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会计核算的要素

会计核算的要素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4: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会计核算的要素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会计核算的要素

篇(1)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2006年,我国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既提出了利得和损失的具体概念和内容,又明确了在基本理论和现实中面临的两个关系问题.本文通过对利得和损失具体概念和要素归属权益的分析,来阐述利得和损失在会计核算要素属性的界定.

关键词 :利得损失;会计核算;所有者权益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041-02

近些年,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大了自身的投入和产出,在企业的利益计算中,也加大了难度.所以,在财务会计方面,财政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在2006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这一准则中所界定的会计要素与国际惯例相一致,把利润和所有者权益两个要素定义为基本要素,其他要素还分为资产、收入、费用和负债.同时,新准则把利得和损失作为附属要素划入到我国会计的基本准则里.这一要素的界定,对国内企业会计的计算起到一定的规整的作用,促进了与国际会计核算的相接轨的速度,同时又把企业的会计核算细化,使企业账务更加清晰和透明,有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

1 利得和损失的基本概念和提出

利得和损失被作为子要素纳入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新会计准则中明确了利得和损失的具体内容.利得和损失是生产单位正常经营成果以外的收入和支出.这种收入和支出同时影响着单位所有者权利和利益的上升或者下降.这里的日常活动包括产品的销售,劳务输出,企业机械设备的出租等等.此类企业的经济利益与企业所有者的资金成本没有任何关系.同时这一部分经济利益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对于多少也是不可预测的.对于利得和损失的核算方法也是不确定的.利得和损失在会计核算中的会计要素归属分为两种,即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对于一个交易事项而言,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在会计核算要素归属中,要么是利润,要么是所有者权益,这两种要素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同时成为一个交易事项的结果.根据新准则的规定,把利得和损失在会计核算中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另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新会计准则中,对利得和损失的具体核算去向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规则.对于某一交易事项,其产生的利得和损失最终是计入利润中,还是计入所有者权益中,没有专门的教学科目和专业的核算人员进行区分,这给企业和会计工作者带来很大困扰.

2 利得和损失与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很难对利得和损失与收入和费用进行明显的界定和划分.如果想准确的计算企业经济效益中的利得和损失,就必须明确的分清哪部分是利得和损失,哪部分是收入和费用,真正了解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只有明确的分清其中的关系问题,才能更好的完成会计整体的核算.具体来说,利得和收入都是企业利润的流入,而损失和费用都是企业利润的流出,他们构成了企业的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整体.

首先,利得和损失是非日常经营活动的成果,具有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利得和损失不受企业本身资产本金的直接影响.而收入和费用是经营单位通过正常的生产所得的经济效益,具有常规性和反复性.收入和费用直接与企业经营成本相关联,直接影响着企业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

其次,利得和损失核算结果不直接计入营业利润中,核算结果要么计入企业所有者权益中,要么直接计入企业利润总额中.而收入和费用的营业结果直接计入到营业利润中.

最后,利得和损失与收入和费用的核算方式不尽相同.利得和损失的核算方式在会计准则中没有固定的规范,他的核算过程是间接的、含蓄的,核算内容比较分散.而收入和费用的核算方式在会计准则中有固定的规范.核算过程中有具体的依据和模式,核算内容也比较直观和集中,可以直接作为财务报表出现.

3 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

一般的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另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如果利得和损失已经形成并且在数额上已经构成了可纳税的条件,从总体上影响了纳税总额,这一部分的利得和损失应该加入到当时的利润中,而利得和损失没有产生并且还没有构成纳税金额的条件时,对企业纳税总额没有产生影响的,把这一部分可以纳进企业所有者权益里.

3.1 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核算

3.1.1 在持有股权比例的不变情况下,使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当被投资的企业拥有者的权利和利益发生变化的时候(这部分权利和利益不包括企业的净损失和利润),单位可以通过拥有股份的多少来划分利益的多少,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在处理使用权益法进行计算长期的股权投入时,要把在其他资本公积的起初数据加入到最终的利润里.

3.1.2 属于自己用的房屋资产或者已经成为公允价值的投资性的房地产.单位把自己的房屋资产变为投资性房屋资产时,它的公允价值大于单位总体账本中表现的数额,也要计入资本公积.若产生的差额属于借方的,计入到整体变化损失和利益,‘在对这种房屋资产进行分配时,把纳入到其他资本公积的利益变换加到其他业务收入.

