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投资风险指标

企业投资风险指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4: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投资风险指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投资风险指标

篇(1)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科技进步最主要的市场经济主体,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和技术成果转化的直接载体,也是科技型大中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孵化器”。在生产诸要素中,技术和人才资源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相比其他类型的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更依赖于企业人力资本的积累与质量提升。众多国内外研究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可以直接起到提高生产率和节约率,减少废品率和人员流失率的作用[1]。然而,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状况并不理想。在本研究调查的96家北京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中,25%的企业人均年培训费用在0~25元之间,80%的企业人均年培训时间在0~2天之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明显不足。这不仅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本的积累,更恶化了原本就较高的人才流动率,并容易形成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受到资金的限制,导致他们更愿意将资金用于物质资本的投资,认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期长,不如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稳定和见效快。第二,更为主要的原因是,企业认为,相比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高风险,尤其是人才流失风险让很多企业不愿意开展员工培训。事实上,人力资本投资作为投资的一种类型,必然具备一定风险,但只要能够客观地认识与评价风险,就能够有效地限制和规避风险。为此,目前需要建立客观、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体系,其对于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专门针对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非常少,绝大多数是针对普通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具体包括两个方面:(1)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来源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研究。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不同,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来源与评价体系构成的认识也就存在差异。舒尔茨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贝克尔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3种来源进行了探讨;Levhari等[2]把不确定性纳入到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分析中,实现了不确定性的内生化;刘茂福[3]把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为人为风险和非人为风险;刘家国[4]认为风险有投资对象选择不当风险、制度性风险、环境变更风险、投资对象在受雇期间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风险、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认知不协调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等;王爱华[5]认为,人力资本投资面临着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胡波[6]认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发展、效益、匹配和4个方面;路竞竞[7]从成本风险、收益风险、综合风险3个方面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张明[8]通过研究假设和实证验证,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识别出系统风险、匹配风险、决策风险、风险、流失风险、贬值风险和使用风险等7类风险。(2)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与风险评价,其中核心问题是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与评价方法的选择。朱玉清[9]用人力资本投资的期望损失值即投资的机会成本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张晓青[10]在建立一个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评估指标层次结构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估单个人力资本投资方案绝对风险大小的绝对风险评估方法和比较多个人力资本投资方案相对风险大小的评估方法;李慧[11]提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测评的专家评价法和马尔可夫法;杨娅芳[12]构建了基于战略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蜘蛛图法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进行评价;王爱华[13]建立了一套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用模糊综合评估法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进行评估;孟卫东等[14]、李春玲等[15]采用灰色评价方法建立测评矩阵,建立了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路竞竞[7]运用蒙特卡洛评价法分析了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张明[8]则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了风险水平。文献综述显示,国内外关于一般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相关研究较多,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了广泛地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成果。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进一步深入探索的空间和必要性:一是学者们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来源与构成的研究,虽然关注了来自企业外部的风险以及来自企业投资管理方面的风险,但是这些相关研究有的对风险的划分比较简单、明了,但不利于量化评价;有的则对内部管理风险的评价不够全面;有的指标定义得有些宽泛,不易操作。对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来说,企业内部投资管理风险是最主要的,在分析风险来源和设计风险评价指标时应该优先选择反映企业投资管理方面的风险,并尽量将指标细化和具体化,以提高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二是已有很多研究在确定风险的具体评价指标时选择的是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方面的实际数据计算出的实际指标,如投资对象选择风险是用企业的“录用比”、“招聘完成数”、“招聘引进员工胜任度”等来衡量,考核管理风险是用企业的“出勤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来体现,虽然这种方法易于操作,但由于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多数不会较快呈现出来,直接利用调查当年的数据会降低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且有些客观指标并不能直接反映投资的效果与风险。相比较,投资决策实施一段时间后的主观评价应该更能够直接反映投资决策的效果与风险水平。三是关于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极少。虽然不同类型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及其风险方面有很多共性,但由于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与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差异,导致不同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来源对风险形成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指标,由于其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作用程度不同,其权重也应该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对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指标确定相适应的权重是很必要的,这将有利于特定类型的企业在投资实践中判断风险因素的主次,并抓住主要的风险因素进行管理与规避。有鉴于此,本文以北京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这类企业的特点,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企业内部管理风险为主,通过理论分析建立理论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以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及其结果的主观评价为依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探索并验证适合该类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有效服务于企业的风险评估,并最终有助于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

2理论框架

借鉴目前已有的国内外重要相关研究成果,本研究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界定为:企业通过在职培训、“干中学”、健康保健、迁移等投资形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中或结束后,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的负偏差,进而使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蒙受损失的可能性[8]。根据人力资本投资及其风险的相关理论,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可以从风险来源的角度来构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理论框架。

2.1外源风险

外部环境的突变或者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认识不足都将会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结果与预期目标不一致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要面对的外部环境有很多种,包括宏观政治、经济形势、法律法规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变化、科技进步、行业前景、突发性灾难和事故以及疾病、战争等。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拥有先进的技术以及掌握先进技术和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其保持生命力的源泉。相对于科技的快速更新与发展、市场的变动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等,人力资本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使得人力资本贬值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进而威胁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必须考虑外部环境的因素,其中贬值风险应该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时面对的最主要的外部风险。

