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车辆安全风险分析

车辆安全风险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4: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车辆安全风险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车辆安全风险分析

篇(1)

关键词:藏区输电线路;安全;运维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1 四川藏区输电线路的基本情况

1.1 四川藏区包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盐源县、木里县,该区域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幅员辽阔,总地域面积达25万多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形地貌复杂,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微地形多,受“5.12”汶川大地震和“4.20”雅安芦山地震影响严重,地质灾害频发具有多发性、突发性和周期性特点;气候恶劣,属高山高寒气候与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微气象较多、覆冰区情况复杂;交通状况差,夏季滑坡、泥石流频繁,道路经常阻断,冬季冰雪路面,车辆及人行走都非常困难;地处民族地区,人文环境复杂,藏区民族问题较为敏感,外部违章施工多,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难度大。

1.2 四川藏区输电线路还具有塔位海拔高,多条输电线路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线路塔位最高海拔达到4900米;塔位相对高差大,多数塔位相对高差大,一般达到80-200米,最大高差达到500米;线路途经无人区多,主要输电线路均需途经无人区,最长无人区达10千米;气候恶劣:该区域日照强,温差大,冬季严寒地域范围广,最低气温可达-30℃以上;设备本体质量隐患大,受建设投资、设计条件及标准、施工环境、设备(原材料)质量、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 生产、生活基础设不足,整体发展滞后,前期投入不足。

1.3 截止到2013年底四川省电力公司委托我公司运维的四川藏区110kV至500kV输电线路有59条,线路长度共计3313.970km。其中:110kV输电线路6条,线路长度501.875km;220kV输电线路35条,线路长度1308.345km;500kV输电线路16条,线路长度1503.750km。根据四川藏区电网规划和目前建设情况,四川省电力公司在四川藏区的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规模将是巨大的,预计到2014年底将达到5000km,2015年底将达到6000km。如何在自然环境恶劣、交通困难、人文环境复杂等不利因素众多的区域做好如此大量的运维工作,保证运维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保证输电线路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对运维工作者将是巨大的挑战。

2 四川藏区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风险分析及对策

2.1 设备本体质量隐患风险分析及对策

2.1.1 设备本体质量可能存在的风险分析

1)自然环境恶劣、建设条件差,输电线路建设成本高,与受工程建设投资控制往往投入不足的矛盾,而使得建设标准不高。

2)气象基础资料匮乏,微气候区多,设计无法做到准确判定沿线气象条件,使得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在局部与实际气象条件不相符,局部设计成果可能会出现实际上未达到设计标准要求的情况。

3)施工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参与建设的施工单位众多且施工水平参差不齐,有效而全面的施工过程质量监督难以实施,难免出现施工质量隐患。

4)设备、原材料采购量大,生产厂家多,可能会出现少量的不合格的设备和原材料;运输难度大,在运输过程中也会出现局部损坏情况。这些有质量隐患的设备和原材料使用在工程中,降低了设备的安全性。

5)恶劣的气候(大风、温差、低温)造成设备本体的质量隐患。

2.1.2 对策

1)制订符合四川藏区建设实际的概预算标准,加大工程资金投入。

2)加大前期可研和初步设计投入,对微气候区段设计要提高设计标准。

3)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要加强建设过程质量管控工作。

4)建立运维单位与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机制,提前介入前期及施工过程(特别是隐蔽工程)的监督,重点抓好竣工验收工作,把质量隐患消除在投运前。

5)运维单位要在微气候区段安装在线监测设备、收集气象信息,并在运行维护工作中收集各种设备质量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汇总,通过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及问题。对于一般缺陷或隐患,应在日常维护中及时消除;对可能危及线路安全的重大隐患,应视情况及时申报大修技改项目,对线路加以改造,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最终确保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6)运维单位要依靠电科院开展针对藏区输电线路运维特点的技术研究工作,利用“四新”技术降低运维人员作业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2.2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及对策

2.2.1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

1)该地区是青藏板块、华北板块和扬子江板块的三角形挤压地带,构造形迹复杂,大多处于高山峡谷地带,地形条件整体较差,有多条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强,易出现不可预见的地质灾害;雨季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对塔基稳定冲击较大;春夏季局部地区风大,极易出现瞬时狂风强对流天气,对处于峡谷风口位置的塔位影响较大。

2)夏季雷电活动频繁,线路极易遭受雷击灾害。冬季气温骤降,随之而来的雨雪冰冻天气对线路的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潜在威胁。

2.2.2 对策

1)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虽然具有不可预见性,但我们可以在平时的运维工作中注意收集线路附近的地质、气象等信息,划定出不同季节的特殊运行区段,并分析讨论制定出对应的预控措施,以此指导平时的运维工作,减小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加强同气象部门的联系,时刻关注天气预报,以便及时做好应急准备。

2)对于雷击等气象灾害,应通过加装避雷器、避雷针等措施提高线路耐雷水平,运维工作中要加强接地网检测和整改工作,对于雷电活动活跃区段,应适时的缩短检测周期,确保线路接地通道畅通。

