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情况
时间:2023-09-18 17:05: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情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完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贫困大学生认定方法存在漏洞,这使得很多真正的贫困大学生得不到帮助,有些非贫困的大学生却成为了“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帮扶政策根本目的出现扭曲。第二是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与育人工作脱节,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存在偏重经济解困,忽视思想教育的情况。
2.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完善
目前,高校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思想认识方法不当。一些教育者的思想较为片面,只看到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却没有发现他们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对贫困大学生的总体情况把握不准,无法保证教育效果。其次,教育方法过于单一。部分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以条理性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对贫困大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具体指导,导致思想教育效果难以体现。第三,教育缺乏艺术性。具有艺术性的教育行为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行为上,很多教育者都没有注意教育行为的艺术性,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行为难以对贫困大学生产生吸引力,无法保证教育效果。
3.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很多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都没有结合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做好对教育内容的突出,这种针对性不强的教育行为,很难保证对贫困大学生的教学效果。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基于全体学生开展的,没有在教育内容上实现区分,导致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针对性的缺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在贫困大学生中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不同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心理状态都有所差异,显现出一定的个体性与层次性。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会忽视对贫困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使得贫困大学生的具体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关注与解决。
二、提升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对策
1.健全教育机制
想要提升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建立起健全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至关重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建议应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出党委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宏观统筹规划作用,建立起健全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办法。在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推进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为贫困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打好基础。
2.拓展教学途径
拓宽教学途径也是实现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的重要方法。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实现对教学途径的拓宽。首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帮助贫困大学生减轻精神及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保持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合理心态。其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贫困大学生的奖、助、贷工作中,实现资助、育人目标的共同实现。第三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贫困大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中,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精神。
3.丰富教学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
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对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1、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滞后于新的形
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局限于传统模式,忽视了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和现实状况,从而,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主要表现在:第一,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强调教育者意志的实现,而把学生纯粹当着被动的接受器,否认或忽视学生做为人的客观存在,否认或忽视学生的权益,忽视对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开发,很少从人本价值的挖掘上来切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深入学生思想实际,不能真正获得来自学生的反馈效果。由此导致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难以找到学生的共鸣点,教育成效很低。第二,封闭性教育,忽视了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转化为社会行为的实践环节。所受教育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缺乏适应能力,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产生怀疑,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降低。第三,随机性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政治运动的工具,有意无意地回避教育内容的理论深刻性和理论系统性,降低了教育体系的科学性、稳定性和系统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不利于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整体提高。
2、高校改革和扩大招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问题
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加快,各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还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原来固定班级的学习生活方式被打破,逐步代之以上大课、住公寓等流动性大的学习生活方式,使学生群体日趋分散化、个体化。大学生缴费上学,毕业生不包分配,面向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逐步被大学生和社会各界接受,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矛盾和困难依然突出,很多在校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政治热情下降。
3、大学生思想多元化的特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复杂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学生对各种思想道德文化的接受和选择有了更广阔的空间。社会上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多元性。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透彻,但也有部分学生政治意识模糊,理想信念迷茫和失落。一些学生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身份,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少数大学生中有所表现,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滋生蔓延。同时一些学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表现为是非观念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正义感、诚信度下降等。另外,现在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更为关注个人发展,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团结协作能力较弱,追求实际、实惠的心态比较明显,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在挫折面前应变能力较低,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甚至走向极端。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措施
多年来,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已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仍然应该加以继承和发扬。但这些方法毕竟是过去时代的东西,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按照新情况、新要求、新环境进行创新、重构,适时转变过去的工作方法,创造适应新形势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要由传统型向现代化型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质,要有广、博、专、深的知识储备,有健全的人格,要善于捕捉时代信息,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智能素质,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及开拓精神、创新能力,要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凡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坚决压缩,凡已过时的道德观念要大胆更新。要引导和激励学生不迷信盲从、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锐意进取,要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伦理道德的修养和人格教育,要重视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好、特长。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水平分层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针对性,使其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由共性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
