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3: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篇(1)

关键词:初中音乐;互动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一、互动教学策略简介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交往、沟通,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算不上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早在孔子时代,早已有部分内容是和互动教学的理念相关,甚至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先导。互动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成长。作者希望,能够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上利用互动教学策略,促进教学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师生之间能够有良好的互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开展音乐课堂的目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采用互动教学策略的错误现象

尽管有不少教师能够认识到互动教学法的优点,能够在课堂上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尽管如此,在课堂上依然出现了不少错误的教学现象,以下是作者总结出来的几个现象:

(一)课堂气氛过于活泼

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难免会让课堂气氛活泼、生动起来。而一般的音乐互动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与教师一起互动,做相关的音乐律动,而不少同学却借此机会制造出异常“热闹”。除此之外,有部分同学在互动的时候,却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没有参与到活动中去,甚至有些同学没有专心上课,只顾着埋头做自己的事。

(二)互动活动缺乏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互动活动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没有抓住这些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状况的互动活动,并缺乏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到乏味、烦闷,对于开展音乐课堂的教学工作没有太大的作用。

(三)并未能够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而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监理良好的关系,才能够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的进度。但在实际的活动中,教师并未能够调动起来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令同学们乐意、自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就是因为教师未能够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也未能够对学生加以引导,缺乏一定的交流,才会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活跃性,令教学工作的成效不大。

(四)错误利用多媒体教育软件

尽管如今我国大力推广利用多媒体教育软件进行教学,但不少教师却错误利用多媒体教育软件,改变了音乐课堂的本质,或者是令学生过于沉迷教学资料,却对书上的知识点不重视。

(五)师生缺少课堂外的交流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而随时改变教学方法。而大多师生除了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外,课余时间极少接触,这对于教学工作是十分不利的。互动教学策略指的并不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更多的是需要师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在准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能够抓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三、正确在初中音乐课堂中采取互动教学策略

要如何才能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正确采取互动教学策略,是所有初中音乐教师的新课题,能够恒却采取互动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还可以迎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方针和理念。下面是作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得出的几个意见: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初中阶段,音乐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基于其自身的音乐晋商能力,以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为核心,以音乐的鉴赏和聆听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为发展的大致方向,主要包括了在日常音乐教学中认知和聆听这两个方面。鉴于现时部分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为低下,教学能力并不高,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迫在眉睫。有关部门和校方可以通过组织课余时间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建立校内“新老教师”的交流合作关系,并且加强音乐教师的反思能力,培养其独特的教学风格。

其次,教师要注重课余时间与同学们的互动,通过课余时间与同学们产生互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心中与教师间的距离,还可以树立教师亲切的形象,令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与教师产生信息双向的关系,无形中提高了课堂互动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的互动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从而在制定相关的学习方案时可以更加贴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实际。

(二)巧妙地设计互动教学活动

不论是什么学科,提问在教学环节中是一门艺术。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那么教师就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通过巧妙地设计互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活动中去。例如,在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时候,可以首先创设一个情景,然后通过向同学提出问题,发生互动。如首先播出音乐和相关的视频,向同学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感情为什么能够如此动人等。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进入互动活动中,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三)营造和谐的讨论气氛

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并派出代表上台进行讲解。音乐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鉴赏艺术眼光和能力,通过进行讨论,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帮助提高鉴赏能力,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上台讲解而了解到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习教科书上的音乐知识外,还需要多引用网络资源上的资料,围绕音乐的本质,引导学生如何通过音乐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再现心中的审美创造和艺术感知。

四、结言

尽管互动教学模式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但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互动教学模式的有点,扬长避短,加上其他教学方法的多方教学,必定能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我国的栋梁洗涤身心,树立正确、高品质的艺术鉴赏和审美眼光。

参考文献:

[1]胡志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J].新课程.2011

[2]于春霞.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对应之策[J].新课程研究.2011

篇(2)

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关键。音乐这门课程在考试中不占分数,但是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多数学生对音乐课还是感兴趣的,我们在进行教学工作中不是单一地教给学生音乐的音谱知识等,更多的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让学生读懂音乐并能陶醉其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入手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而推动整个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情感作为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普遍存在于一切审美活动中。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这种情感特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感和音乐的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

