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5: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篇(1)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 风险评估; 管理对策

急诊科护理风险是指急诊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及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护理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职业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护理风险能造成对患者身心伤害、导致医院遭受经济损失或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声誉。造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护士因素、患者因素、管理因素、医师因素等。如何尽早发现和有效处理各种护理风险隐患,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急诊科是风险系数极高的科室之一,为有效规避护理风险,降低医疗纠纷,保证患者安全,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采用自制的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强化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2月,本院急诊室共有护士10名,年龄20~45岁。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7名;大专学历6名,中专学历4名。

1.2 方法 根据笔者所在科室实际情况,自制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评估表评估项目共包括16项护理风险因素内容,包括:(1)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2)岗位责任心不强/脱岗、惰岗;(3)操作规程不完善/执行不严格;(4)知识缺乏/经验不足;(5)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不严格;(6)观察、处置不及时/延误救治;(7)查对不严格/输血、给药错误;(8)手术患者或部位识别错误;(9)告知不当/护患沟通不良;(10)一次性用品或药源性不安全;(11)仪器设备或服务设施不安全;(12)院内跌倒、烫伤、压疮等;(13)护理记录不当,医护记录不一致;(14)人力不足或配置不当;(15)带教不力;(16)其他。对上述每一项不安全因素内容进行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本项护理风险,可能发生护理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后果、发生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以及消除护理风险的整改措施及管理对策,最后对评估效果进行评价。责任护士每天对患者评估1次,根据评分调整护理干预方法。统计2010年、2011年急诊科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意外、纠纷例数,并与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前的2009年急诊科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意外、纠纷例数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后,与未实施护理风险评估2009年比较,急诊科2010年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情况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常见护理风险 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而急诊科急救因其突发性,是医院救治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阶段[2],如护士技术不熟练或动作慢、操作失误或言语不当、出诊记录缺陷或漏记,在急救转运的途中没有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清楚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对急救器材操作不熟悉,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按操作常规和制度执行医嘱,皮试或注射前未询问患者是否有无过敏史,当医嘱不详时未明确医嘱等直接影响了抢救的质量和速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研究结果显示,本院急诊科在实施护理险评估后,与未实施护理风险评估的2009年比较,2010年与2011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情况分别下降至2009年的15.38%和7.69%,说明进行护理分险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某项护理风险,可能发主护理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后果、发生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以及消除护理风险的整改措施及管理对策,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急诊科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3.2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3.2.1 完善医院管理制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不断转变服务观念,加强急救业务培训,加强护理管理,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制定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急诊专业思想、医德医风教育,规范抢救物品、药品、仪器的应用与管理,增强急诊护士法律意识,加强护理记录单的管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充分体现爱心和真诚,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护患告知制度,强化护患共同承担风险意识[3]。

3.2.2 建立预防急诊科护理风险干预流程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每位护士都能熟练地根据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准确评估患者护理风险。对新入院患者由专职的护士进行评估筛查,对筛查出的有护理风险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特殊护理干预,如对有褥疮高风险患者使用气垫床、气圈、局部易压部位使用褥疮贴等[4]。对有跌倒高风险患者在床头挂“小心跌倒”的安全警示牌。提醒各级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在患者活动时给予协助和警告,以防跌倒[5]。

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6,7]。通过实施急诊科护理的风险评估,使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减少了医疗差错、事故与纠纷,切实为患者提供放心、安全、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参 考 文 献

[1]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2] 李小平.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安全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J].护理研究,2007,21(12):3367.

[3] 何元风.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1):83-84.

[4] 杨春莉,杜金莲.骨科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J],2011,32(6):1016.

[5] 李新辉,陈丽丽.老年病房跌倒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8,6(11A):2829-2831.

[6] 申萍,孙琳,朱剑萍.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成效[J].护理学杂志,2006,2l(10):85-87.