从全球来看,当代是指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为标志以后的时期延续至今,当代最重要的特征是科技革命的发生,科技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化。人类交往的日益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人类交往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当代,人类的交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人类更广泛的普遍交往正从可能变成现实,而且人类交往的全球化、现代化的特征愈加明显。交往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交往主体多元化
交往在当代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的现象。古代,交往的主体相对比较单一,当代,交往的主体进一步丰富起来。如:个人,集团,民族,国家。越来越多的对象成为交往的主体,交往主体的多元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可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交往主体多元的变化变化。
(二)交往内容多样化
交往的开放性,普遍化必然导致交往内容的多样性。随着人类交往的程度大大加深和拓展,交往突破了原有旧形式的一些限制,朝着更为普遍、全面、自主、平等的方向发展,交往关系和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往内容随之多样化、丰富起来。交往内容的丰富,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丰富的内容,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但是也会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冲击,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
(三)交往方式科技化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的交往方式也随着发生了变化,交往方式的科技化是当代交往表现的一个重要特征。人类赖与生存的地球正日益“信息化、数字化”。伴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交往手段已从过去的落后、单一走向现在的多样化、便利化、网络化、现代化。
(四)交往空间两级扩张
当代普遍交往成为趋势,无论距离多元,无论主体是谁,都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交往,但是这样的交往出现了交往空间的两极扩张。一方面,借助于信息科技,人类冲破了高山大洋的阻隔、交通信息传递的困难,真正超越了物理时空的限制,可以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进行交往。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络的信息高速公路,人们又可以只通过电脑在小小屏幕上展开各种交往活动。
这四个方面是当代交往体现出的新特征。当代交往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除了包括交往本身特征的变化,从思想政治教育立场分析,主要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交往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交往受交往变化影响也在内容、形式等内容上发生了变化,明确这些影响才能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当代交往的新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会受到交往变化的影响,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十分紧密。“没有交往,教育关系便不能成立,教育活动便不能产生,一切教育不论是知识教育还是品德教育都是在交往中实现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作用是促进人的发展,但是人的发展离不开交往,交往实践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每一次拓展,都是人自身发展和进步的确证。”
(一)当代交往的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当代交往的新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首先是积极影响,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这些积极的影响,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当代交往变化的积极影响表现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参与的主体多元化了,因为交往受发达交往条件的影响,交往主体逐渐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交往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交往中来,不论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还有任何想要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交往过程中的人,都可以作为主体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来。交往的新变化增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当代丰富的交往内容影响,在交往过程中,也获得了丰富的、新的内容。在当代交往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单纯的爱国主义教育,简单的观念灌输,科技化的交往手段,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接收到了方方面面的知识,学会了与时俱进。同时,当代交往有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有利于引进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先进的教育经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交往过程中就得到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并不断创新。
在交往科技化的背景下,受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以前单纯的教与学的方式,在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上也体现出了科技化,信息化的特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的更加便利,扩大了交往的范围,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距离拉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创新发展,也更加有效。
(二)当代交往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它的主要特点是交往受到交往受到个人在共同体中所获得的身份的限制,这直接导致交往双方在权利分配关系以及享有权利上的不平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交往的缺失也就是当代交往新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弊端表现在几个方面:
交往形式化。交往的普遍化,交往广度的扩大使交往更表面化,表面交往频繁,导致感情缺少,影响了交往的深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了表面化的趋势。
交往程序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的情况就是上级要求大学必须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然后学校就执行命令,进行程序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沟通,缺乏交流,虽然当代交往的方式,内容都十分丰富,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这个问题还是不可避免,反而受当代交往变化的影响,更加形式化。
关键词: 三个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研究
“三个自信”的含义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党的十报告中同志提出的,他要求全党同志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自信。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深化“三个自信”的新思想下的理念创新
1.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意义创新的关键是“三个自信”。
“三个自信”的理念创新应该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的工作意义创新、依托以德育人的根本所在,不断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检测效果,不断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理论创新,理论的创新离不开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要把“三个自信”不断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这样还不够,还要不断贯彻到实际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方式,不断提高“三个自信”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意义的创新。
1.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及引导工作创新的能力离不开“三个自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能力素质离不开“三个自信”,党的十在适当的时机提出了“三个自信”,它是理论在中国的崭新的成果,突出表现了拓展大学生政治教育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在“三个自信”的思想视野下,我们要付出行动,行动起来并接受实践,敢于检验;在经历大学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的熏陶,日常生活的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内在知识素养和能力,可以更有力量抗衡国内外复杂的现实情形,以过硬的综合能力素养面对未来发展。“三个自信”引导工作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工作创新能力表现在内在,“内因是实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实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哲学原理的告知。要创新工作能力,就要不断提高内在,内在提高表现在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发展传统,传承经验知识,发扬传统精神,在此基础上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不断创新和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提升,从而推进“三个自信”,提高工作创新能力。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中融入“三个自信”
学术是无止境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要联系学校的工作任务,发展规划相结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了学生的成长,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创新方法,改善体质机制,才能从整体上取得突破和提升,这样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表现出显著效果。
2.1在“三个自信”的推动下健全的工作体系,完善组织体系。
健全的工作体系首先要完善工作机制,就要有科学而合理的分工机制,在“三个自信”的推动下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体系得到创新发展,慢慢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协同配合、高效运转的教育工作体系。推动“三个自信”在联动机制中的作用,形成完善的育人模式,形成全方位的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从而形成健全的工作体系。推动“三个自信”在工作模式中做到面面俱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面俱到地完善组织体系关键的环节,要积极发挥学校学生组织,紧密结合学生的纽带关系,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为中心,以及学生模范如班长、党员等,形成完善的组织体系,对不同组织及不同班别层次分阶段、分步骤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2在“三个自信”的推动下加强保障体系。
