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3: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效建议

化学作为高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核心素养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重视,高中化学教学逐渐开始重视化学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使学生能够对化学进行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21世纪个人终生发展和适应社会变迁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传承、整合、提升和发展。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影响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而不仅仅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科内容和学科素养之间相互渗透,共同支撑这门学科的发展进步。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总体目标,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清晰认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它从高层次、高视野、高境界的角度指导教师进行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完美人格的建立,以便适应时展的需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总体而言,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科学探究意识、创新变化观念、模型认知能力、宏观辨识及微观探析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五个方面从社会与个人的角度出发,不仅使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得到提升,对高中生今后的发展也产生深刻影响。

二、培养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化学是一门和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素材都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化学的思考。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化学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化学教师进行情境创设时,应当保证所创设的情境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及情感知识性特点,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中,更好地体验情境,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社会责任感。教师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化学教材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社会问题的观念,最终养成健全人格。2.加强实验探究教学。对于高中化学来讲,实验探究是学生对化学进行分析推理的重要途径,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应当以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认知。高中时期化学实验都是对前人理论的论证,把真理以实验的形式再次重现在学生面前,那么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学生的探究意识及推理论证能力。例如,在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对化学的思考,从而总结出催化剂在不同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也不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在实验中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3.加强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来获得,而是要利用教学中的各种资源与书本知识进行整合。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太过于重视书本知识对学生的传授,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重点,这种后果导致学生解题思路太狭隘,不能主动寻求另外的解决途径去做题,限制了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化学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化学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拓宽学生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化学核心素养。

总之,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植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释放学生天性。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学科发展的首要位置,不断更新自身教学观念,根据时代的需求培养出具有创造性且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小驹,李跃,沈晓红,等.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5.

[2]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等.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

[3]吴星.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J].化学教学,2017.

篇(2)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一、核心素养指引下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原则

化学的核心素养可以表述为以下几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几个方面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因此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还必须要遵循几个原则:

1.整体化原则

知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不可能单纯割裂某个知点或者某种学习方法而授课,而是要引导学生由点及面层层推进来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渗透给学生这种普遍联系的意识。

2.探究性原则

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品质为前提,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体现化学学习的探究性,让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会学习、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自主发展,并发掘自身潜力,确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化学探究可以从教材内容的探究入手:如探究各类元素和物质的性质,包括:外观形状、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氧化性、还原性等,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课本为基础,自主学习有效探究,教师再加以必要的指导;也可以从课外探究入手,如水垢的化学成分分析,让学生们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入手,学习和探究化学让学生深刻体会化学研究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3.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是核心素养发展的一条基础性原则,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创新都是以适应时展为原则,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迎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化学在不断向前发展,而推动化学继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是掌握了化学的研究方法并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青少年,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具备推动化学继续向前发展的时代意识。不要让学生们满足于当下的学习,要从发展的角度,建立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凸显化学教学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

二、核心素养指引下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推进策略

1.情境化教学为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释放活力,体味学习的多重价值。现实生活是科学世界的根本,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学只有与生活紧密相连,才能有意识地融入化学与生产、社会、环境、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突出核心素养教育。以高中化学“油脂”这个章节为例,教师就可以从学生们最熟悉的食用油入手,让学生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油脂都有哪几种:花生油、玉米油、调和油、大豆油、菜籽油、猪油等,接着让学生们试着说一下它们的状态都是什么样子,课堂上教师可以取少量花生油、猪油,让学生们亲自实验看看它们是否能与水互溶,密度比水大还是小,摸上去感觉怎么样。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继续提问:生活中油着火能不能用水扑灭,为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扑灭燃烧的油。这样一步步引导,既能通过情境教学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实现了理论联系实践,凸显出探究乐趣,更实现了的宏观辨识、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的渗透。