篇(2)

1.1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2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对照组有8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风险评估,不仅需要对风险评估单进行合理设计,而且还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判断,并做好风险防范护理。患者在入院24h内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主要采用的是ADL评分,通过评分结果,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这样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降低患者发生风险的可能性。

在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以后,需要针对评估结果采取防范措施,若患者存在压疮风险,应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压疮的发生。针对已经发生风险的患者,可采取积极的应急措施,并按照事先设立的风险预案对患者进行检测,同时做好相关的记录。在使用器械的过程中也容易导致风险的发生,因此,对器械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器械所存在的风险,消除安全隐患。护理人员还应加强风险评估单的管理,护理人员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填写评估单,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护理长应对其风险评估单进行核对,并监督护理措施的执行,从而将评估的准确性提高,使风险的防范发挥作用。风险评估护理不仅能够增强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而且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风险评估护理保证了骨科患者的安全,降低了风险的发生率。

篇(3)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为当前使用的最为广泛和普遍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其主要特点有:(1)技术含量较高。血液透析要求精确的仪器,如血液透析仪进行检测和透析,对血液中一些非常规的检测需较高的检测技术。(2)专科性较强。现在每家医院(三甲以上)基本上都设立了独立的血液透析中心,独立于其他科室,这说明血液透析专科性较强。(3)风险性较大。血液透析所使用的血液透析机存在着不确定的风险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的854例血液透析患者(包括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部分药物中毒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一共作了854次透析。具体患者资料为:男性患者532例,女性患者为322例,年龄范围为18―82岁。在各个年龄段,急性肾衰病例数、慢性肾衰病例数以及药物中毒病例数为:(1)18―30岁:82例;(2)30―50岁:184例;(3)50―70岁:233例;(4)70岁以上:355例。

1.2 方法

1.2.1 危险源的识别危险源的识别是在已确认危险源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个特定性过程,其实质是找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排斥反应、组织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血液透析机的不安全性、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危害及其在管理护理上的缺陷。危险源的识别是较为复杂的血液透析前期工作,它不仅需要收集各类可能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而且还要查阅血液透析的相关标准,从中找出有不符合的危险源。总的来说,危险源识别主要包括医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患者安全、环境安全以及机械设备安全等方面。

1.2.2 风险评估在对患者进行上述危险源识别后,就需以识别的危险源为基础资料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流程为:(1)风险评估方法确立:查阅相关专业书籍及法律法规,查找透析过程中常见护理安全事故原因,并组织科室护士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调查研究患者既往发生过的护理安全事件以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2)风险因素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即护理、透析机操作、护理意外事件以及突发事件处理不当。风险评估最终目的就是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上述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面,即人为因素及系统因素。人为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抗风险的能力,另外,患者不遵医行为也是构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如透析间期不注意控制水分摄入造成水潴留过多,透析当日注射胰岛素等;系统因素主要来源于透析机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管理机制上的不完善以及监控制度的不科学等方面。

2风险护理管理对策

2.1加强经常性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如组织透析室的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文件书写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深入学习和交流,定期地邀请资深专家来我院进行讲座以及一些定期的医学义务护理的社会活动。通过举行各种活动,不仅锻炼了护理人员的实践技能,又在意识或思想层面提高了她们的风险防范意识。

2.2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血液透析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经过对本院854例血液透析患者回顾性分析,在实际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异常现象,并提出相应措施:(1)恶心欲呕吐的策略:血液透析中务必要避免患者产生低血压,而且在血流量控制时要按照患者自身的情况,如血管粗细以及患者的适应能力等进行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2)断电、断水时的策略:断电时,透析室应进行双路供电,定期地对透析机进行维护与保养;断水时,立即将透析机改为旁路或者单超程序。(3)血液时的感染策略:定期进行空气细菌的培养,对透析液进行检测。

3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评估过程以及护理管理对策的实际应用,首先我院透析科室的全体护理人员有了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以及风险护理管理上的经验,并将这些管理策略应用于我院透析科的854名患者,患者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身体健康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地好转,而且护理缺陷完全减少(由往常的12例减少至1例),且护理满意度也由原来的89.9%上升至现在的99.5%。

4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门专科性、技术性以及风险性较强的医疗工作,护理人员的工作也起着举足轻重之作用,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管理尤其是风险护理管理,是需要专科性的知识、技能以及强烈的责任心的。因此,实施风险管理,必须抓住“以人为本”的理念。血液透析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责任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我们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风险意识,继续探索出更好的防范对策,才能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志红,周焕芝,肖威.透析机应用中的医疗风险管理[J].中国临床医学,2008(6).

