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学科论文

化学学科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24 20:19: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化学学科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化学学科论文

篇(1)

(一)存在实验教学认识误区

目前,我国的化学教学的主要模式为分班讲课制,全县18所中学中初中化学课程设置为每周4-5节课(不含晚自习),教师备课压力大,学生实验普遍用“讲实验、画实验、视频实验”代替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化学实验的探究更是缺乏,难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误用课程权利,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的发挥。导致化学实验操作的得分率不高。如:下列实验操作图示不正确的是此题难度系数为0.49,若有实验经验的同学就很容易得到答案D项。说明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太薄弱。从这个题目的设置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验素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和绿色化学素养。要求学生建立证据推理意识,养成科学探究习惯,旨在形成科学精神意识等学科素养。分析见下表1。

(二)实验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缺乏比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学校对实验仪器和试剂的预算和重视度不够。现存教学设备陈旧,部分化学药品过期。例如,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因密封差,氯化氢气体挥发,由原来的浓盐酸变成稀盐酸,在后来的实验中学生就观察不到瓶口产生白雾的现象,与理想结论有较大偏差,影响实验的真实性,导致学生对实验的真伪性产生怀疑,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也会下降,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没有得到提高,从而导致了学生们在学习时不能够掌握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师的职业懈怠

由于大部分的初中化学教学老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不高: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问题很严重,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实验探究水平不高、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不够、自我实验操作水平不高、实验解读水平不高、实验演示技巧和实验素养意识不高、实验创新意识匮乏等,使得初中化学教学的情况得不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农村教师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也很明显。化学老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不能有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另外,在对一些老师进行专业培训时,学校也没有予以重视和监督,教师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重视不够,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没有明显提高。这就使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等得不到转变和提升。

(四)班级规模过大

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80%的义务教育学校中班级人数均在60人以上,这种大班额导致学生分组实验无法开展,尽管学生喜欢分组实验,但大班额对实验的操作要求和重复实验的机会就相对较少,也增加实验员老师的工作负荷。对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所以,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解决大班额的问题。

(五)实验员教师分工和绩效不明

对于一线教学老师来说,有较为明确的教学分工,而对于实验员老师来说,处于相对尴尬的角色,相对于教育发达地区已有明确的定位和分工,职位要求和岗位绩效报酬都出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而对于中西部教育欠发达省份,针对实验员的配备和职位要求、岗位津贴等没有明确的说明,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真空地带。

二、西部初中化学学科素养教学教育实施思考

(一)因材施教,分小班讲课

在之前的论述中可以了解到,尽管班级讲课制能够发挥一定的教学作用,但是相对于正面的作用来说,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影响更大。在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新型技术人才,然而大班级讲课制不利于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就需要实行小班的讲课制度。这种小班讲课制度就是在缩减班级规模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学生人数,从而使得化学老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到每个学生学习的状况和需求。小班额教学不仅能够消除班级讲课制带来负面影响,还能够将其正面影响不断优化和扩大,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也是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教学模式。

(二)完善教学设施,培训师资力量

针对的化学教学,必须加强对老师的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并且还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来辅助实验教学。首先,在选用教师的过程中要加大考核的力度。其次,要对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以及监督,从而提升化学老师的整体素质和技能。学校还要创新激励机制,保证学校能够留住优秀的教师人才。再次,要加大对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购买比较先进的实验设施,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的推进。由于科技技术的飞速更新和变换,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教学的模式以及设备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变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要时刻学习西方国家的模式和策略,不断提升有效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模式

在化学教学实验上,化学老师还要注重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创造性和自发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建立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效果的影响,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到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使得他们能够积极动脑思考,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完全地融入到实验学习的氛围中去。另外,还要进行异质同组进行分组实验、“小小实验家”“实验小发明”“实验小魔术”等有趣的实验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团结与合作,交流与沟通,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提升教师实验教学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自上而下的教育设计与自下而上的教育实施。应将教育管理机制进行完善,更新教学设备,还要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实验教学人才,从而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和发展。在当前形式下,要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论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新理论替代传统的“三维目标”教学,开展大胆的教学实验尝试,构建与学科素养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和风格。

作者:王翔 夏振洋 单位:重庆市彭水县龙射中学 重庆市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磊,支瑶.化学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教育学报.2016(04):46-56.

