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考历史考点归纳

高考历史考点归纳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3: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考历史考点归纳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考历史考点归纳

篇(1)

英语学习方法之漫谈豆小马

请向蚂蚁学习章睿齐

小说阅读考点透析邵长灿

图表——文字转换题专项训练高中生之友(高考版) 李弗不

语言表达运用创新题专题演练程鸣

语言基础知识训练四则李云贵

现代文阅读"结构"类题型的几种考察形式——近三年江西卷设题思考赵小和

访淡阅读训练设计孟晓东

高考村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陆云鹏,晏建东

"命题作文"模拟题设计及素材薛秋影

高考解析几何的回顾与展望刘忠,张祖庆

补形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毛仕理

圆锥曲线中的定值与最值问题刘长柏

空间轨迹问题的求解策略杨雪峰

排列、组合、概率与立体几何张文军,陈春英

从高考数学江西卷五年"概率与统计试题"的分析看2010年此类试题命题的趋向何泉清

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检测卷林观平

高考阅读理解的几种体裁及应试策略方明敏

特殊句式考点精讲精练籍万杰

从2009年高考看英语单选题解题技巧陈敏

It的常见考点突破聂小涛

形容词和副词用法考点解析樊雯

结合高考谈"一般过去时"的用法黄培玉

了解考纲,熟悉考点,回归课本,有效操练——高考情态动词与虚拟语气的复习吴平

英语热点句型集合谢奎金

美文阅读宋莲萍

"思想道德建设与文化发展"专题复习导航仲崇辉

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李怡,童翔

趋势就是特色神似胜于形似——高考化学命题走向分析高中生之友(高考版) 张秀球

夯实教材提升能力注意趋势史子成

你说,我说胡雪光

打造完美的高考计划黄友祥,袁书云

告别"走神"这个害人精柳杨军

拨响2010年语文高考的"风铃"曹保顺

易混近义词辨析十妙招张凤祥

高中语文词语运用辨析20练宋启平

古典诗词鉴赏之误答例析闻冠军,幸晓艳

虚实之境诗意栖居——半命题作文指导及例文评析曾林红

2009年高考导数恒成立问题李志勤

三次函数的极值与最值题型探究慕泽刚

与导数交汇的知识点满秀懿

立体几何解答题的万能钥匙肖忠伟

导数检测卷李桂林

做好完形填空题的步骤技巧徐秀萍

现在分词用法与考点探究马照光,宋衡HtTp://

归纳名词性从句引导词选取技巧王影

不可忽视的up短语考查余剑

美文欣赏李瑞海

整治醉驾时政专题复习汪广虎

生物选择题题型解法策略王晨

青春·高三·90后曹圣勇

新课改形式下如何有效学古文周莹华,卢影

笑对考试压力潘蓓蕾

高考语文字音题的命题趋势及复习指导陈锦才

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练习何平辉

诗词阅读检测题王芳

议论性散文如何强化议论温珍玉

例析知识交汇点处的离散型随机变量问题沈印申

十种常见排列组合问题及求解策略高中生之友(高考版) 管宏斌

盘点二项式定理中的典型易错点唐正敏

排列、组合、概率与统计检测卷肖祖传

通过历届真题透视定语从句的考查热点孙小峰

点击such考题归纳such考点朱广春

并非否定意义的否定句肖青奎

细说"Forgetit!"用法黄培玉

决战英语的"八多八少"——谈考前英语复习策略张彦军

历史新情境式选择题的类型与解答刘亮

高考化学无机工艺流程题解读江中根

雨后七彩虹张永富

班会直播间·状元谈高考——冲刺路上的三剑客曹华饮

调好高三学习生活的味道潘蓓蕾

高考必须关注全新的社科文阅读——讲练一体化李弗不

探寻不变规律透析特殊句式——例谈高考文言特殊句式吴奕霖

文言文阅读测试题高中生之友(高考版) 李云贵

作文训练卷施小民

数列不等双簧台高考解答唱大戏黄邦活

函数与导数备考指要刘治和

2010年高考数学综合能力测试模拟卷彭亚飞

高考英语创设情景交际题型的"六大热点"聂小涛

英语学习中不可忽略的逗号周玉明

独立主格结构许可佳

透视高考对话填空题李颖

"城镇化"解读栗海英

篇(2)

