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4: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不论是从技术手段、经济效益,还是工程应用上,信息化都对建筑工程的管理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本文对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帮助当前建筑工程管理迈上新层次。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
我国的建筑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但绝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却并没有真正将信息化应用到建筑工程的日常管理当中,导致我国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还处在低级阶段,还没有完全摆脱手工操作,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应该重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不断更新观念,将信息化技术真正应用和贯彻到日常工程管理当中,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信息化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管理的自身决定其必须应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工程日常管理,才能切实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具有复杂性、个别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因此在真正工程施工开始前必须制定相应的详细的组织设计和计划,使建筑企业所拥有的财力、人力、物力等协同合作、相互配合,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有条不紊地施工。另外,建筑工程管理还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的工作,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建筑施工成本、建筑施工质量、建筑施工进度、建筑施工合同等都属于建筑工程管理的范畴之内,因此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一项困难而复杂的工作。
而信息化的建筑工程管理则是将建筑工程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及在工程管理中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对建筑工程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能够不断吸取相似工程管理中的经验教训,使建筑工程在管理过程中少走弯路。同时对法规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组织信息等的开发利用能够为工程管理者在实施决策时提供依据和帮助,制定出最佳决策方案;二是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实时对相关管理信息进行处理和存储,并实现程序化的信息变换和处理,电子化、数字化的信息传输,同时信息的获取更加快捷便利,信息的透明度也得到提高;三是信息化的工程管理能够为建筑工程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并使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更加有效,推动建筑工程整体效益的提高。
二、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1、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低下。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建筑企业所认为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只是计算机的引进,利用计算机进行一些简单的网上办公业务或者收发电子邮件之类,而这根本就不是信息化管理。真正的信息化管理,应该是对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施工合同、建筑成本管理、资源跳读、监控项目等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
2、建筑企业的信息技术较为落后。目前国内建筑行业中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企业并不多,企业的管理往往是在单机上进行操作,而没有形成相应的网络系统,使得建筑企业内的信息资源不能在内部进行共享,对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造成影响。而造成信息技术落后的原因主要在于建筑企业领导者对于自己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十分满意,认为信息技术应用的作用不大。另外,有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不清,认为只要建立局域网和引进计算机设备就等同于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了,从而忽视了信息技术在成本控制、资源统筹、监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3、信息化应用存在地区差异。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建筑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和接触较早,因而信息化水平也较高。而相对于沿海地区的内陆地区和偏远山区,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则十分低下,这些地区建筑企业管理者本身的信息化管理观念和意识比较淡薄,甚至没有信息化管理的概念,这就造成信息化应用在我国建筑行业出现地区差异,地区之间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差距很大。
三、提高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措施
1、相关政府部门应该为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相应指导,并为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方针,以帮助和推动建筑企业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政府可以对相关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指导和标准进行整理和规范,让建筑企业能够及时地了解有关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从而为自身的信息化管理寻找和制定个性化的信息化管理发展道路。并且,政府还应制定相关建筑企业电子商务方面的规范,引导建筑企业向规范化的电子商务方向发展,同时能够加强对建筑企业和建筑承包商的监督管理,促进资源优化整合,从而推动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并且控制建筑工程的投资成本。
2、搭建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筑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中除了为企业大力引进相关的信息化人才和设备等,还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建筑工程中的各个方面,如现场管理、成本控制、资源统筹、实时监控等都加入到管理平台中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建筑企业和工程项目之间信息整合、处理的标准化,将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各项管理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对建筑工程各项管理项目的联合管理和控制,提升整个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3、加强对相关信息系统和软件的研发。我国目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与国外还存在相当大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的相关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发力度不够,管理软件的发展还处在低级阶段,很多软件要靠从国外引进,而国外软件的价格又高,这就要求国内相关软件研发人员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软件的研发力度,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管理软件品牌,降低国外引进软件的成本。尤其是对于受环境因素制约较严重的建筑业来说,更要加强对相关管理软件和系统的研发工作。像是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等都受到当地地质、天气、环境、施工时间等的限制,而从国外引进的管理软件其相关的参数与国内存在很大差异,不能真正反映出建筑工程当地的环境情况,因而管理效果并不突出。为此,国内相关建筑行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化管理软件和系统的开发,使管理软件或系统能够适应国内相关的建筑工程环境和要求,从而为建筑企业制定出适合建筑工程自身管理特点的管理方案。
