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3: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无线通信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LTE无线技术 通信系统 关键技术 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通信行业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LTE无线通信系统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就可以很好的满足人们的要求。鉴于此,本文就对LTE技术的有关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LTE无线通信系统基本原理
一般而言,LTE技术就是我们所俗称的“4G”技术,但还不是真正的“4G”技术,属于一种从3G到4G过度的技术。这项技术是一种建立在2G和3G技术基础上的新科技,它的出现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通信时代,大幅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包括信息传送速度快、频率利用率较大、音质高等特点,受到了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以及用户的欢迎和青睐。LTE无线通信技术和2G/3G通信技术不同,基本原理也不相同,LTE无线通信系统采用了全新的、功能更加完善的基本e-NodeB结构,所有连接节点之间都是通过IP方式进行传输的,从逻辑层面上来说,LTE无线通信系统通过X2接口互相连接成为Mesh型网络结构,实现UE在整个网络系统的自由移动,从而保证用户可以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平滑无缝的切换[1]。
二、LTE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SC-FDMA技术研究。这种技术属于一种单载波多用户接入技术,和OFDM技术相比,它在运用的过程中更加简单和方便,并且可以降低发射终端的峰均功率比,从而大大减少终端的成本费用。这种技术存在两种样式,即集中式和离散式两种,采用集中式技术的用户可以在频域集中传输,并且可以更改宽带。而采用离散式的用户使用的方式为IFDMA,可以实现子载波数的变更。
2、MIMO技术研究。在LTE无线通信系统中,这项技术应用的主要功能就是提高系统的传输率,并且可以和OFDM技术相结合实现提高LTE无线通信系统性能优化的目的。这种技术应用的技术形式为多天线和多通道技术,然后通过数据的合理处理和接受方式来创建并完善空间信道,进而实现提高传送速率的目的。
3、OFDM技术研究。LTE无线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就是对这项技术的应用,此技术可以使子载波的符号速率降低,同时加长符号持续的时间,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LTE无线通信系统抵抗延时扩展的能力,消除符合之间的干扰,进而使LTE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更加优化[2]。
4、小区干扰抑制技术研究。对这项技术的研究主要是解决小区边缘用户受到的信号干扰问题。在实际的生活中,住在小区边缘的用户特别容易受到相邻小区的用户的干扰,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对于这种情况,一般都会使用干扰抑制技术,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即干扰随机化技术、干扰协调技术以及干扰删除技术,通过干扰抑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小区边缘用户信息使用的质量。
三、LTE无线通信系统网络规划技术特点以及发展前景
3.1 LTE无线通信系统网络规划的技术特点
LTE无线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LTE无线通信系统技术将语音和数据综合起来,并且不断的平衡覆盖量、容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二是LTE无线通信系统技术采用的组网技术为蜂窝同频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无线频谱的利用率。三是LTE无线通信系统技术在小区覆盖范围内的数据速率和与公共参考信号存在的关系更加密切。四是LTE无线通信系统机构中全部将电路域网元改变成了IP网络架构。
3.2 LTE无线通信系统技术的发展前景
首先,LTE技术是推动4G网络通信技术出现的主流技术。和3G技术相比,LTE技术更加优越,属于一种无线接近4G技术的技术形式。LTE技术采用各种关键的技术促使4G技术更快的出现。目前,4G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并且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会不断的对4G技术进行完善,提高4G技术的使用性能和发展水平。其次,LTE技术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会更大,并在竞争中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通信技术会层出不穷,势必会使无线通信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当然LTE技术面临的调整也会更大[3]。
四、结语
LTE无线通信系统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我们进入全新的通信时代,使网络通信技术进一步完善,实现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LTE无线通信系统技术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因此,有关领域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使的该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汪航.LTE无线通信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J].通讯世界,2015,(10):67-68.
