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服务前景

护理服务前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3: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护理服务前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护理服务前景

篇(1)

关键词:基础医院;护理层级管理;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2

由于我国多数人口分布在农村,基础医院[1]担负的责任就意义非凡。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基础医院的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护理又是患者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保障患者的健康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引入层级管理,有利于基础医院进一步将临床护理进行完善。层级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其基本框架结构为: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成层级结构由上到下。通过实行层级管理,可以更好地合理分配和利用医院的资源,在明确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能够有明确的目标将分内工作进一步做好。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基础医院实施护理层级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前景,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基础医院实施护理层级管理的必要性

1.1 基础医院存在的问题[2]

基础医院的机构设置较为臃肿,盲目向大医院看齐;人员超编,有许多的乡村医院常常处于休假状态,医院对其本身的服务群体的定位不到位,导致严重浪费了资源。除外,基础医院的岗位混乱,分支机构有时只有一人或者两个人,但是他们要负责各项事务,涉及的职能过多,影响了医院效益。

1.2 医护者的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

护士是临床护理的直接执行者,也体现着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士自身的素质,保证了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而全面的服务。相反,如果护士缺乏责任心,不能严格地执行规章制度,就会导致责任风险。比如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比较仓促,“三查七对”没有做到仔细,医嘱查对时不够认真;一级护理没有按规定进行巡视;晚上值班时没有戴口罩就进行无菌操作等,上述情况都是造成差错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3]。护士习惯于按医嘱被动工作,被动应急传呼,将重点大多放在有形的操作性工作中,却将病情观察等无形工作忽视了,对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也成为造成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

1.3 医护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足

临床护理质量难以得到根本提升的一个关键是医护工作者综合素质较低。我国大多数医院为了达到获得更大效益的目的,对护士实行了聘任制,导致很大一部分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科生一毕业就走上了临床护理的岗位,进而造成在护理的过程中不能够满足患者的健康和心理需求。在工作中,医护人员护理记录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护理记录缺失的问题,在进行护理时,如果没有及时记录患者的情况会造成患者病情与抢救记录出现缺失,从而为医患纠纷埋下了隐患。

2 基础医院实施护理层级管理的可行性

2.1 医院加强了对内部的管理

医院自身已经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渐加强了对医院工作者的作风管理,对医院人员的服务管理,对自身收费医疗等项目的管理。

2.2 基础医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要求

目前基础医院招收的护理人员均是专科毕业或者本科毕业的人群,他们的技能比较高,知识丰富,服从度高。为进一步实施护理层级管理提供了人员保障[4]。

2.3 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国家三农政策的支持,医改的实施,无疑为基础医院提供了资金、技术和法律上的支持,护理层级管理的实施更为方便。

3 实施护理层级管理的措施[5]

3.1 确定护士各层级的标准

第一级为专门负责患者的基本护理;第二级专门负责重症患者的护理;第三级专门负责运营护理程序的开展工作、健康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其余护士的护理能力;第四级负责护理方面的科研工作。

3.2 确立各层级护士的职责

3.2.1 护士长:为第四级负责人,能够做到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直接参与护士的护理工作和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每周日负责查房,每月开展护理的科研会议。每月填写、上报护理质量统计表,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评估。

3.2.2 高级责任护士:为第三级及以上级负责人,专门负责重症患者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合理分配合适的护士,并做好监督下级护士的护理工作。

3.2.3 初级护士:为第二级负责人,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帮助高级责任护士做好患者的病情监测工作,并将不良情况告知上级护士。

3.2.4 助理护士:为第一级负责人,配合专业护士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针对个别的农村患者做好卫生方面的监督和指导工作。

