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5: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血压治疗策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据权威资料统计,我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因此被称为慢性病中的“第一大疾病”。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危害因素,它已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大多数人都知道,血压水平越高对人体脏器损害越严重,但是您关注“血压波动性”了吗?血压不稳定对健康有何危害?我们怎样去应对?
血压波动:高血压器官损害的元凶
苏教授介绍说,20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提出“血压波动性”的概念,1982年他就开始了血压波动性的研究。到80年代末有人在临床观察到,在同一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高者器官损伤可能会更重一些。这项临床观察结果激发了他的极大兴趣。他的课题组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作了大量研究,首先是确认了血压波动性高确实与高血压的器官损伤有关;进而明确了高血压波动性可以作为原因引起或加重器官损伤。此外,还对血压波动性高导致器官损伤的重要性和机制进行了研究,研制了针对性的抗高血压药物,以及提出新的治疗策略等等。
血压波动性的研究难度较大。了解血压水平,通常是测量一次血压。但是,研究血压波动性,需要把24小时中每一次心跳产生的血压数据都记录下来。一个人每分钟心跳约70次,一天24小时就有超过10万个收缩压的数据。而大鼠每天心跳超过50万次。他们利用计算机分析、病理解剖分析等方法,长时间连续观察,一次次总结、推理、论证……
二十多年的研究最终证实,血压波动性高造成血管内膜受损伤,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启动炎症反应,加强了细胞凋亡。高血压引起的器官损伤早期表现为左心室肥厚,而血压波动性高器官损伤的早期表现是主动脉肥厚;血压波动性高对心、脑、肾和大血管等敏感脏器损害更大;即使血压不高的人只要血压波动性大,也可以造成脏器损伤;血压波动性与血压水平比起来在某种情况下更重要,至少同样重要。一系列的创新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得到国际高血压权威专家的肯定。
正常血压波动应是多少
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标准。专家研究主张,24小时收缩压波动性应小于10毫米汞柱。
测定血压波动性有两种方法:一是动脉插管直接测量法;二是用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的仪器测量(套在手指上)。仪器测量法目前国内主要用于基础研究,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则为时尚早。
目前可以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每20分钟或30分钟测压一次)计算出来的数据作为参考。
温馨提醒
一旦确诊高血压,如果血压水平较高,主张马上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尽快把血压降到理想目标,再用相应的复方制剂维持。
如果血压水平不太高,可以选用一些复方制剂,待血压降到理想目标,再减量维持。
如何降低血压波动性
苏教授接着谈到,研究证实血压波动性高对脏器损伤有影响,如果降低血压的波动性能不能减轻脏器的损伤?大量的药理学研究证实,既降血压又降血压波动性的药物,具有脏器保护作用;如果仅降血压不降血压波动性的药物,没有脏器保护作用。这个研究结论,将对抗高血压治疗起到革命性的作用。
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有益于高血压治疗的情况下,苏教授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提倡使用长效降压药,避免使用短效降压药
短效降压药一般一天服用3次,服药后3~4个小时血压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再次服药后血压又下降,这样反反复复,会造成药源性的血压波动。提倡使用长效降压药,一天服用1次,药效足以覆盖24小时,将对脏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用长效降压药必须注意――用量要足。
第二,提倡使用有双重作用的药物,既降血压又降血压波动性
目前,国内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有百余种,有的药降压作用强、降血压波动性弱,而有的药具有降压、降血压波动性双重效果。例如,酮色林,其降低血压波动性的效果非常好。
1 老年高血压特点
老年高血压有其特点,如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舒张压水平偏低,脉压增大,波动性大,晨峰高血压现象显著,合并症多等。因此,老年高血压治疗较青年高血压更复杂,也更困难。近年来,随着医学迅速发展,老年高血压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深入,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药物不断涌现,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及资深专家临床经验的指导,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医治,达标率升高,合并症的发生率下降,降低了反复住院率和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受益匪浅,获得良好转归,充分反映出我国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的发展现状。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于地域、经济、临床资历、临床经验等差异,医学界对老年高血压治疗问题仍存在分歧。为进一步提高老年高血压的诊治水平,目前的形势发展需要就治疗上的有关问题的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共识性治疗新策略。
2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2.1 老年高血压治疗原则和目标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应考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合并心血管或非心血管疾病等综合因素,积极而平稳地进行降压治疗,通过降压控制危险因素及逆转靶器官损害,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老年高血压的目标值,JNC7和ESC/ESH 2007指南指出,所有年龄患者的血压目标值都
老年人降压治疗应当遵循个体化原则,平稳、缓慢,药物的起始剂量要小,逐渐增加剂量,需考虑到老年人易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性低血压,故需监测不同血压,尤其是立位血压,同时需观察有无其他的不良反应。