关键词:无线通信;智能家居;应用
0引言
当今时代是物联网的时代,人们跟家居设备的互动将会越来越准确便捷,智能家居的一个巨大飞跃发展就是从有线网络到无线通信。在智能家居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不仅在第一个环节改变了家庭应用的方式,在安装过程中避免了开墙孔,很大的程度上简化了产品设备的调度方式。智能家居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受到无线通信技术优劣的影响。就目前来说,在智能家居的无线通信技术运用中WiFi、Z-Wave、蓝牙(Bluetooth)、ZigBee、无线射频等五种技术比较常见。下面把这5种技术优缺点和用途进行介绍。
1理论概述
1.1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Wirelesscommunication)是指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任意空间中传播并且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GSM、Infrared(IR)、CDMA2000、Bluetooth、UMTS/3GPPw/HSDPA、RFID、ISM、ZigBee、WiMAXWi-Fi和UWB等是目前主流的无线通信技术。各种各样的无线通信技术的适用频段、调制方式、最大作用距离、数据率和应用领域。数据率越高,作用距离就越短是以上几种无线通信技术的作用距离与数据率最明显的关系。1.2智能家居智能家居(homeautomation,smarthome)是指以住宅为平台,利用安全防范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音视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家庭日程事务与住宅设施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舒适性、艺术性、安全性、便利性,并实现环保智能、节能的居住环境。
2主流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中应用的优缺点
2.1WiFi技术
优点:WiFi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有着较高的传输速率,可以在射频技术指导下实现个人电脑或者手机等终端设备无线方式的有效连接,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传输。基于WiFi技术的智能家居产品是很常见的,其优势在于传输速率快,且产品成本低,在生活使用中最为流行。而且,对于用户来说,最方便的智能家居组合就是基于WiFi技术,它可以直接购买设备联网。WiFi是一种以太网无线扩展,成本较低;它有着更高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54Mbps;传输速度很快,甚至可以达到11Mbps。缺点:无线稳定性弱、安全性非常低是WiFi技术最大的问题;其次,相对较高的功耗也是被广为诟病的缺点;最后,就目前的技术来看,16个设备已经是WiFi网络的实际规模的极限,组网能力不高,而实际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设备远远多于16个,显然生长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2Z-wave技术
优点:最初的时候,应用于智能家居的无线控制就是Z-wave无线通信技术的技术设计初衷。与其他智能家庭无线通信技术相比,Z-wave无线通信技术传输的数据量较小,传输频率低,保持在865.22-956MHz之间,所以无论是价格还是传输距离都有很大的优势。由控制节点进行分配的独立的网络地址存在于任意一个Z-wave网络中,通信距离范围之内的所有节点都可以被控制。设备完成后进入网内,用户可以使用全功能遥控器,在全触摸屏控制下使用辅助开关状态,对家中所有连接的智能家居进入网电控制。Z-wave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利用远程网络对家庭中的电气设备实现更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缺点:Z-wave无线网络节点的无线节点不多,理论值为256,实际值可能只有150左右,树网络结构的同时,一旦被顶坏的分支,所有的底部的设备可能就无法与网关进行通信。此外,Z-wave无线通信技术无加密技术,安全性很低。
2.3蓝牙技术
优点:蓝牙通信技术作为一种典型的快速跳频短包技术和分布式网络结构,可以轻松实现一对多,点对点的通信连接,在一个2.4GH带的环境中工作,常规建立数据传输率为1Mhps。现在在智能家居中蓝牙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蓝牙技术监控用户家中的各种情况,这一监测涉及两部分,一是监测家庭环境,利用远程对用户家庭实现自动调节阳光,湿度和温度等,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二是监测能源,在这种情况下,具体的能源是指用户的水电,暖气、煤气等,监测家庭能源开关,消除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蓝牙技术可以实现自动计费服务。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对用户家庭电表、水表和煤气表等充电设备的流量进行精度监控,并计算出成本消耗。缺点:由于传输距离太短,所以组建庞大的家庭网络对于蓝牙技术来说并不适用,在智能家居的应用中有很明显的限制。
2.4ZigBee技术
优点: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无线通信技术中是最常见的,它的性质是一个短距离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具有高容量和低投资、低损耗等明显的优点,并具有自恢复和自组织网络的功能。由于独特的技术设计,ZigBee技术拥有较高的安全性:使用了比银行卡加密系统严格12倍的AES(高级)加密系统,;其次,采用蜂窝结构的ZigBee网络,每个设备可以通过多个方向与网关通信,保证网络的稳定性;每个装置还具有无线信号中继功能,可以中继传输到无线通信信息到1000米远的距离。此外,65300的网络节点容量理论,可以满足家庭网络覆盖的需求,甚至只需要一个主机就可以实现智能大厦、智能小区等的普遍覆盖;最后,ZigBee具备双向通信能力,不仅可以发送命令到设备,该设备还可以把正在进行的状态和相关数据反馈回来。此外,ZigBee采用低功耗设计,可以使用全电池供电,理论上来说,电池的电量足够使用2年以上。缺点:ZigBee技术研发和应用门槛较高,开发难度大,没有技术实力的企业无法涉足,国外的智能家居系统都是在运用这个技术,目前国内只有海尔、小米、紫光物联、深圳聪明屋等少数企业把此技术运用到了智能家居。
