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会计核算职能特点

会计核算职能特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4: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会计核算职能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会计核算职能特点

篇(1)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

会计集中核算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为:首先,会计集中核算具有一定的集中性,这一点主要指的是将会计档案和会计核算工作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预算并未发生改变,因而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也不会发生变化;其次,会计集中核算具有一定的监督性。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职能就是对企业的使用资金状况进行监督,进而维护企业的资金安全。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监督流程为:企业将所得资金先纳入到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中心账户上,再由会计核算中心对该账目进行核算,并对企业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监督;最后,会计集中核算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会对企业的资金账目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就能够保证资金核算和监督的一致性。

二、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的意义

会计单位管理的必然要求。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工作的两项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首先,会计核算管理型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会计核算工作可以向企业提供更多的管理信息和服务信息,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上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其次,核算单位的依赖性特别强,将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不仅可以提高核算/!/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还能够有效改善核算单位自身改革所遇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会计行业的改革。

会计集中核算的发展要求。会计集中核算是以会计监督工作为中心、以会计核算工作为具体表现的一种核算方式,从本质上来讲,企业的财务监督是会计核算中心通过会计核算来实现的,因此,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并不是单一的,它应该是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为一身的机构。只有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统一,企业才能够达到会计核算的改革目标,会计集中核算也才能够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

新会计工作体系建立的客观要求。现如今,经济全球化不仅为企业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为企业的管理带来挑战,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下,现如今的会计核算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记账、报账工作,而是需要在准确了解市场的前提下,对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将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不仅能够促进传统会计核算工作的转变,还能够加快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的速度,并能够使我国的会计制度在经济发展大潮下得以顺利改革。

三、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的具体做法

转变会计审核的重点,深化监督职能。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主要指的是对各种票据进行审核,以此来加强对企业资金使用状况的监督管理。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核算中心应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会计审核与会计监督上来,并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来为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提供保障。

确保会计集中核算的效率。保证会计集中核算效率的主要措施就是加强单位参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单位参与度高会为会计核算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此外,还可以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因此,提高单位参与度可以提高会计集中核算的效率。

强化会计核算的服务职能。相比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来讲,会计集中核算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它是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升华,因此在管理和服务方面,会计集中核算应该更具优势。为了提高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应该加强自身的服务职能,并不断优化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以此来提高会计集中核算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优化会计核算的管理模式。企业应该根据公司的具体状况制定出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并加强对资金和目标成本的严格审查,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刻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之进行快速处理。

篇(2)

传统意义上会计的职能主要为核算与监督。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大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职能也进一步细化为预测、分析、控制、决策、信息等相关职能。会计预测职能,就事业单位而言,主要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单位会计人员必须做好单位部门预算,同时根据事业发展的特点拓宽事业收入的渠道,协助单位领导做好争取资金的工作。会计分析职能,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和执行后,把控制目标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矛盾,找出差距, 挖掘潜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会计控制职能,又叫会计监督职能,是指控制、规范单位经济活动的运行,使其达到预定目标的功能,它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决策的职能,就是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根据历史和账务的反映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证据。信息的职能,我们所处的时代叫信息经济时代,由此说明信息何等重要,渗透方方面面,信息已成为获取经济、获取机会掌握命运的重要途径。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必须实现的职能之一。

二、现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001年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会计业务统一由核算中心核算,执行统一的核算标准、核算方法,避免了由各单位掌握尺度不同造成的差异。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综合性较强,接触面宽,遇到的问题多,可以及时地、全面地研究政策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在规范了各单位财务行为的基础上对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起到了前瞻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在实践工作中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给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1.集中核算不彻底,会计服务职能削弱

每个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同时负责几个事业单位的账务核算,工作量大,任务繁重,难以对单位的每一笔经济业务的详细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会计核算中心通常的做法是要求单位会计人员在报销凭证上附带提供大量的资料、信息,造成了工作的重复,报账手续繁琐,工作效率低。而即使这样,在实践工作中还是容易出现记账错误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对业务的不清楚、不明白,仅凭字面上很难了解到业务的实质。基于双方立场不同,基层单位一切从实际业务需要出发,而会计核算中心则从财务制度要求出发,双方出发点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矛盾。

按照会计核算中心的组建原则,会计核算中心应定期向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报送会计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难以实现,这就造成了另一个容易出现的矛盾,即由谁来填制各种报表?核算中心的观点是单位会计主体地位不变,当然应该由单位来填报各种报表,提供所需会计信息;而事业单位则倾向于会计核算由核算中心完成,由核算中心提供报表所需数据顺理成章。这一矛盾的存在势必影响会计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

会计核算中心为加强自身管理、预防腐败,往往会采用人员轮岗制,这一制度虽起到了积极作用却为核算单位带来了困扰,会计人员的频繁流动使得账务的交接混乱,发生问题难以分清责任。不同会计人员记账的习惯不尽相同,容易影响历年间的账务处理的纵向可比性,也给账簿的查阅增加了难度。

