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4: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学教育特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美术;特色教育;兴趣培养;美学素养
我校是一所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公办完全中学,学生对美术没有系统基础,但历年来我校的高考升学率始终在全市名列前茅,这与我们美术科目设置的科学性是分不开的。对于美术高考生来说,素描、色彩、速写等考试科目是相对枯燥而机械的。作为引领者的教师首先要让他们爱上美术、习惯美术,进而享受美术、成就美术。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欣赏课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从培养兴趣入手,帮助学生以美术为特长,走上成功之路。
一、美术特色中学的学生现状
既然选择了美术特色中学,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会相对主动积极一些。因为目的比较明确,就是为了通过三年的美术专业学习,考上大学。但由于之前缺乏积累,对美术专业的学习理解较为肤浅,更多注重笔头训练,缺少情感投入。习惯性依靠老师的指导去临摹、默写、记忆、理解。重复应试内容也许勉强能够胜任,但当这部分学生需要自己创作一张画面时,则会出现很大程度的空白,无从下手。试想,当一个美术学习者连自己的画面想要表达什么都不知道时,又怎么能创造出一张打动读者的画面呢?
美术特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美术的涵盖范围几乎涉及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高等艺术院校每年录取人数逐年增加,考生的报考人数也成倍增长,种种情况都在表明,社会进步的大趋势对高中美术教育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
目前,很多中学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培养过多关注的只是应试能力,而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则相对缺乏,因此,只有提升美术特色中学教育的内涵,立足于培养学生潜质,才能促进美术特色教育更健康发展,才能更有利于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培养。
二、将艺术素养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
美术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情感,是对人文精神的传递,映衬着作者的情感世界和道德期许。在高中美术课特色教育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从美术课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和悠久的历史,特别是画面中那些蕴含着高尚情操和美学观感的优秀画作,可以让学生在赞赏作画技艺的同时更多地体会画者内心的感情。通过美术特色教育的渗透推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文化艺术素质。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不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建筑都见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凝聚着无数智慧和情感。埃及的金字塔、庞贝古城里的壁画、古希腊的神庙、罗马斗兽场,已经成为我们了解那段逝去历史的最佳佐证。西安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生动的造型和难以想象的宏大气势,赢得了全人类的赞美。达芬奇的素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印象派的色彩风景,至今依然是我们美术教学的基础写生对象,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笔下散发着永恒的魅力。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人类文明的精华来教育学生,让他们从接触美术开始就懂得美学艺术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对艺术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提高学生的美术表达方式
美术学习的基础目的是以美术教育的功能来丰富、完善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心理结构以及动手表达能力。在不断的作画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懂得除了绘画技法之外,还要用心体会物象万千的变化,这样才能提炼出独有的艺术切入点,从而在作画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互动,画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利用美术特色学校的优势,我们在校园中营造出积极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学生不论从内心萌发,还是从环境逐渐渗透,都能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在艺术之路上稳稳前行。配合系统科学的美术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美术定位,促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去发现、去感受、去摸索、去表达。校园文化艺术节操场围墙画,培养了学生绘制长卷画面时的团队合作精神,班级同学之间的人物速写练习,让学生习惯自觉地去观察描绘对象特征和神态,与下一步的人物素描产生完美衔接,春秋季节的校园风景写生,让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平常静物,只要用心观察,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可入画。
语商教育:关注语商,构建语商文化体系
