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外国经济类论文

外国经济类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3: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外国经济类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外国经济类论文

篇(1)

一、申报条件

(一)凡申报高级国际商务师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

(二)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国际商务师职务任职资格: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并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二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并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四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并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五年以上;

4.参加国际商务师资格考试合格,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五年以上;

5.国际商务师职务五年以上,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国务院商务业务主管部门嘉奖者,或获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业务嘉奖者(以文件或证书为准);

(2) 获得省、部级以上先进工作者称号或劳动模范称号者(以文件或证书为准);

(3)任职期间其公司进出口总额两次以上列入全国年度排名前500家、全省年度排名前15家外贸公司的企业法人代表及主要业务负责人;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全年合同额、完成营业额两次以上列入全国年度排名前80家、全省年度排名前8家外经公司的企业法人代表及主要业务负责人;

(4)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市场预测、应变能力,能针对国际、国内市场变化情况,及时提出对经营决策有重要价值的建议、对策,被部门、单位或主管部门采纳,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一次达100万元以上者;

(5)本人独立或为主撰写过3万字以上的国际商务专业及经济类相关专业专著并公开出版;

(6)本人独立撰写或为主撰写过2篇以上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国际商务专业及经济类相关专业论文,在国际学术刊物或省级以上的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

(7)在省级以上内部刊物(有内刊准印证号)上发表3篇以上有较高水平的国际商务专业及经济类相关专业论文或具有较高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或获得省级以上学术成果奖励一次以上者。

(三)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

1.熟练运用一门外语。按人发)54号文件规定参加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其考试成绩符合省人事(职改)部门的有关规定要求;

2.能运用计算机进行国际商务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或交换。按川职改() 9号文件规定参加全省计算机B类以上(含B类)考试,其考试成绩符合省人事(职改)部门的有关规定要求。

二、申报材料

(一)有关表格。“评审材料目录清单”(附件1)、“申报高级国际商务师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基本情况表”(附件2)、“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信息表”各1份、“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四川省人事厅制)一式2份。

(二)业绩材料。“单位综合推荐材料”(限1000字)一式5份,主要内容包括担任国际商务师以来被推荐者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学识水平、专业能力、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与贡献,由单位负责人审查签名并加盖公章;任现职以来的业务自传( 3000字左右 ) 一式5份;在全国和省内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2-4篇(须附上发表刊物的封面、目录及统一刊号);

(三)其他资料。最高学历(必备)、学位证书、国际商务专业的执业资格证书(必备)、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合格证书、职称计算机B类考试合格证书、各种获奖证书、成果、业绩鉴定材料等复印件(必备)各2份:“近3年”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复印件(必备)各1份;以上材料需须经单位人事、职改部门人员审核经办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四)材料装订要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申报信息表、单位综合推荐材料、业绩材料、年度考核表、各种证书复印件等材料各1份,需整理装订成1册。省级各单位报送的申报材料,经单位领导审核盖公章后,送主管部门转送;各市、州报送的申报材料,经当地商务局会同当地人事局的职改部门联合审核签章后,连同“推荐人员名册”统一报送;中央在川单位需委托评审的应报委托函。

三、材料要求

评审材料是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主要依据, 必须真实可靠、无误。申报高级职务人员任职年限, 学历、外语、计算机等方面应符合规定。推荐单位在推荐呈报时必须按规定的条件和申报程序办理。各单位对评审材料负责审查, 并在有关栏目签署明确意见。如学历、外语、计算机、国际商务师中级资格证书、获奖证书以及其他主要业绩证明材料如系复印件, 须加盖单位公章。已达到退休年龄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属于审定范围。

四、答辩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必须参加答辩:

1.不具备规定学历;

2.评委会认为需要答辩的人员。答辩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本人提供的论文、总结和材料,结合从事的工作,回答评委提出的基本理论、实际应用有关问题。答辩时间、地点, 另行通知。

五、申报时间、地点和收费

(一)申报时间:2010年 5月 1日 — 8 月30日, 逾期不再受理。

篇(2)

[关键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126-02

Superficial discussion on how to enhance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specialty

CHEN Shao-yan, KONG Xiang-hua, YAN Zhi-lai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from the points of mastering the specialized knowledge, foreign languages, computer as well as network skills and related discipline knowledge, training one's managed capacity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ctively, consummating ability structure, studying various aspects of capability and predominating various aspects of knowledge, to discuss how to enhance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specialty.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specialty;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

国际经济与贸易(以下简称“国贸”)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进行专业调整后设立的,是经济类专业中最具国际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专业之一。国贸专业是一门专门培养能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学、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状况和有关政策法规,能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医药生产与流通企业及相关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1]。

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银行、贸易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医药公司、三资企业、政府涉外经济部门以及涉外企业、跨国公司等。对国贸专业本科毕业生而言,就业竞争压力非常大,与其竞争岗位的有高中生、大专生、研究生甚至海归人员[2]。本人根据几年来对国贸专业的学习心得,在如何提高国贸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问题上,谈些看法,为国贸专业的学生在将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赢得更多筹码提些建议。