4 实施护理层级管理的发展前景

关于基础医院实施护理层级管理的发展前景[6],国内不少专家对此都持有较为乐观的态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和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基础医院的专项款、医疗器械比以前更多,这就为基础医院实施护理层级管理提供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但是也有不少专家表示了消极的看法,他们认为即使护理层级的管理的实施工作到位了,但是人们的素质有待改善。有的患者不能配合护理工作,认为医院不会对他们全心全意的负责。还有患者对基础医院的设施有所担忧,这就为护理层级管理的实施加大了难度,不能保证护理的有效性。但从整体来看,基础医院实施护理层级管理还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

5 结语

层级管理的特点是管理层次得以简化,领导的重心下移,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基础医院实施护理层级管理有助于管理从宏观粗放向微观细致转换,可以保护患者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护理,在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方面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除外,护理层级管理的实施可以满足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各项需求,有利于增加治疗的成功率,护士的各项业务素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对于基础医院来说,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可以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势必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同时,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提高医院的信誉度,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

综上所述,基础医院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可以为护士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不仅可以满足经验丰富的护士的成就感,而且为年轻护士工作者创造了更为安全、规范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德辽,刘成霞.开展护士人性化护理培训干预的效果与研究[J].重庆医学,2010,38(6):685―687.

[2] 李锐,董春苗,辛丹等.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18-119.

[3] 亚洁,张立颖,李玉英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39(12):918-920.

[4] 陶新莉,陶立新,裴新平.手术室环境的噪声污染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34(4):230―231.

篇(2)

关键词:护理教育;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再加上我国的人口总数相对于其他国家较多,导致了大多数老年患者看病难、就医难[1]。而且我国医疗事业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老年病人的专业护理更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在当前的医疗发展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1老年护理教育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老年人群是患有疾病最多的群体,而且多数为慢性疾病,这就会使老年人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也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况且现在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都相对缺乏,对于前来医院就诊治疗的患者不能完全的照顾周到,更不用说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护理人员的缺乏是目前老年患者护理教育的主要问题[3]。

2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存在看病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再加上各大医院设施的科室相对较多,一般包括儿科、妇科、急、门诊、口腔科、内科、外科等,这些科室都需要大量的护理工作人员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等工作内容,所以护理人员的缺乏是医院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各大医科专业院校应增设关于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尤其是老年护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更多的专业护理人才,以满足各个医院医疗事业得以顺利开展的要求[4]。

3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与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热爱老年护理事业,尊老、敬老、爱老,具有对老龄人群实施整体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及社区健康服务基本能力能够胜任医疗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工作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4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4.1授课对象

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4.2开课时间

4.2.1全部本科在校学生在大一期间完成主修专业课程之后,并且期末考试成绩合格,没有其它选修课程的,都可以主动报名选修开设的老年护理专业课程[5]。

4.2.2老年护理辅修专业采用学分制管理,辅修专业需修3~4门课程,总学分为8~10分。每门课程学时控制在30~50学时之间,并有一定的实践课或综合论文。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4.2.3为保证学生有计划修读课程和保证开课质量,凡申请辅修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在30人(含30人)以上时,单独编班组织教学。

5教学模式

5.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团队式、小组式学习。培养学生整体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5.2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讲授与小组讨论、小讲课、多媒体、角色扮演、临床情景剧表演等相结合。

5.3课程内容安排:具体内容详见表1、2。

6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前景广阔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7]。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志丽,杨淑臻.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预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156-157.

[2]施永兴.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3,14(1):39.

[3]殷磊.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44-645.

[4]WolfJL,StarfieldB,AndersonG.Prevalence,expenditures,andcomplicationsofmultiplechronicconditionsintheelderly[J].JAMA,2002,162(20):2269-2276.

[5]高文荣、李春瑛,李彩福.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1(36):235.

[6]杜丹丹,柯永红,陈靖.护理专科毕业生从事老年护理意向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4,10(9):867-868.