2.2内源风险

众所周知,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内源风险主要是指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本身所产生的风险。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在职培训、“干中学”、迁移、健康保健等投资形式,不同投资形式下的风险也不完全相同。2.2.1培训投资阶段风险培训过程可分为培训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3个阶段,每个阶段如果管理不当,就会产生相应的风险。培训实施前的风险有:(1)错误的培训理念所带来的风险。培训理念错误可能导致过度重视培训或轻视培训或超前培训或培训滞后等,从而加大培训的风险。(2)培训对象选择不当产生的风险。如对象经过培训后不能掌握培训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培训后虽然掌握了知识与技能,但不愿意将所学技术应用到工作中,消极怠工;或者培训后培训对象跳槽到其他竞争对手那里,导致人才流失等风险。(3)培训内容选择不当的风险。错误的或者不适合的培训内容可能会使得培训的知识、技能无法应用到工作中,浪费了培训的资金、时间、精力。培训实施中的风险有:(1)培训方法选择不当产生的风险。培训方法选择不当将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2)风险。一方面是培训师的选择不当影响培训效果;另一方面,企业培训激励不足会出现监督者监督不力、组织者流于形式、培训者有所保留、受训者消极怠工等形式的道德风险。(3)匹配风险。在培训实施中,若培训内容与所需内容不匹配、培训者与受训者不匹配、培训方法与受训者不匹配,都会使培训效果受损。培训实施后的风险有:(1)风险。培训实施后,员工会要挟企业增加其工资率或其他方面的福利待遇等,如果员工没有达到预期会选择消极怠工甚至离职,直接导致培训成本的浪费。(2)流失风险。员工受训后由于身体健康原因,或者因得不到预期的待遇提升,或者在其他竞争对手那里找到了更好的职位等而离职,都可能导致技术泄密、客户流失,并引发其他员工跟随离职的风险。(3)专业技术保密难度增大的风险。通过培训,员工掌握了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专有技术后,存在因个人利益而出卖企业机密的风险。(4)匹配风险。培训后可能会出现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所学内容与工作需求之间、员工所学与现有的工作条件之间不匹配的风险。(5)培训成果转化风险。员工培训后无法将所学转化为劳动生产力,造成学用脱节的现象,从而导致收益受损。培训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方式,特别是一些科技型企业重点对管理者开展高层次的培训,其培训费用构成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成本,一旦发生风险,对企业的损失是很大的。2.2.2“干中学”方式的风险“干中学”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1)道德风险。员工利用工作时间学习,有可能并没有努力学习,也有可能学习了一些与工作无关的知识与技能,或者没有将已掌握的技能用于工作,导致培训损失。(2)流失风险。员工在岗学习到知识与技能后离职所产生的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愿意员工以“干中学”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和技能,可以节省成本,但员工通过“干中学”更容易接触到企业的核心信息与技术,一旦员工离职,就会引发人才流失、信息与技术的泄露等一连串的风险,其中信息与技术泄露会给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致命打击。2.2.3员工迁移投资的风险员工迁移一般包括员工迁入、迁出、上行迁移、下行迁移和平行迁移等几种形式,其投资风险可归纳为:(1)道德风险。一是招聘人员不负责任或者失误,或者应聘者故意隐瞒真实信息而导致人才引进失误,并影响了现有员工的工作热情所产生的风险。二是管理者因个人因素而作出错误的辞退员工的决策所产生的人才流失、信息与技术外泄等风险。三是员工被迁移到低级岗位后消极怠工所产生的风险。(2)匹配风险。包括:企业招聘的人员不适应岗位需求、升职员工或横向岗位迁移员工不能胜任新岗位所产生的风险。(3)违约风险。主要是指新招聘员工可能选择离职,撕毁契约所产生的风险。(4)成本沉没风险。辞退尚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员工,并且员工先前培训、安置等费用尚未收回,将会遭受损失,同时也增加了重新安置新人的成本[8]。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员工的流动率偏高,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动离职率相比其他类型企业要高,员工迁入、迁出比较频繁,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员工迁移而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也较大。2.2.4健康投资风险健康投资行为的风险主要在于当对员工进行健康投资后,一旦员工出现生命意外、离职等情况,健康投资的成本就成为一种沉没成本。其主要涉及:(1)人才流失风险,包括生命意外和离职,这与之前所述相同。(2)激励不当风险。健康投资作为一种保健因素,常常被员工所忽视,但若投资激励不当,就容易引发员工的不满而产生各种风险。(3)投资不当。健康投资不足会降低人力资本存量,而投资过度则单位投资所产生增量的收益就有可能负增长,从而产生风险。(4)投资方式选择不当。健康投资的方式如医疗、卫生、保健、心理咨询等应根据员工的实际需要来定,脱离实际需要的投资不但会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的效果。上述重要相关理论框架和研究体系的探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调研问卷的设计奠定了合理、坚实的基础,也确保了后续实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3.1调查问卷设计

本研究使用的正式调研问卷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调研和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量表两个部分。首先,企业基本情况调研方面,主要涉及到企业的性质、年限、规模、研究领域及发展阶段等。其次,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量表的设计方面,根据前文所建立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理论框架和研究体系,对所分析的类似因素进行整合,最终得到包含31个因素的风险评价量表,并就所设计量表征求了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20位企业高管的意见,除了进行量表因素描述方面的修改外,31个因素都被保留并确定了最终评价量表,其中:30个因素用来衡量企业内部管理风险(见表1),1个因素用来衡量企业外部风险,即贬值风险。根据这31个因素,通过企业调查与访谈,构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体系。量表采用了Likert5点量表测试方法作答,答案的赞同程度排序为:①<②<③<④<⑤,其中“①”表示项目涉及现象“完全符合”,“⑤”表示该项目中的描述的现象“完全不符合”,由被调查者对每个问题进行①~⑤不同程度选择。

3.2调研数据采集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研主要由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总经理、人力资源部主管、其他职能和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填写,同时对上述主体进行实地访谈以确保调研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本次调研对象主要是北京地区96家科技型企业,调研过程采用问卷发放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调查问卷共发出200份,有效回收164份,有效回收率为82%。本次调研行业范围较广,涉及软件和电子信息行业、环保行业、新材料生产行业、文化创意产业、生物医药行业、通讯设备制造业、金融服务行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调查的有效性;企业规模调研方面,中型企业40家,小型企业52家,微型企业4家;调研对象包括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职能部门经理及一线员工等,其中男性占调研对象的91%,女性占9%;企业所有制结构调研方面,民营企业占调研对象的42%,合资企业占38%,独资企业占10%,国有企业占6%,其他类型占4%;企业年限调研方面,3~5年的占调研总数的55%,1~3年的占27%,6~10年的占11%,其他年限占7%等。