第二十中学语商教育的办学特色,启发我们去关注现代教育中一个崭新的领域:语商。语商(LQ),即语言商数,是一个人语言运用能力的总和,包括语言的论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在语言交流中的应变能力,是智商、情商的外在体现。高语商将给人们带来新的生存机遇和生存质量的全方位提升。语商教育,就是从学生的自身发展条件和未来需求出发,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言商数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培训及实践教育活动。第二十中学的语商教育紧紧围绕“语言表达文化”、“语言表达技巧”、“语言表达状态”、“语言表达层次”等多个维度,开发校本课程,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其教育目标主要不是培养演说家和雄辩家,而是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使语商教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具体而言,语商教育就是在建设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和丰富主题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德力、学习力、意志力、合作力、创造力、组织力,构建以“读、写、说、辩”为支点、以课内和课外为途径、以“读书知理,讲辩明理,处事懂礼,行止有礼”为特征的语商文化体系。从核心价值、文化内涵、文化载体、文化体系、文化途径、内容方法等层面构建体系框架,通过科研引领、项目推进,促进学校科研、研修、师训一体化建设,逐步让特色文化的内化和外显表现出明显的效益,做到:课堂有渗透,课程有讲授,活动有训练,环境有呈现。
创建“一二三四五”语商教育实践体系
“一”:提炼语商教育的一个核心价值观――语商培育文化
语商培育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统领全校师生的精神动力,是落实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第二十中学的语商教育,并非只专注于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而是着重于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它集合学校所有文化元素,产生一种学校文化力,而这种文化力又具有强大的导向力和凝聚力,体现了学校的愿景和目标选择,体现了学校领导者、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最高理想和追求。
“二”:开拓语商教育的两个途径――课内、课外
第二十中学通过课堂途径做足文章,抓好表达训练,对学生表达状态、表达技巧、表达文化进行过程性评价,探索语商教育模式,渗透语商教育理念,体现语商教育风貌,让课堂呈现出鲜明的语商教育特色。
组织各学科任课教师统一认识,根据本学科特点,制定课堂教学的语商教育计划与标准,从学生的听、说、读、写到举止,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作为学分评价的重要依据。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少讲、精讲,把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语商教育角度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重点推动语文和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深入挖掘语商教育的潜力。增设语商选修课,跟进学分评价机制。
课外包括语商教育校本课程的构建、主题活动的开展、行为习惯的培养。
语商教育校本课程从文化底蕴、情商训练、思维方法、语言修辞、文明礼仪等具体方面进行开发、创建,并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征求学生意见,根据实际效果不断修改、调整、完善。语商教育校本课程的培训实行走班制,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做到培训有效果、学习有收获。主题活动的开展做到有计划、有论证、有总结、有实效。行为习惯的培养做到全员管理、动态管理,做好宣传引领工作。
“三”:构建语商教育的三大支持体系――校本研修、活动修习、多元评价
构建以语商教育的课堂渗透和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的校本研修体系。这个体系由学校教务处牵头,集合所有任课教师的智慧逐步形成。一是纵向开发由低而高的校本课程:从低标到高标,围绕语言表达的清楚度、准确度、悦服力、生动力,建设培训与案例课程;二是将科研、教研、师训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一体化策略,在课题研究、课堂渗透、课程讲授中不断内化和外显语商教育特色。
构建以语商教育课程为架构的活动修习体系。由学校德育处牵头,班主任密切配合,建设由小而大的修习平台。通过三种方式:课堂渗透式、课程培训式、主题实践式,将培训、修习贯穿其中。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的文化内涵,通过主题庆祝活动、展板、广播、电视、网络、校园环境等载体,传播文化信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拓宽社团活动范围,加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生社团持续稳定发展。通过组建师生结对、以共同兴趣为基础的师生联合社团等形式,促进“良师益友”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并通过专题活动营造浓郁的师生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扩大英语角活动规模,吸引学生参与,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构建以语商教育为内容的多元评价体系。遵循教育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形成梯次,多元评价。评价包括课堂上的常态评价、学科中可量化的指标评价、发展中自我成长的质性评价,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认可度评价。在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四”:夯实语商教育的四个支点――读、写、说、辩
“读”是说的基础。学校做好课内、课外阅读两方面的工作。课内抓朗读、背诵、精确阅读,课外阅读做到有计划、有要求、有落实。一方面改进教学模式,为课外阅读留出充裕的时间;另一方面在读的内容、方法、应用、测评等方面提出完整的方案,成立读书会,开办读书大赛,并做好指导和落实。
