与企业共建“烙铁手”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是必要的。
二、学校与企业共建“烙铁手”实训基地的可行性
(一)我校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1、电子专业良好的实训实习条件
本专业现有仪器设备415台套,其中大型仪器设备38台套;拥有电工电子实训台25台,可编程实训设备15台;传感器实训设备10台;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23台;实训设备总价值465万元。拥有金工实训室、液压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等10个校内实训基地。学校有四个被广西教育厅认定为自治区级示范性专业,其中电子专业部就包含有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两个,占50%的比例。
2、优质的教学团队
专业部现有教师28名,本科以上学历27名,占专任教师比例为96.42%(其中研究生5名);高级职称教师10名,占专任教师比例35.71%。中级职称教师12名;高级技师7名,技师16名,高级工3名;“双师型”教师20名,占专业教师比例7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名,聘请的专家及企业技术骨干3名。
(二)学校具有校企合作较为成熟的经验
2005年以来,学校已先后与深圳富士康集团、鸿准精密模具(深圳)有限公司、广东风华高新科技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模式,对“订单办学”学生的教学计划、课程设计及技能培训方面有了比较成熟的方案与做法。其中,电子专业部在长期校企合作过程中有很多积累:(1)富士康鸿准模具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把“企业搬进学校”,创建了企业模拟实训室,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的实训项目和实训指导书;(2)长期聘请企业资深人士到我校教学指导,从而保证了课程内容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3)长期与企业合作,积累了一定的企业运营管理经验。(4)目前有2个“订单培养”纬创冠名班;1个纬创一体化生产实训室;1个省级校外示范实训基地:“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电工电子实训基地。
综上所述,我校通过与纬创资通有限公司共建“烙铁手”实训基地是可行的。
三、学校与企业共建“烙铁手”实训基地的思路
(一)、总体思路:
通过我校与纬创资通有限公司共建“烙铁手”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强化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的训练,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完善我校中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办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从而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二)、具体思路
1、通过与纬创资通有限公司共建“烙铁手”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使专业教师认识了“烙铁手”在电子行业的技术含量以及重要性;借助企业的技术优势培训教师,以及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重新设计工学一体的专业课程。
2、基于职业岗位要求和行业标准,和企业人员共同参与课程设计,按工作岗位的流程和职责,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教学的水平。
四、学校与企业共建“烙铁手”实训基地的主要内容
(一)、探索实践共建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
1、完善共建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结合《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校企合作资产管理制度》、《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校企合作投资收益分配办法》等规章制度,与纬创资通华南厂区共同协商,签署《纬创资通华南厂区校企合作(烙铁手)协议书》,确保校企合作顺利进行。
2、完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
探索以学校为主导、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教师和技术人员融通、教学实训和生产过程结合、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
(二)、通过专业技能的训练,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并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1、开办“烙铁手专修班”
按照企业要求开办“烙铁手专修班”。凡是选入“烙铁手专修班”的学员必须同步修读纬创班基础课程,并且通过相关课程的考核,成绩考核及格,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
(1)企业方的职责和义务
1)提供“烙铁手专修班”学员的选拔标准,并协同校方共同进行人员选拔和组班。
2)提供“烙铁手专修班”的实训课程方案,并根据课程需要投入必要的实训设备。
3)提供授课讲师的选拔、培训及认证,提供参训教师选拔标准、课程,派资深技术人员担任授课讲师。
4)提供“烙铁手专修班”学员技能资格的认证,并为认证合格的学员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及薪资福利。