2.5无线射频技术
优点: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基本系统主要包含卫星天线、电子标签、阅读器三大部分。电子标签上有可以被唯一识别的电子编码。阅读器通过无线射频的照射获取电子标签的电子编码,并进行识别。卫星天线就是收发无线射频的媒介,负责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交流”。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近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成本、低数据速率、低功耗、低复杂度的特点。这种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的的优点是,利用点对点的射频技术,实现对家电和灯光的控制,使一部分家居产品无需重新布线,设置安装都很便捷,主要应用于实现对特定电器或灯光的控制,成本较低。缺点:无线射频技术的遥控距离一旦超过一定范围,无线信号就会因为同频信号的干扰而变弱。在智能家居的应用中,无线射频技术的极限距离是30米(室内),如果超过了这个距离,无线信号会减弱,同时易受同频干扰,是无线射频技术最明显的缺点。另外,无线射频技术装置的家居系统功能比较弱,控制方式比较单一,受环境制约明显,只适用于新装修户和已装修户。
3结语
在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万物互联是必然趋势,在未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都会无处不在的互联,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永远在线,随时互动。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家居系统必须具备互联互通,单纯的远程控制一下灯光和电器已经不能称为实质意义上的智能家居了,那样只能叫做遥控。智能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在智能家居中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无线通信的优势是智能家居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蒋波.基于ARM与Zigbee技术的嵌入式智能家居系统设计[D].广东工业大学,2014
[2]孙永坚.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D].吉林大学,2014
[3]徐振福.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4
[4]杨长龙.基于蓝牙技术的智能家居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13
[5]张小威.ZigBee电路设计及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3
【关键词】 地铁 无线通信 技术研究
一、地铁无线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
针对地铁运作环境,要求不同种类的通信信号不受约束的进入该环境的情况是不能出现的,这样产生的后果是信号之间会相互干扰,使得地铁通信信号受之影响;针对运行设备。要求不同类型的信号不受约束的传播情况是不能出现的,如移动、联通等信号;因此,针对上述所提出的要求,需借助无线设备和相应技术,设计之后再使用,此外,因不同种类的设备频带与系统的要求不相符,因此,信息泄露的情况时常发生,安全问题容易出现;最关键的问题是信号输送容易产生冲突,原因是其在输送过程中,功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上述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对技术进行革新并使用,提升技术能力,推广新技术的使用,确保地铁运行的安全及信息的安全。
二、地铁无线通信技术类型
1、TETRA技术。TETRA技术具备的作用是统一调度、信息输送等,具有的特点是开放性 强 ;该技术被普遍运用在无线通信领域。
2、3G技术。3G技术是由移动公司提出来的,是该公司第三代信息技术,它可以在 2OMHz频谱的环境下,给予50Mbit/s- 100Mbit/s的输送速度,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具体区域的性能,增大区域容量;能够避免系统迟缓的情况出现,还能够为部分移动使用者给予120kbit/s的接入;此外,该技术还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兼容成对的频谱,也可兼容非成对的频谱,还能与1.25~20MHz之 间不同种类的带宽进行匹配。
3、WiMAX技术。WiMAX技术创建的基础是IEEE802.16 、 ETsIHiper;wiMAN无线局域网的操作不受有无执照频段的影响,此外,它还能够为指定区域给予50km的宽带,实现无线匹配,然而需引起重视的,这个技术网络标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技术攻关工作进展比较慢。