“写”是书面表达形式,是对读的强化,是对说的有效准备。通过写,可以培养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简洁性、流畅性,也为说与辩做好内容和思维的储备。学校充分发挥校报、黑板报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行之有效的写作课程培训和竞赛,鼓励并指导学生养成写发言稿的习惯,在速度和质量上不断改进;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后作业中对学生的写提出明确要求。
“说”是口头表达形式,是提升语商的关键。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说的权利和时间留给学生;对学生发言中的声调、语气、情态等方面随时提出要求;课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说”的活动,如成语接龙、课前三分钟演讲、课本剧表演等;借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突出语商方面的训练等。
“辩”是说的最高形式,是提升语商的最有效途径。学校通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亲和力等。让辩论赛成为一种高密度、高效率的校级常态活动,力求让所有学生都得到体验、锻炼、提高;辩论赛评比从表达状态、表达艺术、表达文化等层次进行多元评价,并及时分析与反思。
“五”:抓好五个保障――组织、制度、硬件、培训、宣传
组织保障。成立语商培育文化核心小组,内部设置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小组和活动修习开发实施小组,小组成员兼顾特长,分工合作,全校上下一盘棋,形成文化合力。文、理科兼顾,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经验策略,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创建工作。
制度保障。建立过程性评价制度和指标评估体系,对可量化的部分,如读、写等,制定量化指标;拟定切实可行的语商教育管理制度、语商教育评价制度、语商教育研修制度及各种奖励制度,并在学校其他制度中予以体现,规范并促进语商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具体实施原则是:从一般性育人活动向特色性育人活动转变,从权力约束型管理向学习激励型管理转变。
硬件保障。建设交流中心,将心理辅导活动、校本研修活动、课例录播活动纳入其中;有专门的演讲厅、辩论厅供学生活动。优先保障语商教育的硬件建设,各种活动场所、多媒体设备、环境布景等有专人负责,做到保障准时、及时、充足。
培训保障。将高端培训活动与校本研修活动相结合。校内培训包括常态观摩课和经验交流会,校领导和教师结合自身的实践畅所欲言,在反思、交流、总结中探索语商教育的方法;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邀请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传授知识和经验,派出教师参加校外培训、观摩,学习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模式、昌乐二中的海量阅读等,深入研究,多方借鉴。
[关键词]特色教育、优质性、独特性、稳定性、认同性
我们在2009年4月17日考察了上海金山区山阳中学。山阳中学创建于1958年,位于东海之滨、杭州湾畔,毗邻上海现代化的南翼滨海新城。学校坚持以艺术教育和体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口,成功地开创了一条切合学校实际的素质教育之路。学校实行“以人为本,追求和谐”的人性化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其中有市劳模3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体育、艺育先进教师6人,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5月5日我们考察了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是以华动师大一附中为龙头的虹口教育园区内的公办初级中学,它是以构建“分层递进和谐学校文化”系统为特色品牌的教育窗口校。教学中,学校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差异教学的方略,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类推进,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人格塑造与个性发展的需求。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利用名师指导结对、课堂诊断、学历提升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培养出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育工作者。目前,学校拥有高级教师9人,占全校教师的12%,中级以上教师占全校教师的96%,师资力量雄厚。?
总结这两所学校的办学过程和管理经验,我们不难发现:两所学校都有各自的理念作支撑,都注重学校特色发展。办特色学校成了我这两次考察的重大收获。建设特色学校首先是要考虑如何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这样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中必然会把学校办出特色。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中,校长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师,要研究学校所处的环境、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发现学校的优势、认识学校的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开拓和创新,使学校前进有方向,师生努力有动力,逐渐形成学校的独特风格,结合自身的特点坚定的走特色发展之路。特色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优质性。教育的优质性是学校特色的基本属性,它是特色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教育质优化的外显。正是因为有了教育的优质化,才会有高度的持久的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才会得到公众的承认和仿效,显示出学校特色的生命力。上海山阳中学以弘扬艺术、体育教育特色作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口,以加强《弘扬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推动学校素质教育。获得了成功。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学校在这一实验研究中,有效地开发出蕴藏在学生身上的,特别是后进生身上的“潜能”,使他们获得成功。这些学校正是由于实现了教育的质优化,使学校特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2.独特性。独特性是特色的基本属性,也是特色的决定因素。“独特”是指学校教育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办学理念。“独特性”要求我们在发展特色时,必须独辟蹊径,强调“用心”和“创意”。因办学独特,成功的例子也不少。上海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以“有效递进,全面发展;差异定位,差异分层”的办学理念,也取得了由薄弱学校向强势学校的成功转变。