2.3 外力破坏风险分析及对策

2.3.1 风险分析

1)四川藏区人文环境较为复杂,部分藏民对输电线路等电力设施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可能出现人为破坏输电设施的情况,尤其是特殊敏感时期,输电设施更容易遭受破坏。藏民在铁塔上悬挂经幡的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尊重藏民的,又不能采取强制措施拆除,飞扬的经幡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也带来一定的风险。

2)随着国家对藏区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已投运的线路附近新建道路、新建线路的情况也较为普遍,这类施工作业往往管控难度大,违章施工多,对输电线路造成了一定的事故隐患。

2.3.2 对策

1)首先应同地方政府加强沟通联系,借助政府的力量,搞好线路附近群众关于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工作,同时应发动当地群众进行护线工作。

2)对于线路附近新建线路、新建道路的情况,应注重加强巡视,及时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发放安全告知书,明确责任,严防开挖、放炮、放线等施工作业对线路自身造成破坏。

3)依靠属地电力公司的地域优势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3 运维人员人身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

3.1 运行维护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3.1.1 风险分析:

1)四川藏区电网整体所处地理环境十分恶劣,加上处于高海拔地区,初入高原地区的巡视人员容易出现头晕、胸闷、气短等,高原反应对人身健康安全影响。

2)部分线路处于地势较为险峻的山上、或高海拔地区、或处于无人区,人员在这些区域作业安全风险较大。

3)藏区藏狗的滥、野狼的出没,也给运维人员在巡视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3.1.2 对策

1)进行线路巡视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备好干粮及饮用水,初入高原的人员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物,巡线车辆上应配备氧气瓶及常用药物。线路巡视应安排2人以上同行,路过藏民的房屋时,要绕道而行,避免遇到藏狗的袭击。

2)对于高海拔地区不要在冬季安排作业,通过缩短检测周期,加大对导地线、金具、绝缘子检测和维修力度,达到冬季免维护目的,避免运维人员作业风险。

3)应用直升机、无人机、在线监测设备来降低运维人员作业强度。

4)生活上应注意不可暴饮暴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他命的食品,适量饮热水,注意保暖,少洗澡(进高原头3天内尽量不要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消耗体力。

3.2 道路交通风险分析及对策

3.2.1 风险分析:

1)藏区道路交通条件整体较差,部分道路狭窄而险峻,夏季道路容易发生泥石流、垮塌等地质灾害,冬季道路容易覆暗冰、积雪,使得车辆行驶和人员行走安全面临巨大的压力。

2)地质灾害频发,巡线便道经常被冲毁,人员在上山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风险。

3.2.2 对策

1)藏区的道路交通状况较差,而且随时可能受到泥石流、塌方、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影响,行车和行走时应保持高度警惕,随时注意路况,经过有暗冰的路段时,应挂好防滑链,行车和行走安全。平时还应定期对车辆的状况进行检查,及时进行车辆保养,随时保持车况良好。

2)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在聘用驾驶员时进行严格的考核,选聘优秀的驾驶员。

3)车辆的配备上应能满足藏区地形和气象条件的要求。

4)对于部分地势险要的巡视区段道路,要有及时进行修筑,加装护栏、攀爬绳等安全设施。

3.3 人员驻地面临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3.3.1 风险分析:

1)运维人员驻地位于高海拔藏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除了常年气温偏低、空气干燥之外,生活用水质量差、冬季新鲜蔬菜短缺也是运维人员需要面临的困难。

2)人员驻地附近大多是藏民聚集地,民风民俗及文化的差异,容易跟当地群众发生矛盾,从而引起一些麻烦,甚至可能演变为围攻驻地的。

3.3.2 对策

1)加强运维人员进入藏区工作前的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一些藏区的民风民俗知识。

2)运维人员入驻藏区后应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尽量避免和藏民进行不必要的接触,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做好自我保护工作。

3)加强驻地的安全保卫工作,与当地政府、公安机关保持联系。

4)运维人员应每隔1~2月进行一次轮修,1~2年进行一次轮换,避免因长期处于高原地区工作生活而引起的身体疾病。

结语

以上只是一名运维工作者在四川藏区运维工作中的一些体会,随着四川藏区输电线路运维工作的不断推进,可能还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和突发事件,只有搞好平时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运维人员的技能,充分利用“四新”技术,降低运维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搞好应急准备,提高应急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藏区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和运维人员的安全、健康。

参考资料

[1]由西南电力设计院,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等.四川藏区输电线路竣工图[Z].

