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3: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环保类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环保;课题经费;使用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为进一步推进环保科技创新,近年来国家允许各类企业申请环保课题,开拓环保科学技术研究的新途径,而国家经费的使用面临审计问题,在使用管理中需要按照各项规定执行,本文对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课题经费申请条件
企业申请环保课题需要满足如下条件:1.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环保事业的发展方向;2.符合环保综合规划、专项规划规定的重点工作任务;3.符合环境保护部项目申报指南支持方向、内容;4.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科学合理的组织实施方案和详细的经费测算,并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5.具备项目实施的人员条件、资金条件、设施条件及其他相关条件等。
课题经费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预算,实施方案详细说明开展项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技术路线、预期成果、验收指标、进度安排、人员分配、组织形式等,项目预算按照环保部相关规定编制,预算批复后按照基本预算执行。
二、课题经费科目设置
课题经费科目主要有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其他交通费、差旅费、维护(修)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信息网络购置费以及其他等科目。在上报课题时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按照每个科目费用的用途,根据项目实际工作人员和工作时间折算一年所需的经费。
1.办公费:用于公司承担项目课题活动中,购买日常办公用品的费用。
2.印刷费:用于印制反映项目工作过程和成果的项目文件、报告等各类印刷费用。
3.会议费:指课题组举办的与课题任务有关的会议(如咨询会、交流会、验收会等)支出,反映会议中按规定开支的房租费、伙食补助费以及文件资料的印刷费、会议场地租用费等。
4.差旅费:反映单位项目工作人员出差的住宿费、旅费、出差补助费、杂费等。
5.咨询费:用于支付给项目工作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专家的评审费、咨询服务费等。
6.劳务费:反映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如临时聘用人员、钟点工工资,稿费、翻译费等。
7.培训费:反映各类培训支出。
8.租赁费:反映租赁办公用房、宿舍、专用通讯网以及其他设备等方面的费用。
9.委托业务费:反映委托外单位办理业务而支付的委托业务费。主要指委托中介机构咨询、服务,委托软件公司开发等有收费标准的支出。项目协作经费应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测算,不在本科目里反映。
10.专用材料费:反映单位购买日常专用材料的支出。主要包括环境现场监测用试剂、材料,实验室用品等方面的支出。
11.专用设备购置:反映用于购置并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各类专用设备的支出。如环境监测设备、执法设备等。
12.信息网络购置费:反映用于信息网络方面的支出。如计算机硬件、软件购置、开发、应用支出等,如果购建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等不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不在此科目反映。
13.其他费用:其它费用指项目开展过程中发生的与项目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
三、各科目使用注意事项
1.办公费:财务凭证报销单据需附有采购用品明细和发放清单,办公费不超4000元/人年。
2.会议费:一般开会地点需要是政府定点会议场所,会议费标准不超过400元/人天,人数按照项目工作人员和参会专家、相关人员。在财务报销凭证需附有会议结算明细单和会议通知,业务资料需有会议纪要。
3.差旅费:作为项目业务管理资料,需要有差旅调研报告,说明出差人员、时间、地点、目的地,调研内容和工作开展情况,注意出差人员与咨询人员的一致性。
4.咨询费: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高级专家1000-1200元/天,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咨询人员800-1000元/天,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咨询人员600-800元/天,咨询费的发放需要有专家相关身份信息(身份证)、专家签名等信息。作为项目管理业务资料,应当对专家费说明何时、何地、采取何种方式、咨询何种内容有单独的记录,证明专家费发放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5.劳务费:支付给为项目工作的临时聘用人员工资,单位须与临时聘用人员签订相关协议或者由公司签订合同,劳务费标准原则不超过合同总额的10%。
6.租赁费:按照项目工作人员占用的办公用房面积比例,折算项目需承担的房屋租赁费用,单价按照与物业签订的合同执行。租赁费不能包含水电费。
7.委托业务费: 原则不超过合同总额的40%。
8.培训费:培训费是项目工作人员开展各类培训所发生的费用,可以与会议费合并,一般为300元/人天以内。
9. 一般不能在经费列支培训费、推广费,对于包括技术成果应用推广任务的课题以及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公益技术的应用示范的项目,其发生的培训费、推广费可在“其他费用”中列支 (但不得与会议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重复)。
四、经费调整相关事宜
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或超过10%但科目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情况下,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执行。如果单个科目超过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调整意见,需按原申报渠道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关键词:工业;生活;环境
