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5: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建筑;机械; 故障维修;保养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各种建设项目的开发,工程机械应用越来越广泛,工程机械设备的完好和正常工作对施工的进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可靠性再高的工程机械在使用中也不可能不出故障,现今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保障工程机械出现故障后 ,能迅速高质量地得到维修,恢复工程机械的性能且维修价格低。所以提高工程机械维修企业的技术构成,降低维修成本,促进工程机械维修工业的发展 ,显得愈加迫切。技术构成可简单概括为人力 、设备和信息三大要素。其中人是决定性因素,人的素质决定个业的素质。因为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水平、维修技巧和水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程度都依赖于人的素质。本文重在分析工程机械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途径。
1工程机械维修中常见问题
1.1不能正确判断分析故障, 盲目大拆大卸的现象司空见惯一些维修人员由于对工程机械结构 原理不清楚,不认真分析故障原因,不能准确判断故障部位,凭着 大概 差不多 的思想盲目对机械大拆大卸, 结果不但原故障未排除,而且由于维修技能和工艺较差, 又出现新的问题。
1.2盲目更换零部件,乱用螺栓,一味换件修理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增加了消费者的开支理单在维修时,应根据故障现象认真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及部位,对能修复的零部件要采取修理的方法恢复技术性能, 杜绝盲目更换零部件的做法。
1.3不注意配件型号以及不注意检测零部件配合间隙的现象为数不少,配件代用或错用的现象较普遍在维修工程机械时, 配件代用或错用的现象仍然较普遍, 有些配件应急代用是可行的, 但长时间使用却有害无益, 影响机械的安全和技术性能 。
2 工程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建议
2.1编制机械工作计划、提高机械人员业务素质水平
根据工期、进度、设备工作量, 结合设备厂家提供的维修问隔、维修标准及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编制机械维修分为短、中、长期工作计划。一般短期计划为 10 天或一个月。短期计划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完善, 以保证中、长期工作计划的落实。
目前我国现有的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尚不能同步发展,大都仍沿用着旧的一套管理模式。 其致命的弱点, 就是常见的技术管理因人而异的不稳定状态和在管理上的短期行为, 即我们通常称的 “随意性 ”。其表现 为“重修轻养 ”、 “重用轻管”、 信息不畅, 不利于主管部门管理,大多企业对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也大致如此。若维修业的发展不适合工程机械工业的发展 ,就会影响工程机械的使用。所以要提高机械人员业务素质及技术水平。机械操作人员要做到懂构造、原理和性能和会使用、检查、排故障和保养, 减少停机损失, 提高机械的经济效益。为促使机械人员自觉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从制度上对一专多能、敬业精神强的职工给予高薪和较高政治待遇; 对于技术较差但有上进心的多加鼓励, 创造学习机会; 对业务差又没上进心的严厉处罚。机械人员要积累经验, 不断总结, 对影响工程施工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出减少设备停机时间、降低成本的办法和措施, 从而使编制的施工计划及生产安排更可行。
2.2注重设备的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从制定设备规划方案起直到设备投入生产为止这一阶段的全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备的规划决策 设备的采购(或租赁) 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设备使用的初期管理四个环节 (1)规划决策阶段,企业所需设备无论是采购还是租赁,都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设备的配套需要等方面的要求提出方案,根据充分市场调查研究所掌握的情况进行可行性和经济性分析论证,作出设备是购置还是租赁的决策,并编制费用预算确定实施程序和预期效果 (2)工程机械的采购,是机械前期管理的重要工作 首先参与机械采购的人员应该具有广博的业务知识 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高度的责任心;其次在采购机械设备前,要对公路工程对机械的实际需求以及工程机械市场发展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 论证,编写机械采购的可行性报告呈报上级主管部门,待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分析 论证批复后方可进入采购的准备和实施阶段 (3)工程机械的租赁,在我国实行公路施工设备的社会化租赁经营是克服目前施工机械利用率低,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差等以上问题的较好办法 (4)设备的安装调试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的工作,因此要有严密的组织,严格地按程序实施,设备部门和维修技术人员要充分发表意见,机械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要符合原设计和选型要求,这对于充分发挥设备的投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决不能对这部分工作敷衍了事。
2.3 合理对机械进行等级保养。
等级保养是否合理, 将直接影响到机械的性能和寿命。工程机械因使用地区条件环境差等因素, 考虑等级保养标准的可执行性, 应有浮动范围, 一般情况: 一级为100小时, 二级 300~ 400 小时, 三级 900 小时以上。施工场地的天气、污染及路况都会影响机械的性能, 且降低寿命, 甚至造成大事故。冬、春季要做好对机械的预热保温防冻和发动机的低温调整工作, 夏季做好对机械的冷却清洗工作。高原山区调整点火时间, 增装涡轮增压器, 减少冷却液消耗, 缩短冷却系统, 均能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现在不注意检测零部件配合间隙的现象为数不少,柴油机活塞与缸套配合间隙、活塞环“三隙”、气门间隙、柱塞余隙、制动蹄片间隙、 主从动齿轮啮合间隙 、轴承轴向和径向间隙、气门杆与气门导管配合间隙等, 各类机型都有严格的要求, 在维修时必须进行测量, 对不符合间隙要求的零部件要进行调整或更换 实际维修工作中, 不测量配合间隙而盲目装配零部件的现象为数不少, 导致轴承早期磨损或烧蚀柴油机烧机油起动困难或爆燃 、活塞环折断、机件撞、 漏油、 漏气等故障, 有时甚至会因零部件配合间隙不当, 导致机械严重损坏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对此的检查和维修。
2.5优化设备的现场管理
设备从投产到报废的全过程属于现场管理的范畴 从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来看,这个过程是最长的 它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 在这方面,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2.5.1国家和行业在维修制度的改革方面要坚持多样化、复合、弹性化的原则,让企业自主选取适合自己的维修制度。