1 应学好专业知识和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国贸专业的学生应学好从事经济工作必备的理论知识,例如宏观、微观经济学,定量化分析方法,管理知识等,还要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地理、国际商法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贸易函电、进出口实务、单证、报关、国际结算、商品知识等专业知识。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争取获得学校奖学金,并且尽量考取报关员、外销员、跟单员或国际单证员等专业能力证书,对提高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国贸专业的学生还应掌握其他例如外语、计算机和网络等相关学科知识。从专业特点来看,国际贸易需要与不同文化背景者沟通融合,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和涉外经济活动;对一个从事贸易的人来说,外语是支撑整个事业的支柱。不掌握外语知识,便失去了交流;而失去了交流,就像一个剑手抛却了利剑。这就决定了国贸专业对外语的要求与其他专业不一样,必须把外语的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在我国,某些高校的国贸专业开设贸易专业英语,要求与英语专业学生一样通过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考试,专业课程采用英语教材进行双语教学等,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建议国贸专业的学生不但要达到国家英语四级或六级笔试、口语水平,争取通过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考试,还要尽量考取更加实用的BEC、GRE、托福或雅思等证书,积极创造机会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杜绝“哑巴英语”现象。

一名优秀的贸易人员要求具备很强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网络尤为重要。网络信息传递由于信息量大、适时、成本低而成为贸易人员获取市场行情、市场需求、建立客户联系、洽谈、成交以及履行合同的各个环节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得到迅速普及,电子报关、报验等甚至成为某些职能部门接受的唯一办公方式。因此,对国贸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积极考取省级、国家级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或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证书等,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网上贸易的专业技能,对提高就业竞争力愈显重要。

2 积极锻炼管理与人际沟通能力

与理工技术类人员能力素质要求略显不同,经济类业务人员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这是由其专业性质决定的。从事贸易业务的人员,除对外洽谈、签约之外,在合同的执行阶段和内部的日常工作中,大量涉及诸如计划、组织、协调、指挥以及一些非常规性决策等管理性工作,而且通常要求业务人员独立完成此类工作。另外,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贸易人员,看你的电话本上有多少个电话号码,看你一个月内与多少人交往,便知道你能挣多少钱,此话虽显偏颇,但还是不无道理地表述了人际交往对贸易人员的重要性。因此,在大学里,国贸专业的学生们除了应系统地学习培养计划中要求的管理知识以外,还应积极担任班级、学院或者学校乃至校外学生管理工作,参加各种协会、社交活动,以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在就业招聘中,在同等条件下,很多用人单位都会优先选择大学期间当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其原因就在于此。

管理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书本中获得,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工作中锻炼。

3 完善自身能力结构,积极培养多方面能力,掌握多方面知识

国贸专业的专业性质,还决定国贸专业的学生应懂得完善自身能力结构,注意培养多方面能力,掌握多方面知识。例如应多参与文体活动,使之成为生活习惯,因为文体活动不但可提高人体运动功能,改善体质,陶冶性情,锻炼毅力和耐力,还可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团队意识,具备文体特长者还应积极参加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比赛并争取获得好成绩。又例如应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多听经济、法律类的讲座,拓宽知识面。再例如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多做兼职工作,这样不但可以增添生活费用,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促使我们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而且还可利用实际工作检验我们掌握的知识,使我们日后的学习更有方向。最后,尽量争取在大学期间,多参与科研活动,撰写、发表学术论文,以培养自身科研思维和锻炼写作能力。毋庸置疑,多才多艺,对提高就业竞争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综上所述,只要全面做好迎接社会需要的准备,掌握多方面知识,具备多种能力,竞争力就能提高,在激烈的就业应聘中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李.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2):105-107.

篇(3)

关键词:双语教学;循序渐进;师资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拓展,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在学科知识方面,还是在外语语言运用方面,均较之以往面临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国内高校的经济学双语教学也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用英语学习经济学”、“用英语表达经济学”乃至“用英语研究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也成为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经济学人才的要求。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较早地开展了双语教学,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拟通过回顾和总结我们在双语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以期对探索财经类专业双语教学有所启示和裨益。

一、系统规划设计,整体推进双语教学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就在“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部分专业课程中引进原版教材,并用英语作为辅的教学语言。但是,当时的双语教学课程并不是根据学科安排和专业需求设置的,而是根据相关专业教师的英语实力开设的,因而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计划。

2001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根据学校开放式办学的新战略,在本科教学中将双语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整体推进双语教学进程。一方面,学院根据本科专业分布特点及课程特征,对适于从事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全面启动双语教学,并从教材选用、教学计划、课时安排、教师配备到教学管理环节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另一方面,在全院范围内整合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具备从事双语教学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力量,同时,在教学工作量计算、岗位津贴考核等方面采取倾斜激励政策,调动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保证双语教学的有效实行。

经过几年循序渐进的推进,目前经济学院已在16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中实行了双语教学,达到了学院专业类课程总量的近20%。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两个专业中双语教学(含全英语教学)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已经超过了25%。学院双语教学已在山东大学形成了教学特色而受到学校的高度关注。

得益于学院双语教学的推行,自2002年以来,在山东大学推出的本科生“海外学习经历”和我国港、台等大学的学习中,学院先后被选派了近50位本科生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伦敦皇后玛丽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荷兰蒂尔堡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法国雷恩一大、韩国昌原大学、日本和歌山大学、我国香港和台湾等地知名大学深造或访学交流,在全校中名列前茅。此外,近年来学院本科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达100%,六级通过率超过了50%。

