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4: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2
从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后,劳务派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几乎成了很多企业主流的用工方式。所谓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至用工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出现,对于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灵活性的提升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降低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劳务派遣供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的需求就是为了进行“风险转嫁”,这一新型的用工形式究竟为何会背离了派遣业发展的宗旨,对劳务派遣机构的运营带来哪些风险呢?本文结合劳务派遣机构的实际经营,从财务管理的视角陆续展开对财务风险的探讨。
一、当前劳务派遣机构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资金运营过程引发的财务风险
按照派遣协议的约定,劳务派遣机构承担着派遣员工的工资发放、社保缴存等义务,各项资金的安全性、准确性和给付的及时性等均可成为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其中首先防范的就是应收账款所引致的风险。根据上海市人社保障部门的统计:派遣公司不同程度均存在垫付,资金垫付比例高达15%-35%。大量的应收账款增加了派遣机构资金成本和坏账风险,导致企业的财务危机。其次,派遣工资的计发和社保代收代缴具有范围广、金额大、标准不一、流速快等特点,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资金支付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二)税收政策引发的涉税风险
首先在营业税方面,根据财税[2003]16号文件规定,派遣公司差额征税的收入扣除项目里只包括工资和四险一金,三费(福利、工会及培训)在计算营业税时也不应作为收入的抵减项。各地区税务分局对税收政策理解差异,所享受的税收政策不尽相同,操作不当就有可能会存在滥用差额征税、虚增扣除金额等的逃税嫌疑。
其次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派遣员工服务于各行各业,工资薪金水平不尽相同,很难满足税务机关规定按照的合理发放水平进行税前扣除;同时用工单位没有工资基数,不能合法列支三费(福利、教育及工会费)的支出。因此,这些矛盾应引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关注,出台新的文件加以明确。目前情况下,用工单位规避风险的办法是合同中约定由劳务派遣公司发放,劳务派遣公司开劳务费发票给用工单位在税前扣除。此操作无法律依据,并且劳务派遣机构可能会承担三费超标的所得税涉税风险。
最后在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方面,部分用工单位直接支付的福利、加班费等,劳务派遣人员适用“工资、薪金所得”还是“劳务报酬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呢?个人所得税与劳务派遣单位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代扣代缴不一致,出现同一个劳务派遣用工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纳税所得项目不一致的矛盾。
(三)稽核审计带来的财务风险
日常派遣员工的劳动报酬、社保经费由派遣机构代为支付,这种操作模式本身存在诸多隐患:首先,用工单位为少列成本,如未按劳动条例规定如实缴纳社保费,这部分风险转嫁给与派遣员工签订合同的派遣机构;其次,派遣机构无法保证派遣费用支出的真实性。劳务派遣这一特殊用工形式带来的政策盲目,无疑给某些企业进行暗箱违规操作有了钻空子的机会。如何监管派遣成本的真实性,怎样维护派遣员工个人利益,这些都是政府管理部门进一步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四)连带责任引起的财务风险
连带责任是指各个责任人对外不分份额,不分次序,根据权利人的请求承担责任。《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中,雇主责任规定条款模糊,不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劳务派遣业的发展。一旦用工单位与员工发生劳动纠纷或工伤赔偿事件,最终往往由派遣单位出面解决承担主要赔偿义务。
二、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
(一)法律规章不健全,政府政策缺位
目前我国尚未颁布规范劳务派遣的专门法规,现有的劳动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定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只对派遣机构的组织形式和注册资本进行了规范,不足以保护派遣劳动者的权益;连带雇主责任规定不详细,派遣机构不仅承担对派遣劳动者支付报酬、缴纳社保的义务,而且发生劳动纠纷,也得由派遣机构承担。其次关于劳务派遣的税收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尚需细化。
(二)经营不规范,派遣机构缺乏行业标准流程
由于派遣企业的经营本身带有规模化和持续性,业务特征决定了业务流程是风险的栖息地,派遣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决定着服务效率和扩展能力高低,还决定着派遣企业承受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从服务协议执行前的风险评估、合同管理,服务执行期间的财务管理、具体业务操作,到服务终止后员工遗留问题,上述工作流程设计是否规范,最终都会影响到派遣企业资金的非正常损失。
三、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1.建立客户风险评估体系,为后续的服务执行提供保证。评估内容包括资金支付能力和企业管理理念,没有稳健的资金作为后盾,员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劳动争议等法律风险将不断滋生;管理理念包括运营特征、企业文化等,对那些投机型、信用差、管理混乱、发展前景不好的,不宜提供人才派遣。
2.加强业务合同的管理
劳务派遣单位应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合作协议,协议除应当具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法定条款外,双方还应就劳务派遣服务的终止条件、遗留问题解决方式及划分进行约定,避免因人员遗留问题造成劳动纠纷而产生财务风险。为派遣企业的资金运营管理提供风险屏障,从源头杜绝隐患产生。
3.树立风险保障意识
通过保险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具体包括:按劳务派遣协议规定,及时足额为派遣人员办理各类社会保险;提倡派遣人员自己购买意外伤害、疾病治疗保障等补充商业保险;派遣机构和用人单位应积极沟通和协调,为所有派遣员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规避由于工伤事故以及人身意外伤害造成或有赔偿的财务风险,特别是高危操作的特殊工种人员。
4.加强财务管理力度
劳务派遣企业的财务管理应以财务制度为核心,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以信息平台为依托,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实行内部风险控制。坚持以收定支的原则,严格执行垫付资金的授权审批制度;其次应收账款建立明细科目,专人催收,保证资金及时足额收回;最后执行对账制度,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用工单位加强日常管理的信息交换,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往来资金和社保缴存情况的核对。
(二)健全派遣法律制度