2.5.2为了避免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的局面产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让不同的部件 系 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让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2.5.3采购阶段选择维修性较好的设备,加强维修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制定严格的维修管理制度,确保维修质量。
3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的普遍特点是工程量大、任务重、投资高、工期紧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工程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恶劣性的因素,针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这些特点, 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首先, 加强保养, 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 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 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 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而且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 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另外, 要注意加强和设备生产厂家的沟通联系, 与生产厂家建立友好的协作关系, 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 以防因关键设备维修而耽误工期。最后, 还需要将技术保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建筑机械行业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更加经济的促进该行业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亨佳工程机械中的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 [ J] 《科技与经济》, 2005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经济效益;管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工程项目越来越朝着机械化的方向发展,现如今企业机械化程度以及工程机械的管理水平决定着整个企业对工程的效益和进度的控制,就目前而言很多企业对于工程机械设备只注重其使用,对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等其他环节相对比较薄弱,形成了一种重效益轻管理的机械设备使用模式。这种使用模式对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是很不利的,因此,企业应当积极的进行管理观念上的转变,建立健全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体制,将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走上专业化,正规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设备故障影响工期的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如何将经济效益最大化呢,对于企业来说工程机械设备是企业生产工作的基础,只有工程机械设备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正常运行,才能保障企业的经营效率有所提高,因此对于工程机械设备的保养,对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来说提高经营效率的方法通常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提高生产效益,第二种就是降低生产成本,在这两种方法中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求着工程机械设备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使用状态,因此对于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来保障,工程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维修能满足设备的日常使用,才能够在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使得设备一直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企业的主要的工作就是工程机械设备的工作,为了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就需要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这就要求着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保障低故障率,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提升。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设备来讲机械设备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着降低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2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的机构不健全和管理的制度不完善
现如今很多企业对于企业工程机械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的缺陷,企业缺乏对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制定的意识,现如今很多的企业缺乏完整、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档案的建立上扔不完善,工程机械管理工作处于混乱的局面,没有明确的制度和机构去进行控制,尤其是有些公司对于新设备的购入,入账时候存在很大的遗漏,这使得现如今管理工作比较被动,公司管理的责任主体尚不明确。
2.2工程机械装备落后和盲目购置设备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如今,很多企业的工程机械设备比较老旧,机械设备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新换代,科学技术也处在落后的状态,这就导致了企业再生产经营上以及某些项目的施工招标都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因此在某些时候影响了企业的日常发展。企业应当根据现在的市场情况及时对新的产品和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企业只有及时的根据自己的自身发展来进行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
2.3技术管理水平不足
目前,虽然大部分企业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了机械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换比较频繁,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比较淡,对设备维修和管理人员进行的专业教育时间较短,技术管理水平差别.