中图分类号:K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052-01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环境问题关心的程度也越来越大,环保问题已逐步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但 一直以来,人们讨论环保问题,似乎更多的是指城市环保,说到环境问题,人们心里想到的也大多是汽车的尾气啦、工厂的废水废气啦、城市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啦,如此等等。环保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倾向。 然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日益响亮的今天,人们回过头去看,会发现农村环境问题同样令人触目惊心。 农村环境问题其实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还是一个文化和观念问题,涉及农民生产、生活方式。
显而易见,农民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防治农村环境污染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所以,加强对农村群众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农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刻不容缓。要想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就要先从学生做起。1992年的《地理教育国际》明确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做出贡献。中学地理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环保教育是每一个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应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危机感。作为一名农村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在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履行环境教育这一新的职能,寓环保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研究问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如近年来发生的沙尘暴天气,前所未有的雪灾,给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的极大的不便和危害,我们在教学中就以这一环境问题为主题,向学生详细地介绍沙尘暴天气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巨大危害,进而提出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就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 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 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 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 约用水用电,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 环保事业。
二、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 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 环境保护意识
(一)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如在学习“中国的气候”这一章时,要求学生 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沙尘暴、干旱、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 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产生除自然原因外还有认为因素。
(二)利用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农业”一章时,我 带领学生到农田中考察,到农民家中并听他们的介绍。同学们对农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难度有了清晰的了解,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三)利用春游,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会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如今年春天我带领学生到黄河春游,我就 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讨论:“地上河”的形成与危害、治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政府投资治理对我们当地百姓有何实际意义等。
(四)利用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从教以来每年3月12日我就会和学生一起参加植树活动,让学生实现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并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 识;同时也深化了地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五)结合当地政府的重点工程或环保热点问题激发中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我深信只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未来世界一定是洁净美丽的。
三、通过宣教文艺活动,使环保意识普遍化
每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人口日”、“爱鸟周”、“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更高的认识。
针对中央第一、二轮及省市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反馈问题我局高度重视、主动认领,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全面落实责任。以“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壤十条”,严格落实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切实做好金源矿业有限公司环保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和工业行业环保监管工作,确保企业环保设施健全完备,达到项目环评批复要求,坚决杜绝化工企业环保设施不健全开工生产。
二是强化工作措施,狠抓问题整改。联合环保、安监、工业园区等部门,认真对照整改方案、台账和清单,再次梳理金源矿业有限公司存在的环保问题,紧盯滞后环节,及时补缺补差。同时,进一步细化整改措施,配齐配强驻厂监督力量,狠抓整改落实成效,推动问题整改到位。安排专人,督促金源矿业严格按照焖炉保温和环保设施整改方案,切实落实环保主体责任。推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核技术关联等重点领域产业链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产业集聚高、区域竞争力强的科技型、环保型产业集群,带动工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