会计凭证平时保存于会计核算中心,年度决算结束才返还给单位财务保管,造成了预算单位在需要财务信息时查阅原始资料不及时、不方便。

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要为使用者及时地提供完整、有效的会计信息,而及时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重要的质量标准,现行核算制度下,会计信息的提供与使用上绕了远路,及时性、相关性均受到影响。无法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事业单位会计就无从谈起实现自己核算、反映的职能。

2.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会计控制、监督职能受限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资金支出的审批权、控制权、监督权高度集中,单位只负责报账,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内控意识薄弱,将财务管理的重任依赖于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会计核算监督与各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在时空上的分离造成了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与单位具体经济业务活动脱节,因而会计核算中心无法对单位原始凭证所反映经济事项的真实性进行监督,造成管理中的漏洞。例如:资产管理、账实核对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会计集中核算后,国有资产、物资保存于预算单位,由预算单位使用管理,核算中心的人员一般只能根据核算单位提供的资料对新购置资产登记入账,而对资产的使用状况、管理情况、账实是否相符难以进行有效监管,也做不到定期清查、账实核对,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势必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物资管理薄弱问题更加突出,如不加以妥善解决,将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事业单位会计力量薄弱

撤消会计机构后,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一方面,部分有经验有能力的会计人员被抽调到会计核算中心,削弱了单位的会计力量。事业单位往往对会计核算中心过于依赖,不利于财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对政策法规缺乏自觉的研究学习,等待报账过程中由核算中心的管账人员说行或不行,对会计科目的设置、核算方法兴趣缺失。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领导往往对财务管理工作放松、忽视,认为有会计核算中心把关,不愿再承担管理职责,也不愿再花过多精力放在财务工作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上,大大弱化了会计的预测、分析、决策等职能。《会计法》中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现实情况是并非每一位单位的主要领导者都接受过系统的财务管理培训,熟悉财务会计的相关法律规定,了解财务工作的思路,取消了专职的会计机构提供专业的知识,要求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及其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负责,存在较大难度。

三、在此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如何更好的发挥会计职能

1.与国库集中支付制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制度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全程的监控制度。其基本含义是: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设立一个统一银行账号,各单位的预算资金统一在该账户下设分类账户进行集中管理;财政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预算单位支付,通过银行将款项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财政资金的余额只保存在国库单一账户。实行集中支付虽然不改变各部门、单位的支出权限。但其作用在于建立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财政部门掌握资金支付权,可以根据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的规定而决定是否给予支付。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而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机结合为会计核算中心由办理日常会计核算业务向会计审核和监督转轨提供的良好的基础,变会计核算中心为财务管理中心,强化其监督审计的作用。在“三权不变”的原则下,各项支出业务由单位领导审核批准后经过核算中心审核无误后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会计账务处理由单位会计人员完成。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可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检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账务核算、资金使用情况及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还可以有选择的对某笔业务进行延伸审计,在保持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职能的独立性的同时使财政监督得到了加强。

2.加强沟通与协作,完善内部控制职能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对单位的会计人员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切实担负起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责,同时又要作为会计核算中心与单位业务部门的桥梁。一方面,与会计核算中心加强横向交流联系,建立互补、互促、互动的分工协作机制,认真听取意见,及时进行沟通,使中心会计人员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切实解决核算中心与单位财务管理脱节的问题。做到事前提请会计核算中心授权审批,事中监控经济业务全过程完成账务处理,事后参与内部评价与内部审计,协助会计核算中心开展对经济业务的延伸审计,从而对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更为有效的核算、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在会计核算中心制定的操作规范、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管理需求,制定更为细致适用的财务工作管理办法。在执行中加强与单位业务部门的沟通,向业务部门普及这些规范、办法的重要作用,避免产生消极抵触情绪。改变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淡薄的问题,使得内部会计控制落到实处。

3.细化预算,提高预算质量,实现预算管理职能

(1)根据单位业务特点编制预算

预算编制作为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与单位整体工作是密不可分的,预算编制的准确与否体现了一个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水平高的单位编制预算就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作为财务人员要参与单位工作计划的安排,与业务部门多沟通,对业务部门的工作计划进行认真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要空想,做好准备工作。预算编制准确性提高了,预算执行才有主动性。根据单位业务的特点选择预算编制方法,避免长期采用增量预算造成财政经费的浪费。以体育总局为例,因奥运会四年一个周期的工作特点,可以采用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的方法,即奥运会结束后的第一年采用零基预算,其余三年采用增量预算。