一、制定合理复习计划,高效复习

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课程标准和近三年考试大纲,文综试卷。按《考试大纲》考点要求,认真备课,明确目标。对于艺术生来说,复习时间紧迫,这就要求老师更要钻研这些内容,总结规律,带领学生复习时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针对艺术生的特殊情况,我采用一二轮结合的复习方法,及专题+通史+练习的模式。把必修一二三三册课本分为三个模块。(现就以模块一为例)模块一――农业时代的中国和世界,第一部分专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第二部分通史:(1)先秦时期――中华文化的勃兴;(2)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3)隋唐、宋元时期――中华文化的成熟与繁荣;(4)明清时期――中华文化的辉煌与迟滞;(5)世界古代史――西方文明的摇篮。第三部分:横向中外联系。(相关选修内容编入通史部分)一个模块把相关时间段中、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关的选修内容全部囊括。课件内容包括高考考点、基础知识梳理、疑难辨析、轻巧识记、思维深化、高考回放、自我测评等。在复习过程中,内容要合理安排,做到复习起点不能太高,难度不要太大。

二、适时鼓励,加强沟通

高考艺术生容易出现两种不良心态:一是不自信。一些学生面对繁杂的知识产生恐惧心理,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复习;二是“一脚已迈入大学”的浮躁情绪,急功近利。这两种心态都会影响最后总复习,及时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尤为重要。教师要经常与艺术生交流沟通,及时发现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帮助学生端正心态,投入紧张的复习。我经常在学生的作业上给他们写评语,鼓励他们不要松懈,也及时提醒他们近期学习和情绪上的小波动,把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除了利用作业评,还进行单个谈话,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尽量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复习中。临近高考,更是开展了几期心理辅导小专题,如“如何对付失眠”“怎样赶走我的焦虑情绪”,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试卷诊疗,及时发现问题

高三学校总会安排各种考试,小到周考,大到全市联考。高三第二学期的第一次月考结束,我的学生有十来个考了十几分,班级平均分才三十多分。我仔细看了考十几分学生的试卷,发现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线索不清晰,史实不清晰”“选择题不会判断选项”“材料解析题不会审题”“总结归纳能力差”。针对这些问题,我给这些学生开了不同的“药方”,问题集中出在什么地方就重点练什么,甚至答题格式我都严格要求,一定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去补漏、提高。临近高考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时,学生的平均分已能达到六十五分,考三四十分的已经没有了。

四、加强弱项训练

高考是考能力,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的能力考查,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多同学形成了基础知识与知识迁移运用的“两张皮”,基础知识把握的很牢固,但是一做题就全错。我经过观察总结,发现问题基本上都集中在选择题不会分析选项,材料解析题不会审问题,不会归纳总结材料隐藏的信息,还有“观点论证题”根本就是无从下手,成为试卷中得分最低的一道题。

针对学生的这些弱项,我开展了针对性的小专题讲练,如“选择题获取信息的六大途径”“错误选项与无关选项、干扰选项的特征”“如何审题与分析材料”“观点论证专项训练”,结合高考真题,让学生真正体会方法与实践的结合。

五、复习中要有的放矢,敢于取舍。

艺术生高考复习时间非常紧迫,在高三第二学期要完成一个整体的历史学科复习内容,既要覆盖考纲要求的所有知识点的考查要求,又要补漏提升,这就要求老师要整合知识点,大胆取舍,复习时要把握两大重点:一个是学科主干知识,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一个是历年考试中的常考点,对此类知识要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舍弃偏难的习题,严格把控好复习考试的范围,注重研究试卷的特点及命题的发展方向,努力提高备考质量。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讲得精,讲得准,讲得巧,提高复习质量。

简而言之,我认为在提高艺术生高考历史复习效率上,可以用这么几句话来概括“夯实基础是第一,专题加通史,中外要联系,补漏实练同提高”。以上是我的浅显认识,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熟语;答题;技巧; 浅析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85-01

1考纲阐释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一个考点,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高考对熟语的考查定位在"正确使用",其含义包括两点:其一,是考查"使用"是否正确;其二,是在"使用"中进行考查。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从近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成语仍是考查的重点。

22012年高考情况

2012年全国17套试卷共有13套(湖南卷、上海卷、福建卷、北京卷没有设题考查)试卷对成语进行了客观选择题的考查,分值均为3分。除江苏卷、湖北卷和天津卷采用辨别选择的形式之外,其余各卷均采用辨别正误的形式。13套试卷中7套专考成语,另外6套是成语和词语(安徽卷、湖北卷、浙江卷和四川卷考查了虚词)混合再一题中考查。