3.1.3 用权利和利益的方式进行计算的股权份额的支付进行获得其他部门或员工服务的,依照已经决定的固定数额来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在行使权利当天,依照现实的权益工具数量来进行数额的核算,借记其他项目的资本公积,依据纳入的实际资金的数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根据这些资本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

3.1.4 金融资产种类重新划分.依据相关规定,把将符合出售条件的金融资产重新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或者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新分类为符合出售条件金融资产的进行处理,并重新调整与之相应的资本公积.对于有固定到期日的金融资产,在此项金融资产的剩余期限内,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数据,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没有固定的到期日的,对其进行分配时,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并相应调整资本公积.

3.2 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会计核算

3.2.1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变动的利得和损失纳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核算.当自用房屋资产或者存货转换作为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时,其在转换日的公允比原有账面价值低的,这部分的差额直接计入当前的损益,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另外,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时,除了折旧和摊销以外,最后,利用公允价值来调整账面价值,其差额作为利得和损失,贷记或者借记公允价值损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中.相反,在其转换日公允价值比原账面价值高的,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损益.

3.2.2 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变动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如果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产生无法偿还的债务、罚款,捐赠的接受和支出时,如政府补助,非流动资产处置,债务重组等,这些被确认为营业外收支.在债务重组中,以现有金或者非现有金资产的方式进行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应该将重组的债务账本表面上的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或者非现金资产转让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中.而债权人应该将重组的债务账面价值与受到现金或者受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中.

3.2.3 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资产减值损失是企业在对资产进行评估和减值测试时计算的可回收金额小于其原有的账面价值而形成的差额,这部分差额被界定为资产减值损失,被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中,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与该资产相对应的减值准备.例如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等.资产减值损失直接反映到利润报表中,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2.4 长期股权投资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投资收益的核算.投资收益是企业活动中经常发生的行为结果,是企业对外投资后所取得的收益或损失.而长期股权投资是其中之一.长期股权投资根据权益法进行核算,投资单位在期末单位的净损益发生变动时,企业通过他们拥有的股份多少来计算投资所得的利益.另外,如果在以成本为基础的情况下,对长期的股权投资进行计算时,必须在确定被投资的企业公布股利时才能确定投资企业的所得利益.如果是用公允价值来计算的金融资产,把这部分纳入到当期的损益里.而产生的费用直接计入投资收益.一般情况下,对金融资产的经营所得的利益和股份收益进行处理时,首先要确定这部分收益的数额,才能进行最终的处理.

4 利得和损失会计处理涉及的账户

在利得和损失会计处理核算中,计入所有者权益确认利得和损失时的账户只有“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转出已确认利得和损失时会涉及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等账户”;而当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时,确认利得和损失所涉及的账户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支出”,“资产减值损失等账户”.在转出时所涉及到的账户只有本年利润账户,并且在利得转出后,账面归零.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业务类型也不断增加.财政部要求企业在财务方面进一步透明化和合理化.为了趋同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提出了利得和损失相关内容.我国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和在会计中核算方式,加强了会计核算的严谨性,为企业经营结果提供明确的划分依据,完善了会计工作准则.但是,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也相应的产生了一些弊端.在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理论中,将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只分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核算两种,也就是说利得和损失成为了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附属要素,一定程度上不能清晰的划分已确认实现的收益和为实现的收益,使财务岗位的工作人员不能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财务报告的数据,影响了正确利润报表的形成,所以,在对利得和损失会计核算进行分析和界定时,必须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使其在会计行业中为会计岗位工作者提供更加准确的规则,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操作指南编委会.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操作指南[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钱薇.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及对财务信息和财务分析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1(02).

(3)张铮.利得与损失解析及会计处理[J].财会通讯,2010(09).

(4)赵建.华浅析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的会计处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2(06).

(5)李燕能.新会计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辨析[J].西部财会,2009(8).