(2)实行预算管理责任制,落实到人,对预算执行实时分析

预算执行过程涉及多部门、多环节,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管理过程。单位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预算执行负总责,同时要将预算执行层层细化到各部门和具体负责人,并制定相应的预算执行考核指标。财务人员负责协调整体情况,应与业务部门加强交流沟通;在实施环节要参与合同签订、验收审核;及时结账、监督资金收支合法合规;按预算支出项目建立资金收支台账,对预算执行效果实时监督,及时反馈执行情况;参与考核,分析影响预算执行进度的原因并督促责任人整改,切实做好预算执行工作。

(3)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规范管理

①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规范使用各类资金。

②履行必要审批手续,不得以加快执行进度为借口随意简化手续。

③按功能使用各项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原则。

④避免年末“突击花钱”,杜绝“以拨代支”。

4.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会计水平,适应新形势需要

篇(3)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财务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生存发展的保障。进入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也由原来传统会计核算方式向会计集中核算方式转变,会计集中核算方式能够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真实性,但这一模式还存在着不足,需要对其进一步改进,以使其能够更好地为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服务。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1.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核算的职能认识不清。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中心中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对于会计核算的认识不清,认为会计核算仅仅是核算职能,其他与核算不相关的事项都不属于会计核算职能,所以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管理时,部分工作人员对非核算的部分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使得对单位财务的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然而单位中的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职能不仅仅包括核算工作,还包括其它财务工作,而其工作目的是保证单位中的各项经费都能够用到实处,促进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提高。

(2)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有限且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会计核算作为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单位整体财务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其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然而,当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并不高,且分配给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也有限,从而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阻碍。

2.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的依据,建立健全合理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能够促使单位的预算管理变得有章可循,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但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还缺少这样健全的管理制度,在实际的预算管理中,对部分资金的预算尚不完全,而预算中心也缺乏相应的财政约束力,从而使得事业单位在财政支出上存在随意支出的问题。

3.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不挂钩

将会计核算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相结合,一方面使得原来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将核算和管理工作职责推脱给核算中心,而忽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而另一方面,核算中心却将核算作为唯一的工作职能,也忽视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这两方面合起来使得财务管理和核算工作分离开,阻碍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顺利进行,并对事业单位的财产造成一定损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下的财务管理强化对策

1.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相关会计核算工作时,应该综合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特点,建立一套内部财务的管理制度,例如开支标准、收支管理、财务分析、财务监督等,以逐渐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事业单位须在这一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对相关的财务制度进行完善,以减少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加强会计核算下的财务管理。

2.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且工作人员的配置也很有限,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地壮大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队伍。事业单位在平时应该多注意为会计核算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使会计核算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再者,会计核算部门应该定期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对近段时间内会计核算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解决,使工作人员通过会议对会计核算方面的工作职能和责任有个清楚认识,以明确自己工作中的失误点,并对其进行改进。

3.建立协作配合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建立在会计核算基础上的,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要由核算单位和核算中心来共同完成的,这就需要相关核算单位和核算中心之间进行协作沟通,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统一起来。核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沟通交流,能够使相关会计工人人员对事业单位的相关经济活动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及掌握,从而能够对事业单位中的各项财务支出进行监督、管理及核算。同时核算中心能够通过沟通交流对核算单位的相关业务开展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以促使会计核算中心由原来的核算型向创新的管理型转变,以便更好地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相应指导,并且发挥其服务、监督、核算职能。总之,建立协作沟通制度,能够将单位中的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挂钩,真正实现在会计集中核算下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工作。

三、结语

会计核算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会计集中核算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急需要相关财务管理部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调整财务管理上所存在的不足,并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总结经验,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梁 悦: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建议[J].辽宁经济,2012(11).

篇(4)

关键词:施工企业 会计管理 集中核算

引言

近年来,我国施工企业高速发展。由于施工项目多、资产规模大、地域分布范围广、流动性较大等特点,导致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了能更好地做好施工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就需要出现一种新的会计核算方式,即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制。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加强了施工企业的会计监督和管理的职能,成为会计管理目标实现的新手段、新方法。当然会计集中核算的实现也给施工企业会计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与难点。下面我就施工企业如何克服这些新的挑战与难点,以更好地发挥出会计集中核算的效用,谈谈自己的建议。

一、施工企业会计管理中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特征

特征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实现了施工企业资金的统一性。会计集中核算是在各施工企业财务自、资金使用权和领导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了各部门、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帐户,所有资金都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帐户上,其收付和结算以及日常会计核算监督、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统一由会计核算中心办理和承担,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一种形式。

特征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效保证了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核算方法的规范性及核算程序的合理性。会计核算中心人员是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具备扎实的财会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熟练操作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他们在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时,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是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二是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专项资金不按规定项目使用资金以及手续不全的用款拒付。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适时适量拨付款项,保证每一笔资金正常流入流出。

