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如何学好地理的方法

如何学好地理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5: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如何学好地理的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如何学好地理的方法

篇(1)

一、明确学习地理的动机

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心需要是分不开的。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跃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

学生进入中学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认为只要学好主课就可以了,反正地理是不参加中考的。由此而来,对这些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自然,明显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结果,当然觉得地理是不好学的。

那么地理真的是可有可无的吗,为什么中学里要开设地理这一门课呢?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因此,地理的学习是有用的,是国家明确要求的,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只有有了学习的动机,地理才能够学好。

二、应该加强知识的储备

知识是素质的基础,能力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的升华。想要去认识世界,并试图去分析解决地理现象,没有丰富的关于地理现象的知识,这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想要学好地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去阅读并记忆大量的关于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记载和描述。而这些,正是我们教材中的内容,背诵这些就是学好地理的基础。虽然,背诵让人枯燥,好像与素质无关,实际上确是提高素质,锻炼能力的基石。

三、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语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

那么该如何运用地图呢?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四、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的学习,最常见的两种方法是综合法和比较法,善于利用这些方法会使你的地理学习变得事半功倍。

思维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最显著的特性是概括性。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于是在大脑里生成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产生了概括行为。通过概括,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了事物的规律性。概括是将某种事物一般的、共同的属性和特征结合起来,即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个过程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概括的结果有利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迁移能力,思维之所以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关系,主要来自抽象和概括能力,因此,概括在思维发展与培养中是十分重要的。

在地理学习中,通过对学过知识的概括总结,得出事物的整体特征及变化规律,从而把知识像珠子一样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我们的记忆和应用都是非常方便有效。

比较法在地理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地理课的特点所决定的。运用比较法就是把这一地理事物和另一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尤其是充分利用各地的乡土地理事物同其他地理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新的地理知识,形成新的地理概念。在地理学习中,以选择同类地理事物的相似特征作比较最为常见,目的是有利于减少头绪,减轻学生负担。如常常把亚马孙河与刚果河(扎伊尔河),喜马拉雅山脉与阿尔卑斯山脉,海河治理与淮河治理进行比较。作为比较的对象应该是已知的,不能选择那些尚未学过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作为比较的对象应该是本质特征相同或相反的两种地理事物或现象。还应该具有典型性,即对比各点,无论异同,都要个性鲜明,特征突出。此外,选定比较对象时,还要遵循“就近取材”的原则,不要舍近求远。

篇(2)

1.读书训练是学好地理的必要基础

读书训练即重视对地理课本的知识掌握和知识体系梳理。要求在实际教学中,重视课本知识,应做到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要对课本内容进行逐段分析,圈划出关键词句,并对每节课题进行分析,对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进行比较分析;对课本上的相关图表进行文字阅读归纳训练。因此,读书训练又有大预习与小预习之分,有整体读书训练与局部读书训练之分。理由很明显:一是高考回归课本趋势的要求,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二是从历史角度看,过去人们总爱将知识分子称作读书人,即懂得多、见得广的人,惟有先读书,即读课本。中国人惯有读书的习惯。三是现代教学的要求。关于教与学的关系,应理解为教会学生怎样去学,即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念、方法、习惯、思维以及情感与思想。借助读书训练可以很方便地达到这一目标。

强调读书训练,反反复复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读课本,决不是意味着学习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仅仅拘泥于课本。读书训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去读死书,死读书,而是让学生去活读书、读活书、书读活。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在读书训练中,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联想,尽情演绎地理学故事,从而拥有思悟问题的时空。