篇(2)

(1)化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2)化学教学论学科内容与方法研究;(3)化学教师教育改革研究;(4)化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5)中学化学实验改革与教学研究;(6)中学生化学学习心理研究;(7)大学化学教育与中学化学教育的衔接研究。

参会者可围绕上述主题内容提交会议论文,曾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的论文概不受理。提交的论文要重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突出实证研究。2 参会人员

高等院校从事化学教师教育研究的教师、化学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大学化学教师、中学化学教师、中学化学教育研究人员等。3 论文提交与评审

(1)论文格式。参照《化学教育》期刊,题目四号黑体,正文五号宋体。有完整的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结构要素。论文摘要需阐明研究方法、核心思想、关键数据和主要结论,以便汇编成集。

篇(3)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单位:贵州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贵州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贵州省贵阳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0-5269

国内刊号:52-5002/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4)

关键词:化学学习动机;动机研究;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0–001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动机问题历来是学习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论题之一,可以说,学习动机作为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推动力,最能反映学生学习行为的目的性和能动性。落实到学科上,可以认为化学学习动机是决定化学学习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当然是研究化学学习的重要课题。

随着学习心理学的发展,学习动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学习动机与学生、与时代息息相关,因此研究不会毕其功于一役。尤其是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更有不断分析、不断研究的必要。本研究试图从近十年国内有关化学学习动机的研究文献出发,分析在化学学习动机方面的研究特征,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关于化学学习动机的研究工作。

1 研究思路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CNKI数据库中涉及化学学习动机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笔者以“化学学习动机”为关键词筛选了2003~2012年间的论文,得到73篇相关文章。其中期刊论文有54篇,学位论文有19篇。这些论文的年度分布情况如表1。

2.3.2 化学学习动机状况及其水平的研究

化学学习动机状况及其水平的研究全部采用调查研究法。研究者常参考和借鉴前人关于学习动机问题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编化学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研究学生的动机状况及其水平差异。如申宝爱(2004)在借鉴刘克文等学者的问卷基础上,修改调整问卷并开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化学学习的主导性动机是认知动机和自我实现动机,且部分动机类型在男女生、重点班与普通班学生之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3]。赵秀梅(2005)借用多种学习动机理论,自编问卷对高中生化学学习动机、兴趣、归因、毅力与态度等进行调查,得到与申宝爱不一致的结果。一方面高中生学优生与学差生只在浅层次的受迫动机、依附动机等化学学习动机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他们在学习化学的兴趣上差异显著[4]。吴江明(2008)则依据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在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主项目中分别设定评价指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认知内驱力高于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重点中学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显著高于普通中学,不同年级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差异极为显著,男生在部分动机和动机总分上明显高于女生[5]。

可见,关于化学学习动机状况的研究受到一定程度关注。研究者往往采用调查法,并运用统计工具进行分析。由于研究依据理论基础不同,研究结论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也常会出现互相矛盾的情况。

2.3.3 研究影响化学学习动机的因素

研究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方法主要也是调查法。颜红芹(2008)以初三、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1383份调查问卷,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表明成败归因、自我效能、价值观等3个因素对化学学习内部动机产生影响;成败归因、师生关系2个因素对化学学习外部动机产生影响,并指出上述4个影响因素相互影响[6]。衷明华、严赞开、邱晓佳(2012)采取自编问卷,对粤东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化学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强度为:价值观>成败归因>师生关系>自我效能[7],其结论与颜红芹的研究不一致。还有学者研究实验对学习化学动机的影响,如石郦、朱汝葵等人(2006)采用ARCS动机策略调查微型实验对化学学习动机的影响,发现微型实验能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动机[8]。

可见,在研究影响化学学习动机因素上研究者同样主要采用调查法,并进行统计分析。但研究者使用的调查工具不尽一致,不同研究之间常出现互相矛盾或差异性较大的研究结论。

2.3.4 关于激发和培养化学学习动机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关于激发和培养化学学习动机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大部分研究采用的是经验法。综合这些文章的结论,主要有以下5种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动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引发求知欲、启迪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成志高(2010)提出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四个原则:①设置的问题小而且具体;②问题新颖,有吸引力;③具有适当的难度;④富有启发性[9]。

运用化学实验激发动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调查发现,认为化学实验有趣而喜欢化学的人占大多数。赵礼明(2012)、杨晓珍(2012)等认为应该:①构建实验教学平台——以兴趣激发动机;②深化实验教学思维——以情境引领动机;③挖掘实验素材——以过程强化动机;④变革实验教学——以变化拓展动机[10];⑤揭示猜想与实验事实的矛盾——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11]。

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激发动机。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能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是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价值要素[12],而要打动学生的心,就要让学生了解社会实践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李奎芳(2008)、钟角金(2011)等认为教师应当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介绍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粮食危机、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13~14]。