一、国内外媒体与环保意识研究比较
我国有不少关于媒体宣传效果的学术文章,如高丽鹏(2001年)认为“大众传播绿色新闻和信息的影响力是十分强大和有力的”,而林涵(2001年)也说“阅读《人民日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报道,总是让人觉得有收益和受启迪”。国内的相关研究有一个弱点,就是以质化评析为主,结论比较笼统,没有区分不同媒体的不同影响,也没有进行受众调查,因此一些结论往往不能让人信服。国外的相关研究不少使用量化的方法,从受众角度来考察媒体与公众环保意识的关系,而研究结果也比较“细致”。
如Besley和Shanahan(2004年)指出看电视多的人更少关注环境问题,表现得更不相信科学和技术,知道更少的环境知识,更不愿意为改善环境而付诸行动。Besley和Shanahan进一步指出:接触电视和报纸,有不同的效果,表现为比起看电视少的人,看电视越多的人对环境有越大的关注度,越少的参与度,越不可能参与行动。另一方面,比起看报纸少的人,看报纸越多的人对环境有越小的关注度,越多的参与度。对电视来说,观众可根据兴趣选择看不同的内容,当他们看国内和国际新闻时得到的信息跟看报纸差不多,但如果只看娱乐或是本地新闻的话就跟看报纸很不一样(e.g.,Scheufele2000年)。
即使是同一种媒体,呈现的内容也不同。如Holbert、Kwak和Shah(2003年)的研究把电视节目分为纪实类和非纪实类,纪实类包括新闻和自然纪录片,非纪实类是三种黄金时间段娱乐性质的节目,包括戏剧和喜剧。他们注意到这两种类型的节目呈现的环境内容不同,因而对受众环保行为的影响也不同,其中新闻和自然纪录片对环保行为有正面影响,非纪实类则没有影响。
二、媒体影响公众环保意识的效果检验
(一)媒体影响环保意识的“路径”分析
媒体影响公众环保意识可能是通过媒体上报道的环保事件、公益广告或是环保节目,也可能通过其他与环保主题无关的内容而间接影响,这种情况比较复杂,但确实存在,如O’Guinn和Shrum(1997年)的研究指出电视节目会让人们更加关注物质的丰富,因此,看电视多的人更有可能认为别人比他们自己拥有更多的物品,这种消费观念对环境保护有负面作用。
国外学者也是主要研究了接触媒体和接触媒体上的环保内容(如自然纪录片)这两个自变量对环保意识的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媒体对环保意识的影响跟媒体上的环保内容相关,也可能无关,因此本文试图从路径①和②来做检验。环保意识一般由环保认知、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三个方面来体现,本文提出了以下两个假设:
H1:公众接触媒体越多,环保认知、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越强,并且公众接触不同的媒体对其环保认知、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H2:公众接触媒体上的环保内容越多,环保认知、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越强,并且公众接触不同媒体上的环保内容对其环保认知、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二)验证方法
2007年中华环保世纪行的主题是“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因此,中央和地方,包括深圳媒体都有大量关于节能减排的宣传和报道。结合2007年深圳节能减排的环保宣传时机和深圳的特殊情况,笔者利用电脑辅助电话调查(CATI)系统,成功调查了304位年龄为16~70岁的深圳市民(指现阶段居住在深圳市6个区的所有人),属完全随机抽样。
研究主要测量了5个变量,如下所示:
1.媒体接触:指市民使用电视、报纸、网络的频度,考察方式为四分量表:从来不看,偶尔看,经常看,每天都看(以电视为例)。
2.媒体环保内容接触:指市民接触电视上、报纸上、网络上和户外媒体上环保内容的频度,考察方式为五分量表:从来没看到,偶尔看到,不确定,经常看到,每天都看到(以电视为例)。
3.环保认知:指市民对媒体上大量报道的深圳有关节能减排的事件的认知情况,由7个问题组成:节能减排行动;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国标油正式退出深圳市场,全市统一供应硫含量少的“深国Ⅰ-Ⅱ”油;全国七大城市著名景观,包括深圳世界之窗,同步熄灯半小时的“能源紧缺体验”活动;深圳热电厂燃烧重油引起的黑雨事件;汽车尾气是深圳首要的大气污染源;深圳一些海域由于水质污染严重出现过赤潮(红潮)。考察方式为:0=不知道,l=知道,合并成为一个累加量表。信度系数=0.579。
4.环保态度:指市民意识到环保重要性、必要性及紧迫性的程度,由三个问题组成:“先提高深圳整体生活水平再谈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能解决所有深圳环境问题”,“深圳发展经济比治理环境问题更重要”。考察方式为五分量表:很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不大同意,很不同意。信度系数=0.736。
5.环保行为:指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习惯和对节能减排的关注,由6个问题组成:关注深圳的空气质量报告;假如有小车的话,选择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绿色公共交通工具;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自来水循环利用;对纸张双面使用;使用节能产品。考察方式为五分量表:从不,极少,不确定,有时、偶尔,经常。信度系数=0.601。
(三)检验结果
1.总体检验
对于路径①,研究从总体上验证了接触媒体与环保认知、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有显著性正相关,即接触各类媒体总体上有助于环保意识的提高,这个结论跟国外学者Lomborg(2001年)的观点是一致的。
对于路径②,研究从总体上验证了接触媒体上的环保内容与环保认知、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有显著性正相关,媒体的环保宣传增加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了解,达到了一定的说服目的,从而肯定了媒体环保宣传的正面效果,这个结论跟国内很多质化评析文章的结论是一致的。如图2所示:
图2
2.不同媒体效果差异检验
国外学者主要考察的是电视和报纸两种传统媒体。环保宣传有其特殊性,随着网络和户外媒体的发展,它们在环境议题传播方面起着怎样的作用,研究还很少涉及。本研究关注的媒体更为广泛,除了电视和报纸,还包括网络和户外媒体。而对于不同媒体,本研究验证了它们对环保意识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
报纸环保内容对环保认知的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网络环保内容、电视环保内容、户外环保内容。报纸对环保认知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网络,而电视对环保认知几乎没有影响,如图3所示:
图3
报纸环保内容对环保态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户外环保内容,而网络环保内容和电视环保内容对环保态度都几乎没有影响。报纸对环保态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网络,而电视对环保态度几乎没有影响。如图4所示:
