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4: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知识管理的意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摘要:知识蕊含于人力资本与科技中,向来处于经济发辰的核心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具有前所木有的高度价值,而知识管理则是促进组织竞争力与永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从知识管理的墓本汤义及重要性出发,对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详细杭理,在此基拙上,最终提出开展知识管理的流程与框架,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现今产业趋势已经转化为知识导向,企业的主要获利能力不再取决于有形资本,而是决定于对知识等无形资产的收集与利用能力,所以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1知识管理的基本涵义
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潮。关于知识管理的涵义,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马斯(Masie)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UanLeI L. ULeary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知识管理”之父达文·波特认为知识管理的关键涵义在于: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信息技术,创造一种环境让每位职员能获取、共享、使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信息以形成个人知识,并支持、鼓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组织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对市场反应速度的管理理论和实践。
通过以上学术界比较流行的关于知识管理涵义的理解,笔者认为,知识管理是为创造、储存与运用知识以促进组织绩效的过程。知识管理是促使人们的内隐知识外显化的过程,以在组织中有效的运用知识的效能。
2开展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知识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知识是创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由知识的沉淀形成的知识资本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极为密切,知识的任意组成部分对企业核心能力各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同时,核心竞争力变化也会影响知识资本管理能力。
在此影响过程中,每一种影响都会在内部产生相互影响,如关系资本管理的改变,会影响人力资本管理与组织资本管理。所以,知识资本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管理间是相互影响的系统。
3高科技研究所开展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科技研究所作为高科技企业的典型代表,具体来讲,知识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知识经济的生命力和灵魂在于创新。在以技术迅速变化和产品周期不断缩短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环境中,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为此必须经常鼓励和培育新思想、新主张,最大限度地把企业员工聚集到献计献策和通力合作的活动中来,共同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知识管理的一个关键目标。(2)增强企业的洞察力和反应能力。由于洞察力已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首要变量,所以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在信息不完全和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准确地洞见未来,既要良好的判断力,又要有敏锐的预见力,而判断力和预见力就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和经验中的无形智力资产。(3)提高企业效率。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努力获取和共享最好的经验以及可重复使用的知识资产,缩短作业时间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劳动。(4)提高企业员工技能。一个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提高现有员工和新雇用员工的技能素质和知识水平。(5)实现企业知识资产价值。知识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必须切实运用知识资产管理的体系与方法来管理知识资源,盘活企业知识资产存量,并实现知识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进而大大改善企业的资产结构,提高企业资产质量和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
4开展知识管理的流程与架构
如何适当的建立知识管理系统,进而有效的管理知识,是当前各类组织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企业要成功导入知识管理,必须掌握几个关键因素。
(1)如何建立将内隐知识转换为外显知识的机制。
(2)如何建立主动让员工愿意主动分享知识的机制。
(3)如何建立完整的企业智库中心,其中应包括实体知识社群与虚拟知识社群。
(4)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让企业以智慧型的决策创新品质,创造价值。
(5)如何建立完整的知识传递(分享)机制,即企业内部之知识传递(Intra Knowledge)、企业与网路间之知识传递(Inter Knowledge),以及企业与企业间之知识传递(Extra Knowledge) 。
无论企业导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多少文化差异或策略差异,掌握知识管理的核心流程,并且_清楚每个流程的执行关键,对于知识管理的导人结果便不致产生偏差。
(1)知识创造:知识创新的源头并非仅局限在企亚内部,企业应建立一个广纳企业内部、企业间以及企业外部知识来源的机制。
(2)知识分类与储存:知识由内隐到外显的引导过程中,不应将外显知识仅局限在文件档案的储存与管理,应包括个人的核心专长,如训练、著作、专利、证照的储存,也应包括将思考化成文字的知识社群机制。而文件档案,也不应只是文字档案,尚应包括简报档、影像档、声音档、图形档等。
(3)知识分享:知识经过大量传播后,才易产生价值,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开放性的线上学习与知识传播机制。
(4)知识更新:建立能让宝贵的经验与知识不断更新的企业智库和知识顾问团队,是企业永保知识鲜活的重要机制。
(5)知识价值:透过专业的知识行销,将知识分享给有需要的个人或企业,才能让知识的价值真正产生,进而协助企业创造知识利润。
知识管理的导人,必须充分结合最新的资讯科技应用,同时为了迅速协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运用虚拟团队运作与资源整合,将可让企业在最短时间取得最专业的趋势领导地位。
关键词:档案管理;知识管理;应用;分析与阐述