4、WLAN技术。IEEE802.11被视为是WLAN技术的标准,该技术包含三种不同的种类,分别是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802.11a标准是已在办公室、家庭、宾馆、机场等众多场合,得到广泛应用的802.11b无线联网标准的后续标准。它工作在5GHzU-NII频带,物理层速率可达54Mb/s,传输层可达25Mbps。可提供25Mbps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以及 TDD/TDMA的空中接口;支持语音数据图像业务;一个扇区可接入多个用户,每个用户,可带多个用户终端。802.11b采用2.4GHz直接序列扩频,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1Mb/s,无须直线传播。动态速率转换当射频情况变差时,可将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为5.5Mb/s、2Mb/s和1Mb/s。使用范围 支持的范围是在室外为300 米,在办公环境中最长为100米。802.11b使用与以太网类似的连接协议和数据包确认,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和网络带宽的有效使用。最新混合标准802.11g。随着无线IEEE 802.11标准,开始深入人心,各IC制造商开始寻求,为以太网平台提供更为快速的协议和配置。
5、Mesh技术。该技术被视为是无线的多跳网络技术,此外,它还是通信协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的特点是体积小,容易携带;该技术还有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也即无单点故障;还具有支持高速传输、组网,融合性能优等特点,伴随技术水平的提高,该技术被视为是目前最受关注的通信技术,需引起足够重视的是,该技术能够确保安全,被使用的比较多。
三、无线组网
1、 裂缝波导。裂缝波导网的组成成分大体是铝质矩形管,通常矩形管是空心的,而信息网的移动站组成部分有:1、车载电脑、2、无线电台,3、信号采集卡,4、信号接收器等,信号传输的方式还是借助控制室、车载电脑等向制定区域发射并接受信号。
2、无线电台。无线电台组网的方法是在每两站搭上一根光缆,并将上下行隧道形成一个光 环网,且要求光环网必须是封闭的;接着将网、交换机及隧道点连接起来;一旦控制室发射数据后,此时骨干网便会产生作用,传送这些数据到子系统中,接着,由交换机处理后,再传输到隧道区域的交换机上,最后,再由交换机发出信息至全部AP上,实现互联。
结语:首先简单描述了无线通信技术,在此过程中,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该技术在地铁运行中产生的作用,借助该技术,能够很好地实现通信功能,还能够达到列车在特殊环境下的数据输送要求,不过,在不同环境下,不一样的无线通信,连接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外界环境和设备要求,来择取符合要求的供应厂家,确保列车行驶和通信的安全。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无线通信;GMSK
大型游乐设施逐渐朝着“更快、更高、更刺激”的方向发展。而随之带来的危险性也在逐渐增加。目前大型游乐设施上都布满了各种传感器,用于游乐设施的实时检测监控。在游乐设施信号测量系统中,以往的数据传输方式常常采用有线传输方式,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然而在一些特殊的场合,高温、野外及条件比较恶劣的环境中,待测系统中的某些参数(如温度、压力、电压、电流等)需要实时传输出来给控制中心,传统有线方式的应用受到限制。在对大型游乐设施运行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无线数据传输单元的游乐设施远程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结合PLC与GSM网络等手段,系统多个监控单元分工合作,实现对游乐设施的安全监控与安全预警功能。该系统能够有效预报设备故障,减少事故发生率,提高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
1系统组成
无线通信系统由发送单元与接收单元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在发射单元,传感器采集到得模拟量数据(电压、电流、温度、压力等)传递给A/D转换器,数据处理模块将A/D转换器转换后的数字信号编码得到字节序列,再经过发射模块形成调制信号并送入信道,然后通过无线模块发送出去。在接收端,首先接收模块对接受到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在数据处理模块恢复出字节序列,在电平转换模块中进行数据分析储存,并转化为系统参量在显示模块中实时显示出来。当系统参量超过正常范围时,中心通讯管理软件发出报警信号,现场工作人员通知操作员进行检修或停止工作。传感器测得的模拟信号经过A/D转换器转换为8位数字信号,在数据处理模块中,经FIR数字滤波器滤掉其中高频分量,然后将8位数字量作为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相位累加器的输入信号,用DDS来产生高分辨率、载频可编程、频偏可调的频率时变信号,传输给发送模块通过差分编码,单边带调制器进行GMSK正交调制,实现调频基带信号向高频的搬移,搬移后携带信息高频向空间辐射,进行无线通信。数据处理模块如图2所示。采用ALTERACycloneIIEP2C5T144C8芯片,CycloneII系列FPGA支持Altera公司的NiOSII嵌入式软核处理器。该芯片具有40万系统门,8064个逻辑单元内嵌18K位块RAM,包含4个时钟管理模块和8个全局时钟网络,配置芯片(EPCS1),有源晶振及下载调试接口。整个芯片划分为FIR滤波器模块、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模块、时钟逻辑模块、采样控制模块、储存控制模块等电路。时钟模块单元提供时序工作节拍,设计中采用100MHz的频率输出,以保证测控中同步脉冲的实时性。存储单元完成数据的暂存与管理,采用“乒乓原理”实现大批量数据的写入、读出及管理功能。数据处理模块中的FPGA芯片是发射单元的核心,用FPGA实现软件无线电发射机,不仅降低了产品成本,减少了设备体积,满足了系统的需求,而且比专用芯片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控性。由于FPGA芯片不能处理模拟量信号,来自传感器的模拟量经A/D转换芯片转换成相应的数字量才能输入到FPGA中进行处理。该系统采用AD公司的AD9283芯片,AD9283是8位的A/D转换器,输入为-0.5~0.5V的模拟信号,内部采用流水线结构,工作电压为3.3V,A/D转换器的时钟由系统时钟分频电路提供。经过编辑的数字量信号送入发射模块进行GMSK(高斯滤波最小相移键控)编码,GMSK具有良好的频谱特性以及误码性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GSM在内的众多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模块与接收模块原理如图3所示。发送模块主要由并串转换、差分编码和GMSK调制三个子模块组合而成,首先将输入的字节序列经过并串转换变为比特序列,再经过差分编码以及GMSK调制,形成GMSK调制信号。接受模块主要由GMSK解调、差分解码和串并转换以及帧同步三个子模块组成,分别实现发送端GMSM调制和并串转换的逆过程。