4研究方法与实证结果

4.1科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4.1.1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SPSS21.0软件,对164份有效问卷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探析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体系的构成情况。4.1.2实证结果本研究对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量表进行了信度与效度检验,Cronbach'sAlpha值为0.927,KMO值为0.862,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来源于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其中外部风险主要以贬值风险来进行衡量,而内部风险来源涉及的因素较多,因此这里只对30个内部风险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以默认特征根大于1为标准来提取有效因子,共得到5个因子(见表1),5个因子解释了总变异量的68.10%。通过对上述因子分析结果的深入研究,并结合科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内部风险的实际情况,得出了科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内部风险由以下因子构成的研究结论,具体包括:因子1:涉及了“培训内容选择不当”、“选择了错误的培训对象”、“培训方法选择不当”、“培训师选择不当”、“人力资本投资观念错误”、“企业对员工培训的约束制度不健全”、“企业对员工培训效果测度的有效性低”、“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针对性”等8个方面的调研项目,主要是从科技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决策角度出发,由于投资对象、内容、方法、执行者等的选择,以及培训评估与约束方面制度的不健全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因此命名为“决策风险”。因子2:涉及了“薪酬福利水平与国内同行相比不合理”、“公司内薪酬福利待遇不公平”、“员工职位或等级晋升不合理”、“员工职位或等级晋升不公平”、“员工对工作环境满意度低”等5个方面的调研项目,主要是指公司在员工薪酬福利安排、职位或等级晋升制度、工作环境等方面的缺陷导致的人力资本流失或工作效率低下等风险,因此命名为“激励政策风险”。因子3:涉及了“受训人员掌握了技能与知识,但由于激励不足等,在工作中有所保留”、“人力资本增加后,员工要挟企业进行加薪或晋升”、“应聘者的隐藏或夸大信息导致招聘失误”、“员工由于各种原因消极怠工”、“人力资本组织者和实施者的道德风险”等5个方面的调研项目,主要是指员工被聘用、培训或提升后在工作中保留知识、要挟加薪或晋升、隐藏真实信息、消极怠工,以及其他道德问题所产生的风险,因此将其命名为“风险”。因子4:涉及了“投资后,员工因个人身体状况原因不能为企业继续服务”、“投资后员工离职”、“员工流失后,企业保密难度增大”、“流失的员工掌握了企业的核心技术或关键客户”、“一个员工离职而出现的其他员工跟着离职的现象”等5个方面的调研项目,主要体现出公司招聘、培训或提升员工后,员工由于健康原因退出劳动或其他原因导致员工流失所产生的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关键技术保密困难、关键技术或客户的流失、其他员工的跟随流失等风险,因此将其命名为“流失风险”。因子5:涉及了“招聘、培训或提升后的员工不能与其他员工合作”、“招聘、培训或提升后缺乏设备等使用知识或技能”、“招聘、培训或提升后岗位与人力资本投入不匹配”、“培训成果无法转换为生产力”、“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不符”、“培训、健康投资等被当成一种保健因素,无激励作用”、“员工的招聘、培训、安置等成本沉没”等7个方面的调研项目,主要是指公司招聘、培训或提升员工后,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不合作、人与物之间的不匹配、人与岗之间的不匹配等所产生的风险,以及投资后成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投资丧失了激励效应、投资成本沉没等风险,因此将其命名为“匹配与使用风险”。因子分析结果与前文的理论分析是一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内部风险可由5个维度构成,再加上外部风险———贬值风险,则可以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体系确定为6个维度31个指标的评价体系。

4.2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研究针对构建的包含三个层次6个维度31个指标的风险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风险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第一层总目标层(A)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第二层目标层(B)有6个主因素,分别是决策风险、流失风险、配置与使用风险、风险、激励政策风险和贬值风险;第三层方案层(C)有31个子因素(包括30个内部风险因素和1个外部风险因素)。具体确定权重的步骤如下。4.2.1构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用以表示量化的同一层次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由专家对各层元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矩阵。在层次分析法中,为了让专家判断定量化,形成比较矩阵,本研究引入1~9标度法,由专家进行定性分析的直觉和判断力而确定,用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关的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具体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本研究邀请了来自科技型中小企业的20位高层管理者或人力资源管理部主管,根据表2所示的评价的标准建立各层次指标的判断矩阵,共形成一级指标(即目标层中的6个主因素)判断矩阵1个,二级指标判断矩阵5个,即目标层中的决策风险、流失风险、配置与使用风险、风险、激励政策风险的判断矩阵,其中,贬值风险由于只包含1个指标,因此不建立该指标的二级指标判断矩阵。4.2.2层次单排序层次单排序包括计算指标间的相对权重和检验一致性两个方面。确定相对权重是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它是本层次所有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而言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的基础。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只有通过检验的矩阵才能被采纳。下面以目标层的6个主因素,分别是决策风险、流失风险、配置与使用风险、风险、激励政策风险和贬值风险,即B1~B6,相对于总目标层(人力资本投资风险)A为例,说明求解过程:(1)根据专家的意见,比较各因素间的重要性,得出B1~B6相对于总目标层的判断矩阵,具体可如表3所示。(2)计算权重。判断矩阵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很多,较常用的是特征向量法中的和积法。和积法是对矩阵的每一列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归一化的矩阵的行向量的元素相加,然后归一化,得到特征向量,最后计算最大特征值。(3)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指专家在判断指标重要程度时,各判断之间的协调一致,不至于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层次分析法要求各位专家的判断要具有大体的一致性,因此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一致性的方法是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一致性比率(CR),当CR<0.1时,即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可以继续对其他5个方案层C的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得出相应权重与一致性检验的结果,具体如下:相对于决策风险B1的方案层相对权重是:W1=[0.240,0.234,0.146,0.111,0.085,0.057,0.063,0.063]T,λmax=8.267,CI=0.038,RI(n=8)=1.41,CR=0.027<0.10。相对于流失风险B2的方案层相对权重是:W2=[0.328,0.188,0.188,0.188,0.108]T,λmax=5.058,CI=0.0145,RI(n=5)=1.12,CR=0.013<0.10。相对于匹配与使用风险B3的方案层相对权重是:W3=[0.296,0.165,0.122,0.130,0.091,0.130,0.067]T,λmax=7.226,CI=0.038,RI=1.36,CR=0.028<0.10。相对于风险B4的方案层相对权重是:W4=[0.398,0.190,0.165,0.144,0.103]T,λmax=5.209,CI=0.052,RI=1.12,CR=0.047<0.10。相对于激励政策风险B5的方案层相对权重是:W5=[0.298,0.298,0.158,0.158,0.088]T,λmax=5.012,CI=0.003,RI=1.12,CR=0.0027<0.10。由于目标层B6贬值风险所对应的方案层子因素就是其本身,因此不再进行单层次排序分析。目标层贬值风险的权重即为方案层贬值风险的权重。4.2.3层次总排序根据层次单排序的计算结果,以此沿各层次结构由上而下逐层计算,确定最下层次因素相对总目标的重要性,即可计算出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4所示。4.2.4指标权重分析结果指标权重的数据分析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于一级目标层的6个风险来源而言,要注意不同风险来源在体系中的不同权重地位:1)决策风险所占的比重最大,为0.417,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影响最大,在防范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时,制定并实施正确、合理的投资决策是最重要的,包括投资对象、内容、方式、实施者等的选择,以及制度管理方面的保障等;2)流失风险所占的比重也较大(占0.174),这与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流动频繁的现实是相符合的,由于人才流动频繁而引发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也就较大;3)使用与匹配风险、风险也都占据了超过10%的比重,即人力资本投资与现实不相匹配、人力资本投资的实施者与被投资者的道德风险都会影响投资风险的大小;4)贬值风险作为外部风险的主要来源,其所占比重较小,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影响较小,这也印证了本研究之前的理论分析,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管理风险。(2)对于二级方案层的31个指标而言,权重数值较大的主要风险指标包括“投资内容的选择”和“投资对象选择正确与否”。1)“投资内容的选择”指标的权重为0.1,在方案层是最高的,投资内容的选择是否正确、合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影响最大。投资内容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基础,它决定了员工是否能够学到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是所有人力资本投资要素的基础。2)投资对象的选择,其比重为0.098。投资对象选择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投资的效果、投资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还会影响到流失风险、风险,以及匹配和使用风险的发生。3)其余29个指标的权重值相差较小,这一方面说明各权重之间的关系紧密,要体现出各指标所涉及的风险的大小,必须结合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实际情况精确计算才能得出各项指标相对于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说明要有效控制与规避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需要兼顾多方面的因素,才能较全面地防范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5研究结论与展望