档案管理在企事业单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该保存各项信息,周围有那个才能方便及时的查阅以及相关提取等,这样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企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对于档案管理来说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不仅我们提供了信息管理模式,而且还能促进档案管理自身效率的提高。另外,针对知识管理以及档案管理内涵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本文将针对档案管理中知识管理应用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一、知识管理内涵概述
伴随着知识不断发展当前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价值性的资源为主体的管理方式,在知识社会体系发展过程中,对于知识本身来说具有价值性的特点,对企业良好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当前形势下拥有较多的知识对于企业自身发展至关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当前社会是一个竞争时代的社会,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就应拥有较多知识,知识自身也应得到及时的更新。因此,企业发展中知识成为了关键性因素,知识管理应该以知识为核心,通过整合知识这种资源和利用,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优势,真正促进企业良好发展。总而言之,知识管理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社会发展演化来的,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将知识管理进行有效利用,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二、档案管理中知识管理发挥的重要作用
对于档案来说主要是人们在实践中以及过程中沉淀具有价值意义的一种信息符号,在整体上主要是将知识信息得到传播的一种主要形式,同时也是显示知识的一种代表,具有权威性。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还是较为落后,大多数是使用立卷式保存,这样传统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最终逐渐会被淘汰。
三、档案管理中面临的现状
(一)档案管理中的电子化
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在新的形势下,档案管理真正实质上与电子化存在较大的相同之处。将原存中的纸质档案转化成信息化储存,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实现档案信息中的真正共享,还能保证信息自身存在的真实性,对于档案阅读以及提取也是较为方便的。这样能够使档案管理在管理内容对社会大众提供服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积极构造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不仅能提高档案管理真正效率,还能使档案管理发挥自身科学化的特点,同时还能为人们所采用,真正实现档案管理为社会服务这种目的。
(二)档案工作管理中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在档案实际管理中一些工作人员实际素质较低
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对档案实现电子化存储以及管理具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一些实际档案管理人员中会存在年龄较大的人群,这类人群自身没有经过较为全面的培训,同时对电子档案系统也是比较陌生的,最终不能对档案进行存储和管理。其次在具体管理中存在着档案工作设备较差这种现象的发生,档案工作设备没有更新,最终导致实际中的设备呈现出老旧的状态,同时工作效率较差,这样的形式最终会导致工作容易出现故障。最后对档案工作者来说存在着错误的认知观念,缺乏相应意识,进而导致实际工作较为粗糙,这样的方式是不能实现对档案保护的。
四、在档案管理中知识管理具体应用
(一)在档案管理中知识管理能够更加的细化
在传统档案管理中将档案卷宗进行管理,实际中的管理对象主要是以卷宗内容为主体。将知识管理运用在实际档案管理中,可以进行筛选信息,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档案中知识元的管理,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的细化。在整体上消除了传统档案管理中档案人员遇到的一些难题,同时也解决了实际中档案资料查询以及利用较为困难的状况,进而提高了实际档案管理的效率。
(二)提高实际中的档案知识服务
在整体上通过将知识管理运用在档案管理中,能够实现将知识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相结合,最终实现将档案知识存储以及阅读结合开来,这样能够使得档案知识服务智能化,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真正使档案效率不断提高。
(三)提高实际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实际档案管理中将知识管理注入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方式对档案管理来说不仅是知识管理中较为详细的内容,而且还能将传统中档案存储为重点专向为档案知识为主体的档案管理。这样档案管理思维方式下,能够实现档案管理中的实际意义,在整体上通过将档案知识进行整合,进而促进档案管理自身价值的提升,提高实际档案管理发挥的意义。
(四)积极推进档案管理人员基本素质的不断提高
在当前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状况下,只有将档案管理人员基本素质提高上去,才能积极利用档案知识,能够在整体上实现知识管理意义。在实际档案管理中工作人员应该进行积极培训,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水平,还能有效的将知识管理灵活运用在档案管理知识体系中。另外,档案管理人员在服务意识这一环节应该进行培训,这样能够在工作中积极转变观念,进而为社会服务。最后积极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多学习他人身上的长处,进而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获得自身成长以及良好发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知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资源管理理念,在实际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把握知识管理中的内涵以及意义等,这样才能掌握知识管理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真正意义上使知识管理应用在档案管理中,同时也促使档案管理现存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将档案管理变为档案知识管理,进而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发挥出真正的意义,不仅能够为工作人员所利用,而且还能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为大众所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松桦.知识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0,26:312.