3.稳定性。学校特色是学校领导和全体员工在某一方面长期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努力的结果。如果学校工作者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根不可能形成学校特色。学校特色在其探索、实践、完善的过程中,尽管办学者需要不断修订方案,但其宗旨和最终目标应当是清晰、稳定的。学校特色的形成殊为不易,它往往需要几代校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新校长在上任时,保护学校特色,正确把握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但有相当一部分新校长不知其中奥秘所在,为显示自己能耐,往往“新官上升三把火”,搞自己的一套,对原有学校特色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这种现象无助于学校特色的稳定和发展,应加以避免。当然,经过了一个很长时期,随着内外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特色形成后仍具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当非优质因素增长到一定限度时,原来的特色就会失去。在办学中创造特色后绝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发展完善特色,不停顿地进行质优化,攀登新的高峰。这说明,学校特色的绝对的稳定是不可能的。
本着《xx市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的“多样化、整体性、重内涵、重创建”的原则,按照市教委“精心准备、如期启动;加强宣传、创设氛围;搞好建设、加强基础;注重过程、面向全体”的工作要求,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xx中学“xx教育”特色建设思路,着力从“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 “课堂文化建设”五大方面推进我校“xx教育”特色创建工作。
二、总体目标
围绕学校核心价值理念,通过五大举措,在三年内基本达成校园环境幽雅,教师业卓止雅,学生识卓行雅,师生发展和谐的高质量的特色高中。
三、标志性成果
1.出版专著《xx教育》xx中学特色高中建设成果
2.出版《xx中学班主任专业论坛文集》
3.完成与该项目有关的国家级课题《高中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4.外显具有“xx教育”特色的xx中学学校文化
5.举办一次全市规模的特色高中建设成果展示活动
四、实施方案
(一)环境文化建设
【发展愿景】
围绕学校核心价值理念“xx教育”,在学校已有的校园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整体规划校园环境建设,本着“高品位、特色化,地域性,审美性”的原则,科学布局、整体构建,形成具有xx色、体现xx中学核心价值理念的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校园环境幽雅,书香气氛浓厚,和谐布局,旷达有序。 处处彰显“xx教育”这一学校核心价值理念。
【三年规划】
1.XX年3月—XX年12月,设计并完成走廊文化特色、楼道文化特色、班级文化特色、办公室文化特色等室内特色文化建设,其中班级文化特色及办公室文化特色采取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2. XX年1月—XX年12月,在征求全校师生及业内人士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包括学校植物园、办公区、教学区、校内庭院等室外特色文化建设,统一显著标示,命名要与“xx教育”紧密相连,充分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彰显学校环境育人功能。
3. XX年3月—XX年12月,筹资兴建xx中学艺术楼,为学生会、社团活动提供空间,也为学校的艺体教育提供保障,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展示特长的平台。艺术楼设专用教室:包括体操房、声乐室、琴房、画房、学生会等;增建杨连弟展室、改建校史馆。
【标示性成果】
1. xx中学艺术楼
2. 校园内及楼内与“xx教育”相关的各种标识、图片及激励性文字。
3. 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及办公室文化。
4. 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一训(校训)三风(校风、教风、学风)。
(二)制度文化建设
【发展愿景】
在制度建设方面,以时代精神为指导,充分体现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在教育教学方面,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自主管理,构建自主约束、自主规范、自主教育、自主提高的班级管理制度,实现学生“识卓行雅”的教育目标;在学校管理方面,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注重人本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主修炼、自主成长,实现教师“业卓止雅”的学校管理目标。
【三年规划】
1.XX年3月—XX年5月,对学校现有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完善、重建,从学校行政管理、德育工作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管理、后勤工作管理等分类建立和完善各项校本管理制度。
关键词 特色学校建设;存在问题;建议
一、特色学校建设:云阳教育内涵发展之必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特色”。这一纲领性文件成为发展办学特色的重要指导思想,成为推动当前教育发展新的突破口。