2.读图训练是学好地理的必然环节

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思悟能力?地理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识图。无论是自然地理、天文地理、区域地理还是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教学的基础都离不开对地图的研读,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也就谈不上地理高考。读图的关键是锁定图中的地理事物,主要读两方面内容:一是位置,即绝对位置(经纬度确定)和相对位置(海陆分布、轮廓、两地位置比较);二是读出某地理空间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河流、山川、矿产、资源等)和人文条件(语言、民族、人口、城市、经济、交通、政治、文化、宗教等)。读图的方法基础是注意整体把握,即把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重视局部切入,即读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差异性。在图图转换和图文转换中,在阅读、分析、比较、想象、渗透、归纳的逻辑思维过程中,将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以自动的形象显示出来,从而达到读图的目的——以图载识、以图载道。图的来源主要有三:一是课本中的插图,二是地图册中的彩图,三是配套练习中的题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三图参用,不分偏正。为了加强读图效果,还应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读图意识。为此,可在每间教室挂两幅图,一是世界地图,二是中国地图。有条件的学生,可在家中另置两幅。日久天长,滴水穿石,图在心中流,心中自有图。读图的基本功练好,只要引导有方,学习地理就容易多了。

3.读题训练是学好地理的必由之路

孔子云:“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学习,即要学,必然要重视练习,否则,怎能应对高考?地理学习也不例外。一般地说,只要有一本配套习题集就行,笔者喜用的配套习题集是《优化设计》和《创新作业本》。如何做题、如何解题,有相当多的师生认为多做题一定有益,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做题定要讲究方法。一本配套练习,课前要做几题,课堂要做几题,课后要做几题,哪些试题可由学生自主完成,哪些需由教师点拨,哪些要精讲,哪些试题属基础题或典型题,哪些试题可举一反三,每节知识点涉及的典例有哪些……这些问题均需由教师向学生交待清楚,并须落实到位,这样做题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避免一讲到底,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当然,地理试题训练一定要与读图训练和读书训练紧密结合,可穿行,也可三位一体进行。

篇(3)

关键词:如何调动 学生 地理 课堂 积极性

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低落,地理教学质量及不令人满意。我上课时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连一些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都一无所知。问题不只是在于学生本身,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关系。如何去创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至关重要。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在教学上要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教学,同时要有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最根本的保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地理学科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师生情感"教育。

我们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我们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只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特别是一些非专业的地理科任教师拘泥于课本、只注重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专业的地理老师有些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过于严谨,强调地理思维,课堂气氛不活泼。学生学起来不愉快,使他们缺泛了学习的驱动力,甚至讨厌这位老师上课。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他们又怎么会喜欢地理呢?又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尽力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利用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让学生对地理学科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在地理教学中采用"互动教学"法。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不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唯一的途径。老师应该转变角色,改变过去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把师生"互动教学法"运用到地理课堂中,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适当合理设计地理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历一些过程加深记忆。如:进行一些地理新闻点评活动;进行一些地理新闻活动;进行一些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等。又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长江"时,提出如何解决我国长江中下游一些资源紧张的问题,让学生阐述各自不同的观点,如何治理,学生围绕提出的一些方案议论。学生的想法有的可能很幼稚,出乎大家的意料。我们一定不要指责、嘲笑,也不要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要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学生。

三:在地理教学中新课要有"情境"引入。

不少地理任课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沿用古老的教学方法。一种是"讲"法,每次上课前的开场白就是诸如"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的话题开始讲课;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请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我们老师应该采用一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引入新课要新颖。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讲述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戴勒一直盯看着主席看,一句话都不说。就问他:你为什么老是盯着我?戴勒回答说:你具有一付东方人的脸。听后回答道: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但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提出问题---这故事说明了什么?引入我们今天的课题-------世界人种特征。

四:在地理教学中要"地图化"。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发达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地图可帮助学生树立空间地域概念,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因此,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在地理教学中重视"能力化"。

篇(4)

关键词: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36-01

对于初中地理来说我们只有把初中地理和生活稳步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能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能够真正的识图、绘图并且了解图。而且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应该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以人为本的理念着手,进行地理图像的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吸纳和溶解知识,并且能够深刻的将其印在脑海里。

1.从生活中体现地理图像教学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有所用,就是增长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初中图像地理教学更是如此,那么如何才能够学好地理教学,我们就应该将地理和生活稳步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学好地理知识,学好地理图像知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比如说我们通过地图进行地理图像教学,地图作为初中地理教材中必须存在的一种插图,作为学生学习地理图像教学的一个必然工具。