2.活动化教学为核心素养发展创造平台

活动化教学是与静态化学习相对而言的,要让学科知识和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首先必须让学生行动起来。求知不是静坐、死记、硬背的过程,而是实践、体验、感悟的过程。在行动的过程中,让他们实践、碰壁、尝试、改进,这个过程更能凸显学习的主体性意义,而且学生的参与性也可以显著增强,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化学课本上有非常多的实验,教师可以以实验为契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钠的性质”为例,课堂导入阶段我采用了一个小魔术———“滴水生火”。课前在酒精灯灯芯里暗藏一小块钠,实验时用胶头滴管在灯芯内滴一滴水,实现课堂开始的一幕。这样就可以教会学生不迷信,建立崇尚科学真理的态度,自然引出课堂主角“钠元素”。然后让学生们进一步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用镊子取出一块钠,观察颜色、质地等,用小刀切一块再认真观察下切面的颜色变化。从物质的宏观特征入手,对物质进行表征,了解掌握钠的物理性质;从金属钠的切面颜色变化引出钠的化学性质;观察钠的燃烧,钠先熔成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光。将钠放入水中,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融化成闪亮的银白色的小球,并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滴入酚酞的水溶液变红。根据观察和实验获得现象,概括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特征与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深化学生头脑中的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视频讲解钠的工业生成和保存、应用等知识。将化学贯穿于生产、社会、环境、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突出核心素养教育。此外,自主学习也是化学学习的一个有效手段。学生们在课外阅读相关化学书籍、开展化学兴趣实验、组建化学学习小组、举办化学知识辩论赛、开展绿色化学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是非常的自主学习方案。这些过程不仅有利于化学知识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们在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记忆策略;教学理论;学科思维

G633.8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法和理念是影响教学实践和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善于把握化学教学中的关键点,也要高效的解决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以及难点问题。只有从教学的实践基础入手,切实解决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运用“记忆策略”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突破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实现科学高效的化学学科教学目标。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时,要从化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切入点着手,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

一、“记忆策略”概述

其实,“记忆策略”的理论源泉来自于“认知发展”的相关原理。“认知发展”就是指学生尚未实现学习目标,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记忆策略,能够最终实现对问题的探究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记忆策略训练的理念就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相关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记忆策略方法是一种非常具有实效性的的教学方法。自从上世纪中叶以来,就一直有教育学者对“记忆策略方法”进行阐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詹姆斯・贝尔托认为,记忆策略方法就是在课程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通过教学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运用这个系统的知识框架作为记忆策略的主题,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记忆效率。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一些教育学者把“记忆策略方法”与“自主学习”理念相结合。他们认为记忆策略方法的侧重点在于“自主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从教学理论方面来分析,记忆策略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并且逐渐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从化学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记忆策略的有效方法。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记忆策略训练的实践策略分析

(一)抓住化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记忆训练

教学并不是一个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双向互动、知识和思维交流的活动。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师在教学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居于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的的主动性。而记忆策略方法则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科学习任务。记忆策略方法的侧重点在于“自主性学习”。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将大问题一步一步分解成小问题,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此外,还要从化学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抓住化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教授“化学元素”这个课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默写一些常用的化学元素,然后循序渐进,慢慢加深难度。可能一开始学生会觉得很轻松,但是随着难度增加,就会遇到很多难题。教师进行分析问题之前,可以进行相关教学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说,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先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金属元素,等学生熟悉了金属元素之后,再让学生记忆非金属元素。通过一个个小问题的分解,让学生分组解决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向前探究。

(二)设置开放的教学情境,优化学生进行的的记忆方式

在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创造,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概念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要善于转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记忆策略方法,主要就是要通过建立化学知识框架,优化学生进行的的记忆方式,当遇到一个问题时,马上回忆起相关的化学知识的 ,这样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就能够大大提升。

例如,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这个课题时,教师不必急着进入正式的教学环节。这一部分内容的相关问题比较复杂,但是氧化还原的相现象却很有趣。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兴趣点,设置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现象以及金属生锈的过程。这样,学生会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更加容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高,同时也能优化学生进行的的记忆方式。

三、小结

高中化学是一门学科特色非常明显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很多高中化学教师都发现,在化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化学教学的效率问题经常是让教师头痛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没有把握住化学学科的教学方法,没有理解化学教学的学科特性,没有了解学生的差异性,那么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阶段,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化学学科教育的理论也发生了转变。化学学科也是高中阶段必设的课程,随着现代教育发展速度加速,高中化学教学要转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重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将记忆策略方法运用到化学教学中,旨在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黎台亮.学习化学与化学记忆方法[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人文教育;渗透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课程体系,充分体现高中各学科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学科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在新的高中化学教材编写中,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采取了模块化形式,对教材内容的设计做了很大的变革,其中变化比较突出的是教材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化学中的人文精神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不仅包含丰富的化学知识,而且体现出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蕴涵着科学的思维方式。但是,化学中的人文精神不是以显现的形式表露于外,而是以潜在的形式蕴涵其中。如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一种认识真理的探究活动,化学也不断地丰富、深化或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导致人们在认识论、方法论以及自然观等方面发生变化。同时化学与环境、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都可以揭示化学的人文精神风貌。