篇(2)

【关键词】高速铁路;风险;管理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分析及管理就是采用安全系统工程相关技术和方法,识别高速铁路运营存在的风险事件,通过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等级,从而采取控制措施对高风险等级事件进行控制和持续监测的过程。高速铁路实施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是将安全关口前移、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防的重要安全管理手段。

1 风险分析及管理的基本原理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是对风险事件(潜在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事故后果严重性的测度,是高速铁路运营系统安全程度的度量。其整体风险可描述为由一系列风险事件场景、可能性和严重性所组成的3元素的集合,如公式(1)所示:

R = { (Si,Pri,Ci)| i=1,2,?n

(1)式中:Si为第i个风险事件场景,包括风险事件的类别、原因、影响范围、控制措施等;Pri=Pr (Si)为第i 个事件场景发生可能性(频率或概率);Ci= C(Si)表示第i个事件可能导致危害的严重性。

从公式(1)可以看出,高速铁路运营系统的风险水平取决于风险集合中每个风险事件的风险水平Ri ,而某个风险事件的风险水平R i 则是该风险事件发生频率及其可能导致危害严重性的函数,因此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分析就是对其所有风险事件进行识别,结合必要的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原理和技术,确定每个风险事件发生频率和后果,进而确定其风险水平的过程。

2 风险分析及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流程

任何系统的风险因素不仅取决于自身,其所处的环境和人为因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将“人-机-环境”综合考虑是进行高速铁路系统风险分析和管理的必要手段。因此,进行高速铁路系统风险分析和管理,首先需要明确高速铁路系统的环境信息。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分析及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设置风险控制措施及持续的监督和检查。GB/T 24353 2009 / ISO 31000 2009《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对风险分析及管理的基本流程进行了定义.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根据设定的分析范围、结合相关科学方法和手段,识别出系统的所有风险事件。为保证风险识别的有效和完整,通常需要结合必要的风险识别方法来进行,适合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风险识别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危险及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结构化What-if检查表分析法(SWIFT)等。

2.2 风险分析

由公式(1)可以看出,某个场景下风险事件的风险水平度量由2个因素决定,即该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及其导致的后果的严重性。因此,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分析就是对识别出的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后果进行分析的过程。根据结果的形式不同,风险分析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通常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时比较适用,主要凭分析者的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各专业系统专家的经验判断、各专业系统累积的事故及故障数据都可以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定性风险分析得出的风险水平的描述是主观的、粗略的。如对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的频率定性分析结果通常为高、中、低等定性的描述;后果定性分析结果通常为特别严重、严重、一般、轻微等;具体定性描述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2.3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就是将风险分析结果与预先设定的风险准则相比较,以决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过程,风险评价结果是决定风险事件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的依据。风险准则的制定应考虑操作的可行性、数据的可获取性等多方面因素。常见的风险评价采用风险矩阵的形式,目前国际铁路运营安全风险评价多参照EN 50126: 1999《铁路应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的规定和说明》提出的风险矩阵形式.(详见表1)

风险发生的频率 风险等级

偶尔 可以容忍 不期望 不期望 不可容忍

极少 可忽略 可以容忍 不期望 不期望

不太可能 可忽略 可忽略 可以容忍 可以容忍

不可能 可忽略 可忽略 可忽略 可忽略

无关紧要 不重要 严重 灾难

危险后果的严重等级

表1 典型铁路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矩阵

风险矩阵就是将风险的2个要素――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导致的后果的严重性,分别作为横轴和纵轴组成二维矩阵,横轴和纵轴交叉的不同组合定义为风险等级(见表1)。风险等级包括不可容忍、不期望、可以容忍和可忽略4个等级。对于不可容忍的风险必须采用控制措施以降低其风险等级,对于可忽略的风险当前可不必采取进一步措施。

2.4 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对高速铁路运营系统设置风险控制措施过程中,可应用以下原理或原则,以达到优化利用系统资源尽可能提高其总体风险水平的目的。

(1)高风险事件优先处理原则――木桶效应。木桶效应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把水桶代表铁路系统,各个木板代表构成铁路系统的相关部分,水桶的装水量代表铁路系统安全水平。由木桶效应可以看出,构成铁路系统的风险事件的最高风险决定了铁路系统安全水平。基于这一思想,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设置应优先考虑高风险事件,将有限的安全管理资源优先投入到对系统“短板”的加高,可以实现系统安全水平的最大化。

(2)控制措施的优先级――消除、预防、降低、减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法的基本方针,也是现代安全管理“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防”的重要理念。风险控制措施的设置应首先考虑消除其成因,以达到系统本质化安全;对无法消除的情况,应采取预防性措施预防风险事件发生;事故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绝对零风险是不存在的,如地震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对这类风险事件可以预先设置降低后果(如地震预警)或减轻其严重性(应急救援等)的措施。

(3)控制措施类型。高速铁路系统运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工程实施阶段分为3类:一是源头控制措施,包括设计优化、设计质量控制和产品准入控制等以实现系统本质安全;二是施工和安装阶段控制措施,包括采用更优的替代材料或设备、实施软件管理及人机工程学设计和制造来提高系统的使用安全等;三是运营阶段控制措施,包括检测、监测和养护维修等手段确认系统安全状态,通过人员能力培训等方法提高职工技能以降低系统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通过设置安全防护措施