2.2 老年高血压治疗的选择及流程 在药物治疗前或药物治疗同时均需进行非药物治疗,包括戒烟、限制饮酒(酒精
降压治疗获益主要来自血压的控制,因此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是非常重要的。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应当遵循高血压防治指南,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应该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特点、高血压分级和有无并发症,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需了解既往用药有利和不利的反应、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其他共存的疾病对降压药物疗效和耐受性的影响。药物应当选择作用持续24 h的长效制剂,每日一次服药,依从性较好。
已有大量临床试验显示利尿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的效果和益处。利尿剂可与CCB、ACEI、ARB联合应用以增强效果,但利尿剂要从小剂量开始,并且需考虑到对血钾、钠等电解质的影响,以及对糖代谢、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的不利影响。噻嗪类利尿剂可用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
α受体阻滞剂易引起性低血压,特别是老年患者发生率更高。故不宜作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一线用药。但老年高血压合并前列腺肥大者仍可考虑应用,如特拉唑嗪等。
为使血压达标,尤其控制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单药治疗的效果有限,常需≥2种药物联合应用。联合治疗可以从不同的机制来进行药物干预,降低每种药物的剂量,减少副反应,增加疗效,改善依从性。对2、3级高血压或高危/极高危的患者,应选择联合治疗,不能达标者可以增加剂量或联合应用≥3种的药物。
目前推荐的药物联合治疗是利尿剂与CCB、ACEI、ARB的联合;CCB与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也可以选择含有利尿剂的固定复方制剂,但需监测血钾。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需考虑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药物的耐受性、不良反应等诸多因素,进行合理有效地治疗。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原因不明的疾病,但人们的血压又是经常波动的,可因某些暂时性因素的影响而升高,当影响血压的因素去除之后,血压可恢复正常。在高血压病的人群防治中,对轻中型高血压病要首先采用非药物治疗和一些危险因素的干预治疗十分重要。以免有些患者长期用药之苦。对临界高血压者,可告知他们提高信心,指导他们采用非药物治疗,控制到正常水平是可能的。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高血压杂志,2000,8(2):109.
[2] 姚泰,乔健天.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20-121.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diabetic hypertensive patients taking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escription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treatment plan of diabetic hypertensive in hospital patients. METHODS: The diabetic hypertensive patients (n=373)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301 to 200508 were p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epartments where they were treated: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s group A (n=211), and the others as group B (n=162). Analyze their prescription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treatment plan by statistical methods. RESULTS: In the 2 groups, the usage rates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 were 24.0% and 20.7% (P>0.05). The usage rates of 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s (ARBs) were 22.8% and 20.7% (P>0.05). The usage rates of diuretics were 26.0% and 12.3% (P<0.01). The usage rates of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 were 20.9% and 23.7% (P>0.05). The usage rates of β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ers (βblockers) were 6.4% and 21.5% (P<0.01). The usage rates of α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ers (α blockers) were 0.0% and 1.1%. Most prescriptions were the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94.8%, 92.6%). CONCLUSION: The usag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our hospital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JNCⅦ. The prescription for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was more effective in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especially the usage of diuretics and β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ers.