人文精神包括关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知识性因素。当前我们弘扬人文精神,其主旨在于彰显人之为人的本质,或者用当前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使人成为大写的人。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让步,学会谈判,学会妥协,学会双赢”。

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文精神内容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科学教育缺乏人文内涵,导致学生对科学知识以外的品德、哲学、美学、环境等方面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把握。依据国际教育改革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趋势,以及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以此为准则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与原来的《化学教学大纲》相比,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为有效地实施人文教育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课程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在“前言”中明确提出了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强调要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新课程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理性地应用知识,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也从多个方面呈现出了人文的特点:

1.强调科学方法的培养

新教材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即明确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这种方法贯穿于始终。例如,在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编写中,先复习初中化学反应的分类,学生发现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任何一种,同时亦发现,在初中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也是不够全面的,它把在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的两个反应人为地分割开来。发现这样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索,最终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重视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小实验趣味性很浓,如“冰袋”的制备,“白纸显字”,测量雨水的pH值,改变花的颜色等。这些小实验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提纲挈领,抓重点,更能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阅读材料的人文性很强,体现了科学发展史的教育作用。

3.加强协作精神的培养

新教材中提供了化学活动。在每一小节中都有“讨论”。问题的讨论都可以采用协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形式的协作学习讨论活动,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学习主题的内容。

4.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践

教材充分注意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适当引入科技新闻、资料、照片等实例。在教材编写中,尽可能以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科学的亲切感并学习实用性知识。

三、化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1.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人文精神

在中学教育阶段,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素养的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化学实验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艰辛,这也是化学学科的优势所在。

2.利用化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探索、顽强不屈的意志

当学生在做作业或者做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穿插有关化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顽强不屈的意志。比如,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被誉为“炸药之父”,他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取得了最终的成功。还有英国化学家康福思,虽然是聋人,但是他向命运发出了挑战,最后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3.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以毁灭人类。这就必须让学生从人文价值的角度看待和理解科学,这也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还应该关注环境的变化,否则得不偿失。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概念,选修教材则提出了“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观点。

篇(5)

关键词:化学;高中教育;初中教育;教学对策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化学理论以及进行化学研究的基础。目前,我国的中学化学教学主要分为初中教学和高中教学两部分,虽然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但是由于是分段教学,初高中化学教学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

一、初中化学教学的特点

初中化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对隐藏在客观现象背后的一些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按照这个特点,初中化学的教材编写也是通过引用大量的实际例子然后给出浅显的解释。没有深入的分析某个化学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基础化学理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反复背诵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这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个认识的误区,认为化学不像数学那样需要很高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

1.概念变得更加抽象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侧重于定性分析,高中除此之外,还要有定量分析,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以抽象思维为主,通过抽象思维来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像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不仅抽象,而且理论性很强。

2.内涵更深,联系更广

物质的量概念使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化学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的计算起着奠基作用。还有像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这些知识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如果学得好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和综合,并能使学生以这些基本理论为指导,探索和研究后续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三、关于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良好衔接的对策

1.深入分析教材特点,实现初高中教材内容教学的衔接

高中的化学教师应该认真去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化学教材的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在初中已经学过的;哪些知识点是在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没有提出要求的内容等,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的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衔接要让学生可以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2.创新教学方法,突破教学模式的衔接难题

(1)教师应该在通览初高中化学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同时,深入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情况,在过渡阶段必须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改进学习方法,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化学课程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

(2)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迈进的过渡阶段。一次化学实验课、一个好的化学老师等都可激发他们心中的学习热情。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优势,使其将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化学教材上的图表、图片、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并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经济、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教学程序和方法,“启发式”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

3.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顺利的过渡

在整个初高中化学的过渡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高中化学教材以及相应教学方法必须伴随着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转变而转变。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要促进学生向主动进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向转变,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

总之,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良好衔接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坚实基础,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的环节,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能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做好这一环节,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腾飞。

参考文献:

[1]胡朝健. 抓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探讨[J]. 保山师专学报,2005(2):15―17.