2.4使用设备机械的时候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现如今很多企业的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的专业程度普遍较低,对于设备不够了解,很多操作人员多设备的使用步骤与方法都不合理,由于很多时候为了追赶工期,机械设备一直处在超负荷的运转状态,以至于导致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都受到了影响。而且在使用后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尚不到位,导致在工程机械设备在投入新的项目中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严重的故障。
2.5机械设备在更新换代方面特别缓慢
现在许多企业建设的时间,对于那些落后,老化,设备立即更换,不及时还在建设,这直接导致了较低的施工效率,降低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价值在一个短的时间内只有好处,但没有足够重视机械设备本身的整体性能,施工过程中使用废旧机械或磨损,从而提高施工过程除了失效概率,以及增加企业成本,也造成严重的威胁到施工人员的安全,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3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维护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
3.1增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
因此,企业应加强教育运营商使用的设备和操作的工作,使其充分理解的机械和设备,以防止高频机械设备和过度使用,保证机械的使用是正常的,一个机械维修在平坦负载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使用统一的操作模式,保护机械和设备可以光滑,防止起伏。对操作人员培训教育,我们应该注意了解机械设备操作和控制,使企业能够熟悉你的表现和机械原理和设备,提高操作人员维护,检查维修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人为失误造成的机械损伤。坚持一个人一台机器,责任到人的管理系统,可以配合适当的奖惩制度,通过日常检查工作提高操作人员操作机器的知识和细致,调动积极性运营商设备的爱的同时,加强责任心的培养。
3.2设备的定期保养和维护
设备定期维护和保养是保护的基础机械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能力和工程机械的维护,最重要的事情是确保机械、磨损部件,因为材料老化问题造成的日常工作,这些都是工程机械设备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穿的部分日常工作的主要因素是机械设备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机械设备的机械部件磨损是限制技术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机械零件磨损问题,企业应高度重视,特别是确保合理的机械设备、和使用高质量的材料和现代制造技术。
3.3设备的处理工作
根据日常机械设备管理,大量的机械故障是由于不良。因为工程机械部件的效果精度和质量保证工程机械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正常合理的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减少机械故障。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剂,根据机械结构的不同种类和应用程序与普通剂类别,选择适当的质量等级根据机械的要求,根据机械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油品牌。第二,检查油质量和数量。及时补充不足,根据需求进行改变。第三,根据维护周期,设备技术条件、工作环境等因素,使义务维护计划,时间必须维护停机时间。
3.4对于机械设备小故障的及时处理
机械的使用难以避免的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有时机械设备的影响程度较低,有时故障比较严重,甚至威胁到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甚至对操作人员的操作使用产生很大的风险。据调查,大部分时间的设备大故障,往往因为一些小故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的小故障,经常因为生产要求,不及时处理故障,甚至不进行处理。因此在维修方面上,对于小故障我们要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不能任由小故障发展成为大事故,要保障能够及时的对小故障进行处理。我们要通过事前维护与定期维护相结合的维护和保养制度,在使用设备之前对一些小故障进行处理,操作人员也要通过日常对设备的使用观察,及时总结和分析,机械损坏和故障的规律,通过日常工作的总结,定期定时的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要坚持着定期检查,定期维护的原则,通过对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的分析来进行维护保养,这样就能够避免浪费和机械设备的损坏,为企业的生产需求提供基础保障。
4结语
对于企业来说,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根本是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因此一定要重视企业的工程设备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并通过日常工作中将其落实到工作中去,进而提高企业自身的能力,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友福.加强生产设备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0).
[2]李建光.提高工程机械管理水平有效方法的探索与分析[J].品牌,2012(66).