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补充完善双语教学师资

为保证“双语教学”的有效实施,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思路,将师资培养与引进师资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补充和完善师资队伍的机制。

(1)推行中青年教师海外进修计划,补充双语教学师资队伍。长期以来,学院就积极鼓励专业教师通过申请各种基金项目出国进修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师资力量。2004年,学院专门制定了《关于选派中青年教师赴国外名校进修的规定》,根据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特点,结合开设双语课程的要求,每年拨出专款资助4名教师到国外名校进修学习半年至一年,要求其回国后开出一门双语教学课程。到目前为止,学院具有半年以上海外访学经历的中青年教师近30名(其中20人出国在1年以上),占学院专业课教师的40%。这些具备出国经历的专业教师已经成为学院双语教学的支柱力量,部分教师甚至撰写了英语专业教材。

(2)引导部分专业教师调整专业研究方向,从事专业课双语教学。20世纪80年代,学院成立了外语教研室,引进了一批专门从事基础外语教学的英语专业教师。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了英语教师因教学任务重,科研上不去、职称难解决等问题,并由此导致一些外语教师流失。针对上述问题,90年代以来,学院采取措施,鼓励学院外语教师调整专业研究方向,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并发挥其外语特长,从事相关应用性强的专业课双语教学。近年来,这部分教师或在国内,或在澳大利亚、芬兰等国通过攻读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顺利完成了专业方向的调整,并担任了“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等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任务,不仅补充了学院专业课教学师资,而且充实了双语教学队伍。

(3)邀请海外教授到学院为本科生授课。近年来,学院利用山东大学设立讲座教授、长期讲学教授、流动岗教授的机会,邀请海外、港外教授前来学院为本科生以英文讲授专业课或开设选修课。到目前为止,已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10余位专家来学院为本科生讲授了宏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专业课程或相关专题选修课。他们的授课,为学院专业课双语和外语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大大拓宽和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三、改进双语教学方法,保证双语教学质量

为保证双语教学质量,学院不仅在学生中定期开展双语教学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评价与期望,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学院还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不断改进双语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以期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1)教材讲授与知识补充相结合。在双语教学中,学院坚持选用与国际同步的最新原版教材,但引进国外经典教材后存在的问题是:原版教材既有深度又有厚度,如何让学生在一个学期中以英语的方式消化动辄五六百页的教材内容是一个难题;而且,经济类专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知识结构与内容更新快,教材的修订速度远远跟不上知识的变更速度。为此,学院在引导双语教学中,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将课堂讲解与布置学生同步读书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结合教材知识点,动态补充和更新知识,有针对性地添加一些带有经济学普及性和实效性的英文刊物与报纸作为对教材的补充,例如Business Weekly,Economist,21 Century,China Daily,Financial Times等等。

(2)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合理安排双语教学目标。在多年来的双语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英语水平的提高,逐步摸索了一套适合经济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案:大学一年级,英语在双语教学课程中占5%~10%的含量,引导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中一些关键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和初步接触一些相对简单的经济类普及性英文读物:大学二

年级,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英语在双语教学课程中占10%~15%的含量,引导学生接触一些专业性的英文期刊;大学三年级,英语在双语教学课程中占15%~30%的含量,个别课程通过聘请外教的方式进行全英语授课,要求学生基本具备阅读专业性英文期刊的能力;大学四年级,在继续双语教学授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3)注重双语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目前,在经济学双语教学中,教学目标主要侧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非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导致学生实际应对经济情景的能力较差。为此,学院要求任课教师在双语教学中,注重学生听书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要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鼓励学生用英文发言和作答,用英语做演讲、写论文,以及阅读英语参考书等。在考试考查环节,要求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从作业、课堂发言与演讲到期末考试都合理设置一定的分值。这些要求已经成为学院在探索双语教学中检验其效果的手段,也成为学院双语教学追求的目的所在。

(4)加强双语教学硬件环境建设。2005年,学院对原有的语言教学实验室进行全面改造,投资建立了一套“商务英语数字语音教学系统”,形成了一个集外语语言教学和专业课双语教学,文字、声音、视频为一体的立体化、多功能专业实验室,实现了在实验室中开设“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英文经济文献阅读”、“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商务英语翻译”等多门双语教学课程,并构造了一个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譬如,在“国际商务谈判”双语教学课程中,有关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在实验室中利用互联网与瓦萨大学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和商务谈判模拟训练,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形成了该课程的教学特色。

篇(4)

关键词:大学四大功能;高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人类首次开展高等教育,要追溯到到11世纪初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设置法学学科,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大学功能也从最伊始的“人才培养”即对社会输出所需各类人才不断地丰富和拓展。十八世纪洪堡时期诞生了大学的“科学研究”功能,使大学从知识的殿堂拓展为科研基地,上世纪三十年代大学的又一功能“社会服务”在美国的康斯坦大学被提出。上述三大功能已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对大学功能和作用的评判标准。然而,在进入了21世纪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教育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又由于一些历史方面的原因,我们的高校教学改革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从外国引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同志于2011年4月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指南:“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作为一种新的大学功能,文化传承创新将在大学发展中扮演新的角色,本文就将其与传统的三大角色一起作为切入点探讨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措施。