【Keywords】 diabetics; mellitus; hypertension;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drug utilization
【摘要】 目的:了解糖尿病伴高血压住院患者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降压治疗方案. 方法:分析我院200301/200508住院确诊为糖尿病伴高血压共373例患者的用药情况,按患者住院科室分组:内分泌科为A组(211例),其他科室为B组(162例),统计分析降压药物的使用及治疗方案. 结果:A,B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使用率分别是24.0%和20.7%(P>0.0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s)使用率分别是22.8%和20.7%(P>0.05);利尿剂使用率分别是26.0%和12.3%(P<0.01);钙拮抗剂(CCB)使用率分别是20.9%和23.7%(P>0.05);β受体阻断药使用率分别是6.4%和21.5%(P<0.01);α受体阻断药使用率分别是0.0%和1.1%. 另外,A,B组患者单一药物使用率约5.2%和7.4%,绝大部分患者降压治疗为两种药物及两种药物以上联用降压(94.8%,92.6%). 结论: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降压药物应用种类基本符合JNCⅦ高血压治疗指南. 内分泌科的降压方案比其他科室显得更为合理,尤其是在利尿剂和β受体阻断药的使用上.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抗高血压药;药物利用
0引言
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约有50%~7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1]. 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1].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可以使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下降24%、微血管病变下降37%、心肌梗死下降44%[2]. 而强化控制血糖仅使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下降12%、微血管病变下降25%、心肌梗死下降16%[3]. 因此,严格控制血压比强化控制血糖更为重要. 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301/200508在我院住院确诊为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共373例的降压用药情况,以期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合理用药提供临床依据. 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我院200301/200508确诊为糖尿病伴高血压共373例住院患者的降压药使用情况,以患者住院科室分组:内分泌科为A组211(男98,女113)例,年龄范围(55±13)岁;其他科室为B组162(男77,女85)例,年龄范围(58±13)岁. 以上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和JNCⅦ高血压治疗指南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以及心、脑、肝、肾严重合并症.
1.2方法回顾A,B组病例降压药物使用及降压治疗方案并作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P
2结果
2.1常用降压药应用情况内分泌科与其他科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应用有一定差别(表1).
表1两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物应用情况(略)
bP<0.01 vs其他科.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s: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CCB:钙拮抗剂.
2.2降压治疗方案目前在临床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方案选择中,尽管并不主张大剂量单独用药,而是推荐小剂量多种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发挥药物的协同降压作用并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仍应在服从降压需要的基础上,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进行合理的治疗. 无论一种单用,还是两种、三种甚至四种联用,都具有各自方案的优缺点,但前提必须是血压得到良好控制. 本调查中内分泌科所有患者血压控制在(124±4.46/75±3.24) mmHg,其他科血压控制在(133±3.12/78±2.28) mmHg,可以看出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血压控制还是比较良好的(表2).
表2两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方案统计(略)
注:四种药物联用内分泌科组1例、其他科组1例,均为(ACEI+利尿剂+CCB+β阻滞剂)以及复方制剂内分泌科1例、其他科3例均未在表中列出.
2.3复方制剂在调查中还发现内分泌科和其他科中各有1和3例使用复方制剂,各占0.5%(1/211)和1.9%(3/162),内分泌科组1例为ARBs+利尿剂(安博诺,伊贝沙坦+吲哒帕胺),其他科中3例使用复方降压片、降压0号、复方罗布麻等.