篇(2)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风险投资业的AHP-模糊综合评价[4-9],就是对建立起来的多层次指标体系用模糊评价的数据和层次分析的方法来定量研究,最终得出农业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水平。本研究是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用模糊隶属度的方式来度量评价分析对象,最终得出综合评价结果。2.1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系数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深入分析并确定影响企业投资风险的因素,列出影响因素的递阶结构及从属关系,并设定对应的符号(表1)。设U={U1,U2,U3,U4,U5,U6,U7,U8}为评价因素集,A表示目标。其中创新能力U1={U11,U12,U13,U14,U15,U16},管理团队U2={U21,U22,U23,U24,U25,U26},商业模式U3={U31},行业及企业的行业地位U4={U41,U42,U43,U44,U45,U46},运营状况U5={U51,U52,…,U513},财务状况U6={U61,U62,U63,U64,U65},融资情况U7={U71,U72,U73},环境U8={U81,U82,U83}。2)构造判断矩阵。建立判断矩阵U,矩阵中的元素Uij表示对评价目标A而言,Ui比Uj的相对重要性,Uij值采用1-9判断标度法并综合专家群体咨询意见进行确定。3)层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对特征向量做归一化处理,确定各层次单排序权向量W,接下来计算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CI=(λmax-n)/(n-1),进一步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进行一致性检验。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根据层次单排序的计算结果,由层次结构模型的最底层向最高层逐层推求层次总排序权重向量,得出各项投资风险因素对于最高层次(总目标层)项目整体投资风险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评价指标括号内为匹配权重。2.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价1)确定评价指标集和评判评语集。评价指标集同AHP法;评语集V={V1,V2,V3,V4,V5},其中V1代表风险高,V2代表风险较高,V3代表风险一般,V4代表风险较低,V5代表风险低。2)确定评价矩阵。设Uij隶属于第k(k=1,2,3,4,5)个评语的隶属度为rijk,则可构造评价矩阵其中,rijk是整个评审专家组在第k种风险程度对第Uij项指标进行评价的概率,rijk=mijk/N通过统计调查法得到,N表示参与评审的专家人数,mijk表示对第Uij项指标合计有mijk个人选择第k个评语。3)准则层模糊综合评判。对每个Ui={Ui1,Ui2,Ui3...,Uim}的m个因素,按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可得准则层综合评价向量Ai莓Ai=Wi莓Ri={ai1,ai2,ai3,ai4,ai5},i=1,2,...,8,Wi为Ui指标的权重系数,其值由层次分析法确定;Ri为对Ui的单因素评价矩阵,式中的符号“莓”表示模糊合成运算。

    2实证研究

    以首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成长组一等奖企业Z和二等奖企业Y为例进行对比研究。3.1Z企业案例评价Z企业是专门从事畜禽场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咨询“一体化服务”的专业公司。公司目前主要业务包括畜牧场规划、设计、建造,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畜牧场设计咨询和可行性研究;现有畜牧场的整体改造;畜牧场配套设备销售;畜牧养殖工艺咨询培训等。应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Z企业的投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1)准则层模糊综合评判。邀请9位专家参与风险程度评价,统计后得到该指标的统计概率,列于评价矩阵Ri。以创新能力(U1)分析为例,得到其相应的投资风险综合评价向量A1。通过专家评审后创新能力的风险程度评价概率矩阵为:同理得出准则层其他几项的投资风险综合评价向量:管理团队的投资风险综合评价向量A2=[0,0,0.043,0.460,0.487];商业模式的投资风险综合评价向量A3=[0,0,1,0,0];行业及企业的行业地位的投资风险综合评价向量A4=[0,0,0.117,0.233,0.757];运营状况的投资风险综合评价向量A5=[0,0,0.017,0.312,0.671];财务状况的投资风险综合评价向量A6=[0,0,0.098,0.159,0.743];融资情况的投资风险综合评价向量A7=[0,0,0.185,0.741,0.074];环境的投资风险综合评价向量A8=[0,0.074,0.519,0.407,0]。2)目标层模糊综合评判。结合以上各指标权重和准则层相对应变量的投资风险综合评价向量Ai,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得到最终的农业科技企业投资风险综合评价向量A,其结果如下。按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最大隶属度原则,最终的评价结果显示,最大值0.501所对应的风险等级为V5,即此项目的投资风险应定位于“低风险”。