部分公路工程施工单位缺乏必要的机械设备保养意识,不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护,导致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故障问题频出。不仅增加了工程成本,也缩短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2、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管理的实施对策
2.1完善管理制度、科学组织管理
为了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机械化管理水平,必须制定出完善的机械化施工管理制度。编制出详细且科学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组织计划的科学编制是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可根据施工组织安排来选择合适的机械类型和设备配套方案。施工组织计划还应该对机械的固定资产损耗率以及回收率是否合理进行明确,从而判断出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是否最佳。在机械化施工管理制度方面,各级、各相关的机械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出详细的管理制度,做到奖惩严明、激励有方。对机械设备的操作纪律、操作规程进行明确,提高机械设备操作者的专业水平。在加强技术管理的同时,重视经济管理,对各项机械化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健全。从而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也从根本上提高了公路工程的整体效益。
2.2重视机械设备的选型与配套
在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管理过程中,对筑路机械的造型、配套、更新及改造非常重要,这是机械化施工管理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体现。公路工程中由于机械功能的不同,其使用要求与适用范围也各有不同,而且相同的机械因为设计制造的厂家不同,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就要求公路工程机械管理人员,运用丰富的工程经验和熟练的机械使用知识,根据机械设备的不同技术功能、使得性能、运行规律,来选择合理的机械类型及配套设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管理和使用机械,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有效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在机械设备造型与配套方面,应该首先确定出主要施工内容的主导施工机械,然后结合主导施工机械来进行合理的配套选择;公路施工的各类配套设施必须能够符合主导施工机械的实际作业能力需求;施工机械的选型与配套,还应该能够符合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而且各类机械及配套设施在维修保养方面都能够方便实现;另外,在对机械设备进行选型和配套时,还应该考虑到经济的因素,从而最大程度的为工程创造经济效益。
2.3提高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水平
由于公路工程施工程序复杂、工程量较大,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不,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磨损、故障等问题,因此必须制定出合理的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制度,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故障发生机率,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在机械设备检修方面,可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与手段,对机械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并不断改进检修计划,完善维修保养方法。每项工程完工之后,应该及时将机械设备送回基地,同时进行一次彻底的维修和保养,以备后期使用。这样可有效提高机械的施工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机械的大修成本。避免由于机械故障原因而造成的工程延期现象。
2.4实现管、用、养、修的全面结合
现代公路工程中机械化施工已经成为主导,只有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功能和效率,才能实现工程的预期成效。传统的施工管理通常将工程和机械分开来管理,缺乏必要的协调与沟通,虽然机械设备的拥有量不断增加,但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使机械设备的功能无法得到全面的发挥。要克服这一点,就必须要求机械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全面配合,实现机械的管、用、养、修全面结合,合理编制施工计划,组织管理,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及施工条件,来制定出合理的机械设备类型和数量。不断提高机械化施工管理的水平,积极应用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从而不断提高工程的机械化程度,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
3、结论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现状;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TE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科学技术进步和交通基本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机械化大生产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模式。高效、低耗、优质是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体现,是实现高等级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为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充分发挥效能,对机械进行正确合理的维修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管好、用好、维修好工程机械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职责。多年来,在机械设备管理上习惯于把维修工作看作简单的技术管理工作,很少研究机械维修的经济管理,使机械维修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一、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机械维修,并非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普遍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科技含量的增加,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在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仅几个月的施工期,给野外作业环境恶劣的工程机械在点多、面广、线长的情况下增加了作业难度。为有效减少无效的作业台时,减少机械的故障频次,应有针对性的在施工计划安排、人员配备、机械配件的供应保证、检测手段的完善、保养作业时间等方面给维修保养工作及技术保证合理的组织。
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冬修不同于施工现场的抢修保养,它是辅之以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予以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机械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影响,客观上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这一维修质量的要求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没有本质区别,但就工程机械而言,使用条件的苛刻,应该说在程度上更为严格。