篇(4)

关键词:护理安全;跌倒;护理质量

跌倒是指患者突然或者非故意性停顿,倒于地面或者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的事件并不少见,跌倒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负担,特别是老年人因跌倒发生骨折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许多老年人因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此外,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还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做好护理安全管理,防止跌倒事件发生应该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有助于工作过程的漏洞填塞,流程优化,以及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对构建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根本原因分析法(RCA),是一种回顾性不良事件分析工具,主要针对事件以一套逻辑的程序找出造成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执行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的方法。下面就我院1年中发生的10例跌倒事件进行汇总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219例风险评估患者中,发生患者跌倒事件10例。2012年8月~2013年2月846例中发生跌倒8例,2013年3月~8月1373例中发生跌倒2例。10例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54~87岁。根据住院科室不同,外科患者6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例、各种手术后患者4例;内科患者4例,其中高血压3例,脑梗塞1例。

1.2方法 对我院11个病区2012年8月~2013年8月存在跌倒风险的2219例患者中发生跌倒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跌倒事件发生较多的原因及范围,确定相关人员组成RCA分析小组,人员包括护理安全管理委员成员、各科室护士长、后勤保障部门等,负责对事件进行描述、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的拟定与执行。使用鱼骨图,从根本上找出存在的原因(如下图1)。根据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2 分析

2012年8月~2013年2月跌倒的8例患者中,1例因回家后在家中不慎跌倒,导致双上肢擦伤;1例为上消化道出血,护士对病情观察不认真(该患者血色素仅有6g),对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导致患者在办理出院手续时晕倒在电梯门口;1例老年患者到食堂打饭时晕倒在食堂;其他的5例分别跌倒在病区的卫生间和病房门口、床旁;2013年3月~8月跌倒的2例为术后起床时无家属和护士在旁、起床速度过快产生晕厥所致。10例跌倒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外科患者所占比例较大。

3 拟定和执行改进措施

主要工作是根据找出的根本原因,拟定改进措施和方向,包括相关部门,便于对未来事件防范的整合处理。使整改做到切实有效。

3.1加强对入院患者的全面评估,护理部制定入院患者评估单,对所有入院患者实行全面评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再次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评估标准重新进行修订,根据评估的风险程度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

3.2床头悬挂警示标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使患者明白自己容易发生跌倒的原因和采取防范措施的必要性。

3.3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医从性,避免和杜绝患者外出。

3.4加强风险时段的人力资源配置,对危重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较多的科室实行双夜班制,保证患者的安全。

3.5后勤部门加强对住院环境的管理,对特殊区域采用防滑垫及警示标识、安全扶手等。如开水房、食堂、卫生间、电梯、楼梯走道等。食堂根据患者病情及需要送饭到病区。

3.6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对年老、行动不便和手术后的患者生活上给于细心全面的照顾。特别对服用降压药、手术后、体质虚弱者除做好健康宣教外,还要经常巡视病房,满足和协助患者各种活动的需要。

4 结果分析

4.1应用RCA分析工具对患者跌倒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去除风险因素的整改措施,及时加以落实,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评估及时到位,2012年8月~2013年2月全院共计评估人数仅有846例,通过修订评估制度及风险评估表后,护理人员对患者风险评估的人数明显增加,2013年3月~8月共计评估1373例,较前6个月的846例增加了62.3%。

4.2后勤保障部门紧密配合,积极整改,支持保障措施到位,环境设施改进及时有效,使我院住院住院患者跌倒事件明显下降。对整改前后患者跌倒的统计数据见表1。

篇(5)

【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医院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其实施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警惕性,加强医患沟通,有效防范因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事件。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防范

Experi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WANG Xiaorong,QIU Yonggui,ZHAO Jianmei,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5,22(1):32-34

AbstractVenous thromboembolism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non-expected hospital death. Through the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the awareness of medical staff was improved, th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was strengthened, and the medical dispute caused by deaths of it was effectively prevented.

Key words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Assessment; Pre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Jiangsu,226001,China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在住院患者中并不少见,是医院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易形成严重的医患纠纷,已成为医院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

1实施背景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有其易患因素,易患因素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患者相关性危险因子(持久存在);另一种是环境相关性危险因子(临时存在)。根据血栓形成机制,血栓形成3要素:血流停滞、血液高凝性、血管内皮损伤等。通过对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干预可减少静脉血栓形成。为此,我国多个临床专业针对VTE的防治,制订了《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国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建议》、《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等。2011年12月,原国家卫生部颁布了《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将DVT和PTE纳入手术并发症类指标中。并指出,院内VTE防治工作要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要求三级医院应有能力评估大型手术及高危手术VTE的发生风险,采取VTE预防常规措施,以降低PTE、DVT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同时,要将VTE预防与管理提高到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及患者安全管理高度[1]。这些均为医院实施VTE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在多起重大死亡医疗纠纷事件中,有些通过尸体解剖明确为VTE,有些尽管没有进行尸体解剖,但是临床症状高度怀疑为VTE,因此在医院非预期死亡而形成医疗纠纷[2-3]。为了尽可能避免医疗纠纷,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VTE的认识,努力减少患者因VTE死亡。