加强保障体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十分重要,“三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体系,加强保障体系把“三个自信”的内容规划到老师的考核教学计划中,对教学进行考核;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解析教学的过程要求,要将“三个自信”的基础内容知识,根据大纲要求进行融合教学;从工作程序上看,要对具体的教学提出相应要求,这就不断加强了“三个自信”在保障体系的作用。对于大学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也要有要求,对从事理论研究和工作体系建设的所有同事,强化他们对知识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与运用,并且运用到生活、教学、工作中,这样提高了工作机制,从而制度上和工作过程中得到升华。
3.提升工作载体,在“三个自信”推动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的活动创新
3.1“三个自信”思想引领着重要目标。
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和“三个自信”的相互联系、相互结合中,其重要的核心问题有两种:首先是如何坚持,接着是如何发展。如可坚持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中老师有关,坚持表现在老师处理“三个自信”内容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相关联系,要以教材为主,把“三个自信”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中,老师运用知识对相关环节进行讲述,还要抓住重点,讲解要结合实例,融入教学体系,并且要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出大众所能接受的语言,例子要精彩生动。用更形象的讲解、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让他们对此产生好感和兴趣,使他们能够更清楚牢固地记得完美的思想结合。
3.2“三个自信”对青年学生的有效覆盖和影响。
应该对“三个自信”的内容加以分析。解释,使其具体、形象,融入共青团的学生组织活动中,使“三个自信”的内容内涵融入共青团的整个组织团体中,影响着广大青年的成长生活,在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使他们有目的、有方向、有计划地培养、引领广大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提高大学生高度的社会使命感,坚定“三个自信”的理想信念可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3.3拓展“三个自信”传播渠道。
把“三个自信”的引用发展和新媒体相结合,这样的方式更符合时代的发展,更具有实效性,以最快最优的传播途径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利用好、衔接好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积极主动地寻求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占领该领域的最高点,拥有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权。首先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传播工具,如QQ、微信、微博、飞信等新媒体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指引,利用身边的媒体工具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教学、宣传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是一种个别化的教育方式。传播“三个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与时俱进,结合新媒体的方式使教育更具有渗透性和自由度,使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活力、更具有时效性,稳固地拓展思想领域的渠道。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理论创新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给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这些问题突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现实的难点、重点问题。时代在进步发展,传统的理论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达不到工作的要求,所以要坚持新形势下理论与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拓展传统,也要结合实践、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坚持理论创新有利于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可以改变老的规矩,方式方法,给思想政治教育更现实的理念,要全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把握住时效性和针对性,就要坚持创新改进教育老的方式方法,过去的教育环节,只有创新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快改善。坚持理论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发展的需要,是使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代步伐、更切合实际的方法。
5.结语
大学校园在多元文化的交错中,应把“三个自信”结合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方式中,结合在教育载体中,才能不断引导大学生建立起制度和理论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从而自信满满地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建设事业中,关于坚定“三个自信”崭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措施,要不断努力创新教育引领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青年,主动出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学洪.提升大学校园文化教育人软实力[J].高校理论战线,2012(8):113-114.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途径
一、结合实践基础
(一)转变理念,形成系统“大学工”理念
首先是要在理念上更新。一是改变传统的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水火不容”的局面,在学生工作系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系统之间搭建起一座互通有无、交换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系统化的大学工还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师资资源的平衡上。班主任、辅导员等由于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其中部分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比较熟悉,但是缺少理论品质。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种种不适应,产生了逆反心理及表面服从心理。为改变这种消极状态,高校可以通过机制的转换来改变现有资源的不平衡。
(二)强化调研,系统构建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其前提条件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趣味性和主动性。网络化背景下,网络速食文化给大学生文化知识结构的构造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是网络速食文化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之困和道德疑惑。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惑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也降低了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少数学生理想信念逐渐淡薄。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在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同时,也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二、结合实际效果
(二)构建科学的反馈机制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引导,实行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定期反馈机制。首先,辅导员、班主任、分团委书记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每学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管理目标及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交流沟通,以使教师有的放矢地通过课堂教学等形式对相关学生开展考察,切实将实践体现在理论课程中。其次,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就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与学工系统进行沟通,不断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后,反馈机制的构建在考虑科学性的前提下也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里。
(二)以自我教育检验结合实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效果归根结底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表现出来的。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与青年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分不开的。因此,要以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的程度来检验结合的实效,不断推进二者结合的深度和广度。
(三)完善学生满意度测评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直观地表现了教学结果与学生实际期望值之间所形成的反差,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标准,也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是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评估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因此,不断完善学生满意度测评体系是必要的。首先,测评内容要丰富化,要涉及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其次,测评结果要体现差异性,对不同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及持续改进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对满意度分析要考虑关联性,全面考虑不同的影响因素,全方位把握提高教学质量的各种影响因子。
三、体现结合的内在要求
(一)以先进文化视域拓展结合途径
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及价值观念的弱化,在实践中总会以某种形式暴露出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其目的就是将学生暴露出来的理想信念及价值观念弱化的部分,用先进的文化予以观照并加以强化。这样一个育人过程是有规律的循环。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也要围绕着先进文化这个视域展开,并由此拓展结合途径,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以红色文化培育人,以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人,以典型文化引导人等。
(二)以文化筛选体现结合的主题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合归根结底就是培育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人才。二者的结合中心主题是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大学生以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文化的筛选,然后进行文化的践行。
(三)以先进文化引领结合的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反映了时代的文化特征。同时,它也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主渠道和实践主渠道恰恰是体现这一功能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体制转型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的大学生,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制定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中国化的成果引领结合的方向。