特征三: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施工企业财务部门改变监控手段,控制关口前移,增加了各部门资金的透明度。由于施工企业的每项支出均通过核算中心审核支付,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促进施工企业的有关财务活动数字准确、票据合规、手续齐备、合理有效,也促使了施工企业各部门严格执行预算,保证其支出的有序性、计划性,做到预算有依据、执行有监督、安全有保障。

二、施工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的难点

施工企业以前的财务管理体系使会计集中核算方式要面对新的问题。

1、割裂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的相互联系。很多施工企业运用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集中在总公司财务部实行,可财务管理工作仍分散在以前下属单位进行,让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脱节,不利于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行。

2、由于财务人员人事关系的变化,加大了财务人员与项目部的沟通距离。很多施工企业在运用会计集中核算时,财务人员与项目部的沟通被削弱,财务人员没有把自身上升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高度,项目部未及时传递项目信息资料,财务收集信息不完整,致使帐务处理不及时,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财务信息,全程控制项目部的资金及经济活动,无法及时把相关部门人员的经济责任反映出来。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在施工企业运用会计集中核算后,在形式上有监督作用,关注记账等事务,无法完全发挥它监督管理的职能,不利于调动企业实行财务管理。会计集中核算有限的人员和工程项目数量及种类多,让施工企业很难对各类项目实施严格的会计监督,且施工企业过度强调企业会计人员事发之后的监督职能,减弱了其监督职能,没有完整的领头监督体系和准确可行的制度,同时因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没有全面的激励机制,对相关人员的考核及奖惩没有良好的衡量标准,无法确定科学的方法和定量指标,不能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财务管理的实现有效性。

4、未能充分发挥会计软件财务管理系统的作用。施工企业选取会计软件时不充分,只考虑会计核算职能,忽略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即使选用有财务管理系统的软件,也缺乏具有相关技术的工作人员,忽视财务管理系统运行,阻碍财务信息在部门间传递、共享和管理,出现“信息孤岛”。

三、加强会计集中核算下施工企业会计管理的策略

1、观念要更新

施工企业业务拓展和规模以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扩张,财务管理被施工企业充分重视,处理好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实现二者的结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财务集中管理,把财务管理加入组织管理层面,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成为企业奠定良好市场竞争的基础。

2、信息要加强

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及施工企业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财务软件,加强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信息共享。如集中管理大中型企业、理财优化为目的用友 N C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实现监控各部门财务核算。

3、预算管理要全面

施工企业以网络环境制定科学全面的预算规划,用友N C 系统提供了多级预算管理体系,在各级预算间实现预算表的编制、批复、上报下发及汇总等流程,使业务执行的各个环节以预算信息的引导和制约,保障施工企业各环节的控制,通过及时获得执行数据并进行分析,财务管理的监控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杜绝各部门因沟通不及时,数据不同步使企业受到的损失。

4、人员素质要提升

为了能更好地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这就需要施工企业打造出一个专业人才队伍,通过采取聘请会计核算和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深入改进当前的会计核算工作,并在培训工作中加入对行业前沿的关注,使会计核算人员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以胜任当前会计集中核算对会计人员所提出新要求。

5、激励机制要健全

以会计软件提供的经济业务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为标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考核、奖惩与职务升迁相结合,提高会计人员的质量和工作水平,有效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和管理人员对会计核算的合理性、财务管理工作及实施情况的积极性。

6、监督系统要完备

具体日常会计核算业务以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为中心转向会计审计和监督,保证会计人员使用会计软件及计算机网络及时检查项目会计的核算及资金使用情况。资金动态管理的实施,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施工企业通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取消,分散在各单位资金全部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使上下机构从各个层面参加项目资金的管理,加强了资金的财务管理和调度,公司资金优势得到发挥,减少分散和闲置资金的浪费,减少违规现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1)工程款的收取:财务人员收取工程款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实行资金集中管理。(2)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施工企业依据经营环境的特点,财务结算中心的建立,有效的保证结算中心资金支付审批程序,为整个企业的日常资金结算负责,实现网上资金结算,减少资金的占用;了解未来现金流入流出情况以制定资金预算,现金流入流出情况通过日常现金收支管理来反映,动态了解近期的现金情况,项目部定期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由财务部把资金发到项目部账户统一支付,预防资金流失;通过与实际对比分析预算差异,结合事中检查、事后总结,找到成本费用的下降空间,控制开支。(3)完善资金对账系统。施工企业定期对各项目部之间的资金进行核对,利用财务软件提供了资金集中对账系统,与自身特点结合,设置对账的科目及规则,定期核算各账目之间的资金往来。

四、总结

会计集中核算是施工企业会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当前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们施工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我们更好地落实会计集中核算制来加强施工企业会计管理,以充分发挥施工企业的整体优势,使施工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协调发展得到实现,进而能为我们施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张德芳.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5).

[2]穆恒昌.建筑施工企业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几点建议[J].财务与会计,2008,(10).