当今的商业社会中,顾客知识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新产品开发中更能凸显其重要作用。管理并运用好顾客知识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本文介绍了顾客知识管理的概念、意义及其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作用,并且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运用顾客知识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
顾客知识;顾客知识管理;新产品开发;竞争优势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有效地掌握和管理知识,将是企业能否维持竞争力与继续生存的关键。而顾客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成为企业维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顾客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尤其是顾客知识管理在新产品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顾客知识管理的内容和类型,并对顾客知识管理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作用作了探讨,提出企业应该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全面实行顾客知识管理,并将顾客知识合理地内化到产品的创新中。
一、顾客知识管理的定义
对于顾客知识管理,国内外学者虽然有不同的定义和侧重点,但总体而言,学术界普遍认为顾客知识管理就是指企业收集顾客信息,进而对相应的顾客信息资料实施进一步分析,并在系统化管理之后达到能够共享与利用的目的,最终使其成为特有的资源,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创造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顾客知识的管理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环节、分析知识环节、运用知识环节以及重新组合知识环节。其最终目标是协助企业不获取以及积累客户知识,然后把这些知识充分运用到企业日常生产生活领域、市场营销领域与客户服务领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客户满意度以及客户忠诚度,降低服务成本、生产成本以及销售成本,实现企业效益的日益增加。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顾客知识不仅是指客户喜好、客户细分、客户需求以及客户联系方式等客户的基本资料以及关于顾客特征、顾客需求、顾客行为等的认识,同时它还包括存在于顾客头脑中以及被顾客所拥有的内在知识,这才是对企业有更重要利用价值的顾客知识,比如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感受与评价,顾客对改进产品和服务的意见等。
二、顾客知识管理五种类型
一般情况下,学术界将顾客知识管理分为五种类型。
(一)以顾客利益为导向的。
该种顾客知识管理的重点是关注顾客需求,管理的目的在于改进产品以及创造顾客价值。其着重强调借助计划系统、控制系统以及决策供应系统实施产前整合、产中整合和产后整合,进一步提高顾客自身满意度与忠诚度,使其与顾客保持更为密切的关系。
(二)基于团队的相互学习。
在该顾客知识管理方法下,组织内部将会借助顾客知识所具有的价值链学习,属于团队管理基础上的新型学习方式。这种方法所关注的是组织的重构以及价值系统的重构,借助合作、授权以及案例开发等有效创造社会资本,从根本上促进企业对相应系统变化的有效学习。
(三)共同创新。
产品创新以及服务创新并不仅仅是来源于企业发展的内部,这种观点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被证明了,其创新最终是来源于顾客价值。在这种背景下,有的学者提出了企业要高度重视培养顾客所具有的创新意识,然后借助创意展示以及头脑风暴的方法来建立相应的规范化创意支持系统,并积极邀请顾客参与到创新中去,从创意中实现企业以及客户的双赢。
(四)基于创造社区类型的顾客知识管理。
目前,我们所说的创造社区主要是将拥有不同专业知识的客户有机整合到一起,从而使其与企业之间形成互动,做到彼此间的有效沟通,达到知识间的共享。
(五)基于共享知识的顾客知识管理。
知识的共享也是顾客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企业以及客户双方对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进行科学共享,该类型属于顾客知识管理中企业以及顾客互动性最大的类型,在这种管理方法的指引下,部分企业甚至可以将客户作为企业所有者的一部分,从而实现双方共创公司未来。
三、顾客知识管理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作用
我们所说的新产品是从产品的整体概念来理解的,即任何产品只要能给顾客带来新的满足,就可以看作新产品,所以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实质是推出不同内涵与外延的新产品。那么,顾客知识管理在新产品开发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1.顾客知识管理在新产品开发中使得企业更好地了解顾客需求、倾听顾客心声,从而研发出更适合顾客需要的新产品或者新服务。前面我们已经阐述过,顾客知识管理一般划分成五种类型,“以顾客利益为导向”的顾客知识管理关注顾客需求,以改进新服务,在新产品开发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进行整合,以期提高顾客满意度、吸引新顾客和挽留老顾客。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手头的顾客知识,深入了解顾客想法,从而开发出使顾客满意的新产品。
2.顾客知识管理可以使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和顾客达到共同创新的局面。上述的顾客知识管理五种类型中的“共同创新”正是如此。企业在开发新产品过程中可以邀请顾客参与到公司的创意展示、头脑风暴等各个环节,积极关注顾客的创意和想法,从而设计和开发出兼顾企业和顾客两双利益的新产品或新服务,从而达到企业、顾客双赢的局面,为企业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品牌美誉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3.顾客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树立产品的竞争优势。我们知道,广义的产品概念是指用于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总和,它既包括有形实物的产品实体,又包括非物质形态的利益,这就是“产品的整体概念”。产品的整体概念包含三个方面,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核心产品是指产品能提供给购买者的基本效用和益处,是顾客真正要买的东西,因而在产品整体概念中也是最基本的部分。如买汽车是为了代步,买食物是为了充饥。形式产品是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比如产品的款式、包装等。而延伸产品是顾客购买有形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利益。上述三个层次中任何一个层次的创新都能使企业产品成为新产品,所以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积极运用顾客知识管理,倾听顾客意见,在任何一个产品层次或者多个产品层次中进行创新,通过在价格、款式、包装和售后服务等几个方面来创造差异性,从而树立新产品的竞争优势,获取更多顾客青睐。
四、新产品开发中运用顾客知识管理需注意的问题
1.第一方面就是开发原则,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企业要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进行开发。同时企业也需要应用新技术、新概念之后,把这种概念和技术导入到消费者当中去,来引导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真。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企业必须密切保持和顾客的联系,建立和顾客的良好和长远的朋友关系。
2.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全方面地推进和实施顾客知识管理。当公司已经作好新产品开发的所有准备工作之后,就可以开始全面实施顾客知识管理。在顾客知识管理中,来自于顾客的知识是很重要的部分。因此企业不仅要关注顾客需要的知识,更要关注和收集来自于顾客的知识。能否收集到顾客知识,能否达到知识的共享,怎样对知识进行分析,怎样运用知识并且进行创新,这些都是顾客知识管理成败的关键。所以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顾客知识的搜集、顾客知识的整理、顾客知识的传播以及合理地将顾客知识内化到产品创新中是及其重要的四个步骤,企业必须要加以重视。
五、小结
知识经济的时代,掌握、管理和运用好顾客知识将成为企业维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顾客知识管理也就顺应而生。它是指组织的成员在与顾客的接触中收集与顾客有关的各方面资料与信息,并且将这些资料和信息提供给组织,组织将其加以系统管理使之达到共享和有效运用,从而使组织在服务方面有所创新。而顾客知识管理在企业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它能使企业更好地掌握顾客的需求、研发出更适合顾客的产品、和顾客达到共同创新的境界,最重要的是它能使企业新产品树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可以说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正确运用顾客知识管理能为企业的成功打下良好基础。当然,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运用顾客知识管理也要注意一些事项,比如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要全面实施顾客知识管理以及在新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都实行顾客知识管理。
作者:滕学珍 单位: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5]潘辛平.互联网、知识管理及企业再造[J].IT经理世界,2001(10).