二、工程机械维修现状分析
1、工程机械维修市场现状
当前,我国工程机械维修市场出现了种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与其它行业维修市场相比,工程机械维修市场起步较晚,维修设备、修复工艺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致使工程机械维修市场发展极度缓慢。二是生产厂家与地方维修企业分离,新产品、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维修难度。三是各维修企业维修质量参差不齐,缺少专门的维修水平评估、检查和监督机制,而且仍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和标准。可以说,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工程机械维修市场的快速发展。
2、工程机械维修制度现状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现行的主要维修制度,特别是计划预期检修制度,虽说对保证机械技术状况完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首先,该制度所依据的磨损规律存在局限性,致使维修工作在制度上得不到很好地开展。第二,制定保修周期及作业内容所依据的磨损规律与当前工程机械实际技术状况差距较大,极容易致使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对工程机械来说,计划预期检修制度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种盲目的、脱离实际的强制性保修制度,它的最终结果反映到经济上便是维修费用的高昂;反映到技术上便是技术落后;反映到思想上便是顽固保守。为此,需要尽早完善工程机械维修制度,确保维修工作有序进行。
3、工程机械维修技术现状
随着工程机械技术含量的不断增长,工程机械维修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多样化的维修技术极大地方便了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使得维修的及时性、准确性大大提高。然而,现阶段施工项目经理部在生产经营管理上的短期行为,造成对施工设备维修保养投入不够,施工现场的检测手段和保养、修复技术却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有:检测设备不完善;许多施工单位对工程机械故障的检测诊断还停留在经验判断阶段;工程机械维修技术人员水平有限;维修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
综上所述,当前的工程机械维修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严重制约着工程机械维修行业、维修管理、维修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必须及早寻找出解决方法,以完善工程机械维修现状。
三、改善工程机械维修现状的有效对策
1、建立完善的工程机械维修市场
(1)建立区域性的RCM服务网
由厂家出机械,RCM服务网点负责这些机械的维修保障工作,可以有组织的批量进行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修复,以便设备生产厂家对此能够有效地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2)建立行业中介服务网
在维修市场主体建立的同时,中介机构也应同步建立。值得注意的是,应当以不破坏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市场运行的竞争性、自动性和企业对市场的充分自主选择为前提,尽量避免对市场活动的过多干预,促进市场有序运行、协调发展。
(3)构建现代维修服务市场模式
现存的个体、集体的小型工程机械维修实体相结合,在建立区域性RCM服务网点的基础上,以Internet为手段,扩大服务深度,形成多种形式的工程机械服务企业集团,把制造、施工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设备、技术优势,科研单位的理论、智力优势,小型企业的数量、分布、服务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地发挥各自所长,更全面地为用户服务。
2、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1)领导重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加强督办检查。成立设备管理督查专班,不定期对挖掘机、压路机、摊铺机、洒水车等机械设备的油料、配件消耗进行抽查进行检修,使机械达到无故障。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频率、自身情况制定保养和检修计划表,做到定期保养、定期检修,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做到万无一失。
(2)建立机械设备安全保证体系
在以往的机械维修与保护过程中,使企业的机械损坏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在企业要认真落实保证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技术措施,将机械设备经常性的安全性能巡回检查与定期检查结合起来,要求操作人员每日作业前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来确保下次机械的正常使用。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
(3)严格机械产品的准入制度,建立安全保障
新购置的工程机械设备必须选择经国务院的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的生产企业,产品符合行业产品标准以及相关的安全、环保、节能、消防等标准和要求,具有齐全的各种资质、技术证明资料和文件,特别是安全保护装置必须灵敏有效、性能可靠。要有较好的售后服务,这样才能保证机械的后来服务。
结束语
总之,工程机械的维修工作非常重要。我们要在正视工程机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机械维修需求加以改善和改进,并注重维修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以真正满足现阶段企业工程机械维修需求,确保我国工程机械维修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庆明.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的维修管理[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0,(09).
关键词:公路工程机械安装 机械维修管理模式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chinery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make full use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high grade highway construction tasks.
Key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install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mechanical repair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大型筑路机械设备是高等级公路建设所必需的专用施工设备。它不仅体积庞大、配套机组和附属设备多,而且技术密集,安装调试也较复杂。为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充分发挥效能,对机械进行正确合理的维修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管好、用好、维修好工程机械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职责。尤其应在如何抓好机械维修这一重要环节上下功夫,以确保机械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