    为了便于不同企业最终结果的比较,可以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变换,把不同评语集赋以一定的数值,如:设H为企业投资可行性,向量C={C1,C2,C3,C4,C5}={50,60,70,80,90}。用所得到的评价结果与数值向量结合,得到Z企业最终的投资可行性得分为:3.2Y企业案例评价Y企业主营农用挖掘机、装载机、高空作业车、轮胎式起重机、电瓶叉车等农机,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现代服务为一体,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公司发展定位于小型农用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以实现挖掘机国产化为己任,服务新农村建设为使命,为中国乃至全球产业发展推出高性价比的工业产品。Y企业案例中的指标权重确定和模糊综合评价过程与Z企业案例一样,这里不再赘述。下面只列出其最终目标层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按照模糊评价法的最大隶属度原则,最终的评价结果显示,最大值0.438所对应的风险等级为V5,即此项目的投资风险应定位于“低风险”。参照对Z企业案例分析,对结果进行进一步变换,把不同评语集赋以一定的数值,如:设H为企业投资可行性,向量C={C1,C2,C3,C4,C5}={50,60,70,80,90}。用所得到的评价结果与数值向量结合,得到Y企业最终的投资可行性得分为:3.3评价结果的进一步分析上述计算结果表明,Z企业最终的投资可行性得分要高于Y企业,这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首届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评选结果的科学性。同时,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找出造成两个企业之间差距的影响因素。通过上述计算结果发现,影响两个企业最终得分的因素在于模糊评价向量中的最后一项,即Z企业为0.501,而Y企业为0.438。现把这一项的模糊计算结果列出:通过Az和Ay的对比计算可以看出,影响两者最终数值差距的主要因素是算式中的第一项,即企业的创新能力。

    3结果与讨论

    1)研究结合以往投资风险评价方法,结合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特点,借鉴首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评选实例,构建了农业科技企业投资风险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评选机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获奖企业的投资风险评价结果验证了农业科技企业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有很强的实践价值。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确立既对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评审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同时也填补了国内在农业科技企业投资风险领域研究的空白。

篇(3)

关键词:企业投资风险;投资风险衡量;投资风险控制

一、投资风险的内涵分析

(一)投资风险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和时期内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异程度被称为风险。风险本身是不确定的,具有客观性。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投资过程中,由于很多无法准确估计和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使企业盈利、偿债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的可能性。投资项目的市场收益率偏离预期收益率的程度越小,则该项投资的风险就越小。如果投资项目的市场收益率偏离预期收益率越大,则风险也就越大。投资风险往往与投资的收益成正比,企业对投资收益的要求越高,那么承担相应投资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首先界定投资风险,再进行相应投资项目的收益风险分析。目前经济环境变化大,存在很大的系统风险,企业不能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系统风险,很多企业就选择了投资风险小、收益相对低而稳定的项目,这就引起了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使产品市场供过于求,导致投资项目的收益率下降,增加了投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的分类

企业投资风险按照其可分散程度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是由于整个市场环境(如经济周期循环、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政策等)引起的,是企业无法控制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非系统风险,消除非系统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有科学的投资决策制度,尽量减少集中投资和单项投资,增强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安全性。

企业投资风险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实业投资风险和金融投资风险。目前与企业相关的投资风险大多指实业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内部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投资,以及对外的实业资本投资过程中投资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实业投资风险包括了长期投资风险和短期投资风险两部分。

(三)投资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企业投资。合理科学地进行投资,使企业的资源要素达到最优配置组合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分析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将有助于企业开展投资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工作。投资风险的成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包括企业所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周期的循环、市场竞争环境及法律体系的完善等对企业的投资都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了解自身所处的宏观环境和经济背景,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不能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逆经济潮流而行。内部风险因素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松懈和落后,企业的资金筹集和管理能力弱及未制定完善科学的投资决策制度。企业多以实业投资尤其是对内投资为主,而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缺乏控制投资风险的相关人员和经验,致使投资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薄弱的环节,造成了重复、集中投资的混乱局面,导致企业资金利用不合理,给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投资风险的识别与衡量

(一)投资风险的识别

投资风险的识别是投资风险衡量的前提,是风险管理人员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全面、客观、持续地发现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的一项复杂的活动。只有正确、客观、全面地识别企业的投资风险,才能进行风险的衡量和相应投资风险的控制。由于投资活动的动态性及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的识别是一个连续、长期、全面的过程。风险的识别需要持续地进行,适应投资活动的变动,为企业衡量和应对风险提供客观实时的依据和方向。

投资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现场调查法、事故树分析法和专家论证法等。投资项目的类别和投资项目的阶段都对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识别企业的投资风险,企业应该首先获得完善的风险管理资料,然后合理选择风险识别的方法来将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转变为可理解的风险描述。

(二)投资风险衡量的过程

投资风险衡量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在投资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投资风险的频率和风险损失程度进行量化的过程,为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保证投资的顺利进行。投资风险的衡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研究投资风险的背景信息;详细研究已识别的关键投资风险;确定要使用的投资风险的衡量方法和工具;衡量投资风险的发生概率及其后果;对投资风险做出判断。

(三)投资风险衡量的方法

企业投资风险的衡量主要是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完成,运用概率统计中的标准差、方差等指标来量化企业的投资风险。理论研究明:期望投资收益率=无风险的投资收益率(K)+风险补偿利率f(x)。公式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无风险的投资收益率,是指将资金投入银行或购买国家债券所能得到的报酬率,也是企业对外投资所要求的最低报酬优选法;另一部分则是风险补偿利率,代表了企业所要求的与风险相关的报酬率。风险越大,风险补偿利率则越大,企业的预期投资收益率则越大。

企业投资风险衡量的具体步骤如下。

1.概率:是用来表示某一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若以Pi代表第i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则所有可能出现的概率之和必为1,即Pi=1。

2.期望值:指以随机变量取值的相应概率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反映的是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化水平,计算公式为:期望值Ex=Xi×Pi。预期收益的期望值代表着在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收益的集中程度和合理预期。

3.标准差和方差:反映的是在不同风险条件下收益值与期望值离散程度的指标。投资收益的方差与标准差和投资风险成正比关系,投资项目的标准差和方差越大,代表预期收益的集中程度越差。在收益期望值相等的情况下,收益的方差和标准差越大的投资项目投资风险越大。计算公式为:方差δ2=(Xi-Ex)2×Pi;标准差δ=。

4.变异系数:又称标准离差率,是指标准差与期望值之比。变异系数越大,投资风险就越大。变异系数越小,投资风险也就越小。不仅适用于期望值不同的投资方案,也适用于期望值相同的方案的风险比较。计算公式为:CV=。

(四)企业投资风险衡量的实例分析

1.计算期望值

2.计算标准差

3.计算变异系数

4.投资风险分析

根据以上企业投资风险衡量的方法计算出A和B项目的期望收益,可以看出A项目的期望收益33%大于B项目的期望收益,但由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也可以看出A项目的风险大于B项目的风险。在项目预期收益相同而标准差不同的情况下,企业应该选择标准差较小的项目进行投资。在此实例下,A项目和B项目期望收益不同,则应根据变异系数来进行决策,B的变异系数比较小,所以企业在适当的风险承受范围内应该选择B项目进行投资。