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核算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受一些原因的影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薄弱环节,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阻碍了会计职能的有效运行,因此,有必要重新研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工作。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会计核算基础,主要是采用收付实现制,企业基本是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的构成不同。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主要由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构成,企业会计要素主要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构成。即使两种会计核算的会计要素名称相同,其实质内容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会计核算内容不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不计提折旧额,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不分配利润等;会计报表构成不同。一般地,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会计报表附注、财务状况说明书构成,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会计报表附注以及收支状况说明书。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混乱

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的很多原始凭证不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写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现象。如:开票日期时常不填写;开票人、收款人,只填写姓不填写名,有的干脆不填写;购买单位的客户名称要么不填、要么填写不明确;项目内 容、数量以及单位不填或少填内容的现象较为普遍;金额数字填写模糊,常出现漏填小写金额或大小写金额不符;有的原始凭证的填写表面上看符合要求,但实际上存在填写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很大。有些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忽视对支出的审核和控制,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有关制度规定,有的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而且有的领导签字不规范,白条入账情况较普遍,这样就给对方单位偷漏税金 等违纪违规行为提供了方便。这些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不断被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2.会计核算中内控制度不健全

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立收费项目,而且隐瞒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有些部门、单位在法定账册之外另设账册,使资金体外循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也为一些人违法乱纪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部门、单位有章不循,利用虚列支出、“坐收坐支”等方式转移预算外资金,致使“收支两条线”管理不能落到实处。有些部门、单位借管理财政专项资金之便,侵占、挪用专项资金,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审计部门的作用

不断加强政府审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支付的合理性、法律性、高效性进行审查,规范财经制度在事业单位的执行落实情况,以对开支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纠正。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核算的认识,将会计核算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大力宣传《会计法》,使单位领导明确其职责和法律责任,用法律的约束力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不法票据、虚假经济业务的发生,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准确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2.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国家立法机关要不断对法律进行完善,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法可以依据,避免出现法律的盲区,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法律法规与时展相脱离,缺乏与时俱进,特别是当前网络化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政府采购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对现有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当前急需我国立法部门应该依据现在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真正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法律化和现代化。

3.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

无论是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核算,还是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核算,都需要专业会计人员来进行操作,并且会计人员的核算水平会对两种会计基础的运用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会计人员在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平的任一方面有问题,即使会计制度非常完善,也会因为会计人员的问题,使会计核算出现差错,严重的会违反法律法规。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要从专业知识和道德素质入手,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道德水平和法律知识,增强会计人员的素质。开展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财政部门要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的力度,进一步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增强法制意识、增强道德自律意识、增强责任心和责任感,保持职业良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必须要进行改革,全面真实的反映财务情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政府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瓮小晶.浅议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要点[J].网络财富,2009(12).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规范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特点的工程,工程运行时间较长,且具有复杂多变性特点。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财务关系逐渐复杂,需要在积极学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与会计监督检查的管理,进而不断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总体效果。文章将基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加以分析,提出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调查研究活动带来一定的借鉴价值。

1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发生的转变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发生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会计主体与会计要素发生转变,增加会计核算的内容及转变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等方面。

1.1会计主体与会计要素发生转变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的定义相对比较模糊,故而很多事业单位仅仅在会计核算的情况下,需要将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但是原本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期间将会计科目划分为资金来源类、资金应用类以及资金结算类等内容。新的事业单位明确划分了会计要求,事业单位需要基于资产、负债以及收入等情况进行综合发内心,对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传统的会计制度将会计核算集中于预算资金管理方面,这种形式下难以真正彰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经营的效果[1]。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事业单位财务状态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现出来,故而对现代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开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管理模式下,能够覆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在提升资金使用率的基础上,也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1.2增加会计核算的内容

原本会计制度与财政补助与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划算方式介绍不够清晰,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则对上述内容进行了补充,增加了会计核算中的相关内容[2]。会计核算中增加了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内容[3]。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增加了非财政补助结转和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账户,对非财政资金实施专项化核算,这种管理方式下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精细化管理与发展。

1.3转变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

原本事业单位通过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账户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账面予以核算,但是固定资产核算与计量的方式并不够准确,故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究[4]。新会计制度中则取消了固定基金项目,增加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相关内容。这种方式下能够转变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在计提折旧期间将非流动资产资金冲减掉,取消计入支出。

2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用与会计核算规范的方式分析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用与会计核算规范期间,可以通过加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宣传,引入会计核算软件与会计信息系统及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等方式,发挥会计制度管理的价值,提升会计核算的效果。