篇(5)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业企业;差异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1

现阶段企业会计工作是市场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发展作用下产生的经济产物,主要标志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企业价值核算以及采用复式记账法形成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会计工作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及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向标准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专业的会计工作系统。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同属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前提下,只有进行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有效区分二者在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差异、防止核算失误,才能切实保障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一、建筑企业会计

建筑企业是影响国民经济的关键因素,其经营活动具有项目多、周期长、涉及广等特点,在资金来源、资金筹措、资金运作、工程预算级工程量等方面价款的结算方式与其他行业存在着许多差异,其中会计信息直接影响企业工程招标、工程质量、工程价款等重大经济活动的确定。建筑企业会计需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安排对相关工程项目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对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建账,并且应用复式记账法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准确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定期进行会计报表,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建筑企业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

建筑企业的会计工作由于建筑企业经营活动性质的影响具备许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标志性特点,具体可以概括为会计核算的分散性、会计对象的单向性、会计工作的周期性、价款结算的多样性。建筑企业会计核算最大特点就是具备一定的分散性,由于建筑企业所参与或经营的工程项目众多,难以运用统筹管理的模式进行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因而针对独立的工程项目应该赋予更多的会计核算权限,而且每个工程项目都会有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系统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并且及时向上级单位进行会计信息的反馈工作。与工业会计只针对工作车间进行会计核算相比较,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范围法更加广泛。

建筑企业会计对象是指进行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内容,具体指代独立的工程项目,往往是单位工程或工程中的单个项目,与其他行业领域的会计工作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单项性特点。同时,建筑企业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由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周期比较长,会计成本核算、会计信息整合、会计监督以及资金流量管理等工作的实行是在一定时间限制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且还应根据工程项目各环节的具体安排定期进行工程核算及合同方结算,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资金有效收回,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多样化,涉及的行业领域众多,工程项目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都需要根据市场价格进行会计核算,导致建筑企业价款结算工作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工业企业会计

工业企业会计的基本职能与建筑企业相似,都是对企业具体经营活动和进行会计核算及会计监督。工业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是在应用最少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经济投入的前提下,将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通过工业生产活动满足社会对于高质量劳动产品的需求。工业企业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会经过一系列的环节和销售渠道得到合理的费用补偿,生产收入一部分用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以及再生产活动等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一部分用于企业税费上缴,作为国家积累资金。综合工业企业经营活动的性质,工业企业会计工作可以概括为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为辅,通过建账、结账、报账等会计方法反映出工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消耗与变化。

三、建筑企业会计和工业企业会计之间存在的差异

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中经常表现出相同的工作内容,如果难以有效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就会导致核算失误,严重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继而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明确建筑企业会计与工业企业会计之间存在的差异,将二者的会计职能进行合理划分,对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建筑企业会计与工业企业会计之间的差异性主要反映在企业进行存货核算、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及收入核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在进行材料采购时,会对材料采购方向及采购成本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建筑企业的采购成本除了包括材料买入、物流费用、材料损耗等方面的经济投入,还包括材料的存储费用和增值费用;工业企业在原料采购过程中所产生的存储费用不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会计核算中,工业企业关于材料采购过程中所产生的增值税的核算方式与建筑企业相比,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建筑企业进行材料存储费用的计算时对分次摊销易耗品按照在用易耗品、在库易耗品及低值易耗品几种科目进行明确的分类核算;工业企业则按照材料的原价值进行价值易耗品和待摊费用的转换,同建筑企业应用的平均摊销方法具有一定的差别。

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进行长期资产核算的内容不同,建筑企业的长期资产核算在名称、结构和内容等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工业企业进行长期资产核算的对象主要是资产工程,建筑企业进行长期资产核算的对象既包括建设运行的固定资产工程,又包括建筑企业参与建设或独立承担的临时性工程。建筑企业的流动性较强,工程项目建设会根据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因而建筑企业长期资产核算对象明显区别于工业企业。在进行长期资产核算的过程中,工业企业往往在运行生产项目内进行,不仅对生产项目固定资产及生产活动形成的成本支出进行会计核算,而且对生产施工设备、生产所需原材料、承包项目和付款项目都会进行系统的核算。工业企业的长期资产核算科目既属于企业成本核算,又属于企业盘存核算,同时也是企业对生产项目的结算,反映出生产项目长期资产建设的全部内容。建筑企业的长期资产结算主要是对资产工程和临时性工程进行会计核算,核算内容包括工程设施投入和专项工程支出等,以工程项目具体施工环节的成本支出为基础,加上工程项目的专项物资成本,既是对工程项目的长期资产进行准确的计算,同时也是明确工程盘存数量的重要手段。