劳务派遣虽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已在我国显示出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更主要的还是法律规章不健全造成的劳务派遣缺乏规范、发展缺乏保障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健全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
其一,实行设立行政许可制度,建立派遣机构的管理机构。派遣机构设立前必须经过行政许可,并逐步加强工会、雇主组织和派遣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对劳务派遣的监管能力,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
其二,备用金制度。建议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由政府对备用金的数额及缴纳、管理办法进行规定:用工单位和派遣机构分别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由第三方进行资金托管,避免资本自由支配而流动,此项举措对用工单位拖欠款和派遣公司偷逃资金的行为都能加以约束。
其三,明确雇主责任。派遣机构不应一律承担连带责任,原则上按派遣人员是否处于控制来区分彼此责任范围。法律对劳动派遣的规范,应当以派遣员工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为重点,用工单位的雇主责任应当重于派遣机构的雇主责任。这种选择有利于避免用工单位的风险转移,降低劳动派遣的社会风险。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造成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与可能。由于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主要体现在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利润分配等各个环节,一般来说,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个环节发生问题,都可能产生企业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盈力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内在要求。
企业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以期降低财务风险,实现企业财务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对单位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重点是对单位的经营性质、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组织体系、机构设置、人员、资金、物资、设备、技术信息沟通情况和经营管理状况以及单位所处的外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进行调查。
其次,根据调查结果,按照系统理论和方法的要求划分单位内部结构,通常包括:行政领导体系,包括行政领导的设置,各个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设置等;构成要素体系,包括人、财、物资、设备、技术、信息沟通的所属系统;经营体系,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等系统;管理体系,包括会计、统计、审计、电子信息和网络监控等系统。
第三,根据划分的各个所属控制系统确定系统运行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控制点,同时制定每一关键环节控制要点的有效控制方法和操作规范,特别关注高风险环节风险控制点的控制,防止产生财务风险。
最后,针对具体业务与事项实施相应的控制。具体业务事项的控制一般涵盖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层次和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通常包括对采购、生产、销售、预算、担保、合同协议、业务外包、企业合并、资产重组、投资融资、货币资金、存货、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控制,要特别关注重要业务事项的控制,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
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对不相容岗位实行分离控制、相互牵制。对财务风险隐患较大的业务(如担保、对外投资)制定专项业务操作流程,并对相应岗位进行特殊培训;对重要的担保业务、重大对外投资项目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并进行跟踪管理和监测,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
对内部控制执行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制度缺陷,适时进行修订完善,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二、实行预算管理
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所要控制的就是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财务目标)的偏离程度。财务预算是财务目标的细化,财务预算作为企业预算的一部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定立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也为生产经营控制和业绩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尺度。企业整体是一个责任中心,每个部门、每个班组甚至每个人都是各自独立的责任中心。这些责任中心被要求完成特定的职责(目标、任务),也被赋予一定的权力,以便对该责任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向下层层分解细化、下达预算目标任务和赋予权力,将预算目标层层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组甚至每个人。然后实施预算的事前、事中控制,一旦发生偏差,及时分析问题,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纠正偏差,从而达到预算目标。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管理者应当对企业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是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一般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长期资产适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等指标。根据以上指标定期计算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风险状态,及时识别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降低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并不意味着完全预防或消灭财务风险,而是指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或减少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应对策略和补救措施,减少损失的程度和范围。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有以下几种:
第一,风险规避,即企业在进行风险决策时或在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对超出企业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风险降低,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
第三, 风险分担,即企业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通过借助他人的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第四, 风险承受,即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减轻损失的策略。