2.1加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宣传

财政部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政策的宣传,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均能够积极学习新的事业单位会计政策,且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管理现状加以分析,了解传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与新事业单位管理之间的差异。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需要及时分析新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于原本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之间的拆,而良好的宣传与培训活动能够使新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能够更好的实施。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财会人员培训工作,了解新制度内容以及精髓等,掌握新旧制度的差异,且在执行期间对各类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旧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方式,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职能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深刻反映出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新事业单位需要全面提升会计制度宣传的重视程度,进而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管理的质量与财务管理的水平,降低财政资金管理期间的风险,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2.2引入会计核算软件与会计信息系统

新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引入会计核算软件与会计信息系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效果[5]。事业单位需要在收付实现制为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各类经济业务核算方式的分析,注重成本与资产的核算,且需要注意事业单位发展期间是否存在债务变动问题,为现代事业单位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

事业单位需要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将本单位资产进行细致清算,保证账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基于新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进行分类核算,将财政补助与非财政资金的收入进行规范化处理,保证新会计政策的有效执行。新旧制度的衔接期间需要注意单位中各项资产的清查,且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对财务补助收入支出资金和非财政补助结转及结余等内容进行分类计算。基于新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中相关要求进行细致分析,保证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

结束语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能够改善传统会计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与财务管理形式的转变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事业单位需要在全面了解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通过加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宣传,引入会计核算软件与会计信息系统及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等方式,切实发挥现代新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应用的价值,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在提升资金使用率的基础上,也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降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期间不良问题发生率,且预防事业单位财务危机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志君.新会计制度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纳税,2017(36):71.

篇(4)

论文摘要: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为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益,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各种社会保险基金及其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主要探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特点和会计核算体系等问题。

作为一项会计活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发挥会计的反映、监督等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益,满足广大劳动者社会保障的需要。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对象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及其运动情况。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自身活动的管理经费相分离,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自身的会计活动也要区别开来,以准确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状况并实施有效的监督。

一、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性质和意义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为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益,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各种社会保险基金及其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作为一项会计活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发挥会计的反映、监督等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益,满足广大被保险人的需要。从对象上看,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及其运动进行的专门反映和监督。这样就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与其自身活动的管理经费区别开来,从而可以准确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并实施有效的监督。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与社会保险会计是有区别的,社会保险会计是一个复合概念,是所有社会保险经济业务会计活动的总称。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与一般基金会计也有差别,对基金会计有两种理解,一是特指西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在西方根据会计服务对象活动目的的不同,一般将会计分为两大类,即:企业会计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由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按照基金理论,采用基金会计工具进行反映与控制的,因而西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也称为基金会计。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与基金会计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两者都以基金理论为基础,都以基金作为会计主体,两者的服务领域都是非营利性的等;但西方基金会计中的基金是隶属于政府或某一机构的,其运行和管理方式都不同于社会保险基金。因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在核算对象、核算原则等方面与西方基金会计有一定的差异。

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特点

由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与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相比较,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既有会计所具有的一些共性内容,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第一,以基金为会计核算主体。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企业和单位为会计核算主体,而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主体是基金本身。所以,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等会计核算的主体分别为各项基金。

第二,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但是经营活动,以内部成本核算的,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之所以采用收付实现制,主要考虑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国家社会保障预算,以实际收到或实际支付的款项为确认标准,能如实反映国家社会保障预算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防止社会保障预算虚收、虚支现象的发生。它与我国预算会计的一般记账基础也是一致的。

第三,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要素的特殊性。企业会计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收入和成本费用。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基金、收入和支出。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要素虽然有些要素名称与企业会计、预算会计相同,但其内容构成上有很大不同。

第四,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账户设置有其特殊性。为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与完整,有计划地收缴与发放,防止挪用、侵蚀基金,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规定将社会保险基金视为财政资金纳入预算进行管理。基金收入形成的资金按规定全部划入财政专户,基金支出所需资金由财政专户划拨到支出户,由支出户再向保险对象支付或直接通过财政专户划拨。由于会计核算上体现了对保险基金管理的这一特殊要求,因此有“财政专户存款”账户。