一、公路工程大型筑路机械设备安装
安装大型筑路机械设备(安装前通常为解装运状态)的安装一般包括:安装基座施工、安装前的准备、设备安装调试等几个过程。
1.1安装基座施工
在进行基座施工放线前,必须合理确定设备安装位置及合理布局、配套机械及运输车辆通道、上料台、堆料场等,必要时予以修整。
大型筑路机械设备组合件较多,要想顺利组装并保持安装后工作性能稳定,在测量放线、预制或砌筑基座前期阶段,须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1.2安装前的准备
设备安装之前应再一次对其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如各种螺栓、螺母有无松动;焊接件焊缝处有无裂纹、气孔等缺陷;燃、润油及水、气的储量及管道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泄漏;电路布线是否整齐,绝缘性能如何;所有旋转往复运动部位的安全保障机件的有效、齐全程度等等。此外,还要进一步查看安装所需的小型机具、材料的准备情况。
1.3设备安装调试
安装过程中,应随时对设备主机各总成部件及附属设备做外观质量检查。安装现场要由专人负责指挥。高空作业安装或吊装笨重装置时,必须采取相应安全防范措施。安装人员要全部佩带安全帽。安装工作要按顺序进行。否则,不仅相互难以就位、连接,而且吊装机具也无法摆放。安装要分工协作,如:机械部分由机械人员负责安装,电气部分由电气人员负责连接。安装后,应对设备安装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等进行检查。调试阶段要由专人进行,确保设备运行使用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及各个部件的精准性。
二、公路工程机械维修存在问题
2.1重用轻养:现代工程机械的技术工艺越来越先进,质量与功能越来越高。由于有些施工单位对设备管理和维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设备使用的短期行为,设备带病作业,零件超限磨损,尤其是忽视设备必要的维护保养工作,其结果是设备故障增加,技术性能逐渐降低,使用寿命缩短,降低了经济效益。
2.2维修条件差:公路施工企业在现行公路养护体制的制约下,机械维修仍处于手工作业的分散落后状态。不能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也就不可能提供足够的资金去满足应该达到的维修条件。
2.3技术力量不足:进口和国产设备的增多和更新,对于设备管理、操作、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提高,但现有的人员满足不了发展需要,造成设备维修管理滞后的局面,适应不了使用现代化建筑机械的要求。
2.4故障维修检测技术落后:现场维修中,对施工机械故障的判断主要是凭经验,靠感官判断故障部位,准确率低并难确定故障程度。
三、改进维修新思路,探索维修新工艺
机械维修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使机械恢复达到其技术性能,使之发挥最大机械效能。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普遍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我们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3.1加强设备保养 降低维修费用。按期高质量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的前提和基础是机械设备的完好运行,而设备保养就是要按照机械设备本身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进行维护和保养,预防故障的发生,从而保持机械设备处于完好的状态,充分发挥机械效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
只有搞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生产率,减少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他非正常开支,降低使用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才能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
3.2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 。倡导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力求减少机械寿命周期费用的投入,在施工中对机械进行合理的技术使用,并提高维修工作的经济性。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近年来,广泛使用的“预防检修制”的基本思路是“定期检查,视情修理”。它是通过预防性检查这一技术手段来确定保养和修理。它的核心是“视情修理”,也就是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技术状况,而不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来控制的维修方式。这种制度较好的解决了“计划保修制”中僵化的强制性修理,但也要注意避免漏拆漏检导致失保失修。
3.3适时定期地给工程机械进行全方位养护,能够消除或避免一些隐性故障的出现,降低工程机械故障的发生几率,同时运用现代的免拆养护技术,诸如发动机、变速器等大的总成部件不再轻易的被大拆大卸,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时间。同时主动向社会上的设备4S店学习,借鉴其成熟的维修管理模式,不仅可以节约维修成本,同时又能给工作人员创造一个环保卫生的工作环境。
3.4机械设备维修应当走专业化、社会化的道路,将机械设备维修工作逐步从施工企业中分离出来,建立专业化修理厂或地区性维修中心。根据不同类型的机械,加强同生产厂家的技术合作,寻求可靠及时的技术保障。
3.5随着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其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维修工作需要有机、电、液和微机监控等多种技术人才,但工程施工企业因工作环境等因素很难留住这些人才,因此很多情况下高、精、尖机械设备往往会因一个很小的故障而闲置或报废,致使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或浪费。即使企业为部分机械设备专门培养了人才,也会因修理的台次有限,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因受条件限制,所掌握的技术信息难以得到及时补充和更新,很容易形成技术老化现象。为此,施工企业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维修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维修技能适应现代化机械的维修要求,在一定的领域内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配置齐全的专用维修设备、工具和检测仪器。
四、实施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的措施
针对施工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施工企业的新特点、新情况,应提倡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来说,机械的维修保养可以提高效率,但如何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这是所有公路工程施工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4.1 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所谓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时进行,决不能因为施工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人员进行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设备管理者明白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保养工作的好与坏。如忽视机械技术保养,只顾眼前,直到机械设备不能运转时才停用,则必然会导致设备的早期磨损、寿命缩短,各种材料消耗增加,甚至会危及安全生产。