企业应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风险应对策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由于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国家可能出台新的行业政策对行业发展进行调整。往往国家的某些新出台的政策,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作为一家以科技为核心的公司,国家重点发展方向的发生变化时,影响比较明显。
(2)对于一个依托于高新科技的企业,目前法律法规制定还不够完善。某些公司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不惜钻法律空子。同时,税法、公司法、管理法等调整变化也会造成税务体系,上市策略和投资计划紊乱的风险。
(3)政策法规的行业要求标准有所提高。
风险应对策略
1.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时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适时调整相关体系,把风险降到最低。
2.聘请相关的法律专家,及时了解法律的变化。同时营造诚信为本,公平竞争经营理念,杜绝不法行为。
3.不断地提高本公司的基本要求,及时更新设备和技术。
二、竞争风险
(1)若同行业的公司很多,市场竞争将会异常激烈。
(2)顾客,特别是认知水平较低的顾客,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并且一旦对某一产品长时间使用后,不易更换。
(3)目前产品生产成本的透明度比较高,各个厂家都在竞相进行价格战,如何在一系列的价格战中吸引到顾客对于本公司产品的关注,显得相当重要。
风险应对策略
1.公司相关部门需要随时与客户交流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要做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2.注意细分顾客群,聚焦于大中城市的家庭用户群体,针对这一群体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着力突破。
3.掌握好服务的大客户群,并通过这一群体的影响力,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市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市场风险
(1)如果公司创立不久,在市场信誉度以及产品的市场推广方面相对大部分的公司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鉴于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于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产品,当产品打入市场以后,顾客很有可能在不全面了解产品性能的情况下,不能给予产品应有的认可。另外,由于销售系统有待提高而处于不利地位。
(2)市场未知因素大,用户需求变动过快,极有可能出现强有力的行业进入者,从而是公司处于不利地位。
风险应对策略
1.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明确用户特点,并创造特色新鲜产品服务,第一时间抓住用户心理的潜在需求。
2.短期内迅速占领市场,并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迎合变化的用户心理和实际需求,推出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四、内部风险
1、财务风险
(1)融资风险:对于发展迅速的增长型企业,风险筹资的费用很高,受政策限制较多,面临资金缺乏同时易导致企业发展处于停滞阶段。
(2)资金偿还风险:主要受利率的影响,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增加偿债风险,直接影响资金偿还,进而影响企业声誉。
(3)资金使用风险:主要表现为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资金投资风险,影响现金和存货的周转速度。
(4)资金回收风险:企业的应收帐款不能及时到位,从而使货款被占用。
(5)收益分配风险:主要表现在收益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不当而产生的风险,影响投资者的在进入。
2、风险应对策略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的审计与监督;保持良好的外界应对、沟通系统;建立公司内部防范系统
(2)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3)建立财务风险的决策管理系统:建立广泛的社会融资网;加强企业的公关,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
(4)转变观念,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人力风险
(1)公司技术人才不足,新产品开发进度不快,一些产品的生产过程,还需要依靠外包给其它公司,才能完成。
(2)公司主要依赖于科技的创新,降低生产成本与周期和强化市场营销,仅从产品创新上看,需要大量的符合公司业务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而目前创新型人才不足以成为社会公认的问题。
(3)在创业过程中,某些核心成员退出,或在后续发展上产生分歧,产生的公司分裂。
3、风险应对策略
(1)在公司成立之初,就着重进行人才储备,将前期依赖于技术外包的局面逐渐改善,逐步建立起一支由本公司成员组成的产品研发技术团队,实现技术上的完全自理,以提高产品的创新效率,跟上市场的需求方向,更好的服务于客户。
(2)针对公司的情况,培养新人,着重培养创新意识,丰富员工培训方法,构建学习型组织,使员工能够更快成长,理解公司的核心理念,并以此为中心,出谋划策,促进公司的发展。
(3)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员工的福利制度,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团队凝聚力。
(4)构建公司成员的定期和非定期交流平台,促进成员间意见的沟通,不排斥不同意见者,根据市场和客户,制定合理可信的决策目标。
4、管理风险
(1)地方服务处的发展无法跟上客户群体的增长,导致有些城市的活动运作不法正常展开。
(2)执行能力缺乏所导致的计划偏差,或计划滞后等情况。
(3)管理层对于临时的突发状况不能妥善处理。
(4)机构扩大后,在员工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上可能产生滞后或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5、风险应对策略
(1)密切关注市场和客户群体的空间和结构变化,应地制宜地制定一系列相对措施,必要时加快公司地方客服的扩展速度。
(2)创业团队本身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并且在日后的经营和运营中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
(3)在制定计划时,认真细致地进行市场调研,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决策。
(4)启动部分员工的交换学习活动,促进不同地区的员工之间的交流,以便对公司的文化有着更全面的了解和体会。
6、信用风险
(1)主要是指交易一方不履行订单合同给交易带来可能的信誉损失和潜在业务损失。
(2)部分产品交易的由于不可估计的客观因素而不能按时完成,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7、风险应对策略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随着建筑行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行业内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建设方面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也越发严峻。在复杂多变的建筑行业市场环境下,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财务工作尤其是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系统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科学的选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做好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以及应对管控,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保障。