第五,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核算有其特殊性。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是保险对象的“养命线”、“保命钱”,政府对其最后余缺负有补充、填补作用,因此,对其实行预算管理,纳人社会保障预算,按年度考核。在会计核算上基金的收入类科目和支出类科目核算和反映当年社会保险基金的收人和支出,年度结束后,所有收入类科目和支出类科目的余额均需全部转入基金类科目,形成结余。

三、改进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的建议

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全面、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便于他们及时了解社会保险的运行状况,评价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绩效,作出正确的决策,确保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转。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体系是指为实现会计目标,依照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基本理论确定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选择程序和方法。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体系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核算的具体内容。要把各种社会保险基金业务信息变为会计信息,就要根据会计活动的特点,选择确定可以纳入核算体系的经济业务,并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必要的划分归类。这样,不仅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而且对这些业务的性质、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它是设置会计账户、选择会计方法的基础。二是制定合理的记录与报告的程序与方法。确定核算内容之后,就要解决如何对其进行记录、报告的问题,即确定设置哪些账户、选用何种记账方法、设计哪些会计报表、采用何种核算形式等,从而准确的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

参考文献

[1]俞传尧.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8

篇(5)

1.对会计确认标准的影响。会计确认是会计核算的起点,研究一个经济事项是否应当纳入会计确认的范围对整个会计核算程序是至关重要的,对会计核算的正确性起了决定性作用。会计确认的关键在于明确会计确认标准。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人们对会计确认的标准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会计核算将企业与自然环境分隔开,单独考虑企业在社会环境下的经济业务状况。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作为社会责任的一大承担者,担负着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将环境因素纳入到企业业绩评价已是势在必行,新形势下会计确认标准的调整迫在眉睫。

2.对会计确认基础的影响。会计确认基础可分为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两大类,不同的会计确认基础在会计确认时间、会计科目的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我们应针对环境因素,谨慎选择会计确认基础。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会计确认基础的选择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3.对会计要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作为新增加的核算因素,在传统会计要素中并不存在,为了更加准确地对环境因素进行核算,应扩大会计要素确认范围,将会计要素细分,增加符合环境因素性质的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以提高会计确认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影响。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会计核算引入了环境的内容,对企业资产、负债等会计对象的涵义进行了进一步扩充,各种自然资源、环保责任以会计核算对象的形式反映在会计报表之中,丰富了会计的核算对象。

5.对会计研究对象的影响。目前,环境会计仍处于研究阶段,相关研究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非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完全,治理结构相对不够健全等问题,不适合开展环境会计研究。因此,当前环境会计的研究对象应当以治理结构相对完善,信息披露符合标准的上市公司为主。

二、可持续发展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1.对计量尺度的影响。货币计量尺度是传统会计核算程序中使用最广泛的会计计量尺度,将日常经济业务量化成货币形式进行计量有助于企业准确核算收益,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在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下,企业追求的不仅仅是利益最大化,环境因素成为衡量企业效益的又一大因素,环境因素中包含难以用货币量化的环境资源。在环境会计核算中,如何合理地量化环境资源以及如何将非货币属性计量和货币属性计量有机结合,综合考察企业经营状况将成为环境会计计量的一大难点。

2.对计量属性的影响。传统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历史成本计量的运用较为广泛。而环境资源存在难以以货币计量,不能通过市场交易等缺陷,使得传统会计计量属性在核算环境资源价值时存在困难。以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替代成本为基础的适应环境会计的新的计量属性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

3.对计量方法的影响。环境资源种类繁多,难以计量,造成了会计计量方法上的困难。宁福顺、邵周元(2006)探讨了以假想市场法、直接市场法和间接市场法为基础的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的体系。刘琨(2011)系统的介绍了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主要介绍了人力资本法、市场价值法、市场替代法、机会成本法、恢复防护费用法、假想市场法这六种方法。目前,我国对会计计量方法的探究仍处在理论探索阶段,我们相信通过不断摸索最终可以找到适应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