篇(3)

[论文摘要]本文从老年护理的社会需求出发,多方面全面分析当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前景广阔。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为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上将会出现大量的老年服务机构,需要培养大量的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是社会所需,将大有发展前景。

1老龄化社会到来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12月12日发表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白皮书说:“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1%,并正在以年均高于3%的速度增长,2051年将达到4.37亿最大值。”此外,老龄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上海在1979年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1]。

2养老工程因社会需求建立和壮大

随着城市家庭结构模式呈现的“四、二、一”倒金字塔形,即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赡养两对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削弱[1]。老年人的赡养逐渐由家庭转到养老机构。为满足养老的需要,民政部研究制定老年服务的标准:如《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服务标准》、《老年人护理分级标准》等。据2004年底民政部门的统计,我国已有38593家养老机构,其中:国办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454家,集体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3736家,民办养老机构1403家。

目前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各种养老服务机构急需进一步增加。2006年12月15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李本公做客强国论坛,以“老龄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此次访谈由强国论坛、中国政府新闻、民政部网站联合举办。交流中李本公说,根据全国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在目前1.44亿老年人口中,大约有3250万有不同程度的养老需求,有5%明确提出要进养老机构,而且这种需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按照我国老年人口5%入住养老机构,需要700多万张床位。目前各种养老机构中,拥有的养老床位仅是149万张,所以缺口非常大。现在我们已经有的养老服务机构,还存在着护理专业人员数量缺乏,护理人员总体素质偏低,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种养老服务的需求,使得供求矛盾非常突出。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养老工程将伴随社会需求迅速建立起来,同时产生十万计的老年护理岗位群。根据预测,随着老年服务机构的增多,老年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将有较大的就业市场。

3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我国医院中护理人员配置就很缺乏[3],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和养老模式的变化,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迅速增加,老年服务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从事老年事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其中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护士。目前的养老机构内,老年护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少,工作量大;二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其知识和技能满足不了老年护理的需要。

上海是我国目前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老年护理事业发展较早,对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先导意义。为此,笔者到上海进行调查,上海总人口180万左右,其中老年人口占20%左右,这些老年人分布在福利性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医院老年病房和家庭内,需要住院治疗的老年人达十几万人。

上海目前养老机构主要两类,一类是民政系统开办的福利性养老机构,称为福利院。在上海2005年就有474家,床位数49529张。福利院对老人实行医、护、养全方位服务,按照老人生活能力和需求实行等级护理。根据有关调查,79.1%的老年人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慢性病[2],需要接受医疗护理。此类养老机构内均设有医务室,配备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但护士配备数量少,且没有接受老年护理的专门教育,按照护理人员床位比,显示出护理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另一类是卫生系统开办的为老年人服务的医疗机构,称为护理院,这是上海卫生系统近年开办的一种医疗功能很强的养老机构,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这类养老机构的数量和养老床位迅速的增长。仅奉贤区老年护理床位达到2800张,且床位爆满,供不应求。医院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是由原有的护士转型而来,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教育,且护士数量少。有的医院120张老年护理床位仅配有8名护士,24h轮流值班,护理工作极为繁忙。老年护士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4国内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尚属空白

目前我国从本科到中职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属空白。虽然从90年代以来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只是使学生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知识,不能使学生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老年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老年患者护理的复杂性呼唤越来越多的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

5国家重视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已经提到议事日程。2006年2月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要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

6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前景广阔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421”家庭结构形成和“空巢家庭”的增多,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从上海的老年事业发展,推测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到来,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将是我国未来很庞大的社会工程体系,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将是一支很庞大的社会岗位群体。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  中医护理模式; 辨证施护; 技能培训

随着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在逐渐走向科学、规范,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也愈来愈得到人们的推崇。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造福于广大患者,笔者从临床中医护理实际情况出发,和同仁们探讨目前辨证护理的实用模式和工作体系。

1  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

1.1  先进的卫生保健理念中医早在远古时代就提出“整体观念”“上工治未病”等先进理论,并逐渐形成动态、平衡的整体健康观,生物社会心理环境一体化的先进护理思想[1]。认为人是一个统一整体,构成整体的各部分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互为影响。

