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智慧教育的核心

智慧教育的核心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3: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智慧教育的核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智慧教育的核心

篇(1)

若问智慧来自哪里?严瑾定会亳不犹豫地回答:智慧诞生于现场。现场是智慧的聚合地,是智慧的生长点,是智慧的一块高地:在现场这块高地上,一定会耸立起教育的高峰,而智慧的高峰又一定会返照教育现场,提升智慧的高地。

一、智慧生长:教育现场的核心目的

严瑾认为,智慧生长是教育现场的核心目的,只要你衷情于教育现场,那么智慧就会被发现,就会引导我们去创造。

是生活经历给予严瑾智慧的启迪。她永远忘不了,自己当年高中毕业后,没有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就来到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以下简称“拉小”)当了代课教师。她永远忘不了,30年来,在拉小的校园里,在老校长周荣华的带领下,尤其是跟着周校长追求智慧教育的那15年,她沐浴在智慧的阳光里,受到了最为严格也最为生动的专业训练。她的专业训练不是在书斋里和书本上,而是在学校的现场,在教育的情境中。

当她的思考越来越深刻,那内心深处的智慧绿芽已冒头萌发,迅速生长起来。于是,她也越来越敏慧,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成熟。犹如当年辫子上的花蝴蝶,如今已成了头发上的一只小发卡,那小发卡像是在智慧的枝头上缀满了美丽的花朵。

这一切的一切都悄然发生在拉小的校园里。严瑾相信这样一个法则:坚守、倾情于教育现场,教育现场一定会给你一个深深的回报一一智慧的心灵。其实,这既是智慧教育的一个法则,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法则。

严瑾的思考还不止于此。她继续思考:教育现场在哪里?教育现场的特性又是什么?课堂当然是教育现场,此外课程研究、开发的那个地方,管理和教育发生的场所当然也应该是……进而,她做了这样的概括:教育现场既是教育的田野,也是教育的时空。进而,她又做了这样的抽象:教育现场首先具有实践性,只要教育实践发生,教育现场必然诞生:其次,教育现场具有存在性,只有在教育现场,学生才会拥有生命的存在感和生命充实的体验:再次,教育现场具有综合性,在现场发生的一切都是整合的状态和特性:最后,教育现场应当由“我们”组成,它往往是复数。这样的认知和把握当然是智慧的,那么现场的发现与创造就是必然的,智慧生长这一核心目的的实现也就是必然的。

二、“百步”团队:教育现场的核心力量

严瑾始终认为,校长的核心使命是锻造一支优秀的团队,团队的灵魂不是校长,而是坚定的信念。

她反复说,我做的一切,都是和团队一起做的,一切的成绩和荣誉不应是我个人的,而应属于学校,属于这个亲如兄弟姐妹的团队,领头人的真正作用在于创设一个善学习、有能力、会创造的团队。她还认为,现场不只是一个空间概念,还是一个文化概念,只有团队在,才会有真正的教育现场,因此,衷情于教育现场便是衷情于团队。

严瑾和她的团队常常在校园内的五子树下交谈、讨论,于是不少的憧憬和梦想油然而生。五子树五枝同根,向上生长。春去秋来,孩子们在树下戏石、游戏:日月穿梭,老师们在树下小憩、倾谈。往往就在这个时候,大家心里总是升起一种情怀,以及由这种情怀所带来的悄悄的感动。在拉小,团队是由情怀建立起来并自然维系着的。这样的情怀又离不开团队建设和发展的理念:抱团、合作、共同生长。说到底,这样的情怀核心就是一个字:爱。抑或说是四个字:真诚的爱。是拉小人对教育的热爱,对学校的挚爱,对孩子的博爱,是培育起无限的情怀形成的文化回忆。这一切,都在五子树下这一现场滋生、发育、强大。严瑾内心的想法是:没有爱,哪来的智慧?没有情怀,哪来的团队的力量?

严瑾和她的团队又常常在一条细细短短的小溪旁徘徊、交流、思考,不少的想象在那里酝酿和产生。这条小溪就在校园的最里面,源^处镌刻着“智慧若水”四个字。小溪水,带给拉小教师的是积极的思维状态以及对教育本质深深的思考,是思想的深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尊严,是思想的张力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自我超越的动力。严瑾内心的想法是:没有思想,哪来真正的团队?哪来团队的深刻性?小溪水,这一生动的现场,让拉小的团队成了有思想的苇草,在教育的此岸与彼岸开出了思想的花朵。

严瑾和她的团队每天每日都在百步坡上来来回回,上上下下。百步坡,只有近百步的小山坡,是拉小人每天必经的道路,在他们心里有着极其重要而崇高的地位。穿行百步坡,成了拉小孩子和教师们每天的必修课。因为百步坡象征着一种精神:向上、攀登、突破、超越。路在坡上,理想在星空:一切开始于坡下,突破与超越在坡顶。在严瑾和她的团队看来,这是拉小发展中一次新的,是精神上的新。拉小团队的形成和壮大,不仅有情怀,也不仅有思想,还有这样的精神:永远向上,不会停步:永远攀登,不畏艰难:永远超越,永不满足。百步坡成了拉小校园中最为动人的生活现场,成了一个崇高、伟大的教育情境。严瑾是这么认为的:没有精神,没有理想,哪来的力量?又哪来的团队?