我校由于是一所农村中学,因条件受限,音乐课堂教学远远达不到课改环境下所追求的音乐课堂教学情境要求。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音乐课的轻视等不良情绪致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很难再教学中得到体现而造成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关键,而作为非主课的音乐课,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于兴趣,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为此,我提出了《中学音乐情感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实验方案。下面就谈一点我的分享:

1、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音乐审美活动的核心情感教学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的重要作用,作为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贯穿审美全过程的心理线索,审美体验离不开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喜爱音乐、理解音乐的目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兴趣是学生逐步开始认识音乐价值的形成,这样的教学能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旦这种兴趣形成,人的内在需要和音乐追求的价值目标就会不断的完善。

3、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音乐课中的情感教学在教学中可以与高科技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和人格的伟大,伟大的作曲家们不但传播操作音乐的技术,也在用他们的爱、热情、爱国主义、团结奋进的情感陶冶塑造者创造音乐人。

4、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讲解音乐的相关知识,相关的音乐背景文化,相关的音乐要素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理解音乐的功能从而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理论依据

1、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音乐的情感教育必须放到音乐教学中的首要位置。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教育可以通过音响、来激发人们的情感,是人们在情感体验过程中,达到愉悦身心、发展思维、塑造人格的目的。

2、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感知和领会美事审美教育的关键,是审美素养的核心。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值入比其他任何艺术都要有力,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

3、音乐教育论

只有充分的体验和感受音乐教学,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才有精彩的表现和创造。情感是一切音乐以及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学会聆听优美的音乐,等于走进了音乐的天堂,在那里能发现无数的音乐宝藏。

三、实验假说

音乐课采用情感教学:用优美高尚的音乐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教育和培养学生,是他们能够逐步提高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情感体验、分析判断与评价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及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是他们不仅有美的心灵,而且还能够按照“美”的旋律去创造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和美的生活。同时采用情感教学策略还可以提升老师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专业知识以及审美施教力,使音乐教师的审美素质达到“师”与“范”的贯通,“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以往的音乐课教学最大的特点与弊端就是,它过度地专注于对音乐曲目本身的教唱,而忽视了音乐想表达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的中小学音乐课最常见的模式无非是直奔主题地对选定的曲目进行一句句的老师范唱、学生跟唱。这种内容与形式上的单一不仅仅没有将音乐教学的精髓表达出来,其枯燥乏味的特点更加不符合豆蔻年华的初中生们的性格特点。长此以往地以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不但达不到音乐教育的效果,反而容易扼杀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准备与实验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注重情感体验,自主探究表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音乐和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来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学体验。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更高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越来越浓,课内、课外学习气氛融洽:在音乐方面的特长生越来越多,学生主动学习,敢于表现,审美能力有所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研讨,

其实,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优秀的、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常常都有着或者有趣,或者意境深远,再或者独具人精神的文化背景与创作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向学生进行关于这些信息的传达比教授他们音乐内容本身更加重要与宝贵。所以应该首先将初中音乐的教学内涵化,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艺术化和实用化。而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导入最能体现课堂内涵,音乐本身的艺术性以及老师的教学激情与创造力,做好了这一环节的设计,音乐教学也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1、遵循音乐的体验性原则

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离不开体验。在音乐学习中一定要时刻的让学生真正的去体验感受音乐,这样才能直观的好好的感受音乐作品。

2、遵循音乐的活动性原则

爱动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遵循音乐审美性原则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审美教学一定要贯穿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审美教学时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

4、遵循音乐主体性原则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遵循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5、遵循音乐愉悦性原则

初中音乐课不是一门培养专门音乐人才的课程。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学的愉悦性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程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95