4、建立相关的信息化数据库。建筑企业应该建立相应工程数据库,将建筑工程的各方面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如材料价格、往年竞标价格等,数据库的建立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及时了解建筑市场行情,制定相应的中标价格,从而增强建筑企业在招投标中的竞争力,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数据库管理是增强建筑企业竞争力和提高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建筑企业在建立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日常数据的维护和更新,以便让数据库持续发挥其作用。
结语:
建筑行业要想健康长远发展下去,就势必要顺应时代要求,建设和应用信息化技术,因此建筑行业应该重视信息化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从思想和观念上突破传统,才能将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工程管理之中,从而实现建筑企业内部资源共享与协同合作,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效率及业务控制水平,并为建筑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周斌,高愈滋.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中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1(08)
[2] 王晓飞,许晓阳.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0(04)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原则
一、前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组织结构等都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被深刻地改变,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也就成为了大势所趋。财务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方式、财务运行机制和财务组织管理结构,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其财务管理目标服务。本文就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及功能
(一)财务管理的功能
1.管理监督功能。
建筑企业若想实现正常、稳定地运转,那么就必须要有一整套健全的管理监督体系。财务管理的管理监督功能能够确保企业对自身的管理水平、经营水平予以最大程度的优化,能够确保建筑企业对自身产能予以最大程度的挖掘,能够确保建筑企业对内部资源予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确保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2.资金管理功能。
建筑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流动,资金在建筑企业中就相当于“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无论是建筑企业发展,还是建筑企业经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收益,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就具备了资金管理功能,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对比、分析、核算,能够将各种财务信息数据予以综合,任何的资金流动都需要在健全的财务管理的约束之下进行,这样一来,就能够大大地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能够让有限的资金投入带来最大的产出。
3.财务管理功能。
财务管理人员利用财务管理,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能够对不合理的成本支出予以严格控制,这样一来,既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增加建筑企业的利润,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功能也是财务管理制度的主要功能之一。
(二)财务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其中求发展、求生存,那么就需要基于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对分配收益、使用资金和筹措资金等,而这些都离不开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只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2.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众所周知,建筑企业开展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都是财务管理,企业通常都会以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为中心来对企业各种事物予以管理和控制,财务管理贯穿于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建筑企业内部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在使用资金时都会受到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只有符合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资金流动才是被允许的。实践证明,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主要方式,既能够确保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能够确保有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还能够纠正、发现、防止舞弊行为及会计失真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合法和真实,进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大量的实践表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与财务管理健全与否成正比,由此可见,建筑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在于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这不仅是建筑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于建筑企业的要求。
三、互联网经济环境对企业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提出的新要求
(一)财务管理的主体由实体化转向虚拟化
财务管理主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指在社会经济形态下所形成的相对稳定、有形的经济实体;但是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企业形式可为虚拟化形式,只需要通过电子商务技术、互联网技术即可完成交易,一旦交易结束,随时都可解散,这样一来,就导致财务管理的主体由实体化转向虚拟化。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息息相关,并且不断深化。财务管理的目标先后经历了“超利润目标管理”、“股东财富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变更,但是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如商誉、专利权、商标、专有技术等)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对资本结构进行了改变,对资本范围,也予以了扩展。企业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的经济利益应该要归属于“相关利益主体”,而不再局限于原有的股东范围内。再加上知识具有可转移性、可流动性、可共享性的特点,这使得企业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这样一来,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中也应该纳入社会责任目标。
(三)企业分配方式与生存环境的变化
1.企业分配方式的变化。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企业的分配方式长期都是基于资本分配制度;但是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知识却成为了重要的资源。很多高新企业、IT企业都对核心技术人员实行“股票期权制”。
2.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
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更为自由,交流信息的速度更为快捷,“本土公司”和“全球公司”只需要单击鼠标即可实现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方式变为了“联盟竞争”和“合作双赢”。
(四)企业投资决策和竞争力要素的变化
