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5: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水利行业的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引言
质量检测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个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周期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水利工程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占有主要的比例。当工程建设进入尾声,大部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将会陆续退场.伴随工程建设而成立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也会随着工程进入后期面临发展的困惑。提高水利工程质量,从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入手,严格把关水利工程的质量。
1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职责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以下简称质量检测),是指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以下简称检测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水利工程实体以及用于水利工程的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等进行的检查、测量、试验或者度量,并将结果与有关标准、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主要有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机构及工程建设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的检测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接受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涉及结构安全项目的抽样检测和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水利材料,构配件的见证取样检测。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通过垄断检测任务。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成为目前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检测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取得资质,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质量检测业务。
2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现状
检测行业是政策性较强的行业,检测机构由于水利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规定应运而生,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受政策导向直接影响。检测单位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检测合同、委托单、原始记录、质量检测报告应当按年度统一编号,编号应当连续,不得随意抽撤、涂改。检测单位应当单独建立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台账。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本身就是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检测市场的大小同样也是由政府质量管理政策直接决定。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十五年---二十年的历史,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因为检测行业长期处于政府垄断经营之下,检测市场化程度较差。检测市场是不完全开放的市场, 由于长期处于保护之下的检测机构往往以附属部门或科室形式运作,没有形成一套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行业,检测行业带有很强的地域性。数量众多的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即企业为了保证自身产品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由于其自身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走向检测市场的步伐。由于检测行业是政策性很强的行业,因此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订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外地机构打入本地市场受到极其严格限制。另外工程质量检测本身需要大型的检测设备,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实效性,因此从交通、成本、运作方便性考虑,检测工作跨地区开展具有难度,从而决定了各行政区域内市场的独立性。
2.1检测行业面临困难和挑战
作为水利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以下几方面:2.1.1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 由于检测单位长期处于附属地位,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 在技术、人力、资金的投入不足,检测行业目前技术门槛不高,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技术发展速度很慢。通常的检测单位对设备场地等硬件和技术培养等硬件的投入较少,以至于长期停滞在低水平重复发展的态势。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从经济关系和公正性看,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这个舵。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培养出金牌的检测单位。随着我国入世,各种标准都面临更新和接轨问题。在这种标准的演变中,原有的设备、技术力量、运作方法都会进行较大的变动。
2.1.2 从行业形成到发展到今天,检测机构中都是作为水利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还没有形成独立运作的管理体系。目前的检测单位大部分面临如何从母体脱离,是否脱离,脱离以后如何生存的困扰。部分已经脱离的单位实质上是在名义上的脱离,从行政管理和经济来往上仍然不是独立的。我国的检测机构新的管理模式经验十分缺乏,整个行业正面临着行业升级转型的阶段。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作的检测机构如何管理、如何生存发展还是一个问题。
3质量检测行业在水利工程后期的发展方向
水利业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全民质量意识提高,检测行业充满发展的潜力和希望,社会方面对检测的要求会更迫切。作为检测机构为了适应将来的发展必须作到:
1)提高检测质量意识。检测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采用先进、实用的检测设备和工艺,完善检测手段,一方面努力向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 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质量检测工作的科学、准确和公正。一方面因地制宜的逐步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尽快缩短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2)树立服务观念,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检测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开展质量检测活动;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由检测单位提出方案,经委托方确认后实施。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服务,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只有提供满意服务的检测单位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质量检测试样的取样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有关规定。
3)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作为检测机构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从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检测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质量检测知识和能力,并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管理或者行业自律管理的规定取得从业资格。一方面必须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4 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时期留下来的质量检测机构.作为一个特殊行业,正面临着重大转变。检测单位应当按照合同和有关标准及时、准确地向委托方提交质量检测报告并对质量检测报告负责。各检测机构应该从转变中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思路.必须树立起全面质量意识、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加强服务和人才意识,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及诚信建设,树立良好的人才观,努力培养人才。在适当时机部分或完全进入城市建设的检测行业中,获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才能使得我国的检测行业适应将来的国际竞争,从而保证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勇,周结蓉,郭洪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发展与展望[J].广东建筑,2006(4):2.
[2]张雪霞.浅析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10).