音乐是初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进行专业音乐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音乐中学习美、感受美、把握美、理解美,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业压力中暂时解脱出来,实现精神的放松和心灵的升华,与其他课程的教学节奏相配合,达到调节学生学习情绪,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初中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往往是作为“副科”角色,课程的课时较少,评价标准也较为简单、单一。再加上初中阶段学生所面临的繁重学习压力,所承受的巨大心理负担,这也就使得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时,习惯于采取一种随意的、散漫的学习态度,而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进行音乐课程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对于教师而言,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于音乐课程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习惯于将音乐课程看作其他课程的附属品,忽视了音乐课本身所具有的独立学科性,以及音乐课程所独有的教学价值。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放松学生的精神,调节学生的情绪,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受到音乐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那么音乐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阶段的课程教学状况,对自身的音乐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革,提升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扭转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认识和理解,转变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是课程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条件,而设定明确的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进行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认识和理解,端正学生的课程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目标设定时,应该对音乐教材进行进一步的深刻研读和分析,从真正意义上把握音乐教材,找到教材中所包含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然后结合学生的音乐学习现状、学习能力,保证教学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时,应该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教学大纲保持一致,大目标和小目标相结合,将学期教学目标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整合,采取分节、分段的教学模式。在每堂课上将歌曲教学、乐器教学、学生演唱等教学环节,真正的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给学生以充分的消化和理解的时间,在各个教学目标之间形成良好的铺垫和过渡,避免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负担,同时适应不同音乐课程学习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的主体性地位,转换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地位,突出学生的练习和演唱,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采取以自身为主导,带领学生进行演唱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模式虽然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时间之内,进行充分的音乐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音乐曲目的学习,但是却压制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能动性,使学生亦步亦趋的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无法有效的进行音乐曲目的练习和演唱,从而影响学生音乐课程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和学习效率的改善。同时,也无法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对自己所学习的音乐曲目进行回味和欣赏,对自身所接收到的音乐知识进行反思和消化,导致知识的堆积和音乐曲目学习的机械化,影响了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升。

针对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需求。在进行歌曲教学之后,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感知时间、欣赏时间,使学生能够真正的静下心来,对自己所学习的音乐曲目进行回味和咀嚼,感受蕴含在音乐曲目之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智慧,从而辅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音乐曲目的学习和演唱。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将歌曲的演唱时间更多的交还给学生,选择由学生带领演唱,或学生自由演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复习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进入到音乐课程的学习环境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演唱水平和学习能力,从而改善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质量。

最后,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将有益于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综合性的引入到自身的音乐课程教学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课程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音乐曲目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使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由课堂走向生活,由有限走向无限。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程教学之中,在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曲目学习时,向学生播放与所要学习曲目、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曲目所产生的年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状况等,使学生对音乐曲目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能够进行音乐情感的酝酿,激发学生对音乐曲目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篇(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33-01

新课标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它明确指出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当今的初中音乐课堂教育能否实现新课标对其的殷切希望与要求呢?为此,笔者将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为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1.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传统的你教我学的状态,不仅抹杀和降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抑制了学生潜能以及创新思维的充分发挥,再加上评价标准的过于单一化和统一性,阻碍了学生自我个性和特色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新要求,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老师的权威,和老师积极的探讨和交流学习方法和内容,教师也能更加的了解学生,明白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困惑之处,及时的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内容要创新

2.1 节奏创编教学。即根据达尔克罗兹节奏教学体系,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来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从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比如在《鼓乐铿锵》这一章,在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让学生学生是以身体作乐器,做一些拓展训练。通过身体动作发出的声响,进行音乐训练的一种手段,当然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所在,在学生的节奏训练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个声部,其中女高音声部用头顶上的拍手动作来代替,女低音则是胸前拍肩的动作,男高音可以用拍腿来代替,男低音用跺脚来代替。

2.2 即兴创造。即借鉴多元智能理论,通过即兴创造教学,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培养创新胆略和创新精神,发掘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流行风》这一课,可让学生根据班训即兴唱一曲(可以自己作曲,也可套用歌曲)。学生们积极踊跃参加演唱创,形式多样,有流行风格,有美声,有说唱,有戏剧等。因此学生多才多艺的一面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2.3 学科综合。指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结合,如美术的综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艺术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欣赏到《一个人的流派》时,在让学生了解印象派画家作曲家风格的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拿起画笔描绘出一幅印象派作品《大海》。