近年来,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县学校正在走“合格学校、示范学校、特色学校”的良性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县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市级重点中学4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在示范级学校达到一定比例的时候,倡导个性化办学,办有特色的学校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云阳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现状
1.现状
目前全县初显特色的学校特色项目有:(1)阅读类 凤鸣中学围绕新老校门及办学历史打造“书院儒风”凸现“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特色点;鹿鸣小学的“书香校园”建设,通过物质储备,创设飘满书香的校园,搭建平台,打造浸润书香的师生;(2)体育艺术类 沙沱初级中学“负重拼搏,托举未来”为核心的举重文化,促进学校发展;普安小学太极文化为特色,全面育人;东山中学葫芦丝教育,打造优美的课程文化;盛堡小学的书法教育,使全校师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3)科技劳动类 复兴小学打造科技教育特色,与文明礼仪教育有机结合;盘石小学以“象棋课”和“科普示范学校”创建为载体着力打造象棋和科技两大特色教育。(4)校园文化类 云师附小的楼层文化,对每个楼层、每个班牌进行特色命名;双江小学以“水”为载体,打造“水”文化,体现“上善若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理念;黄龙初中以“黄金人生、龙行天下”为核心,规范学生言行,彰显龙魂龙韵;清水小学以“土家文化”为特色学校建设内容等等。(5)教育科研类 凤鸣小学极力打造“多人磨一课,一课多人磨”的特色;路阳九年制学校的“2-25-10-3”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打造特色高效课堂。(6)文明礼仪类 云阳高级中学创新形式,完善美善法则,开展“道德感悟教育”;杏家湾幼儿园“爱于心,美于行”打造爱和美的主题文化,创设爱和美的校园环境文化;凤桥小学关爱留守儿童“5+1”教育模式,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2.突出亮点
部分校长围绕学校的发展,从文明礼仪、制度管理、体育艺术、科技劳动、教育科研等方面,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结合所在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挖掘本土文化,突显了特色。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云阳中学以“为学勤、为业精、为人正”的“三为”办学理念,着力打造“道德感悟教育”新模式特色项目,逐步彰显“文化育人”的办学特色。一是在全国首次提出“道德感悟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在市内外影响深远;二是成立了云阳县中小学道德感悟工作室,建立了云阳县道德感悟教育网站,组建了云阳县道德感悟教育研究工作室领导机构;三是坚持不懈的道德感悟教育研究与实践。围绕“感恩教育”、“爱国教育”、“礼仪教育”等数十个主题,举办了上百期独具特色的主题班会,全校学生在同时观看、讨论交流、撰写心得体会、展板宣传,配之黑板报、学校网站、校园广播等综合立体德育平台,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反响极佳,许多学校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沙沱初中“负重拼搏,托举未来”为核心的举重文化。一是挖掘本校体育历史,加强举重运动专业训练。学校09年被确定为“云阳县举重特色项目学校”, 10年被县教委、县体育局联合授予“重庆市云阳县青少年举重训练基地”称号,同年被县政府表彰为“体育运动先进单位”。历年来,学校在市运会上获得一金3银10铜的优秀成绩。二是为适应学校举重队规模不断壮大的要求,新建举重运动场馆,全面发展学生重技体育运动。唱响“负重拼搏,托举未来”的核心理念,提升教师的精气神,为师生的生命发展奠基。
3.问题
第一,部分学校对特色学校建设认识不到位,对当下创建特色学校就是抓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停于表层。第二,部分学校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特色学校所必要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有了一定基础的部分学校普遍存在特色建设缺乏系统性,缺乏整体策划包装。第三,特色教师的配置奇缺。教师是开展特色学校建设的主力军,离开了教师,特色学校建设只能是一张写在纸页上的美好规划。
三、云阳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建议
普通高中校际差异及特点
1.在办学理念方面,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高中学校差异明显,城区示范高中更加重视学校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对学校特色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调研结果表明:70所学校全部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以特色促发展成为普通高中学校的基本追求。但校际间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如下:
从时间上看,大部分示范高中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且多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在特色建设过程中又赋予了新的内涵。而大部分非示范高中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则是随着高色建设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明确并完善的,有的还不够稳定。
从表述上看,大部分示范高中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简洁明了且内涵丰富,而非示范高中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一般缺少锤炼,要么内容雷同,要么表述笼统,难以体现学校独特的个性。
从逻辑上看,城区示范高中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郊区高中及非示范高中的理念与目标之间通常缺少内在联系,随意性较大。