【关键词】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所有企业工作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只有做好了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当然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也不例外。
一、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项目监理指的是水利工程项目负责人向监理单位发出委托,根据国家相关水利工程项目的制度、规范、法律、法规等批准的项目监理合同、项目工程合同以及相关的项目工程文件等,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的监督与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多的是将企业的运营与发展相结合,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就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单位根据整个水利工程的具体状况,对整个项目做出的总体指挥决策、组织协调、质量监督与规划,监理单位应该在业主授权的范围内认真的做好监理的工作,并且监理单位除了应该做好自身的监理工作外,还应该协调自身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财务管理过程是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实行企业资金的集中化管理,促进财务有关的活动顺利进行,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管理如果做得好,不但能够保证且资金流通的顺畅,还能促进企业的在发展,因此,财务管理应该以数据为依据,并通过分析相应的数据制定相应可靠、可行性的方案,然后组织企业的各项活动,尽量避免企业盲目性的发展。水利工程监理行为的财务管理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不但需要有计划的会计核算,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制度以及可行性的财务制度,大力抓企业的预算管理、收入管理以及资金管理。
二、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监理行业人员技术水平低,监管力度不足。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工程量大、复杂、专业技能强的工作,因此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敏锐的市场观察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然后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墙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计划。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文化素质较低,专业素质不高,并且对于监理行业这陌生的工作环境,导致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不能够满足水利工程发展的需求。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水利工程监理行业内部的管理松懈,致使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常常违反规范与制度,起不到相应的监理职责;另一方面,我国尚未制定相应的监理行业的规范制度,并且政府对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两方面的原因严重的阻碍了整个监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重视程度低,权责不明确。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各级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对整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作用,因此对其也没有予以一定的重视,致使其常常的被忽视。目前,许多水利工程监理汗液在日常的工作中,只重视工程建设的速度与质量,缺乏对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认识,并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单位之间的协调程度不高,再加上内部管理人员工作意识不强,这样长期的发展下去,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没有了解现场的具体情况时,,致使整个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的状况。
3.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或者有的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形同虚设,并没有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保证其能够真正的贯彻落实到水利工程监理的实际工作中,这样导致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始终处于低级阶段。如果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始终无法提高,长期下去,水利工程监理行业很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成本消耗大、资金流失等问题。总之,不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严重的阻碍了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发展。
三、强化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时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其是财务报表以及其他资料的起点与依据。财务分析的方法有许多,采用准们的方法,系统的对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能够比较准确的评价过去、了解现在、预测未来,财务分析的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其一,财务分析的内容,监理行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经济指标有:资产净利率、营业收入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等;其二,监理行业的财务分析必须具备一定的办公装备以及技术装备,因为水利工程监理工作具有具备一定的运输设备、测量仪器等,因此监理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分析发展较好的同行其占实收资本的比例、占净资产的比例、占总资产的比例,然后根据自身的具体状况有计划的进行固定资产的配置;其三,水利工程监理行业具备极强的专业性,但是其对资金的要求不高,长期发展下去,随着资金的累积,必定会引起资金的冗杂,因此,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分析应该突出监理企业的资产特点,充分的利用好闲置资金,发挥资产利润的最大化;其四,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分析应该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准确、真实的报告企业的年度收支状况,当出资按权责问题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正。