及应急演练等方法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后造成后果的严重性。

2.5 监督和检查

监督和检查是风险持续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监测等。随着高速铁路系统的运营,基础设施及车辆等状态处于动态变化中,持续的检查和监测是保证风险水平处于可接受状态的重要手段,是风险闭环管理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篇(3)

地铁防洪排涝风险识别

风险因素(因子)的识别是风险分析的首要步骤,剖析出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对风险分析工作有决定性的意义[7]。地铁防洪排涝风险因素确定主要是通过调查、分解、讨论、协商、咨询等方法,找出所有的可能影响因素,并分析和筛除那些影响微弱,作用不大的因素,简化工作,然后再讨论与研究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地铁防涝风险的存在性明确后,需要对风险影响因子进行拟定。初步分析认为,拟定出的影响因子应能够全面地反映地铁防涝现状的所有特征,这些特征不应只体现出防涝本身所关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工程要素,还应该体现出假设涝患发生后对周边单位、商铺、交通和人的社会影响性等非工程要素。因此,初步制定了如表1所示的六大影响因子,构成了地铁站点防涝风险等级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中的影响因子域U=(u1,u2,…,u6)。

地铁防洪排涝风险估计

地铁防涝风险影响的因素确定之后,就需要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估计,本文采用定量法进行各因素的风险估计,具体包括两部分:⑴估计各影响因子对最终防涝等级评定的贡献,即制定各因子的权系数,这一点是直接面向分析目标的,与站点周边情况无关,但与站点所处的阶段有关;⑵对各因子可能影响程度分等分级,并根据各站点的实际边界条件对各因子进行评分定级,这一过程是面向各站点的,站点情况差异在此得到体现。

地铁防洪排涝风险评价

地铁的防洪排涝风险评价就是在地铁防洪排涝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把各种防洪排涝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损失幅度及其他因素的风险指标值,综合成单指标值,以表示地铁发生洪水风险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的程度,并与根据该城市的发展水平确定的可接受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城市的风险等级,由此确定是否采取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本文采用属性模糊评判模型,对成都地铁2号线西延线各站点进行防洪风险等级评价。

评价等级的划分

防涝风险等级评价体系拟将站点的防涝等级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Ⅰ、Ⅱ、Ⅲ、Ⅳ、Ⅴ等,各等级关系如图2所示。相应地,各影响因子的评分向量也为相对应的5个等级,Ⅰ等为最高风险,Ⅱ等为高风险,Ⅲ等为中等风险,Ⅳ等为低风险,Ⅴ等为最低风险,各因子等级标准如表2所示。

成都地铁2号线西延线各站点风险等级评定

成都地铁2号线西延线为四川省2009年开工重大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西延线始于三环路北侧的成灌客运站,止于郫县的犀浦站,并在犀浦站与成灌铁路换乘,线路长8.8km,共设车站6座,分别为迎宾路站、信息路站、互助站、外语学校站、西区站、红光停车场站,站点布置及具置如图3所示。利用上述方法,首先分析成都地铁2号线西延线各站点的地形、河道、雨水设施、地下水、区域位置等影响站点防涝安全的因素,对照表2给出的影响因子取值,带入属性模糊评判模型进行系统评价,得出各站点施工期及运行期风险评价等级,结果如表3所示。从站点防洪排涝风险评价等级计算结果来看,各站点的防涝形势是比较乐观的,大部分站点的防涝安全级别介于Ⅲ等与Ⅴ等之间,由于地形、周边河道条件等的差异,互助站、外国语站的防涝等级为Ⅰ~Ⅱ等,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两个站点的淹没风险是较大的。

地铁站点淹没水深测算

篇(4)

演练地点:工地现场

演练人员:保安组、管理人员、工人

演练负责人:郑沐林(项目负责人)

主讲:朱世武

一、演练内容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已)、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

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

1、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分析

根据本工程及气候条件情况,施工中可能会遇到9级或以上台风,给工程施工带来危害。根据以上分析,并充分考虑到施工技术难度和不利条件等,经多方讨论和分析,将台风确定为本项目的突发事件、重大风险或紧急情况。

2、突发事件及重大风险预防措施

从以上风险情况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给施工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1)项目部加大了在索取气象信息方面的投入,提高全员防洪防台意识,项目部定制了气象预报短信服务。

2)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详细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并密切注意气候变化及卫星云图的活动迹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

3)台风处理方案

在预知台风即将发生后,待来临之前停止施工,将人员及有关财产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使财产损失尽可能减到最小。

(三)、应急资源分析

1)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项目部有关部门负责人、项目部成员、业主、监理、地方政府、医院卫生机构等。

2)应急设备、物资准备:医疗设备、救护车辆充足,药品齐全,各施工小分队配有对讲机、及物资转移的相关设备。

3)上级救援机构: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地方可用的主要应急资源是救护车。

二、应急准备

1、机构与职责

一旦发生台风安全事故,项目部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成立现场应急领导小组。

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

组 长:郑沐林

副组长:林耿延

安全主任:朱世武

为使现场有序,行动有效,分别设了五个小组。

通讯联络组 组长:蔡坚锋

技术支持组 组长:林育宇

抢险抢修组 组长:林少余

医疗抢救组 组长:林坚锋

后勤保障组 组长:蔡海涛

项目部防汛办24小时值班电话:

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

主要应急机械设备和物资储备表

序号

材料、设备

名称

单位

数量

规格型号

主要工作

性能指标

现在

何处

备注

1

挖掘机

2

现场

2

翻斗车

4

现场

3

电焊机

1

现场

4

水泵

2

现场

5

发电机

2

现场

6

编织袋

10000

现场

7

应急车

1

现场

3、教育、训练

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项目部对抢险人员进行必要的抢险知识教育,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应急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公司每年进行两次应急预案指导,必要时,协同项目部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4、互相协议

项目部事先与地方医院、宾馆建立正式的互相协议,以便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

篇(5)

关键词:外来人员;安全风险;信息技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270.7F91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5-2801.2016.05.081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南屯煤矿每年都有大量的外来入井人员进行井下参观、学习或作业活动。煤矿井下环境复杂,危险因素多,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外来入井人员对矿井环境不熟悉,安全风险意识较低,如果对其疏于管控,在井下参观、学习或作业过程中,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必须研究科学方案,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严控外来入井人员安全风险,切实加强外来入井人员安全管理,确保外来入井人员人身安全。

1外来下井人员安全风险分析

外来入井人员文化程度、安全素质差别很大,对煤矿井下安全风险没有充分认识,安全意识淡薄。目前,南屯煤矿对外来入井人员安全管理仅局限专人带领、上下井签字等传统方式,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管理手段落后,容易造成管理失控,出现安全风险,不能适应煤矿安全发展的要求。因此,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严控外来下井人员安全风险,创新管理的工作模式适时而生。

2预控对策

2.1利用多媒体对外来入井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多媒体技术是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数字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它可控制培训节奏,提高培训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视频、动画、声音等生动灵活优势,对外来入井人员下井前进行安全培训,较短时间迅速提高外来入井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安全技能。2.2建立外来入井人员安全管理制度(1)外来入井人员下井前必须接受安全培训,并在培训签名表上签字后方可下井。否则,严禁下井。外来人员下井前安全培训内容为:下井安全须知、乘坐人行车(包括架空乘人装置)安全注意事项、大巷行走注意事项、自救器使用方法、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及其他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其中施工安全注意事项由牵头单位负责,常规安全注意事项由安监处负责。(2)矿在安监处井口会议室设立外来入井人员培训室,外来入井人员的安全培训及签字工作在培训室进行。在井口会议室设立外来入井人员培训记录台帐,详细记录外来人员安全培训情况,安监处值班管理人员要在培训台帐上签字确认。(3)外来入井人员的安全培训由牵头单位负责,牵头单位负责人是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外来参观、考察、学习、实习下井人员安全培训由安监处牵头负责。(4)牵头单位必须超前准备好培训书面内容、培训器材等,培训结束后将培训书面内容留安监处存档。(5)在井口设立外来入井人员管理台帐,上下井签字,安排专人带队。安监处值班管理人员、井口安监员负责对外来入井人员的安全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由带队人负责将《南屯煤矿外来入井人员安全培训签名表》交井口安监员检查并签字确认。2.3对外来入井人员的安全要求(1)入井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做到休息好,体力充足。(2)入井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随身携带矿灯、自救器和定位卡,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前严禁喝酒,严禁携带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3)下井时要自觉遵守入井检身制度,听从指挥,排队入井,主动接受检身。乘坐罐笼时不得拥挤,严禁在罐笼内打闹嬉戏、大声喧哗,信号发出后严禁进出罐笼。(4)大巷行走时要走人行道,注意力要集中,时刻注意前方及脚下障碍物,有车辆通过时,要进入躲避洞或在宽敞的地点躲避,待车辆通过后方可继续行走。(5)乘坐平巷人行车时,听从跟车工指挥,只有在车辆停稳后方可上下,车辆运行时严禁将身体任何部位及携带的物料、工具探出车外。乘坐斜巷架空人装置时,上下稳妥,坐牢座椅,抓紧把手,目视前方,严禁身体左右摆动。(6)井下各地点的仪器仪表、操作按钮不得随便乱动,大巷的架空线为带直流电的导线,严禁用手或任何物体触及架空线。(7)自救器的配戴使用:当井下遇到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火灾事故或在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环境时,可以使用随身配戴的自救器安全脱险。2.4利用人员定位系统动态掌控外来入井人员下井情况利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人员定位功能,可以动态掌控外来入井人员位置、状态以及活动轨迹和行动路线。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入井人员的生命安全及煤矿安全生产。

3取得成效

3.1进一步规范了外来下井人员的安全管理通过实施,优化安全管理流程,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精准、严细、安全、高效的管理制度,确保外来入井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2规范基础数据管理实现了矿井集约化信息管理和信息链之间横向互通,为矿提供了一份完整、规范的基础数据管理和保存,便于查询和监管,随时了解外来下井人员状况,也为矿井安全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3.3节省资金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可大大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每年可节省资金12.6万元。