(2)学校方的的职责和义务
1)按照企业方的遴选标准,组建“烙铁手专修班”。
2)按企业要求选派合适的教师参加“烙铁手技能教学资格认证培训”,并指派授课讲师。
3)根据烙铁手培训场地及设施的要求,提供基础设施。
3、以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为基础,通过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4、以实训基地为平台,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
五、形成“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中等校企联办实训基地”的成果:
(1)、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校企联办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2)、形成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3)、形成一套我校与纬创资通有限公司共建“烙铁手培训班”实施方案;
(4)、与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烙铁手实训室”;
(5)、建立电子焊接技术特色专项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中心;
(6)、汇编《广西机电学校校与纬创资通有限公司共建“烙铁手”实训基地》学员培训特色教材;
(7)、《广西机电学校校与纬创资通有限公司共建“烙铁手”实训基地》学员培训论文集。
总而言之,电子技术应用日益受到广泛的应用,学习电子技术,必须学好焊接,培养合格的“烙铁手”,是决定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否培养了合格的技术人才的关键,因此,我校与纬创资通有限公司共建“烙铁手”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电烙铁手工焊接培训资料》编号SBTYZ002
2、《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第二期
工程理论知识与产品设计的实际应用之间的转化成为实验教学的关键,打造一个适合工业设计学生学习工程类知识,并能与产品创新设计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工程实验教学大平台极具实际教学意义。该文通过分析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工程实验教学大平台建设所需相关设备已具雏形的基础上,针对团队教师在工程实验教学及科研的特长,提出搭建适合工科院校工业设计的工程实验教学大平台的建设构想并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
工科类;工业设计;工程实验教学;大平台建设
我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设置主要分为两大类,艺术类工业设计和工科类工业设计,即艺术型和工科型。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因各自之所长及倾向性不同而不尽相同。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从早期的美术教育体系中逐渐走了出来,向着综合型体系发展,工业设计中的工科类课程逐渐受到重视[1]。目前国内工业设计专业开设的课程可以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类。工科类课程,如力学、电工学、材料学、工艺学、机械设计等均属学科基础课,来自于工科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大平台,其重要性随着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以及设计领域的扩大,越来越得到重视[2]。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就必须对长期以来工业设计工科类课程一般采用工程设计专业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工科工业设计专业工程实验教学大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工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成为研究的重点,而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却被忽视,特别是专业课中的工程实验教学,涵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是工科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大平台的重要教学补充,是深化学生应用工程知识提高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打造专业课中的工程实验教学大平台(以下简称大平台),是将工程理论知识和设计专业知识进行融合的关键实践渠道。该平台上包含众多实验课程,核心实验课程有产品模型制作,设计材料———设计材料认知实验,设计心理学———人类心理感知实验,人机工程学———人体尺寸测量及眼动仪实验,产品设计I———产品拆装工程实验,展示设计———产品新媒体展示实验等。工科院校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只有更具实践操作能力才更具就业升学竞争力。区别于艺术院校工设专业学生重外观设计的美观性而轻视功能结构的工程可行性,工科院校工设专业学生依托工科背景的知识能力结构,在设计领域更具长足的发展优势。这种工科背景知识能力体系的建立,一方面需要在工科院校工科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大平台的支持下,打下坚实的产品设计工程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则需要专业课中的工程实验教学大平台的拓展,提升产品的创新设计能力。对于工科工业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架构及实验教学内容需要将工科特色和设计教育特点进行融合,既不能生搬硬套机械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又不能完全抛弃工程类知识要点而流于形式上的设计。工程理论知识与产品设计的实际应用转化成为实验教学的关键,打造一个适合工业设计学生学习工程类知识,并能与产品创新设计实践结合起来的大平台极具实际教学意义[3]。