[2]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基本观念;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313-01

一、什么是化学基本观念

“化学基本观念”在化学学习中处于核心的地位,美国化学教育家R.J吉利斯皮提出这一观点。这一观点主要是:【1】普通化学家不仅是培养未来职业化学家、药物学家、生物学家的基础课,还要让每位社会公民必须都懂化学。可见,化学基本观念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始终都应该作为主题给予高度重视。化学基本观念是对化学知识一种全局的俯瞰,是对化学学习一种独特的兴趣,是对化学学习一种持续的动力。

二、高中化学基本观念如何培养。

1、通过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学科应该拥有自己的理解和概括。学习任何学科时,都不应该成为一名被动的学习者。老师用课本知识引领教导着学生学习,但是他们应该学会积极主动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才能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之上,使理论性知识升华为观念性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化学的基础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2、学生自身优秀品质是培养他们化学基本观念的关键性因素。有些人成绩优异,有超强的领悟能力,也许他们确实有被人认为的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但即便如此这也并不是起到决定性的不可逆的因素。在每个学生不可改变的先天禀赋的情况下,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开阔性,使其主动探索研究化学学科的知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学习和概括化学知识的能力,进而形成对化学知识概括性的理解。培养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乐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所以,化学观念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对化学兴趣的培养。

3、利用教材引导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拓展化学学习范围,增进他们对化学的本质的理解,形成科学完整的基本观念。化学是对微观世界形成原因的洞察,它在本质上不同于数学、物理、生物等理科。但是它们也有共通之处,因为一切抽象的理论都是对物质世界印象的本质反映。所以,化学学习离不开现实世界的支持,在教材的引导之下,学生不可以死死地啃住课本上那一成不变的知识,但是也不可以脱离实际,时刻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注意这两种极端错误的发生。只是他们学习课堂上的知识也应该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将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因为学会批判性思维是学会创新的前提也是基础,也是进一步理解化学,培养科学系统的化学基础观念的需要。

4、高中教师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应发挥其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验知识素养,也要提高自己在社会的实践素养。

教师通常是以他人教学经验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化学教学,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实验设计和耳目一新的想法,即便是未加证实的臆想,只要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开阔性思维,不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善于改变自己思维定式,敢于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并讨论新知。通过独特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化学的深刻理解。如此生动有趣的课堂,略显枯燥的化学公式也会变得十分有趣,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浓厚。

三、化学实验的器材短缺,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不利于他们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

很多学校都是如此,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学校,根本没有能力去购置精密的化学器材,也没有太多资源可以在化学课堂上加以利用。再加上学校的化学器材需要的量较多,价格又比较昂贵。所以这些学校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是有心无力。但是,化学实验最基础的就是器材要齐全,如果没有器材,学生就不可能做化学实验,自然而然的,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十分有限。所以,未来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为孩子们联系和争取更好的教学条件,使他们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加强对化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概括。

四、有些高中生对化学存在较大误解,严重影响他们学习化学的质量和效率,又何谈培养他们的化学基本观念

其实,化学是一门实用且涉及广泛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是非常值得选择的学科之一。但是,有很多还未接触到化学的同学对化学存在着很深的误解,因为道听途说的很多对化学学习的消极态度,因此,他们抱着对化学的偏见又很无奈地走入了化学学习的课堂。这样的学生从学习化学开始就给了自己对化学的消极态度,最后往往只能在化学修行的道路上朝着自己的心理预期奔了过去。这样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化学以及一些理科无端的遭受冷落,进而使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人才流失,这是化学的遗憾,同样也是这些学生的一大损失。

为了杜绝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作为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不要忽略,也不要忘记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疏导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心理阴影,解开学生对化学的无端偏见,鼓励他们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要勇往直前、迎难而上,不要遇到一点难题就选择放弃。鼓励他们学习化学,进而培养他们化学的基本观念。

参考文献:

[1] 邹益峰.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3

篇(7)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创新的重要性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以及教育“立德树人”的引领下,学习品质成为衡量学生学习的新的量化点,着眼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创新力、学习合作、学习探究、独立学习等方面,学校化学课堂应该打造高质量的品质课堂,从化学学科课堂导入环节进行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化学方面的兴趣,培养多元化思维能力。化学是一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思维等发展的一门学科,依靠实验进行知识的学习与讲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随着新课标的落实,想要真正将化学教育的培养落到实处,构建品质课堂,做好化学课堂导入工作,在根本上转变中学生接触化学的逻辑思维方式与问题思考习惯,有利于建立起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以后的思考问题方式与解决问题方式产生有益的影响。首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创新有利于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在传统教学课堂的基础上,由于教学中应试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课堂中过分重视教师的讲解,未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等,做好高中化学课堂的导入工作,改变传统课堂中完全以教师为主体的“刻板式”或者“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由此形成了“自主”、“互动”、“思考”的学习型教学模式,化学教师在讲解前,利用有趣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主动学习,学生从而自主构建知识与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教师因势利导地进行化学课堂知识拓展延伸,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创新型的课堂导入的教学方式。其次,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创新有利于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自我发展。课堂导入教学设计也是紧紧围绕学生进行,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发展规律进行有效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的沟通能力以及与其他学生的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接下来再通过不同教学环节的设计,层层推进,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创新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探究教学的化学学习内容中,化学知识教学内容增加了趣味性,使得学生完全融入化学教学之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动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最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创新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加强自我职业教学修养,所以有利于打造专业化的化学教师队伍。社会发展对中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能力是每一位中学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高水平教学是每位教师生涯中追寻的目标,所以,开展教学设计创新,将课堂导入环节进行创新,从而提高中学教师的职业化学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因此,充分开展中学教师职业教学导入设计创新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在中小学中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学校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中学校教学水平,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

2课堂导入基础原则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下的小组合作探究式课堂学习。所以,教师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迅速组织教学并调动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则需要秉持以下导课基础原则:首先,适度性原则。在新课导入中,需要准确把握好时间,万不可舍木逐末,忽视了实施导课的初衷。同时,所选取的材料也不能够太过深奥难懂,而应通过适度的导课措施,吸引大部分学生均十分感兴趣地本堂课的内容展开学习,并且促进学生树立起掌握本堂课知识的信心。其次,新颖性原则。尽管高中生的化学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成热,但该时期的学生却拥有一股很强烈的探索欲、好奇心。结合学生这样的特点,便应在新课导入环节融入一定的独特、新鲜信息,并基于一定的感性材料,再利用新颖、灵活、科学的导课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探究新课的浓厚兴趣,进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最后,典型性原则。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还应从经典性事物切入,通过生活气息浓厚的经典实例,基于以点带面、局部向整体辐射的模式,促进学生在脑海里对本堂课知识内容形成一个梗概,并且知晓该堂课会讲授的大致内容。然后,学生便能够顺利将课本中描述的感性材料迅速转化成为自己的化学科学素养,并达到知识迁移目的。

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中出现的问题

高中是化学学习的关键期,高中化学在初中学习的基本化学知识基础之上开始提升难度,化学的概念、实验等难度也在逐步提升,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层层套环,彼此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化学的核心素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扩展化学学习与利用课堂导入创新培育学生的学习化学核心素养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来说都是较为困难的一部分。其中不乏前期化学教学中对此部分学习的忽视等,另外就是每个学生的化学水平参差不齐,公式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化学学习技巧等影响化学学科水平高低的因素有很多。第一,课堂导入的知识结构、体系与本课知识点不具有系统性与连接性,教师在制作课堂导入的教学设计时,制作导入的知识点资料很多都是碎片化的信息,无法串成系统的知识系统,自然无法带给学生系统的学习体验。第二,师资水平不够专业,化学教师未掌握新课改背景下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技能。目前,在许多学校中课堂教学都出现了一些的问题。比如许多学校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很多情况下都是单刀直入进行教学,忽略了教学导入的资源学习,阻碍了整体化学教学水平的发展,使教学进度和教学成效止步不前。第三,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对于化学课堂导入教育的忽视,课堂导入所带来的化学技能学习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对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要求,化学学科的质量无法得到真正的保证,学生没有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与重要作用也就对于提高化学课堂效率没有任何教学意义,无法发挥它真正的作用。目前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创新”的教学实验中还存在许多盲点,一方面化学课堂导入教学实践需要长期的检验过程,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改造;另一方面在前期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与核心素养培育阶段中存在很多弊端,至今还有很多教师没有看到传统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弊端,依旧遵循陈旧的教学方式,没有关注到素质教育下的化学核心教育,所以没有改变教学方式,进而可能影响学生后期的素质教育。