三、环境会计实际运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中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企业以环境为代价寻求发展的道路已经行不通了,环境问题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促进产业结构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究可持续视角下我国会计确认计量存在的问题这一举动显得十分重要。虽然目前我国在环境会计核算领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在环境会计核算实际运用领域遭遇了瓶颈,环境会计实际运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环境会计要素分类模糊不清。由于环境资源的复杂性,理论界对环境会计的会计要素存在不同理解,对于环境会计的会计要素具体分类存在争论,意见难以统一,缺乏权威性,造成环境会计实务操作的理论依据存在不确定性,增加会计确认难度。

2.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会计确认标准的暂时缺位。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仅对收入这一要素明确了会计确认标准,其它会计要素缺乏明确的会计确认标准,这对环境资源的核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环境资源存在特殊性,我们不能直接应用他国会计确认标准,我国需因地制宜的吸收融合他国经验,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会计确认标准。

3.可持续发展中会计计量的难度大大增强。环境资源难以可靠计量,在公开市场不能以货币表示,无法交易,不存在交易价格等缺陷制约了环境会计会计计量实务操作的发展。以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替代成本为主的新型计量方式又存在确认过于依靠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等弊端,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被削弱,降低会计信息质量,给环境会计的计量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4.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存在欠缺。一项制度的实施仅仅由政策推广是远远不够的,制度需要法律来保障。只有在法律规定惩罚措施之后制度才能高效、按要求实施。我国对于环境会计仍处于摸索阶段,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健全,相应监督、惩罚措施还未发挥实际作用。

5.政府及社会关于这方面的意识淡薄。政府出于经济发展的考量,忽视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他们忽视了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追求眼前利益、政绩。政府及社会对可持续经济发展缺乏正确认识,关于这方面的意识仍需加强。

篇(6)

摘 要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医疗卫生单位财务核算的需要,财政部会同卫生部颁布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颁布是医疗卫生会计核算的一件大事,也是适应新医改的需要而做出的会计核算的新尝试,相对于旧《医院会计制度》,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有许多亮点,本文就这些亮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新《医院会计制度》 亮点 变化

旧的《医院会计制度》于1999年1月1日期正式实施,在旧制度实施的这些年来,为规范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保证医院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极大的促进了医院会计核算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医改的需要,旧制度在医院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就逐渐的显现了出来,因此,为了加强新形势下医院会计核算,满足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需要,财政部于2010年 12月 31日制定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并规定于2011年 7月 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施行,自 2012年 1月 1日起在全国公立医院施行。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相对于旧制度有许多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制度扩大了适用范围

旧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各级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在旧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一些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由其他组织举办的医院不断涌现,但是这些非盈利性的医疗机构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会计制度进行财务核算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了医院核算方法的多样性,不利于进行统一的管理,而这次的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所)、疗养院等。它的适用范围不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参照《医院会计制度》。这就为非盈利的医疗机构指明了方向,有利于统一核算口径,满足统一管理的需要。

二、确立的以“权责发生制”作为医院会计核算的基础

《医院会计制度》改变了过去以收付实现制为其会计核算基础的会计基础,提出了以权责发生制为主的核算基础,兼有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式。旧制度中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均是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执行的,但是公立医院不同于传统的事业单位,它有着明显的企业化特点,其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要求,都需要公立医院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医院的会计核算基础,这就大大提高了权责发生制在医院的使用范围,促进了医院收入、成本的可靠确认和计量,有利于医院收入成本的配比,为医院的财务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明确规定了公立医院的会计要素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明确提出以“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等为医院会计的五要素,旧的医院会计要素是“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五要素。新《医院会计制度》改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等五要素。“费用”要素的改变,决定了医院会计核算不仅有取得收入的事实,也有成本补偿的需要。即医院会计核算对象有收入,也要有费用,要有成本补偿机制。这一改变也直接导致了新制度将原来的收入支出总表改为收入费用总表,将原来的医疗收支明细表改为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这样的变化表面上看没有区分支出和费用的本质,而实际上这是在凸显公立医院公益性本质的同时,表明公立医院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有着企业化的特点,需要按照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思路来管理医院。

四、建立健全了医院的会计科目体系,变更了会计处理方法

这次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变化最大的就是会计科目,对旧制度的一些科目进行了删减、整理并增加了一些新的会计科目,将旧制度的会计科目从四类43个改为五类52个。为了便于核算,增加了一些新的会计科目,比如累计折旧、待冲基金等,将药品支出科目取消,合并入了医疗业务成本等。会计科目的变化导致了一些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比如固定资产计提累计折旧,药品成为了库存物资的明细科目等,通过科目的增减,新制度为医院的会计核算制定了比较完备的会计核算体系,从而满足了新形势下医院会计核算的需要和公立医院改革的需要。