四、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也是有效推动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有力途径和方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社会体制转型期的关键时期尤其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共生教育 网络媒体
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前进的重要保证。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开始迈入全新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文化的普及和网络信息的传播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既改善了高校的教育、教学环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也给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带来消极影响,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展开。因此,如何让网络媒体和网络信息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为一体,达到一种共同进步、共同生存的目的,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追溯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目前,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认为,以人为本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诉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的指导思想。然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是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我国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特定的发展阶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政治”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陈秉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这就明确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的政治目标和任务。其内容是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综合教育。其目的与内容规定了其作用就是对教育对象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实现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而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3.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任何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个由相应要素构成的系统,都具备相同的基本要素,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一不可。思想政治教育者总是依据社会的要求制定教育目标,并要求受教育者能按社会的要求接受教育,以实现最终目标。然而,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的个人需要与社会要求往往不一致,二者间必然形成一对矛盾。只有当这一矛盾得到了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总是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并为一定的目标服务。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和知能结合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再次,思想政治教育也总是具备一定的功能,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关键期,有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最终实现大学生的人格和知能的全面发展。
二、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性,深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媒体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环境和良好的机遇。但网络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容易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加之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浮躁心理蔓延,若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理性思考的话,就不能正确地鉴别和把握其本质。针对网络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探索如何利用网络媒体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意识;道德品质;价值取向;心理健康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方面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在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及心理的成熟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积累的社会经验还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思想信念还不够坚定,知行脱节现象普遍。这就需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受到各种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西方国家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影响,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思想文化的渗透。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有盛行趋势,这些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要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具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方面的信仰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一套全新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教育。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意识。当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热情不高,一次调查结果中只有16.67%的学生喜欢关注政治,其他的都对政治冷漠。这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大学生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意识较差。其主要原因是人生观、价值观、就业问题及社会环境有关。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进步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作用。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道德品质。良好道德品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使大学生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礼貌、诚信、对待友情和感情的真情以及孝敬父母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更有些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作为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身就应具备判断是非得失的能力以及优良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该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的学会做事。在任何时候道德是不能丢失的,否则就会失去方向,误入歧途。
(三)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历来是与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相伴随的,大学生活条件的多元化必然会在具体的、单个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方面显露出来。从目前的高校实际看,大学生这种复杂的思想观念突出地表现为信念、信仰、理想的多元化。一部分大学生一味的崇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强,奉献精神缺乏等等。这些不良的现象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总的来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必然会使当代大学生政治上、道德上、心理上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四)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然而,在社会经济气候多变,中西文化冲突,各种思潮碰撞,各种矛盾现象不断出现,造成了大学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如人际关系中的闭锁心态,职业选择中的焦虑情绪,恋爱中的人格裂变以及各种精神上的疾病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成因的分析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社会塑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由其中不良因素影响产生的,因此有必要了解这些不良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产生重要的影响。现代家庭的父母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现象增多,导致了父母对子女的过于溺爱现象严重。使孩子从小就缺乏锻炼,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物质攀比等等不良现象,孩子从小就灌输了不良的教育,自私自利的行为严重,这也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
[1] [2]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而是各个教育阶段共同联动的问题。大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中学以及中学以前的学校教育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道德教育一直在搞,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重提升,轻生活基础;重成绩,轻道德培养。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人的德育,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市场泛化,也使学生感觉到道德教育的虚假性。这些都严重阻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等多样化的新特点。这些特点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情况、新问题。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在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政府应制定有效地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有效地开展。社会团体更多的是注重大学生的能力问题,却忽视了道德缺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