互联网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主要资产,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态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据统计,科学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的GDP增长中会作出60%~80%的贡献率,从目前来看,企业最主要的投资对象和竞争力要素就是无形资产。
(五)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变化
互联网经济环境下,科学决策逐步取代了经验决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日益柔性化,投资管理和投资决策日益知识化。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发展出现灵活的工作时间、时间场所和报酬制度,企业更强调知识、信息的收集、传播和利用,并通过网络在企业内部分享、重组和创新,整个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网络化的信息结构。
四、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原则
(一)节点管理取代部门管理
节点是网络的最为基础的构成要素,众多的节点组成了网络。互联网经济环境将传统的金字塔管理结构用扁平网络结构来取代。无论是建筑企业的财务监控对象,还是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都变为了网络节点。
(二)财务管理职能逐步分解到业务层和决策层
对于已经实施了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建筑企业而言,节点之间的多边联系大大减少了原有的中间层次,让执行层和决策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决策层可直接管理基层员工,可利用网络程序来进行财务监控、财务信息加工、财务信息采集,这样一来,势必会打破原有的财务管理结构,会导致财务管理职能逐步分解到业务层和决策层。
(三)财务管理与业务、决策一体化
建筑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实质上是在反映业务部门、财务机构、决策部门三者之间的关系,财务部门在加工业务部门提供的信息之后会传递给决策部门,而决策部门的信息也会利用财务部门作为监控中介来控制业务实施。但是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与业务、决策基本实现了一体化。
五、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如何创新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一)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创新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关键就在于要及时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建筑企业要组织全体员工学习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学会用创造性思维来看待财务管理新模式。
(二)确立新型财务管理目标
互联网经济环境下,知识资本的作用和意义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凸显,而知识是掌握在人手上的,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了决定建筑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企业务必要将企业发展与员工的薪酬水平、职业发展密切相关。此外,建筑企业对知识的应用和要求又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影响,因此,建筑企业的财务目标体系中要注意纳入社会责任目标,如赞助慈善事业、支持福利事业发展、防止公害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等,这样一来,既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又能够利于建筑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
(三)加快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
一是从精益管理入手,抓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建筑企业务必要做好信息化制度的废、改、立,逐步搭建“以制度管人、用程序管事”的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完善信息化工作流程,深化信息化基础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抓好安全运维管理,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流程和响应联动机制,提高应急事件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各业务和办公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二是从信息化科学规划入手,抓好规划落实和水平提升。建筑企业应该要学习先进单位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方法和典型经验,注重统筹设计与项目带动,科学系统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确保规划方向的一致性、目标的合理性、技术的可行性和结构的完整性,提高信息化工作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同时,严格落实年度计划,抓好规划的落地实施,确保信息化工作取得实效。三是从信息化基础建设入手,抓好机房管理和网络建设工作。建筑企业应该本着统筹兼顾“建、管、用”的原则,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投入力度,做好信息化网络升级改造工作;做好机房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故障隐患消除,降低运维成本。
参考文献:
[1]黄德红,贺铭.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及方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17(03):131-135
[2]黎明,程颖.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思路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5,16(03):145-148
[3]于桂平.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16):178-183
[4]宋永利.基于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5(03):109-114
[5]马莹.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01):161-164
新时期背景下,对工程建设发展而言,造价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工作,不仅直接对建筑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了造价管理中,因而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明显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仍旧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亟待改善。文章首先对这些不足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自身这三个方面对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组织体系的建构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
工程造价;信息化;体系建构;发展趋势
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利用,科学地对工程建设中所涉及到的造价成本加以管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将工程成本降到最低,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然而,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既影响信息化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行业本身的稳定性。因此极有必要联系具体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其能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1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1信息系统基础较为薄弱
工程造价管理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所有业务信息与成本管理都被囊括在其中。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完善相应的数据库信息、通信网络以及信息设备的信息系统。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成效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部分管理部门对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在这一方面所做的投入也比较少。