2无线系统的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包括发射机通讯软件和接收机FPGA的实时控制软件。硬件描述采用VHDL语言,其主要特点在于,能形式化抽象表示电路的行为和结构,支持逻辑设计中层次与范围的描述,可借用高级语言的精巧结构来简化电路行为的描述,具有电路仿真与验证机制以保证设计的正确性,支持电路描述由高层到底层的综合转换,硬件描述与实现工艺无关,便于文档管理,易于理解和设计重用。上位机通讯管理软件设计主要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及管理。下位机软件是一个实时控制程序,每秒采集新的数据,并将其发送出去。控制程序流程如图4所示。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可以连接不同的传感器,远距离接受测试信号。以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真空造浪系统为例,由于油温、油压力、电压、电流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开环系统对油温变化非常敏感,为提高系统性能,设置传感器监控系统,采集到的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给计算机,通过显示界面将系统测量到的参数显示出来,如图5所示。
3结语
本文完成了基于无线通信的远程游乐设施监控系统设计,以无线的方式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实时显示在监控系统中,便于对运行的游乐设施的技术状态进行分析,以判断其运行是否正常,并可对异常情况进行追踪,确切掌握设备的实际特性,有助于判断需要修复或更换的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充分利用设备和零件的潜力,节约维修费用,减少停机损失。
作者:司晓霞 韩喆 单位:1.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2.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冀保峰.现代无线通信系统[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
[2]崔莉,鞠海玲,苗勇,等.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进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5(1):163-174.
[3]王殊,阎毓杰,胡富平,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4]刘颖.同步数字传输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21世纪,开启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一方面,依托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平台,使社会连接为一个信息体,社会资源交流灵活性提升,速率性增加,多种自动化程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无线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实现社会信息传输结构进一步优化,成为寻求社会技术创新的主要构成部分,移动通讯技术升级,数字信号成为社会信息传输的主导部分,是社会进步的技术代表。
1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无线通信技术,是指借助光纤等新型资源传播手段,实现信息资源迅速传播。当前社会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分为无线光波传输和卫星信息传输两种形式。其中无线电波传输,借助光纤光波实施信息频率传输,一般而言,光波传输的距离在100千米之内,但光波传输的频率接收带较宽,其传输的信号接收性较强,直接性信息传输的稳定性较强,实现无线光波传输,必须在100千米之内建立光波频率接收结合信息传输中间站,光波传输信息的中间站越密集,其获得的信息信号强度越大,其光波传输的信息稳定性就较高;而卫星信息传输,是借助卫星作为信息光波接收的信息平台,这种卫星传播系统具有较强的信号传输保障,较大范围内建立卫星信息接收中间站,形成信号传输网络结构体,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综合传播,光波信息传输主要负责的短程信息传输,而卫星信息通讯,则主要是大面积信息通讯覆盖,两者构建起完善的信息通讯传输网络,为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的信息传输结构体。
2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实际
2.1无线通信技术实际应用率低
无线通信技术是现代社会信息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无线通信信息的接收与传播,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全国覆盖率已经达到95%,为各地信息传输提供全方位信息通讯覆盖保障,但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实际运行结构不完善,信息资源应用性较低;以及部分地区信息资源处理中,无线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中间站的数量相对较少,以致在光波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受到地理位置、传输距离的影响,光波信息的实际传输效果不佳,发挥的作用性比较低;或者,无线通信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多个区域共用一个无线通信技术中间站,有些地区多个无线通信技术中间站闲置,两极化的无线通信技术应用情况,也使社会信息传输的效果性较低,对社会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2.2无线通信技术应用范围扩大