2专业课中的工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实验设备制约等原因,专业课中的工程实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实验教学课程的工程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的结合性不强,实验设计针对性差,实验教学内容滞后于最新工程发展趋势,实验教学手段创新程度不够无法引起学生兴趣[4]。
2.1设备多有闲置
我们到相关院校走访调研,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工程实验设备多有闲置。在专业建设之初或进行专业评估时,院校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实验室建设,其中存在相当程度的盲目采购,为了视觉上的“高大上”而不是实际的实验课程需要。其次,受工业设计专业重外观轻实用的教学误区影响,存在部分教师和学生宁愿在电脑上出效果图纸上谈兵,也不愿通过工程实验检验产品可行性的错误的设计观念,导致实验教学中设备闲置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不够充分[5]。
2.2教学体系建设不完善
因设计专业的特殊性,部分工程实验课程无法从理论课程中分离出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由专业教师一把抓;而部分工程实验课程是由艺术教育背景的教师讲授,工科教育背景的专业教师没有完全发挥特长。专业课实验教学体系亟须改革,特别是工程实验课程需要根据设备及课程特点合理安排师资,科学开设课程进行实验教学[6]。
2.3以工程实验教学驱动产品创新设计的动力不足
多数设计院校专业教师重视从设计学科的角度以传统的造型方式探索设计的多种可能性,而在如何通过工程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创造力方面意识淡薄。学生以工程知识驱动产品创新设计的意识不足,对工科课程整体不够重视,导致对专业课中的工程实验课程不够重视,轻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造成产品设计中看不中用,鲜有通过机构创新、材料创新、人机交互方式创新的设计新作品。
3工程实验教学大平台的建设思路
3.1实验教学体系梳理
3.1.1调研工科类兄弟院校工设专业实验教学发展状况
团队教师在相关兄弟院校进行了广泛考察,对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体系设置、实验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总结了各自特点和优劣势。针对专业课中的核心工程实验课的实验设计方法进行的学习,对实验教学方式进行的讨论,为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程实验教学大平台建设提供了参考。
3.1.2研究工科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大平台中的实验课程
工科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大平台的理论课程及实验,一般是由无任何设计教育背景的纯工科教师授课,必然存在讲授内容从工程理论出发而不涉及工业设计应用的问题;设计专业学生理论学习往往如看天书,而课程实验则是跑龙套走过场。这就要求研究工科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大平台中的实验课程研究,使之适合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并与大平台中的实验课程顺利衔接。研究与设计相关联课程的设置合理性,使得教师从工业设计应用角度进行理论讲授和实验设计,并通过课程中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实验教学提升设计专业学生对于工程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为后期专业课中的相关教学应用打好基础。
3.1.3研究大平台的核心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法
大平台的核心实验课程是以专业课中的设计研究和应用为目标,结合工科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大平台中的课程知识点和实验手段后凝练提升而成的。研究实验设计的方式方法,研究实验课题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对确保学生通过相关实验教学掌握工程知识,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尤为重要。要求实验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作业、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多角度深入进行改革。
3.2搭建大平台设备基础
结合前期对兄弟院校的调研成果、本专业学生和相关教师的意见,从实验设备特点及团队教师特长出发,对大平台的建设进行规划,形成可行的平台建设方案。完成大平台的体系搭建、整体实验课程设置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方向确定等多项工作。机电工程学院已采购的实验设备包括激光非接触式三维扫描仪(逆向工程实验)、小型产品雕刻机(3D打印实验)、快速成型机(快速成型实验)。人机工程实验室(眼动测试、人体尺寸测量、人体反应度测试)和产品拆装工程实验室(产品内部工程结构认知)等工业设计核心实验室建设完成,并有多台套数位板及触摸屏(数字化产品快速表达、产品人机操作界面演示、产品新媒体展示)。现阶段机电工程学院设备覆盖了产品创新设计的全过程,形成了建设大平台的设备基础。