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主要包括成本种类、成本项目、成本计算周期、核算方法几个方面。建筑企业的经营成本具体指代建筑工程成本、工业产品成本及机械作业成本。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建筑工程成本的计算一方面包含工程实际成本,同时对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也要进行准确的计算。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通常指代直接工资、生产材料、生产费用、直接支出等方面的计算。建筑企业工程的特点导致了建筑工程成本的划分和工业产品的成本划分存在明显差异,工程项目所包含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建筑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即使进行简便的工程耗用计算方式,还原成工业企业的产品计算模式,与工业产品的成本计算也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性。

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之间还存在着收入核算上的差别,不仅表现为经营收入的分类,在明确收入原则、核算收入方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建筑企业在进行收入和算时,会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将经营收入尽心明确的分类,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将工期较短、资本价值较少、且能够按照项目合同按时完工的工程项目确定为经营收入的组成部分,所有工程项目的经营收入核算都按照合同收入中确定的经营收入进行计算的。工业企业进行收入核算主要以企业确定发出的生产产品、劳务提供、价款凭证等作为主要核算依据,而且具有明确的收入核算原则。

四、总结

建筑企业会计与工业企业会计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而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建筑企业会计与工业企业会计之间存在的差异及联系,切实保障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良好的财务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晓飞.浅议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委派制[J].民营科技,2007(03).

[2]袁梦生.建筑企业实施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2).

[3]甘霞.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06).

[4]伊军红.我国工业企业会计内控体系构建分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篇(6)

一、国库会计核算概述

(一)国库会计核算的基本内涵 国库会计是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运用银行会计的核算方法,对各级预算收入、支出、退付及划拨、清算等资金运动情况进行真实、及时、完整的记录、反映和监督,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与完整,提高国库资金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保证和促进各级预算的顺利执行。国库会计是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能的基础和具体体现,是一种与预算会计密切联系的特殊的银行会计。按照会计的目标理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该系统提供的信息既要有助于解脱管理者对资源的经营责任,又要有助于外界信息相关者决策。作为一种特殊的银行会计,国库会计反映和监督的是财政预算资金的收入、支出、退付和划拨、清算等资金运动情况,通过这种会计活动服务各级政府等有关部门,保障和促进各级政府预算的顺利执行。

(二)国库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国库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用政府预算科目和银行会计科目、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方法,及时准确地办理预算收入、划分、报解、入库和库款支拨、退付等业务;另一方面是对国库资金的收纳、划分、报解、入库、退库和支拨等进行监督。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预算收入的缴纳,即对缴入国库的预算收入按政府预算收入科目和有关会计科目进行分类核算、汇总;(2)预算收入的划分和留解,即国库根据中央、省、地、县、乡等不同的预算级次和财政体制确定的收入留解比例,按规定的核算方法,对已缴纳的预算收入进行划分、留用和报解;(3)预算收入的退付,即根据规定和授权,将已入库的预算收入款项退还给申请单位或申请人;(4)库款支拨,即对已收纳入库的预算资金根据预算规定的用途和合法支付凭证,向预算单位供应预算资金;(5)国债发行和兑付,即根据国债发行和兑付计划,向发行和兑付银行清算资金;(6)预算外收支,即对预算外资金进行收纳和再分配。

(三)国库会计核算的特点 国库会计核算具有相对独立性,既属于银行会计的范畴,又具有预算会计的特征。从银行会计的角度来看,国库会计是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账户设置、账务平衡、记账方法等方面与银行会计有共同点,但在具体执行国家预算收入的收纳入库和库款拨付的核算、反映和监管上,又不同于一般的银行会计业务,其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主体不同,国库会计服务的特定单位是国家金库,银行会计服务的特定单位是流通领域中从事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即银行。二是核算对象不同,国库会计核算的对象是预算资金的收纳、划分、报解入库与库款的支拨所引起的国库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银行会计的核算对象是银行信用业务中存款的存入和支取、贷款的发放与收回、业务收入与支出等引起的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三是业务范围不同,国库会计涉及财政、税务、海关和银行结算业务,银行会计涉及的是银行与非银行的金融信用业务。从预算会计的角度来看,国库会计核算与总预算会计、税收会计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国库会计每天编制的收入日报表是总预算会计登记收入分类账的唯一合法凭证,是分析掌握预算拨款的可靠依据。因此,国库会计核算在凭证使用、科目设置、核算内容分类、国库报表编制等业务上与预算会计一致。

二、国库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国库会计核算作为国库业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工具,其工作好坏、服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预算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及其分配使用,对国家预算执行乃至经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国库会计核算在国家预算收支活动中,发挥着执行、反映、促进、监督以及决策支持作用。自1994年分税分级财政制度改革以来,国库管理制度、预算体制的变化对国库会计核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体现出国库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一)为分税制改革奠定基础 分税制改革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收入分配关系,同时调整了政府间资金上划、下拨的约束关系,增强了各级政府当家理财、自收自支、自求平衡的动力。而国库会计核算为各财政部门开设账户,统一办理预算资金结算,集中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管理,对预算内资金和非税收入等进行管理,使各项收入能够直达国库和财政专户。由此可见,国库会计核算在分税制改革体系下不仅为深化收支管理、细化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和强化资金调控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同时弥补了预算约束软化,增强了财政财力,为强化财政职能、克服财政缺位,增强财政性资金的调控创造了条件。