一、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的主要财务风险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所从事的行业领域主要是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建筑装饰以及钢结构行业等,其中主营业务主要是房屋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施工企业产品往往具有建设周期较长、资金投入规模较大、施工流动性强以及施工内容环境复杂多变等一系列的特点,因此这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有着不同的特点,综合分析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融资成本与负债规模风险问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由于项目建设施工规模相对较大,因而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往往需要较多的融资举债,这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整体较高,当负债规模超过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可承受的实际负债能力的情况下,则容易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出现过度负债,不仅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甚至可能由于后期现金流入不及时造成债务难以及时偿还,进而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第二,资金运营风险问题。由于当前建筑施工行业领域内部的竞争相对较大,因而不少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中标经常会选择垫资施工的方式,这造成了企业在项目建设施工开始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后期的资金使用过程中,往往由于对于资金流入流出的安排不够合理,尤其是在企业建设施工的关键阶段,如果资金无法及时到位,进而容易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失灵的风险,甚至造成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直接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第三,债务回收困难的风险问题。目前建筑施工行业领域,先施工后结算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较为常见的结算方式,这种方式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着规模较大的应收账款问题,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回收往往是根据项目施工进度的确认以及最终竣工决算所实现的,如果出现了资金到位不及时或者是拖欠施工款等问题,则会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出现大量的短期债务,进而应收账款难以及时回收,严重影响了资金的回笼,甚至出现坏账,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隐患。第四,项目管理不当出现亏损的风险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各个项目从合同签订到最后的工程阶段,往往项目建设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如果项目建设施工管理过程中成本费用管控不当,或者是项目质量以及项目进度出现问题,则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竣工决算带来较大的影响,进而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收入确认以及收益实现等都造成不利影响,再加上项目施工期间建筑原材料价格、劳动力的成本、施工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管控不当都容易造成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因素分析
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按照企业经营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不同,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在外部风险因素分析方面,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是会遇到经济政策、施工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经济政策方面主要是经济政策的变化会对房地产行业市场、建材行业市场带来较大的影响,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环境,进而可能造成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在施工环境方面,主要是建筑施工企业受到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影响较大,出现各种不可预料的自然环境变化,或者是缺乏部门之间的协调导致施工不利,则建筑施工企业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在市场上环境方面,主要是建筑行业领域的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税收政策的调整、劳动力成本的变动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风险问题的发生。在内部风险因素方面,主要是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对于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在内部管理方面没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没有科学合理在施工建设、资金运作、质量进度等方面选择相应的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及内部监督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薄弱环节,因而容易造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应对策略