三、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机制

为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提高企业应对投资风险的能力,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一套投资风险的防范机制。其内容应当包括风险的预测、风险的识别、风险的控制及风险的评估和反馈。同时,企业要配备相应的风险管理人员,从而使风险防范机制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二)科学预测宏观经济趋势,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企业应该科学评估和预测宏观经济环境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密切关注相应的经济政策变化,提高对风险的预测能力,从而掌握风险管理的主动权,及时调整企业投资的方向,避免因外部环境变化造成企业投资风险增加从而危及企业生存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注重提高相应财务管理人员和风险管控人员的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注重投资组合,实现多元化经营

企业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密切相关,收益率越高,风险就越大。为减少投资风险,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要避免重复投资、集中投资,应该把资金分布在不同的投资项目上,进行不同的投资组合,可以通过联营、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投资,从而在保证整体上有一定的收益率的情况下达到分散风险、增强资金使用安全性的目标。多元化经营是主要指企业内部产品投资的多元化。企业如果只生产单一的产品,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比较大。虽然目前该产品可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但是一旦企业外部环境改变,行业内部实现产品升级或出现新的替代品,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企业在短期内很难调整经营生产方向,从而使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该使经营产品多元化,多生产经营一些利润独立或不相关的商品,使厚利和薄利项目、旺季和淡季、畅销商品和滞销产品在时间和数量上达到相互补充和抵消,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唐晶.浅谈企业投资的风险及其对策[J].现代商业,2009(08).

[2]唐美荣.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问题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8(02).

篇(4)

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企业为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必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因此企业以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围绕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企业财务风险预控体系框架进行设计,财务预警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扮演财务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功能作用。而企业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扮演风险控制的功能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企业财务风险预控体系。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结合路径的整体框架由三大部分组成。企业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分别在财务风险管理的不同阶段发挥其防范风险的不同作用。其中以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作为财务风险预控的两个重要机制,以投资预控模块、筹资预控模块、经营预控模块和分配预控模块为企业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机制相结合的实施主体,以企业内部控制五个要素构建的企业内部环境、企业控制制度、企业信息系统、企业风险分析、企业免疫系统作为二者结合的五大运行平台。借助于五大平台,实现企业财务风险在各个模块的评估、预测、处理和控制的功能,而最终实现财务风险的控制目标。

2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1)筹资预控模块的财务预警控制指标体系设计

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活动的起点,企业通过筹资活动为其生产经营活动筹集所需的资金,有了资金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筹资活动包括提出筹资方案、筹资方案审批、编制筹资计划、实施筹资方案和筹资后管理。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防范筹资环节当中产生的环节性风险,需要财务预警体系支撑。所以筹资预控模块的关键预警控制点在于如何通过完整的筹资战略规划,即对筹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资本结构的预警和分析,制定出周密有效的筹资方案。设计筹资预控模块预警控制指标体系时应该考虑到指标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弥补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即通过该指标的分析能够更加有效地制定出合理的筹资方案。筹资方案在各个循环中都存在风险,因此,为了反映筹资风险的大小,预警控制指标的选择可以从资本结构、支付能力、偿债风险这三个层面,通过设定的指标警示,企业可以及时调整筹资结构、期限结构,不断完善筹资方案,减小筹资风险。通过对预控模块的预警分析来调整内部控制措施。按照设计好的财务预警指标,分配权重,计算单项功效系数,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公司的投资是否存在风险、风险的程度如何、同时通过指标也能看出在投资环节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通过分析原因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投资方案,合理制定或及时调整投资金额、投资形式、投资期限。使得内部控制在投资方案制定环节更加有效,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

(2)投资预控模块的财务预警控制指标体系设计

投资是企业将资金转化为资本并实现资本增值的过程,投资活动中包括:提出投资方案、投资方案审批、编制投资计划、实施投资方案和投资后管理。各环节的都可能存在风险。为控制投资风险,所以投资预控模块的关键预警控制点在于如何通过完整的投资分析决策,制定出周密有效的投资计划和方案。投资预警控制指标的制定从三个方面(即投资结构、投资能力、资产利用效率)来反映投资风险的大小,其中对外投资与权益比率指标是区间型指标。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对外投资数额越多,主营业务不突出,风险较高,如果指标值太低,则反映资产利用率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反映企业效益好,企业获利能力越强。可用于投资分配股利现金比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若大于1,表明企业有可多余的资金用于其他活动支出,。若该指标小于1,则表明企业无多余的资金,需用筹资弥补。总资产增长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值越高,反映企业快速扩张。现金再投比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指标值越高,说明可用资金多,企业该指标一般在8%-10%比较合适。我们可通过这些指标的警示,及时调整投资的数量、期限、方式等,不断完善投资方案,减小投资风险。通过对投资预控模块的预警分析来调整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可以按照设计好的财务预警指标,分配权重,计算出企业的投资风险预警值。通过分析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投资方案,合理制定或及时调整投资金额、投资形式、投资期限。使得内部控制在投资方案制定环节更加有效,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

(3)运营预控模块的财务预警控制指标体系设计

该模块的指标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运营能力预警指标体系,参与模型运算,分析预警企业运营风险大小。运营能力预警控制指标有:获取现金能力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比值越大越好。比值越大说明整体资产利用效果较好;资产营运能力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值越低,说明出现流动资金不足的财务风险,如果严重,将造成财务危机;盈利能力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越稳定。企业的投入所赚取的利润也越大。第二部分是运营流程预警指标,该部分指标作为采购、生产、销售流程的预警指标体系,对以上流程实时监控,实时预警,同时也要求企业对内控方案实时调整,已达到内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减少财务风险。通过对运营预控模块的预警分析来调整内部控制措施。通过设计好的运营能力预警指标,分配权重,计算出企业的运营风险预警值,通过对比警度来评测运营是否存在风险。通过警情分析的结果对应收账款或者存货内部控制措施及时调整。