1.2缺乏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标准
当前我国实行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已经有了较长一段时间,但是就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信息管理而言,至今都还未形成较为统一的标准。这使得参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各部门较难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信息共享的程度相对较低,造成了工程造价信息信息管理局面混乱,很难使信息化管理的协作开发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1.3采集处理信息资源的手段较为落后
尽管计算机技术在当前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性较为广泛,但是就目前采集和处理信息资源的手段来看,依然较为落后。除了采集信息量小与样本少等问题,信息收集的时间也有些偏长,更新速度,在满足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方面,还是有一定难度,很难真实反映工程造价的实际信息动态。
1.4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不足正随着信息化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程度的提高而逐步显露出来。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大部分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所接受到的教育培训,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普遍偏少。这也是导致其业务水平与专业知识能力长久得不到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2管理体系的建构及发展趋势
目前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所采用的管理模式而演变过来的,在这一管理体制之下,政府之于工程造价管理享有绝对权威性。但是这种管理体制并不利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当前最为必要的是建立完整系统的信息化管理组织体系,以此来明确各组织的职能,再通过科学的管理指导,以及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来拓展其服务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具体可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2.1政府当好信息化管理的把控者
为提高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水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①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就是一项市场经济活动。那么既是市场经济活动,就需要政府来进行宏观调控,以让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更加规范化。政府是信息化建设的行政管理部门,有责任对这一行业进行管理。在这一过程当中,政府扮演着管理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工程造价信息化相关法律和法规建设、信息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行业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等职能;②从信息内容与信息流通角度来看,政府既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引导者,又是信息提供者与需求者。因此必须对相关的产业促进政策以及行业发展规划进行制定,同时还应该准确及时地政府所投资项目的指数及指标信息,对政府所投资项目的政府造价信息库及其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建设等。
2.2行业协会当好政府和企业的协调者
行业协会是一个非政府自治组织,是将政府和企业有机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中介机构,对促进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发挥着不库而忽视的重要作用。作为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桥梁作用的重要参与方,其既是行业自律的管理者和信息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又是信息的上传下达者与建设的主要支持者。因此行业协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以供过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提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①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管理职责,对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进行管理、监督和指导,对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利害关系进行协调,以避免恶性竞争的发生,使行业可持续发展得以继续;②作为工程造价信息的服务提供者,就必须要发挥好其服务功能,积极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行业信息,以更好地促进行业资源的有效整合;③行业协会的最重要职能就是其在整个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的沟通协调,作为活跃于政府和企业间的一个弹性介质,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应的配套支持。比如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那些遇到技术难题的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以及通过人才战略的实施,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2.3企业当好工程造价信息化的践行者
一直以来,企业既是工程造价信息的制造者和加工者,又是其最大的使用者。市场上流传的大部分造价信息资料数据都掌握在企业当中。因此企业才是工程造价信息化的首要践行者。参与到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企业有很多,比如造价咨询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企业、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经销商企业等。就造价咨询企业而言,与建设项目有关的规模、地点、工艺特点、人材机价格、预算决算、量价分析以及变更资料等信息都被囊括在内。另外,就建筑材料和经销商企业而言,所有有关建材生产与销售所产生的价格信息都会涉及到其中。除此以外,其它任何一家企业的任何一项企业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工程造价信息。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造价信息,企业就能够节约更多的成本,其自身的生产效率与投资效益也会有所提高,那么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自然就会随之而得到提升。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企业除了要进行造价信息数据库建设之外,还要做好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系统建设,与此同时,工程造价信息商业服务平台建设也是极为必要的。
3结束语
信息系统基础薄弱、缺乏较为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标准、采集和处理信息资源的手段落后以及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等,这些都是当前我国在工程造价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想能够改变现状,促进其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除了企业自身要重视这些问题之外,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当这三方都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才有可能迈入到下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彭小慧 单位:广州海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晓钏,牛波.工程造价信息及信息化管理[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S1):34-37.