3讨论
目前临床医师虽已熟练掌握了高血压的诊断、危险分层和处理原则,但当患者出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高血压治疗须注意什么,这是所有临床医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目的不仅是为了控制血糖、血压,更重要的是防止并发症,保护靶器官等. 现在JNC7已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列为ACEI,ARBs,CCB,噻嗪类利尿剂(包括吲哒帕胺[3]),β受体阻滞剂等5类降压药物的强适应症. 并且建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首选ACEI或ARBs作为基础治疗[4]. 本调查提示: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使用降压药种类基本符合上述国际标准. ACEI或ARBs无论单用或联用还是理想的.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方案的选择,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我院糖尿病伴高血压住院患者降压药使用上单一药物使用率约5.2%和7.4%,绝大部分患者降压治疗为2种药物及2种药物以上联用降压(94.8%,92.6%). 各科医生对于联合降压观念理想,对高血压伴糖尿病的危险分级认识充分. 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多采用的降压药物组合是ACEI+CCB或ARBs+CCB,因为上述药物合用,既有协同的降压作用,又能保护靶器官[5]. 此外,尚有ACEI+利尿剂(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或ARBs+利尿剂(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这2种药物联合应用的益处在于利尿剂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系统),ACEI及ARBs可阻断RAS的作用,从而产生更强的降压效果;ACEI与ARBs均有储钾作用,而利尿剂(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有排钾作用,联合用药后,有利于维持机体钾的平衡. 如上述2种药物联合治疗,血压仍不能达标,采用ACEI+CCB+利尿剂(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以及ARBs+CCB+利尿剂(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等组合. 但应注意到ACEI及ARBs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用于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治疗时应注意降血糖药物的剂量,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而对利尿剂特别是噻嗪类利尿剂来说,它可影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糖、脂代谢等不良作用,一般认为利尿剂应禁用或慎用于糖尿病患者[5],然而,近几年观点认为利尿剂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多项研究表明[6]:采用小剂量双氢克尿噻12.5~25 mg/d治疗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对血糖、血钾、血尿酸、血脂等代谢指标仅有轻度影响. 因此小剂量利尿剂以平稳降压、作用持久和良好的安全性与ACEI或ARB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伴高血压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另外ACEI和ARBs的联用[7]及胰岛素增敏剂的降压作用[8]也受到普遍关注. 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葡萄糖耐量,故在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治疗中一般不作为一线用药. 然而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地位,可以减少上述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在糖尿病伴高血压及冠心病的治疗中并非绝对禁忌. 但在调查中B组患者在合并冠心病的降压治疗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无统计学差异,所以应该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血糖易升高,降糖药物的需要量可能略大. 而且此类患者一但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的相应临床症状可被掩盖,使低血糖不易被察觉,可能因低血糖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所以临床医生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尤其要加强血糖监测. α受体阻滞剂对血糖、血脂无不利影响,但在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时易引起性低血压,并易产生耐药性,故其应用受限制,在2000年WHO/ISH已将α受体阻滞剂降为二线降压药物[4]. 本调查比较降压用药发现在利尿剂使用上内分泌科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在β阻滞剂使用上明显低于其他科室,α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0,提示:非糖尿病专科医生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知识亟待更新.
总之,五类降压药物具有各自的临床应用价值,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在首选药的基础上,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服从于降压需要,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因为目前高血压治疗仍是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调查作出的,属于群体化治疗策略,故应综合分析患者的危险水平、降压疗效、对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及经济状况等,构建合理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Spanheimer RG. Reducing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Which factors to modify first? [J] Postgrad Med, 2001, 109(4): 26-30, 33-36.
[2]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 UKPDS 38. T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 [J]. BMJ, 1998,317(7160):703-713.
[3] 王文,马丽媛,张宇清,等.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脑卒中的证据[J].高血压杂志,2003, 11(增刊):22-24.
[4] Chobanian AV, Bakris GL, Black HR, et al.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TNC7 report [J]. JAMA, 2003, 289(19): 2560-2572.
[5] 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 (ALLHAT) officers and coordinators for the ALLHAT collaborativ research group. Major outcomes in highrisk hypertensive patients randomized to ACE inhibitor or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vs diuretic [J]. JAMA, 2002, 288(23): 2981-2997.
[6] 刘国仗,马文君.从ALLHAT结果看利尿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 31(8): 625-626.
[7] 管弦,余江毅.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2004, 21(10):717-719.