就2012年13套试卷看,对成语能力的考查往往会就误用频率较高的几种情况设置干扰。

3设题陷井

3.1望文生义:

[例1](2012江西卷)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解析】茹毛饮血: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用在此处望文生义。

方法归纳:成语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且大多源于典故,另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有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如不仔细,只按昭字面理解,就可能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有:

不名一文 不刊之论 人莫予毒 下里巴人 首当其冲 登堂入室 江河日下 等

3.2张冠李戴,对象用错:

[例1] (2012全国大纲卷)B. 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解析】B."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它适用的对象是"人像",而本句的陈述对象是"立体报纸",使用错误。

[例2] (2012全国新课标卷)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解析】A."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这里形容的对象错了。

D."从一而终",意思是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是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这里形容的对象错了。

方法归纳:成语的适用对象有人和物的区别。用于人方面的还有主客、男女、尊卑、长幼、谦敬之分。如不了解适用对象,使用起来就容易出错。此类易错成语有:

不期而遇 美轮美奂 不耻下问 楚楚动人 从善如流 相敬如宾 豆蔻年华 等

3.3情感失准,色彩失调:

[例1] (2012全国新课标卷)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解析】"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含有贬义,此处褒贬不当。

方法归纳:有些成语意义相近但感彩不同,运用成语就应根据语境要求正确选用,以免情感失准,色彩失调。

3.4搭配不当:

[例] (2012安徽卷)C.国际田联专家认为,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

【解析】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形容不断增长,增长得很快,多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此处与"竞技状态"搭配不当。

方法归纳:成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违反这种搭配,就易出错。

3.5不合语境:

[例] (2012全国大纲卷)C. 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 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透彻,解释得那么轻松。

【解析】C."渐入佳境"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它强调的是一种过程,而该句中的中国古典家具有"今天"之"佳境",却没有"渐入"的语境。

D."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的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与语境相符。

方法归纳:成语的使用不能脱离语境,否则极易造成错误。成语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范围,如不能分清成语的使用范围就会使用错误。

除了2012年13套高考试卷涉及到的这几类干扰外还有"形近致误"、"自相矛盾"、"轻重失调"、"不合逻辑"等也是高频高点。

4在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辨清试题指向。看清题干,是选"恰当(正确的)",还是选"不恰当(不正确的)"。

(2)联系语境选择。语境是词语(熟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要确定某个熟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

(3)辨明误用类型。一个个典型的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可通过明确其错误的原因作最后确认。

(4)调动储备释疑。在整体把握语境的基础上,调动各种知识,重点揣摩捉摸不定的选取项。

(5)灵活运用方法。排除法是一种解题技巧,是由已知推出未知的一种方法。

篇(4)

一、学生学的层面:把握学生实际情况,以利对症下药

1、用自己的爱心让学生树立信心

艺体生在专业考试后容易出现两种不良的心态:一是不自信。那些拿到专业合格证的学生在面临复习时间短、复习任务重而且历史知识本来就繁多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没有心思复习。二是易松懈和“一脚已迈入大学”的浮躁情绪。此时的教师要像朋友般与他们相处,和他们进行思想沟通。提醒学生要相信自己,多想想自己的优势,要用长处激励自己。教会学生分析他们的得失,解他们心头之忧,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以坚强的意志来克服自己的心理压力,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冲刺复习中去。

2、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艺体生由于长期轻视文化课学习导致普遍存在基础差、不会学的情况,学习只靠死记硬背;解题缺乏思路,错误率高;今天学,明天忘。所以对老师来说,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也很关键。在历史教学中多指导学生记忆历史基础知识的方法,比如积累法、联想法、口诀法、数字法、谐音法等;总结历史选择题和材料题理解、分析掌握的“模式和套路”;平时多采用高考的典型试题(非、主客观题)进行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审题技巧和答题的方法。

3、立足课本,以本为本

教师在复习历史知识过程中要求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甚至就是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历史的主干知识,要求学生在这方面多花时间,把基础知识掌握好。由于每年高考卷(题)的难度值介于0.7-0.58之间,艺体生高考的文化分要求也大概是纯文化考生的70%左右,考前文化复习如果按文化生的学习方法求深、求难、求全、巨细繁杂,不仅没有必要、也不符合艺体生的实际,以至于造成课堂效率低下。