关键词:建筑施工;会计核算;企业管理;对策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涉及内容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从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管线铺设,以及相关的装修装饰工程,以及工程的改建、扩建及拆除等相关活动,具有业务范围广、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等特点。其会计核算是对各类施工项目前、中、后期整个业务流程相关数据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可靠性,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主要涉及料、工、费的确认和计量,包括各种材料费用、人工费用,以及其他直接和间接费用等,还包括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清算等。鉴于其特点,建筑施工企业对每个施工项目进行单独的成本核算,加上施工项目相对分散,企业多采用分级核算和管理的方式,既能确保核算的及时性,又能避免会计核算与实际业务脱离的问题。此外,针对施工项目生产周期长短不一的特点,对于施工周期短的,可在竣工后一次性结算;对于施工周期长的,则可实行分阶段结算,确保资金及时、安全回收。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不足之处
1.核算相关制度不健全,方法不够合理
尽管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上是依据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但除准则之外的相关制度仍不够健全,在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上有时不够合理。一方面,会计核算缺乏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核算流程,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使得会计核算随意性较大,出现施工进度和成本支出不一致,合同预计收入与成本支出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另一方面,在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上有时欠妥,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核算,使得资金回收期较长和资金周转率不高。
2.会计核算相关数据信息失真
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为资金的收支而形成相应的票据,这些票据则成为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直接影响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目前,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着原始凭证等相关资料缺失、账簿数据信息失真、会计科目使用不当等问题,降低了会计核算管理效率。此外,多数会计人员只关心手头上的工作,缺乏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账务的处理上,未能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准则,表现为初始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不够严谨。
3.会计核算不及时,信息传递滞后
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上不够及时,会计人员在获取原始凭证后往往拖拖拉拉,计量和记录不规范,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尤其是一些建筑集团的下属单位,其会计核算多以施工项目作为独立的成本核算单位,在缺乏集团监管的情况下,成本核算较为随意,未能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账务处理。在会计核算信息管理上,一些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则无法完全实现会计核算信息化管理,使得会计信息的记录和传递相对滞后。
4.会计内部控制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不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在于企业管理层对会计内部控制不重视,对其缺乏全面了解,最终影响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实际工作中,会计内部控制往往流于形式,如:未能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定期盘点;相关票据的领用管理不严格;上下级单位之间业务往来程序不规范等。另外,会计内部控制监管不严格,在收入和费用等的收支上、账务的记录与核对上较为混乱,导致会计核算形同虚设。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措施
1.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完善相关制度
健全会计核算体系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水平的前提条件。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并在制度中明确会计核算流程,以及执行标准,为会计核算管理奠定基础。其次,要在制度中明确会计人员相关职责,使其清晰地认识岗位责任,将账务处理的合规性放在首位,避免出现权责利不一致。最后,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行为,在制度中明确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防止会计人员相关工作受到人为干预,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2.规范账务处理,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建筑施工企业要确保账务处理的规范性,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一是要规范票据获取和保管。在发票等原始凭证的获取上要严格把关,既要确保票据的真实性,又要做好票据的使用和保管,以备后期的查阅。二是要规范会计人员行为,使其严格按照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账簿上记录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三是要规范会计科目的使用。会计人员要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不能因为业务性质属于同一会计要素而错误使用会计科目,或是为了监管等目的而故意错用会计科目。四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专业技能,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
3.推进信息化管理进行,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不及时,信息传递效率低等问题,企业必须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通过构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增加各类信息的传递速度,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财务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等对会计信息的综合利用效率,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另外,推进会计信息化管理,离不开对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对信息管理人员的监管。这不但要求会计人员将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输入核算系统,还需要系统管理人员及时做好系统维护,同时要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及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为企业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4.增强会计内控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要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水平,就必须增强管理层会计内控意识,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一是要提高管理层及相关人员会计内控意识,这样才能使其在企业中宣传会计内控的重要作用,使相关管理人员明确会计内控的重要性。二是要明确会计负责人及其他会计人员的责任,坚持谁的责任谁负责的原则,从制度上约束会计相关人员行为,提高会计内控执行力,有效防控财务风险。三是健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尤其是对会计核算管理重点环节要定期进行风险因素排查,将会计监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梁建完.会计核算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65.