五子树、小溪水、百步坡,不大、不长、不高,严瑾和拉小人却将它们视作现场中的文化符号,这一符号渐渐成了拉小教育哲学的隐喻。符号、隐喻里,存着无限的情怀,无穷的智慧,无极的思想,无上的精神。正是这些情怀、智慧、思想和精神,铸造了拉小教师团队的灵魂:坚定的信念。所以,严瑾面对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中诸多的困惑和困难,没有皱过眉头,脸上始终满溢着灿烂的笑容:她的团队这么忙,这么累,这么辛苦,却从来没有倦怠,内心始终充溢着愉悦和幸福。这不是信念是什么?团队是教育现场的核心力量,往深处说,这是信念的力量。严瑾有,她的团队也有。

三、儿童发展:教育现场的核心主题

严瑾认为,不断地认识和发现儿童是教育研究的第一课题,让儿童学会创造,这是教育现场中最为伟大的发现。

拉小一直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从老校长周荣华开始,直到今天,研究成了拉小的传统,从未间断。严瑾继承了这一传统,准确地说,她一直生活在这一传统中。接m研究,深化研究,是顺理成章、十分自然的事:相反,她认为假若不研究,倒是十分不正常的。拉小有个研究的总课题:智慧教育。这么多年来,拉小对于智慧教育的研究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越来越深入。

何为智慧教育?严瑾思考最多的是智慧教育落地的载体――课程与教学。但她认为,目光只聚焦于课程与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通过课程、教学这一组透镜,透视到课程、教学深处的儿童,让儿童永远成为课程、教学的核心,让儿童的身影永远在课程与教学中闪现、闪耀。在拉小,智慧教育就是要让儿童回到原本的核心位置上去,这需要重新并不断地认识与发现儿童。

于是,拉小的课程发生了重大转型,即让课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程,这一课程的总名称叫“智慧园”,其中有一朵最为耀眼的花叫“晓小课程”。例如:“开学第一周”是拉小一年级的试验课程――晓小课程的一部分。这一试验在拉小已经实践、研究了三年,贯串整个一年级的学习。有媒体将这一试验的特点概括为“拼音慢节奏,数学玩中学,绘本来加盟,习惯伴我长”……晓小课程的实施紧紧围绕拉小精心筛选的16个习惯展开,学校还编写了校本读物《大嘴呱呱》。开学第一周的最后一天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家长也受邀来到课堂和孩子一起上课,除了分享一周的收获,还需要与孩子合作完成“人生第一本书”:用一张A3纸,跟着视频一起动手折成书,上有专属LOGO和天马行空的绘画,以及家长对孩子一周生活的感言……

无须多作解释,晓小课程是儿童自己的课程,儿童参与到课程开发中去,因而是儿童自己在创造课程。这一事实又一次证明了:儿童的潜能巨大,但是需要被承认、尊重和发现,需要给予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展现,并在展现中发展。严瑾说:“晓小课程也转变了教师对专业追求的认识。拉小一年级教师们在研究中构建,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在反思中提升,逐渐让自己成为一名会编教材、会讲绘本、会做研究的优秀教师。”

拉小的思想更解放,课堂更开放:让孩子们自己当家做主,自己上课,自己规划、设计、实施、评价课程。9月10日,教师节到了,孩子们说,让我们的老师休息,今天一天的课我们自己上。他们自己上语文,上数学,上英语,上音乐,上体育……自己开班会,组织实践活动,自己布置作业,总结、评价一天的进步……何止是这一天呢?一学期,一学年,整整六年,拉小的孩子都是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校里有小校长、小大队辅导员、小班主任……他们干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这一切,都使严瑾建立并进一步增强了教育信念:儿童是应该被发现的,儿童是必须被发现的,儿童是可以被发现的,关键是让自己心里真正有儿童。因此,发现儿童实质是发现自己,让儿童学会创造的实质是教师学会创造。冰心写过《只拣儿童多处行》,是的,只有儿童在,现场才是“活”的现场:只要儿童在,春天就在。拉小就是这样的教育现场,就有这样的春天。

四、“大家一起学”:教育现场的核心行动

严瑾认为,“大家一起学”既是教育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行动,一种方法系统,其目的是构建学习共同体。

教育现场,在本体上应是学习现场,是学会学习的现场。遗憾的是,至今学习几乎还是一个“黑洞”,人们是怎么学习的,儿童是怎么学习的,仍然不是非常明了。严瑾和她的团队想让这个“黑洞”敞亮起来,C明起来,他们在大量的文献研究、实践反思、前瞻未来的基础上,设定了一个突破口:“大家一起学”。

首先,对“大家一起学”的内涵特征进行阐述。“大家”,指以儿童为核心的教师、家长以及其他社会资源,是一个个“我”的集合:“一起学”,指围绕着儿童的学习,所有参与者都在学习中,强调“我们”的协同:“大家一起学”,最终是通过“我们”一起的学习,促进每一个“我”的智慧生长,求得每一个“我”的融入式发展。

其次,“大家一起学”是一个结构,处在结构上位的是目标和理念。严瑾将目标定位于“三慧”,即慧学、慧玩、慧生活。其中慧学是核心与基础,慧玩是儿童的天性,慧学与慧玩的相遇与结合,提升了学习的境界,提升了玩的品质。无论是慧学还是慧玩,最终都是为了“慧生活”,“三慧”串起了“大家一起学”的目标链。处在结构上位的,还有“大家一起学”的理念。对此,严瑾用“包容、共生、卓越”三个词来阐释。

再次,把“大家一起学”置于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严瑾带领团队寻找到并形成了“大家一起学”融入课程体系的几种方式:植入式、延伸式、镶嵌式、节庆式等,将“大家一起学”落实在课程中。此外,他们又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活动性学程”。其一,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学习活动:其二,学习活动需要设计,用系列化、结构化的学习活动编织整个教学过程:其三,学习活动必须体现活动性,即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性:其四,这样的学习活动形成了学习进程。他们又形成了不同的“活动性学程”的实施路径:发现学程、表现学程、现场工作学程、互惠学程,以及讨论式学程、探究式学程、表现式学程、跨界式学程等样态。