3.3整合教学师资力量
在机电工程学院可用于工程实验教学的设备基础上,对其能支撑的各种实验教学课程进行系统研究。组织相关教师根据科研方向和特长,对实验设备的操作流程和实验项目进行学习和探索,以兼有工科和设计教育双重背景的教师担任平台中核心实验课程教学。旨在传统实验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尝试在数字化设计大背景下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搭建覆盖工业设计专业主干课的大平台,设置融会贯通相关工科知识的工程实验教学内容,以及巧妙结合我系设备的实验教学,以形成产品创新设计流程的全覆盖。
3.4建设支持产学研全面合作的大平台
在实验教学的基本功能基础上,挖掘出支持教师科研、支持学生素质与能力创新训练、支持研究所对外进行企业项目合作的诸多可能性,使得产学研有机融合,达到学生、教师、系所的全面能力提升。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引入该平台的工程实验教学环节,根据实验设备的科研使用现状,拓宽将科研项目引入实验教学的可能性及相关途径,形成基于科研项目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开放性的工程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在该平台支持下进行相关素质能力训练和学科竞赛,进行创新创业训练等,达到该平台在实验教学之外的其他功能。最终将大平台延伸到校企合作环节,以建立产学研结合并创收的良好局面。
4工程实验教学大平台的建设效果
4.1完成大平台中核心工程实验课程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设计力求避免生搬硬套机械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正视设计专业学生对于工程实验的区别性需求,及针对学生特点选择实验课题,突出工程知识点和产品创新设计的融合。团队教师合作进行多门实验课程建设,编制实验教学大纲,撰写实验指导书,并进行相关实验教学实践。以48学时的“产品设计I”为例,专门拆出8学时进行产品拆装工程实验,由工科背景和设计背景兼有的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组织,并邀请电动工具修理店师傅现场进行示范讲解;学生分组根据实验任务书进行产品拆装,并撰写实验报告书;同时进行PPT和视频,学生反馈良好。
4.2校级教改项目资金支持
大平台中核心工程实验教学课程依托的专业课程全部得到校级教改项目资金支持。以《工业设计创新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为依托,结合《产品设计I研究性教学课程培养》项目、《人机工程学核心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及3个翻转课堂实践项目《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产品设计II》《展示设计》,团队教师以产品创新设计为目标,在相关专业课程中进行了工程实验教学的初步探索,力求通过教学理念创新和授课方式革新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4.3将教师科研项目渗透到实验教学设计中
以大平台为依托,团队教师将科研项目和研究方向渗透到实验教学设计中,建设了多支学生产品创新设计团队,如逆向工程创新设计团队、3D打印产品服务体系创新设计团队、人机工程实验眼动分析实验团队等。同时通过各种设计比赛、学生素质与能力项目培养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摸索出以工程实验教学驱动产品创新设计的诸多教学方式。获得1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金支持,其中8项为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均与教师科研方向相关,内容涵盖产品数字化虚拟展示设计、家具用品DIY设计、火灾救援逃生后装备产品服务体系设计、传统水利农具改良设计等,在大平台的支持下完成概念孵化和后期设计工作。在工程实验教学推动下,我系学生设计作品在国际级及国家级比赛中屡获殊荣。
4.4完成多本教材编写并出版发行
《产品造型设计材料与工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得江苏省精品教材称号。该书从设计专业学生角度出发,重新对知识体系进行构建,书中涉及大量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实际应用案例。《工业设计创新实验训练》(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是基于机电工程学院部分工程实验设备进行的实验教学内容总结。书中涉及了产品拆装工程实验、逆向工程实验、快速成型实验及产品虚拟展示实验等工程实验教学重要环节。《产品改良设计》(高等院校设计艺术系列教材)总结了“产品设计I”授课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集中展示了工程实验教学环节案例及学生成果。同时,团队教师在工程实验教学和相关工程研究领域发表多篇论文,成果显著。
5结束语
机电工程学院大平台建设周期长、工作任务重,其中也出现了部分问题,尚处于不断调整阶段。该平台建设需要学院领导高度的认同及支持,也需要本系教师自身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更需要团队持之以恒的实验教学实践才能初见成效。希望本文能为工科工业设计兄弟院校提供建设经验并诚恳期待交流。
作者:冯亚娟 周妍黎 严波 丁治中 单位: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屈文涛,岳治,徐剑波,等.工业设计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0(6):89-91.