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问题,还应该注重构建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价预警机制。在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价方面,主要是区分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投标、合同签订、施工建造等不同阶段,综合运用指标分析法以及财务报表分析法等进行财务风险识别分析。对于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承接前,应该对项目建设实施进行科学的预算分析,明确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资金状况以及财务风险,计算项目盈利预期进而决定是否承接项目。在项目承接后应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重点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风险、负债风险、营运风险、盈利风险等进行,综合选择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多项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财务风险管控策略的制定完善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财务风险管控策略。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方面,还应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不同的施工环节来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管控策略。在投标方面,应该强化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明确利润大小风险,计算盈利率,编制施工计划,避免建设项目后期出现风险问题;在合同管理方面,应该规范合同签订的内容,在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方面应该明确合同价格、付款时间以及决算方式,在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方面应该明确材料供给方式、材料价格确定方式、材料款项付款方式等,重点确保建筑施工企业资金流的正常稳定;在项目分包方面,重点加强对分包项目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控制,规范分包结算事项,适当进行风险的分散;在成本控制方面,重点是完善施工方案的制定,改进建筑施工企业的采购流程,积极采取新的施工技术,加快项目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成本投入;在预算管理方面,应该按照施工合同以及施工图纸等,提高预算的编制水平,做好完工百分比的确认,强化预算执行控制力度,以预算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防范财务风险问题;在项目结算管理方面,应该及时与业主部门进行对账,核算金额,确保按时付款,避免建筑施工企业出现资金链的断裂。突出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运营管理。有效防范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关键还应该做好资金运营风险的管控。具体来说,应该突出以下几方面:科学合理规划建筑施工企业的存货,平衡存货各项支出,避免原材料价格波动对现金流的影响;定期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各类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尤其是对于折旧年限相对较长、价值相对较高的固定资产及时清理,及时回收资金;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动态跟进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进款情况,催促业主及时按照完工确认百分比以及合同约定情况做好付款,降低坏账风险,保障建筑施工企业资金链条的完整;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管理,及时拓宽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渠道,在做好以往的银行贷款等融资基础之上,积极探索采取票据、银行保理、融资租赁等供应链融资方式,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的负债结构,进而防范风险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是企业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二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治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控制的根本性措施。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源于内部控制的失控,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企业运营的有效性和运作效率,使得企业能够正确应对财务风险以及其他风险。企业要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对单位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其次,根据调查结果,按照系统理论和方法的要求划分单位内部结构;第三,根据划分的各个所属控制系统确定系统运行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控制点;最后,针对具体业务与事项实施相应的控制。
2.实行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是在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基础上做出的现金流量安排,以及对一定时期内的损益表和一定时期末的资产负债表的预计。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所要控制的就是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财务目标)的偏离程度。财务预算是财务目标的细化,财务预算作为企业预算的一部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定立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也为生产经营控制和业绩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尺度。企业整体是一个责任中心,每个部门、每个班组甚至每个人都是各自独立的责任中心。这些责任中心被要求完成特定的职责(目标、任务),也被赋予一定的权力,以便对该责任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向下层层分解细化、下达预算目标任务和赋予权力,将预算目标层层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组甚至每个人。然后实施预算的事前、事中控制,一旦发生偏差,及时分析问题,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纠正偏差,从而达到预算目标。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财务管理者应当对企业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是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一般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长期资产适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等指标。根据以上指标定期计算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风险状态,及时识别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降低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1.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例如,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它企业。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资时,选择包销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他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现实的基础上,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企业在选择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性投资时要根据企业自身承受风险得到能力进行评估、分析。一般而言,股权性投资远大于债权性投资的风险。