引导学生积极归因。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结果, 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归因,避免和消除消极的归因。如柳彦梅、张存良(2012)指出,帮助学生将成功的原因归为学生智商高、能力强、学习努力等因素,可使学生拥有自豪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如将失败的原因归为稳定因素(如任务难、能力弱等),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运气不好或努力不够等),则有利于提高学生以后学习的积极性[15]。

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如于湛慧(2004)提出“在定向环节中使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进行正强化”、“在实施环节中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在评价与反馈环节中消除学生习得性无力感,培养适当水平的自我效能感”等具体措施[16]。还有研究者提出教师反馈要及时,鼓励学生主动反馈,充分利用批语等,更好地发挥成绩对学生的反馈效应,提高化学学习动机。

3 结论与反思

综上所述,化学学习动机一直是化学教学研究者所关注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关注度有所增加。尤其在激发化学学习动机的方法方面的研究,为许多研究者,尤其是广大一线教师所关注,这一方向的论文所占比例最大。调查法和经验法是两种主要研究方法,采用何种方法因研究内容的不同而不同。笔者认为,关于化学学习动机的研究虽然取得很多进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和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后续研究进行突破。具体表现为:

首先,研究内容失衡。目前的研究过度集中在化学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上,虽然有实践的需要。但缺乏基础研究的结果就使研究的结果仅为经验之谈,泛泛而谈,揭示规律性不够,方法上没有重大突破,结论也缺乏可迁移性。

其次,方法上不够丰富。动机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个案观察、问卷、访谈、实验等。但目前化学学习动机却以经验总结为主,至多使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法无法深入探究学习者的内心世界,因而结论常流于表面。

第三,问卷设计是否科学,抽样是否规范,所得数据分析是否合理,对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都有极其重大影响。由于问卷编制与应用较为随意,使得研究信度与效度难以保障,在不同情形下常常得出不同结论,缺乏推广价值。

第四,对干预化学学习动机的因素的深入研究较少。研究化学学习动机,最终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但这些研究主要停留在经验层面,在研究中关注教师因素较多,考虑学生主观因素较少,总体上缺乏更深入、更规范、更系统的研究。

笔者认为,研究化学学习动机对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学术界或是教学第一线都应当对这一领域保持较高的研究兴趣。在研究中应克服低水平重复,提倡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强调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从而提高研究结论的可理解性和可迁移性。

参考文献:

[1]李慧卿.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2~13.

[2]彭彩虹.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申宝爱.高一学生学习化学动机的调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2):47~48.

[4]赵秀梅.高中生化学学习动机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吴江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学,2008,(11):24~27.

[6]颜红芹.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衷明华,严赞开,邱晓佳.粤东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新课程研究,2012,(5):28~29.

[8]石郦、朱汝葵、周虹、吴颖珍.微型实验对化学学习动机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育,2006,(6):48~49.

[9]成志高.化学教学中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J].考试(教研版),2010,(8):93.

[10]赵礼明.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4):12~14.

[11]杨晓珍.新课标下如何点亮化学课堂的智慧之灯:用课堂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科技信息,2012,(32):360~361.

[12]王祖浩.化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236.

[13]李奎芳.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4):26.

[14]钟角金.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J].中学生数理化,2011,(1):4.

篇(5)

翻阅刘丛强获得的科研奖励,让人肃然起敬: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负责)、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候德封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贵州省先进工作者等。2011年,因在科研上的突出贡献,刘丛强获得贵州省科学研究最高成就奖——“黔灵科技贡献奖”,并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每一项成绩,都凝聚了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赤子情怀 回报桑梓

1996年10月,刘丛强婉言谢绝了导师、世界著名地球化学家增田彰正先生的执意挽留,辞去了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化学系副教授职位,和妻子一道回国。在他看来,科学研究虽然没有国界,但祖国更需要他,家乡更需要他。

一年后,刘丛强按照组织安排,告别妻女,只身一人来到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由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转变为一个需要兼顾和权衡各方面利益的研究所所长。

如何让这个享誉国内外的老所再创辉煌,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地化所的管理和地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瞄准国际地学研究前沿,明确研究所战略定位,大力着手人才队伍建设,调整学科方向,整合研究力量……一系列新举措、新动作带来了地化所的新气象。

2009年,全所人才队伍,从他就任时的8位博士发展到100多位,同时,科研仪器平台建设、争取和完成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水平、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提升,为地化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孜孜不倦 悉心科研

刘丛强一心扑在事业上,从事管理工作的同时,在科研方面笔耕不辍。至今,他发表国际SCI收录论文16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二作者论文100余篇;发表CSCD论文300篇,第一、二作者论文250余篇;合著、专著5部,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