4结束语

篇(6)

(济南铁路局济南工务机械段,山东 济南 250022)

【摘 要】铁路工务集中修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多,对铁路运输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铁路工务集中修施工中,需要做好安全风险控制工作,保障施工质量。本文分析了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进而总结出风险应对措施。

关键词 养路机械;铁路工务;集中修施工;安全风险

1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辨识

1.1 风险因素分类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于管理、环境、机器以及人员。进一步细分,根据导致事故原因可以分为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物因素以及管理因素。

1.2 风险辨识方法

针对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风险辨识方法主要包括:检查表法、头脑风暴法、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对照经验法、类比法、系统安全分析法等。简单实用的风险管理,在初期可以选择检查的方法帮助确定,也可以使用对照法和类比法。当对风险管理有一定认识之后,就可以选择更加严谨的方法,深入识别风险。

1.3 安全风险辨识重点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辨识,可以根据一般的类型事故进行划分,有车辆冲突的安全事故、人员伤亡安全事故、火灾安全事故等等。这些划分为重点安全事故。根据安全风险基础信息以及安全特点,根据上下结合、自下而上原则做好辨识工作,详细寻找风险源,将安全风险因子控制住,杜绝安全隐患的存在。

2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2.1 风险分析评价及分级

大型养路机械安全施工中,其实是有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式的,根据每个风险特征,风险点,风险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来进行等级划分可以划分成:A、B、C、D四个等级。划分的标准是:A级风险程度比较高,具备源头性、突发性以及系统性明显特征。这些特征会直接导致车辆出现冲突,会引发火灾或出现脱轨等等。B级风险,风险程度比较高,比较容易突发,而且突出过程中会有阶段性,可能会导致A级风险出现。C级风险,这个级别的风险程度一般,具备局部特征,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安全问题。D级风险,风险程度比较低,具备个别特征,可能会发生比较小的安全问题。

2.2 定性风险及分级分析示例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中引起的安全事故比较多,某例风险是引起了冲撞接触网支柱,这个安全风险已经在安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三起。调查发现,出现安全风险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为操作失误引起的,加之设备自身就缺少了防备撞击的装置,因此,将安全风险隐藏起来。另外,在管理上也存在管理缺陷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人员出现触电,造成了停工。

3 大型养路机械在集中修施工中的安全风险控制

3.1 细化施工方案,强化风险意识

拿到施工方案之后,相关人员要仔细研读,清晰每个细节要求。在此基础上安排人员到现场进行全方位的线路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大型养路机械施工项目,根据施工总体安全需求以及实地调查情况,开始制定自己的施工配合方案。该方案不仅将每个施工细节包含在内,而且将施工组织方案、职责分工以及应急抢险预案都被包含在内。每个参与施工的人员都需要认真阅读,为更好的进行大型机械养路施工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大型养路机械施工线段比较长,人员属于分散状态,安全管理跨度比较大,这不利于施工安全进行。因此,理当做好管理工作。管住边远作业人员不失管,管住单独作业人员不失教,管住重点施工人员不失控,参与施工的车间以及各个部门,都应该掌握好安全风险控制方法,在施工中基于安全理念进行。不断提升遵章守纪自觉性,将安全风险根植在脑海中。干部职工要根据自己的安全岗位职责,加入安全风险排查,落实安全风险责任。

3.2 全面研判安全风险,制定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一般承担的施工项目比较多,参加的施工人员数量也比较大,投入的机械设备也比较多,安全管理难度会相对较高。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及时研判安全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第一,对人员进行风险研判。关键是针对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评判,尤其是对一线施工的人员,更需要对其进行重点分析,查看这些人员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第二,对设备风险进行研判。对大型养路机械等自轮运转设备,从最日常的检查、保养,运行使用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判,及时排查和识别出潜在的故障,从而提升设备使用效率。第三,对作业存在的风险进行研判。主要是对大型养路机械司机进行研判,从他们的作业标准、作业流程查看作业过程中是否根据标准执行,是否落实了安全标准。第四,对管理风险进行研判。从安全制度落实情况,排查出可以导致风险出现的漏洞,对作业环境也需要进行分析,及时控制住风险。

参与施工的人员数量多,相互配合的单位也多,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作业穿插以及相互影响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施工方案准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该问题,尽量和施工主体单位协调好。提前查清楚大型养路机械对当下相关工程会造成哪些影响,也要明白这些施工单位存在的缺陷。在清楚了前提问题之后,在严格的施工条件下,尽最大能力和主体单位建立起和谐的施工关系,提供便利,在合适的空间和时间内完成工作。总而言之,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提高施工天窗的利用率,施工主体单位指派专人配合大型养路机械施工,提前排定大型养路机械进路、提前标识地下电缆位置等,不但提高了对安全风险的有效掌控,也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还为其它施工配合单位的施工提供了便利,收到了多赢的效果。