关键词:高层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ust strengthen cost management, conduct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mode of exploration,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make the cost control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and all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strengthening the budget management,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project, form a virtuous circl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installation project cost measure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Installa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控制施工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进行高层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式的探索、 实践和创新,使成本控制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和施工方案的各个方面,加强预算管理,切实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形成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高层建筑安装工程的特点分析
1、建筑结构复杂
(1)高层建筑主体建筑高、 层数多; (2)周围有裙房,裙房内设有锅炉房、 变压器室、 配电间、 厨房、 餐厅、 仓库等; (3)形式与结构多样, 形式有四方形、 塔型、 阶梯形、 凹形、 人形等;竖井、 管道多,有电梯井、 电缆井、 楼梯井等,有排风管、 水管、电线管等; (4)用电设备多。
2、功能复杂,人员密集
(1) 高层建筑用途广泛。高层建筑分为住宅楼、 宾馆、 办公楼、 百货楼等, 经常聚集较多的人员。(2)功能多样。有些高层建筑, 同一栋楼有多种功能,有办公室、 会议室、 维修室、 机房、 车库等。一些高级宾馆还有宴会厅、 歌舞厅、 咖啡厅、 酒吧间、 展览厅等。人员密集, 火灾时更容易导致伤亡。(3)高层建筑内一般设有较完善的消防设施,如防火分隔设施、 安全疏散设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 消防给水系统、 防排烟设施等。
二、 高层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现状
高层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合同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 因此, 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于部分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其对合同业务不够熟悉 目标不明确, 往往会对于很多业务方面的事情考虑不周, 从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 由于这些损失所带来的还有企业的信誉影响 。如今, 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管理模式的不断改革,建筑安装工程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中, 对于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传统管理, 也随着管理方式的不断改善而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管理要求, 因此, 改善新形势下的管理体制, 做到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 高速化, 以信息作为管理的中心已成必然趋势。
最近几年, 随着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的交流越来越多,信息化与合作的形式也越来越成熟,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已经随着经济发展的时间逐步推进并得到大力的发展, 例如: 当前信息时期, 科技发展, 信息作为主题, 以计算工程造价为核心的工程造价系列软件日趋完善, 并逐步取代原有的各项管理体制, 而随着这些信息的发展, 工程造价管理以及相关活动的发展提供的信息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 作为工程单位,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 高层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现状很是严峻, 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难题, 我国传统的造价方式根深蒂固, 因此, 落后的经营观念, 僵化的组织体系, 对于外来优秀管理体制的抵制和排斥, 使得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 。而在高层建筑安装的工程中, 施工技术的落后, 加上对于信息化的管理不当, 让市场信息不能很好的反映在当前的建设上面, 从而造成很难提高信息资源的内在质量和信息维护的更新速度, 也因此不能满足信息市场的需要, 落后于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三、控制高层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措施
1、加强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
(1)做好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的准备工作
(a)对于结算资料,要做好收集和整理;
(b)对施工图纸变动情况和工程内容要认真核实, 查实是否完满完成等;
(c)落实施工有否变更,仔细地核实签证手续是否齐全等;
(d)对施工合同要认真核查,看其内容是否明确,工期、质量、材料市场价、工程变更计量计价及奖惩规定等有否具体证明。
(2)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的形式必须合理选择
各单位部门应综合分析工程的具体情况遴选合适的审核形式。审核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的形式通常有如下几种:(a)独立审查;(b)联合审查;(c)委托审查;(d)建设单位自审。
(3)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步骤务必清晰
(a)做好预结算的准备工作,熟悉工程施工图纸、合同条款;
(b)选择合适的审查方法,按相应内容审查;
(c)综合整理审查资料并与编制单位交换意见,认真的分析讨论,实事求是地处理。
2、有效规范和完善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承包中的权利和义务,是施工企业进行项目经营的法律依据。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和有效手段, 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加强合同管理, 实现合同签订过程的程序化、 规范化,工程和工作内容的完整性、 技术和时间上的协调性。
首先,企业的决策层、 执行层,包括合同管理人员都应树立合同意识, 重视合同管理,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业务知识,认真把关施工企业合同的制定。
其次,加强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同的管理办法,制定签订合同的审核管理体制, 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要有了解经济合同法规定的相关知识的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对合同的签订要经过细致周密的思考, 深入研究合同内容,收集各种有利于自己的资料,并针对资料提出索赔方案, 避免反索赔情况的发生。
最后,施工人员特别是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合同, 明确合同规定的施工范围及甲乙双方的责任、 权利和义务等。
3、 有效地加强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
(1)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包括联合征信制度 、信用公开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 。通过建立各地建筑企业信用数据库,然后上传至全国建筑企业信用网络监控系统,以此查询、 记录和评价各企业的信息和形象;另外,尽可能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增强信用信息的透明度,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建立公开、 公正、 公平竞争秩序。
(2)合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以统一标准和格式为基础,开发各类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培育信息需求市场,建立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体系为重点 。另外,建立完整的工程造价信息库体系,加强信息披露,合理保证信息的标准化 、信息的合理分类,提高信息质量,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
(3)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人力资源是任何管理工作的关键,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最终决定于人力资源。 要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培养大量的各类层次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具体工程造价业务的人才。