[6]杨毅,董大海,郑兵.顾客知识管理的概念与体系[J].商业研究,2005(01).
关键词:物业企业 知识管理 对策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物业管理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业主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给物业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物业企业而言,其服务对象就是业主,整个服务过程是一个物业企业与业主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动态过程。物业企业要想获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及时识别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的需求。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建立知识管理机制,不仅能够帮助物业企业获取有关业主需求的信息、固化企业实践所得的经验,而且还能够帮助企业为业主提供更多的客户体验和价值感受,同时还能改善和提高物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1.知识。
知识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世界银行在《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中将知识定义为:知识是用于生产中的有意义的信息。知识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对它的管理要比对其他有形资产的管理难度更大,因而要对知识的特殊性进行正确的认识:
(1)知识产生并存在与人的头脑之中,知识的运作要以人为主导,并且受到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
(2)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不对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但隐性知识容易造成垄断;
(3)知识的效用不会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多而减少。
2.知识管理。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QC)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最高组织业绩的目的。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知识的传递、共享和积累来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物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价值分析
新经济形态下,市场竞争激烈,业主新需求不断涌现,知识成为物业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关键资源。知识的获取能力、创造能力和运用能力成为了物业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物业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对物业企业而言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物业企业有效识别市场变化和业主需求。
知识管理是以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为基础的,这些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物业企业获取市场变化和业主需求的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加以过滤、整理与分析,变成便于在企业成员可以进行传递和共享的知识。物业企业可利用这些知识来制定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或者是进行服务提升和创新来满足业主的需求。
2.实施知识管理可以避免因人员流动而造成的管理经验或服务技能的流失。
在物业企业中资深的管理人员或服务人员的流动对物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影响较大,这些人员所掌握的管理经验或服务技能是物业企业的隐性知识,也是物业企业的无形资产。如果物业企业不能有效地将这些隐性知识挖掘出来,并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将会给物业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把隐性知识显性化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所以在物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管理经验或服务技能的流失。
3.实施知识管理可以促进物业企业的内部沟通。
政府对物业行业实施指导价政策,这就决定了物业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获得经济利益,规模化发展成为了物业企业的最佳选择,然而规模化发展就会导致物业企业内部不畅。知识管理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分散的职能部门、物业管理项目及组织成员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打破了部门或地域的限制,是的内部沟通更加密切。此外,内部的密切沟通又为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会是物业企业的知识存量增加。
三、物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
1.从战略上重视知识管理,将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
物业企业高层领导者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决定了知识管理实施的成败。物业企业要充分认识知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要将知识作为企业关键资产来进行管理,应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战略选择。物业企业应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人、财、物的有力保障,要将目光放在知识管理的远期效用上,而不是近期的成本投入上。此外,知识是一种无形资产,它的管理与有形资产的管理不同,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知识的固化工作。
2.在企业内部营造起尊重知识的企业文化。
在物业企业内部要树立对知识的正确认识,理解知识的本质与重要性,确立知识管理人人有责的价值观,并营造尊重知识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在物业企业内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物业企业员工接受知识管理,改变物业企业员工的主要意愿,使其愿意将个人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进行共享,也会使得缺乏知识的员工加强知识的学习。
3.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促进知识交流与合作。
物业企业要进行组织结构的优化,为知识管理的实施建立起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设立起知识管理部门专门从事知识管理工作,同时知识管理工作还应与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这样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知识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将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类,并通过培训使对企业有用的知识得以推广和应用,才能发挥知识的最大功效。知识的交流与合作会为知识的创新奠定基础,知识创新会为业主带来新的服务体验,会为物业企业赢得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快的市场应变能力。
4.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知识创新。
根据知识管理的需求,物业企业应当不断完善企业现有的激励机制,在绩效考评体系内融入知识共享、知识运用、知识合作及知识创新等指标。这样的激励机制不仅会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还会增加显性化知识的存量,提升了物业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此外,这种机制还会加速企业内部的知识创新,为物业企业赢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5.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知识管理平台。
一些大中型物业企业管理项目遍布各地,这给物业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流、共享、学习等提出了挑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会为知识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也是物业企业向规模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物业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起知识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加强内部的联系与交流,便于分布于不同地域的员工及时汲取企业固化后的知识,并能在第一时间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对业主的服务上或应对市场竞争上。值得注意的是,物业企业搭建起来的知识管理平台不能只限于内部使用,还应增加与业主的交互功能,这样会将物业企业与业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还有助于物业企业及时掌握业主的需求以及业主对服务的期望。
6.与其他企业合作,建立知识联盟。
知识管理是一个开放系统,物业企业在进行内部知识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促进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的交流,通过对比可以找出企业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同时还可以将其他企业的优势通过知识加工转化为本企业可以学习和运用的知识,最终改善物业企业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与服务互补商进行合作,如与房地产开发商、设施设备维保服务供应商、清洁设备供应商等进行合作,这样可以拓展物业企业的服务领域和经营思路。可见,与其他企业合作,建立知识联盟,可以发挥出协同效应,促进物业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利.物业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的探索[J].中国物业管理,2008(5):36-37.