最后,“大家一起学”最终目的是建构学习共同体。严瑾这么判断:“就这样,‘大家一起学’的教学现场成为每一位学习者生长于其中的洋溢着勃勃生机的公共学习场域。”我的领悟是,今天在课堂里学会了“大家一起学”,明天到了新的学习空间,以至于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都会自觉地“大家一起学”。犹如心理学家所言,今天学会了合作,明天就拥有了竞争力。

拉小教师发展中有一个个驿站,这些驿站推动教师一步一个脚印、一环扣一环、一站接一站地向前,慢慢地就会发生腾跃。我似乎看到,严瑾正带着她的团队又站到了一个新的驿站,准备新的出发。每次出发,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百步坡上的攀登,将会抵达下一个驿站:而每一次抵达,又是一次新的出发。无论是出发还是抵达,无论是抵达还是出发,严瑾永远在教育现场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这就是一一严瑾的智慧。

[专家点评]

在与严瑾校长的接触和交往中,她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其一,她与老校长薪火相传,身上葆有“百步向上”的气质,永远给人一种“黎明的感觉”。

拉小门前有一个小小的山坡,叫百步坡,百步成坡,步步向上。百步坡上,严瑾时时刻刻散发着学校特有的气息:温情的话语、勤奋的习惯、向上的姿态、智慧的行动,这一切从她30年前走进拉小那一天开始,便细水无声地影响、吸引并激励着她。如今,她不仅融入这溪流之中,而且逐渐成为中流、主流,并继续影响、温暖、吸引、激励着每一位拉小人“百步向上’。

篇(2)

(一)智慧资本的内涵

智慧资本是经济学家Galbraith在1969年提出的概念,用来解释企业的财务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差距,智慧资本也称为智慧资产、知识资产或者无形资产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我们现将此概念扩大化,推广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并认为智慧资本是能够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从而创造经济效益的该地区具有的显性的和隐形的能力、知识、文化、战略、流程、知识产权与沟通网络的总和,通过优化智慧资本能提升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创造经济效益。

(二)智慧资本构成

智慧资本由三部分构成: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人力资本包括该地区人口的能力、技术、知识及经验;结构资本是该地区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变化而建立的本地区的规章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体系,组织结构,知识管理系统等;关系资本是指该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关系,即当该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物质、能量、思想、信息的交换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各样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三)智慧资本和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人力资本是形成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拥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力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的支持,劳动者素质提高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保证,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才能提升。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也说明了这点,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保持了自身的经济核心竞争力。

2、结构资本是形成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硬件条件

我们可以看到,地区经济发展要有硬件条件的支持,比如科学设置的地方经济管理部门及高效运转的经济管理机制、具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力的政府、本地区具有开拓创新的文化氛围、有利于高新技术传播的机制等,这些硬件条件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些硬件条件形成的结构资本如果得到优化,可以显著提高区域经济的的竞争力。

3、关系资本是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与外部的经济交流,不同区域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和社会关系,凡是与外部经济联系紧密的地区其经济一般来说都比较发达,所以优化关系资本有利于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二、通过优化智慧资本结构增强西部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一)通过优化人力资本,可以增强西部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

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优化。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优化可以提高本地区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从而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通过优化结构资本,可以提高西部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

西部地区的各类组织的规章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体系,组织结构,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在经济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本地区的结构资本不合理,比如西部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封闭保守,不太容易接受新观念,文化建设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比较落后,这都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以通过优化结构资本,可以有效提升西部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

(三)通过优化关系资本,可以强化西部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

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地广人稀,再加上交通相对于东部地区比较落后,因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交往没有东部地区频繁,这就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西部地区可以通过优化关系资本,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交往,提升西部地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三、通过优化智慧资本结构增强西部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思路

(一)优化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水平,强化素质教育

在原有的教育投入的基础上,优化人力资本投资结构,重视基础教育的投入,抓好基础教育的质量工程,侧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平质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西部地区要加大教育资本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并支持高等院校的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对在职人员也要进行多种形式的人才培训和开发活动。

西部地区人才培养模式要有自己的特点,走素质培养之路,针对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

(二)优化西部地区的结构资本,提升区域硬件条件水平

西部地区硬件条件的改善也有助于西部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硬件条件方面的建设不仅是政府部门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提高西部地区政府部门的宏观经济调控水平,而且也包括对本地区公民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建设。培养公民的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和现代管理理念也可以帮助西部地区构筑经济核心竞争力。

西部地区各类组织要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文化特色,使得学习型组织植根于本地区。建立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学习型组织可以改变人员的心智模式,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整体素质,从而有利于增强西部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西部地区还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资力度,营造有利于创新活动的氛围和创新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进行创新,走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三)优化西部地区的关系资本结构,构建地区间网络化战略联盟

篇(3)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特征;物联网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的兴起到广泛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也随之适应发展,进入智慧校园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深入分析智慧校园的智慧特征,了解智慧校园的内涵,对于智慧校园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智慧校园的发展历程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近十年得到快速发展,并进入了数字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手段,是高素质、全能型人才整体培养的内在要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是为了构建新型教育体系,以适应和体现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新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历了数字校园、网络校园、智慧校园3个阶段。而智慧校园的构建是以集成和应用大数据、物联网、智慧终端、云计算等各项高新科技技术为基础。当前我国步入大数据时代,在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的校园,实现智慧校园的基础条件就是对校园信息的挖掘、分析、管理、整合。