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中的有效策略

首先,教师需要研读教材做好备课,将课堂导入环节进行创新,设定特定生活化情境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生活情境越吻合,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就越高,在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情境的建立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著名学者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十分强调“情境教育”,就高中化学课来进行课堂导入,解放思想化学课的束缚,让化学课回归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比如,化学课的基础就是实验教学,在讲“离子反应”一节的知识点时,化学教师给学生用试管展示“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试管中两种溶液的颜色不同,化学教师让学生进行观察,用两种溶液的颜色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包括什么离子,接着用试管进行实验,在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接着逐步往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接着又出现了淡蓝色了反应,溶液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教师利用多媒体放大功能,将实验的一系列变化进行展示,利用问题教学法,向同学发出提问:“白色沉淀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溶液又呈现蓝色呢?”这样的实验导入、问题导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学习与探究意识,在导入教学时向学生发出有效提示,鼓励学生自我思考与合作学习,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抛出橄榄枝,所以有利于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次,结合生活化情境,进一步提高课堂导入效果。众所周知,在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中,存在很多源自生活实践的知识,但是又明显超出了生活,并且和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生产来需紧密。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便可为学生精心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科学设置课堂导入环节,并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具体性、形象性等优势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展开学习。这么一来,基于生活化情境的课堂导入,便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在生活实践中随处可见化学知识,进而拉近了课本和真实生活间的距离,进而调动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并更轻松地理解、接受新的课程教学内容,萌发出更强烈的求知欲。而在具体规划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导入时,老师还应全面掌握课本内容和自己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便利用好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譬如,在学习“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时,教师从乙醇角度,便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典型的生活化情境课堂导入环节:在生活实践中,很多人都会将酒或酒精用于泡中草药、加工补酒药酒或。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乙醇是很理想的一种溶剂,能够溶解诸多种类的在水中不易溶或难溶的物质。通过以上的课堂导入,打造出高效课堂,则有助于学生学习探究有关乙醇的知识。再次,在创建新型的课堂导入教学实践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进行课堂导入与授课,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多媒体课件展示”、“静态图片幻灯片”、“动态视频展示”、“录音示范展示”、“电影纪录片”等进行课堂导入,随着中国新课程的改革不断发展,目前“微课”流行于新课改后的教育中,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微课导入教学模式赢得教师与学生的普遍好评。微课在一定程度上是化学知识重要资源的整合。微课有许多优点,首先微课画面生动形象,而且在课程语言表达方面也是简单精炼,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高中生观看,对高中生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及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微课开展化学课程导入的教学活动,合理安排微课学习,将微课插入课堂导入教学环节中,在学生预习、复习、重难点讲授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知识的拓展与整合,有利于学生接受良好的高中化学技巧等,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因此,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开展教学导入活动,有利于提高高中阶段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最后,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有句名言:“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休闲阅读”、“娱乐故事”等类型板块中的内容经常是高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投其所好进行课堂导入教育,比如,教师在故事导入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将故事内容生动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点时,利用“七擒孟获”故事进行导入,在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误饮哑泉水,士兵生命危在旦夕,不能讲话,引起了军中的骚乱,但通过食用“万安溪”的“安乐泉水”,士兵饮用之后可以开口讲话,由此度过了这一难关,通过这样离奇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哑泉水”喝了以后为什么不能讲话?“安乐泉水”为什么又可以治疗呢?本来是硫酸铜中的“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混合以后进行了“离子反应”的知识点,加入了有趣的名著故事进行导入,这样的课堂导入环节比较有意思,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5课堂导入注意事项

首先,教师应大量阅读有关文献,不断学习更多更广的课堂导入手段方法。针对课堂导入,宜控制导入方式丰富、灵活,并且做到因人、因课本内容的不同来改变。为了导出个性、新意,老师便应积极提升、充实自己,既要考虑借鉴参考别的老师的成功做法,又要大量阅读有关专业的文献资料,吸收更广泛、更优的课堂导入新方法。其次,充分明确导入目标、导入环节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在学生学习中,兴趣很关键。所以,导入语应简洁明快,可调动起学生浓厚兴趣、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具体的课堂导入需要可自然链接上所授内容,并面向教提供服务。再次,导入环节应承上启下,做到关联新知旧识。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应结合新知与旧知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强调新知旧知过渡,避免一味复习或直截接触新知。所以,在新课引导环节,必须承上启下,引导学生基于原有知识自主学习新知识。譬如,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时,便在导入环节现复习一下“物质的量”有关旧知,再顺利过渡至本堂课的讲授,给学生顺理成章的一种感觉。最后,注意导入语的艺术性。在新课程下,教师要应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所以,教师的课堂导入语言应做到生动活泼、极具幽默感,万不可繁琐冗长。基于艺术性浓厚的导入语,便会深深地引起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6结束语