4、提高员工素质,明确岗位责任
经济意识和成本管理意识要深入工程项目中的各个环节,从各个环节上逐级控制成本支出,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上全员经济意识的体现。 首先,从项目经理层做起,对工程的全局造价进行掌控,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将成本开销控制到最低程度 。其次是施工人员的责任素质,在实际施工工作中避免因返工和误工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从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出发,保证项目设计水平,合理控制安全系数和设计标准,树立设计与工程项目投资的相关性概念,意识到科学 合理的设计对成本造价的影响和对工程整体的意义。 对施工现场的用料和材料的保管与回收,都指定专人负责,从材料采购到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投入使用,都要严格按照材料预算来执行,做到最少的浪费和最大限度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丁云. 高层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01)
[2] 郑晓玲.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问题和对策[J]. 现代装饰(理论), 2011,(02)
[3] 金涛. 安装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 2008,(11) .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传统财会;职能转变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24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059- 02
0 引 言
传统的财务会计职能是由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两部分组成的,使用的工具主要是以计算器和算盘等为主,计算速度较慢,而且遇到数据较多的工作,计算起来也很不方便,容易受到计算数据、核算手段和范围等的影响,劣势相对来说比较明显,传统会计也具有参与经营决策、分析经济效果、预测经济前景等职能,但由于核算手段和范围的局限,这些职能相对有限。会计信息化具有覆盖面广,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与集成,计算省时省力等优点,是时展的必然选择,必然会对传统的财务会计职能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正确面对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影响,实行职能转变。
1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
1.1 对监督职能的影响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管理方法,它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的时候,会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以约束企业按照国家的规定开展经济活动。在会计信息化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只需要事前按照规定的预算标准和要求,把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然后在电脑上设置相关的软件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通过电脑的自动报警系统来进行监督,并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对反映职能的影响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通过确认、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传统的会计是通过手工记录,记录速度较慢,而且不容易保存。但是会计信息化可以用电脑进行数据处理、记录和保存,更加快捷、灵敏、准确,大大加快了会计的工作效率。例如在进行信息审核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系统生成机制查看账目的进出,并且随时查看,确保企业的各种账目都有明确记录,方便及时查账。
1.3 对管理职能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使得会计人员在信息采集和处理等环节真正实现了自动化,大大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节省了不少时间。这样的话,财务人员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其他的工作,把以前手工记录财会数据的时间用来优化业务流程,除此之外,企业与客户的财务往来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电脑上进行,并且能够及时反映处理结果,然后再根据用户的反馈来明确用户的信息诉求,提高工作效率。
2 转变财务会计职能的措施
2.1 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是加强会计职能转变的重要保证。因此,为了促进会计信息化模式在企I中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注意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首先,要建立对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教育制度。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大趋势,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变化需求,提高会计信息化模式的应用效果,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企业可以指派会计人员去专业的学校进行深造,详细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和技能,掌握信息化系统的操作方法,确保会计人员能够正确快速地使用信息系统;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大家使用的是相同的计算机系统设备,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在会计人员的身上下工夫,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
2.2 实现部门之间职责的分离
通常,在企业内部进行管理的时候,为了减少有关人员的机会,会利用几个不同部门的人员对工作进行处理,财务部门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部分,财会人员的工作会大大影响企业的经济运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为了减少失误,确保财务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者必须对主要系统的开发研究、维护检查、数据记录和核算以及财务报表审查等方面的职能进行分离,此外,要对会计信息的管理设立独立的维护和核查中心,例如把会计数据信息这一部分从企业的综合信息管理中独立出来,设置独立的管理密码或手段,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企业的财务信息都能不被外漏,从而维护和保障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
2.3 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财务工作是一个公司的重中之重,为了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趋势,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信息化培养。对会计人员的培养,一是要强调信息的内容,着重对员工进行信息技术、财会软件使用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让新员工能够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要让企业对招聘政策中的引导训练进行完善,要加强对新进员工价值观和金钱观的引导培训,让员工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做一个合格的财务工作人员,然后根据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各自技能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工作。另外,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工作人员,也要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便于信息维护,确保在维护过程中不出差错。
3 结 语
总而言之,会计信息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企业会计只有适应信息化,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必须加强专业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养,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通过职责分离,保障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从而发挥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真正作用,推动企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蔡文欣.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144-145.