一、 从人才培养功能看高校教学改革

(一) 教学理念的改革

大学的核心任务还是培养人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而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了对人才培养的思维,因此对教学理念的变革刻不容缓。虽然大学是高等教育的殿堂,但大学生们在进入学校的时候还是刚刚步入成人行列的各方面都不够成熟的年轻人,再加上长达十几年的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他们对于大学是非常陌生和好奇的,需要一个过程来适应。尽管在乃至小学和中学的教学改革中我们也在反复强调学生主体的问题,即便到了大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还是没能得到较大的改善。对于知识的理解仍然局限于课本的定义和教条,在授课时,名词解释即对概念的定义仍是最重要的部分。当然受课程时间的限制,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拓展,但教师对教学的绝对掌控还是有一定的缺陷的。加上对于专业课程学生大多都是白纸一张,对于教授一词有太多的崇拜和幻想,对于书本和老师缺乏批判态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只能拼命接受老师的灌输。

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笔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是从硬件上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例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坐在一起方便交流,或者围城一圈让老师站在中间授课,这样就不会出现占座,前后排的学生听课效率相差甚远,课堂分为学霸区、考神区、睡觉区等等不良现象了。第二是从师生关系的转变上着手,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情景教育中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万万不能出现有些教师看不起本科生知识储备太少,更愿意将经历放在他们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身上的现象。

(二) 教学内容的改革

专业设置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很多高校都普遍存在,而受社会需求的影响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出现对建立健康的学科体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学内容是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即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对其充实和发展是改革的关键。

大部分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还是以教材为主,但是很多学科的教材内容已经非常陈旧了,没有与时代接轨,体现当代社会的潮流和发展规律,更是有的老师一份课件用到底,连每次授课的知识点甚至课后作业都是一样的,如果有个关系好的同系前辈,这门课的学习几乎可以用不费吹灰之力来形容,这种现象十分恶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老师和学校的选择,还体现在学生的选课的自主性。如今高校纷纷扩招且规模越来越大,大学教育越来越普及,传统的专业性被渐渐削弱,基础教育的成分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基础和博学,学分制和通识课的开展正是为了实现这一意图。

二、 从科学研究功能看高校教学改革

历史上自从洪堡将科学研究纳入大学功能之后,教授们就常常在课堂上展示和讨论他们的实验和最新研究成果,校园除了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之外还承担了科研的职责。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大学课堂上出现了以实验为主要形式的学科知识,并且比重在逐渐增加,自此知识不再知识书本上固定的定义和判断,越来越多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知识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要加强当代高校的科研实力,除了科研经费的投入外,体制的变革也是不容忽视的。大学不是政府,不能以公务员的那一套模式来管理,只有体制灵活了,学术氛围才会活跃,科研环境才会自由。此外为了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加快科技转化成果,应当使教师在知识产权转换为经济利益时尽可能多地受益,还可以以科研型企业为支撑,将学校的教师作为人力资源投入进去,让他们直接从中获取利益。

三、从社会服务功能看高校教学改革

大学从创立之初到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人才培养是为了向社会输出的,是面向市场来培养的。不论是哪种规格哪种专业倾向的高校,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都不得不考虑企业的需要。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和考核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一方面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就要考虑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目前的行业结构及就业现状,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也要摒弃传统的期末考试定终身的单一考核方法,除了出勤率、作业成绩、期中考试成绩之外,课程论文和调研报告这一类探索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任务往往能让学生在内容和形式上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对于他们的逻辑思维、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很大帮助,学校和老师不能因为不容易计分就忽略这些手段。

篇(5)

全国接收留学生来华学习、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高等院校有560余所(据2008年教育部统计),但绝大部分属于长短期进修或汉语预备教育的非学历教育形式。具备针对留学生而设的汉语言专业学历教育资格的院校比例不足20%(2006年统计40余所)。整体教育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及专业素质还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高层次汉语人才的大量需求。

我国于1975年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为来华留学生试行开办了汉语言专业本科学历教育,教育部1978年正式批准设立该专业,对来华留学生实施正规的汉语本科学历教育,提升并提高了汉语教学的层次与质量。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些综合性大学相继设立了该专业。其院校主要集中在京、津、沪、穗地区,如北语、北京师大、人大、南开、复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东北地区目前设有留学生汉语言专业的高校集中在综合性大学或师范类院校。黑大、吉大、东北师大、辽大、辽师大、大外等高校均设有汉语言专业。留学生本科学历教育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办学层次,同时也培养出一批从事文教、外交、翻译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汉语人才。

教育部及国家汉办也高度重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本科教育。分别于1996、1997年专门召开全国性的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研讨会。1998年国家汉办组织专家研制并论证大纲草案,1999年9月大纲通过了专家鉴定。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的稳定、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教学呈现大发展的趋势。国际社会对汉语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汉语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留学生的学习目的与需求也呈多元化趋势,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汉语进修,满足在华工作、生活过语言关或学习文史、中医等传统科目的需求,向商务、文秘、旅游、金融、工商、税务等社会经济领域逐步拓展,就业目的明显增强,因此出于工作需要、或增加就业机会和竞争力的学习者人数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针对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言专业学历教育,也在最近几年逐步迈向成熟,来华留学生本科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财经院校留学生学历教育的优势与特征