图4
户外环保内容对环保行为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电视环保内容,而报纸环保内容和网络环保内容对环保行为都几乎没有影响。报纸对环保行为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电视,而网络对环保行为几乎没有影响,如图5所示:
图5
3.人口学因素的影响
由于媒体环保内容接触是影响环保认知、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的因素,研究还考察了不同人群媒体环保内容接触在程度上存在的差异,表现为:
年龄、户籍和所住区域影响电视环保内容接触。就深圳市民的电视环保内容接触来说,年龄越大,通过电视接触的环保内容越多;深圳户口的群体比外地户口的群体多一些;住在关内的群体比住在关外的群体多一些。
性别、文化程度影响报纸环保内容接触。就深圳市民的报纸环保内容接触来说,男性市民比女性市民稍微高一些;文化程度越高,通过报纸接触的环保内容越多。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分类影响网络环保内容接触。就深圳市民的网络环保内容接触来说,男性市民比女性市民稍微高一些;年龄越大,通过网络接触的环保内容越少;文化程度越高,通过网络接触的环保内容越多;学生群体比退休人员和待业、无业人员两个群体都多一些,有职业人员群体比退休人员和待业、无业人员两个群体也多一些,而待业、无业人员比退休人员多一些。
文化程度影响户外环保内容接触。就深圳市民的户外环保内容接触来说,文化程度越高,通过户外媒体接触的环保内容越多。
不同人群媒体接触在程度上也是存在差异的,可以做类似的数据分析,在这里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在于说明媒体与环保意识的关系还受到人口学因素的影响,而这一点在国内研究中也常被忽视。
三、结论与讨论
传媒效果研究早已指出媒体在某些方面能有效地影响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本文从实证角度,用量化方法验证了媒体与环保意识两者之间的关系(H1和H2),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特别是在研究方法上。研究验证了媒体对环保意识的促进作用是成立的,但各种媒体的影响存在差异,而且还受到人口学因素的影响。
就传统媒体来说,报纸对环保意识三个方面的影响力要大于电视。网络作为环保宣传的新阵地,对环保认知、环保态度的影响力不可忽视,这可能跟深圳的网络普及率有关系。户外环保内容对环保行为的影响力大于其他三种媒体,对环保认知和态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深圳市政府应该在公共场所作更多“节水、节能”之类的环保宣传。
本研究只是证明了媒体和媒体的环保内容确实对深圳市民的环保意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它们是如何影响环保意识的、作用机制如何、不同媒体上的环保内容和不同媒体对环保意识三个方面的影响力为何不同,这些问题非常复杂,离不开对受众的深度访谈和对整个社会环境的考察,有待于后续研究。这项研究的问卷调查因是在深圳节能减排环保宣传比较集中的时期开展的,因此媒体宣传效果可能只是短期效果,长期效果是否也如此,值得思考。
参考文献:
1.王莉丽:《绿媒体――中国环保传播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闵大洪、陈崇山:《浙江省城乡受众接触新闻媒介行为与现代观念的相关性研究》,《新闻研究资料》,1991(3)。
3.卜卫:《大众传播对儿童的社会化和观念现代化的影响》,《新闻研究资料》,1991(3)。
4.高丽鹏:《大众传播对我国绿色事业的影响》,《中国林业》,2001(22)。
5.林涵:《为重视生态建设呐喊导引――兼评人民日报的环境保护报道》,《新闻战线》,2001(1)。
在我们初中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笔者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适时,适当的把这些教学内容与环保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 当讲到空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水资源、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还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如在学保护水资源时可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饮用被污染的水而造成。全世界50%儿童的死亡是由于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等; 再如,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归纳,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
二、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初中化学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些是有毒的实验,而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如指导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要强调硫的用量并在集气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液(可问问为什么)。改善学生实验的操作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充分利用作业、练习、测验,巩固学生的环保知识
作业、练习、测验是每个学生司空见惯必须完成的任务。因而可以在不偏离教材和课标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尤其课后关于做环保调查报告、写环保小论文等要求绝不能忽略。就是测验中也要尽可能多的安排关于环保的知识点。
四、充分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推进学生的环保行动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感受最深,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环保教育。比如把环保实验(如考察本地水的污染及其防治)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让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搜集材料书写小论文。从而树立环保意识、推动环保行动。这样,学生既受到了环保教育,又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可补充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又可使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开展环境保护讲座,也是施行环保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比如从学生自身生活考虑,讲解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和化妆品污染。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有时也在不知不觉地破坏环境,进而提高环保意识;还可办专栏,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五、充分利用环保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关键词:环保;英语教育;渗透 ;环保理念;必要性