2 智慧校园的内涵

智慧校园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将设备因素、环境因素、资源因素、社会因素及人的因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校园系统的有效手段。智慧校园主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充分利用各项信息的相关性特征,结合各平台的多样化信息传递手段及时有效地提供双向交流平台,进而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是通过信息技术来改变师生和学校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数字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即时可见,互联协作,并为决策分析提供支撑的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从技术上来看,智慧校园即通过感知技术、挖掘技术、智能技术、控制技术等,结合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自动图书管理系统、智能化学习系统等,全面建设具有便捷性、及时性、高校性、综合性的院校。

3 智慧校园的智慧特征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形态,是数字校园在各种新兴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下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智慧校园能对校园物理环境全面感知,对师生群体的学习进行智能识别,同时也包括对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的智能识别,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以实现教育教学环境的智能开放以及便利舒适生活环境的建立,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实现以人为本和深度融合。智慧校园有如下特征:

3.1 智慧资源

智慧资源共生共享是智慧校园资源建设的核心,学习资源的建设、共享、管理和使用是智慧校园的核心基础。智慧校园为学习者提供完善的网络平台,作为知识存储、分类与分享手段,帮助创建各种资料和信息,实现资源的整合、分享和创新。通过智慧校园知识管理的知识系统,让整个资源库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创造、分享、整合、挖掘、分析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资源系统内,形成学校智慧循环,推动学校资源创新。

3.2 智慧学习

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广泛运用,让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开展,逐步泛在化。突破实践空间限制,个体与群组可以突破交流协作方式,实现有机互动线上线下结合,学习讨论课上课下结合,现实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结合。构建开放的、多维度的学习与科研空间,具备支持多模式、跨时空、跨情境的学习科研环境。

3.3 智慧分析

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采集智慧校园海量数据,对资源进行挖掘与推荐分析,通过构建数据挖掘模型,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融合,同时开展合理设计及分析,以形成预测方法的智能推理,最终实现决策、管理与控制的智能化。

3.4 智慧感知

智慧校园的网络基础更强调移动互联和物联网,要为校园中人一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提供宽带、泛在的基础网络条件。各种智能感应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随时获得各种监测信息,从而能够实现对现实中各类因素的习惯特征的感知,从而实现人与物的互动,全面感知校园环境和师生活动状态,并能通过模型智能的建立对一般规律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3.5 智慧融合

智慧校园的智慧融合体现在校园内部融合和外部融合两个方面。智慧校园内部融合体现在学校的各项业务之中,以云计算和大数据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挖掘与分析,推动实现各项业务中应用的个性定制,达到随时随地随需的个性化应用,推动实现智能融合,通过智能推荐来提升管理决策的能力,以发挥智慧校园整体效能。智慧校园外部融合是在学校与外部社会的智慧融合,网络时代校园必须与社会接轨,通过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互通来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创新发展。外部融合的具体活动包括学校之间的交流互通,学校和企业间的学习借鉴,多种手段的学习培训。通过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发展趋势和教育变革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学校的发展规划,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发展。

篇(4)

一、建构智慧的校园观念文化引领人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观念文化。学校观念文化的建构和形成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讨论和酝酿。我们思考如何让很有潜力的丹城二小通过有策略的经营,一步一个脚印,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变局面,凸显办学成效,实现滚动发展。学校积极组织领导班子、家委会、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等认真分析学校办学优势与现状,并针对现在学校教育的困惑,关注人的发展,关注智慧的培育。于是,我们便提出“智慧文化”,并广而告之,家喻户晓。

二小的“智慧文化”以“追求智慧”为学校精神,“追求智慧”是学校文化的一种取向,是学校教育的一种使命,是二小人共同享有的思维方式,是二小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崇尚的最完美的行为方式。围绕“追求智慧”的核心理念,我们提出“不能把生源看成是教育的主要问题,二小的孩子,生活要有阳光,谈吐要有涵养,举止要有礼仪,心中要有智慧”的教育理念,提出二小人要有四个“智慧意识”:要有“创新意识”,在观念创新上先人一步,在策略创新上胜人一筹,在实践创新上快人一拍,打造“智慧二小”特质;要有“服务意识”,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做好服务文章,创造最佳的教育经营环境;要有“绩效意识”,重视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把绩效作为奖励人和重用人的重要依据;要有“精致意识”,即要有精心专心的工作态度、标新立异的工作策略、精细周密的工作安排、完美无缺的工作成效。

另外,根据“追求智慧”核心理念,我们确定以“精致·智慧·雅行”为办学目标,以“尚德求真”为校训,以“促进教师的智慧发展,为教师发展服务;促进学生的智慧生长,为学生发展服务”为管理宗旨,承诺“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把“自律·自信·自强”作为每个二小人的行动……逐步形成“智慧文化”的语言符号系统。

学校文化的构建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建构了学校智慧文化,明确了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赢得了家长们、多所兄弟学校和上级领导对我校“智慧文化”的认同,引领全校师生和家长进入新环境、新氛围,在探讨和实践过程中,大家得到了各自一定的发展,学校的群体价值目标得以形成。

二、建构智慧的“四有”班子团队文化服务人

建设一支特色鲜明、目标一致、团结和谐、敬业高效的管理团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要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成效,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