(一)商务汉语教学、测试的兴起

随着我国加入WTO,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财经院校留学生教育事业开始崛起。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相继于2000年、2003年、2005年开设了留学生汉语言专业(经贸方向或商务方向),同时也大力拓展其他专业领域的留学生学历教育,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历教育。生源不断、数量可观,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适应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国际人才市场的新需求和来华留学生特点的新变化,学习者既要有必要的语言能力基础又要掌握通用性强的泛经济化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全面提升适应职业化需求的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满足日后工作的需要。这些都表明对外汉语教学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向高层次、职业化、应用型领域拓展。

2002年10月,国家汉办立项开发HSK(商务),并向全国公开招标。2003年3月,北京大学中标并于同年9月开始HSK(商务)研发工作。经过2004年的阶段性论证和持续2年的海内外大样本预测,于2005年5月通过专家论证。2006年,HSK(商务)正式更名为商务汉语考试(Business Chinese Test)简称BCT,并出版了《商务汉语考试大纲》。

商务汉语考试(BCT)是为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从事商务活动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考查应试者在与商务有关的广泛的职业场合、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应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求职者寻找工作提供商务汉语水平与能力的证明,是一项职业化汉语水平考试。该考试已于2006年10月在新加坡正式推出。2007年4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包括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等20所高校正式推出。2007年4月22日,商务汉语考试在韩国首次推出。

(二)财经院校的学科优势与留学生学历教育特征

我国财经院校在办学模式、学科结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方向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有共同的学科背景和学科优势。财经类院校的留学生教育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凸显出某些共性特征。主要表现为:

1.留学生规模扩大与对外汉语特别是商务汉语教学崛起于世纪之交;2.发展留学生本科学历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为“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战略目标,并有共同的学科优势;3.本科生比例居全国前列,逾40%;4.汉语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商务或经贸为主攻方向;5.商务汉语教学包含三种形式:汉语言专业的商务方向或经贸方向的部分汉语课程、经济专业中的汉语课程(专业汉语)、汉语进修班的商务汉语课程;6.复合型的师资结构与学历结构:文学+语言、文学+教育、文学+经济、文学+教育+经济等。财经院校的学历教育模式具有突出的共性特征。

东北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包括法学、文学、理学五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经济、管理学科作为财经院校的强势学科,发展较为成熟,办学资历、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与学术研究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理论基础、专业知识与教学实践都确保了知识传授的准确性、严谨性和专业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有20年的办学历史,现有汉语言专业、汉语预备教育、汉语长期进修、特色短期项目、商务汉语专门项目等多种教学形式。其中商务汉语的教学、研究与测试及多元化的学历教育模式是我们倾力打造的特色品牌。我们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逐步形成了科学、完备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与管理体系。最近几年,我们经过反复实践与不断调整,逐步明确了留学生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办学模式:在语言+专业的模式下,努力培养熟练运用汉语、了解中国国情,知晓中国当代经济、法律法规,熟悉商务环境与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通用汉语人才。

三、财经院校汉语言专业的办学特色

留学生汉语言专业(商务方向)是为适应对外汉语教学快速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它适应我国外交、经贸、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形势,满足国际社会对高层次汉语应用型人才的广泛需求。为了适应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国际人才市场的新需求和来华留学生特点的新变化,我们遵循国家汉办制订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在保持其专业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发挥财经院校学科优势,调整专业方向、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了职业化的培养目标、语言+专业的培养模式、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及复合型的汉语教师的办学特色。

(一)专业定位与专业培养方向

汉语言专业(代码050102),是1978年教育部为来华留学生单独设立的本科学历教育,其上位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对象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人;专业内容是以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知识及汉语听、说、读、写、译言语技能为学科基础,逐步搭建科学通往专业学习的语言平台。专业培养阶段,财经院校的特色定位在于除继续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各类汉语课培养要求,还以校内相关专业为依托,补充实用的商务、文化、通识课内容,突出汉语言(基础汉语)+商务(专业汉语)+文化(通用汉语)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的汉语言专业培养方向为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需求、符合国际社会人才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的经济汉语或通用型汉语人才。毕业生可从事国际贸易、文化交流、华语教学、文秘、旅游、翻译或相关领域的工作。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结构、课程系列与课程设置,它与专业培养方向相支撑,是实现专业培养方案的有效路径。它既要承载厚基础、宽口径、通用性与实用性的实际内涵,又要体现出专业培养的方向性与阶段性。《大纲》对汉语言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强求一律,各校可自行设课,但必须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有利于达到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校作为财经院校,有自身的学科结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因此我们在《大纲》的基础上,课程体系、结构、课程等设计原则上尽量体现基础性、专业性、应用性、时代性、持续性和对学生的适用性。重点突出特色、实用和可对接。整个课程体系注重基础汉语、专业汉语同经贸专业知识、技能的契合与应用。核心课程除汉语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课与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知识课外,还重点开设了商务汉语系列课程。专业培养阶段,在强化汉语的同时,设置通用性强、有应用价值的专业基础课与技能课。选修课包括语言类、文化类、经济类、技能类、电脑类、文体类等几十门课程。