二、教师教的层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握大纲、研究知识

1、教学要降低难度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整教学内容,降低难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在复习时,教师要紧扣基础知识,让学生领会到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重要的结论。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不能把课讲得太深奥,要浅一点、慢一点,理论少些,语言通俗些,要用通俗的语言、浅显的比喻、生动的画面吸引艺体生的注意力。

2、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教师复习时要从基础着手,不搞三轮复习。一轮复习以教材为主线,争取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结合教材主干知识和历年高考考试中的常考点把教材内容作一个梳理,使学生能够有一个整体认识体系。二轮复习为小专题的复习,专题复习的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和常考点来设计,注意归类、总结、揭示规律,知识性的专题的分析和方法性专题综合要相互补充,教学生学会善于归类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出相对稳定的解题的规律和规范的答题格式。我们可采用学案导学法。学案的编制本着既便于教师的教,又便于学生的学的原则。内容包括:高考常考点、历史基础知识梳理、高考回放、与本节联系的社会热点、跟踪练习等,这样一来就省去了学生翻阅大量资料的时间,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3、切实做到“督促落实”

艺体生一般是“课堂了然、课后茫然”,老师要在每一节复习后,指定记忆或理解消化的内容,下一次利用上课的前十分钟抽背、默写或复述上节课复习指定的内容。老师或以单元或以专题为线,带领大家一起回顾相关概念、知识、结论、认识,理清知识联系,全面、系统建构知识体系,突出重点。

4、复习始终贯穿训练,强化课堂反馈

第一,选好练习题,重点训练基础知识。基础是一切考题的根本,所以选择题训练题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在题目的取舍上,确保低档、力求中档、舍弃高档,不搞“大而全”。

篇(5)

关键词: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师;发现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104

一、近五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分析

1. 试卷结构基本稳定

从题型结构看,文综历史卷依旧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必做题包括12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8分;非选择题第40题25分,第41题15分,选做题要求学生从4道选修题中选出一道做答。

从选择题看,往年至少会有一道图表题,但毋庸置疑的是,文字型选择题会是选择题的主体。

从非选择题上看,近五年两道必做题基本上都是一道必做题。以古今中外大跨度综合为主,或者纵向联系,或者横向比较;另一道为开放性试题。

选做题通常选取与教材关联程度不大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设计新问题。

2. 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基本稳定

全国课标卷1卷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多围绕重点主干知识命题。单就知识考点来讲,没有偏、难、怪、冷,基本上都是学生熟知的知识点。

3. 命题注重考查“能力素养立意”的宗旨

纵观近五年高考试题,无论试题载体形式、设问的角度、考查的知识点怎样变化,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宗旨岿然不动。近五年全国课标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以主干基础知识为素材,考查学生知R的迁移能力、灵活运用能力、辨析和认知能力,考查概括归纳、比较分析、史实论证、理性批判的能力。

4. 注重采用新材料、新情境的命题形式

全国卷高考命题的取材已基本摆脱了对教材的依赖,从更大范围内选取思维含量高、与现实联系密切的材料,设置新的命题情境,提出新的问题。同时,为拓展命题资源,《考试大纲》还特别指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高考会选用与初中教材相关联的新材料。

5. 命题体现关注社会热点,坚持学以致用、鉴古知今的价值追求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教育的落脚点不仅关注昨天,更应该关注今天。历史学科的价值在于能对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提供借鉴。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反思既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高考命题的方向。

二、后期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方法浅谈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后期两个月的二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按照国家新课程考试大纲构建以专题为基础的通史知识体系

建议在第二轮复习时,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注意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挖掘同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分析与整合知识的能力,这也是高考复习的必由之路。

2. 注意“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学习,重视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从历史中学会思考

在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与专题问题、热点问题的联系,注重把握古代历史发展规律,了解古代文明成果的现实价值,了解其世界意义等。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认识”“对策”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指导学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以实现历史学科教育功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并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与历史探究能力。

3. 加强对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方法指导

如开放性试题中的评述观点题一般常规答题步骤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根据材料归纳出观点(观点明确);第二步,结合史实论证观点(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证有力),史实可以根据材料,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4. 加强史料教学,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通过史料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观察、理解、归纳、概括、分析、阐释、论证等历史学科能力,并加强对学生思维过程以及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的训练。