1.2   灵活、简便的方法优势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临床上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护理方法以其更符合人性化的优势赢得国内外护理同行的赞叹。中医护理技术以其便捷、安全、有效、低价的优势,在社区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家庭护理等领域发挥着其他医疗护理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

1.3  浓郁的文化背景中医学是中华民族认识生命,认识疾病和诊疗疾病的经验结晶,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有效地指导临床达数千年[2],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的价值早已被百姓广泛接受和认可,其独特的传承背景,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深入民心,所以传统的中医护理无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上都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

1.4  明确的发展目标《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 年)》中指出“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中医护理在当今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像其他专业一样既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作为我国护理界的骄傲——中医护理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2  临床中医护理现状

2.1  辨证施护流于形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护理学科得到了飞跃发展,从功能制、责任制、到现代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但便捷、有效的传统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并未得到迅速发展。罗坤华[3]调查显示中医院有60.2%的病区护理人员和护生未开展辨证施护,目前临床开展辨证施护率普遍偏低。即使在开展辨证施护时往往因证候复杂难辨、辨证结果与医生诊断证型不同时必须服从医生、护士辨不辨证结果都一样、护理措施中涉及中药使用等超出护士权力范围等问题而使辨证施护流于形式。中医护理病历的特色也大多停留在节气、舌苔、脉象、证型的记录上,很少有实质性的辨证施护内容和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措施的实施记录。

2.2  护理人员中医操作技能缺乏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如推拿、按摩、中药雾化、中药足疗等在各种保健场所广为人们喜爱,但在临床的运用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诚然其中有体制和经济因素的牵制,但护理人员的理念和中医操作技能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虽然全国各大中医院校设立了中医护理专业,为各级中医医院输送了一定的中医护理人才,可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中医医院大部分护士大多从西医院校毕业,一般基层中医院从中医院校毕业的只占 3%~10%[4]。还有一部分中医院校毕业的护士由于临床很少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而使操作技能生疏,不能正确运用。

3  创建实用型护理模式

3.1  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构建背景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但如何有效促进辨证护理的开展,提高临床中医技术参与率和辨证施护质量,一直是困扰各级中医护理人员的难题。近年来有专家对中医护理模式的框架进行了科学的构想,对在新形势下怎样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开创性的思考,尚未形成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模式来指导临床中医护理工作。我院根据新形势下护理服务的要求及我国临床实际现状,以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适应现行医疗法规要求为原则,成立专门的科研小组,研究探索符合护理工作现状及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具有实用性的中医护理模式,促进中医护理系统化、现代化、科学化发展。

3.2  临床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是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基本条件我院是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虽然前期举办了多期中医培训班,临床护理人员全部取得了中医培训结业证书,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较全面开展辨证施护的人员只占调查人数的10%,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病人的开展率不足30%。为此我院结合当前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重理论轻技能的培训方式,从失眠、便秘等常见症状的简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入手,进行短期分期分批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强化集中培训,重点讲解拔罐、药浴、耳穴埋籽等的规范操作,反复练习,人人过关后鼓励各科室在临床开展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有效的培训与考核后,护理人员能正确熟练地运用中医传统护理方法, 把简便易懂、疗效可靠的中医护理技术提供给患者,不仅突出了中医特色,也得到了病人的认可,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率达到70%以上。广泛的临床实践使护理人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定期进行经验总结、理论学习,加深其对中医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明显提高了临床辨证施护的开展率和临床护理人员中医操作技能,不失为当前经济、有效的在职人员中医护理培训方法之一。

篇(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a)-165-02

中医护理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际护理界的关注。中医护理教育是以传统医学文化为依托、以中医学整体观理论为指导、以辨证施护为中心,着力培养在临证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控制感染等方面都能体现“以人为本,天人相应”指导思想的中医护理专业队伍[1]。现行的中医护理教育体系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是否愿意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在护理岗位上能否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是值得中医护理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笔者对此于2007年1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讨中医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某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本科4年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内容为专业认知情况、课程结构、教学手段、实训安排和师资等情况。调查采取匿名问卷形式,并抽取了其中15名学生进行专题小组座谈。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70份,有效问卷70份,有效率100%。调查对象中女生56人,男生14人。