一、 为什么要环保
在当今的经济社会,经济高速的发展,环境也是高速的恶化,人和资源、动植物之间的矛盾是日益加增。一些典型的问题,比如: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逐渐上升,未来会威胁到很多国家;全球的森林资源被无节制的砍伐,一些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造成某些动物濒临灭绝,动物的多样性正在减少。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危害着我们的生活,将来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后代,这些年一些报导的癌症村就是最好的例子,由此可见环保是多么的重要。
二、英语教育
一些人认为英语教学是个语言类的专业学科,而环保教育应该是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教学任务,很显然这种理解是狭隘的。英语是一门很有实践性的学科,我们应该要求教师不要仅仅把经历放在语言教育上,应该把它当做社会教育的一部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教育学生重视环保,高中课堂本来就显得无味,把英语从语言学科转换成半语言半社会学科,通过英语学习和一些实践活动慢慢的掌握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又能开发学生的思维。环保观念恰好是一个高素质人才的一部分。全国许多高中的高中教材中都涉及到关于环保这一问题的文章。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必要的环保教育是时代的要求。这些受教育的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也是未来的建设者。只有他们对环境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严谨的态度,那么在他们踏入社会时,就会好好的权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时,在英语教学中去渗透一些环保教育也是培养高素质、环保的综合性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三、教学中渗透环保
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教师,当然是自己要做好表率。倘若自己都不能为学生做出榜样,我们拿什么去教导他们。
在课堂上,词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把环保教育渗透到我们课堂上的词汇教学中。例如:中国环保基本政策 the basic policies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环保执法检查 environmental rotection law enforcement inspection、生物多样性公约 Convention on iologicalDiversity等等,在教desertification、destruction等这类单词时还可以让同学们了解沙漠化的严重性,首都北京的沙尘暴天气就是典型。通过环保教育,即扩展了同学们的词汇量,又教育了学生们保护生态环境,一举两得。 在课本中,会话教育占重要的位置,在其中也是可以渗透环保教育的。让同学们做一些社会调查,写一些关于环保的文章,在课堂上做英语演讲,一般学生都认为课本上的文章都很乏味,让他们自己去写文章,做演讲,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口语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价值观,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环保是全球公民的职责,而英语又是全球共同推崇的交流语言,通过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又让同学们明白,学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要明白这门学科的实际运用所发挥的作用。 同时我们利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作为环保教育的切入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教材的内容有限,通过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扩展他们的阅读范围,对他们将来的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在课堂上也可以用英语讲一些关于环保的趣事。 现在许多高中的新编教材都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和时代性,都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保护教学内容。关于环保教育,有的介绍地球有哪些特点;有一些谈到了人和动物之间有哪些依赖性,保护物种多样性对我们人类自己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更有一些是介绍我们人类自己的活动,战争,还有一些牺牲环境换经济发展的,他们破坏环境也破坏了一些文化遗产。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新教材的编者对环境的认识是很深刻的,他们旨在教导学生在环保上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观。 在听力教学中,多搜索一些关于环保的英语演讲,让学生在听力方面不局限于课本教材的听力和那些乏味的听力对话。四、好的环保理念 环保理念是教育理念,在课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知识,因此在课堂上去渗透环保理念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结合我们的教材,去激发学生们的环保情感,让学生们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去了解环保,并且激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做到环保,只有我们行动起来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从日常生活开始,用环保为生活披上一件美丽的外衣。 在课堂中,认真的研究环保教育结合英语教学,将一些环保理念翻译成英语,锻炼能力也让这些理念深入到我们的学生大脑中。五、环保的必要性 环境恶化是全球问题他,它需要全人类去关注它,作为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刻刻的注意不要放过每一个教育的良好契机,要让学生明白,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未来后代的生活,发挥出同学们积极的情感,有效的去渗透环保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最大的限度的知识传承和能力发展。