4.2 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施工单位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点检)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手进行。只有保养工作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
4.3 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的特点是工程量大、任务重、投资高、工期紧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恶劣。针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这些特点,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另外,要注意与设备生产厂家的沟通联系,与生产厂家建立友好的协作关系,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以防因关键设备维修而耽误工期。施工单位设备管理部门要将技术保养制度化、规范化。各类型的机械设备在“使用和保养手册”中都有明确的保养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对此要强制相关人员重视起来。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
一、新的管理形式需要
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是落后的,就其企业筑路机械管理来讲也是如此。当前,国外先进的筑路机械、先进的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地引进施工企业当中,这样的新形势向我们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就是筑路机械管理在加强科学管理的同时,也要从事于现代管理。
二、公路工程机械设管理现状
(1)公路工程管理部门的机械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实行了以计划预防制为中心的传统管理,管理办法基本停留在靠直观判断、经验办事的方式上,工程机械管理人员与外界技术交流机会较少,自身的业务技能提高的较慢,技术的更新跟不上现有大型设备、新型设备的不断开发更新,以及管理手段落后,使得大部分单位的机务管理没有实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技术,管理人员基本处在烦琐的事物性劳动中。
(2)技术管理工作薄弱。公路工程管理部门技术管理工作弱而不全,基层管理三定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基础资料的原始记录不全。只重视设备的技术物资寿命,不重视经济寿命;只重视设备的购置费,不分析比较设备寿命周期费;重生产,轻维修,任意挪用大修基金,忽视定期保养和计划修理,使得机械设备的正常维修得不到有效保障,致使设备使用寿命缩短,状况恶化。
三、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部设备管理短期行为严重
项目部所追求的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效益。对机械的使用自然是越快越好,但由于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加班加点,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这种“重管理轻使用”的行为直接影响机械的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而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机械,尤其大型机械,项目部都不愿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而仅由一个项目部承担也不尽合理。
(二)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
项目部主要以路桥技术人员组成,机械管理人员往往不在项目部或不是项目部重要组成人员,而生产管理人员作为机械使用管理的门外汉,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知识可想而知,而操作手对施工技术所知甚少,往往处于施工被动或受支配地位,这样机械管理被大大削弱。
四、对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机械设备使用管理
建立严格的机械使用岗位责任制,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的三定制度,使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修理、安全等方面从始至终有人负责落实,真正做到事事有人抓,人人有专职,台台机械有人管的工作机制。为了保证公路建设的施工质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公路建设项目要求和具体施工条件,对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必须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切忌“大机小用”,这不仅浪费能源,还难以达到施工要求。
1.机械设备的购置
机械设备的购置,首先要从机械设备的适用性、技术先进性、经济性、可靠性、环保性、维修性等方面做好选型工作,收集市场货源信息和了解制造厂或销售商相关情况,并从价格、付款方式、性能、售后服务等方面货比三家,大型设备及用量较大的易耗易损配件应采用招标制。选择物美价廉者签订采购合同,并由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做好验收、安装调试、违约后的索赔等项工作。
2.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
(1)企业所购置的机械设备经点收入库后就要按企业要求进行统一编号,并按性能分门别类地把编号印制在设备上,以便日后识别。建立机械设备台帐和档案。凡购置的机械设备,都要建立《机械设备台帐》,它是掌握单位设备资产状况,反映单位设备拥有量及其变动情况的主要依据,主要机械设备发生调拨、调动、封存、转让、抵押、报废等情况时都要及时办理相应的手续,以做到帐物相符,并要同时建立单台设备的档案,记录本机的技术性能、证明书、更换主要部件、事故等运行记录,直到机械设备报废。
(2)贯彻人机固定原则,企业大型机械设备必须实行人机固定,驾驶员为第一责任人,落实岗位责任制,并与其工资挂钩,做到台台设备有人管。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后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3)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做。机械设备完成项目施工返回时,应由机械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所返回的设备进行检查、验收。
3.对机械设备的合理选择
(1)要考虑设备的适应性,筑路机械应适应工程技术特点和工程量大小,配置少了影响生产和进度,配置多了造成浪费。
(2)要考虑设备的安全性,有安全隐患的设备一律不能使用,要选择本身有多种安全保护措施、可靠性高的设备。
(3)要注意设备的通用性和专业性的有效结合,主要机械和配套机械的有限结合,主要机械和辅助机械的有效结合。
(二)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
机械的使用过程中坚持贯彻“强保”与“需保”相结合的保养制度,克服以往的“计划预防保养”、“发生故障保养”。工程机械管理部门按照机械保养使用说明书及运行记录并与机驾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制定出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实行“强制保养”和“按需保养”相结合,随时抽查督导保养的落实情况,做到“定期保养,强制执行”。
五、加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应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一套安全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纵到底,横到边,层层落实,不留死角。应包括第一责任人、主管负责人、日常安全业务管理责任人、安全管理员、操作人员,所有成员要各负其责,措施得力。