无线通信技术随着社会信息传输形式的迅速增加,推进实现系统信息的应用范围迅速提升;依据我国社会信息传输管理部门的相关调查数据可知,2015年,我国社会无线通信的城市应用率为85%,乡镇无线通信应用率为60%;截至到2017年3月,城市无线通信应用率已达到90%,乡镇无线通信应用率为85%。从两组数据对比可知,我国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张,使傳统的无线通信体系的应用压力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无线通信技术的信息管理资源中,以太网信息传输与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也正在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输的主要趋向,同时,社会信息传输的资源利用范围正在急剧性的扩展,使得对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率要求带来了较大挑战。
2.3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划性低
无线通信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步骤之一,随着现代社会无线通信技术的综合传输延伸,新型无线通信技术的全面更新,有必要做好技术发展向更高层面过度。但从我国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来看,社会无线通信技术网络建设实际性较强,并且已经取得了令人可喜的通讯体系构建成绩,但这种实践与规划同步进行的初级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更宽领域的无线通信体系的构建;
2.4无线通信技术队伍参差不齐
无线通信技术在当前社会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社会信息传输,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必然性发展要求。由于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工程的起步较晚,无线通信技术发展队伍的专业问题上,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不足。未来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如需更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先突破这一发展局面,在国家发展内部寻求人才技术创新突破口,为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提供创新视角。
3无线通信技术通信管理
3.1建立完善的无线通信管理计划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传输技术优化升级,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来源。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覆盖率已达到95%,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管理得到了全面升级,也初步建立了完善的无线通信规划体系;使得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信息得到了综合优化,发挥了无线通信信息传输的主要作用,也使现代信息资源得到了应有的保障。例如:依据无线信息传输的实际地理情况,做好区域光波中间站,实施了现代信息处理的综合性规划;其次,实现无线技术的信息传输资源综合分配,避免了无线通信技术信息传输分布结构不均匀,导致区域无线通信资源紧张或者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推进了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化升级。
3.2无线通信技术全面升级
无线通信技术技术全面升级,是确保社会通讯信息管理体系活力的重要措施。当前,基于传统无线通信技术实施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型光纤光波传输网络,扩展了光波传输的接收带宽,同时也拓展对光波通信信号的处理能力。推进信息传输技术变革,应满足全国更大范围内的无线通信需要,确保无线通信技术适应社会发展;其次,无线通信技术的全面升级,也可以借助新型网络化平台,建立无线信息虚拟传输空间站,在一个中间站的基础上,建立多个虚拟信息接收分支,每一个虚拟接收系统可以再次进行平方性分解,使得无线信息传输的网络结构逐步密集,信息传输的强度增加,信号稳定性增强,也是现代无线通信技术随着社会发展全面升级的重要体现。
3.3实现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划
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对传输速率的提升要求,优化社会无线通信技术的管理结构,做好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规划是关键;其一,需要结合当前无线通信网络架构,建立无线通信技术新模型,分析当前无线技术通讯管理的结构模式,做好无线传输中继站的规划结构图。其二,做好无线通信技术的长远结构规划,实现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平台同步实施,一部分新型无线通信技术开发的同时,也要做好无线通信信息管理的后期维护工作。