[2]高珂强.物业服务企业知识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3(2):81-85.
[3]王希杰,李秀敏.网络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相关问题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5):16-17.
[4]徐漪.基于中小企业视角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206-208.
1 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概述
档案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档案实施管理的一个过程,在企业中也可以称这一管理过程为档案工作。这项工程的实施依据主要在于企业内部明文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的管理档案在我国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涉及,也就是说对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的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档案管理来说其对促进我国社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这项管理在我国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目前知识管理出现之后,在对这两种管理方式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了解到由于知识管理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这就导致人们对这种管理方式的重视性还存在很大的弊端。在对知识管理进行全面研究中,了解到知识管理本身就是通过管理人员自身知识层次对企业进行相应管理,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企业自身应变和创新能力。在目前企业内部实行的知识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工作。第一,在进行管理之前,按照企业自身特点建立有效的知识库,这对提高管理的便利性求导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员工对自身具备的知识层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在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能够按照自身具备的知识特点进行交流。第三,要想保证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在实施知识管理的时候对其中涉及的环境进行有效改善,这里所说得到改善并不是对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改善,而是针对于知识管理的实施在其中创建能够全面遵循知识管理的环境状态。第四,要想保证知识管理的全面实施,并在实施的过程中相应人员能够对这一管理过程起到高度重视,就需要将知识层次做出合理的转变,这里所说的转变主要在于将知识转化为人员自身资产,这样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人们才能够对这管理方式起到高度重视。在将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进行结合的时候,对其内部涉及的文件信息也需要保持其自身的规范性,并且在实施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对涉及的相应程序能够全部遵循,从根本上实现业务流和数据流的联合管理,对促进企业的继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
2.1 管理流程类似
在企业内部实施的各项管理在流程上都很相似,大致可以概括为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这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对于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这两者之间表现的差异主要在于除了上述三个步骤之外,在其他实施管理步骤上的差异。
2.2 管理目的接近
不管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其自身的根本目的都是促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实施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是通过对档案信息的整理和收纳,为人们进行档案查询工作提供一定便利。而对于知识管理来说其根本目的在于管理人员通过自身知识素养,对企业内部存在的相应信息进行管理,借以满足相应信息自身知识层次的提升。另外在企业内部采用档案管理或者知识管理还可以在本质上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度,对企业的继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3 管理对象重叠
档案管理的对象是档案文件,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有知识性意义的东西,才能纳入档案管理,而能够纳入知识信息档案管理的,都不外乎以纸质的书面形式或是以电子档案形式而存在。知识可来源于日常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文件与档案,也可来源于通过收集整理方式得来的各种纸质数据库等。也就相当于文件档案也是属于知识的范畴,也是知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管理对象。文件档案是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管理对象相重叠部分,可见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管理对象是相近且有重叠的。
2.4 管理技术相同
在两种不同的档案管理方法中,运用的管理技术却是相同的。由于这两种方法都要顺势时代的发展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们对信息化、数字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作在对相关案卷进行整理、录入、保管的时候,大多都采用计算机工作的方式。这样不仅提高工作效率更能有效地减少一些错误的发生。知识管理工程中,也在越来越多的利用大的信息环境,对先进的技术应用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进而满足人们对知识层面的各种需求,可见这两种管理方法所运用的管理技术是相同的。
3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相差相异
3.1 人们通常运用的档案管理,主要是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一些纸质的案卷进行整理和保管。是一项较为单一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含量不一定非常丰富,但是知识管理方法则是进行理论化和概念化的工程,包含着更高层面的东西在其中。
3.2 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子档案的管理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传统的档案管理着重强调对文本本身的管理,而知识管理则更加重视对档案文件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的管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3.3 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强调对档案文件的整理和保管,使其具有长远的存在性,以方便个人和企业对相关文件的查阅,这一工作相当于博物馆的管理工作,目的是要使其长久的保留。而知识管理则不同,强调的是对档案文件中的知识部分和信息内容进行有效地利用,侧重应用性。这是两者之间较为深层次的差异。
3.4 从管理的内容和对象上来看,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档案管理的对象就是档案文件本身,是具体的有形的文件,而知识管理则是对文件中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的对象具体来说应该是抽象的知识是隐形的,所以这又是两种管理方法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知识管理;战略意蕴;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182-02