(4)分配预控模块的财务预警控制指标体系设计

篇(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从事海外投资的越来越多。据相关部门统计,仅2010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的境外企业达3125家,累计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中非金融类为59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6.3%,达到历史新高。至2010年底,我国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中非金融类为2588亿美元。但是,我国企业因海外投资风险而产生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加强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开始以多种形式走向国际市场,研究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韦勇钢和吴瑛(2002)研究了跨国风险投资目标的评估模型,文章指出风险投资是高风险的投资行为,风险预测作为其关键环节之一是不可缺少的。许晖(2004)研究了风险感知与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指出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应培养成熟的风险意识,积极研究外因变化,主动并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此降低风险的潜在损失,甚至实现风险向收益的转换。高勇强(2005)以跨国投资中的政治风险为基础对西方研究进行了综述,系统研究了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的政治风险。许晖和姚力瑞(2006)通过构建模型研究了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时的风险测度,同时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可感知的风险分为三个层面并分别进行风险定义。衣长军和胡日东(2006)探讨了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市的风险预警与防范。邓爱民等(2008)述评了国内外有关风险预警体系的研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三、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以层次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模型,将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处理,归纳为三大一级指标:宏观环境风险、中观行业风险以及微观企业风险。三个一级指标下面分别有若干二级指标,而二级指标进行细分后又可量化成三级指标,以此为基础构建海外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来判断企业风险程度的高低,并为风险评价提供依据,如图1所示。

第一,模型的基本原理。本研究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进行风险评估,在充分利用专家经验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以此实现对最佳方案的选择。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迪(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灵活、简便且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模糊数学由美国控制论专家L.A.Zadeh教授于1965年所创,是针对现实中大量的经济现象具有模糊性而设计的评判模型与方法,而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简称FCE)是一种被广泛应用并有效的模糊数学方法,即以模糊数学和模糊统计方法为基础,综合考虑影响某事物的各个因素,对该事物的优劣做出科学且合理的评价。

第二,模型评价的基本过程与步骤。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综合评价是一个涉及多个因素的评价问题,由于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是由人们主观判断确定的,同时该评价不可避免地带有结论上的模糊性。因此,本文以构建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提高风险评价的可靠性,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以此提高对风险评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基本过程如图2所示。

本文将海外投资风险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具体步骤为:

一是将评价对象分解成评价要素,构成要素集R={R1,R2,…,Rm};

二是对每个要素的评价分为n个等级形成评判集U={u1,u2,…,un},用专家评分的方法来确定第i个因素Ri的单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结果Ri=(ri1,ri2,…,rin),由m个单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结果R1、R2、…、Rm构成模糊关系矩阵:

R= R1R2…Rm= r11 r12···r1nr21 r22···r2nrm1 rm2···rmn

三是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之间的权重:W={W1,W2,…,Wm},其中∑■■Wi =1。将权重W与结果R进行矩阵的合成运算B=W×R=(b1,b2,…,bn);

四是将B归一化得: B=|■■…■|,即为相应评价对象的模糊评价结果。

第三,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参数计算,通过构建层次分析矩阵来计算权重的大小。求权重的主要过程:以判断矩阵法来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对各个构成决策问题的指标构建多层次结构模型;对同一层次的指标通过征求专家意见进行两两比较,并参照相应的评定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程度,据此确定判断矩阵;通过计算综合重要度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其次,以欧美发达国家为投资国,根据各个评价指标对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及不利情形发生的可能性,专家将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评价集设为V={v1,v2,v3,v4}。v1,v2,v3,v4分别表示为“0~0.2”、“0.2~0.5”、“0.5~0.8”“0.8~1.0”,对应的投资风险等级分别为:低风险、较低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经过专家的分析与评判,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因子的权重及其模糊评价隶属度矩阵如表1所示。

分层模糊评价:

C层综合评价。按公式:

Cij=WDij·Rj=( WDij1 ,WDij2 ,…,WDijm) rj11 rj12 rj13 rj14rj21 rj22 rj23 rj24… ··· ··· rjm1 rjm2 rjm3 rjm4

=(Cij1,Cij2,Cij3,Cij4)

计算C层各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B层综合评价。在C层模糊运算结果的基础上,按公式:

Bi=WCi·Ri=( WCi1 ,WCi2 ,…,WCim)ri11 ri12 ri13 ri14ri21 ri22 ri23 ri24… ··· ··· rim1 rim2 rim3 rim4

=(Bi1,Bi2,Bi3,Bi4)

计算B层各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A层(目标层)综合评价。在B层模糊运算结果的基础上,按公式:

A=WB·B=(WB1,WB2,WB3)r11r12 r13 r14r21 r22 r23 r24r31 r32 r33 r34=(A1,A2,A3,A4)

计算结果:A=(0.1717,0.4521,0.2928,0.0834)。

从目标层的评价结果可知,A中0.4521为最大值,对应着较低的风险水平,因此投资风险评价较低,适宜企业投资。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各类风险的分析研究结果,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使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综上所述,本文应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风险的过程中,不仅充分考虑到专家的丰富经验,又能够有效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文中的评估方法同样可用于评估企业在其他一些目标地区进行投资的适宜程度。如,评估中东地区是否适合投资的过程中,其战争风险对应的隶属度可能与欧美发达国家刚好相反,即低风险、较低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发生的概率为(0.1,0.15,0.25,0.5)。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具体的隶属度矩阵还需要邀请专家进行赋值,才更加具有权威性与准确性。本文应用Matlab编程实现数据的处理,快速且精确,适合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韦勇钢、吴瑛:《跨国风险投资目标的评估模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

[2]许晖:《基于风险感知的国际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研究》,《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3期。

[3]高勇强:《跨国投资中的政治风险:西方研究的综述》,《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第6期。

[4]许晖、姚力瑞:《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测度》,《经济管理》2006年第1期。

篇(6)

    论文摘要:在危机环境下,企业如何辨析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控制风险,对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对企业可持续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一、前言 

    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体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等。在知识经济时代,当危机来临来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树立人力资本投资观念,完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成为企业抵御风险,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类别和界定 

    1.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类别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为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因对外界环境因素的突发性变化认识不足而导致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法律法规调整、产业政策调整、科技进步等; 

    管理风险是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因对人力资本特性认识不透、管理不当所导致的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损失的可能性。分为管理者行为风险和被管理者反应行为风险。管理者行为风险包括:预决策风险、人力资本形成风险以及人、职匹配风险等;被管理者反应行为风险包括:职业道德风险、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风险以及人力资本流失风险等。 

    2.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界定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人力资本,然而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对人力资本属性认识不够、利用和引导不到位,加之各种难以预料、控制的外界环境变动因素作用而导致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投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表现为未来若干年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或收益不能补偿投资成本的可能性。 