3.4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专业性提升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性的管理,不仅需要进行无线通信技术的全面创新,而且也要实现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升级。无线通信技术开发人员要不断进行自我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视频或者技术研发等方式,进一深入探索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现代社会通信网络的信息化资源创新,提供更具权威性的技术性研究理念;同时,国家也应积极组织对无线通信技术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技术培训和重点培养,为无线通信技术研究队伍发展提供更优越的能力提升途径和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确保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社会人才供应得到全面的无缝对接。
4结束语
无线通信技术是现代社会信息传输的主要途径,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对我国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实际具有初步了解,一方面,社会信息通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无线通信技术市场需求全面扩展;另一方面,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性较强,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需要技术创新;由此,提出相应的无线通信技术通信管理措施,引导我国无线通信在实践中完善,在探索中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保障。
前言:移动通信技术和产业已经历经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模拟蜂窝系统的单一频段天线,逐渐地发展到现在的漫游全球的数字化多制式天线;从最初的飞鸽传书,到现在的全球通信;从最初的单一语音通话工具,逐步发展到如今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互相交融为一体的多功能终端。就算手机的功能、软硬件和外观在怎么改变,也无法逃避天线的设计是手机设计所有环节当中最难而又最关键的这一必须面临的不争的事实。目前所有的智能手机都面临着各种技术性挑战,无线通信移动终端天线的性能是否优越,将成为以后主导智能手机市场的主导因素。
1.倒L形接S形手机天线
1.1 天线结构设计
对于倒L形接S形手机天线,我们一般采用由FR4材料构成基体,而对于其参数的我们选择的是介电常数为4.5,其大致厚度在0.78mm左右最为宜。其位于印刷电路板正面的左上角的天线的辐射单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馈电带线,二是短路带线。其位于印刷电路板背面的金属接地板的宽度与基板基本上相等,在辐射单元的背面顶部留有净空区域。
1.2 天线测试与分析
设计完成后并加工完毕的倒L型接S型手机天线一般利用Agilent E5071C微波网络分析仪对成品进行回波测试。我们将仪器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比照后发现,在低频段和中频段中,天线的工作带宽与实际结果大致相同;然而在高频段上却发现测试结果相比实际结果略有减小;从大体上来看,测试结果显示天线的中心频率点的阻抗匹配程度稍稍偏低。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与仿真结果出现偏差主要是所选择的天线基体材料的实际参数有所出入、轴线接头处有损耗,由于对实际结果影响不大,因此这些因素可以不考虑。
2.开口方环形手机天线
2.1 天线结构设计
对于开口方环形手机天线,我们一般采用由FR4材料构成基体,而对于其参数的我们选择的是介电常数为4.5,其大致厚度在1.55mm左右最为宜。其位于印刷电路板正面的左上角的天线的辐射单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馈电带线,二是短路带线。其位于印刷电路板背面的金属接地板的宽度与基板基本上相等,在辐射单元的背面顶部留有净空区域。
2.2 天线测试与分析
设计完成后并加工完毕的开口方环形手机天线一般利用Agilent E5071C微波网络分析仪对成品进行回波测试。我们将仪器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比照后发现,在低频段上天线的谐振点略有降低,中频段和高频段的天线谐振点略高,带宽有少许偏移。
3.迂回枝节平板电脑天线
3.1 天线结构设计
对于迂回枝节平板电脑天线,我们一般采用由FR4材料构成基体,而对于其参数的我们选择的是介电常数为4.36,其大致厚度在0.76mm左右最为宜。其位于印刷电路板正面的左上角的天线的辐射单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馈电带线,二是短路带线。其位于印刷电路板背面的金属接地板的宽度与基板基本上相等,在辐射单元的背面顶部留有净空区域。
3.2 天线测试与分析
设计完成后并加工完毕的迂回枝节平板电脑天线一般利用Agilent E5071C微波网络分析仪对成品进行回波测试。我们将仪器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比照后发现,在低频段上天线的谐振点稍有降低,而在中频段和高频段上天线的谐振点略微上升。
4.共面 T 形多用途移动终端天线
4.1 天线结构设计
对于共面T形多用途移动终端天线,我们一般采用由FR4材料构成基体,而对于其参数的我们选择的是介电常数为4.42,其大致厚度在1.58mm左右最为宜。其位于印刷电路板正面的左上方的天线的辐射单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馈电带线,二是短路带线。其位于印刷电路板背面的金属接地板的宽度与基板基本上相等。
4.2 天线测试与分析
设计完成后并加工完毕的共面 T 形多用途移动终端天线一般利用Agilent E5071C微波网络分析仪对成品进行回波测试。我们将仪器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比照后发现,测试结果显示在低频段和高频段的中心频率略微上移,同时中频段出现两个谐振点,在谐振点处的阻抗匹配均良好。