2.4 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电脑音乐系统作为新一代的音乐教学媒体已经进入高中音乐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学法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并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发展运动的全过程,便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获得最充分的感知,使教学生动形象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5 形体教学。它通过对学生形体的训练,达到内塑气质、外塑形象和提高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在《非洲歌舞》这一章,老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赏析音乐的同时,带领学生做一些非洲歌舞身体上的律动。黑人舞蹈的节奏强烈,它的动作特征主要是强调了人体的每个部位,如:头、颈肩、胸、腰、跨和四肢的表现力,其中最突出的是头部的甩动、胸部的起伏、腰部的屈伸、跨部的摆动和旋转。

3.教学策略设计

3.1 教法的选择与设计。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设计要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能为核心"的"三主一核心"教学指导思想,做到灵活多样,具有主导性,体现主体性和有效性。

3.2 学法指导的设计。在学法指导上,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学法指导要既具体又明确,既恰当又体现主体性,要把学法指导摆在先于选择教法的位置上来考虑。

4.给每个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

学习音乐的人,都有通过音乐使自己愉悦,并感动别人的愿望,并希望通过特定的音乐形象表达出来,使情感得到表现。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应用自己的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学生,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地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不知不觉地随音乐动起来,尽可能地激发与满足学生表演的兴趣与愿望。还有给每个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创编,单独表演,用载歌载舞的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这样,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并使学生更直接、更容易地受到艺术的感悟和激励,激发他们把自身的情感抒发出来,而有了思想上的共鸣,学生就会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在愉悦中维持着对音乐的积极心态。

篇(5)

一、拓展课堂教学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创作,将音乐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上第十三册的《青春舞曲》一课时,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通过歌曲及图片,对新疆歌舞展开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各小组同学都积极发言。接着,教师将《青春舞曲》这首曲子中抽出部分乐句,展示在大屏幕上,删除其中的某些唱名,让学生听《青春舞曲》这首曲子。听后许多学生都积极发言,把空缺的唱名填补出来,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就自然地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使音乐教学具体化、多元化,学生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此时开始学唱曲,大家唱得特别认真。学唱过程中,教师穿插一些提问,如《青春舞曲》这首曲中出现了什么节奏?这种节奏给歌曲带来怎样的效果?学生回答:多次出现了附点,这种节奏使歌曲产生了欢快、跳跃、喜悦、幸福的情感。这样同学们不但学会了唱歌补曲,巩固了以前学过的乐理知识,而且体会到新疆歌舞的优美。接着教师鼓励学生给《青春舞曲》这首曲子换上自己喜爱唱的歌词,充分反映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把同学们的作品一一展示在大屏幕上,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当学生唱着自己填的歌词,别提那股高兴劲了,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联系课余学习

在音乐教学中,给予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将课内教学活动与课余学习联系起来,把课堂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如上《戏曲》这一内容,课前就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去搜集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资料,并向自己的父母或者长辈请教,学唱一段或几句在民间较有影响的戏曲片段,如绍剧、京剧、越剧、沪剧等。上课时,教师要求同学们把自己学到的戏曲片段在班上演唱,大家一起来听是属于哪一剧种的唱腔。由于每个人在课前都请教了长辈,有了一定的收获,所以都不想错过这个自我表现机会,想在同学面前好好露一手。虽然有极少数同学不敢在大家面前唱,但他们用另一种办法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作业,把长辈们演唱的戏曲片段用磁带录了下来,在班上用录音机播放给大家听。这样一来,不但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而且能准确地辨听绍剧、京剧、越剧、沪剧等剧种的唱腔,加深了同学们对戏曲艺术的理解,懂得戏曲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笔者以为这种教学效果,远远超过了教师自己讲解教唱的效果。

三、扩大课外教学

1.补充课外内容。从教材内容来看,传统教材在某些方面,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了。教师应当精选一些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现代流行歌曲,如《龙的传人》《中国娃》《好日子》等。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都从不同方面表现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从而使我们的教学不用丝毫说教,就能起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2.引导学生兴趣。从学生方面来看,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喜欢轻松愉快的流行音乐。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本人在音乐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我选用了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符合学生审美情趣的流行音乐作品,如在学唱《歌唱祖国》时,引导学生列举一些歌颂祖国的歌曲――《大中国》《好汉歌》等,并让学生唱一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爱国情怀。