收稿日期:2010-02-04
作者简介:孙永林(1983-),男,河北秦皇岛人,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从事经济管理、教育管理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知识管理概念的提出及其在企业生存发展实践中的作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术界开始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到与企业知识、学习等相关的战略管理理论方面,并形成一道风格迥异、姿态万千的知识管理战略观。知识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成败兴衰、实力强弱,已经不再单单取决于它所拥有的物质和资本,而更多地取决于企业对知识的拥有程度和创新能力。以人本性、市场性和动变性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功能地位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内涵及战略意蕴
知识管理源自于信息时代背景的知识经济体系研究,其核心是对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应用和知识消费如何有效链接起来,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知识管理强调知识在企业管理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企业对知识的开发、利用、研究和共享。知识管理不仅继承了人本管理的精髓与本质,而且也结合了知识经济形态的内容与特征,由于知识管理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彰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而也成为诸多学者竞相研究的理论焦点。目前,关于知识管理内涵的理解呈现多样化特点。卡尔・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是适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日本学者Hivoyuki认为,知识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如何使用不见的资产―知识。在Allee・Verna看来,知识管理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组织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取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交流。尽管不同学者对知识管理内涵与本质的认识不完全相同,但都强调知识资源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知识管理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知识管理的内容体系,试图从影响知识管理过程的内外因素中概括出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及其实现技术。陈建军认为,知识管理的构架模式应该包括五个基础,即围绕系统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企业价值观和环境因素分析、实现知识整合和扩散的知识管理理论、灵活的流程管理、支持人员关系和任务管理的组织管理、应用于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1] 。杨阳和张新民构建了知识管理的内容框架,提出知识管理行为、知识处理行为、知识资源和知识管理影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知识管理理论层面的结构平台与实践层面的评价框架[2]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知识管理既离不开企业员工对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研究共享,也离不开企业对开放信任的内外环境的合理建构,可以用“四个恰当”来概括知识管理的基本目标:在最恰当的时间,将最恰当的知识信息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使之做出最恰当的决策。不同行业、性质和类别的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环境条件相差有别,知识管理对象不尽一致,其实施者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也高低不一。所以,知识管理是企业以自身实际为出发点,以校容巨大、无限多变的外部环境为着眼点,以知识信息的敏锐捕捉、系统分析、准确把握、合理应用和高效创新为突破点,不断实现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关系的动态调整与整合优化,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演进。
企业生存环境的动变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促使企业为增强动态适应能力而进行战略管理转向。在战略转向过程中,人们逐渐将研究焦点锁定于能够有效支持组织战略体系、切实提高竞争优势的知识管理方面。知识管理由此也被上升到战略管理高度,成为决定组织战略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3] 。知识管理战略研究最早是基于资源观的框架展开的,突出强调新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对于组织创新的意义。在国外,有学者从动态过程角度提出知识管理战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企业内外知识管理战略、策略和管理方法形成的有机整体,其目标指向在于提高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也有学者从实现手段角度提出组织成员的知识储存、知识获取和知识创新是知识战略管理实现其内在价值的根源所在[4]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知识管理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构建、工作流程再造、管理制度完善以及员工素能训练等工作的合理规划。也有学者认为,知识管理战略是组织为了实现塑造核心竞争力和提升竞争优势的目标,而采取的知识管理规划与行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知识管理战略是企业通过对组织内外部知识及其相关管理活动的决策性规划,来实现知识的创造、扩散、应用和共享,最终达到竞争优势的塑造、获取和维持的目的。
二、知识管理实施的策略体系
知识管理基于知识、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通过内外环境要素的系统整合,旨在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与创造能力。提高竞争优势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根本出发点,知识管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保持、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要正确树立知识管理实施的价值性。知识管理不仅是知识收集和知识整理的过程,更是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过程。充分挖掘知识潜能,有效利用知识资源,不断扩充知识库存,切实增加知识价值始终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对企业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的关注提高也应该是知识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竞争优势开启着企业在所依存环境中地位优势保持的可能性,为企业参与竞争、获得发展提供意义标示和动力源泉。然而,竞争优势的塑造与提高既不能忽略企业动态适应能力的养成,也不能缺少企业内外知识信息的积累。否则,就不可能实现企业竞争优势、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强化,竞争优势价值性的保持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企业从市场占有、产品性能、技术特色等方面来关注竞争优势的价值性无疑非常重要,但忽视源自竞争优势生命机体的内蕴性支撑――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就极易导致竞争优势的丧失。因而在提高竞争优势价值性过程中融入知识管理就显得尤为突出与重要。