这是江苏省首次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施行的射频导管消融去肾部分交感神经手术,术后两位患者血压下降明显,观察一周后顺利出院。
专家介绍,微创介入手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为我国人数众多的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选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对于这两位高血压一直难以控制的患者而言,如果没有这种手术治疗,将会出现高血压病的多个并发症。
手术前后用了不到60分钟时间,医生在给患者局部麻醉之后,从大腿根部股动脉进行穿刺,借助动脉造影的指引,巧妙地将一根直径1.3毫米的射频消融导管头端,送到患者的肾脏动脉内,然后根据患者肾动脉的长短和粗细,精确选取4~6个靶点,使用8~10瓦的能量,消融肾动脉外膜的部分神经末梢,阻断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从而达到控制高血压的治疗目的。
患者术后平均血压保持在129/76毫米汞柱,辅助少量药物,基本可以维持在理想水平,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消融肾动脉外膜的交感神经可控制高血压
专家介绍,人体内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是导致高血压的关键因素,因此,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可以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及其相关并发症。消融位于肾动脉外膜的交感神经,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从而达到控制高血压的目的。
从2007年开始,澳洲学者就将现代导管技术和射频消融技术,应用于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创立了经导管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高血压这一新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国内学者随后也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手术可以帮助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减少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医生们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掌握了消融的能量、时间、温度等技术参数,从而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选择全球健康调查显示,每年约有700万人因血压控制不良而死于高血压相关疾病。据调查,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亿人,每年有l000万新增加的高血压患者。全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29.8%、24.7%和6.1%,呈现“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偏低,发病率增长迅速”的局面。
高血压疾病的后果往往是靶器官的损害,显著增加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中风和肾功能不全等发生率,并且其发病具有年轻化趋势。目前,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早期、联合、长期治疗,对于1级高危或者极高危、2级及其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该采用联合治疗方案。
医学界一直在寻找高血压治疗的新策略,希望能“一劳永逸”地治疗高血压病,使患者无需长期服药就能持续有效地降压,并能减少该病引起的靶器官损害。而介入手术治疗高血压,即是医学界目前正在重点探索的治疗新方法之一。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策略;分析
老年是生物学根据年龄来分界的一个概念,目前我国则将60岁以及以上的人们定义为老年。而本文研究的对象是老年高血压,而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是年龄在60岁以上,且在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的前提下患者的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90mmHg[1-3]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我国人均寿命也在随之延长,而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的影响,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增大,因此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多,根据我国200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为49.1%[4]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多而且严重,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主要分析老年高血压的一些临床治疗对策,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随机抽取了自2009年7月-2011年6月这一时期来我院内科就诊的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年龄都在60-9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8岁。所有患者在就诊时的SBP>140mmHg,DBP>90mmHg。所有患者都没有在之前服用过任何高血压药物。
1.2方法本文随机抽取了自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这一时期来我院内科就诊的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4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将这些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分组,低危,高危等。
主要是为了解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些治疗方法喝护理对策,从而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疗效,减少病死率。
1.2.1低危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对策对于这类患者,首先要安抚患者的情绪,并向其耐心讲解为何会出现高血压症状,以及如何让预防。因为这类患者完全可以采取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适应所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有:低盐、脂的饮食来控制患者体重,并且加强运动、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和其家属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当然若患者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则要采取药物治疗。
1.2.2中、高危高血压患者这类患者属于高危患者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一旦确诊就需要立刻进行药物治疗。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选择适合的抗压药物,做到针对性治疗。如无合并症的患者则对于抗高血压药物没有特别的选择但是一开始倾向于单纯用药后面治疗效果不好则考虑联合用药。联合用药的好处是药物副作用小,也可以减少患者的药物用量。而对于存在各种并发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则要根据患者的实际并发症的情况来决定这类患者该用什么抗高血压药物。下面举几个例子来简单说明一下: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患者的用药则可选用钙阻滞剂。②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用药:这类患者由于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不齐甚至心绞痛症状所以适宜用B一受体阻滞剂。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有不少高血压患者都肥胖所以会存在糖脂代谢异常,因此要避免选择能引起糖脂代谢紊乱的药物,如利尿剂、受体阻滞剂。而ACEI受体阻滞剂则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而改善患者糖脂代谢异常又能控制患者的血压。
2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在临床治疗中我们首先要对所有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尤其是老年患者,医护人员应该耐心的对其病情进行解释,让患者明白高血压的原因以及预防和治疗知识,从而提高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其中非药物治疗对所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都适用。轻度高血压患者则可先采用非药物治疗,而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则一旦确诊则立刻需要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
3讨论
3.1治疗体会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宜平稳、缓慢,并且药物起始剂量要小以后在逐渐增加药物剂量;更重要的是患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要避免不规律服药或突然停药[5]疗中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平稳的降压则宜选用起效平稳的长效降压药,且需要采用联合用药选用副作用相互抵消或不叠加的降压药物联合使用。由于是老年患者在治疗中要密切关注患者出现性低血压。
3.2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日常临床治疗中,主要需要对其病情进行确诊分类,然后对症治疗,并且要加强高血压疾病的日常知识和预防教育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就可以有效的控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病情减少该病的病死率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叶蕴青,吕纳强.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策略.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0(3):200-203.