六、结束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人的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环保与每一个环节都密不可分,使环境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环境问题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保护环境是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家利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基础,使所有人都能获得清洁的大气、卫生的饮水和安全的食品。 所以生活中处处要环保,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职责是很显然的。
参考文献
[1]鲁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Z].2001.
关键词:环境问题;初中地理;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46
一、引言
我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诸如:雾霾、重金属污染、沙尘暴等,这些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环境问题无小事,环保思想要从小开始培养。初中时期是学生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环保思想至关重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针对环保思想教育欠缺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改革。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保护思想的重要性
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上,环境保护正式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确立了环境保护在我国的法律地位。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保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对环境进行保护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初中地理中的环保教学,是践行基本国策的重要表现。
2. 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地理课程标准》认为地理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对于地理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可以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三、当前环保教育出现的问题
1. 地理教学中环保思想的缺失
我国目前所定的环保教育目标中只抽象地要求提高环境意识,而对各级学校环保教育的教学目标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这给环境教育的评估工作带来了困难。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一直困扰着我国初中教育,升学率高低成了评价学校质量的唯一手段,各校为争取较高的升学率,不惜违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大部分力量投入到考试课程,并且随意增加规定课程和超越大纲要求的内容,导致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环保思想的缺失。
2. 学生缺乏兴趣
一方面,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考试制度没有彻底地改变,导致学生仍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而对于与应试教育无关的科目持排斥态度。另一方面,由于课本上的环保知识太过于抽象,学生对于环保的认识也只是建立在教师中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宣传上,所以会对环保缺乏足够的兴趣。
四、加强环境保护思想的方法
1. 增强地理教学的多样性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地理教学中环保思想的兴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教育性的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案例教学法,以当前生活中比较热门的环境问题为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和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通过这种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分析,提高教学效率。第二,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在环境问题中出现的涉及各个方面利益的人物,使学生了解在环境问题中各个人物、机构的作用。第三,辩论教学法,辩论教学可使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技能、环境道德得到深化或发展,具有较全面的素质教育功能。
2. 结合实际,深化认识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思想,教师就要在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让他们在开放的社会系统中认识环境问题,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对他们造成的危害,这样会加深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深化。同时,教师结合地理教材,在地理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对于检查学生的环保知识和增强环保意识,作用很大。
3. 将环保教育的考查进行量化
在初中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环境保护的战略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各级学校环保教育的教学目标没有具体明确规定的问题,为了方便环保教育的量化考查,可以在考试中,加大关于环保知识的考查,通过考试来考查学校环保教育的落实。另外,教师可以将环保教育的考查放到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查上,从而培养学生环保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