其次,要合理处理知识管理实施的层次性。知识管理是一项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要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提高知识管理实施的绩效水平,需要我们合理处理知识管理内容的层次性。提升内容的层次性与整体性并不是矛盾关系,二者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忽视提升内容的层次性,就不能有效把握提升内容的整体性,进而影响知识管理实施的价值性。知识管理的实施内容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类型要素纵横交错形成的有机整体,要素之间彼此并不是简单叠加、机械联系,而是错落有致、联系紧密的整体。要促进知识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发展,需要在有机结合多种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管理实施内容的层次化处理。在知识管理实施内容体系中,实施主体对于知识管理内容层次性的把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实现实施主体与实施内容的有机结合。一般而言,实施主体主要指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和广大员工。对于多数企业而言,现在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尽快改变知识管理实施主体不明确的状态,给实施主体以必要的地位和空间,同时要注重在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整知识管理的内容和层次。
再次,要准确把握知识管理实施的趋向性。准确把握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在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忽略对知识管理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知识管理的价值性就无从谈起,企业竞争力提高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管理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管理实践的深入发展,信息化、民主化、柔性化和细致化日渐成为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实施知识管理的模式。民主化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知识管理实施过程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其真正参与到提升实际过程。柔性化是传统物本管理向现代人本管理发展转变的能动反映,是一种基于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相结合,具有智能化、人本化和虚拟化特征的知识管理特征。细致化是企业进行精确高效、持续有效和广泛深入的知识管理模式。在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只有准确把握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才能合理有效地解决不同快速敏捷地完成不同提升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最后,要切实增强知识管理实施的系统性。在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与知识管理相联系的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对知识管理实施起着影响。知识管理实施及过程所体现的更多的是一个复杂的、涉及许多环境因素的生态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及结果。作为一个复杂有序的有机系统,知识管理实施需要处理好“局部提升与整体提升”、“讲求速度与注重效度”、“快速递进与秩序稳定”之间的基本关系。(1)局部提升与整体提升的关系。知识管理内容的整体性要求必须注重知识管理实施的系统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体提升可以全部代替局部提升和部分提升。只有将局部提升和整体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以局部带整体,以整体促局部,才能真正实施好知识管理。(2)讲求速度与注重效度的关系。速度是衡量知识管理实施水平的重要标志,速度的提高能够加快知识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之间的催化互动态势,促进知识管理实施方式的转变,提高知识管理实施的绩效水平。效度是判断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标尺。(3)快速递进与秩序稳定的关系。秩序稳定是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实施过程越快,涉及的要素和层面越多,知识管理实施的稳定系数越低。要求把系统稳定提到整个提升知识管理实施战略高度来认识,以渐趋递进、科学发展来实施知识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建军.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架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3):128-132.
[2]杨阳,张新民.知识管理的四维分析框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22-25.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作业;工效学;作业效率;人工智能
一、问题的提出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脑力劳动者大量涌现,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知识管理的广义定义)已成为企业实践和管理学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不少企业特别是以知识工作者为主的企业,如:惠普、麦肯锡、清华同方等,已经通过建立知识库、内部信息网络建设等知识管理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运行的效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相关研究和实践大多仅关注对于知识这种资源的管理(知识管理的狭义定义)。即便是在这样一种狭义上的研究也主要“侧重于对知识管理的定义、目标和内容、策略与原则以及能支持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进行讨论,而对知识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手段既没有展开,也没有进行系统研究。”
应当指出,信息化建设对知识资源的管理是知识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还不是问题的全部。事实上,在实践中已经有不少企业由于片面强调构建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平台,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而忽略企业管理中一些更为基本的问题从而导致其信息化建设失败,不但没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反而成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负担。在这方面,为数不少的失败的ERP案例就是典型的例子。