作为主要负责人,他组织申请和实施了我国第一个有关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基础研究的国家重要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成为中国科学院单位与地方科研院校合作针对区域生态问题开展国家重大科学计划项目的成功范例。这项研究成果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也为促进喀斯特生态科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言传身教 桃李满园

篇(6)

关键词:课程基地;化学学科;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03-2

2011年8月,我校被确定为首批省级高中化学课程基地。课程基地建设是个创新的举措,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模式可依据,唯有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唯有集思广益,开拓前行。

一、我们的思考

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指出:课程基地是以围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追求,以建设学科内容的物质呈现平台为基础,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以学科建设作为课程基地建设的核心内容,学校一切活动必须以学科知识作支撑。据此,我们在申报和建设课程基地时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我们以为确定申报的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课程是指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广义的课程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因此,我们“课程基地”的课程为自己学校正在进行和能够不断发展的课程,而且是要把握得住,可操作性强的,摒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哗众取宠的、似是而非的所谓“课程”。

二是立足一门学科下功夫。也就是说,能够由点带面,以小扩大。利用一门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活动,最终放大学科优势,形成整体的效应,形成学校的特色。

三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先进性的、能够起引领作用的学科,而且能够践行学校的办学理念,能够体现学校的精神。我们的办学理念是“让我们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学校精神是“永不言弃,永无止境”。我们学校的化学学科组不仅有一支业务精湛的化学教师队伍,而且已经拥有坚实的科研成果和突出的教学业绩,特别是这些年来为学校教育教学积累和示范了许多经验。例如化学学科组的“定标导学,合作质疑,及时反馈”的互动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校各学科整体的教学复习方式,赢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也是从化学学科开始破茧化蝶的,至今数学、物理和信息学等学科竞赛始终在践行着化学学科探索出的“会者为师”的教学方法。

四是区域性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形势也纳入到我们思考的范畴。东台有海岸线八十多公里,而且每年都有近百亩的滩涂增加。现在正处于国家级沿海大开发的前沿,有许多滩涂、海洋的资源可成为我们形成校本课程,如滩涂爽碱、粗盐提纯、浅海养殖等。

五是寻求一些可靠的理论支撑。我们在申报化学课程基地时,就有科学发展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育理论以及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等。在这些理论指导之下,我校强调课程的综合化、个性化和生活化,形成先进的现代的课程体系,从而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和成功。

二、我们的实践

一年多来,我们根据学科实际和发展的需要,基于“共同发展,共享成功”的办学理念,努力将基地建设成一个培养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的新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平台,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新载体。

(一)多样性地建立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的实验室

我们非常重视发挥实验对课堂、课外学习的作用,主要将实验室实验台布置成秧田式和茶馆式,实验内容有桌餐式的规定动作,也有自助餐式的自选动作,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自我表现、有效展示,进一步提升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1.将六个传统化学实验室中的四个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四个多媒体化学实验室。

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已经不再明确区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我们认为只要条件许可,所有实验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校多媒体化学实验室建成,其体现着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以及化学实验室和普通教室的结合,既方便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方便学生进行分组活动,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条件去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于是我们努力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甚至指导学生将部分课本知识介绍设计为新的探索性实验。如组织学生将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活动与探究”,设计为“探究Na2CO3和 NaHCO3的性质”的实验。现在课程基地的化学教师们已经将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模块上列出的所有实验进行整理,改进为24个学生分组实验,一一陈列出来,并通过提供必需的仪器和用品,让学生就这些实验再行设计、操作和感悟、反思,从而提升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2.利用常规化学仪器和日常用品,结合沿海大开发的地域优势,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室。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我们利用常规仪器、日常用品,设置了三大主题综合实验群,自主开发一批自助餐式的实验。它们分别是(1)“药箱化学”:a.阿司匹林的合成;b.胃舒平中氢氧化铝的检验;c.对氨基苯磺酸的合成;d.次硫酸氢钠甲醛的合成;e.苯乙醚的合成。(2)“厨房化学”:a.油脂制肥皂;b.食盐中碘的检验及含量测定;c. NaCl与NaNO2的鉴别;d.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e.糖的性质探究;f.测量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酒精的探究。(3)“海洋化学”:a.粗盐的提纯;b.海水组成、成分的确定;c.海带中提取碘并测定;d.盐卤中提取溴;e.海水淡化;f.电解饱和食盐水;g.海水与河水、井水的成分区别。实践证明,引导学生以“厨房”、“药箱”和“海洋”为主题,在自由选择、亲自动手的基础上,通过安全、有趣、简单的系列实验,了解了化学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功用,在“做中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经历、参与和成功的快乐。