3.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财务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企业可以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也可以建立风险基金,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相关工程施工企业调查分析显示,施工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施工自身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将无法有效排除施工企业的财务漏洞,无法正确引导施工企业相关经济活动的开展,最终影响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目前,我国多数工程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较为混乱,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力度严重不足,导致工程成本风险和经营风险增大,制约着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步伐。
二、建筑工程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建筑工程财务风险的有效应对,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避免相关财务问题的发生,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促进施工企业的健康成长。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将建筑工程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研究经验所提出的几点有关建筑工程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1.做好项目分析工作。首先,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分析工作,深入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了解建筑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隐藏问题和风险,将能够有效避免企业的经营风险,避免相关施工企业经济上的损失。目前,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渐恶劣,建筑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导致部分施工企业盲目参与工程施工,而部分工程单位正是抓住施工企业经营态度,在工程协议中设置隐藏工程量和隐藏条款,从而给施工企业的正常施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最终导致经营风险,造成施工企业经济方面的严重损失。因此,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招投标工作开展之前一定要冷静分析,并充分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分析工作。
2.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原因在于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漏洞较为严重,使得财务工作以及日常审核工作无法有效开展,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企业财务问题凸显,最终导致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产生。因此,施工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当中,必须要做好内部管理工作。首先,施工企业应该积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良好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管理工作的有力依据,没有有效合理的管理制度相指导,企业管理工作将会存在非常严重的混乱性。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视力度,加强管理制度的制定,如管理人员管理内容的划分,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的考核,企业内部处罚力度的制定等等,便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是对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传统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重视,针对企业各项资金支出进行合理的分析,编制全面的月度资金收支计划,严格审批资金的调用工作,确保资金消耗的合理性;同时,财务管理工作应该从财务统计工作过度为财务统筹和前期分析工作,从根本上减少施工企业经营风险。
4.加强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做保障,企业必须要加优秀强财管理人才的引入,以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做好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和评测,减少经营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首先,施工企业必须要正确对待财务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工作放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首位,加强同高等院校的合作和交流,积极引入具有丰富技术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以壮大企业的财务管理队伍;对于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要加强相关技术能力的培养,帮助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学习和完善,加强财务管理资讯的了解和掌握,有效的提升企业综合财务管理水平,避免相关财务问题的发生。
三、结语
关键词:海外EPC项目;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一些国内大型工程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竞争,其中不乏一些大型骨干工程企业已进入国际一流承包商行列。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 News-Record》简称ENR)最新统计,2013年已有55家中国工程企业进入“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排名行列①。
然而,在中国工程企业参与国际工程市场竞争并取得快速进步的同时,仍然不乏的失败案例,如2010年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承揽的沙特轻轨项目巨亏41.53亿元,2011年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在波兰的A2高速公路项目巨亏3.95亿美元。导致这些项目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均是由于在项目投标和实施阶段对项目相关风险认识不足,防范措施不够所造成的。
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所参与海外EPC项目投标报价和项目实施中所积累的经验,对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工程项目所可能面临的主要项目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剖析,并提出相对的风险应对策略。
一、海外EPC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一)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②。项目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对潜在的损失进行规划、识别、评估和应对的过程,目的是将用于规避风险的成本及所可能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实现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过程。