2 结果与分析

笔者查阅了2000年以来中医护理类专业的主要期刊,并利用互联网进行主题词搜索,再结合调查结果对所获资料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如下:

2.1 关于专业选择

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者8人(11.4%),第二志愿者37人(52.9%),第三志愿者3人(4.3%),服从分配者22人(31.4%)。填写专业时对专业性质很不了解者9人(12.9%),不了解者18人(25.7%),比较了解者29人(41.4%),仅14人(20%)表示很了解。

2.2 关于专业思想

调查显示,对中医护理学有一定了解的53人(占75.7%)。100%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医理论与技能同现代整体护理程序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中医特色教学是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的优势”。喜爱护理专业、毕业后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58人(占82.9%),认为自己将来能开展中医护理的27人(占38.6%)。在专题座谈中,有的学生提到,尽管自己刚进校时对中医护理的前景充满信心,但当了解到有些情况并非尽人意时,便影响了其学习热情,以致无法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如有的三甲医院住院部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不是由护理人员完成,而是由医生操作等等。

这说明,相当的学生专业思想较为巩固,对中医护理有一定认知度,对目前的中医护理教育特色优势持赞同态度,且对中医护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较为乐观,但也有部分学生因中医护理在现实中的不利因素而对职业前景感到茫然甚至悲观。

2.3 关于护理教学

调查显示,认为专业课教学中突出中医特色的47人(占67.1%),仅有12人认为自己已初步掌握了针灸、推拿、拔罐、敷贴、刮痧和熏洗等操作技能(占17.2%)。访谈发现,这除了与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有关外,现行的教学计划安排也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护理本科专业大多属于中西医结合下的护理专业,中西医课程比例分别为10.3%和25.26%,公共课程占21.35%,人文社科占14.69%,护理专业课程仅占了28.41%。这一课程构成比反映出,人文课和公共课课时过多(合计超过30%),护理专业课程虽然占到了28.41%,但从教学内容上看,还是沿用医学分科体系,侧重于医学知识传授,护理知识则显得零散、重复,中医护理内容更是薄弱。加之大多数院校采取的是中西医两套课程体系授课,因此重复内容较多,公共卫生类课程较少,不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观念;在医学基础和护理专业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安排方面,实践教学的比重不足1/3,基础课――临床课――毕业实习的三段式教学使课堂讲授与临床教学不能很好地衔接,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2]。

2.4 关于师资结构

调查结果反映出我国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的师资队伍与高等中医护理教育发展不相适应。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师资则更显匮乏,且师资结构不够合理,中医药专业和西医护理专业教师担任中医护理专业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中医护理教育是扩大知识面、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压力的“法宝”已得到了学生的认同,且各院校在专业思想和特色优势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针对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3.1 加强招生专业宣传,转变社会对中医护理的认知观念

中医学历来强调“三分治,七分养”,所谓“养”的具体实施就属于护理范畴,它包括生活起居、饮食调养、舒畅情志、用药护理、康复锻炼和传统技术等。中医护理在预防、治疗和康复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观念认为,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下,是低学历、低技能、简单琐碎的服务性工作(甚至有人认为推拿、保健按摩是非正当职业),这势必影响学生的高考志愿选择,并会影响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的确立。因此,应加强招生宣传,强调护理工作的社会意义与职业价值,突出宣传中医护理的重要性。可选择一些典型故事对中医护理进行重点介绍,以增加感染力,让公众了解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专业所长,减少学生报考志愿时的盲目性。