5. 关注时事热点、周年大事等重要问题,要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的热点问题,如民生问题、中日问题、、中东的政局问题等。

(2)重大周年纪念问题,如2017年高考备考要关注有关年份后两位是07或17的事件,也要关注次周年纪念的时间,如年份后两位是06或16、08或18的事件等。

6. 加强学习质量监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通过定期的定时训练,监控教学质量,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与能力发展情况,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复习策略,指导教学进程。可以采用整体综合训练,也可以采用专项训练,如选择题专项、非选择题专项、热点问题专项等。以此提高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基本能力,主要是正确的审题能力、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简洁有序的文字表达能力。要点齐全,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史论结合,使用历史学科语言,避免文学化语言。加强学生行文答案规范性的训练,填涂规范正确,书写工整,书写字体大小适中,答题不超出指定区域,答案形式上要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整洁化,以提高非智力因素得分。

篇(6)

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名师精析:此题以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的使用情况为命题素材,考查学生对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状况的了解,考生必须准确再现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方可解答。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总的阶段特征是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具体表现在:政治上,南北分裂对峙,北方战乱较为频繁,南方则相对安定;经济上,北方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由此可知,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仍在黄河流域,只不过南方经济日益接近北方,所以,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仍低于黄河流域,排除A。这一时期,河西走廊、岭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发展最快的是江南的三吴地区(即太湖平原),排除B。当时北方乱亡相继,丝织业不可能发展“迅速”;黄河流域主要使用绢、帛作为货币,属于“物物交换”的形式,与使用金属货币的其他区域比较,表明当时黄河流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如果“丝织业发展迅速”,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布帛必然迅速贬值,从而失去“货币”的作用,因此,凭借经济学常识也可排除C。南朝统治下的长江流域,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迅速开发,所以经济发展相对稳定。正确答案为D。

剖析错因:解决上述例题,学生所能调动和筛选的知识还主要局限于历史必修(Ⅱ)第一个学习主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其实,此题难度并不太大,但不少考生由于对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记忆混淆,特别是不能把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当时对应的政治状况建立起联系,造成历史阶段特征模糊而导致失分。

在复习中,同学们所犯类似的错误不胜枚举。要想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避免在易错处失分,同学们不妨借鉴《求学・高考易错题破解》中的指导,迅速掌握易错易混知识,修炼易错题破解宝典,赢取考试高分。《求学・高考易错题破解》是一套包揽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九大学科的系列增刊。这套增刊围绕“错题”二字,从解读命题形势、总结考纲要点、整理知识清单、分析高考典题、归纳考生错因、突破专题训练等多个角度切入,步步为营,各个击破,帮助考生识破考题陷阱、力避常见错因、掌握正确方法,从而让考生真正从错题中受益,把分数提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篇(7)

关键词:调整 全国卷 新课标 核心知识 知识框架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21

2015年3月8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明年扩大七个省在高考中使用国家统一试卷。这表明明年将有25个省将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卷。就这突如其来的政策调整给高二的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如教材版本不一致问题如何应对,全国卷难易较地方卷相差几何等等。而首当其冲的是一轮复习应该如何调整。对于这些准高三学生来说,一轮复习是至关重要的,是一次全方位的温习知识,有目的地把握考点,系统性地构建框架形成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许多学校陆续进入或已经进入一轮复习。如何应对这迫在眉睫的问题呢?作为准高三教师,我通过大量的分析比较全国卷和地方卷的差别,本着“事异则备变”的原则,认为准高三第一轮复习方略也应该做出相关调整。

在把脉全国卷之前,我们首先应对地方卷的特点做出归纳。对于还在使用地方卷的专心教研的教师而言,地方卷的特点应该是了如指掌。就我个人认为,地方卷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有一定的地域色彩。比如,2010年福建文综卷的第24小题就是以茶叶为题材: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又如,2013年,福建文综卷第16题以朱熹的《漳州劝农文》为题材。其二,有较明显的地区教材的痕迹。个别题目或答案甚至直接取材于教材。比如,浙江师大附中的一位教师就对2015年浙江卷发出“答案为了降低难度而取自课本,又不免过于拘泥教材”的感叹。其三,主导的方向是由各地出台的考试说明为基准。各地的考试说明虽然皆以大纲准绳,但是在取舍上又大相径庭。众所皆知,使用地方卷的各省选修专题选考上就是各不一致。