坚持学校的智慧发展要有韧劲、谋划学校的智慧发展要有思路、推动学校的智慧发展要有激情、实现学校的智慧发展要有大气。二小智慧型管理者团队有“四有”,即“有韧劲”,面对种种矛盾与困难,敢于挑战,敢于负责任;“有思路”,有发展的谋略,有开展工作的具体思路,能独立、主动组织开展工作;“有激情”,在工作上求实、求真、求深,动真情、出实招、求实效。工作有热情,“有大气”,接纳不足,用人所长;能团结人、赏识人;讲正气讲原则,有傲骨无傲气,放下身架提高身价;能顾大局识大体,不计较个人得失。

另外,还要求团队的特征体现出七个深度:第一,深度解读。善于读学生、读教师、读自我,要读出类型、读出亮点、读出困难和障碍、读出发展。善于以实践者的眼光读理论和以研究者的眼光来读实践。善于把学校管理的战略放在“文化战略”的高度考虑。第二,深度思考。深度思考的核心是从每个人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发展出发,体现对每个人的具体的思考,需要有整体与局部的结合,远近结合的思考,要有对策性思考。第三,深度转化。化理念为行为、化思想为制度、化知识为德性、化知识为智慧。第四,深度合作。通过“深度会谈”来表达自己真实感受,在内心创造沉静的聆听环境,以自己和他人都能理解的方式表达意见和给予不同的人发表意见的空间,促使学校管理者之间彼此了解,建立一种信任合作与团结和谐的关系。第五,深度评价。懂得科学、合理评价师生,把评价变为促进人的发展的真正动力。全程式评价,弹性化评价。第六,学会创新。不仅仅是个别管理者的某一个观点、思路、策略的创新,而且是形成新的管理风格和新的管理文化。第七,深度发展。形成每个管理者的个人风格,实现研究型管理者团队的目标。

管理就是沟通、服务和引领。二小管理者更能在过程上注重精妙的管理细节,牢牢抓住一些关键节点,把看似平凡的事做优,把看似简单的事做精。虔诚和执著地在一个个教育细节中实践教育理想和智慧,“做一名称职的教育服务者”,精致管理成了二小管理者的实践哲学!

三、建构智慧的浓郁环境文化熏陶人

校园是师生学习、生活和休闲的文化场。我们围绕“追求智慧”的核心文化,按照学生需要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对校园的功能进行了整体设计,“以怡人的环境陶冶身心,激发灵感”,充分利用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处空间、每一处布景,让全校师生置身在智慧的校园中,感受着浓浓的文化特色。

具体通过“一广场”“一石”“三梯”“三角”“五廊”“多条路”“多标语和名言警句”体现这一理念,建构智慧之园。一进校门,迎面是“智慧广场”,广场的正前方有一个十分耀眼的高大牌楼,牌楼的正中间书写着学校办学目标———“精致·智慧·雅行”,绿底衬着白色的字,很有气质。牌楼的后面竖立一块“铭志石”,无声地教育着路过的师生。“三梯”,分别是教育楼东面的“崇德梯”、中间的“谦爱梯”、西面的“致诚梯”。沿着楼道一路上去,拐角处张贴着醒目的名言警句。如,沿崇德梯上去,有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韩婴的“虽有良玉,不刻镂不成器;虽有美质,不学则不成君子”,伽利略的“生命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马卡连柯的“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等,让上下楼的师生感受其中的真谛。为了更好地营造校园内静心读书的氛围,学校智慧地利用三个教学大楼角落布置成无人管理的“温馨小书吧”“雅行小书苑”“爱心小书房”供学生在课外休闲时看书,提倡“不看书不坐凳、坐上凳必看书”,检测与考验二小每位学生的雅行。“五廊”,分别打造五个楼层不同内涵的文化长廊:一楼是孝雅文化廊,二楼是书香文化廊,三楼是剪纸文化廊,四楼是艺术文化廊,五楼是数字文化廊。“五廊”主题新颖,特色鲜明,部分作品来自学生,所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路,是方便人行走的通道,是规范人行为的准则,路在我校还是一种文化。我们围绕“智慧文化”给多条路起了名字,如,那条通向食堂的小路为“思源路”,路边挂上“路名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学生走在“思源路”上,时刻牢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把“节约”“勤奋”的优良传统铭记在心。多标语。运动场、建筑周边的花坛里有“美是文明,美是智慧,美是奉献”“草为德者绿,花为善者红”……这些标语星星点点散布在学校的角角落落,它们是向全校学生征集来的,征集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求知、求真的兴趣,也发扬了学生主人翁的精神。

“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精心皆可为文化”。有文化的校园,自然成了学生生命的乐园、书香的校园、智慧的学园。

四、建构智慧的校本研修文化发展人

有思路才有出路,有项目才有内涵,有目标才有发展。学校与学校之间管理内涵上的最大区别,是否能引领全体教师以教育智慧实现智慧教育。面对“校本”创新空间越来越狭窄、“校本”创新意识越来越软化的教育管理现状,我校在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与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着力深思和解决好“拓展、营造宽松的‘校本’发展空间,增强‘校本’创新意识”这一大问题,营造独特又平实的校本研修文化。

学校以校园“智慧网”为平台,整合空间,引领教师走向学习。建网就是建校。我校“智慧网”集交流、合作、共享为一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充分发挥其互动功能,真正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便捷作用。我们将师德学习、师训任务、校本研教等有关项目扎根于“智慧网”,丰富网络研修形式与内涵;开展“教育教学案例网上大辩论”与“教学热点、难点大讨论”活动,增强教师团队合作意识,激发教书育人新思维;开辟教育教学理论导读栏目,教师积极参与阅读点评、撰写网上读后感;开展“讲述校园典型故事”与“夸夸身边的人”网上有奖征集活动,学习身边榜样,分享感人事迹;引进“网络师徒帮带”模式,邀请校内外学科专家,组建学校导师团,帮助青年教师点拨创新教学思路,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建立“智慧网”应用与参与考核评价奖励制度,营造人人参与网络研修的氛围。