2.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成本管理。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如果不抓好成本管理,企业会走向亏损,即使再好的市场环境也会被市场淘汰,因此,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成本管理应该做好下面几个方面:其一,预算的编制,监理行业成立初期,项目预算的编制应该根据企业的历史实际状况,然后根据同行业先进企业的构成状况与成分情况,再结合实际水利工程的合同量的大小编制自身行业的定额成本,额定成本是项目预算成本的根据,但是实际成本应该根据预算,再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其二,成本控制,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成本控制是企业盈利最主要的途径,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抵抗内外力,保证企业发展的根据保证,因此,水利工程监理企业应该创建属于自身的成本控制系统,成本控制系统包括:奖励制度、考核制度、信息系统、组织系统四个部分,监理行业的成本控制系统应该按照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责任划分,这也是成本控制系统得以实现的前提,监理行业还应该根据划分的各个项目的范围和责任,在保证完成对水利工程监理各项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三,成本核算,水利工程监理行业中的成本核算有很多方法,并且监理行业的生产机构广泛的分布在水利工程现场,公司在进行为水利工程提供服务的同时,还紧抓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准确的反应监理行业各个部门的支出状况,从而为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收入管理。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收入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因此作为监理行业应该严格的按照已定的规范标准,对社会中介、政府以及投资者关心的企业营业收入进行收入管理。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收入管理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发票管理,监理行业的发票开具受到业主的制约,并且为了简化管理,并保证与日常收款的一致性以及财务部门稽核的方便性,应该将发票记账进行分类管理,年底应该将会计凭证进行装订;其二,财务管理,水利工程监理企业在收款后,应该根据预收账款进行处理,当确认收入量高于预收入账款时,应收账款应该按项目进行核算,然后通过按完成百分比确认收入。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正确的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强化自身的财务管理,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海燕.浅谈建筑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3(20);204
[2]高翔.水利工程监理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12);18-20
[3]史军琰.加强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J].财经纵横,2012(23);175
[4]孙彬.工程监理企业财务管理探析[J].现代商业,2013(18);228-229
[5]王玲芳.工程监理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初探[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2(12);12-13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综合经营
引言
在水利工程所辖范围内开展以“水、工、农、商、游”为内容的综合经营,实现以水养水,是现代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水利事业单位综合经营工作是人们在从事水利经济活动中所衍生出的与其他行业交叉的一种经营活动。水利事业单位综合经营的发展,提高了职工收入,稳定了职工队伍;弥补了经费不足,改善了办公生活条件;状大了行业实力,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但是水利事业单位综合经营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经营风险和阻碍因素。为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认识水利综合经营在水利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破除一些阻碍水利综合经营发展的思维瓶颈,把握风险防止投资失误,充分发挥行业的优势,提高投资效益,更好地支持水利事业的发展,促进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是摆在我们水利事业单位和水利综合经营工作者面前的基本任务。本文通过分析水利事业单位开展综合经营工作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水利事业单位综合经营工作的对策及建议,以全面发挥水利行业的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事业单位开展综合经营工作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水利事业单位开展综合经营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水利事业单位发展综合经营工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要求。第一,社会服务体系的不健全是发展水利综合经营的主要原因。由于社会服务体系的不健全,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很少,促使水利行业自己搞服务体系,这些就形成了综合经营企业的雏形。第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促进了综合经营的发展。由于社会保障程度低,职工的子女、家属就业问题得不到社会上的解决,只能发展多种经营来解决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第三,水利事业单位的经营困境是发展水利综合经营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强调水利的公益性,导致水利工程所需的运行管理费用严重不足,多数水利单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很艰苦,经济缺乏活力,职工收入较低,这不仅影响职工队伍的稳定,而且将严重影响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为此,很多水利事业单位为解决运行费问题,职工福利问题利用水利工程范围内的资源开展综合经营,增加单位的收益。