(三)培养路径与课程对接

我们将不同课程系列形成课程板块,合理分配比例,通过对某一课程或课程组的目标、内容、评价的研究,实现课程整合,取得课程的整体效益。课程体系从表层结构上看包括必修课(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和选修课(专业方向选修和公共选修);而能够体现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并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课程体系的深层结构上,即:

基底层:各项语言技能发展的根基,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

核心层:商务汉语各层次的听说读写课程

拓展层:卫星课或次核心课,是核心课程纵向与横向的定量延展和深化

辅助层:①系列选修课:不同的对象知识、技能补差②专题讲座:商务专家、企业人士及相关行业专家的专题讲座

实践层:语言实践、社会实践、实验教学课程的设计、商务活动模拟实验教学、企业实习(实习基地)

而从课程系列的角度划分,则包括:

通识系列:设置通用性强、有应用价值的具有通识性的专业基础课与技能课(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相关课程)通用技能。

汉语系列:汉语初、中、高级综合课及听、说、读、写、译技能课

商务系列:(核心课程)商务汉语综合课、商务交际汉语、商务文书与写作、经济阅读、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商务文化、翻译

文化系列:中国文化专题、中国民俗、跨文化交际

选修系列:语言文化类、经济管理类、电脑网络类、文体类、专题讲座等

(四)学分分配与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总学分为182学分,课程类学分150学分,实践教学学分22学分,课外教学学分为10学分。本专业学制内课程总学分15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为20学分;学科基础必修课为80学分;专业必修课:国际商务方向30学分,文化方向28学分。选修课至少应修28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20学分,跨方向选修课8学分。

实践教学安排:根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跨省市语言实践、文化考察(6学分)、社会调查(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计算机上机操作(2学分)、毕业实习(2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其他实践教学环节(2学分),共22学分。

四、商务人才多元化学历教育培养模式创新

为不断提升办学层次、拓展办学空间,我们主张以质量、优势和特色塑立品牌,打造精品,进而稳步扩大规模,而非不切实际地盲目追逐数字规模与眼前利益。我们在纵向提升留学生教育整体层次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建设资源,结合财经院校专业优势,横向探索多元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留学生入学时的专业志向和汉语水平,实行针对性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业生涯设计。立足本学科,整合、优化原有教学形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研究和拓展适合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需要的特色办学模式。

双学位培养模式:汉语言+国际贸易,学制四年。HSK6级(中等C级)以上者可申请入学,经考核编入汉语言专业3年级。在学习汉语本科专业的同时,可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修满两个专业规定的学分,可同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学士学位。

本硕连读培养模式:学制4~5年。HSK中等C级以上者,2年攻读汉语言本科专业,2~3年攻读经济学、管理学硕士学位。

专升本培养模式:学制两年。针对国外正规大学本科在校2年级生,HSK6级入学,经济专业学生三年级起点;中文专业学生,二年级起点。

“2+2”培养模式:与韩国、俄罗斯、越南等国家的大学开展“2+2”“2+3”学历生教育,即国外大学在校生在国外学习两年,而后在我校完成后两年的专业课程,同时强化汉语。合作双方互认学分,符合两校毕业条件,发放两校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篇(6)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 特点 教学 问题 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90-02

一、环境学的定义及研究领域

环境经济学(Environmental Economics)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来解决对环境污染问题,使环境的价值体现得更为具体,将环境的价值纳入到生产和生活的成本中去,从而阻断了无偿使用和污染环境的通路,经济杠杆是目前解决环境问题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如何估算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物质损失、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间接的对人的精神损害;如何评估环境治理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挽救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效益和间接的社会、生态效益;如何制定污染者付费的制度,确定根据排污情况的收费力度;如何制定排污指标转让的金额。

二、环境经济学的特点

(一)综合性

环境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区别的显著特点在于它研究任何经济问题时,不仅研究其社会经济效果,同时还着重研究经济的发展变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环境变化的后果对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反作用。综合性也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难点,它所涉及的并不是某个领域或者某个范畴,不能单一地研究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二)区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口密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因此,研究我国环境经济问题,不仅要考虑我国特点,还要坚持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注意各地区的差异性,制订各种政策、措施和标准。

(三)阶段性

无论是环境污染的程度、污染的性质、治理污染的经济实力,以及防治污染的主要措施都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因此环境经济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研究环境经济问题既要从空间上注意它的区域性、内容上的综合性,又要从时间上注意它的阶段性。

三、环境经济学的教学探讨

(一)环境经济学的教学问题

1.学生的环境经济学理论基础较差。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向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环境问题,并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但是这种经济方法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撑。例如,需要行政、法律、教育等方法相互配合。由于选课人群不同,以非环境专业的学生为主,他们的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这样会给教学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非专业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是有限的,对某些概念是模糊的,不能够深入地理解。例如,什么是理性人?什么是帕累托最优?什么是外部性?什么是制度变迁等等。这些专业性术语他们不能完全理解的同时,对深入的学习和吸收就是一种阻碍,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更加无法实现教学目的。