从落实情况看,大部分示范高中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在办学实践中能够得以贯彻落实,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而大部分非示范高中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之间比较脱节,办学理念难以落地。
2.在特色建设载体方面,不同区域高中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小,不同层次高中学校之间的差异则较大
在特色校本课程开设数量与内容上,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学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70所学校共开设特色校本课程1914门,平均每校约28门。在开设数量上,示范高中与非示范高中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23.32***),示范高中平均开设44门,非示范高中平均开设19门。在开设内容上,城区高中与郊区高中存在显著差异(X2=7.92*),城区高中以学科拓展类课程为主,郊区高中则以活动类课程为主。
在特色活动基地的数量上,不同区域学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层次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4.16*),示范高中平均每校活动基地近9个,有的示范高色活动基地多达30个,非示范高中平均为5个,最少的只有1个。
在特色社团活动数量上,不同区域高中学校之间差异不明显,但不同层次高中学校之间差异显著(F=7.24**),示范高中平均每校22个,非示范高中平均每校10个。在社团经费投入上,区教委经费投入差异显著(F=6.82*),示范高中的经费投入远高于非示范高中。
在特色课题研究上,不同区域高中学校差异不明显,但不同层次高中学校在课题级别上差异显著(X2=10.87**),示范高中国家级课题、市级课题、区级课题分别占比37.9%、48.3%、3.4%;非示范高中国家级课题、市级课题、区级课题分别占比31.7%、39.0%、29.3%。
3.在特色资源保障方面,不同区域高中学校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层次高中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在经费的投入、支出与分配上,不同层次高中学校之间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在示范高中与非示范高中经费总投入上差异显著(F=5.32*),示范高中的经费总投入平均每校为515.49万元,非示范高中的经费总投入平均每校为263.83万元;二是示范高中与非示范高中的经费总支出上差异显著(F=5.41*),示范高中的经费总支出每校平均为479.10万元,非示范高中的经费总支出为222.56万元;三是区教委在特色课程和社团建设等专项经费的投入上差异明显,示范高中平均每校得到区教委的经费支持远远高于非示范高中。
在学校的需求满足方面,不同层次高中学校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别。在学校环境、教育教学设施满足方面,示范高中“符合”“比较符合”的比例分别为46.4%和50%,“不符合”仅为3.6%,而非示范高中“符合”“比较符合”的比例分别为36.6%和39%,“不太符合”的比例却达到24.4%;在师资条件满足方面,示范高中“符合”“比较符合”的比例分别为50%和42.9%,非示范高中“符合”“比较符合”的比例分别为31.7%和46.3%。
4.在特色建设成果发表与交流方面,不同层次高中学校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不同区域高中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在特色成果发表级别上,不同区域高中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16.28**)。城区高中在国家级、市级、区级刊物上发表成果的比例分别为46.2%、26.9%、9.6%,郊区高中在国家级、市级、区级刊物上发表成果的比例分别为22.2%、16.7%、33.3%,也就是说,城区高中以国家级、市级刊物发表为主,郊区高中的成果发表则以区级为主。
在特色成果交流级别上,不同区域高中存在显著差异(F=10.64**),城区高中在国家级、市级、区级会议(活动)交流的比例分别是15.4%、48.1%、11.5%,郊区高中在国家级、市级、区级会议(活动)交流的比例分别是5.6%、33.3%、38.9%,也就是说,郊区高中以区内交流为主,城区高中在市级以上会议(活动)交流的比例明显高于郊区高中。
在学校特色建设成熟程度方面,示范高中的特色成熟度明显高于非示范高中。半数以上的示范高中均认为本校特色已经成熟,仅有22%的非示范高中认为本校特色已经成熟。示范高中、非示范高中一致认为特色建设提升了学校影响力,示范高中“符合”的比例为89.3%,非示范高中“符合”的比例为75.6%。
综上所述,就北京市而言,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层次的差异远远大于学校所处区域的差异。示范高中从办学理念到办学实践的多项指标明显高于非示范高中。同时,学校特色建设受已有办学基础影响较为明显,示范高中的特色成熟度明显高于非示范高中,城区高中的特色建设成果明显高于郊区高中。
对缩小校际差异的再思考
普通高中学校之间的差异业已形成且由来已久,尽管原因复杂,但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实行的“重点中学”政策密切相关,是我国在教育资源匮乏情况下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一种无奈选择。随着高中教育的逐渐普及,单一的分层发展策略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普通高中教育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多样、开放、可选择的新体系,本研究为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如何尊重差异并能够将这种差异作为资源加以有效利用,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
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解铃还须系铃人,高中学校发展受政策影响较大,实现高中教育发展转型,首先要从政策调整入手,通过优化高中教育发展结构,完善高中学校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多样化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需要,从单一的分层发展转向多维的分类发展。