5.弓形多用途移动终端天线
5.1 天线结构设计
对于弓形多用途移动终端天线,我们一般采用由FR4材料构成基体,而对于其参数的我们选择的是介电常数为4.42,其大致厚度在1.6mm左右最为宜。其位于印刷电路板正面的左上方的天线的辐射单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馈电带线,二是短路带线。其位于印刷电路板背面的金属接地板的宽度与基板基本上相等。
在辐射单元的背面顶部留有净空区域。
5.2 天线测试与分析
设计完成后并加工完毕的弓形多用途移动终端天线一般利用Agilent E5071C微波网络分析仪对成品进行回波测试。我们将仪器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比照后发现,测试结果显示在低频段和中频段的工作频段比仿真结果略微偏高。
6.移动终端天线的场景应用
6.1 用于卫星移动通信
4G无线通信移动终端天线可应用于卫星移动通信中,其中终端天线中的L波段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天线阵是一个由16个环形天线所组成的平面阵,同时在数字信号处理部分由10个现场可编程的逻辑门阵列芯片构成。为了对该系统进行外场测试发现,采用了自适应算法进行测试,用该算法可在整个上半空间中产生16个波束,基本上全局覆盖,而且根本就不需要添加任何传感仪器,就能高效快捷的对一些卫星信号进行自动捕获和跟踪。
6.2 用于蜂窝移动通信基站
4G无线通信移动终端天线也可应用于蜂窝移动通信基站中,然而与用于卫星移动通信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用于蜂窝移动通信基站的移动终端天线大致设计思想就是充分利用高分辨率的算法以得到通信信号的引导矢量,从而可以计算出
上行链路加权系数。当4G无线通信移动终端天线正处于发射状态时,由于上下行链路使用相同频率,上行链路的加权系数可直接用于下行链路。
【关键词】 无线通信终端 WIFI ARM
随着人们对 WiFi无线通信技术需求的不断扩大,基于ARM优化设计WIFI无线通信终端技术,能够通过WiFi模块实现与无线互联网的连接,并可以通过WiFi访问互联网上的内容,实现无线上网功能。以下对此做具体分析。
一、分析WIFI无线通信技术
在当前社会中,WIFI就是一种能够将个的人手持设备、电脑等终端,为其提供无线接入网络的方式,应用无线传输网络信号的方法是终端设备与网络互相连接,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无线通信服务。在WIFI无线通信技术中,不能够可以帮助用户提供访问网络中电子邮件、Web及流式媒体的网络信号[1-2],也能为用户提供基于无线访问宽带互联网的支持,使人们更加便捷的上网浏览消息,发挥积极应用价值[3]。
二、基于ARM的WIFI无线通信终端技术
2.1功能结构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基于ARM的WIFI无线通信终端技术,优化设计无线网络收音系统。系统结构如下图1所示:
2.2硬件部分设计
基于ARM,设计WIFI无线通信终端系统硬件组成,并完成硬件的连接,使各芯片、器件、模块间达到匹配。在WiFi无线通信终端技术中,基于ARM设计终端系统,其硬件部分主要存储在S3C2440微处理器中,并且还扩展出一片64M、32 位的SDRAM作为系统得内存部分,以确保供程序的运行使用;同时,还有一片64M、32 位的NAND FLASH闪存,以此来存放在终端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软件的程序;同时,还包括两个USB接口,一个用来接USB鼠标以及USB键盘;还有一个JTAG接口以及一个串口,主要就是用来调试程序与下载程序时使用;与此同时,系统硬件部分还有基于触摸屏的LCD显示系统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还有电源管理模块控制系统功耗。
2.3终端的软件代码设计
在本次基于ARM的WIFI无线通信终端系统设计中,其软件部分主要是由Linux Kernel、Bootloader、根文件系统以及系统应用程序组成。在实际中,Bootloader主要是应用ADS集成开发环境来进行开发,需要完成对终端系统中硬件设备的初始化工作,同时还要完成下载文件到目标板、擦写FLASH闪存、引导内核镜像等方面的工作;而对于Linux Kernel部分,则需要完成系统的驱动控制、多任务管理等工作,能够通过代码指令确保设计的终端符合应用需求。就如在实际中,关于WiFi驱动的加载,其部分实现代码如下:
加载驱动指令:# insmod gspi.ko
运行WLAN驱动指令:
# insmod gspi8686.ko helper_name= ./help er_gspi.bin fw_ name=.
/gspi8686 .bin mfdmode = 1
2.4应用测试
设计基于ARM优化设计WIFI无线通信终端系统,并完成系统的移植; 测试整个系统,确保各部分正常工作,最终实现基于ARM的WiFi无线网络连接,并可以通过WiFi实现无线网络收音机的收听。
三、应用效益分析
基于ARM优化设计WIFI无线通信终端系统,确保设计的WiFi无线通信终端是应用WiFi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的,不仅能够确保设计好的终端设备为一些便携式电子产品上提供WiFi无线接入的功能,也可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通过WIFI上网的需求,使得设计好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拥有更多的用户群。基于ARM优化设计WIFI无线通信终端,可以有效扩大 WiFi 无线通信的网络覆盖范围,并且可以实现对整个城市的信号覆盖。
结论:综上所述,在当前网络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中,基于ARM优化设计应用WIFI无线通信终端技术,不仅可以通过应用基于ARM的WiFi无线通信终端接入到互联网中,也可以通过应用该终端浏览网上的信息,随时随地享受上网冲浪的乐趣,提升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水平,也必定能够为人们开启一个全新的通信时代。
参 考 文 献
[1] 孙策,石奋苏,许丹等.基于ARM的多功能车载终端系统[J].信息化建设,2015,(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