2.思维与实际的脱离。环境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它与人类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最接近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是能够直接解决生产生活的一门学科。由于这门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范围。要求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既要有理科方面的知识,还要有经济类和文史类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深入地理解环境经济学知识。但是由于学生长期的思维定式,对问题的分析过于主观和偏逻辑性,从而导致学生易犯教条主义和理想主义。所以对环境经济学的学习要让学生贴近现实走进生活,让他们多接触工厂、湖泊池塘等,真真切切地感受环境污染。

3.学生很难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否理解这门课程的催化剂,如果缺少兴趣,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日本教育学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中国古代教学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学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对学习兴趣的保持是非常重要的。环境经济学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又是一门新兴学科,起初学生的兴趣浓厚,动力十足,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会发现学生的兴趣逐渐淡化。这是由于学生自身的环境理论基础薄弱和老师缺少污染事件的亲身体验,再加上很少有机会带领学生进行污染源调研,因此老师也只能照本宣科,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环境经济学的教学方法

1.课堂设计。课堂设计是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一个好的课堂设计能够保证课堂气氛、学生兴趣的延续。制作的课堂设计要合理运用多媒体,多一些让人记忆犹新的相关动态画面;增加互动教学,可以是小组教学形式、课堂讨论形式、个别化教学等多种形式。将互动教学模式引入环境经济学教学课堂,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同时也加强了老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改变以往的单向输入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互动教学有以下几种方法:(1)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时效性很高,能够很好地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轻松迅速地掌握相关知识。这对于非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是非常有益的,他们可以通过案例来理解理论难点。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的案例理论和环境知识是要结合紧密的,本土化的和尽量选择发生身边的案例。(2)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列出课题(比如环境政策设计专题包括CDM机制、排污权交易机制、排放权交易机制等),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讨论过程,老师也要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讨论学生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拓展了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3)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多媒体现在已经是老师授课不可或缺的工具。多媒体的信息资源丰富,使用方便,而且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力。它不能成为课堂的全部,但是一定要适当安排在教学课件当中,让学生体验不同环境下学习的乐趣,用不同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际考察。实际考察法也叫现场教学法,是教学当中比较直观,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全心投入的方法。环境经济学不仅是新兴学科同时也一门特殊学科,它贴近生活,贴近自然,需要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应该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研究污染和解决污染问题的讲堂。

【参考文献】

[1]王玉庆.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胡雁.青岛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经济损失评估[J].中国公共卫生,2003(8).

[3]王金南等.环境投融资战略[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

[4]肖新,段晶晶,徐均.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2009(3):187-189.

[5]江永红.《环境经济学》课程特点及教学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1):12-115.

[6]李志厚.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1998(1).

篇(7)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成人教育 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Project Approach in University Adult English Education

YANG Meng

(Continuing Education College,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

Abstract HigherEnglish education emphasize the development of lin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but in reality the practice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serious enlightenment, students' lack of competitiveness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project is focused on teaching the object, discusses how the project through the use of innovative teachingEnglish education college,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to train English majors composite applied talentseducation college.

Key words project approach;education; complex talent

1 项目教学法的概述

1.1 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追求是:教师不再把掌握的现成知识传递给学生作为教学目标,即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最终得到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教师不再占教学中主导地位,而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①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师为本方法存在较大的区别,具体差异参见表1:②

表1 传统教学与项目教学的区别

项目教学法实践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在英语学习的基础上,以项目为中介,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发展认知的同时培养综合应用能力,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③

1.2 项目教学法的操作程序、方法和步骤

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在“德国及欧美国家素质教育报告演示会”上,曾以这样一则实例介绍项目教学法操作程序、方法和步骤。首先由学生或教师在现实中选取一个“造一座桥”的项目,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写出各自的计划书;接着正式实施项目――利用一种被称为“造就一代工程师伟业”的“慧鱼”模型拼装桥梁;然后演示项目结果,由学生阐述构造的机理;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促使其在提高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等方面努力实践。

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它具有的特点: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及与人协作进行项目运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④

1.3 项目教学法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在于把课堂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在实践第一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高校成人英语教育更加强调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对改革成人英语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成人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而言,通过运用项目教学法,学生能够提前体验角色的转化,加快他们社会化成长的步伐,加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英语思维更加敏捷、活跃,自我概念,追求成功的体验加强,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输出的数量和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运用项目教学法,也可使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能力有较大的突破。

2 高校成人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高校成人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应试教育氛围过重,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针对性较差,学生自我导向终身学习能力较低 ,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竞争力等等。⑤

2.1 普教化现象严重

目前,成人高教开设的专业,基本上是全日制现有专业的“改进”,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几乎是全日制的“翻版”,连教学方法、形式及管理亦如出一辙。其照搬的结果造成了部分成教学生学习 兴趣不高,学习成绩偏低,学习目标迷失,厌学情绪严重,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前途渺茫。这种“普教化”的办学思想忽视了职业、成人高等教育独特的性质,限制了成人高教科技、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成人高教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2 学生缺乏社会竞争力