[2]曹赓阳,王立民.老年高血压治疗策略.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4):1542-1542.
[3]张文凌,龙国贤.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3):45-46.
[4]石晨宇.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策略.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49-150.
关键词:叶酸;高血压治疗;对照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11-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疾病也逐渐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高血压疾病也成为现在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在临床上,一般采用降低同型患者血浆中的半胱氨酸以及能够减轻患者血管压力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1]。由于,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叶酸对于治疗高血压有明显的疗效。因而本文对采用叶酸对高血压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其临床的医学疗效。现形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从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医院接收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抽取的80例高血压患者的诊断都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标准。随机将80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在研究组中,男性患者共有26例,女性患者共有14例。患者的年龄在37到76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4.7)岁;在对照组中,共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在34~7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5.2) 岁。在开始治疗之前,所有患者都被排除了患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性损害、恶性肿瘤疾病的可能性,并排除了其在近期患有过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也排除了对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了近期有叶酸类药物使用史的高血压患者[2]。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上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研究组患者,采用口服叶酸的方式进行治疗,每日早晨让患者口服一次叶酸片(杭州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20040008),服用药量为1片,其规格为10 mg/0.8mg。对于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依拉普利片进行治疗,也是每日早晨让患者口服一次依拉普利片,服用药量为1片,规格为10mg。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期均为10周,并在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分别进行监测。治疗期满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际的临床疗效[3]。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得到的数据,都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并将其数据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组间差异都使用t来检验,并且以P
2 结果
经过十周的临床治疗,发现,研究组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指标降低程度以及治疗前后血压值和对照组相比较,程度上都具有明显的降低(p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HCY、血压指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组别时间血浆HCY
(μmol /L)心脑血管事件
发生率 n(%)收缩压
(mmHg)舒张压
(mmHg)对照组治疗之前18.3±4.726.5152.5±10.794.3±8.8治疗之后17.8±4.89143.4±10.986.5±9.7研究组治疗之前18.6±4.911.8153.3±11.493.9±9.6治疗之后13.0±5.14138.0±10.477.2±8.3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间接导致人民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也不同程度上滋生了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有害于健康的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也在日益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其中,高血压便是这些健康问题的常见产物。垃圾食品的泛滥,随性纵容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这些问题也直接导致高血压的侵袭范围不断扩大,而且正日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高血压,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时,身体的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出现升高现象,继而导致人的机体出现心脏、大脑、肝脏等众多重要器官和血管发生功能和性质改变的综合性病症[4]。这一病症,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叶酸治疗高血压,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与采用依拉普利进行高血压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叶酸治疗高血压展现出了全面的优势和效果。综上所述,采用叶酸治疗高血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同时有效地调节血压[5]。经过临床治疗疗效对照,效果明显优于依拉普利片,所以,采用叶酸对高血压进行治疗,具有十分必要的推广价值和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平,霍勇,刘平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 39(6):614-618.
[2]宋迎.口服维生素B6.叶酸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耽氨酸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9,19(7):111-112.
[3]王拥军,刘力生,饶克勤等.我国脑卒中预防策略思考: 同时控制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J].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 47) :3316 -3318.