(一)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使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活动正常运转,约束安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使安全管理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遵照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基本方针,依照《劳动法》、《安全生产法》以及行业、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目标考核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活动制度。
(二)培养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心理稳定,身体素质好。在复杂的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应变性。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操作不熟练不上岗,不了解岗位可能发生事故及防范措施不上岗。要在取得考核证后方可上岗操作,要做好操作人员劳动防护工作,安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签订安全责任合同并与经济挂钩,使操作人员具有安全风险意识,避免事故发生。
(三)加强机械使用环境的保护
机械停放场地应符合安全要求。机械停放位置要合理,以适应机械运动所需的空间,周围环境不应对机械运动构成危险。场地应平坦、坚实,使机械能进能出,便于在紧急情况下疏散。夜间应有充足的照明,消防器材要合理布置,并在周围及机械出入口设立警示标志。冬季要做防冻,夏季要做好防雷电、防水,一年四季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是机械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是完成好生产任务的首要条件,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才能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随着公路工程机械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对机械设备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工程机械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管理当中必须本着“管理思想是核心、管理体制是保障、管理方法是基础、管理手段是工具”的原则,对机械设备进行全方位、科学化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得到保障,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浅谈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问题。(科技咨询导报 16期)
1.1管理技术滞后
部分单位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与检测技术,致使其在面临日渐多变的机械故障面前,对精密度越来越高、结构复杂多样、技术要求较高的机械设备,仅凭以往经验很难排查到。
1.2安全管理不到位
部分单位过度重视机械的使用,而忽略管理,安全管理便无从谈起。表现为技术档案欠完善与安全管理配置不齐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其正常运转带来了隐患。
1.3必要设施不配套
引进先进的设备后,其对油、燃料、液压油等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有些采购人员对此并不知情,再加上责任感不强,为先进设备配备了不配套或劣质的油料,加快了设备的磨损,降低了效率和使用寿命。
2强化项目建设中工程机械管理的策略
2.1注重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养
致力于提高施工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养,尤其要强调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安全、顺利的生产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深入贯彻和落实二专(专人、专机)、三包(包使用、包看管、包保养)、三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制度。
2.2落实巡逻制,树立安全意识
为将设备的安全隐患在源头上消除,可实行巡逻制,并以监督策略为辅助。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设备例行检查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上报,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法。
2.3加强日常养护,提升设备完好率
首先,要严格按照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对不同机械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分级与具体的操作方法进行明确规定,此外,对施工现场中可能存在威胁安全的大型机械设备,更应该明确制定出设备养护工艺标准。其次,确保设备管理中各项制度、办法的执行力,对于运转中的设备,要编制出一级、二级工艺卡,将具体工作落到实处;对于退场设备,要制定出标准的养护工艺流程;附件仓库管理工作要尽量做到细化,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现场设备的机况、机貌,促使现场设备符合实际施工要求。
3项目建设中工程机械管理具体方法
3.1基础管理
所谓基础管理,指的是对现场设备性能、技术、状态等方面做出详细、真实、客观的定量或定性反映,此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后续的决策提供出参考意见。主要包括《机械设备技术管理档案》与《机械设备现场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建立、机械设备管理状况采集、统计与分析等。
3.2使用管理
项目建设中,机械设备的购置、机械设备进行施工、机械设备创造产值贯穿于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工作的始终,在侧面可反映出机械设备使用周期,因而,机械设备使用管理是其管理工作的关键。该环节有利于机械设备使用正确率的提高,可降低其运行成本,减少修理频率,从而维持施工正常进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应将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与操作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实现对三者的综合管理。
3.3技术保养管理
处于工作状态下的设备,面临着频繁的负荷变化,尤其在处于恶劣环境下时,不排除野外停放的可能,这就使得设备面临磨损、扭转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受到侵蚀。故而,要引进先进的技术保养手段。
3.4供应管理
机械设备在正常维修状态或因意外维修时,要充分保证配件、加工材料以及修复材料的供应量,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对配件、材料等的供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规划,确保及时提供出设备维修所需的各种部件。此外,在条件允许下,可配备多台设备来维持施工的正常进展。
3.5后期维修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排除部分项目施工周期较长且工程机械设备处于长期工作的甚至是高负荷运转状态下,容易出现因疲劳、磨损、变形或自然条件因素腐蚀而造成机械紧固性、动力性、安全性及经济性降低等现象。一旦发展到某种程度,务必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广泛开展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平衡性、临时性以及修复性维修作业。作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体现出了设备性能由好变差再转好的过程。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