学校以专业发展专用本为阵地,整合常规,引领教师走向反思。反思,意味着用研究的方式对待日常工作;多样化,意味着更加追求个性与特色。我们关注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反思,要求教师做有效性的实事,追求智慧教育,编制《丹城二小任课教师专业发展专用本》,整合工作程序与资源,拓展教师自我成长空间。教学常规工作落实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要求任课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与“专用本使用”同步,并侧重于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与积累,在“量”的要求基础上,更关注每位任课教师“质”的检查与评估,要求教导处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与“专用本使用”同步,重视专用本使用的过程性把握,把使用情况的阶段性检查与考评体现在整个过程中,及时提供检查与考评的反馈意见与建议,帮助教师认识自我,寻找问题,分析原因,及时纠正不足并更好地发展自我。最后,我们在《专用本》的使用中及时吸取意见与建议,不断修改完善并积累经验,使之成为教学常规管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与教师年度工作绩效评价的多功能专用本,改进教师工作方式、学校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整体效能。

五、建构智慧的节日活动文化培育人

工作的过程应该是研究的过程,用研究来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促进学校提升。学校立足校本,全面启动三大发展性课题的探索与研究,分别是“举孝道雅行,育二小少年”的“孝雅教育”实践与研究、“拓展性读写结合导学活动”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实施和“多元化课堂教学智慧实践与积累”的“同课异构主题校本研教活动”研究,给学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为促成智慧文化的形成,研究过程中,学校依托一年的四个节日来营造智慧的活动文化,让全体师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9月的“读书节”让师生互动,建立学习共同体,以此推动学校拓展性读写活动的不断深入,培养一批勤读、善思、能辩、会写的小能人,享受书香生活,塑造智慧人生;家校联动,以3月份的“行孝节”为平台,开展“走好路、排好队、吃好饭、上好课”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开展“孝雅之星”激励性评价等活动,更多地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关怀,鼓励更多的学生更好地自我完善,构建学校“孝雅教育”践行、检测网络,共同推动“孝道雅行”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破解德育工作中常见的“家校分离,知行不一,整合不力”难题,营造浓厚的孝雅氛围,形成厚实的孝雅文化;6月份开展“体艺节”,本着“展示特长、放大亮点、开发潜能”的活动宗旨,有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走进体育和艺术世界,通过体育、艺术实践、展示活动,开发体艺强项,培养体艺小能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12月份开展的“科研节”敲响二小教科研活动的最强音,多渠道搭建教师专业发展锻造、展示平台,营造学校教科研文化。智慧的系列节日活动有效提升了全体师生整体素质。

二小全体教职工脚踏实地的在三大课题的引领下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有情趣更有内涵,自觉地在科学的理念引导下开展更有效的工作,突显教书育人的创造性劳动特点,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课题研究强化了教师追求智慧的意识,引领他们形成追求智慧的思维方式和教育品质,教师逐渐能去思考“怎样让学生生成智慧”“怎样培养智慧学生”等问题,这种品质的形成是常态教育活动无法实现的,唯有真正的研究才能达到如此的境界。

篇(5)

关键词:教学智慧;幼儿教育;创新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提升,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幼儿教师必须形成一定的教育智慧,才能满足现代幼儿教育的需求。不可否认,部分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需求,在学前教育中频频出现一些超前的教学内容,“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幼儿教学的方式方法僵化、教学内容空洞、没质量等问题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幼儿教师新教学智慧的生成极为重要。

1幼儿教师新教学智慧生成必要性

学前教育在我国兴起较晚,早期的学龄教育中并无幼龄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受经济水平发展低下所限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革,学前教育开始纳入教育体系。初期的学前教育由国家主办,主要形式为6岁的适龄儿童进行“学前班”的教学,完成一年的教学后正式升入一年级的教学。此阶段的学前教育,大多形式统一,内容僵化,缺乏创新。在人们的物质水平逐渐提高,工作和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背景下,人们对学前教育有了更多的需求。一方面,人们希望孩子更早的接受教育,从而让孩子能够尽早的进入学习,开发孩子智力。另一方面,人们由于自身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看孩子,尽早的学前教育可以让家长拥有更多的工作时间。为满足越来越多人口的学前教育需求,学前教育适龄儿童从6岁调整为3岁,由1年调整为3年。民办幼儿园也开始兴起,由于缺乏严格的准入机制,幼儿园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学前教育呈现出混乱的状态。新课程改革是改善目前教学现状的核心指导,对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提升幼儿教师的新教学智慧成为改善学前教育的突破点。

2幼儿教师新教学智慧的生成方法探究

幼儿教师生成新教学智慧已成为教师们的重点工作内容,而如何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生成新教学智慧则需要幼儿教师们不断的摸索和探究。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来进行新教学智慧生成方法的分析。

2.1构建健康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体系

为有效的生成新教学智慧,我们首先应构建健康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体系。在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中,教育部门已制定了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和内容,并组织相关人手进行积极的改革,打造一个完整的体系,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幼儿教师应对新课程中的核心宗旨进行深刻的领悟和学习,明确学前教育应遵循开发个性、自主探索、鼓励创新以及激发潜能等适应学前年龄儿童的教学理念。在以后的教学中围绕这个核心来展开相关的工作,通过对学前年龄段学生的个性及喜好研究,结合潜能的开发机制,学内容,同时鼓励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创新。在学前教学体系中,应明确“小学化”的教学内容不得在学前教育中大量的出现,仅能够作为拓展训练来提供参考。在完成体系化建设后,幼儿教师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法论的实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