3.组建拥有部分精密仪器和先进设备的科研实验室。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制约,目前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实验都是化学科学中的基础实验,对化学反应的动态研究、精密化定量实验研究和物质运动规律的计算研究等基本没有涉及。为了使学生们能在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之余开拓视野,进一步领略化学的奇妙和魅力,同时为培养拔尖人才服务,我们课程基地一行人多次到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化学实践工作站参观,先后到南大、南师大等高校的实验室学习,购买了一批中学不常用的大学实验仪器,如数据采集器和PH、温度、压强、电导率化学传感器、电子天平、实验室PH计、阿贝折射仪、数显集热式搅拌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实验室级纯水机元素分析仪、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质谱仪等等。以学习小手册形式详细列出每个仪器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专门安排一位化学教师负责指导,让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来学习、操作,为他们参加化学学科竞赛、进入高校学习起着积极的推介作用,为今后从事化学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用性地构建网址为的教学平台

一年多来我们整合已有信息技术资源,开发出交互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包括名师课堂、名师答疑、学习论坛、研究论文、课程建设、能力测试、教学课件、视频资料、演示实验、化学图库等栏目。借助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进行菜单式自助学习,教师可以进行网络式远程教学。

具体地讲,学生在家中或学校的电脑登录江苏省化学课程基地网,点击“用户中心”进入“考试管理”—“题库管理”网页,按学习进度选择章节、知识点、练习时间和难易度,软件随即生成一套练习。学生完成后点击提交,软件立即显示每题正误、所得分数。学生点击有困惑的题目,立即显示该题的详细解析,包括可以链接得到解题所用到的知识点和方法。此系统还有一个联系效果记录、分析的功能,学生可以超越传统课堂,进行自由选择、自主建构式学习。其所有的练习、测试题目、所做答案将被收入数据库,经过分析可以直观显示学生学习薄弱环节,有利于学生自我改进和教师了解其学习情况。一个班的学生练习结果汇总后,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改进教法和拾漏补缺,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目前,基地网站收录有化学组全体教师最新研究论文62篇;覆盖高中6本教材所有内容的教学课件186个;包含趣味实验在内的视频资料56个;以及演示实验120个、化学图库46组和化学题目2000多条。

(三)先进性地整合课程结构,推进和引领多方面共同发展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和原则,课程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离不开多样化、高选择的适应多方面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1.构建个性化的学校课程体系。

根据新课程要求,我们注重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了化学学科的必修和选修课程模块,充分体现普通高中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化学教师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研究人教版、苏教版和鲁科版等三种版本的高中教材;研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高考考试说明》、《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深度解读文本,详细对比梳理,从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清晰地为相关内容的教学定位,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科学地确定教学线索,创造性地选择、改造、安排教学素材,制定出符合学校特点的具体内容的教学要求。实践中,采用“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方法研究不同教法的流程、特点与效果,逐步构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发展的必修和选修教材体系。

2.开发校本化的选修课程。

学校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尊重和满足广大师生以及学校教育人文、地域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允许融入自己的教育哲学和思想,推进化学学科教学特色的创新和发展。化学各备课组都设计了具体研究内容及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具体方案,都有三至四门校本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例如有激发兴趣爱好的《化学入门》、《化学起跑线》、《生活中的化学窍门》和《趣味实验》;有拓展类的《化学竞赛知识初探》、《化学竞赛系列训练》、《创新实验》、《化学读本》和《大学课程》;还有地方特色类的《海水组成的测定》、《含碘食盐检验》、《海带制碘》、《粗盐的提纯》、《盐卤提溴》、《海苔的养殖》等系列。教师们经常带领学生到沿海一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采用小组综合课题研究的方式,辅以个人单科研究,到粗盐提纯车间实践体验,形成书面报告,最后交流、总结和评价。

3.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教研活动。

举行校园学术节、公开教学活动和承办省市级教学竞赛是我们展示课程基地建设成果的有效窗口。去年12月份,学校以“课程基地 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为主题举办第十一届学术节,开展 “红烛杯”会教、对外公开教学、教育教学论坛等具体活动。由教科处牵头举办的教学论坛和政教处主持的德育论坛,就是围绕 “课程基地”、“学科发展”、“学校特色”等关键词,各学科教师和全体班主任纷纷通过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如生物学科的《浅谈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英语学科的《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促进中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音乐学科的《谈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课程基地还围绕“课程”,广泛收集各学科教师近期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汇编了《与新课程同行》、《追寻教学的有效性》、《课程能力与教育创新》和《做最好的自己》等四本论文集。

篇(7)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7-7162

国内刊号:44-1428/T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4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