项目财务风险是项目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对项目财务管理目标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从而使项目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是对可能影响项目财务目标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制定风险应对方案的管理过程。
(二)建立和健全海外EPC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一些工程企业在初涉海外工程市场时,往往重经营、轻管理尤其是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一些项目在投标阶段甚至没有财务人员参与,导致风险评估方案漏项、风险成本估计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风险监控和风险防范措施不合理,造成额外的效益损失。海外工程项目投资额普遍较大,动辄上亿甚至数亿美元的项目屡见不鲜,为全面识别、评估和应对工程项目的各类财务风险,企业应重视项目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首先,大型EPC海外项目投标之前,企业应建立跨部门的项目风险管理团队,其成员构成除了项目管理、工程技术等专家之外,还应吸纳涉及财务、法律、公共安全、保险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可引入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以保障从不同业务角度对包括财务风险在内的各类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和测量。其次,项目财务风险作为项目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运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项目潜在财务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建立风险矩阵模型。最后,根据项目财务风险分析评估结果,按照企业的风险偏好类型制度风险应对策略,形成项目的财务风险方案,为项目投标报价和项目实施提供决策支持。
二、海外EPC工程项目主要财务风险的识别及应对策略
(一)汇率风险
海外工程项目多以美元或欧元结算,近年来由于美国次债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美元和欧元汇率日益走低。以笔者所参与的某一大型项目为例(合同工期39个月),2010年合同签约时的美元汇率为6.82,而到2013年10月末美元汇率为6.14,三年时间人民币升值约为10%,如果项目未做任何汇率风险规划,无疑将会对项目效益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吞噬项目利润。因此,企业在海外项目投标和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规避和降低汇率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
第一种汇率风险规避方法是利用非金融衍生工具的自然避险法。如项目采取议标方式时,可以要求业主提高预收款的比例,并将部分预收款及时结汇提前锁定项目收益;另外也可在合同中加列汇率浮动条款,要求业主对超过约定汇率变化上限的部分进行补偿;其次也可根据汇率变化预测情况在报价中增加部分汇率风险费用,以弥补项目未来的汇率损失;再次,合同执行阶段应尽量采取与EPC合同相同的货币进行分包结算以规避汇率变化风险。
第二种汇率风险规避方法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企业可以利用的主要金融工具包括远期结售汇、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货币期货套期保值、货币期权套期保值、货币掉期、出口宝(汇率锁定)等。但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与操作复杂、风险大,需要企业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
企业财务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应建立主要外汇币种的汇率监控和跟踪机制,定期编制项目外汇汇率走势及预测分析报告,及时根据外汇汇率走势及市场判断,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制定合理、有效的汇率风险规避方案和措施,锁定汇率成本、降低汇率风险。
(二)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主要来源与对项目所在国税法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充分,以及跨国交易经验的欠缺所带来的纳税成本不确定性。税务风险会极大地增加或减少项目税赋,直接关系到项目收益,因此税务风险对海外EPC项目影响的程度和级别很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执行大型海外EPC工程项目一般需要安排若干的分包合同,并涉及技术转让、贸易、劳务等不同的业务类型,所牵涉的国际税收关系复杂。为合理进行税收筹划,适度转移项目境外成本,降低境外税负,应在项目启动和策划阶段开展目详见的调研工作,研究所在国的相关税收法律政策,必要时引入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的合同模式进行咨询和方案设计,充分利用双边税收协定的优惠政策,制定和优化税收筹划方案。另外,在项目执行中企业应尽可能地实施属地化管理,聘请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项目当地财务人员核算和管理项目外账,进行纳税申报和税务管理。
(三)信用风险
目前,我国工程企业海外项目的主战场仍多为非洲、南美、中亚及东南亚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由于政治环境欠佳,经济发展滞后,法律意识不强,因此业主违约或延迟结算工程款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规避业主的信用风险,企业首先要在项目投标之前对业主的资信状况、财务业绩、项目融资方案等进行尽职调查;其次,尽量采取信用证方式结算合同款项;另外,一些出口信贷融资项目应要求业主方购买出口信用保险。
(四)资金风险
海外EPC工程项目一般周期较长,项目建设周期内资金流的波动较大,项目资金收支在时间上和币种的不匹配可能会给项目正常的资金流动带来不确定性;另外,项目资金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或薄弱环节也可能会给项目带来非正常性的经营损失。
企业实施海外EPC项目时,应重视资金收支风险管理。一是要贯彻和执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及时编制和修订项目资金计划,采取措施平衡资金盈亏,提高项目资金的流转速度和使用效率;二是加强资金使用环节的控制,对项目资金支出进行限额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和印鉴票据管理,严格执行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三是要加强资金管理业务岗位管理,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四是对境外项目的保函业务、信用证业务等担保业务的办理要严格控制;五是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资金管理的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查漏补缺,弥补管理漏洞和强化管理薄弱环节。
总之,风险存在于未知,财务风险是海外EPC工程项目风险管控的核心,中国工程企业在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过程中,风险与机遇并存,如何应对各种财务风险,需要参与海外项目的财务人员与时俱进,坚持学习和研究,不断增强适应大型国际工程项目运作的专业技能,敏锐地捕捉和识别各类财务风险,并采取科学合理的规避措施防范风险,为中国工程企业走向世界而保驾护航。
注释:
①《ENR》网站.
②刘平《保险学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07月。
参考文献:
[1]顾伟红.工程财务与风险管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