【关键词】 缬沙坦;吲达帕胺;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是我国老年人致死、致残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血压可减少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可降低终末事件。对高血压治疗较好的方案,就是联合用药。本文对我院门诊80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指导治疗,观察并随访登记,了解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用的效果、不良反应及对代谢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研究入选病例需符合下列条件:(1)按1999年WHO标准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EH),并经系统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2)除外以下情况:肝或肾功能障碍、糖尿病、痛风、严重烟酒嗜好、药物依赖者。(3)本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61~78岁,平均(66.2±7.7)岁,诊断有冠心病者16例,同时服长效硝苯地平者11例,卡托普利者15例,仅服吲达帕胺导者8例。(4)入选前3周所有病例舒张压(DBP)≥90mmHg。
1.2 服药方法
所有患者先停用一切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3周后仍符合上述标准,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缬沙坦80mg每日1次口服(早餐前),联合用吲达帕胺1.25mg,每日1次口服。2周后血压降至20/12kPa者将剂量维持至第8周,若DBP未达降压目标缬沙坦则增加到80mg每日2次口服,连续治疗8周。对照组予缬沙坦80mg,每日1次口服(早餐前),2周后血压降至20/12kPa者将剂量维持至第8周,若DBP未达降压目标则增加到缬沙坦80mg,每日2次口服,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方法
测血压在门诊进行,测前休息15~20min,取右上臂测压,至少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为血压值。治疗前后测定血糖、血脂、血尿酸、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指标。
1.4 疗效评定标准
随诊血压(CBP)按卫生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抗高血压药物疗效标准进行分析,:(1)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2)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3)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者。显效加有效作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各参数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降压疗效
CBP: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8周后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治疗8周后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5%,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8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后疗效比较
2.2 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后血清钾、血尿酸、血浆总胆固醇及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表2 8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生化检测指标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咳嗽2例,头痛2例,乏力1例;对照组咳嗽2例,水肿1例,乏力1例,均未退出治疗。
3 讨论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是减少心血管终末事件。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治疗的核心。2003年,JNC-Ⅶ认为收缩压是比舒张压更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50岁以上的人群,治疗重点应放在收缩压达标上[1]。而老年性高血压的特点是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在老年人高血压病人中约65%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人卒中和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左心室肥厚又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可选择性作用于已知与血管紧张素II作用相关的AT1受体亚型,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II与肾上腺和血管平滑肌等组织细胞AT1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分泌,产生降压作用。其在治疗轻,中,重度高血压均有肯定的疗效[3]。对AT1 受体的亲和力比对AT2受体约高20000倍。不影响缓激肽的作用和离子通道功能,也不与其他对心血管功能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的激素的受体结合。缬沙坦阻止醛固酮分泌而减少钾丢失,可能会发生高钾血症。吲达帕胺具有利尿剂和Ca2+拮抗剂的双重作用,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降压药,是临床广为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之一,能持久地减轻左心室肥厚,并不像其他利尿剂一样使左心室腔回缩,而是特异性地作用于左心室后壁和室间隔,减轻左心室后壁和室间隔的肥厚。吲达帕胺属非噻嗪类利尿剂,作用时间长,每日服1次即可保持24h平稳降压,但60岁以上老年人在服用过程中易发生低钾血症,进一步导致心律失常[2];上述两药联用可增加降压疗效,利尿剂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可增强ARB对RAS的阻断作用,从而减少水钠潴留,并减轻醛固酮作为生长因子的不良作用。ARB通过拮抗利尿剂对RAS激活而产生更强的降压作用[3]。还可以平衡其对代谢的影响,减轻利尿剂所致的代谢不良反应。本组观察表明,两药联用对血脂、血糖及尿酸均无不良影响,治疗前后血钾无明显变化,亦无低血钾发生;老年人的高血压特征是血压波动大,易发生性低血压,因此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压变化逐渐增加剂量。本组采用与缬沙坦吲达帕胺联用总有效率为80%左右,其降压效果明显优于缬沙坦单用组,而且不良反应少,均能耐受,无停药者,治疗前后对血脂、血糖、血清电解质及肝肾功能亦无影响。老年人容易接受,依从性好。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 田新利 高血压治疗的策略与趋势-治疗指南与循证的启示[J].中国医刊,2007,4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