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已有的发展思路和资源分配方式。在政策导向、经费投入等方面对不同层次的高中学校要一视同仁,提供相同的发展机会和资源保障,甚至在某些方面要进行适度的政策倾斜。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实行分层分类办学质量评估,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层次高中学校的协调发展。
市区教育研究部门要营造尊重差异的社会氛围。在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学校之间搭建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充分发挥示范高中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对郊区学校及非示范高中课题研究的指导力度,通过典型案例挖掘,增强郊区学校的成果意识,指导学校及时总结、固化学校特色发展成果。
沙洋县毛李中学位于烟波浩渺的长湖之滨。这里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秀丽的田园景色,谆美的水乡风情使校园别具风采。在迎接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大背景下,毛李中学获得了快速发展,已成为一所设施先进,管理规范,质量优异,环境优美,品位高雅的乡镇明星初中,名闻遐迩,享誉荆楚。
一、创新理念,让真谛在这里感悟
要把学校办成一所名优学校,就要有超前的办学理念,就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引领学校朝向美好的愿景发展。
毛李中学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初中,由于本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学校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思想落后、设施简陋、希望茫远,成了农村学校走不出去的怪圈。“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随着义务教育均衡攻坚战略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深入开展,“春风渐渡玉门关”。毛中人以自己少有的果断敏捷地抓住了这一难得机遇,确定了“巩固成果,发挥优势,发展特色,强力推进,打造名优学校”的战略目标,并参照现实基础,依据教育规律,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依法执教,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引领毛李中学走上了健康、快速的良性发展道路。
新一轮课改开始后,毛中人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也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彻底革命,也必将给学校、教师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课改的瓶颈在于如何克服教师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所以毛中人把创新理念摆在新课改首位,确定了“培训先行,理念创新,大胆实践,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从校情出发,让全体教师以最佳心态投入课改。一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着眼点,用新课程理念全方位地推进课堂教学实质性改革,狠抓“三课”(探究课、实践课、示范课);二是立足校本教研、提倡同伴互助,拓展教师创新空间,为落实新课标提供有效载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坚持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发展,在反思中定位,努力扮演符合课改要求的新角色。这些措施使全体教师深切感悟到了教改的真谛,教师100%的或有、论著发行,或有文艺集子出版、科研成果推广。
二、创新管理,让真情在这里燃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更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挖掘内功,学校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发展。为此,在学校管理中,毛李中学构建了自主、精细、高效、创新的管理模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管理特色:即给予一定时空,实现自主;强化一个意识,追求精细;养成一样品质,获得高效;塑造一种精神,敢于创新。
目标管理。毛李中学依据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优质化、特色化进程,实现了六个方面的突破:办学模式的突破、校园文化的突破、内部管理的突破,教育观念的突破,办学特色的突破,办学条件的突破。在落实学校战略目标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反思,使学校软实力显著提升。
制度管理。学校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就要求管理制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使管理制度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让制度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整体效能,体现人文性、人情味。学校编印了《毛李中学管理制度大全》一书,各级各类人员都参与了制度的制定、检验、实践,做到了职责清晰,规范具体,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强。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都能了解掌握好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以制度约束学校管理,真正实现依“法”治校;以职责唤起教师共鸣,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团队管理。领导班子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团队的中坚力量。