2.2健全法律机制,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对于我国目前的民办幼儿园所造成的学前教育的混乱情况,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政策,健全法律机制,规范幼儿园管理,提高幼儿园办学条件的门槛,加强幼儿园学校的监督检查,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新开办的幼儿园不但硬件实施应满足需求,相关的软件投入同样应达到要求。特别对于一些民办幼儿园不符合要求的安全措施应进行停课整改,而对于一些明令禁止的条令,在学校违反之后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罚。特别对于学校软件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审核,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招聘、培训等管理内容应进行重点的关照,确保学校能够自上而下地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只有这样,幼儿教师在学校构建的新课程氛围和要求中,才能有效促进新教学智慧的生成。

2.3积极开展自学、互学,提高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

只有提高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积极开展教师自学,教师之间互相讨论学习,教师才会在持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生成新教学智慧。在我国学前教育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较大困难,就是缺乏优质的幼师资源。国家教育部门应与各高校协调沟通,适当扩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比例。此外,教育部门还可以通过对现任的幼儿园教师组织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应组织不同的幼儿园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学校教师间的定期交换,相互之间在实践教学中相互学习和探讨,从而全面地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对新教学智慧分享。

3总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教师生成新教学智慧是改善问题频出的学前教育的关键方法。为高效、快速地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生成新教学智慧,教师应响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思想上提高自己,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奠定理念基础。幼儿园作为教师的直接管理者也应创建良好的氛围,让教师能够积极地进行学习,而新教学智慧的生成最终还是要靠教师自己的学习、交流、实践和反思。

参考文献:

[1]李潇.新课程改革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2).

篇(6)

【关键词】教育智慧;艺术教育;爱;教育观;教育操作思路

一、教育智慧的含义及内涵

技术推动下的智慧教育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正在成为信息时代全球教育改革的“方向标”。智慧教育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包括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科研、智慧评价、智慧服务等核心要素。笔者认为,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靠数据说话”是智慧教育评价的重要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则是教育智慧的核心载体。高等院校所贯彻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学术氛围、行为准则、思想内涵,高校师生与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方式、文体活动、日常起居无不包容在教育智慧之中。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教学体系的大框架。第一,狭隘、片面的教学理论束缚了了教师的理论视野,影响了教师对于教育意义、价值及教学活动丰富内涵的全面认识与把握。第二,传统教学操作体系高度的技术取向和工业化生产特征束缚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束缚了教育智慧的生成。第三,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形成“搬运工式”、“捆绑式”工作方式。因此,基于无爱的教育内容,很难形成教育者应有的教育智慧,使教育生活显得苍白无力。苍白,是因为教育内容的无爱;无力,是因为教育智慧没有了附着点。于是,广大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发出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慨叹,如何走出“失乐园”,离不开“教育智慧”这一支点。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发生于人与人之间,天然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与人类情感息息相关。教育的这一特性,注定了教育智慧,与只注重人类思维品质的其他智慧大相径庭;虽然,教育智慧达不到人生智慧的高度,但它必然包含着人类情感,这也是我们常常把教育智慧视为一种境界的原因所在。

二、教育智慧生成的途径(理性智慧和实践智慧)

教育理性智慧是人们对教育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晶,其外在的表征形式是借助辑(归纳、演绎、演绎―归纳),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所形成的教育理论知识。在逻辑的范导下,人们的理性思维总是从确定的前提、起点出发,经过一步步地逻辑推理,最后求得一清二楚的结论,建构出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使教育理性智慧具有了自恰性。比如,《学记》的“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柏拉图《理想国》的“洞穴隐喻”所昭示的“心灵转向”等。这些理性认识阐述的教育原则和教育目的,有助于人们对教育的深层把握。理性是人的基本能力,有了教育,也就有了人们对教育的理性思考。于丹教授通过研读《论语》,系统阐述了教育目的在于“构建‘我我’教育的心理图式”,其环节是“自比自讼自新”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势必有利于其深刻理解、洞察教育。缺乏理性智慧,教育者从事教育,就会像走进迷宫一样,辨不清教育的方向与路径,从而迷失自我。教育理性智慧则不仅向未来教师说明好的教育行为是什么样的,而且揭示了好的教育行为之所以好的原因。倘若某个教师讲课妙趣横生,使学生留连忘返、沉浸于探索学科知识的欢乐之中,那么这位教师讲课的音容笑貌、其运用的教学策略就会让学生终生难忘。

教师一旦拥有了教育实践智慧,(有教育实践力量的支撑)很少跟风弄潮、左右摇摆,而是立足教育“育人”之本,精心研课、细心察生、精心选法、倾心课堂,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生活在学科知识中、体现学科知识的人,成为一个对所教学科有独特理解、融通运用、灌注精神、富有生命、享受求知的人。通常来看,教育实践智慧是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所获得的,获得“此时―此地”、“此情―此境”该如何教育的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智慧仍难免受到外在功利的制约,有时让教育实践呈现出炫耀性与表演性,从而使教育实践智慧蜕化为展示、推销教师自我的“才艺”。

三、教育智慧生成的载体(以江西水利职业学院班艺术教育为例)

1.切实关注教师的实践反思,关注教师的个体经验

教育智慧体现在教育教学具体情景的一个个细节中。教育在生活世界中,就像“ 爱和友谊一样,存在于这种情感的亲身体验中――也就是说,在极其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智慧,在教育情境的细节里。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他会用心地去“看”学生,注意一个害羞的表情,注意一种情绪的流露,注意一次期待的渴望,这种“看”不仅仅是用眼睛,而是应该带着责任感、用自己的整个身心去“看”,这种“看”能让每个学生体会到。智慧源自实践,教师对教育的各种看法、所接受的各种理论和学说,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特别是在实践的反思中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智慧。