五、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有了新变化

新制度在财务报告上增加了会计报表附注,对会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说明,同时增加了现金流量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取消了基金变动情况表。这一变化也和企业的会计报告体系相类似。规定医院的财务报告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才具有法律效力。

总之,新《医院会计制度》相对于旧制度有很多亮点,为我国公立医院会计核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为公立医院核算的方式方法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对医院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2011.

[2]张健.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23).

篇(7)

关键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新医改的进行,我国医院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正在快速展开,这样势必导致医院的会计核算环境发生变化。在改革的过程中,原来的会计核算制度逐渐暴露出许多的缺点。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原来的会计核算制度也就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就会暴露出种种缺陷。因此认真分析医院的会计核算问题,认真寻找其中的不足,并提出整改措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也叫会计反映,它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合理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院的会计核算制度的主要内容

2010年12月31日财政部、卫生部联合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并于2011年7月1日起实施。新实施的《医院会计制度》是在企业财务会计改革和西方先进国家的财务管理制度上发展而来的,它主要包含下面的内容:

(一)医院会计的要素

和其它事业单位会计的要素一样,医院会计的要素也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大部分。其平衡公式是:资产=负债+净资产。这种分类方法比将会计科目分成资金占用、资金来源更科学更明确,也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医院的经济活动。

(二)医院的收支管理

医院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它收入。在支出上,医院的支出包括财政支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和其它支出。从医院单位的性质上来讲,医院的收入和支出都属于事业性的收入和支出。

(三)医院的会计核算基础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三、医院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

(一)医院的收入和负债之间的核算相互混淆

收入和负债都可以表示资金的来源。医院的收入是指医院在日常的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导致医院权益增加的、和医院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而医院的负债是指医院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收入和负债虽然都属于资金的来源,但是收入不需要偿还,而负债需要偿还。由于收入和负债存在着上述关系,因此在很多医院内部将收入与负债核算相混淆。

例如:在2010-2011年度期间,某医院收取继续教育培训费53万元,并将这项费用计入“其它应付款”当中。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会计核算就混淆了收入与负债之间的界限,从而导致错误的会计信息,最终出现收入的减少。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借:银行存款(现金)53万元;贷:医疗收入53万元。

(二)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

医院除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之外,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应当相等。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医院的固定资产增加时,固定基金也要相应增加,两者的账面余额也应该相应增加相同的数目,但是,在医院的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业务中却存在着两者的账面余额不相等、不同时增加的情况。

例如:某医院于2011年6月融资租入设备一台,按照协议规定设备价值40000元,租金每年10000元,按照4年平均方式支付,当付清最后一年的租金后,该医院可以按照5000的优惠价格购买该设备。2011年7月,医院办起了所有相关手续后,在会计核算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45000元。

很显然,这个例子当中医院租赁设备的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45000元的做法是错误的,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根本没有考虑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不同步的问题。正确的会计核算应该是通过“其它应付款”来进行过渡。

四、医院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管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在医院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医院要加强会计核算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建立总会计师负责制,逐层落实,责任到人。在会计行为上,要严格按照《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规定的标准进行会计核算,对于违规进行会计核算的,或者因违规进行会计核算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肃处理,追究个人的责任。

(二)加强对医院财会人员的培训

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保障,也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医院一定要加大财会人员的培训,在制度和资金上向财会人员的培训上倾斜,鼓励财会人员积极参加上级管理部门组织的财务人员培训,鼓励财会人员通过自学、集体学习、业务交流等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三)医院要大力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也是保证医院会计核算正确进行保证。医院要定期组织财会人员进行政治学习,加强财会人员的政治思想修养和理论修养。同时医院还要加强反面教育,通过具体事例教育财会人员,使财会人员自觉遵守财会纪律、财会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批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财务人员,才能保证医院的会计核算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医院的会计核算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随着时代的变革对医院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改革,加大对财会人员的管理,才能提高医院的会计核算水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褚迪.医院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技术技术协作信息.20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