2主要做法

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涉及医疗管理与多个临床科室,需要统筹医院资源,各学科相互沟通,提高VTE防治综合实力。为此,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实施VTE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如下。

2.1将VTE防治与管理纳入综合考核工作

2013年初,医院将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与管理作为专项工作,制定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规范与实施方案》,并组建了由多学科成员参加的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专家组,将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科室考核体系。

2.2医院举办多种形式的VTE知识培训

2013年,医院邀请了3名专家进行VTE防治知识培训。同时,院内VTE防治专家、成员分别听取全院范围、科室范围的VTE防治知识讲座。

2.3将VTE风险评估作为住院患者的常态化工作

对全院各临床科室的住院病人均要求进行VTE风险评估,住院病人至少有1次VTE风险评估,尤其是骨科、普外科、妇产科、肿瘤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等。结合科室特点,对具有VTE高危因素的住院患者动态评估VTE风险和出血风险,风险评估应贯穿医疗全过程。由医生在住院患者的VTE风险评估表中相应项目前打钩确认。如图1所示。

2.4制定住院患者VTE风险预防措施

住院患者的VTE风险评估表中明确了相应预防VTE措施,医生在对住院病人进行VTE风险评估时确认所采取的措施。如图2所示。

3体会

对住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与防范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住院患者常由于其它疾病住院,而并发VTE是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有相当部分住院患者在发生VTE之前的症状极少,极易被医务人员忽视。通过对患者存在的VTE危险因素收集和整理,督促医务人员对VTE危险因素评估,提醒医务人员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能够起到预警后尽早干预的作用。

将VTE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作为医疗注意事项。在以往很多死亡医疗纠纷中,医务人员在出现VTE之后才意识到患者其实在之前就存在危险因素或者症状,只是当时没有意识到。因此,要让医生对住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医务人员在住院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须时刻注意VTE的风险与防范,这种理念的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

VTE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应重视辅助科室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医院对辅助科室、护理人员进行VTE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培训,护理部还专门邀请外院护理专家进行VTE防治培训。针对辅助科室对住院患者进行检查,比如D二聚体等相关检查,试行通过在电子病历系统设定相应参数,提醒医生对住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医务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进行VTE风险及防范措施宣教的意识有所提高。VTE一旦发生即具有严重后果,同时VTE预防本身也可能带来一定风险,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病情告知。如住院患者常存在发生DVT-PTE甚至死亡的风险,也可能由此引起血栓栓塞后综合征、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或复发性VTE而致残等。另外,VTE预防措施也存在一些不可预期的风险,如皮下出血和淤血,手术部位和切口出血,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甚至导致死亡等。即使在有效的药物和物理预防情况下,仍不能完全杜绝VTE的发生[4]。

医务人员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对VTE风险及防范措施的自主选择决定权。在未取得患方同意的情况下,不能自行决定对患者采取一些可能存在风险的VTE防范措施。患者意愿和倾向对于抗栓治疗和健康状态在个体间表现出显著差异[5]。同时,VTE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中的一些检查、防范措施所产生的费用需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尽可能避免过度医疗、过度检查。在当前医疗环境、医疗纠纷事件评价机制中,VTE发生后,评论为何不采取相应检查及预防措施的批评意见较多。因此,为了预防VTE而对住院患者进行相应预防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医务人员还要尽可能掌握并接受相应检查和预防措施的指证。

总之,VTE是需要医务人员积极预防的一种疾病,尽管不能完全杜绝其发生,但是在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将会在医院VTE防治中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构建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和管理体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1):28-31.

[2]方义湖,张可丽,于海胜,等.202例医疗纠纷的病理尸检的回顾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4):456-460.

[3]王杰,黄映康,汪元和,等.医疗纠纷死亡415例法医尸检与临床病理分析[J].贵州医药,2013,37(7):628-630.

[4]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92(40):2816-2819.

[5]翟振国,王辰,美国新版《抗栓治疗与血栓预防指南》评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5):336-338.