2.走出传统的教学体系,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笔者以江西水利职业学院班例的艺术教育,谈谈教师如何走出传统的教学体系,正确认识教学智慧的意义与价值。2010年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来了第一批自治区的学生,本着“德以润身、文以明智、艺以怡情、动以健体”的教学理念笔者从事了六年的学生的艺术教育工作。遵照工学结合原则,针对现代社会对于不同文化人才类型的需求,艺术教育者遵循有爱的教育原则,水利工程班开设了音乐表演、礼仪文秘与流行音舞两门艺术课程,同时还增加了爵士舞、交谊舞、公关礼仪表演技巧、办公室职员技能、演讲与口才等时尚热门选修课程。笔者认为,职业学院的艺术教育必须有着准确的教学定位,根据需求和培养的方式,把与音乐艺术相关的人文知识不断扩展与外延,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对音乐创作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表演的创新力,培养学生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它可以通过立体多元的音乐语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生活、工作等内容。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积极愉快的音乐课堂气氛中,使学生在音乐世界中享受、体验、发展,在这样的教育情境中,师生双方情感得到沟通,哀乐与共,教学双方不仅可以达到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而且可以实现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实现教育的最佳状态。在教师的心目中,学生是空中鹰,而非笼中鸟。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习飞翔,飞得更高更远,让学生在音乐的殿堂里,充分发展自己的音乐创造力。

篇(7)

随着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

算、人工智能、知识管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管理、政府和企业办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还有教育和农业等各个行业,都在悄悄地向智能化、信息化迈进。

在智慧浙江科学会客厅暨“城市的明天”主题展览会上,中国电信以智慧城市沙盘为核心,分别设置了智慧政府、智慧产业及智慧民生三大展区,采用虚拟场景、互动演示等新颖活泼的形式,将移动与固定、转型业务与传统项目完美结合,充分展示中国电信在打造智慧城市方面的实力和能力,以及融合创新带来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和聚焦客户运营模式所创造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参观者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感受到智能互联生活已经触手可及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高效服务的智慧政府

智慧政府主要包括平安城市、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工商、智慧税务等服务,为老百姓提供最大便利,打造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近年来,中国电信不断完善智慧政府各项应用与基础建设,有效促使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推动城市格局更加合理,城市管理更加科学、及时、有序。

在平安城市里,通过市、县、派出所三级联网和信息共享,对城市主要道路、重点场所和部分小区进行不间断监控,实现指挥中心的110、119、122三台合一,民警可以在监控中心把握现场情况,为创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科技基础。

在智慧城管中,通过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建立的智慧城市管理大平台,集城市管理、协同处置、执法监督、应急调度、决策指挥、公众互动为一体,核心业务涵盖环卫、园林、路灯、公共交通等城市管理业务。

有了智慧环保,就可以实现集空气质量、环境噪声、烟气排放、水污染、放射源、城市积水、城市雨量、河道湖泊水位、气象参数、污染事故应急响应和环境综合管理、网络办公为一体的综合监测与监管协同。

智慧工商,将利用中国电信的电话网、移动网、互联网融合优势,整合商品监管软件,为政府监管部门搭建商品安全监管平台,同时提供专业的移动执法终端、定制电话终端、互动媒体终端等多种终端设备,实现重要商品信息的备案和监管查询以及一线执法人员移动执法和综合办公等功能。

电子报税,为纳税人提供及时、高效、安全的远程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纳税情况查询等服务。网络发票,为个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提供发票的网络开具、网络查验及相应的涉税业务,加强税务管理机构对普通发票的监管。

转型升级的智慧产业

中国电信借助智慧产业建设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极大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聚集效应,为投资者和经营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对旅游者提供向全世界传播城市形象的便捷通道。同时,催生出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情景随处可见:农民兄弟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即可查看农场现场情况,了解温湿度等信息,实现翻地、播种、除虫、灌溉和收获,就如同“开心农场”一般简单。因为基于先进技术构建的农业专家智能、农业生产物联控制和有机农产品安全溯源等三大应用为一体的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管理智能化的综合智能信息化解决方案。

智慧物流,将运用自动识别技术、移动通讯技术、GPSone定位技术等,并基于CDMA手机进行嵌入式开发实现的一套物流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为物流公司一线业务人员提供移动中的任务管理、数据采集、数据通讯等工作,为物流行业提供集语音、数据通讯、定位、拍照、扫描等5项重要功能于一身的全能终端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金融,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大幅度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数据网络充分满足银行大数据量处理的需要等。

此外,智慧旅游则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智慧园区是通过融合应用各种技术手段形成软实力,对于包括政务、产业和民生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创造更美好的园区生活。

幸福感知的智慧民生

为了承载全方位便捷化的智能化社区生活服务,中国电信将光纤网络铺设进入千家万户,将其与城市功能平台相连接,形成以社区为载体的高品质城市生活。智慧民生主要包括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家居等业务。

通过社区信息化建设,从健康、居家、饮食、紧急情况等全方位给予老年人更多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利用无线通信、互联网等技术,通过智能化的集中、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平台、电子处方、电子病历,智慧医疗能对医务人员、患者和医疗物品进行加强管理,实现诊疗信息的无纸化、语义信息的统一化,医药术语的标准化等。

针对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实际需求,利用移动网、电话网、互联网融合优势,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开发出集协同办公、教育管理、家校互动、应急保障、教育资源共享于一体的智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