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在生活中找到一些相关的地理图像,然后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对于地图应该有大体上的了解,然后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读图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然后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海洋、陆地的位置,能够准确的找出经纬位置,能够准确的找出地形位置。教师还应该做的就是根据历史知识,然后找出一些地理位置,最后教师可以指定一些方案然后对于地理进行分布,然后进行更好的记忆。

我们可以就地图然后进行讲解,让学生一个一个的走向讲台,然后指着地图中的位置进行学生和学生的互动,可以讲台上的学生进行提问,讲台下的学生进行回答,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而且还能够很好的缓解同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够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的融洽和谐。

2.从生活中观察图像进行图像教学

伴随着新课改的来临,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教师的角色,还扮演着朋友的角色和长辈的角色,要求教师能够放下身价和学生打成一片,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进行观察然后进行进行教学,观察既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地理的事物,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图像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观察地图。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够使得学生对于各个地区的地理分布更加了解。我们可以拿出一张地图,然后从分组的形式中进行地图的解析和观察,分别让每组把观察到的现象和知识进行汇报,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地理图像知识。我们还可以在地图中找出地图的图名,并且能够了解地图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进行图例的识别,从地图中的符号还有颜色进行地理事物的讲解,最后还应该将文字中所论述的知识一一落实到地图当中,做到图文结合。

这里我们进行实例的分析,比如说在湘教版地理教学当中在进行中国河湖的学习,关于内流河还有外流河的讲解当中,我们首先可以让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面对于一些中国著名的河流进行查找,比如说长江、黄河等。并且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河流的发源地还有流经地等。这样就能够很快的了解内流河还有外流河的特点。

比如说我们在进行中国的区域差异的讲解的时候,在进行秦岭-淮河线,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我们可以就北方的一些图片还有南方的一些图片,还有就中国地图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好南方和北方的区别,能够更好地了解南方和北方的地理位置。可以从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进行分析。

3.将地理图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在一起

在现代社会如此发达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和地理教学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比如说我们就秦岭淮河一线进行讲解,我们可以将南方和北方的分布图,还有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等以图的形式进行播放,这样就能够很明显的让学生掌握南方和北方的区别。在进行图文播放的时候,首先不公布答案,可以让学生进行猜测,猜测这是南方还是北方的现状,然后进行答案的公布。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能够让学生通过视觉冲击力,还有听觉冲击力深入的记住地理图像的知识点。

我们还可以利用图像,帮助学生记忆。记忆力决定着学生地理学习的好坏,地理知识的学习记忆是地理知识运用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良好的记忆力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地理的学习,才能够让学生更好掌握地理知识,更好的掌握地理图像。那么如何提高记忆力,就应该从地理图像说起。

比如说在进行美国工业区的学习当中,如果说直接告诉学生美国东临大西洋,西滨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湾。所属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洲西北部,夏威夷州位于中太平洋北部。对于这样生硬的文字,我想学生会快就会忘记了,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地图进行一步一步的引导工作,让学生看着地图自己一步步的找出美国的位置,找出美国的工业区的分布。这样学生自己得出来的结果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记住美国的地形、位置还有特征,这对于地理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结语:

在地理学习当中,我们只有将地理图像和生活稳步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只有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只有提高学生的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习自我探索才能够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篇(5)

【摘要】初中地理这门学科经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学生总体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基础知识薄弱。因此,首当其冲的是从端正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着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

关键词 地理;兴趣;学习;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初中地理作为会考项目,其重要性正日益显现,但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不亚于数理化这三门主课目,地理教学困难重重,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同学学不得法,失分严重,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连锁反应,对地理课完全没有兴趣。通过我的问卷调查及学生间的谈话发现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教师在上课时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会做习题、应付考试,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较差,课堂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生”而非“教学生学”的应试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何来兴趣可言。