通信作者:

倪松石: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

E-mail:1320188200@qq.com

收稿日期:2014-05-16

修回日期:2014-07-25

责任编辑:张盼盼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包括: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各种风险;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推荐风险消减对策。

篇(6)

有研究表明,临床护理工作与患者安全相关性指标,如: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卧床患者压疮、给药错误等有密切关系。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1]。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2]。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程序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1 护理风险

1.1 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研究显示,护士为患者提供的直接护理时数,与注册护士占所有临床护理人员的比例和医源性泌尿系统感染率、呼吸道感染率、压疮发生率等指标呈负相关。护士的工作经验缺乏、能力水平低下以及工作疲惫、紧张,均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行为过失,也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全。

1.2 管理因素

管理者应给予护士充分的关怀,管理者应给护士深造的机会,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她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护理常规、规范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以及工作过程、流程存在漏洞和缺陷。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规范是护理人员实施工作的依据。护理常规、规范的缺乏可以导致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增加风险。

1.3 患者因素

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情况、生活方式、与医务人员的合作等方面存在风险。在医院中存在不同风险的患者,如儿童和体弱的老人、昏迷的患者、使用血液或者血制品的患者、临终患者、需要约束的患者、有坠床或者跌倒倾向的患者、有潜在深静脉栓塞危险的患者等。存在风险的患者应当是护理工作中关注的重点人群。

1.4 技术因素

技术不熟练,静脉穿刺技术差,药物外漏、外渗,抢救时配合能力差。

1.5 设备及环境因素

医院的设备、设施、护理环境,活动空间、地面是否湿滑、各种设备是否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等,特别是抢救设备必须保持完好状态,一旦有故障,就可能会使抢救失败,导致患者死亡。 转贴于

2 护理风险管理

包括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管理效果评价[3]。

2.1 护理风险的识别

2.1.1 概念

护理风险的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3 种:①通过以往积累的临床资料入手,分析和明确易发生风险事件的关键部门,如:急诊、手术室、ICU;关键环节,如:输血,输液,应用青霉素、氯化钾、氨茶碱等容易出现问题的药物;关键人员,如:新毕业人员、新调入人员及进修实习人员;关键时段,如:节假日、双休日、中班、夜班等。②根据护理质量控制及晚夜间护士长夜查房情况,掌握可能发生风险事件的信息。③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流程进行分析,全面综合地分析护理风险分布情况。

2.1.2 护理风险进行分类的目的

对护理风险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理论研究,以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根据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将护理风险分为6 类:①给药类,指各种途径的给药(包括输血和血液制品);②技术操作类,如吸氧、口腔护理、灌肠、导尿等;③患者意外类,如压疮、跌倒、烫伤、导管脱落、化学药物外渗等;④护理服务类,如护士脱岗、态度差、动作粗暴、沟通不到位、缺乏责任心等;⑤护理记录类,如漏记、错记、记录不及时、涂改、与医生记录不符等;⑥护理管理类,如护理人员缺乏、规章制度不健全、物品配备不充足、抢救物品未处于备用状态、与护理相关费用有误等。

2.2 护理风险的评估

护理风险评估是通过风险识别发现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确认风险的性质,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如高风险患者的跌倒评估,长期卧床的病人压疮风险评估等,通过对评估资料和数据的分析,进行正确的风险管理。

2.3 护理风险的处理

风险处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是针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之后的风险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程红群,陈国良,蔡忠羊,等.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1):94-95.

[2] 周建妙,应晓薇.急诊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护理研究,2007,21(5):1201.

[3] 王月枫,陶红.国内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其应对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5):62-63.

篇(7)

【关键词】医院 信息系统 安全威胁 防御

1 引言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医院电子信息系统的普及和应用。目前,医院在行政管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已经开发了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住院病房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医院影像拍摄与存储系统、患者病历档案管理系统等,为医院行政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支撑,并且能够在诊断治疗过程中,采集患者信息,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和临床决策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提高患者、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医护人员使用的方便性,共享数据资源,医院信息系统集成规模越来越大,各种系统采用的开发技术多种多样,比如 JSP技术、ASP技术、技术等,隐藏的漏洞和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采用严格的安全防御系统,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和运行。

2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2.1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医院信息系统通常由医院自己招聘的网络管理团队进行维护,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涉及多学科知识,其不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也是一个管理学问题,而许多医院的信息系统没有进行过风险评估,因此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医院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和攻击威胁风险,不能够及时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进行预防和保护。