[2]洪江岸. 浅谈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J]. 金融经济,2014(2):200-202.
关键词:高校 ;后勤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一、引言
信息化就是通过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等手段,汇总各种相关信息,让人能够更方便的处理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高效、节约等特点,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经过的阶段。因此,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可谓是大势所趋,必须要进行的。而且高效后勤管理信息化相较于其他行业、部门来说,还有一些自身的优势。就像局域网最先就是应用在大学中一样。大学本身走在时代的前沿,这样不但有利于产研结合发展,更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建设,以及品牌声誉的提高。而且,作为社会上平均文化水平较高的、组织化比较理想的集体,学生和老师对于信息化的接受程度更高,更容易在高校中进行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情况
由于高校本身的科研能力,一般高校都是使用自身研发的管理软件系统。这样的软件因为是针对本校的管理特点和需要研发的,所以非常适合本校的使用。但是如果想要推广,这些特色就成为了阻碍,因为不同高校有不同的管理特色,所以这样只供本校使用的管理软件系统就很难推广,这对软件的研发能力和软件的使用资源也是一种浪费。而且一些高校在开发软件时,没有总体规划,只是哪里需要就补充哪里。比如说,学生公寓需要管理信息化,学校就这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开发一个软件系统。教师发工资,学生交学费、发奖金需要管理信息化,于是又单独开发一个管理软件。图书馆人来人往,借书频繁,也非常需要信息化管理减轻负担,于是针对图书馆管理开发一个相关的管理软件。这些软件互不统属,在造成极大科研能力浪费、软件使用资源浪费的情况下,还容易出现漏洞,并且不利于软件的推广,让全国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早日提高。再有,就是高校之间各自研发自己的管理软件,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当然,对于以上情况,各地高校都有了一定认识。一些科技公司也从中看到机会,针对以上高校后勤管理软件的缺陷、不足,开发出了具有普适性、功能全面的管理软件。这里就不对这些高校和他们的软件,以及公司和他们的商品进行讨论了。需要关注的是,随着近年来各地教育行政机关,随着后勤管理系统的开发,在网络上出现了后勤网站。这就意味着后勤网站与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结合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商机,比如说为后勤信息化管理提供网上商务服务。
三、高校后勤管理发展信息化的潜力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并且已经具备了信息化管理的潜力,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首先,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计算机设备和网络,以及一台专门的服务器。现在高校中,计算机的存在以及是非常普遍,教师们使用计算机办公、讲课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而且,高校都有微机室,其中的计算机的功能足够用来进行信息化管理。并且校园网的发展也非常成熟,这可以说是最早形成的网络了,对信息的传输并无障碍。因此,从硬件上来看,高校进行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的障碍只是缺少一台专用服务器来建立数据中心,这对一所高校来说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再次,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学识水平一般较高,接受能力比较强,对于使用计算机办公并没有太大抵触或者没有能力操作。这也就为学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人力上的条件。再有,因为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硬件环境,所以初步信息化并不一定需要很高的资金投入。如果不想操之过急,或者为了求稳,投石问路,只投入一部分资金,根据后勤业务规模来投入或者分步骤投入,比如先选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部门来进行信息化建设,比如食堂、学生公寓等。然后再有经验的基础上,一步步跟上。还有,现在管理软件技术已经成熟,比如食堂的一卡通售饭技术、公寓的管理系统,以及其他的学生打水、用电的计费管理系统,学生缴费、老师工资的财务管理系统等软件技术已经有了很长的临床期,证明了这些软件的效用,高校也从其中掌握了相关的技术和经验,只要进行整理融合,相信能得到更大发展。
四、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探讨
1.后勤信息化管理中的管理漏洞。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虽然在有着诸多的优势,但是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很多高校还是以前的管理方法,这样一来,导致了岗位分工混乱,核算过程不规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后勤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工作,高校内部应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章,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管理制度,以此确保会计后勤管理的正常运作。根据有关经验,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1)对管理人员进行职责划分;(2)明确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等操作管理;(3)做好数据输入输出、备份数据、存档数据等数据管理;(4)定期对系统软件硬件进行维护;(5)对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设置多级保密措施才能获取存取权限;(6)制定规章制度,防止系统管理人员出现个人垄断现象;(7)软硬件文档要定期检查,防止出现丢失、挪用,确保软硬件文档的安全。2.后勤管理信息化管理不规范容易出现的问题。信息化的的操作不规范,更容易导致一些违法犯罪活动。比如非法改动资金数据;非法改动软件程序或文件;非法改动或窃取输出结果;等等。这些违法犯罪活动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都比较大。如果因为操作不规范,破坏了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校将无法进行正常的管理活动,损失将会无法估计,如果不能尽快修复系统,容易出现大问题。因此,为了信息化管理操作规范,首先必须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对系统权限设置,以及其他关系到安全性和保密性等因素要慎重。其次,要明确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出现丢失、遗忘等疏漏。再次,为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要使用密码控制各级人员、每个工作人员的授权。再者,业务处理的错误存盘不能直接进行修改,需要先通过冲正或补充登记再来更改。最后,让审计人员审核、评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或弱点,并对此做好补丁或者加强防范。另外,除了这些管理制度上的措施,提高财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其实是更加有效的方法。
五、结语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全国经济信息化建设浪潮下的一部分,可谓是发展的必然。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信息化的优点,也要注意到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这是我们需要注意、警惕的。当然,我们更不能因噎废食,怕出现危险而放弃更大的发展机会。另外,需要我们谨记的是,无论是什么发展,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高校之中,学生和老师是最广大的群体,因此要慎重考虑他们的需求,要考虑他们的利益,从而让学生和老师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和高效,让他们满意,这才是发展后勤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付涛.运用信息化发展高校后勤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5.
[2]席刚平、黄健、刘伟.信息技术在后勤管理中的使用[J].中国集体经济,20012.12.
[3]杨来顺.关于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14.12.[4]姚祖康.信息技术的使用规范[J].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