3.3 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把控现场安全环节

大多数的集中修施工的空间比较限制,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下,只要存在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导致更大的问题出现,这就要求施工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尽职尽责,都要落实责任,保障施工顺利进行。施工过程中,根据第一手资料,结合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环境,制定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从作业流程、施工防护以及方案中落实。每个作业人员肩负起自身范畴内的责任,必须做到责任落实到人。

4 结束语

为了实现大型养路机械在铁路工务集中修中的施工安全,应该细化完善具体的施工方案,将其作为安全风险保障,在施工中逐渐强化风险意识,将其作为安全风险控制的第一手段,进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责任明确到人。严格根据作业需求进行风险控制,使得集中修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孙昊.大型自动化物流——我们信任昆船——访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物流中心主任杨自辉[J].中国储运,2014(4).

[2]戴明宏,张君霞.四岗递进、四地循环的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3]陈政南,张天婴,姜成,苗晓雨.大型养路机械车辆侧滚对曲线通过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J].铁道机车车辆,2013(6).

[4]宫实俊,李红利.基于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的大型养路机械生产调度管理系统设计[J].铁道建筑,2013(11).

篇(7)

【关键词】危化品运输;风险因素;风险控制

1 危化品运输的风险因素分析

1.1 环境风险

天气风险是影响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一种典型的风险,大雪、大雾、雷暴、大雨、沙尘暴恶劣的天气环境不仅直接影响了驾驶员对安全距离等的判断,由于冰雪雨天路面的摩擦力大大减少,大雾和沙尘暴等挡住了驾驶人的视野,这样驾驶人员操作不当或避险不及,将会带来灾难性的事故。如果运输的危化品发生泄漏甚是爆炸等危险事情,一方面运输危险预防施救不是那么齐备,救援起来更是难上难,另一方面由于雨雪天气还会带来危险范围的扩大,剧毒化学品泄漏或者爆炸品爆炸带来的二次危害是无法估量的。

1.2 驾驶员风险

假设把车辆当成是一台电脑的“硬件”,驾驶员则成为这台电脑正常运行的“软件”配件。软件的性能直接影响硬件性能,因此,驾驶员行车能力、应急能力、精神状态等各方面因素直接影响车辆各方面功能的发挥。车是人主宰的,驾驶人的安全意识程度、情绪稳定性都会在驾驶过程中体现出来,汽车的“灵魂”是驾驶员,所以,人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导因素,是最大风险所在。

1.3 危化品风险

危化品具有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易燃性以及辐射性等特殊的化学特性。具有毒性的物质挥发或者泄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爆炸性的物质受到撞击或者受热的情况下易引起爆炸事故,放射性物质具有辐射性,大量的辐射性物质对人体和动植物有着巨大的伤害,程度加重的达到死亡,较轻的虽然表现出没影响,往往许多年以后会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1.4 车辆风险

车辆风险来自行驶部件、装卸系统、安全附件、储运容器的安全性能风险。如,由于长期使用导致转向系的横直拉杆球头松动,因为长时间使用球头磨损,球头压紧弹簧弹性变小,这样车辆行驶过程中车头会左右来回摆动,当车辆制动时车头还会出现左右偏动的危险信号。带有粉尘危化品的装卸系统如果没有良好的粉尘防爆设计,整个区域甚至是方圆几百米都是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车辆的安全附件包括灭火器、防火帽、三角灯、危险标识、拖地带等。任何一个缺少或不合格都会影响车辆行驶安全。液体危化品一般是加压后运输的,储运容器受到挤压、撞击和挤破等,储运容器的气压剧增,而且储运容器常常受到危化品的腐蚀作用,其抗压能力也是逐渐减弱的。

2 危化品运输风险控制

2.1 人的风险控制

由于人的意识与外界的现实有着差异,所以从主观上改造人的意识,改变人的行为来适应外界,才能达到对风险的高效控制,使得人类的生产活动远离灾难。

2.1.1 加强专业培训,增强行车驾驶能力

驾驶员是危化品在公路运输工作的直接操作者,其运输过程的驾驶水平的高低以及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直接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以及事态的影响程度,参与危化品运输的有关企业时时刻刻都要把提高驾驶员驾驶水平和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的培训课程,通过加强驾驶员各方面的专业技能来降低危化品运输的风险。

2.1.2 加强人员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

人对危险及危险品的认识是做好防范风险的首要步骤,只有先在潜意识里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才会时时刻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置,安全运输才能得到保证。采取危化品公路运输要加强对有关人员交通法规培训和学习,增强对危化品本身属性的认识、相关的应急方案、已事故案例等学习,逐渐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自觉实行“我要安全”的行车理念,这句理念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