随着我国社会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健全,水利综合经营也将失去其存在的理由和支撑其生存的社会环境。但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现阶段,我们还要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单位的综合经营工作,以确保水利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水利事业单位发展综合经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水利事业单位发展综合经营,既为水利产业进入市场开拓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为实现行业脱贫、职工致富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同时还促进水利部门深化改革,锻炼了职工队伍。但是,在水利事业单位综合经营工作融入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第一,制度不完善,事业体制和内部经营机制不健全。我国规定事业单位自身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但可以以作为公司股东或投资设立企业法人,也可以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改制为企业法人。因此,水库等水利单位作为事业单位法人在开展多种经营时也应按照上述原则办理。但是目前许多水利事业单位的综合经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难以分离,部分单位产权关系不清,企业承包者责、权、利不明确,缺乏监督与约束机制,出现综合经营资产被无偿调拨的现象和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在企业管理上,人事管理不够系统,任人制度不尽完善,经营体制缺乏活力,职工积极性不高。第二,综合经营资金缺乏,运行成本高。由于非本行业的企业大部分投资较大,而投资的大部分是靠贷款,使企业负债率高,造成企业运行成本高,没有能力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缺乏发展后劲。水利综合经营项目资产负债率比较高,取得银行贷款能力差。导致水利行业发展综合经营的资金普遍缺乏,筹资渠道不畅,资金周转困难。第三,缺乏龙头企业和经营管理人才。由于水利综合经营点多面广,多数产品没有形成比较畅通的购销体系,缺乏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致使水利综合经营产业的整体优势和集团优势无法充分发挥。此外,水利行业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部分领导思想滞后,管理能力较差,尤其是财务管理不规范。
二、水利事业单位发展综合经营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深化改革,健全内部经营机制
制度不完善和内部经营机制不健全是困扰水利事业综合经营工作发展的根本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内部经营机制。首先,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政企分开,让综合经营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经济实体。其次,健全内部经营机制。第一,要建立健全可行性研究论证的制度和民主决策制度。要坚持按决策程序办事,决策前要经职能部门进行市场调研,拟定可行性研究方案。在每一个项目投资之前,都要弄清楚该项目投资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可行性,作到依法投资和合理投资。决策中,要召集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讨论,特别重大项目的投资还要聘请有关专家参与决策,经过这样的层层把关,投资失误就可以大大地减少。第二,要建立健全投资决策责任制和投资项目责任人制度。投资决策责任制要求谁决策谁负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一旦发生失误,就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让其承担政治、行政直至经济损失。建立健全项目责任人制度时根据项目业务的实际情况选择德才兼备而且是懂经营会管理的人做项目负责,且要让责任人参与项目的全过程。同时,要以合同形式落实责任人的责、权、利。建立一套将责任人的物质利益与项目的经济效益挂钩的制度,以充分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保证综合经营项目的经济效益。第三,要健全监督制度。每一项综合经营工作,都应该有详细的成本计划,在财务上要独立核算,并定期进行检查,确保综合经营工作的投资效益。第四,要健全用人制度。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用人机制,及时发展和培养人才。对综合经营管理领导岗位可实行竞争上岗,选配懂经济、善管理、政治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来管理,确保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依托水利行业优势开展综合经营工作
水利事业单位在开展综合经营工作时,一定要依托水利行业独有的水土资源优势,通过合理资源优化配置,根据各地各单位不同的自然情况,形成县域内、市域内、地理分区内水利主导产业,并以此带动整个水利综合经营工作的开展。一是以水利工程为依托的城乡供水体系。供水生产已形成水利事业单位发展综合经营的“拳头”产业,即第二支柱产业,效益十分显著。二是以抗旱、节水、灌溉为中心的抗旱服务体系。重点搞好节水灌溉技术、水情自动测报技术、计算机普及应用等科技推广工作,建立水利科技示范区,确保抗旱、节水、灌溉工作的顺利完成。三是以水土资源为依托的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土地开发体系。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优势,通过种植特色农产品和开辟旅游景点及基础设施,可以形成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集种养一体化的观光农业综合经营体系。总之,要立足水利事业单位的水土资源优势,围绕服务积极兴办经济实体,搞好土地和水资源的开发,注重培养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增强水利经济实力,并以此带动水利建设本身。
三、结束语
水利事业单位开展综合经营工作是搞活水利经济、壮大水利基础产业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水利事业单位应深化改革,健全内部经营机制,依托水利行业优势,本着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筹资原则解决发展资金,开展综合经营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桂清.辽宁省水利综合经营工作浅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1,3:44-45.
[2]方国华,吴文锦,江建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水利综合经营[J].运筹与管理,2000,9(1):123-126.
[3]唐刊年.关于发展水利综合经营的思考[J].红水河,2002,2:68-71.
[4]魏鸿谋.甘肃水利综合经营企业如何防止投资失误[J].甘肃农业,2000,8:46-48.