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领导班子有无战斗力、执行力、向心力、凝聚力,是否公平公正,廉洁奉公,无私果敢,团结协作,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成败。多少年以来,毛李中学一届又一届的领导集体以自身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使命感为学校的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赢得了广大教职工信任,其创新精神,理论素养,人格修养,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并形成了一个优良传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群体建功立业,从这里产生、走出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名师、专家、学者。“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毛李中学自2000年起连续13年来教育教学质量能够在荆门市农村中学名列前茅,完全得益于学校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一任又一任务实拼搏的领导班子。
三、创新文化,让真理在这里烛照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学校发展积淀的物质文化底蕴,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基础。近几年来,毛李中学实现了文化层面上的两个突破:一是以人文思想打造校园文化;一是从哲学视角塑造校园文化,由此形成了深邃的校园文化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进取的精神文化。建校67年以来,毛李中学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难的风雨历程。改革开放后,学校抓住机遇谋发展,一心一意创品牌,无论是办学理念、治校方略、管理模式、科研成果都发挥着辐射示范作用,凝聚成强大的软实力。确立了“追求本真、发展个性、创造卓越”的毛中精神,“勤勉、诚信、笃学、创新”的校风,“科学、严谨、厚重、博爱”的教风,“勤奋、乐学、多思、进取”的学风。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优美洁净的物质文化。创造一流的办学品位,离不开一流的办学条件。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攻坚迎评工作中,毛李中学逐步实现了教育设备设施的基本配套,各功能室在“建配管用”上完全达标,学校硬件设施及校园整体环境大为改观。现在走进校园,你会立刻被这里充溢的现代化气息所感染:一座座花坛百花吐艳,含苞待放;一片片草坪绿草如茵,赏心悦目;一栋栋大楼座落有致,巍峨雄壮。棵棵绿树,记载着学校成长的年轮,个个景点诉说着学校丰富的底蕴,校园内“树木与花卉并茂,兰草与翠竹交辉,小区与景点互补”。
开展多种育人活动,追求灵动多彩的行为文化。学校充分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九一八”国耻纪念日以及春节、清明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熏陶活动;利用入学、入团、毕业、生日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具体生动的国旗下的演讲。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使学生既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又增进对同学对集体的情感认同。保证共青团、学生会、文学社以及各种科技兴趣小组每周的活动时间及条件,注重教学活动与班团活动的有机结合,鼓励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学校每期都要组织如运动会、演讲会、综合实践观摩活动、文艺汇演、科技读书、读报、植树种草、扶危济困、革命传统教育等多种大型活动,做到以活动教育人、感染人、熏陶人。
四、创新特色,让真知在这里闪光
特色是一所学校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风格,是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异的办学特征。学校有特色、有个性,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由人的多样性、教育的丰富性、创造性所决定的。学校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特色,多次受到市级以上表彰。
艺术特色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滋养快乐生命”是毛李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努力培养素质全面又有个性特长的时代新人。学校先后开设了电脑美术设计、书法绘画摄影、器乐舞蹈剪纸等特色课程,通过“学一点摄影、会一种乐器,懂一点艺术鉴赏、习一点美术绘画,练一点书法技能”等活动,逐步发展成学校的办学特色。近3年来,学生、老师100多件艺术类作品,分别获得全国、省市大奖。女生周婷婷考进了北京市银河少年艺术团。学校艺术团编排的舞蹈节目多次接受市县“农家乐”杯文艺汇演调演。师生在艺术的殿堂里,享受艺术生活的同时,人生境界也得到了升华。
体育特色教育。2011年学校开展篮球特色教育伊始,人才凋零,技术薄弱,成果甚微。在“先天不足”的劣势下,学校篮球队边教、边练、边总结,在训练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为了使队员增强比赛经验,找出技术战术上的不足,经常与周边学校进行对抗演练,每场赛事后都要及时总结、反思。尽管学校经历了几任领导班子的更替,但体育特色教育始终没有放弃。如今全校80%以上的学生都爱上了篮球及其它球类,学校的篮球队尤其是女生篮球队多次在沙洋县中学生篮球赛中获奖。学校田径队为省市体校也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体育苗子。近几年来,毛李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大力弘扬体育精神,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学生早锻炼、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教职工中的球赛、长跑、腰鼓队等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热火朝天。学生广播操比赛获荆门市“金太阳杯”金奖第一名,女教师腰鼓队也多次参加县市大型群众文体表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