2.2 环境的风险控制

我们及时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有利于降低风险。

2.2.1 及时收听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提前知道运输道路区域的天气有利于人类躲避泥石流、狂风暴雨、暴雪等一系列的恶劣的天气。直接的是保证人员和车辆、货物的安全完整性,更进一步的是降低运输成本,避免因不必要的事故带来财产的损失,好的外界环境是人类有效生产活动以及其他的经济活动的前提。如果提前知道某路段在某个具体时间会有大雾或大雪等恶劣的运输环境,停止该次运输是将风险降到最低。

2.2.2 路途遇恶劣天气,因情况采取措施

首先保持良好的心理因素是很重要的,先慢慢降低行车的速度,有关人员要时刻警惕车辆及危化品的监管。其次,在确保车辆安全行驶的前提下,将车辆停到最近的服务区或者其他安全的避险场所,等待天气转好不影响运输再继续行车。

2.3 车辆的风险控制

2.3.1 行驶部件风险控制

而驾驶员在运输的过程中,车辆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协调好身体的各个部分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首先驾驶员在使用车辆时应注意行车前检查、行车中检查和收车后检查。其次是注意车辆各个部件的日常保养,比如讲车辆停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最后对车辆要做技术类检查,更准确地知道车辆的使用是在安全合格的范围内。

2.3.2 储运容器风险控制

容器的渗透脱漆问题而随之而来,容器的质量受到进一步的威胁。而容器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受到挤压、碰撞和刺破等,因为在运输过程由于受到撞击或受热等原因造成容器内的压力会剧增,而且危化品对于容器内壁具有腐蚀性,容器的耐压性也是有极限的。

2.3.3 装卸系统风险控制

车辆的装卸系统包括了快装卸接头、阀门和软管三个部分。连接软管分为橡胶和塑料材质两种的内置钢丝,由于橡胶和塑料材质容易受到危化品的影响而老化,老化后不及时发现已发生危化品外泄造成事故。所以要对连接软管进行定期检查,如有裂痕及时更换新的材料。阀门的作用是通过调节阀的作用调节流量,来控制运输物质安全适当地进出,进出流量控制的不合理,阀门的性能不符合标准都会影响运输。及时检查阀门的性能及实用性是必要的。快装卸接头分为铝质和白钢两种,由于铝质材料易受到腐蚀,考虑到安全因素必须采用白钢材质的快装接头。

2.3.4 安全附件风险控制

安全附件是控制和处置危化品事故的有效工具,必须确保齐全有效,有效降低危化品公路运输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安全附件主要有危险标识、灭火器、拖地带、防火帽等。拖地带的作用是使得车辆底端与地面有效接触,由于与大地接触,产生的静电可从大地端运走,这样避免由于静电带来的火灾爆炸事故。危险标识包括易爆、危险、禁止烟火等,一般贴在显眼易于识别的地方。防火帽是一般处在车辆排气管尾部,进入加油站或国家重点防火的单位都必须关闭防火帽,离开时打开。

2.4 危化品的风险控制

2.4.1 危化品包装的风险控制

危化品在运输过程中有必要人为的去辨认危化品的种类,这需要做好包装外的识别标识。不同的危化品种类应贴有相应的危险标识,以便更好的辨别。比如,易燃气体应该贴有易燃液体标识的字样和相应的图案。如果没法正常识别应询问相关人员。包装必须采取牢固、完整无损、严密不漏、清洁,防撞击性、防震动性、防晒性、防雨性等措施。例如,烟花爆竹包装必须达到防潮,坚实牢固的要求,除此之外出厂包装必须用瓦楞纸箱,纸箱、牛皮袋等简易的包装一律禁止作为出厂包装。

2.4.2 危化品本身危险性的风险控制

危化品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有毒性、感染性、放射性以及腐蚀性等一些特殊的化学属性。相关人员必须通过理论和实践培训深入了解危化品法规与标准及熟悉危化品本身特性,做到“知己知彼”。防止将危化品运输车辆停靠在城镇、加油站、人流量大的地区以及树木茂密的地区,确定无安全隐患后方可出行。

3 结语

为了危化品安全运输,本人从人员风险、驾驶员风险、车辆风险、危化品风险这个方面着手详细分析了其风险因素的来源。结合相应的需要提出了想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使得危化品运输向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S. Bonivicini, P. Leonelli, G. Spadoni, Risk analysis of hazardous materials transportation: evaluating uncertainty by means of fuzzy logic[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998,62(1):59-74.

[2]Rajeshwar Rao, K.,Venkateswar Rao S., Chary,V. Estimation of risk indices of chemicals during transportation[J].Process Safety Progress,2004,23(2):149-154.

[3]徐泽敏.公路毒性化学品运输事故环境风险评价的探讨[J].现代交通技术,2005(2):80-82.

[4]任常兴,吴宗之.危险品道路运输风险分级指数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4):126-129.

[5]张超,等.考虑应急救援的危化品泄露事故后果风险评估[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9(5):1,5.

[6]贾红梅,等.危险品道路运输定量风险分析研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2):188-192.

[7]吴敏馨,孙群.高速公路危险品运输环境风险评价及预防对策探讨:以广州市花莞高速公路为例[J].广州环境科学,2012,27(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