[5]王文劲,陈迎杰.发展水利综合经营的几点认识[J].江苏水利,2003,10:43-4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水利建筑工程的整体复杂度越来越高,其建筑的规模和水平也在不断的扩大和提高,因此,如何加强水利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成为了水利建筑工程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管理模式落后、质量监管不力,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等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
一、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也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重视和关注。管理模式是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针对所在工程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和约束的方法保障,更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工作人员的安全情况,并且影响着工程的施工成本。但是反观当前我国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落后是制约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与国外水利建筑行业相比,国内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制约了对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探讨和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管理的方法不得当,对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不能有效的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创新能力,管理人员的思路比较陈旧,观念比较落后,不利于水利建筑业的发展。
(二)质量监管不力
加强对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影响着工程的长远使用功能。然而,目前在我国的水利建筑行业中,质量监管不力是水利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更是整个国内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管理人员管理方法不得当,不能根据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比较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部分施工人员以及工程监理等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工作责任心不强,出现、偷工减料以及工程监理监督不力等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最终导致整个工程质量相对较差,影响着我国水利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缺乏制度保障
就目前我国的水利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缺乏相关的制度性保障,是制约水利建筑行业发展的另一大瓶颈。主要表现在在整个项目工程建设中,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水利管理体系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在质量管理方面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监督体制,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在工程进度控制方面不够科学合理,安全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着不少漏洞,安全事故频发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反映出水利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相关人员对这方面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如何改善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一)改变管理模式
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水利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关系着整个水利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整体发展质量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管理模式。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水利建筑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没有创新的管理理念,就不能形成一个比较创新的管理模式,因而相关的水利建筑企业要注重对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多多创新,及时更新理念,提高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国内外现金管理方式的引进和学习。及时紧跟水利建筑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把握好水利建筑行业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及其热点,及时引进国外比较先进的人才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企业的发展特点,加强管理方式的改革,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二)加强质量监管
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是本行业所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整个建筑行业的核心问题,影响质量监管的因素有很多,不仅有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方面的因素,更与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以及管理能力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监管能力是提高我国水利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第一,要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工程施工不仅要注重工程质量的监管,更重要的是要盈利,既要重质量,又不能忽视效益,两者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在进行工程监管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程质量监管,是兼顾工程质量与效益的根本。管理者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要采取动态的成本控制手段,实时检测工程的成本去向,工程的施工进度,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施工成本控制。第二,也要注重管理者自身管理素质的提高。管理人员是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更是把握工程施工大局的重要载体,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够在处理工程施工突况时有条不紊,并且能在工程监管方面方法得当,提高效率。因而,企业在派遣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时要注意对管理者管理能力的考察。
三、总结
关键词:水利行业 人才培训 机制建设 制度建设
人才培养和储备是一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是直接关系到科学技术能否真正地转化为生产力,能否促进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目前,我国水利高技能人才队伍面临着严峻形势:全国水利行业61.9万技术工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61%;水利行业特有工种技术工人31.4万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特有工种技术工人总数的1.15%,高级技师仅34人。可见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数在技术工人中所占比例非常之小,高级技师更是少得可怜,平均每省还不到1人。水利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已远远不能满足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水利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水利高技能人才培养已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是“有米”难寻“巧妇”。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为建设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近几年来,水利部对水利行业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愈来愈重视,相继在行业内开展了职业技能竞赛、技能人才评选表彰等活动,出台了《关于加强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正在组织制定的“十一·五”水利人才资源规划之中,并启动“三年三千名新技师培养计划”等,为水利行业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水利行业有关单位也纷纷启动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下面,我就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体系、机制和制度建设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必须建立健全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体系
1、培训组织工作体系