(二)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搭建良好平台 一是国库会计核算通过使用财政账户的集中管理、分户核算,实现了信息集中,完善了财政内部运作机制,简化了工作程序,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搭建了良好的操作平台;二是国库会计核算在保证资金规范运作的同时,实现了对资金运动的全程监控,从而完善了政府资金的约束机制,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搭建了良好的控制平台;三是国库会计核算保证了各类资金收支项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保证了会计账目的客观真实性,为国库资金的使用和调度提供了真实的信息平台。

(三)为国库现金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国库现金管理是在国库会计核算的基础上,通过对财政资金运动的准确预测和严格控制,对财政资金的存量进行有效管理。一方面,国库会计核算对财政预算资金的及时收入和支出,减少了大量资金的闲置,有利于提高国库资金使用效率,控制财政支出增长和债务增长;另一方面,国库会计核算实行收入划分、共享分成、总额分成、税收返还等处理,有利于优化资源有效配置,扩大国库现金管理运作,将财政资金纳入市场运作,促进金融市场创新深度和层次。

三、国库会计核算发展历程

(一)国库会计核算发展历程 自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和《国家金库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国库会计核算体系从建立到不断完善,经过了漫长的过程,随着金融、财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库会计核算体系。纵观近3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国库会计核算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5~1990年,是我国国库会计核算体系发展的初级阶段。1985年以前,人民银行系统中没有独立的国库部门,国库工作处于会计、国库合署办公的状态。所有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均是由手工操作完成,无论是记账、算账、报账,还是计算、审核、对账、编制报表,都是在手工条件下由很多人共同完成的,会计人员没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核算业务以外的工作,更别提进行会计分析、预测、统计和控制。通过几年的建设,国库会计组织体系基本建成,国库会计核算也从人民银行会计中分离出来,实行单独核算,结束了国库账务由银行会计部门代管的局面。

第二阶段是1991~2001年,经历了几次财税体制改革后,国库会计工作摆脱了手工记账的传统核算方式,基本实现了电算化。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了《中国人民银行国库会计核算规程》,1994年分税制实施后,分设了中央金库和地方金库两套账务,2000年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与操作的规定》,这些规定的颁布实施使国库会计核算日趋规范。同时,鉴于这一时期的国库会计电算化仍属于初级水平,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发推广了“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1.0版,结束了国库会计核算没有全国统一的应用程序的历史,规范了各地在核算操作中的不同做法,提高了国库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国库会计电算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的国库会计核算体系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是2002年~2008年,国库会计核算管理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基本实现信息化系统全覆盖。“十一五”期间,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在全国铺开,为适应新形势,中国人民银行完善开发并推广了“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2.0至4.0版本,进一步提升了国库会计核算电子化水平。至2005年6月,所有地市级以上国库均全部直接参加现代化支付系统,成为国库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依托新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平台,先后建立了国库资金汇划报解新模式、财税库行之间的横向联网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等,实现了支付凭证的电子化,进一步加快了各级库款入库速度。从此,国库会计真正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结算渠道和结算方式,实现了国库资金的实时清算,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时间价值和使用效率。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印发了《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等制度文件,为统一国库会计核算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国库会计核算体系现状 近几年,国库会计核算已步入全新的信息化系统阶段,随着国家金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的全面推广和国库信息管理系统(TMIS)的建设完善,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逐步实现了国库会计集中核算,国库会计核算内容和手段越来越丰富,表现出来的问题和风险也发生了改变和转移。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国库会计核算网络化。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已从最初的单机运行、简单应用逐步发展为联网运行、多层次、多业务、多功能的综合业务应用系统。目前,国库会计网络化实现了国库与财政税务、商业银行与国库、财政税务与商业银行的网络互通、无缝链接,国库会计通过与财、税、库、行的横向联网,实现网络的传输和信息共享,国库会计核算彻底摆脱了人工传递凭证、账单、报表等环节,所有凭证往来、信息传递都通过网络来实现,使得国库会计核算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征收部门、经收处延解、占压国库资金的现象从根本上杜绝。至此,国库会计核算信息的集中度、共享度以及灵敏度大大增强,成为顺利推行国库单一账户和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重要技术保障。

(2)国库会计核算便捷化。一是业务自动处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依据原始信息和预先设置的参数,对收入划分、共享分成、总额分成、税收返还以及账务处理进行自动业务处理;二是账务实时记载。国库会计核算账务及上下级国库账务能够实时记账,从而实现收入直达入库和调拨款项直接到账;三是信息按需生成。国库会计核算中的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自动生成,可在需要的时候输入筛选要求实时查询,随时打印。真正实现了数据电子化存储、数据共享等现代化管理目标。