长期以来多数高校的成人教育工作是以发展学历教育为主,招生依靠计划性指标,而以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非学历教育为辅的教学模式难以形成。人们盲目追求对于各类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的获得,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甚至放弃了对自身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的提高。加之这两类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方法上模糊,致使专业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与培养目标不配套,尤其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因而造成了学用脱节、实际运用能力欠缺等现象。我们目前的教学沿袭“结果导向”思想,教学中教师将大部分工作完成后,学生依样画葫芦,不能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融会贯通(德国人称“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从而使得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难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3 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成人英语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针对以上问题,自2009年至2012年对西安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专升本、高起本、夜大专升本(各两个班)进行项目教学法应用实验,以期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使成人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应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科研、社会活动,其中包括学术研讨活动的预算、发言、;教学计划表制订;课堂教学活动(内容安排、模式、组织);及教材选用、编写、资料搜集到最终与出版社联系出版;考试的时间、场地、规则制定;毕业论文答辩会、对外交流、讲座、竞赛、实习等活动的筹备。英语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很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因此,还结合成人就业市场形势,引进企业、学校、机关管理模式重点建立“模拟公司”课堂。在课堂上建立机构名称,如董事会、人力资源部、公共联络部、教务处、财务处、办公室、国际合作中心等。在不同的部门中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定期汇报本部门工作进展及业绩。最后,对参加实验的学生抽查访谈,并全过程录音,并结合教师的备忘录对整个项目教学法应用实验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3.1 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项目教学法强调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和创造基于真实生活经历的以多种观点呈现的学习结果。在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成人英语教育课堂实践中,应使成人学习者参与教学模式确立、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方法选择等各个环节,力求使他们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以实现意义建构的学习主体。由于成人学生对与他们生活或工作相关的知识更感兴趣,看重的是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系统的学科知识,所以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实践结合起来以满足个人社会角色发展的需要。英语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更要最大化地将自己所学的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以完成特定的任务,因此,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和要求恰恰适应英语人才的培养要求。

3.2 实现个性化英语学习

项目教学法核心为学生直接参与,综合能力培养。这也是我院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加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个性化英语教学。我院教改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提高学生以听说为主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实现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改目标,我院英语专业全面实行学分制,坚持每年从英美国家聘请优秀的外教,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了社会知名度。其次,对传统教学模式大胆革新,设计师生互动步骤,促进教学模式转变,在英语语法、口语、概况等课程期中考让学生以3~4人为一组,以课程内容为选题,用英语做15分钟的presentation(演讲,答辩)。这样,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讲英语和使用英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另外,读写译课程的教学模式也有了较大变革,教学重点已经转变到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听、说、用的实践上,营造了一个课堂内外相结合的“立体化”英语学习环境。

3.3 重视团结协作学习

在应用实践过程中,各个项目的设计充分体现着对于团队协作的高度要求。例如:在成教年会期间,学生全程参与年会的学术研讨活动、演讲及口语大赛、成教年会;在教学方面,学生参与教学计划制订、课堂内容安排及组织、考试时间及规则制定等;在教材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对于教材选用、编写发表意见;学生还参与毕业论文答辩会、讲座、竞赛、实习等活动的筹备。学生全程参与每个项目的计划、创造、加工三个阶段:(1)计划阶段。学生挑选项目,收集资料,进行人员分工合作,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确定问题、采集相关信息和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2)创造阶段。学生开展研究并记录进展情况、协调融合项目小组成员的工作、向全班同学演示成果。(3)评估阶段。学生把他们的项目成果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获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及反馈意见,协作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总结等活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过程。

项目从选题、分工、实施,到展示、分享、评价和反思都是项目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合作的结果,通过合作活动,学生可以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有利于培养协作理念和团队精神。而且在这种合作中不仅有生生合作,也有师生合作,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完成教学目标,这也正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

3.4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项目教学法采取自我控制的独立作业、小组制定计划,以及小组作业等多种形式,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④如在我们以往传统大学英语课堂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个创新的主题课堂课件制作项目,要求学生四人为一组。任务包括资料搜集、课件构思、课件制作到课堂的小组演示。实践证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增强了与他人打交道、合作、解决矛盾等社会能力。在国际贸易专业方面,创新引入“模拟公司”项目教学模式,“模拟公司”起源于50年代的德国,是指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还有“课堂设计项目”、“论文答辩设计”、“记者招待会”、“财会模拟实验室”、“商务模拟办公室”等项目。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可以开展英语专题讲座,英语诗歌、故事朗诵会等活动项目。这些创新的教学形式不仅巩固了学生课内所学知识,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5 加强师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教为不教,学为创造”,⑤道破了学习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养成了一种批判性、超越性的思维和自主的意识。具体地说,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和方法,而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这样的环境和机会,同时又加以引导。这正是项目教学法所着重强调的培养目标。项目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学习被看成是学生自发地与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个积极的从所发生的事件中寻求意义的创造性过程。我们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也是培养教师自主的一个过程,因为教师自主会影响学生自主。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是外语的课堂里,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对教师来说很重要,英语专业的成人学生应该有机会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以及偏爱来学习,而教师只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提供一切必要的环境及输入。但是,自主学习绝对不是一种没有教师的学习,恰恰相反,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

4 结论

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教育改革成了全社会的共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也面临着向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转变。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为高校成人学生营造了一个课堂内外相结合的“立体化”英语学习环境,真正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课堂知识和实际工作的结合,为高校成人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开创了新模式。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缄默知识视域下中英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比较研究”(SGH13183);

注释

① 范德华,陈际福.职业院校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建构[J].思想战线,2011(37): 398-401.

② 梁涛.项目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1(31):252-253.

③ 张连美.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