实施水利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需要在水利部人才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水利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作用,建立“以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实施,各级水利人才机构具体牵头,各类优质培训资源积极参与”的全行业统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组织工作体系。通过“水利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牵头做好行业有关的标准规范、质量评价、师资培训、基地认证、鉴定考评、技能大赛、宣传表彰、交流协作等工作,并积极促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证书等有关制度的建立,营造良好的行业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也需要通过成立水利高技能人才培训和管理机构,建立与当地政府和各类培训机构的联系与协调,牵头做好省级水利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
2、培训标准规范体系
要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以及《水利行业特有工种技师和高级技师标准》,建立水利行业统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标准规范体系。内容包括: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整体培训方案、质量评价方案、师资能力结构要求、培训基地设备基本要求等等,并提出相应工种的职业岗位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
3、培训资格认证体系
要建立对水利人才培训基地的资格认证和对水利高技能人才培训师的资格认证体系。对培训基地的认证工作重在质量监控与评价环节,对培训师的认证工作重在培训与技能教学业务提高的环节。这个资格认证体系的实施将体现“质量为先、不断完善、滚动发展”的原则。
4、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要建立和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内容上,坚持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在评价标准上,坚持国家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在评价机制上,坚持专业评价与单位认可相结合;在组织实施上,坚持行政指导与技术支持相结合;在管理体制上,坚持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加大职业鉴定与考评力度,逐步完善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行业评审、单位聘任办法,单位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关键的生产运行和检修岗位设立首席职位,发挥技能带头人作用。
二、加紧建立和完善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机制
1、建立和完善水利高技能人才的选拔激励机制
各用人单位要加紧建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交流、保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坚持培训与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推行“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做法,促进水利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强化培训与鉴定考评紧密结合的机制
培训是基础,鉴定考评是手段,促进更多的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是目的。我们要通过行业政策导向,明确把取得行业高技能培训合格证书作为申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必要条件之一,以鼓励督促水利技术职工积极参加技能培训,促其岗位成才。
3、建立水利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融通机制
通过促进仿真模拟技术和现代培训技术手段的开发和应用,建设远程教育培训和信息网络平台,融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教学内容和注册信息管理体系,融和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的关系,共享行业教育培训优势资源,以满足水利行业技能人员终身学习、多样化学习的要求。 三、建立和健全水利高技能人才培训制度
1、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要坚持高技能人才培训与各种培训教育相结合,建立健全行业技能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各单位要根据事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强化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各类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水利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和高技能人才的学习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模块化的培训内容,远程或集中授课等手段,建立并不断完善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并提供相应的行业资源支持和技术规范服务。
2、技能大赛制度和表彰制度
要坚持高技能人才培训与技能竞赛、比武相结合,建立和健全行业技能人才比武和技能竞赛制度和表彰制度。水利部应适当频度地开展水利行业特有工种技能大赛和水利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评选表彰,可两年开展一次,并以此推动全行业积极开展相应的技术比武或表彰活动,形成促进水利高技能人才成长的逐级选拔制度和逐级表彰制度。
一是治水思路的改变,由传统的治水思路向科学合理的调配水资源转变,水利建设的性质由工程性向资源性转变。进行水利建设时坚持水资源利用与节约保护并举、工程施工时建设与管理同时抓好、依法治水与科技治水双管齐下,保障水利建设健康持续发展;二是水利建设要进行科技创新,把创新作为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方式,从节水、治污、工程技术、调水技术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积极探索科技发展对策,运用科学方法发展水利事业。水利建设向可持续化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水污染的治理已经成为目前的首要问题。在未来的水利建设中,应该优先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统一思想、统一步骤,减少水利建设中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破坏及影响,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对水利建设中存在的违规现象及时处理上报,同时要做好水利建设的规划,坚持科学为本、综合利用的原则,对城市供水、排水系统进行优化配置,推动水利建设的发展。
水利建设向信息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也逐渐被运用到水利建设事业中来。水利建设的信息化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如今已逐渐趋于成熟,社会经济的发展让水利建设的信息化进程也开始加快。我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的出台也标志着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展开。目前,在我国的水利监控系统、防汛系统、水资源调度系统中都融入了信息化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水利建设事业也将会朝着更加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水利人才培养向多渠道发展
要实现水利建设向现代化发展,人才是关键。目前我国水利相关技术人才缺乏,尤其是管理型和技术类人才,正是缺少一批精通水利建设的人才,导致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缓慢。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行业,它对于水利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有相当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一支具有高技术水平,高管理水平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对水利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彻底转变排版论辈的思想观念,将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作为选拔人才的首要要求,并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从侧面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投身于水利建设事业,加快水利事业发展。水利行业管理向科学化发展科学的管理方式可以让水利工程建设事半功倍。水利相关人员首先应该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引起重视,把它当成一门科学来对待,改变以往那种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理解“向管理要效益”这句话的含义;其次应该根据不同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依靠自己的力量完善管理措施,不断创新管理理念,让水利建设不仅能够造福民众,还让其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在对环境不造成负作用的情况下实现经济上的盈利。
结语
关键词 水利中等职业教育 层次结构 创新发展 多元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培训从事水利事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支撑着水利事业和现代农业的改革与发展。面对水利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水利职业教育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加强现代水利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服务水利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本着培养水利事业发展所需的不同层次和结构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大力发展水利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水利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多元主体,优化水利职业教育层次和结构,加快现代水利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步伐。