二是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呈现形式简单,以语言说教模式为主,没有现代化教学媒体做辅助,学生会慢慢失去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集体参与性不高,这样的结果就是学习主动性不强、效率差。

三是讲解地理知识的时候没有引用生活中的例子或是说没有贴近生活,不利于学生对地理这一门学科的正确认识,从而产生“我要学好地理”的欲望,与《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相违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思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习,产生正确的认识和愉快的情绪,自然学的就会比别人好。但是,兴趣不是自然而生的,需要外部条件的启蒙和引导,如何正确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正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动力,一段时间的摸索,也尝试出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是善于利用地图,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载体,相对于枯燥抽象的文字来说更具体形象,地理教学其实配备了多种形式的图片辅助教学,地理课本上有各种类型的地理插图,另外还有配套的地理挂图、地理图册和地理填充图册。在地理教学时,发挥地图优势,充分利用地图来设计适合学生探究教学的教学环境,在文字和图片之间有效的转换信息,利于学生地理空间概念的形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分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八年级《地形和地势》中国地势总特征的时候,可以利用《地形和地势立体教学挂图》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观察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看图一遍就加深印象,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归纳的技能,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新课程指出“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让地理的精彩在生活中展现,才能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地理知识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如《地球的运动》一节在讲述地球公转的影响之昼夜长短的变化的时候时,可以让学生联系思考我们生活中夏季和冬季的作息时间,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因为结合了学校和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优化了教学过程,学生自然就很容易理解。

三、是多媒体教学,创造氛围,事半功倍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高度认可,它能有效的传递教学信息、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难为简、深入浅出。我校也已经做到了每个班级配置多媒体计算机和电子白板。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来导入课堂,比如在讲解《黄河》时,可以播放一段黄河惊涛骇浪,滚滚东流入渤海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和传统的阅读文字导入相比,学生更喜闻乐见,充满了兴趣和求知欲。再比如在解释黄河下游的“地上河”现象的原因是,可以利用flash动画播放器演示黄河中游经过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泥沙沉积、河床抬高的动态演示画面,把重要的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启发学生思考,易于学生掌握。

初中学生天性好学、好动、思维能力强,因此,在学习时要重视兴趣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因势利导,从感性思维入手,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事半功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结合学生特点、教材和教学条件,相辅相成、巧妙融入,一定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为学好地理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艳华.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18期

[2]樊全声.激发学习兴趣活化地理课堂,新课程(下),2011年05期

[3]曲小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新课程(上)》,2012年02期

[4]秦晓玲.让学生爱上地理课;新课程(综合版),2011年07期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趣味;教学

一、引言

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与学,二者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要彼此沟通,及时分享心得体会,进行无保留的交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白双方具有同一个目标,就是学好这门课程,在教学中要重点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交流中去感知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正确,是否高效,对地理这门课的掌握程度如何,同时力求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把地理课堂变成每个学生都愿意主动参与的舞台。大部分学生都习惯性地将地理归类到文科方面,实质上地理不能单纯地被归类于文科或理科,它介于二者之间。例如,在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有个概念叫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若从数学概念上来说就是面与面的夹角,这就使得地理和数学联系了起来。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章节,大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垂直运动又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从而导致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大气水平运动有三种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当近地面大气的运动受到这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三种力之间的和力为零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力是物理学的概念,从中可以看出地理和物理学也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单纯地说地理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是不恰当的,地理实质上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在古代,比喻一个人的知识量大不大,学识是否渊博,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句话,从中可见地理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从古至今都有人研究风水学,依靠研究地球上的各种物体的摆放来指导人们如何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床的摆放位置,其实是依据地球磁场的方向确定最佳摆放位置的。由此可见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鉴于地理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和快乐的心态去了解并掌握这门科学知识,教师要设计一些趣味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它、掌握它。