3.2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和就业观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要保证。专业思想教育不但要在新生入学教育上体现,更需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通过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具有基础扎实、眼界开阔、专业能力提升快、能长足发展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同时,也要指出护理本科生的共性问题,如普遍存在不愿离开大城市到基层、找不准自己的定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攀比心态。通过生动的护理实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职业荣誉感,激发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此外,还可将中医护理特色优势贯穿于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并结合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对中医护理需求的增长来巩固专业思想。社区卫生服务是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减少残障等服务在内的整体健康服务,这为简便易行、价廉安全、疗效确定的中医护理技能的优势发挥提供了机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可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3.3 调整教学计划,适应社会发展

针对目前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不太合理的现状,笔者建议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

(1)调整医学类课程与护理类课程的结构比例。护理专业与医学既密不可分,又相对独立,其课程设置不能是医学专业课程的翻版或缩小,教学内容应有自己的特点,能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尤其应突出技能的训练。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加强课间见习和毕业实习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做出护理诊断和制定护理计划,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断深化。此外,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实习过程的安排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树立也会产生影响。因为临床见习和实习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验证,而是通过对患者的护理使学生建立责任感、义务感和同情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形成正向的值观和积极的职业态度。

(3)调整中西医课程比例,加大中医药类课程的比重,突出中医药护理本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4)适当增加人文知识和有关职业道德、行业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学学时,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5)教材是制约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编写具有中医特色的教材不是一个学校或一个单位所能完成的,建议教育部、卫生部组织有关教育专家协作攻关,材内容和教材编写格式,形成一套系统的、符合现代医学的护理专业教材[3]。

3.4 加强中医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人师表,必备其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专业态度对学生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由西医护理专业或中医专业的教师担任中医护理的教学工作,则很难准确地将中医学的思想内容与整体护理的内容融会贯通。因此,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的师资是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关键。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提高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师资的学历水平。目前,中医药院校的护理教师已基本具备了本科学历,但具备硕士学位的护理人才则寥寥无几。这一问题若不得到足够重视,必将影响本来起步就较晚的中医护理专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药院校的本科护理教育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既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又与现代护理的先进理念接轨,使学生掌握更多、更实用的理论和技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扬长避短,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色,才能最终实现中医护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建平,王岩梅,黄铮.中医护理教育发展与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3):251-252.

[2]陈耀璋,许以秀,唐凤鸣,等.适应医学模式转变 改革护理专业教育的探讨[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1):7-9.

篇(6)

论文摘要:探讨护生的职业生涯预期对职业定位倾向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定位不明确、职业发展意识模糊、职业定位好高骛远、职业定位存在空缺等方面,进而影响到护生的择业观,最终影响护理事业的稳定和发展。

护生的职业生涯预期能基本反映护生未来的职业定位倾向和护生的职业价值倾向。护理职业在就业方向上相对受到限制,一般只局限于护理行业,不像其他职业如人力资源管理、销售等就业范围广。护生在校期间,对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认识有限,对其他高薪职业的盲目憧憬和向往,导致其在职业定位上容易脱离实际。如何指导护生进行正确职业定位,把握机会,是需要护理教育者思考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1对象和方法

2007年10月份调查2006级三年制大专护生共186名,采用非结构式问卷,对护生未来十年的职业生涯预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回收率100%a,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见表1)

3讨论

3.1职典生滋预期对职典定位喃影响

护生的职业生涯预期,从根本上讲不能完全反映其职业生涯的定位和发展,但从其中可以反映当今护生在职业定位上的模糊认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1对专业性质爪人识不足.对专业前景了解甚少.职业定位不明确护理专业作为一门学科和专业实践是紧密相关的,它既是关怀照顾的专业实践,也是真诚服务的理念和责任。护生在挑选专业时,把自己从事的护理工作视为一种谋生的职业还是终生发展的事业,对其在专业生涯中的发展至关重要。护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护理工作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这种手段能让自己生存就足够了,因而不会付出努力去追求事业的成功。甚至有一部分护生对专业前景预期很悲观,认为护理服务技术含量低,专业性的关怀照顾不被社会认可,薪酬水平偏低,工作压力和风险很大,专业发展历程艰难。受这些因素影响,护生职业定位不明确,从表1中可以看出,护生毕业后一年内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如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徘徊等待。教师如果能在对护生进行专业教育和训练的同时,及早地向护生介绍专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专业生涯发展与专业成长。