(3)国库会计核算无纸化。无纸化即电子化,是将纸质税票计入系统,使之变为电子税票票据,再借助网络完成票据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资金结算。利用电子票据相互传递进行数据、资金的交换,大大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国库会计地方横向联网系统主要就是依据这种方式实现了无纸化操作,取消了业务办理中的纸质凭证传递,以加密加签的电子信息为办理业务的依据,使用在了国库集中支付、国库资金实拨、非税收入缴库等业务环节。

四、国库会计核算发展改革路径

随着国库职能的拓展,国库会计核算方式不断更新,国库会计核算的工作范围也在不断延伸和拓展,信息化发展释放了部分人力资源,要求国库会计核算逐步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具体是“三项管理”。

(一)外部预算管理,突出国库会计核算的预算概念 一是完善国库会计核算体系,引入预算管理理念。国库会计核算既能核算预算内,又能核算预算外;既有目前的总账、分户账核算体系,又有按照预算单位和预算科目的预算控制体系,使基层国库部门做到相对独立以便行使国库监督职能,发挥国库会计核算的主观能动性。二是预算内外资金合并,完善国库单一账户。将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国库会计核算范围,取消商业银行为财政和预算单位设立的零余额账户,统一由国库部门从国库单一账户将财政资金直接核算支付给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使得每一笔资金支出流向明确。三是加快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步伐,提高资金收益。尽快出台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办法,适时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增值,减少改革阻力。四是逐步尝试债务管理。债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库会计核算,逐步也要把各级政府部门债务安排完整体现在国库会计核算中,便于统筹资金。

(二)内部监督管理,突出国库资金安全的风险理念 一是建立国库会计标准化管理体系。在全面总结国库核算管理经验基础上,以提高国库会计核算质量为重点,研究制定国库会计的管理标准化流程,推动国库会计标准化管理示范点建设。二是加大对现有3T系统的升级改造,使之能在较大程度上符合各地的业务需要,并进一步推动3T系统在全国的推广使用。三是采取积极措施,突破现有桎梏,推动银行票据在国库会计核算领域的应用。

(三)会计信息管理,突出国库会计分析的增值服务 一是在思想上重视国库会计分析工作,认识到国库会计分析对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国库部门的自身优势,与财政、税务等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建立对口的国库会计信息资料库,增强国库会计核算数据的采集能力和加工处理能力,为国库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二是提出核算分析服务理念,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规范化的会计管理,实现国库会计信息的实时处理和反馈,建立全方位会计信息分析服务理念,为财政、税务、海关等政府部门,甚至是商业银行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丁雪晖:《扁平化管理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探析》,《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12期。

[2]王军波:《对我国国库会计理论中几个问题的思考》,《金融发展研究》2008年第11期。

[3]王雍君、 蔡燕青:《以国库会计为重心构造政府会计》,《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4]潘景荣:《基层央行会计核算的现状及对策建议》,《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年第11期。

篇(7)

关键词: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中,会计部门作为重要的管理部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对单位的管理和经济效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马克思曾指出,会计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这是对会计职能进行的科学概括。所谓“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一般被理解为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两项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所以,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中,要特别重视药品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发挥,二者不可偏废。

药品会计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药品是医院为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价格不一、经常变动、领用频繁、占医院各种物资消耗的比重大等特点,是医疗业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因此,药品会计的职能不仅只是简单地做好记帐、算帐和报帐工作,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对药品的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减少积压和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和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核算方法,以保证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为强化药品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员职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药品入库、保管、出库及库存等过程的监督和核算

药品会计除对药品的金额、数量进行正确核算外,还要对其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要监督药品的采购是否按合同执行,是否及时办理入库手续,验收是否合格,是否有合法、合理的采购渠道。针对受市场经济影响的药品折扣现象,应专门设立明细帐,从采购地点、数量、金额以及在总采购金额中的比例等方面进行反映,并随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防止这部分资金被截留或转为他用。在药品保管过程中,要防止药品积压、丢失、变质等现象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对药品的出库要监督其是否按正规手续填制出库单。为了做到帐帐、帐实相符,药品会计应每月监督药品部分的盘点工作,不得以支定存,通过实地盘点,如发现有盘亏或盘盈现象,及时查明原因,报请领导批准,并进行相应的帐目调整,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二、加强自制药品的管理

要加强对制剂原料的管理,药品会计应监督其是否按批准的生产计划及消耗定额领用原材料;监督其成本计算是否合理、准确;制成品的计价是否按保本微利的原则核定和控制;对其制成品是否办理入库手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控制,并督促其改进。

三、加强对药品销售的监督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