二、提高授课的趣味性,营造轻松自由的课题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要想学好某个学科的知识就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只有这样学习起来效率才会更高。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多采用一些大家都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的课堂氛围变得富有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讲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人轶事、幽默笑话、经典故事等趣味性的内容。还可以采用小故事引出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时区与日界线》这一章节时,可以巧妙地举一个这样的例子:有一个怀有双胞胎的准妈妈乘船从中国去美国,当船行走到邻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了一个男孩,不一会船过了日界线,妈妈又生了一个女孩。若按照出生日期算究竟女孩大还是男孩大呢?通过这个故事引出时区与日界线的概念,让学生讨论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这种趣味性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学习本节知识的热情被激发,学习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还有其他一些趣味性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兴趣。比如: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西游记里,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招牌技能是翻筋头,据说一个筋头十万八千里,小说里的孙悟空一个筋头就腾空踏在了五彩祥云上。可若是按照实际的物理比例,孙悟空想从地面飞到天上只怕是翻的头晕眼花,离目的地依然遥遥无期。教师通过这些趣味性的问题把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有趣而又没有压力的环境里,学生更能放松自己的头脑,放飞自己的思维,能思考得更深入彻底,同时保持愉悦的心情,使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形象生动地展示图像

目前大部分高中教学都引进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多媒体可以更生动形象地把图像展现给学生,能打破时空限制,真实宏观地给学生展现一些平时难以亲眼看到的自然现象:地震、火山喷发及自然界中江河湖海的形成过程等,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地球的变化。这些图像视频生动形象、真实感很强,学生对枯燥的文字可能不感兴趣,但对这些对视觉冲击力很大的图文声像会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会高涨,观看完多媒体展示的图像,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相互交流,教师最后做补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独立思考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这种方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地理这门知识。

篇(7)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地理;可行性路径

一、中学地理教学现状

1.学科偏见导致中学地理教学不受重视

应试教育的学科体系中,主科和次科的学科偏见长期存在于中学广大师生的心中,导致中学地理学科难以被引起重视和摆正位置。由于长期受学科偏见的影响,地理教师的地位、待遇偏低,从事地理学科的教师很少,有的农村初中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地理教学工作就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门外汉做不了行内事,即使能教那也大多是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而专职地理教师由于地位、待遇不高,教学创新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教学业绩自然平平。当下的中学学科考核体系中,地理学科所占比重不及语数外的一半,应试教育的功利性考核导致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少于语数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就越来越小,效果越来越差。

2.学生厌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最大困惑

一般来说,学生没有学好地理首先应该去考量地理教师的责任心、业务功底、授课水平等几个方面,但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除了个别的非专职地理教师外,广大地理教师在上述几个方面还是能达到合格及以上的要求,但为什么地理教学的效果却不理想?笔者认为该困惑的根源在于学生厌学。一切事物都有内外因在起作用,内因是主要矛盾,外因是次要矛盾。诚然,学生中学地理学得好与差与地理教师教得好与不好有直接关系,但是真正的关键还在于学生本人。现在许多学生厌学思想严重,学习成绩不理想,尤其是农村初中的一些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而不学、劝而不听,时常使地理教师束手无策,地理教学则陷入尴尬。这些学生厌学的可能也不只是地理学科,厌学的原因也可能不止一种而有千百种,这种困惑可能不只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困惑,而是整个中学教学体制的困惑。

3.中学地理教学的现实纠结: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

所谓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考试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两个概念一个抽象,一个具体,反映到中学地理教学中,这就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的较量,二者对于广大地理教师来说似乎是“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出高能的学生,而应试教育促使教师教出高分的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师发挥教学主体作用,在教授地理知识过程中,不但要教是什么,还要教为什么和怎么样,发展学生学习地理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应试教育中地理教师则通过充气式教授和题海战术努力提高学生的解答地理试题的能力,可能这个题目与现实关联度极小甚至毫无关联。素质教育一直是新课标提倡的改革目标,而应试教育在现实的地理教学中却大行其道、愈演愈烈。中学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师可能倾尽能力践行着地理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期末和升学时他的学生却要以一张地理试卷的分数来决定高低和荣辱。这种使命和现实的博弈对于每一位中学地理教师来说都是一种不痛不痒的纠结,欲罢不能。