[2]胡玲凤.工业设计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12):8-9.
[3]韩霞,杨恩源.我校工业设计专业逆向工程实验的开发与研究[C]//北京高等教育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9:213-218.
[4]陈静勇,邹越,朱宁克,等.构筑建筑设计的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81-183.
关键词: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
实践教学是针对机电类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部分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讨、分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在对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地进行教学任务的开展,从而达到预期的理想教学成果。
一、简述构建机电类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因素
1.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机电类专业的特点
学校在完成市场调研和人才教育定位的前提下,确立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及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以实践内容、实践方法以及实践手段为改革重点,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适应能力培养为关键,改进其传统模式实践环节,优化实验流程,从而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专业特色化是当下各类学校生存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也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首要性原则。
2.如何加强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机电类专业的平台构建
对机电类学科的强化建设,正确实施实践教学环节以及优化专业课程结构,重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从而构建多方位教学平台,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打下良好的改革、发展基础。
(1)建设机电类专业实验室的实践操作平台
首先要对机电类专业实验室进行规划、整合,加大对实验室硬件设备的投资,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利用实验有效的教学资源,
从而制订有效的实验教学计划,使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创新性能,同时强化对精品实验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大大提高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2)强化建设校内外学生实习基地
学生在学校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课堂外的实习、实
践活动,才能够有效验证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此可见,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是锻炼学生实践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平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内完成一般电气设备和简单机械加工实践训练,建立电气设备拆装实习基地,用于学生自己动手拆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认知电气设备结构和原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构建规范化的课程设计环节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学内容要以文化理论知识为主,加以实践训练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选题以小组形式,进行课题探讨、分析,老师可从旁指导。设计制订一套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创新教学模式,设计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实践创新环节,是对学生理论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有效的实践考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习好机电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实践理论方案
1.机电类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强化并不是轻视理论教学,整个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不存在主体与从属的关系,所以,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要端正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的正确位置以及有效作用。
2.机电类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的基本思路
在针对机电类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把对学生的操作实践教学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上,围绕现代机电工程素质,以实践技能训练为教学目标,培养实践工程应用能力,以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及合理的实践教学设计环节相结合为发展构建中心,以实践教学管理改革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整体优化效果并与理论教学形成有机统一的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三、建立机电类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安全管理及保障机制
1.强化机电类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热爱本职工作、业务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实践教学队伍,尤其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青年教师进实验室定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加实践活动,
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和专业业务水平。
2.不断对机电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实践,以提升机电专业教学质量
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教改课程项目,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专业学科的有效发展,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思想从知识的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转变,加强理论技术知识课程的内容比例,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以及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
通过对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建设的探索,分析得出改革、创新实践教育课程是当下各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的人类快速发展的必要性任务,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技术型应用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松平.独立学院机电类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科技信息,2011(5).
[2]郭年琴,陈爽.机电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5).
[3]李卫清,曹建树,焦向东.应用型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0).
[4]肖忠跃,李和平,罗淑平,等.机电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8).
[5]王猛.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J].职教通讯,2012(6).