四、生活中学习音乐

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46-01

一、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为音乐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俗话说“理念决定成败”,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科学的教学理念能够指导科学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的效率,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错误的教学理念则会导致教学过程的失败,对学生产生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以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改进传统课堂上音乐单调的“歌咏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中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提升,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课程的基本思想,克服传统音乐教学缺乏吸引力的状况,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不是简单的作为一个“听众”,只会跟着教师的引导“亦步亦趋”的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音乐基本素质的学习锻炼,特别是看谱学习,看谱是音乐学习中的一个基本项目,也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音乐素质。如果学生不会看谱,那么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也就无法实现新课改确定的“学生主体”地位。与其他科目的学习一样,音乐知识的学习也是有一定的窍门的,想要获得这些窍门自然需要学生自身的思考与观察,还有自主的理解。因为学习音乐知识时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唱名的认识,现行的简谱版教材就和数学的阿拉伯字联系起来认。并且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中同样形状的事物结合起来认识这几个唱名(1、2、3、4、5、6、7)。还有高段音乐知识3/4、3/8拍号的认识都是要做到弄清楚其中的道理,教师在讲解之余也要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与领悟,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学会自己唱谱、自己唱歌。另外也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

二、尽力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为音乐有效教学创设前提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新时期倡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构建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师生关系,这对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的更新教学手段,给学生直观,全新的艺术感觉,发展学生想象力促进思维,开发智力。使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通过了解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地域的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来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认识,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例如教学《七彩时空》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讲述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了解,进而通过《军中姐妹》、《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军港之夜》等歌曲来让学生感受不同职业、不同时空下不同的音乐特色、不同的音乐表达形式。之后让学生进行演唱、比赛,让学生对于音乐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

三、认真把握教学的前前后后,为音乐有效教学做好执行

备课是做好教学的关键,在备课时,教师应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和围绕感受、体验情感这两点来设计教案,在科学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从学生、教材两方面入手进行备课,以便备课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符合教材的要求。当然课前准备要充分,教具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尽量让学生认识、接触到更多的器材,拓宽他们的认知认识。

笔者认为,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彼此成长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知识积累,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不断的改进自身的教学技能。所以在课堂授课的时候,教师不能单纯的只顾自己的讲解,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留意学生的学习反馈,要多注重与学生间交流,教学中尽量以引导、启发为主,让学生能够有自己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中来,加深他们的认知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严格训练课堂常规,切实为每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课堂效率,而不能任由学生在课堂上的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只顾一时的欢快气氛而导致学生学习不到真正有用的音乐知识。

篇(7)

关键词:音乐课堂;流行音乐;教学策略

流行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流行音乐的特点是其朗朗上口,生活气息浓郁,富有强烈的情感,所以被广大青年所接受,传统的音乐课本所选的乐曲大部分过于严肃和陈旧,缺乏创新和新鲜感,学生早已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发展,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当今社会,要求教师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努力寻求突破,引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一、初中音乐课堂引入流行音乐后的教学现状

第一,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传统音乐教材内容主要以国家规定的经典音乐教材为主,大都是学生不喜欢的民族歌曲和古典歌曲,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这就使得初中音乐教学产生了阻碍,有了引入流行音乐的必要。第二,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有所转变。很多老师从对于流行音乐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流行音乐艺术性不强,到将流行音乐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当中,由于流行音乐的引入,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二、初中音乐课堂流行音乐教学策略的探讨

面对传统音乐课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策略:

1.精心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流行音乐进行学习和欣赏的同时,感受到教育的意义,在音乐学习中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举个例子来说,音乐教材选取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来表达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把爱国主义潜移默化地传播到学生身上。再有周杰伦的《青花瓷》、周彦宏的《好一朵茉莉花》等歌曲,这类歌曲的特点是把时尚和经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韵律之美。

2.选择遵循学生心理特征的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教学应该寻找一些切合学生心理特征的音乐,使他们在音乐中成长,感悟生活、感悟人生。例如,周华健的《朋友》、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等鼓励人心的歌曲都可以编入音乐教材。

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教材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