1 大力发展水利中等职业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水利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于人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人才结构是必要的条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利事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严重。大力发展水利中等职业教育,解决水利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水利事业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加快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水利中等职业教育,以下几点是关键:
(1)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水利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和良好氛围。一直以来,多数人对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见,认为不如普通高中教育,使水利中等职业教育得不到重视,要改变这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况,就必须要加大宣传的力度,破除陈旧的认识和观念,使整个社会充分认识到高中阶段的教育不仅有普通高中教育,还有中等职业教育,而且水利中等职业教育还是学生从事水利事业的重要途径,不容忽视。
(2)加大政策导向,提升经费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水利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能力。相对普通高中教育而言,水利中等职业教育在实习实训设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建设与改革、校内外兼职教师团队培养培训、教学与科研上的投入要大得多,这就需要对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持续加大政策导向,提升经费支持力度。如对就读水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逐步实行免费;建立符合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定办法,解决水利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实训条件建设上给予经费支持等。
(3)积极探索使用法律手段,促使水利勘测设计、施工、科研院所、工程咨询等企业参与到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企业能否积极参与到水利中等职业教育是能否完成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关键,事关水利职业教育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可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完善校企合作办法,制定校企合作的内容和标准,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对积极参与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的企业在资质升级和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对不承担或不完全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处罚。
2 水利高等职业教育需创新发展
(1)水利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合作,三者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水利高等院校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服务水利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水利行业职工终身学习服务,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了解水利行业实践前沿,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同的教育资源,实现产教有机结合以适应水利行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
(2)完善水利职业教育的内部层次与结构。要建立现代水利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完善的就是水利职业教育的内部层次结构,努力使水利职业教育发展完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类型。第一步是探索发展本科层次的水利职业教育,通过本科层次水利职业教育,使之可以培养适应水利行业结构调整、新产品的开发、技术改造,升级、工程项目管理等所需要的人才。使得培养的人才既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又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成为能吃苦,应用能力强的水利工程现场工程师或技术人员。第二步是建立以水利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行径,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符合水利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这是一个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问题,是事关水利职业教育能否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适用性人才的重要问题之一。要不断重视水利高等职业院校的定位升级问题,使之不仅要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源,也要使之成为水利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源;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形式要从初级状态向深层次转移;要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特色。可以选择有特色与优势明显、水利行业市场人才紧缺、办学实力雄厚的专业,探索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的内部层次与结构。
3 水利类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
任何一个有生机和活力的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其结构特征必然会单一性向多样性演化。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然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但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真正意义的解决,原因在于只有开放的系统才存在这样的演化规律,高等教育没有分类是不行的,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必须打破相对封闭的发展模式,走分类-定位-开放融合发展之路,使水利类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
(1)加快水利高等学校设置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设置标准,为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创造条件。(2)加强招生计划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宏观调控作用,招生计划增量支持转型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的水利类高校和专业。(3)从水利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突破口,系统研究提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目标、政策措施和相关制度安排。
4 面向多元主体,使水利职业教育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为了适应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要求,需全面提升从事水利事业的职工素质,努力增强水利勘测、设计、管理以及行政能力。水利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多元群体,需要面向多元主体,打通多样化渠道,使从事水利事业的职工成长成才,现代水利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完成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使命。
(1)通过不断改革与完善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制度,研究对口与单独招生的政策,探索多元化考试、综合评价、注重技能、择优录取的水利中职生对口升学的考试制度,建立水利中职毕业生注册入学的继续学习制度。推进水利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水利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2)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利用水利职业院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广泛开展培训,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助推人人皆可成才的水利职业梦想。
在推进现代水利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水利职业教育内部的贯通衔接,推进水利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还要重视与就业、水利行业企业之间的融通,面向多元主体,加大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力度,注重水利职业教育前后并举、普通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相互渗透,加快建设现代水利职业教育体系。
湖北省十二五规划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水利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3B312)
湖北省十二五规划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城镇化进程中的职业院校转型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3B31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