3.1.2对专业前景她不切实际的理想化期诗.导致职业发展盒识模糊.职业定位好高鹜远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护生在心中早已给自己的薪酬定了位,如每月收入达不到2 000元以上就改行开书店、花店、服装店等,甚至改行当医生。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足以证明,护生对专业的选择缺乏信心,内心一片迷惘,其专业价值取向只与薪酬相联系。还有52.7%的护生工作第五年就期望当护士长,不能当护士长就转行,这说明护生的职业发展意识模糊,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放弃对专业的认同和追求。有34.9%的护生期望毕业后工作9-10年科研能力突出,20.4%的护生期望成为本领域杰出的领导者,说明护生的进取心强,心中有美好的职业远景,但期望有些好高鹜远,在现实工作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护士毕竟还是多数,即使不能成为专业领域的杰出领导者,只要脚踏实地地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就能成为一名好护士。在这方面,作为护理专业教师,帮助护生科学地、合理地设计职业前景及其过程十分必要和重要;还应告诉护生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自己适合做什么,使其职业定位明朗而不盲目。

3.1.3职业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职业定位存在空缺择业是个人行为,但却具有鲜明的社会性。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一些护生到毕业时还不清楚,于是人云亦云,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从护生职业生涯预期的调查中发现,这种职业价值取向的偏差集中反映在毕业后的5-10年里。在校护生通过多种渠道对医院病区护士长与护士在工作性质、薪酬待遇、自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在社会上受尊敬的程度等多方面进行了对比,从而事先将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定位在了医院,造成对社区护理职业定位的空缺,这势必影响护理事业的发展。

3.2职共定位的棋翎认祝洽护理事止带来的彩响

篇(7)

【热点背景】

来自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显示,我国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而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统计表明,我国养老护理员仅有30万,远不能满足需求。面对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巨大缺口,我国政府和学界积极采取措施,加快“补短板”。

为缓解养老护理人才短缺困境,国家近日出台《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围绕放宽入职条件、拓宽职业空间、缩短晋级时间等方面作出重大修改。《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扩大老年护理服务队伍,补齐服务短板,到2022年基本满足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完善老年健康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以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拓宽职业发展前景。

【模拟示例】

据统计,我国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但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仅有30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巨大缺口,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读】

一、表明自身观点。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产生的社会问题正在逐步到来,导致当前我国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也开始剧增,远远无法满足其需求。国内养老护理从业人员面临巨大缺口,采取有效弥补护理行业缺口,促进养老大业的有序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二、结合社会实际进一步阐述分析。

养老事业的实现离不开专业的护理人员,但是当前的巨大需求缺口,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了护理人员不足:

1.当前我国养老护理行业压力过大,工作强度非常高,工资待遇却偏低造成工作价值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待遇与付出形成正比使得人员流失;

2.医患关系产生了矛盾和紧张,对护理人员身体和精神的压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当前的职业吸引力不强,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加入;

3.培养的专业护理人才流失和短缺现象严重又加剧了问题,护理培训和相应的监管制度缺失,国内医疗护理没有形成产业规模。

三、提出对策

1.提高护理人员待遇吸引更多人从事护理工作,社会公众也应该给予护理人员应有的尊重感,切实维护护理人员的尊严和权益。

2.通过建立“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提高对长期卧床患者、老年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长期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等服务的能力。

3.政府为护理人员提供综合性的职业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卫生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以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老年护理工作。

4.用市场去激活养老护理行业的发展,对民办营利性护理院减免税收,建立专门的护理保险基金,对老年护理服务进行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