另外,医院信息系统应用背景复杂,包括药品管理、医学诊断、医学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在医院信息系统风险评估过程中,风险评估缺乏规范化的标准,导致风险评估主体和客体不清晰,无法明确划分参与者的工作内容,并且承担相关的角色,因此医院风险评估效果较差。

2.2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攻击技术逐渐增强

云计算、分布式移动和移蛹扑慵际蹩焖俜⒄梗其不但促进了电子信息系统在医院行业中的应用,同时也提高了网络黑客、木马和病毒攻击技术,网络安全威胁更加智能化,尤其是网络威胁更加隐蔽,潜伏的周期更长,给医院信息系统带来的安全威胁也更加严重,非常容易导致患者病历资料丢失,无法长期跟踪患者身体健康状况,不能够优化患者治疗方案,提供最佳的治疗服务。

2.3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用户角色包括医生、护士、行政管理人员和普通的患者,用户通常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在操作系统的过程中,不能够严格按照医院电子信息系统的操作规范进行,时常携带含有病毒的优盘、硬盘或网络传输文件,随意插拔,非常容易感染医院网络平台内的其他终端或系统,导致系统崩溃或数据资源被盗。

2.4 网络攻击和威胁形式呈现多样化

传统网络攻击和威胁多来源于黑客、病毒和木马,并且由于医院信息系统孤立存在,因此导致网络攻击威胁不能够达到目的。近年来,由于移动互联网、光纤网络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分布式管理系统基于互联网连接在一起,登录终端包括PC、iPad、iPhone等智能终端,因此网络病毒传播途径越来越多,呈现多样化。

2.5 电子信息系统网络漏洞数量居高不下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集成应用软件越来越多,各种软件在开发和实现过程中采用技术种类不同、采用的开发工具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集成和融合过程中,无法避免将会产生各种漏洞。随着网络攻击技术的提高,电子信息系统的网络漏洞将会成为入侵攻击的选择点,为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困难。

3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安全防御技术探讨

3.1 应用层数据加密传输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关联的用户在操作过程中,通常位于网络的不同位置,比如内网核心位置、内网普通位置、外网位置等,因此为了保证应用层数据信息输入的安全性,可以采用 IPSec VPN和SSL VPN技术加密通信渠道,实现数据的加密传输。

3.2 数据传输控制

由于不同的用户分属于医院行政管理部门、业务科室等,因此为了不同角色的用户实现网络服务器的安全存取控制,可以将医院内部网络的IP地址进行分段、分类管理。

具体地,医院电子信息系统IP地址归属不同的子网、VLAN和VPN,并且与计算机的MAC地址、用户名等进行一一关联,形成良好的映射关系。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网络应用的访问和存取权限,同时也可以非常容易且方便地管理和监测网络中的所有用户。同时采用ROST技术实施强制访问控制,所有用户(包括最高权限用户)都无法访问受保护的网络资源。因此,医院网络设计过程中,IP地址划分、VLAN设计和ROST技术,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3.3 服务器安全防护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服务器在操作过程中,要构建严格的防病毒体系,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控制、安全审计、访问控制列表等,控制服务器操作系统用户的权限和角色,使其能够按照规则进行操作,保证医院信息化系统服务器不会受到网络木马、病毒和黑客的攻击。

3.4 用户角色控制

医院电子信息系统用户数目多,各个系统用户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因此为了控制医院电子信息系统的操作规程,系统在访问权限控制过程中,采用角色权限进行动态的调控,以便能够灵活管理用户,限制用户的系统操作功能和服务器访问权限,采用统一的访问认证系统和单点登录认证机制,保证用户获取系统服务器的授权,保证安全访问系统的服务资源。

4 结束语

随着云计算、移动计算、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电子信息系统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比如开发和实现了患者病床护理系统、呼叫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等,因此医院信息化安全防御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需要增加安全防御软件和安全防御设备,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可靠的安全管理系统。医院电子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安全防御工程,其需要随着网络黑客、木马和病毒技术的提高而增强,以便能够不断地适应现代化医院防御需求。

参考文献

[1]朱玉林.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与防御技术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4(01):27-28.

[2]吕剑,郭丽敏.基于网络安全技术的医院信息系统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9).

[3]苏玉召,赵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05):12-12.

[4]龚旭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的现状与防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