古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充分备战全国卷,就必须对其有深刻认识。仔细分析近五年的全国卷,我们不难发现其命题的某些共性。其一是“以本为本”。这里的“本”是什么呢?是《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考试大纲》。由于全国卷的通用性,考纲作为其命题的根本依据自然是神圣不可动摇的。其二是知识辐射广泛。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的材料基本都是取材于教材之外的材料,答案设置也不以某版本教材的表述为依据。这或许是为了体现命卷的公平性吧。其三是注重知识应用的灵活性。重视知识的运用是全国卷的最大特点。这也是许多考生认为全国卷比较难的原因。

由于地方卷和全国卷存在的巨大差异性,我们准高三的教师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须做出适当调整是不言而喻的。为适应高三全国卷的新形势,我认为新高三的一轮复习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调整一:强调核心知识,把握核心能力

哪些是核心知识?什么是核心能力?答案是明确的:全国新课标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就是核心知识;全国新课标考试大纲要求的三维能力就是核心能力。过去,我们高考复习围绕的是地方出台的考试说明,在这更替的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及时更换使用全国新课标考试大纲作为复习的准绳。当然,要真正落实“把握核心知识,掌握核心能力”光靠翻阅考纲是不够的,需要深刻领会它所包含的精神。比如考试大纲对选修这个考点的要求,具体到要求的各细节知识点是什么;每个知识点要求把握的能力程度怎么样;要培养怎样的情感价值观。在知识的分析解读上不能有地方偏见,不能根据地方来主观取舍知识点。真正做到以全国大纲为纲。原来的地方卷,总喜欢强调地方特色。比如,福建省的教师在复习林则徐和严复等相关知识时总是会更多的展开,更细节的分析。在全国卷的形势下,这些“惯性”就有必要克服了。

调整二:扩大课外知识辐射面

为深刻把握核心知识、运用核心能力,新高三历史教师还应该适当辐射课外知识。必须强调,这种知识扩充绝对不能偏离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这种补充必须是有的放矢的。第一,内容上应该有所取舍,不可随心所欲。一方面可以深入分析五大版本的教材,寻找其共性和特性进行适当补充。2015年全国卷的使用将达到20多个省份,其命题自然也应当各版本的教材,把握教材兼得共性和特性,避免有所偏薄。因而适当补充强调一些教材间共性的知识,扩充个别版本教材的闪光处不失为补充的一个好方向。另一方面,关注历史研究前沿,围绕核心知识辐射相关领域做适当的拓展。在这方面恰如其分的辐射,既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认识的高度,也可以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二,深度上应该是点到为止,不可本末倒置,高谈阔论。补充的目的不是把握补充知识本身,而是有针对性的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涉猎课外相关知识的应变和处理能力。

调整三:强化知识框架构筑的系统性和可扩展性

构筑知识框架是为了统领知识,系统化知识框架可以有效、灵活地运用知识,实现学以致用。这是全国卷的一个较为明朗的能力要求。尤其是对那些生疏材料的阅读和处理能力就是建立在对考纲课表要求的知识有系统把握的基础之上。

应该强调的是系统性的框架不是拖沓冗长的框架,而是可扩展的框架。那么,如何构建这种系统的活性框架呢?首先,教师必须认识到框架是学生的框架,构筑框架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自己,甚至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框架(符合自己的思维模式,自己的学习习惯的框架)。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构筑的框架,这样对他们来说这个框架才具有活性。其次,教师必须在宏观上给予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让框架不要背离考纲和新课标的要求。再次,这个框架必须是经脉发达,有干枝强劲的框架。比如,我们可以时间为主脉络,以核心考点为强干构筑框架。

调整四:注重学生独立应对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对于刚刚使用的全国卷的考生来说,试卷总会有那么一点陌生感。这种陌生感很容易导致浅尝辄止,打乱他们正常的思维能力。为培养这种能力,我们首先必须加大复习中的全国卷真题的引入量,并要给足学生独立应答的时间,让学生逐渐克服全国卷的陌生感。其次,教师还要增强学生分析材料和问题的能力。做到明确“三性”:材料信息提取的完整性,问题要求的明确性,选项之间的区别性。

全国卷下的高三复习学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教师更是要事异则备变,适时对教学做出合理调整。我认为,在新形势下我们复习课堂时时处处都要体现考纲和新课标的要求,科学地对自己的复习方案做出调整,提高课堂效率,为高三学生考出好成绩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