    三、人力资本的成本计量 

    人力资本的成本计量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分为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和机会成本三种。 

    1.人力资本历史成本法 

    历史成本法是指对相关的招募、甄别、录用和培训费用全部资本化,在资产使用有效期内进行费用摊销,按照资产类别确认亏损,或按照增加资产未来收益的任何额外耗费增加资产的价值。当数据可以确认时,这种方法是客观可行的。 

    2.人力资本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就是估计替代公司现有人力资本成本。它包括:招募、甄别、录用、培训、安置和发展新员工达到现有员工胜任工作水平所需支付的成本。其优点是找到了资产的市场经济价值参照,局限性表现为其主观性。 

    3.人力资本机会成本法 

    人力资本的价值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竞价过程产生,投资中心经理会对他们需要招募稀缺的员工进行竞标。竞标结果实质是对员工分类定价。这种方法有利于公司人员优化组合,实现高效益。

    四、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1. 做好职务分析,预防人、职匹配风险 

    职务分析是对企业各岗位职务的设置目的、中心职责、工作内容、权限范围、结构关系以及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描述和记录,是现代企业HR管理所有职能的基础和前提。制定科学的岗位配置计划,做好人事测。评工作,根据岗位要求,将最合适的人配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动态协调和适应。 

    2. 完善培训机制,预防人力资本能力衰退风险 

    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基本依据。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要综合运用人员测评和工作分析等技术,从整体战略发展、工作和员工个人三个层面,结合企业外部环境调查,全面深人展开。谨慎选择培训对象。建立培训风险管理机制以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流失风险。

    3. 健全激励机制,预防人力资本流失风险 

    健全激励机制,对员工提升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促进作用,包括:物质激励:制定薪酬政策、改善福利待遇等;情感激励:加强与员工的情感沟通,尊重员工等;精神激励:荣誉激励、目标激励、自我实现激励、成就激励等。重视人力资本产权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给予员工合理的奖惩使员工产生激励效果,避免员工流失。 

    4. 做好投资收益分析,预防人力资本专业性投资风险 

    由于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和不可转让性,使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应当做好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核算,运用战略发展思路来取舍项目,自觉规避投资风险,选择通用性人力资本即复合型、综合型人才,防范专业性投资风险。 

    5.确立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指标,完善风险识别和预警、预控体系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预警,是指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系统预防、纠正或回避人力资本投资失误与投资波动方面所具备的一种功能。从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带来的结果入手,设计人力资本投资预警指标体系;根据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内容及表现,按照其投资过程的特点及分类来构造预警指标,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预警、预控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攀平.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竞争力提升[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30. 

    [2]刘建英,谈娟.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9(3):136-137. 

    [3]侯金良.浅议企业人力资本及其计量方法[J].经济师,2009(2):189. 

篇(7)

【关键词】电源;投资风险

引言

电源投资具有资金、技术密集型特点,而且电力产业具有自然垄断性和公用事业的性质。电源投资的沉没成本高,电源投资与电力市场、资金、技术等因素联系紧密。按照电力生产的特点,电源投资风险一是具有随机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及其后果都具有偶然性。风险事件是否发生、何时发生、发生之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是具相对性风险总是相对不同的投资主体而言的,同样的风险对于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影响。投资者对于风险事故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因活动、人和时间而异。

1 电源投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电源投资具备投资数额大、投资期长、影响因素复杂等特征,对其具体的投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是投资者经常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电源投资风险涉及到政治、经济、金融、法律、文化等诸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大多是定性指标,很难单纯应用定量指标来评价。要对电源投资风险做出全面、客观、综合的评价,首先要建立一套能从总体上反映投资风险本质特征的指标评价体系,并确定各个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其次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数学处理。主要流程如图 1 所示

根据上面对电源投资风险的分类,从如下四个风险出发来评价某一地区的电源投资风险。

(1)安全运营风险:安全运营风险是影响投资决策的最直接的因素。根据上文的分析它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设备可靠性、以及燃料安全供给、电源的投资地理位置是否靠近负荷中心和燃料中心等其它要素。

(2)市场经济风险:根据上文的分析电源投资的市场经济风险主要考虑价格和财务两方面要素,其中融资问题也归纳到财务要素中;

(3)经营管理风险:经营风险涉及到经营者的素质和对经营环境的有效控制,投资过程中经营效益的高低取决于经营者的个体素质、责任感、事业心和其带领行业职工创业的能力,取决于经营环境的公共氛围,如产品是否适销对路、销售渠道是否畅通、公共关系是否融洽等,最终体现到企业竞争力、以及经营管理的理念等要素;

(4)社会与政策风险:是指电源投资的国家政策、投资地域的社会秩序、社会信誉和社会服务条件和相关联行业的完善程度。

鉴于上述特征,电源投资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由 4 类风险及对应的风险主因素构成,如图 2 所示。

2 电源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经济效益。以分布式电源运营涉及的相关市场主体选取相关经济效益指标。其中,用户侧指标包括用户参与分布式发电的本益比和节省的电费支出;供电侧指标包括分布式发电给电网带来的峰荷容量降低量、输电网损减少量、可避免输电投资;分布式发电侧中工程造价、年运行费用、设备寿命三个指标将直接影响分布式电源的投资收益。

(2)社会效益。是分布式电源投资运行所反映的间接效益,同样对分布式电源投资效益的综合评价产生重要影响。选取增加就业、促进可持续发展两个指标体现分布式电源建设的社会效益。其量化标准依次为较差、一般、较好,并分别对应专家主观经验打分标准5、7、9分。

(3)环境效益。分布式发电的清洁、高效是其重要优势,通过投资分布式发电可减少相常规发电量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选取可避免的碳排量、硫化物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三个指标反映分布式发电的环境效益。基于上述分析,构建的分布式电源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见图3。

3 电源投资风险量化分析方法

(1)盈亏平衡分析法。通过盈亏平衡分析可以确定投资项目的盈亏平衡点, 即盈亏平衡产量, 进而了解使项目能够盈利的产量变化范围何时项目遭受亏损的产量变化范围, 由此可以分析项目经济风险的大小。

(2)敏感性分析法。敏感性是指参数( 指标) 的变化对投资项目经济效果的影响程度, 如果参数的小幅度变化能导致经济效果的较大变化, 这时认为这类参数为敏感性因素, 否则称之为

非敏感性因素。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判定参数变化对投资效果影响程度的大小, 找出敏感性因素, 为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提供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