作者简介:张有双(1965.3― ),男,汉族,山西省霍州人。1992年毕业于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现工作单位:霍州煤电职教中心。职称: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机
务实团队 示求真之范
要了解郑州市机电工程学校,首先要了解关瑞玲校长。学校的发展史,就是她的创业史,而她的发展史,也就是学校的辉煌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关瑞玲校长始终用“做一个优秀的领跑者和服务者”要求自己:就是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应该在“行动之上”。学校的发展是靠做,而不是靠说,在她任校长期间,合作企业里有她的身影,省内外同类学校里留下了她的足迹。
正是关校长对工作的执着、实干,使得这位“领跑人”的办学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领跑人”的心智在创新中得到展现,“领跑人”的人生价值在实干中得到体现。也正是在她身体力行的带动下,学校发展的道路上写满了“实干”。
实干,也是该校整个师资团队的真实写照。
该校的独特之处,就是有一支非常敬业、非常有能力、非常有思路的教育团队。这也是关瑞玲校长引以为豪的地方。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该校围绕“优化结构”的总体目标,统筹规划,全面启动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工程。目前该校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以外请名匠、内抓培训的方式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聘请企业生产骨干和管理精英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如聘请河南省职教专家王景战担任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聘请少林汽车公司高级工程师王晓瑞为客座教授等。企业兼职教师专业素质高、职称比例合理、实践经验丰富,对学校的专业教学、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示改革之范
该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确立了“优先发展装备制造类专业、推进开放办学深度、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创办全国示范学校”的发展思路,将学校定位为“中原地区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实施“校企联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品行教育、技能教育,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办学过程中,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专业及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实现学校与企业、课堂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月10日,宇通公司培训中心唐景焕老师到该校为宇通班学员授课,2011级宇通班师生近百人参加。课上,唐景焕老师以“宇通客车生产工艺流程”为题,结合当今世界范围内客车研发、生产的现状、方向,借助直观、精美的课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宇通客车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宇通班师生认真聆听了唐老师的讲解,详细记录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授课结束时,唐老师一一解答了宇通班学员的各种问题。
此次宇通公司的送课活动,是落实校企合作、共育英才的具体措施。校企双方还将按照培养计划,在实施拓展训练、企业送课基础上,继续深入实施教师、学生进企业参加实践实习活动,以此来促进宇通学员的快速成长,培养适应企业未来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其实,校企合作,不仅仅是请进来,学生还要走出去。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实训技能,4月24日,该校200余名宇通班学生,在副校长陈其伦、机电专业负责人郭浩然、宇通班班主任及就业办老师带领下,前往宇通公司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见习参观。
在宇通公司的底盘和承装车间,企业工程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带领大家参观宇通客车生产的基本流程。同学们如此近距离的面对客车生产场景,显得异常激动,纷纷提出问题和讲解工程师积极互动,深入了解目前宇通公司和国际客车生产的基本状况。中午,宇通学员在企业餐厅进工作餐,深刻感受了宇通员工的生活。
见习参观是宇通班的实训项目之一,旨在通过参观企业的客车生产流程,熟悉未来岗位的技能要求,深入了解宇通公司的企业文化,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养,拓展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教学目的。
此次见习参观不仅为宇通班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开阔眼界的机会,让学生们真切直观地感受到了客车生产的整个流程,增长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为学生们今后的实习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为有效开展各种技能实践和训练,各专业制定了详细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设备台账和使用记录等。该校实习实训场所能满足在校生实习的需要,设备使用率高,各专业实习开出率均达100%。此外,该校还与一些大中型企业如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水工、郑州锅炉集团、郑州宇通客车、少林客车、海马汽车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满足了学生市场调研、专业实习、假期社会实践以及半年企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学生今后就业和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该校实施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中,大多数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目前,该校与省内外30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书,学生成为“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受益者。
以德育育人 示育人之范
3月13日,该校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到荥阳市天鹅湖老年公寓开展孝老爱亲主题教育活动,为老人们送去了一份特别的爱。在荥阳市天鹅湖老年公寓,志愿者们为老人们表演了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帮助老人们整理物品、打扫卫生,和老人们促膝交谈。活动结束时,同学们一起祝老人们身体健康、生活快乐、长命百岁,并答应老人们以后会经常去看他们。
通过此项活动,同学们对老人们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给老人们送去温暖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学校以外的另一种生活,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责任意识,而且更加坚定了同学们孝老爱亲、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决心。
而这仅是该校开展德育活动的一个缩影。
该校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开展以“自信、养成、感恩、就业”四种教育为内容的德育教育:一年级养习惯、重基础;二年级树形象、重专业;三年级提素质、重适应。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做、技术过硬、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多年来,该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开创未来 示发展之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