管理的基础问题和核心问题向来是并将永远是工作效率的问题。尽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组织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内容可能完全不同,但人们管理的目的和本质总是追求最少的输入和尽可能多的输出(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在组织效率中,最为基础的问题是各项作业的效率。100年前,正是基于对体力劳动作业效率的追求和研究,使得管理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因此要提高企业效率、实现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关注企业生产的作业过程以及这些作业过程中的工作效率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业取代体力劳动作业成为最普遍的劳动方式。因而在知识管理中,最基础和核心的问题应当是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知识作业工效)问题。为此,应深入知识作业过程进行工作效率研究,否则,如果忽视知识管理中的基础性问题而片面强调外部的技术工具和手段,企业将难以从知识管理中真正获益。而深入作业过程进行研究正是工效学的基本研究方式,知识作业的工效问题既是知识管理的基础问题也是工效学研究应当关注的问题。工效学应开拓其在知识管理的基础性领域——知识作业工效的研究,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但目前的工效学的关注焦点仍在于对操作性体力劳动的效率以及人与机器、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即便是涉及知识管理,也大多只从环境对知识工作者身心健康的影响等如何提高脑力劳动者的工作舒适度这样一些角度进行探讨。这一领域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环境极不协调。知识管理的需要以及工效学本身的发展要求尽快将工效学的关注焦点转移到以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知识作业过程研究中来。
二、知识作业工效学研究的可行性和基本技术思路
1.知识作业工效学研究的可行性。
对知识作业效率的工效学研究就是要深入知识作业的过程,从作业效率的角度研究人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对知识信息和相关物质资料进行接收,加工与输出,特别不能忽视的是中间的加工过程。由于脑力劳动的复杂性、内隐性、差异性以及难以定量等问题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脑力劳动的研究还只停留在心理学方面的基础性研究以及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应用。在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实践应用中,人们大多将知识作业过程当作一个“黑箱”,通过关注“黑箱”两端的输入和输出,并凭借外部技术手段来提高其输出,忽略或者说是有意回避了中间的过程(由于脑力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相关基础性理论研究的不成熟)。
知识作业过程的研究虽然复杂,但从目前的“人工智能”和“脑力劳动机械化”的研究现状来看,深入人脑思维过程对知识作业进行研究仍然可行。所谓“脑力劳动机械化”是由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提出的:“用机器代替体力劳动作为人手的延伸可以称之为体力劳动的机械化,用某种设备代替脑力劳动作为人脑的延伸可以称为脑力劳动的机械化”。它实际上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方面。从目前看来,人工智能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讲是对人们已知的、有规律性的思维和行为的模仿,知识作业中人的思维和行为正有此规律性,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工智能事实上已经对知识作业过程进行了模仿,而这一模仿必然建立在对脑力劳动作业过程进行研究并最终标准化、程序化的基础上。由此,我们可以预见,知识作业的过程虽然复杂,但打开知识作业过程这一黑箱,深入黑箱进行研究,把黑箱变成“灰箱(greybox)”以至“白箱(whitebox)并非不可能之事。
2.知识作业工效学研究的技术思路。
如何进行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追寻管理学和工效学的发展史,人们可以发现:100多年前,泰勒(Taylor)的“时间-动作研究”(timeandmotionstudies)建立了以时间和动作研究设立的工作标准,推动了管理各项工作科学化进程,开工效学研究之先河并使传统的经验管理步入科学的殿堂。1912年著名的美国效率专家吉尔布雷思(Gilbreth)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上首次发表《细微动作研究》,从众多的操作性作业活动中分离、抽取出18种一般操作活动动作要素(简称动素)。1930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莫金逊以一种新的概念——“工作简化”,把科学管理的技术思路由工厂作业扩大到行政事务管理、商业、医院等各个领域。这些开创性基础研究工作,奠定了一条对作业进行“细分简化标准化”的研究思路,为提高作业效率和管理效率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思路,他们的成果至今还是管理学、工效学方面教科书的经典理论。
100年来,沿着经典科学管理奠定的“细分简化标准化”研究思路,围绕着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等核心问题,研究者们深入作业过程和管理过程进行大量研究,大大提高了生产和管理效率。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类劳动和工作方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以体力为主的操作性作业的“时间——动作”分析和动作要素分析等经典理论与方法已不能满足以脑力劳动为支撑的知识作业研究的需要。然而,尽管经典科学管理与现代管理研究的对象有着本质的差异,经典科学管理深入作业过程和管理过程“细分简化标准化”的研究思路,仍是研究知识作业(脑力劳动)工效可以借鉴的基本学术思路。这对于知识作业工效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上的继承性和延伸性,是在新的领域内的深入,也是对一般工程操作研究在知识作业研究方面的提升与拓展。人工智能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对某些脑力劳动进行标准化研究的可行性。如同对操作性作业的分析与研究一样,通过对知识作业过程的研究,也可以类似于“时间——动作”研究和动作要素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思路为指导,分解知识作业,抽取与定义知识作业的工作要素,探讨知识作业的一般环节、程序、过程,合理地组织知识作业的工作要素并再设计标准化作业方式,以科学地提高知识作业的工作效率和基于个体工作效率的管理效率。
三、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对知识管理的基础性意义
工效学注重通过作业过程研究来提高系统效率,其基于作业过程的研究成果曾极大地丰富了管理学的内容,许多成果成为管理实践中的基础性要求。可以预见,在知识经济时代,注重知识作业的效率研究将同样有助于这一时代的管理实践,并如同对体力劳动的作业研究是传统管理(相对于知识管理)的基础一样,知识作业的效率研究必将奠定知识管理的基础。
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对于知识管理具有基础性意义。其一:它可以提供较全面的知识工作职业分类标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这样的一个分类标准(现有的分类标准涉及知识型职业较少,大多为技能型职业。可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要建立这样一个分类标准,就必须深入各种知识作业过程,考察、细分和比较各职业之间的相对作业难度,从而建立他们之间可比较的等级划分标准,给知识工作者一个社会化的价值评估标准。这将有利于更科学地定义脑力劳动和评价脑力劳动的价值,为企业聘用人才,激励人才提供标准,对于社会对人才的培育以及人才自身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其二:如同泰勒对体力劳动的“时间——动作”研究为体力劳动提供标准动作从而提高了传统生产方式下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一样,对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可以为一些重复性脑力劳动设定标准化“操作程序”(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就是这些脑力劳动机械化的前提),从而极大地提高这些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控制理论的奠基人美国数学家N.Wieaer曾说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手由于机器竞争而贬值,现在的工业革命便在于人脑的贬值,至少人脑所起的较简单的较具有常规性质的判断作用将要贬值”。可以预见,在脑力劳动作为主要劳动方式的知识经济时代,通过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使一部分重复性脑力劳动程序化(贬值)将为整个社会劳动效率的提升起到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左美云.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综述.科学决策,2000,(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