二、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可行性路径探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所带来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变化必将与应试教育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当前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发生激烈的交锋和碰撞,如何化解和妥善处理中学地理教学改革转型过程中的这些矛盾和烦恼,现已成为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在教改教研及课堂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从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和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如下思路进行探讨和交流:

1.举重若轻,心无旁骛

不管地理学科在中学学科体系中处于何位置,也不论其在考核考试中占多少比重,甚至于学生因任何原因厌学地理而倚重其他学科,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都不应该受其影响而妄自菲薄,更不应该不负责去进行“过堂式”教学,其理由有三:一是学科偏见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有其深刻的体制原因,也有一定的市场,非一朝一夕形成,当然也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更非一人一己之力可以改变。中学地理教师是地理素质教育的推动者,也必将是地理素质教育成功的享受者,对现实无用的怨言可以转变成实现理想的有益的教改教研探索,来助力整个中学基础教育,而不可贪一日之功。二是地理学科博大精深,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巨大,非其他学科能够替代,古时候形容一个人有才学是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之重要性可见一斑。地理教师应该对任职地理教师有无上的荣耀感和使命感,并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不断的地理知识学习、深造和教学、教改、教研当中去,用良好的成绩和辉煌的业绩去赢得更大的荣誉和更多的尊重。三是教师是一份事业,地理教师是一份专业性的事业,干任何事业首先必须爱这项事业,用心爱;其次必须懂这项事业的相关知识;再次必须有精益求精的进取心;最后还必须得有点奉献精神,教书不要老讲条件,因为政府对教育的越发重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项条件必然会相对越来越好,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适当的理解。总之,地理教师作为地理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必须要看重自己的职业,做好自己的事业,莫为世俗偏见所累。

2.知己知彼,遇水搭桥

学生学不好地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教师没教好,一个是学生自己没有学好。不管是自己没有教好还是学生没有学好,中学地理教师都必须首先反思自己,从教学方式、方法及自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等方面检讨自己,如果认为自己在教学上确实做得比较到位了,那还得从自己的讲课语言、节奏、吸引力等教学水平指标考量,发现哪个方面的不足,努力去修正和提高,再看看教学的效果;其次要主动去思考学生自己没有学好的原因,是个别没有学好还是整体没有学好?是某个知识点没有学好还是某个章节没有学好?没有学好是因为没有努力还是没有兴趣?是厌学还是厌师?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反思自己,还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情况,以便针对不同的原因拿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些措施可能是教学上的方式方法,也可能是对学生的个人性格上的、兴趣上的,乃至情感上的正确引导。实践证明,适度的因材施教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

3.素质优先,兼顾应试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让人们陷入了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它们是水火不容的敌对关系,其实二者是对立统一的。随着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必将越来越不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但其却未到穷途末路之时。素质教育方兴未艾,代表着未来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但其尚未成熟到、强大到完全代替应试教育的程度。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搀扶前行,互不相离。这种关系具体体现到地理教学上,就是必须要坚持“素质优先,兼顾应试”的原则,素质和应试不偏废一方,原因在于:(1)提高学生地理素质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明确要求和终极目标,而加强学生地理学科应试能力是地理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当前考核学生地理素质的主要标准;(2)地理素质是较地理应试能力更全面、更高级的素质和能力,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地理学科应试能力是最基础和最原始的地理素质,没有一定的地理学科应试能力,至少可以表明学生对基本的地理知识掌握不到位、不扎实,评价其具有较高的地理素质无法令人信服,也不符合地理综合素质考核标准要求;(3)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要求广大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践行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但不能放弃应试技巧技能的传授,因为毕竟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好坏是通过平时的试卷测评及期末、升学考试的分数来衡量的。

参考文献:

[1]杨和亭.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李宗启.改变初中地理教学的尴尬地位[J].新课程学习:下,2012(05).

[3]朱筱琨.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教学中的对立统一[J].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